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7篇)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

  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

  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你有我香吗?”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读、演、改、编”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靳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新”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创”字。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标”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1、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比如:恼和脑、捧和棒、朴和扑、受和爱、吵和沙、陶和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同后记忆并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如“荒”的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写成“云”;“植”右边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素” 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少写一点;“感”右上方不要少写一点。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来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相提并论”等词语的意思。比如“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文中的泡泡作了这方面的提示。“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的意思,课文中陶罐铁罐虽然都是盛东西用的,但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和睦相处”,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通过读上文陶罐的话,就能理解“和睦相处”的意思。

  4、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可以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继而再提出: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在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5、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朗读要注意:首先要弄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有的语句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他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在自己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来读。分角色朗读,要把角色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分角色朗读。

  6、课后第二题是积累词语的练习。可先让学生画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再抄写下来。比如:奚落、谦虚、轻蔑、恼怒、傲慢、羞耻、懦弱。如果学生认为其他词句也很好,可以把更多的词语抄写下来。

  7、选做题要求演故事。教师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表演,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只要不脱离课文的主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作出补充。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一、教学背景:

  学校定于第十周星期三举行对家长公开课,上课时,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家长,学生热情很高。

  二、教学实录:

  师:你曾经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生:《亡羊补牢》、《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

  师:从以上故事中,你体会到寓言有什么共同点?

  生:讲了一个故事

  生:故事短小。

  生: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反映一个道理。

  (掌声四起,看来大家同意了他的看法)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我乘热打铁,开始学习新课。我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然后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于是,便有了以下问题:

  生: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陶罐和铁罐之间为什么要发生争吵?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以上问题,伴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一得到解决。对于问题的回答,教师并不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对“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生:狂妄自大的人,会像铁罐一样没有好下场!

  生: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生:只有谦虚的人才会有好的结果,骄傲的人反而会毁了自己。

  生;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少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

  生:我们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要自以为是。

  ……

  (这一个个答案,看似各不相同,其实包含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独到见解,及可贵的思考品质。)

  课上到这儿似乎该结束了,但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灵机一动,我便假设了这样一种情景:光洁、美观的陶罐被请进了博物馆,人们观看后赞叹不已。而在陶罐的身边,又有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罐,却无人问津……

  我让学生根据以上情景编辑故事。学生紧张地进入故事构思中,继而小组讨论,三分钟后,我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有这样两个学生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由于受到许多人的赞叹,陶罐骄傲起来,渐渐看不起身边锈迹斑斑的铁罐,便高傲地对铁罐说:“破铁罐,你还记得你哥哥的下场吗?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你破破烂烂的,也没有几天好日子了,还不快点滚远点儿,别影响我的形象!”“话可不能这样说,谁都有自己的短处,再说……”铁罐的话还没有说完,陶罐就粗鲁地喊:“别狡辩了,你的日子不会长久的!”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工作人员认为将陶罐放在这个地方,实在不配陶罐的身价,决定将它放在更安全的地方。但一失手,陶罐掉在地上,破碎了。

  铁罐看后,伤感地说:“为什么一个物体受到太多的赞扬,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真正面目,并导致可悲的下场呢?”

  小小年纪的学生,能编出这样的故事结尾,真是出人意料。可喜可赞!

  生:陶罐虽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它并没有骄傲,仍然很谦虚。 当他看到身边锈迹斑斑的铁罐,礼貌地问:“你好,铁罐兄弟。”

  而铁罐受够了寂寞,心中满是委屈,愤愤地说:“陶罐,你没什么了不起,今天被一些没眼光的傻瓜看中,别幻想着自己有多高身价了,是灰母鸡永远也成不了金凤凰!”

  陶罐仍和气地说:“可别动气,铁罐兄弟,我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但这并不是我造成的啊,还是和和气气地交个朋友吧。”

  铁罐再也不好意思拒绝了,他们俩最终成了好朋友。

  三、教学点评:

  听了许多学生的故事,他们都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假若,学生没有高涨的积极性,没有强烈的兴趣,是不会(也不能)进行这些创作的。从这一节课,对于“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成功的课?”“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我的眼前朦胧地出现了一些答案。

  1、教师不可小看学生,他们往往蕴藏着创造性的念头,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中、在争辩中、在倾听中、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并循循善诱,成为丰富灿烂的一章。

  2、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当中,这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只要教师饱含激情地面对每一节课,面对每一个孩子,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诱发他们去体会、去感受、去交流、去思考、去创新……而学生一旦无法进入课文情景,所有美好的愿望、理论,只会泛泛地飘在空中,无法落到实处。借用一句话说:“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是两种境界。

  3、要看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在重视提问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广度。一节课设计的问题太多,会造成“满堂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会流于表面化,概念化。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要给学生一种悬念,能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的神经细胞,热情地投入到思考过程。评价学生的回答结果,不能唯标准答案是问,而束缚了学生手脚。教师应以多员化的标准,开放的姿态,去面对学生的“一问多答”,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赞赏,少一份指责。相信,学生的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

  要看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一篇完整的课文,人为地支解成若干互不相连的知识点。因为语文课不是解剖课,它不需要教师约俎代庖,用手术刀去分割、肢解,把原本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弄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从而索然无味。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为了教知识点而去教,即使有时详细地分析,细致地讲解,也是出于对一篇课文整体的把握。放是为了收,而非一放则听之任之,那么,则永远无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胜地。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先由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板块: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三板块: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坚固得什么也不怕?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自由读10至17自然段,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而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四板块: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块: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不能拿出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来,请全班同学起立,和你的同桌握个手,一边握后,一边说:“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师 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第五组的四篇课文主要是给我们讲了几个故事,谁来告诉老师都有哪几种故事(生: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谁又能说说这些故事都分别有哪些呢 (生:历史故事 捞铁牛;生活故事 科利亚的小木匣;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长城砖)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由陶罐和铁罐给我们讲的这个寓言故事.(出示课题:陶罐和铁罐)有没有同学可以自信的告诉老师,我们本组课文有一个训练重点是什么

  (出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来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二)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 精读课文

  1, 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来.

  2, 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

  3, 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铁罐的自以为是和陶罐的谦虚.

  (四)品味含义

  1, 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 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编.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已预习课文《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指板书,生齐读课题)

  师:(指符号)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大家要运用在阅读上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课文。下面老师先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样了。(出示写有“奚落” “傲慢”等11个词语的小黑板。老师检查预习字词,第一步是要读准字音,第二步是抽查有关词语,其中对词素有“御”、“慢”等作简要解释,对“无踪无影” 换种说法积累词汇、为重点词“奚落”的学习作了铺垫。)老师让学生“开小火车”分节(一人一节)读课文,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师:大家说说他们读得怎第样?

  生:同学把陶罐的“陶”读成了“ta-o”了,应该读第二声“táo”。

  生:同学把“立即动手”读成“立刻动手”。

  生:我给自己提意见,我把“多美的陶罐!”读成了“多美的陶罐啊!”多了一个“氨字。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有的还能自己发现问题,这很好。读书就得像这样,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

  (评:通过读书能检查是否真正读准了字音,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读书,读书不添字、不漏字的好习惯,也为分析课文打下了基础)

  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师:说得好!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请大家看课后思考题,谁能把题目读读?(生齐读思考练习题1、2、3)

  师: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除了课后3个思考练习题外,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静默了一会)暂时没有,那就同桌讨论前两个思考练习题。

  生:(同桌讨论热烈)(评: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能很自然地引入读课后思考练习题,全课紧紧围绕思考练习题展开教学。其中还注意了让学生质疑。

  师:我们先讨论课后第一个思考练习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板书:奚落)还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

  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生读找,并划有词句)

  师:谁来读?

  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评)他没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好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生:(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

  生: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高兴)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评:老师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老师还用范读试评引路,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一改以往以词解词,详解详讲的做法,学生学习主动热烈)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评:紧扣思考练习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学生大面积读书,读出不同语气,自然理解了内容)

  师: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变化)请同学们看思考练习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他样变化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句子)

  生: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师: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学生热烈讨论,后举后回答)

  生:我认为没有变化,因为许多年过去,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生:我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古董。

  生:我也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没有变,但他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师:大家赞成吗?(生举手赞成)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陶罐变了,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我们再看铁罐呢,有什么变化?用书上一个词叫

  生:(齐)无踪无影!

  师:(板书:无踪无影)你们看板书,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补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生:(齐)有趣!

  (评:根据大纲对中年级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加快阅读速度。集中力量学习有关“变化”的句子,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大讨论,很自然地受到一次唯物辨证法的启蒙教育。板书设计 也为突破归纳寓意这一难点提供了方便)

  师: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跟陶罐的短处比,是不公平的。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只看到自己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是不对的,欠产看问题应该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思考练习所要求解答的问题,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评:用谈话法对照板书,自然引出对长短处辨证看法的寓意,避免了说教式让学生猜寓意的做法)

  师:根据思考练习1、2题的提示,可以给课文分为几段?(生速读课文,后分段有分岐,让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生:我觉得应该到第8自然段。

  生:我觉得应该到第9自然段。

  师:理由是什么,请说出来。生:第一段分到第9自然段意思明白,因为写的都是古代发生的国王御厨的事,第10自然段以后是写现代荒地上的事。

  师:对啊!(向前一学生)你还有什么要说吗?

  生:没有了,我明白了。

  师:段分出来了,能把段意说说吗?(学生很快按思考练习1、2,用板书的“奚落”、“变化”说出段意)

  (评:老师巧借思考练习作为提示启发学生进行单元读写训练项目的学习:分段和概括段意。在分段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但以理服人,取得统一看法)

  师:课文学完了,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方法是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读懂文章,明白道理。现在我们用这个学习方法独立阅读一则很有趣的寓言故事《蚕和蜘蛛》(发下《蚕和蜘蛛》)。同学们先独立阅读寓言和思考题:

  1.人们为什么夸奖蚕?

  2.蜘蛛为何难过?

  3.后来为什么人们又夸奖蜘蛛?

  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速读短文,自学,个别讨论,分别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师:(小结)今天这节阅读课是这样学的:

  一、先预习自学;

  二、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分段,读懂内容明白寓意;

  三、用这样的方法独立阅读另一则寓言。

  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说更多更有趣的文章。

  (评:老师重视教给读书的方法,紧接阅读课后题引导独立阅读,扩大了阅读量,又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教一带一,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努力实现节时高效。)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一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我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根据学习方法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二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表演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我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最后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文中的顺序,依次讲解;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对话来分析理解。第一种教法的感觉是四平八稳,易操作,但是很死板,第二种方法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因为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

  在正式上课前,我试了两次教,感觉都不太好,担心自己会砸锅。在何莎老师的指导下,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仔细认真地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何老师说,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多少就说多少,人的能动性远远超过了教案本身所设计的内容。因此,我在将各个教学步骤了然于心的同时,还思考了学生可能有的反应。上完课后,我感觉比前两次试教的效果要好,但是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加强。

  3.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时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谢何莎老师耐心细致的帮助,她的指导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师:请交流一下,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课堂上,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新”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创”字。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4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 靳家彦 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 靳 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 文 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 向全场 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 文 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 文 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 “ 罐 ” 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 “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 ,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 “ 奚落 ” )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 “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 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 “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 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 “ 懦弱 ” 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 “ 懦弱 ” 音、形、义,纠正学生把 “ 懦 ” 读为 “ 儒 ” 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 “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 何必这样说呢? ” 陶罐说, “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 铁罐说, “ 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 “ 何必这样说呢? ” 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 。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 “ 古代 ”“ 现代 ” 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 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 ” 铁罐回答: “ 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 “ 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 ” 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 “ 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 ” 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 “ 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 ” 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 “ 嗖 ” 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 “ 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 ” 老奶奶笑着告诉我: “ 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 ( 全场 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 “ 你有我香吗? ” 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 “ 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 ” 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 “ 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 “ 你有雪花白吗? ” 梅花说: “ 不如她白。 ” 诗人又对雪花说: “ 你有梅花香吗? ” 雪花说: “ 没有她香。 ” 诗人说: “ 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 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 “ 读、演、改、编 ” 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 “ 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 ” 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 靳 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 “ 实 ” 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 “ 活 ” 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 “ 新 ” 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 “ 创 ” 字。

  “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 ” 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 “ 课标 ” 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5

  一、教材解读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五册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片断欣赏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比赛,怎么样?

  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

  生:(大声喊)我能画。

  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可铁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七名同学表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不必有过多的引导与课堂设计。然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这是所有寓言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所感悟的只是点点表面现象。另外,学会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是这一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同学们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非常薄弱,一是由于他们年龄的认知特点所限制;二是由于这种训练也是刚刚起步;三是他们对概括文章的方法积累不够。因此,既要突出学习重点,又要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就必须要教师一番苦心设计与引导。

  实践证明,我的设计与引导是成功的,达到了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水到渠成般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也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课的氛围是轻松的,愉快的,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历程,有几点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害的缺点。老师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 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方法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要“读”占鳌头。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这部分课文中它们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6

  片断:《陶罐和铁罐》

  老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一句,你觉得该怎样读,大胆地说出你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练读3分钟后)

  学生1:我觉得把‘敢’字读重音好,表示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表现出铁罐的傲慢。

  学生2:我读时重音放在‘我’字,说明铁罐认为自己是十分结实、了不起的。你陶罐算什么东西!

  学生3:我认为读"你敢碰我吗?"时,可以昂着头,高声读。"陶罐子!"可以降低语调,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轻蔑。

  老师:同学们说得可真有道理,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声读吧。

  点评:

  朗读的指导,绝不能单纯是技巧的指导,这样,会压抑儿童的个性和情感。儿童,人虽小情却多,是有情之人,多情之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不相同,读出来的感情就各不相同,只要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只要是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就行了。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7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靳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你有我香吗?”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读、演、改、编”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靳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新”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创”字。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标”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