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三袋麦子》教学案

《三袋麦子》教学案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三袋麦子》教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三袋麦子》教学案(通用16篇)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

  [预习评估]

  一、信息搜索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的故事情节曲折有趣,故事中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人的思想,会说话有感情,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流畅,很适合小朋友阅读。

  我的信息:

  二、朗读与思考

  1、朗读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又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小猪好像又回味起馒头和烙饼的香味,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对于土地爷爷送的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刚过年就吃光了,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给了他们不同的评价。告诉我们遇事要动脑筋,考虑长远利益。

  2、默读课文,思考。

  ——三袋麦子是怎么来的?

  ——小猪、小牛、小猴分别是怎么处理自己的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

  ——“节俭”是什么意思?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奖小牛很节俭?

  三、完成下列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

  ( )的麦子 ( )的麦种

  ( )的食品 ( )的麦囤

  ( )的小牛 ( )的小猴

  2、造句

  保存……。

  收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对于土地爷爷送的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刚过年就把麦子 ,小牛把麦子 ,小猴则把麦子 。

  土地爷爷觉得小猪 ,夸奖小牛 ,兴奋地说小猴 。

  读了这个故事,小猪、小牛和小猴,你喜欢 ,因为

  [文本对话]

  聪聪: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猪、小牛和小猴各得到了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他们作了不同的处理,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对他们进行了不同的评价。

  明明: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的不同看法、处理方式和土地爷爷的评价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预习的时候,我列了一个表:

  对一袋麦子的看法

  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式

  土地爷爷的评价

  小猪

  黄灿灿 太棒了 开心地喊

  迫不及待 磨成了面粉又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牛

  捧起饱満的麦粒,看了又看

  先保存 慢慢吃

  防止发霉和虫蛀 经常透风、晒

  点点头,夸奖小牛很节俭

  小猴

  上等的麦种

  全种下了地

  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看了这个表,我就一清二楚了。

  聪聪:我在读书的时候主要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的处理方式。如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中,“开心”、“太棒了”、“最爱吃”、“迫不及待”、“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等词语就写出了小猪特别喜爱馒头和烙饼,把一袋麦子刚过年就吃光了。 “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词语细致描画了小牛得到麦子后的表现;“经常”、“搬到”告诉我们小牛是多么细心。“觉得”、“上等的麦种”、“全种下了地”等词句告诉我们小猴与小猪、小牛的思路完全不同,它要让那袋麦子明年变成更多的粮食。

  明明:本课的12个生字中,“保、防、访、仍、俭、秘”都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左紧右松。

  [自主学习]

  语段一: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mo mo)成了面粉,又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刚过了年,他就把一口袋麦子吃光了。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zhong zhong),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zhong zhong)下了地。

  学与练:

  1、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黄灿灿(abb式)              

  各种各样(abac)              

  迫不及待(含有“不”的成语)              

  3、问答

  小猪、小牛、小猴分别是怎样处理自己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

  语段二: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屋里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学与练:

  1、给文中加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2、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神(shen sheng)秘 麦囤(tun dun) 抚摸(mo mo)

  兴(xing xing)奋 种(zhong zhong)地 能干(gan gang)

  3、照样子,写句子

  例: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1)老师       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2)妈妈      说:“你既然做错了事,就要改正。”

  (3)阿姨     说:“小朋友,请把你的名字写一下。”

  [综合实践]

  综合学习

  一、童话的种类:

  ——人物童话。即用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知识童话。把科学知识、神奇的科学世界和科学发展的未来远景,用童话表现出来。

  ——拟人化童话。即把动植物或世上没有生命的东西当做人来写;使它们有了人的生命、言行和情感;

  ——超人化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是超自然的、幻想出来的形象,如神仙鬼怪等。

  实践活动:

  二、本课情节生动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有个性,非常适宜同学们进行课本剧表演。先找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再自己动手做几个头饰,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演一演。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2

  教材分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对土地爷爷的评价应该如何来解读?在教学中,如何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又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得科学的认识?这些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片断赏析

  师:每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收到许多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后,小朋友们是怎样处理的呢?

  生:拿到压岁钱后,都交给了我妈妈,让她替我保管。

  生:我用来买玩具。

  生:我会去新华书店买书。多余的钱也请我妈妈保管。

  生:我的压岁钱都自己存着。

  生:我的压岁钱随我怎么用,我爸爸妈妈从不过问。买学习用品,买吃的,还用来打游戏机。

  ……

  师:小朋友们处理压岁钱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谁的办法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读完课文后,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想法!现在你们自己读课文,说说自己能读出什么?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是怎么处理各自的麦子的? 生自读,师巡视引导。

  师:土地爷爷对小猪哈哈大笑,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小猪呀,你真是个贪吃鬼!

  生:小猪呀,你那么喜欢吃啊,怪不得你那么肥。

  生:小猪真能干,会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呢!怎么不给点我吃呢?

  ……

  师:面对小牛的做法,土地爷爷点点头。它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会过日子!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节俭呀!

  生:小牛呀,你可是一个“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呀!

  ……

  师:你们谁愿意说说小猴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出有关小猴的语句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三个小动物,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小猴。小猴很聪明,我也要变得像小猴一样聪明。

  生:我喜欢小猪。小猪活得很快乐、很自由。

  生:我喜欢小牛。小牛的勤劳节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启示。假如,你就是一个动物,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也会像小猴一样把麦子种下地,第二年我还要送给土地爷爷许多麦子呢!

  生:我不会像小猴那样,它那样过年没好的吃,太苦了!我留下一半过年吃,一半种下地!

  生:我会送一些麦子给没收到礼物的动物。

  生:我会像小猪一样,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品尝!

  ……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3

  上完第9课《三袋麦子》,感觉心情很舒畅,舒畅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可能是由于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语言通俗,情节简单,孩子们学起来兴趣大增;其二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通过对新课改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之后事先进行了学情分析,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主感悟和理解,让孩子们自主发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文章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考虑。但对其所蕴含的道理和所描写的小动物鲜明的个性,是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的难点,初读类似这样的蕴涵哲理的课文,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自己小学时老师对自己的引导:“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故事,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是小猴子那种机灵、能干,千万不要学习小猪的愚蠢,先把麦子吃完了最后挨饿。”对于我们这样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对以上的语言大概不会感到陌生。

  曾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绝对”、“权威”的答案中成长起来的。简单地说,曾经的教学教给学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现如今,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课改的新形势浪潮的冲击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更民主、科学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我在这节课的预设中所积极探索并努力摈弃传统教学带给我的深刻影响的重要思想指导。

  因此在这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并找出各个小动物的优点。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孩子们找出了小猪的自食其力、小牛的勤劳节俭,在说出了小猴的聪明、能干之后,还能说出他具有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得到的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收获。

  在思考中求进、在常规中求变、在创新中求效。教育教学之路,漫长而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4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三方面入手:

  一、在说、想中内化课文的语言

  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猪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有的同学说:“小猪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呵!呵!土地爷爷真好,能给我送来这等好东西,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边看边说:“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于是他来到田间,把麦子种下了地。”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小动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爷爷

  土地爷爷是一个贯穿课文线索的一个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爷爷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话来描写土地爷爷。如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呢?他又会说些什么?同学们自然会想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纷纷责备小猪“真是改不了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学同意小猪的做法:“小猪,好样的,想吃就吃个够。”看到小牛处理麦子的做法,老人点点头。我也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小牛,你既勤劳又节俭,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有同学说:“小牛,你太节俭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难受呀!”当看到小猴处理麦子的方法,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此时你从土地爷爷的神态语言中看出土地爷爷心理会想些什么?有的同学说:“真不愧为猴头,最聪明、最能干!”经学生这么一说,课文中寥寥数语的土地爷爷形象也活灵活现了,而且一树盛开万种花,学生的答案也各种各样。

  三、在续编故事中创新学生的思想

  课文结尾,我深情地告诉学生:“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综合各种动物的优点处理自己的一口袋麦子,还有的同学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些想法让老师感动,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一口袋麦子拿回家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种,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5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 发霉 麦囤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

  ⒈课堂作业 :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小猪--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节约

  小猴--全种地---聪明能干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

  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解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

  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1、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朗读,读通读顺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书写。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动物对麦子不同的处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引出麦子的童话。

  1、 游戏导入:

  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故事。

  小女孩和她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白雪公主》)。

  只有黑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蒲公英〉)

  (看来,中外优美的童话故事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田,伴随我们渡过幸福的童年,请继续猜。)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是我的收获。”——

  预设一:如果学生能答出来,顺势揭题,并肯定学生会学习,能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

  预设二:如果学习答不出来,教师谈话导入,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这个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

  2、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土地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三袋麦子。这三袋麦子将要作一次 长途旅行,在旅行中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麦”正音 “子”,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麦子的故事。

  1、下面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

  (1)标出自然段,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倒字。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同位互读生字。

  3、检查自读情况:

  (1) 媒体出示生词,

  (2) 认读生字词

  (3) 这些词语的意思哪些你已经懂了,是怎么弄懂的?

  (4) 动作演示,指导看图,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理解词语。

  (5) 挑战难关,暴露缺点。你认为哪个句子最难读,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4、指名开火车读,师生评议,相机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一件事。

  三、抓关键词,品读课文,理解麦子的不同处置

  1、研读关键词语

  读书要细心读,每一遍都要有新的感受,你们想不想这样读书?三袋麦子是相同的,在小猪、小牛、小猴的眼里麦子一样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眼中的麦子。

  引导学生读好“黄灿灿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三个词语。

  2、趣读小猪处理麦子。、

  (1) 出示小猪图,小猪看到麦子会想到什么,他怎样喊的?

  (2) 真开心啊,联系第一段,说说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快过年了,小猪的麦子也也许早吃完了,这是久违的麦子,过年当然要改善伙食,现在土地爷爷送来麦子,真是雪中送炭啊!小猪看到了麦子,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他都有些等不及了)

  (3) 理解“迫不及待”,用迫不及待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4)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第2小节。

  要想读出感觉,必须将心放进课文中,现在你们就是那位可爱的小猪,读读这一段。

  3、演读小牛处理麦子。

  (1) 齐读,教师做动作范读。

  (2) 小牛是怎样说的?怎样做?

  (3) 指导读好长句子:

  (4) 师生轮读。赛读。

  4、体会小猴处理麦子

  (1) 小猴是怎么做的,

  (2) 他看到麦子会怎么想?用引导学生用下列句子说话。

  如果       就        。

  5、完成表格。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说出来,教师指导书写,学生描红,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并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五、总结本课,引发预习。

  思想决定行动,正是由于小猪、小牛、小猴他们想法不同,所以做法也就不同,那么结果也就不同,请同学们看看表格中还有哪些空,下节课我们看看三袋麦子的旅行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

  六、依据差异,布置作业:

  1、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任选一题)

  板书:

  9、三袋麦子

  小猪 黄灿灿的麦子 吃

  小牛 饱满的麦粒 存

  小猴 上等的麦种 种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7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0

  周海东

  新的课程改革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而发展的内涵是以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是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只注重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

  笔者曾先后在两所学校听了两位教师执教了同一篇课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三袋麦子》,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中都安排了一个相同的环节———辩论。第一位教师是由“读”到“辩”;第二位教师是“读———演———辩”。从课堂上看,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积极互动,气氛也很热烈,都不失为一节好课,但两位教师都没能对三种小动物的态度进行整合,未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好完善,我认为这是美中不足。

  评课时,针对两节课,我提了一个相同的建议: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当学生辩论完,作为教师,是不是应该引导学生作一结论,也就是如果给你一袋麦子,你是学习小猴、小牛、小猪的其中之一,还是集三者之长?在两所学校,同一个问题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两位上课教师说,她们课上只在于换取学生心态的开放,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故“不求统一”,也就是不管学生喜欢哪一种做法,都应该给予肯定;其中一位教师还说,她从网上下载的资料看,小猪的做法最可取———人生苦短,应及时享乐,但又不便作结。笔者认为,“不求统一”的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主体的发展和凸现,但正是这“不求统一”又造成了另外一种矛盾,因为新课标里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放在重要位置,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新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所以“不求统一”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稍有偏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因此,新课改中,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有必要对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态度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8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友投稿    点击数:225

  轻声漫语 发表于 

  《三袋麦子》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小猪喜欢的是及时消费,得到麦子后就将麦子磨成粉,做成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吃的糕点,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憨厚可爱,性格直率的小猪。小牛则是慢慢消费,他最节俭,一年时间只吃掉了半口袋麦子。而小猴呢,他是进行投资,将一口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最终获得了丰收,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备课时,看到参考书上提出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当时我就在想,学生肯定会一致赞同小猴的做法,因为从课文中土地爷爷的反映来看,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土地爷爷赞赏小猴的做法。上课时,果然不出我所料,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赞成小猴的做法,理由是小猴聪明能干。同样是一口袋麦子,小猪看出的是“黄灿灿的麦子”,充满了诱惑力;小牛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是“好东西”,要“慢慢吃”;而惟独在小猴眼里,这是“上等的麦种”,它多聪明啊!更何况我还让学生想象小猴在管理麦地时所付出的心血,学生更加感受到了小猴的能干。

  那么,小猴的做法是不是万无一失了呢?这一点学生体会不出。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如果小猴将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恰好遇上了水灾或是旱灾,会出现什么结果?又或者小猪将麦种刚种下,就被馋嘴的麻雀吃了个精光,后果又会如何?经我这一引导,学生马上领悟到小猴的做法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于是,聪明的学生马上想到了,如果是自己要处理这一口袋麦子,则可以将一半麦子留着慢慢吃,一半麦子作为麦种种下地。这样,即使种下地的麦种没有收获,小猴也享用到了留着的半袋麦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确实,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但是,如果学生的体验一旦不到位,我觉得,教师的正确引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更好的凸现,个性才能得以张扬,创造力才能得以释放。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id=1030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9

  作者:沈高明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600 

  作者:常州万绥小学    戴彩莲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体味。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

  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二、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 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

  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

  四、议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3.班内交流;

  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4.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0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组内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实验,为的是将大家的智慧全部地展示出来,同时也是为了使得大家更好地去进行教学的思考。我们这次选取的文本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三袋麦子》。

  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后看到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处理的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课文呢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并没有多少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并不存在多少的困难。这样一个比较普通但内涵却较为深刻的文章怎样才能上出特色?上出自我风格的课堂效果呢?我们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的交流。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与思考,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只是我们在设计流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本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把握。我同时还提出另外的一个考虑: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的研究,那么在进行教学思考、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将这点考虑进去呢?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从事的研究相互结合起来,生成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收获也可能会更多。

  我们三个人(董霞、吴赟兰)都在本组的语文课题的研究(引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探究)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思考。董霞觉得,作为三年级是中年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在阅读文本自我解读能力还较为低下的时候,有必要要让学生学会想象,于是她考虑的是“让学生学会想象”。吴赟兰老师则认为中年段的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序,于是确定强抓“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

  我在接触中年段学生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家长,来自学生自身,来自课标要求,来自长远的一个考虑。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那么久的时间,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到头来,他们居然仅仅是知道了几篇文章的内容,对于积累(自我的借鉴,直至达成积累),学生往往忽视了。所以我制定校课题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他们自身的一种积累:“让学生学会模仿”。

  我在教授《三袋麦子》之前,对文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同时也做了自我的点滴思考,对于课时的划分我也做了一个简单的确定: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学习语文的表达方式,感知三人的选择。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从内容上了解到三人选择之后的结局。

  2、从三人的选择来得出“只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

  师:(板书:麦),同学们,请随我一起来书写这个字。(同时书写好“麦子”)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粮食作物,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可以用词或句子来表达。

  生:我想到了五谷丰登。

  师:是的!这是一个麦子丰收的季节。

  生:我想到了稻谷满仓。

  师:是呀!麦子有了收获,有了许许多多。

  生:我想到了金黄一片。

  师:想的真好!到了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金黄的一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麦子有关的童话故事(补充完整“三袋麦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生自由阅读,在阅读完之后,他们都拿出自己的笔进行着圈划、记录)

  【本单元衔接了第二单元的内容来进行的。第二单元学习的都是写景的课文,其中《北大荒的秋天》是典型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加上“练习2”中的四个成语也是跟秋天的景色有关,于是我在设计时,有意地将“麦子”与秋天丰收的景色联系起来,同时也是为了使文本“接近”学生,达到开篇与积累“双赢”的效果。

  在布置学生进行初读的时候,我提出的要求是最基本与最基础的要求。这也是为了让三年级学生能够适应阅读的基本要求来进行“阅读”。】

  师:要想读懂课文,我们必须要读准字音,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二类字和一类字。(我指名朗读,同时注意讲解个别字的读音)

  师:请大家将笔拿出来,我们来认真地书写一下生字。(学生进行描红,同时我在一旁进行着“写字歌”的指点,告诫学生写字姿势的注意点。在学生结束之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食”“仍”的笔划、笔顺的规范)

  师: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并且将所在的句子多读读。注意要读通。(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着朗读)

  师:生字词会读了吗?(生答“会”)我来检查一下。(出示生词)

  麦子  馒头  烙饼  食品  一份

  保存  防止  搬到  拜访  告诉

  开心  太棒  迫不及待  兴奋

  憨厚  聪明

  师: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学生自我朗读)下面谁来读第一行?(指名读,评价一下读音)大家看这一行的词语:“麦子”可以做成(学生接答“馒头”“烙饼”),对呀!这两样都是(生接“食品”),注意这里只有“一份”。

  (再集体朗读一遍)

  师:第二行,谁愿意来读?(指名朗读)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它们都是描写哪个方面的呢?

  生:描写人物动作的。

  师:是的!请集体读一读。(生读)

  师:我再同学来读读第三行。(生读)这些词又有什么规律呢?

  生:都是表示开心、高兴方面的。

  师:不错!第四行谁来读?(再指名)这两个词是形容哪个方面的呢?

  生:表示人物品质的。

  师:你能再举两个例吗?

  生:活泼、机灵。

  师:真不错!大家集体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生集体朗读)

  【生字生词仍旧是三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特别是“读好书”“写好字”。对于理解生词,我思考了许多,课标中有这样的阐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词语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单将词语孤立出来理解,那就失去了词语本身的意义,所以我操作了两个程序:一是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生词,在学生对词语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后,我又出示了一个的词串,让学生在我事先设定的词串语境中感知词语的意思。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形中获得了许多。】

  师:对于生词同学们学习得不错,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指名朗读课文)对于他们的朗读同学们还有哪些需要说明的吗?(学生进行一定的评议)

  师:大家说得很好,谁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有哪些?

  生: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

  师:对!你通过朗读之后,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吗?(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

  (学生相互之间协商、交流)

  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受;小猴把麦种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许多。

  【中年段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有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有一个事实:三年级学生才刚刚从低年段走入中年段,刚刚从识字、认字转到对“阅读”,他们对于文本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与加强,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教师为了减缓学生理解上的坡度,为了给学生以学习方法、能力的借鉴,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填空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跳一跳”即“够得着”。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构建“整体—部分”的阅读理解能力。】

  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么必定有一个“起因”,谁来告诉我们大家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明呢?

  生:因为快要过年了,所以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师:这里的“各”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分别”的意思。

  生:是“每个”的意思。

  师:这里的“一份节日礼物”是指什么?

  生:就是指“一口袋麦子”。

  师:这样来看,“一份节日礼物”就是指“一口袋麦子”,“一口袋麦子”就是指“一份节日礼物”。

  生:对!

  师:哦!这里的破折号起的作用就是——

  生:解释、说明。

  【这里设计的意图主要是想让学生把握住“故事”的来龙去脉的解释说明。让学生在进行“因为”“所以”的句式的训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述方式,也是为了使学生在表词达意上有一个思想上的认识。但是以“因为……所以……”的形式在这里的操作是妥当呢?】

  师:他们三人收到了这份节日礼物,各自有哪些反应呢?请读一读课文的二到四自然段,并且划出重点关键字词。

  (学生自我阅读并且圈划、交流)

  生:小猪拿到后,他的表现是这样的: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吧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看 喊 做)

  师:小猪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开心!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他“看着”“开心地喊着”“太棒啦”。

  师:还有吗?

  生:他拿到麦子之后是“迫不及待”的。

  师: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急切得不能再等待了。

  师:是呀!他非常急切,也非常开心,所以“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都有哪些食品呢?

  生:馒头、烙饼……

  (指读学生朗读,同时提示“开心”)

  生:小牛拿到麦子后,“看了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并且“保存”,而且“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看 想 搬)

  师:小牛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开心。

  (同时学生也找出相应的字词,并且有感情地朗读,相互评议)

  师:小猪、小牛的表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生:相同的是他们对这袋麦子都非常开心。

  生:小猪看到的麦子是黄灿灿的,小牛看到的是颗粒饱满的。

  生:小猪是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是保存了起来。

  师:那么小猴是怎么处理的呢?

  生: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师:上等的麦子是怎样的麦子呢?

  生:是黄灿灿的。

  生:是颗粒饱满的。

  生:应该是黄灿灿的,并且是颗粒饱满的。

  师:作者有没有将小猴的表现描写具体呢?

  生:没有。

  师:(出示:它看到      的麦子,想      ,说      ,又做       。)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进行写作)

  【在处理这个部分的时候,我是将三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在分自然段理解的时候是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再把三个行为联系起来,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一是小猪、小牛和小猴处理一袋麦子的方式的异同,二是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这样让学生在学中“仿”,在写中得到自我对文本理解能力上的提升。】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1

  一、看拼音,写汉字

  防止  拜访    迫不及待

  食品  保存   聪明能干

  二、组新字。

  泊 , 拍 , 柏  ,怕  , 伯

  放,防,房,芳,妨,访,仿,坊,纺,

  三、用横线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第一排选第二个

  第二排选第一个

  拜访  迫不及待

  抚摸   饱满

  金灿灿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憨厚可爱     吃 光

  勤劳节俭     保 存

  聪明能干     种下地

  2、我也会像小猴一样把麦子种下地。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饥肠辘辘  欣喜若狂    毫不犹豫

  2、怪蚯蚓可恨,怪鱼太馋、太贪婪。

  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这不是诱饵,是鱼想逃命,从水桶里跳出来。被毒死。

  3、最后一句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2

  目的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体验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做法,学习到勤劳节俭的品质,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重点:由“方法——结果”的不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难点:懂得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做法并无好坏之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表格。

  教学程序和内容:

  一、复习旧知

  1、回忆第一自然段内容(师板书)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小猪的做法

  1、过渡:同样是收到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各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小猪的做法。(出示文字内容)

  2、指名读

  3、问:小猪收到这一袋麦子时有怎样的表现?

  (1)理解“开心地喊”(利用朗读的形式)

  (2)理解“迫不及待”

  (3)填表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猪?

  4、想象:小猪做了哪些食品?

  (1)学生想向

  (2)出示相关图片

  (3)看到这些,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小猪呢?

  5、感情朗读

  三、学习小牛、小猴的做法

  1、过渡:知道了小猪收到麦子后的做法,那么小牛和小猴分别又是如何做的呢?(出示表格)

  2、小组学习

  (1)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学习,结合三、四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共同完成这张表。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共同交流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填表;说说小牛的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2)继续完成表格(小猴的表现与做法)

  四、各抒己见

  1、引入话题:知道了小猪、小牛、小猴各是怎样处理自己所得的那一袋麦子的,那么它们三个的做法,你最赞成谁呢?

  2、学生谈想法并说明理由。

  五、知道土地爷爷的态度,明理1、快速浏览5--9小节,找一找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做法的态度。(出示表格)

  2、生浏览思考,师巡视。

  3、填表。

  4、分角色表演,感受人物态度。

  (1)师生角色表演。

  (2)回答: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最赞成谁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一起读“老人抚摸着……”

  六、拓展

  1、刚才,我们先各自谈了自己对三个小动物的看法,接着又学习了土地爷

  爷的态度,那么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呢?有没有比它们更好的做法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做成食品吃了——没有了

  小牛保存好——还剩半袋

  小猴全种下地——满满一囤

  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教案说明: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在快过年时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对同样一袋麦子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也获得了不同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做事,并告诉学生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本案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表格的设计,将文章内容概括提炼,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把握。课件

  的有效运用,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角色扮演,加强体验。

  通过对文中角色的演绎,学生能产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的空间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与审美的情感自由的碰撞、提升。

  三、联系实际,注重拓展。

  教案的设计不局限于文本,引入“活水”是为了让自身更加“清澈”。为学生全面地、整体地认识事物而努力,跳出课本学课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感悟。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3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5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3、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贴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二、复习检查: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幻灯出示):

  麦子    迫不及待    粮食    保存    防止    搬家

  拜访    仍有    节俭    神秘    收获

  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开火车!(手势)

  大家一起来!

  2、读得好!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幻灯出示),谁来连一连?

  小猪     把麦子保存起来,还经常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牛     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小猴     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

  3、过渡:

  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再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的时候(相机贴图: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他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自己读一读课文的5—9自然段。

  三、讲读5—9自然段:

  1、    讲读8—9自然段

  你最喜欢土地爷爷到谁家看到的结果?将你最喜欢的这一段故

  事读给大家听听!愿意的可以站起来一起读!

  看来好多人都喜欢小猴,土地爷爷跟你们一样也最喜欢小猴,你们看出来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找出句子读: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师表扬:你真聪明、真能干!板书:聪明能干)这就是土地爷爷对小猴的评价,老师用括号把土地爷爷对小猴的评价标出来,你们也在书上做做记号!(幻灯出示8、9自然段,引导学生做记号)师范读并做动作,指着图对学生:学着土地爷爷的样子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现在你身边的同学就是小猴,你来夸夸他!(指名读)我们一起来夸夸小猴(齐读)。

  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呢?因为他看到了什么?(生找出句子: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对,这就是堆得满满的麦囤,贴图:麦囤。小猴将一口袋麦子变成了堆得满满的麦囤,你瞧小猴多会动脑筋啊!真聪明!真能干!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把表示土地爷爷看到的这句话划下来!(师引导)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土地爷爷还听到了什么呢?(生找句子: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跟着老师用~~~划一划(引导学生动笔墨,师边划边读)你瞧小猴多自豪、多有礼貌啊!现在我就是小猴,你就是土地爷爷,你来夸夸我(师生表演读)!学着我们的样子同桌之间说一说(学生自由练习)!哪两个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生表演读)!现在我来做土地爷爷,你们一起做小猴对我说一说(生齐读)!土地爷爷还听到了什么呢?看一看第8自然段,找一找,也用~~~在书上做做记号(一名学生上台划)你和他画得一样吗?(评价:你们真聪明!真能干!)读好这一句话(引读)!

  小结:土地爷爷正是从他看到的、听到的这些发现小猴是个爱动脑筋、聪明能干的好孩子!刚刚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试着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做了记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养成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好,谁愿意给大家讲讲土地爷爷拜访小猴的情景?

  2、    过渡:那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小牛、小猴家又看到什么?听到

  什么?它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按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6、7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出示小黑板),看到的用——,听到的用~~~,

  评价用,划好以后再读一读!(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    汇报自学情况:

  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成果!

  a 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他看到了什么?(生:小猪好像又回味起馒头和  饼的香味,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这个样子书上有一个词形容得很好,找一找(憨厚可爱)!对,这个样子这叫做憨厚可爱!从小猪的这个样子可以知道那一袋麦子已经没有了!(贴图)自己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男女生读!

  土地爷爷又听到了什么呢?(生: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那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可惜,只吃了几天。”)师范读,馒头和  饼的香味使小猪难以忘怀,但可惜的是麦子已经没有了!这句话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

  听着小猪天真的话语,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引说,师板书:哈哈大笑)这就是土地爷爷对小猴的评价!土地爷爷为什么哈哈大笑呢?(学生自由发挥)

  好,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这一段完整地读一读(齐读)。

  b 引读: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他又看到了什么?(生: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贴图:半口袋。听到了什么?(生: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谁来读读这句话?一起来!所以土地爷爷夸奖小牛很……(引说,板书:节俭)

  c 小结:你们自学得真棒!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你们在书上做的标注对吗?以后看书时就可以用这种边读边划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把5—9自然段读一读?谁来做小猪?小牛呢?小猴?土地爷爷呢?其余的话我们一起读!(分角色读5—9自然段)

  四、总结、作业:

  1、    学到这里,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做像小猴那样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勇于

  创造的人!你看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回家以后可以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在本节课所学的5—9自然段中,有这样几个生字词(小黑板出示),读一读!注意这两个字的笔顺:仍、秘,将这五个词抄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拜访    仍有    节俭    神秘    收获

  教学设想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童话故事,语言活泼,包含一定的道理,学生非常感兴趣。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争体现两个实——扎实和踏实,使学生在学完这一课之后有所得,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     渗透学法指导。

  这节课,我力争体现一个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

  在学8、9两个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聪明、能干”,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从而引出它所看到的、听到的,并以“看到的、听到的、土地爷爷的评价“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线索,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的方法,为他们自学6、7两个自然段作了铺垫。第6自然段,教师半扶半放;第7自然段,教师则完全放手,而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已经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放手让他们自学水到渠成。

  二、     重视读的指导与训练。

  苏教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强调了读在

  一节课中所占的比例,要求重视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节课,我充分运用范读、开火车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加强指导,重在感悟,力求把读落到实处!

  三、     努力创设故事情境。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创设故事情境。如:

  我抚摸着孩子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既夸奖了孩子,又进行了示范,一下子把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再如:“现在我就是小猴,你就是土地爷爷”这些话,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体验,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     运用互助学习的方法。

  我们学校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基本形式就是

  小组互助学习。实践证明,这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但考虑到我对所教班级了解不够,在操作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采用了折中的方法,指导同座位的同学互助学习,给每个孩子以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机会。从今天上课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生领悟力还是比较强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想:这是和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五、     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课书后,有这样一个训练点——讲故事!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设置了讲故事的环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另外,“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这个问题也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回答时,没有设有标准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六、     板书设计力求新颖。

  这节课的板书,我结合童话故事的特点,运用了贴图的形式,

  形象直观,富有童趣,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是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的种种设想。当然,由于自己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第一次走出校门参加这种活动,教学中难免会存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点!谢谢!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4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三方面入手:

  一、在说、想中内化课文的语言

  小*、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有的同学说:“小*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呵!呵!土地爷爷真好,能给我送来这等好东西,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边看边说:“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于是他来到田间,把麦子种下了地。”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小动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爷爷

  土地爷爷是一个贯穿课文线索的一个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爷爷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话来描写土地爷爷。如看着小*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呢?他又会说些什么?同学们自然会想起《西游记》中的*八戒,纷纷责备小*“真是改不了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学同意小*的做法:“小*,好样的,想吃就吃个够。”看到小牛处理麦子的做法,老人点点头。我也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小牛,你既勤劳又节俭,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有同学说:“小牛,你太节俭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难受呀!”当看到小猴处理麦子的方法,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此时你从土地爷爷的神态语言中看出土地爷爷心理会想些什么?有的同学说:“真不愧为猴头,最聪明、最能干!”经学生这么一说,课文中寥寥数语的土地爷爷形象也活灵活现了,而且一树盛开万种花,学生的答案也各种各样。

  三、在续编故事中创新学生的思想

  课文结尾,我深情地告诉学生:“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综合各种动物的优点处理自己的一口袋麦子,还有的同学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些想法让老师感动,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一口袋麦子拿回家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种,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5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一篇相当有趣的童话故事,它把三个小动物处理土地爷爷送给它们的麦子的经过描写得生动、形象。寓思想教育于文字之中,文章浅显易懂,富有童趣。 在教学中我有两点体会:

  一、教学童话故事,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形象有活力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么一段导入语: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灿灿的麦子送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它们过一个好年,这可乐坏了三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麦子的呢?学生迫不急待地打开书本,寻找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方法。

  二、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课文内容

  众所周知,爱动、表演欲望强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其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学生主动参与性将大大提高。因此,我尽量开发教材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于表演,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适时地“导”一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课堂气氛也尤为活跃,达到了学生在表演中感悟课文的效果。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完课文后,我提出“如果你也分得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办?”让学生讨论。孩子们讨论出来的结果还真不少:“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开心地吃一点,请大家用一点,再种一点。”“我会召集大家,利用麦子制作各种食品,然后举行百食宴,让大家动脑、动手、又可动口。”还有学生说:“我会把麦子给穷人吃。”答案真是五花八门。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在《三袋麦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小猪这样处理土地爷爷送来的麦子,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师:同学们,今天土地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三袋麦子。这三袋麦子将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在旅行中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出示课题)

  生齐读《三袋麦子》

  师:让我们一起随土地爷爷和三袋麦子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49页。

  师:先轻声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能读出什么?

  生自读,师巡视引导。

  师:(示意停下来)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感觉到小猪的确很贪吃。(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师:能说说小猪的心情吗?

  生1:非常着急。

  生2:急得不能等待了。

  生3:迫不及待。

  师:还想请你读读这句话,试着感受小猪贪吃的心情。

  生有感情地读。

  师:看来小猪是很着急,生活中有过这样着急的经历吗?

  生1:有次我烧得厉害,妈妈迫不及待地把我送到医院诊治。

  生2:马上要检查黑板报了,老师迫不及待地给同学们分配工作。

  对啊!

  生读:“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师:你觉得小牛怎样?

  生1:比较节俭。

  生2:我还知道小牛有种勤劳的特性。

  师:喜欢小牛吗?(喜欢)请你们再读读,一起品味品味小牛的节俭、勤劳。

  师:谁想说说小猴?

  生读写小猴的相关语句。

  ……

  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

  反思: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他强调指出了“务本”的观点。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学生、教师的本体,回归语文文本的本位。什么是本体,怎样实现本位的回归?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引导,是教学具的准备,无论是读文的感受,是联系实际生活的经历,都紧紧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都有助于他们自由的表达,快乐的倾吐。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以文本为依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评文本,从而使孩子们在文本中发现、获取、创造,并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既要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悟,又要让学生读出所疑所惑,既要让学生读懂语句,又要让学生读出语句中蕴涵的情意。第三,在这样的教学中,至始至终都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有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无声交流,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声对话,更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对话的构建。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

《三袋麦子》教学案 篇16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8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

  三、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猪、小牛、小猴、土地爷爷头饰各一。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

  以“教—扶—放”的教学思路,指导学习结构相似的段落。以“扣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学生思考三个小动物是如何处理麦子的,谁的做法好?在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注重读出各动物的个性。在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上,练习讲述故事。

  第一课时(略)

  课前板书:21、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

  小牛——保存

  小猴——播种下了地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出示课件(礼物保存防止粮食神秘收获拜访迫不及待)学生自我订正。

  2、指名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他先到小猪家,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猪图),他们见面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来说说。

  2、指名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4、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教师板书理解疑难点(板书:憨厚可爱)抓住小猪的言行来体会憨厚可爱,指导读好小猪的“言”与“行”。

  5、有感情齐读第六自然段

  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出示课件(学习方法:⑴观察图画,说说图意;⑵读读课文,找找难点;⑶读读议议,体会品质;⑷感情朗读,加强体会。)

  7、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七自然段

  ⑴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牛图),指名说说图意。

  ⑵读读第七自然段找找疑难点

  ⑶读读议议,体会小牛“节俭”的品质(板书:节俭)

  ⑷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8、现在,我们自己按照学习方法学习第八、九自然段,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猴图)

  9、大家看,老师这儿板书应该写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谁能当好土地爷爷来夸夸小猴?指导读好土地爷爷的话。分角色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麦子上,谁的做法最好呢?为什么?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总结: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节俭,什么是聪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在,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准备讲述、表演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略)

  附:板书设计

  21、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憨厚

  小牛——保存——节俭

  小猴——播种下了地——聪明能干

  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一读,再抄写。(详见书115页第三题)

  2、比一比,再组词。

  防止食秘

  访正粮密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小猪把麦子——————————,小牛把麦子———————————,不猴把麦子——————————。—————的做法最好,因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测评——————————。

  教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教—扶—放”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充分自主地学习。通过“扣读导悟”使学生了解各动物的个性特点。“以悟促读”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加上分角色朗读及复述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袋麦子》教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