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小学时代,我读了《居里夫人》一书。从此,居里夫人就是我心中的偶像,一生仰慕的科学家。今天,我站在讲台上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怎不让我心潮澎湃,为之动容呢?

  我激情四溢地简介居里夫人的生平,把学生带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的故事中……

  师:居里夫妇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一干就是四年,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一克镭来。可是,他们却放弃了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为什么?

  生: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师:是的,居里夫人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谋利的资本,并且认为别人也不应该这么做。可结果怎么呢?

  生:镭的'提纯技术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

  师: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心中装着全人类、大公无私的人。

  师:居里夫人就是一个沉醉于事业,心中装着全人类、大公无私的“梦想者”,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就这样,我们师生穿行在故事情节之中,领会了居里夫人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

  下课铃声响起,才把我们师生从故事情节中惊醒……多么美好的场景,令我们师生留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语句流畅、优美、动人,情景交融,令人情不自禁想美美地赏读一番。本学期的第一课就是《草原》。课堂上,我觉得学生要么读得太空泛,要么读得放不开,压着嗓子太过轻幽了,所以我便索性范读了。由于我在范读中声情并茂,感染了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在朗读中也像我那样充满深情,女孩子的个人朗读也很成功,能打动人。满意之余,我又遗憾地发现,男生在带动下也极力向老师、向读得好的女生靠拢了,丢失了个性特色,一副“娘娘腔”,听着很别扭。此时,我立刻觉得这样可不行,咋能让我班的男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失去男孩的洒脱与豪爽呢?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的感悟肯定不一样,读法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啊。于是,我立刻提示让他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朗读,而此时他反而显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从最初的“耳濡目染”开始,已经形成了定势,不知换个方式怎样才算好。我便出示辽阔的草原、蒙古族摔跤等图片,并请感悟能力和朗读水平比较好的男生作示范,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来。并给予了他们自由个性练读的时间,这才有所好转。

  经历这一事件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范读的确有其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恰当表达语言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景阳冈》是五年级第五组课文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水浒憨憨的高大形象。在授课时,我先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这个问题以后,便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最精彩?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武松打虎。

  我顺势就开始了本课最重要的教学要点“武松打虎”,然后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当赏析完这段精彩内容后我又问学生: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落在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品读课文,边读边写批注,体会人物性格。

  学生找到了很多有关武松语言、心理、神态的句子,通过全班交流,集体讲读这些句子,学生对武松的性格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教学,我认为,将激情地、设置悬疑的语言置于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能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学生的感情一旦进入精神层面,人物的形象就会在他们的心中就鲜活起来。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思想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教学时,我初步设计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拉近学生和文本主人公的距离。

  教学时,我主要围绕“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这些性格特点?”来展开教学。当然,课堂上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趣味读词,激发兴趣

  由于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生字词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本课北方方言特别多,儿化音不易读准确,很多词语理解困难,所以在读词这一环节,我就采用了趣味读词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读准音的基础上,读出词语的味儿。所谓词语的味儿,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初次这样读,所以兴致勃勃,读得是有滋有味,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2、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运用的生动形象,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学生品读“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结合表演,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嘎子,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就是作者运用的很准确的一个词语。学生从字面中的“猴儿似的”,看到了嘎子机灵敏捷、富有心计;从眼神揣摩心理,想到了其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看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嘎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可以更形象地解读文本,这样学语文就觉得很有趣了。俩人对阵:猜猜,此时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一问,孩子可有话说了。有的说,他在想:我得出奇制胜;有的说:他在想:我不能跟胖墩来硬的,我得智取;还有的说,他在想:我要找出胖墩儿的破绽,好一举把他摔倒。如此深入地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3、理出文章精彩的表达手法

  当学生说到胖墩儿是一个很有实力,难以对付的对手时,我再一次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胖墩儿是个惯手的?请将体现胖墩儿是摔跤能手的词画出来。于是,孩子们圈画出了“塌、合、鼓”三个动词并谈了自己的体会。此时,老师小结:从这些具体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膀大腰粗”的胖墩儿。寥寥数语,却不露痕迹地指导了写人的`技巧。再如,摔跤过程中,两人不同的动作描写“推、拉、拽、顶、扳”和“推、别”,更是准确、生动,让学生抓出这些关键词,体会不同的动作体现不同的人物特点,作者用词准确,并相机梳理写作方法,进行归纳。

  文章中还有大量比喻句,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我让学生一一找出来,并集中出示,让学生通过读,悟出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归纳写法。

  4、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五年级的学生,已是小学高段的学生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而且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续写第二回合的比赛。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第二次摔跤,仔细观察两人的动作,再在脑海中回忆摔跤的经过,运用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写一写第二次摔跤比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写得快写得好,我还采用男、女生习作PK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最后展示了两位孩子的精彩习作,得到大家的称赞。

  但是一节课上下来,总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和写法,就忽略了朗读的指导,文中有些精彩的句子没有指导读出感情,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朗读、写作两不误。还有由于时间关系,在续写的训练中也略显不足,只点评了两位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习作,大部分孩子的习作没有来得及指导,课后又抽了点时间来指导,这样对习作能力较差的孩子的指导才落到了实处,真正有所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杨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成了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说说论语中的一些积累。我说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完成导入后,我以学生自读多遍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语言方式与课文内容,并请部分学生示范朗读,相机进行指导,并引出两个多音字“为”、“应”的读音规范。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二、 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语速要慢。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个别难读的句子,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学生总算把短文读流畅了。虽然这个时间花了将近半节课了,但孩子们仍然读得饶有兴趣。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理解人物特点后,我适时问道: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甚聪慧?于是,我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很快地投入进去,既读出了喜欢的感受,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三、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样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还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

  在教学小结时,我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所期待!在今后的课堂上,将主动权交还学生是我将继续努力的方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说出了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哭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教学时,我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这一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了有关陆游的生平事迹和南宋的历史,让学生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诗文后,学生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教学时我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我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一、 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故事性强,层次分明,除了一些词句的含义较难外,其它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以前经常训练,所以学生的预习结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去认真听讲、提出问题。以后还要经常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二、培养用事实说理的习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举实例、列数字的表达方法,并能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些题:

  1、作者是怎样证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2、咱们班的李鸿艳可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谁能说说为什么?接着有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赵悦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个学生还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叙述。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表达方法。省去了许多说教。

  三、 培养学生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展示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但其中有两个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我一到校门,有几个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随后我就教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疑问、兴趣去查阅、搜集资料。

  四、 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习惯。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学忽然提出疑义: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

  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忽视了对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赶走鲨鱼,救助姑娘伊瓦诺的情景。教学时候,我蜻蜓点水,一闪而过。现在回忆一下,此部分正是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8

  课程结束后,老师一致评价说这堂课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对这一点,我是没料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高境界,得到这样的赞誉,我自然非常高兴我始终认为,语文首先要教会人思考,这种思考厚积薄发,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对社会良好的氛围起到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语文的情感力量去感染学生,其间穿插一些知识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把语文的精髓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既然这次得到肯定,我也更有信心坚持下去了。在备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思考:

  一、教材处理环节:

  二期课改明确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思维,这个过程的操作对我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把本节课教学安排定位为:细节描写分析+以学生预习和充分发挥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树立保护动物,慈悲为怀的情操。课前我曾对其中某个环节苦思良久,只为了追求上课过程能接近行云流水的境界,这一点我深受魏书生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影响,语文课堂是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的有机结合的产物,不能像剥笋一样使课文支离破碎,也不能囫囵吞枣而忽略了字里行间所展露出的情感和思想精髓。所以我注重对学生训练整体把握的思维的同时,更强调学生自学这一关——预习的指导,相对而言,这一关的良好把握在这节课中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学生环节: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没有学生思想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不可思议的,而要使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就必须对学生有深度的了解,即“备学生”,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及情感层次有清醒的认识,使上课能兼顾到每一个人。首先,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并设计了相关预习作业,使我对学生读后的感受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寻找到了切入口,如有同学说“男儿膝下有黄金,羊明知道要死,为何还要屈辱地去跪”,我就有了灵感,从“跪”入手,导入课文,结果学生反应热烈;尽管这样,学生有时的反应是超乎教师的想象的,这节课让我大脑很紧张,因为,思想之花确实色彩斑斓,让人惊讶,学生好多次的发言有很多闪光点,我知道,我必须将他们抓住引发学生集思广益,进而进行升华,我有我的大致思路,但适当时候必须为他们而弯腰让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备的二期课改的理念精髓。

  三、备自己:

  一个教师必须对自身有深度的了解包括:知识结构,情感取向,性格特征,自身在教材处理上的优缺点。我选择这样一篇文章是有我的道理的:首先我是一个有着深度焦虑情怀的环保主义者,我深深地为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而心焦;其次,我因此而格外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知识储备相对较厚;第三,真感情是好文章,我发自内心的讲解加上我说话比较有感染力,应该对这样的文章驾驭得不错;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切进展得比较顺利,唯一让我紧张的是同学的反应的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如倪立冰认为“藏羚羊的跪拜不是神圣的”等,当出现类似问题时,我认为教师应该秉着一颗正常的心态去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教师也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随机应变,这种应变不是强词夺理,敷衍了事,而是将自身的知识在这一刻厚积薄发出来,即为解惑。同时我也感到了自身在技艺和学识上的不足,在和学生紧张的思想交汇中我忘记了对重要环节的总结,其实这个环节我之前就准备好了,可惜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板书不是很规范,教师的话语中的潜在霸权时不时会流露出来,容易让胆小的`学生对交流望而却步。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四、备时代精神:

  语文是有着深厚的社会情感价值功能的,某种程度上对人有思想熏陶作用,本文的情感价值取向是不言而喻的,由羊之爱到生物界的母爱话题,由老猎人忏悔中所体现的慈善情怀到人类对待动植物所应该拥有的情感,这里面的话题之多实在不是一堂课所能解决的;我们的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与方法的地方,也是深入贯彻“两纲精神教育”的最佳场所,本节课正是对“母爱和生命意识”这个主题的一次深度探究。

  这节课是我在语文教学历程上的一次尝试,在二期课改的浪潮中,我也战战兢兢地想尝试着做一名弄潮儿,尝试只是开始,对我而言,这没有止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我在初读《与象共舞》这篇文章时,被泰国人与大象之间的种种友好行为深深打动,人与动物如此和谐共处,太美了!所以,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二、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三、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这节课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记叙了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我先让学生品读描写二泉月夜景色的词语,将之整合在一起,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二泉美景。

  学生在读中走近这泓清泉,感受那如水的月色。接着,引导学生走进阿炳坎坷的人生,想象阿炳生活的场面。如: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中,阿炳是如何卖艺……炎炎盛夏,烈日当空,阿炳又是……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努力使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感悟其创作起因。最后引导带领学生品味《二泉映月》二胡曲。学生内心猜有所触动,感同身受中。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我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二课时的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但是还是有遗憾的。下面就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做一反思。

  一、整体设计

  本节课主要抓住细节及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大爱无痕、真爱无声的父母之爱。所以在整体设计上我利用板书“爱如茉莉?!…”这样的形式设计整堂课,可以使两条线索平行进行,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展开:“病中嘱托”;图片捕捉法;小小辩论“父母真的睡好了吗”。在这三个板块进行中,强调抓细节、抓关键体会人物情感,并配以图片、音乐反复朗读,并且注重课文的补白,创造各种情景既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又锻炼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加深体会。最后利用一首配乐小诗和许许多多生活中的其他平淡之爱结课,学生就就从课本走进了生活,也体会到了自己父母的平淡之爱,并且懂得了要你做一个懂得爱并且乐于付出爱的人这样一个情感价值。

  二、教学技能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及对于音、图、文、诵等教学技能的和谐处理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在这节课上我通过让学生配乐朗读、写批注、读中感悟、观察插图、联系实际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像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我既有围绕文章的词句来进行读词,用词语说话,关键词语的理解等。又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东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同时引入“于细微处见真情”等词句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这样的教学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

  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我在上课时就给学生留下空间,既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同样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我以整体感知——逐个解读——重点品读——联系实际——小诗作结的流程展开,利用鲜明的板书理清文章脉络。

  在各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注意每一个过渡语的精心设计,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学习三个板块。层层递进,重点赏析、品悟。

  在媒体的使用上,这节课可谓达到了“用了有用,不用不行”的效果,对于课文插图的配乐朗诵非常好的突破了文章重难点,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对于最后的配乐诗朗诵更是起到了回顾全文和情感升华的画龙点睛的效果。

  “教学是一中艺术”它的艺术性就在于每节课中的不完美。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关照文本中的词句和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把握结合的不是那么自然流畅,显得生硬;还可以在课末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觉得爱如什么?”等等,这样也许会听到更动学生内心的想法,真正以学生为主;学生读书的感情还要加强指导,我想,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果我能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读一读,这样可能比老师的讲解效果更好。

  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语言风趣生动,富有童趣的文章,王安忆用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将他们家的小小男子汉可爱、阳光的成长片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认真研读了文本后,我制定了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几年语文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来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因此,在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恰如其分地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例如,在课文第二部分“他对父亲的崇拜”中的“无所不能”一词,我创设了一些情景:家里的马桶堵了,他会说——;家里的画掉下来,他会说——;看到老奶奶拎不动大米了,他会说——使学生很快知道爸爸是个什么都会做的能人,没有什么做不了,因此小男孩非常崇拜他。对于文中“吃得专心”、“潦草的吃”等用词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并理解。

  二、认识小标题,关注作者的表达。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结构比较特殊----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识小标题,并告诉学生围绕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标题能很快地帮助我们了解每部分的内容。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简要说说对小男孩的了解,学生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标题质疑。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关注作者怎样选材,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收效较好。

  三、以读促悟,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各种方式读书,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如: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从哪里能看出他对食物的兴趣很大?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他对食物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同桌朗读“我”与小男孩关于能否去少林寺的那段对话,体会小男孩说话的'语气、当时的心情,感悟他性格中的执着;总之,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思,在学中悟。

  四、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简要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谓简要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学习每一部分时,我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为复述奠定了基础。

  五、以辩论赛,激发情感

  课堂上以辩论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讨论文章特色阶段看出了学生语言素养的不足,虽不时有“一家之言”,但多是从一个词一个句子入手,还不能从篇的角度站得更高的分析。这个能力还需要今后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

  夸男子汉一个环节的一点沉闷反映了孩子们对身边事的关注不够,更多的把书本上的主人公当成了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别人,甚至有认为只有干出点大事的才能是“男子汉”还没能从课本走向自身。但“老师,你也是女生,你先带个头夸吧!”孩童的智慧给了我引导的最佳契机,在我的启发下实现了这堂课最主要的一个目标:负责任、敢担当,做一个勇敢快乐向着阳光奔跑的少年。

  衷心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其中包括《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四篇课文。本单元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文言文、记叙文、剧本、相声。本组教材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通过古今中外的内容,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文言文《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机智周旋,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记叙文《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有力地回击楚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的事。本单元是小的综合性学习,通过课文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搜集、积累语言,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我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的语言巧妙之处。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一)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

  本课教学中我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首先利用知识树带领学生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紧接着让学生明确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内容。分别是“进城门”“初见时” “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所以每一个小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知识树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二)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由会学到学会。

  课堂伊始,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一上课便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首先,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品格。教学中我做到先扶后放,在全班学习第一个斗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后两次斗智,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并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主动学会了后面的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之中我能够以学生的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法,由不会到学会。并通过动手动脑地学习,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达到了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理清文章层次,注重语言的积累。

  知识树的运用让学生由了解本单元入手到理清本课脉络再到理清事件脉络,从而感悟到作者的写法。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里的第三个片段,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衣着和语言,文字不多却活灵活现。这个片段是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语言和现在有所不同,描写王熙凤的穿戴,今天十分陌生,不要说读懂,就是读顺也不十分容易。我在讲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红楼梦》的一些资料,让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同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阅读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上课时用激趣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上课前补充资料:《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贾氏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贾母还在。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上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由于课文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重点指导读好王熙凤衣着外貌的部分,老师指出的办法给易读错的字正音,让学生读好文中的一些词语,接下来老师领读,以解决拗口难读,不会断句的问题。只整体整体感知文字。感受王熙凤衣着的华丽,讲究,甚至奢侈。本篇课文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因此,我让学生读文,划句,想象,批注,说说王熙凤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突出重点。最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你周围的人,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5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从开学到现在已两个月,期中考试也结束了,回首这一段的教学工作,结合考试中暴露出的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课外拓展延伸还不够。由第四大题的第2小题中可以看出,因为对于难检字查字法没有给学生渗透过,所以这道题没有一个学生答上来。

  2、课内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由第四大题的第3小题考查诗句中重点字的意思,虽然在课堂上及练习中多次讲过,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为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听讲不认真。二是,老师没有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读书做笔记习惯。

  3、积累不得法。由第五大题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平时常做读书摘录的作业,但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读读、抄抄了事,没有按类摘抄,记忆。这样的结果就是见到熟悉的课文段落,因没有背诵,到用时就一片混乱,不能及时提取所需信息。

  4、通过本次试题,还反映出了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审题的能力和习惯较差。在第五大题2小题中,要求写出“从苏格拉底和瘸蝉身上分别得到了哪些启示”,有13名学生只答一个启示。

  5、阅读短文题较难,学生失分较多,尤其是解释成语中字的意思,少有全对的。这也恰恰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主动查字典理解词语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与鼓励。由这道题中还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对怎样较好的理解文章,学习的方法还没有掌握,还处在混沌状态。

  另外,错别字也是造成大量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整改策略

  1、重视字词教学和语言积累,夯实语文基础

  虽说高年级字词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但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有的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词语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常出现,学生应该有较多认识和巩固的机会,可为什么学生还出错呢?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教学中要重视词语抄写、听写和组词、造句的训练和运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