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精选13篇)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4)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5)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南辕北辙、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语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还记得学习寓言的方法吗?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什么发现?(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学习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1)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

  (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理解生字“硬”,“硬要“什么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

  (3)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1、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2、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你同意他的“理由”吗?为什么?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结果适得其反。)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xx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xx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个例子说说。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

  教学重点:

  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辕北辙》,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去学习,看看,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7分钟)

  1.出示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师:读出了什么?

  师:他和他的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2.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请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 演示:如果楚国在这里,谁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那么,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呢?他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课件:“没关系,我的马快” “马跑的越快不是离楚国越远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车把式” “那你那天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指导读出坐车人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语气,朋友迷惑不解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表演,知道读出语气

  师:那么,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

  4.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他越到不了楚国” 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谬。

  师: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他就越到不了楚国呢?

  师: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并且要听旁人的提醒。 现在,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目的和行动方向一致。(课件) 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先确定好方向,千万不要南辕北辙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回去后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    )地问      (    )地说       (    )跳

  (    )地笑      (    )地看       (    )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精品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

  2、搜集成语故事,召开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二)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可以组长领读 可以开火车读 可以做猜字游戏等等。

  4、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四、师生话收获。

  比如:

  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

  五、拓展作业。

  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袁 辕 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 )地问 ( )地说 ( )跳

  ( )地笑 ( )地看 ( )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7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班门弄斧 纸上谈兵 望梅止渴

  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

  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

  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

  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三个句子都是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预设一:我觉得他往北走,就会走到俄罗斯。

  预设二:我觉得他一直往北走,到了一个大海边,过不去。

  预设三::他可能走到一个三叉路口,前面被挡住了。

  预设四::我觉得他往北走,也可以到达楚国呀,因为地球是圆的,走了一圈也可到达楚国。

  引导有没有可能。(第一个环游地球的人是葡萄牙的麦哲伦,他当时坐的是什么?在联系地图,北边是什么?)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结果适得其反。)(板书:条件越好 离目的越远)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字面上是说——实质上就是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__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__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袁 辕 紧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教学后记: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4)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5)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10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五、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 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 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

  “南辕北辙”讽刺了目的与行动相反的人。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相反,无论花多少力气,也无法达到目的。

  另一个故事则讽刺了那些行动与目的相反的人。希望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1理解“不解、奔驰、旅费、诚恳、固执己见”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3、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难点: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

  学生课前准备:

  1、读课外书上的寓言故事(一周前开始)

  2、理解“辕”、“辙”的意思。(可以问父母,也可以查字典、上网)查资料(上课的头一天布置)

  3、预习作业:(上课的头一天布置)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至少读两遍,不认识的字在文中写上拼音。

  (2)在文中勾出带生字的词语。

  (3)读课后的生字。

  (4)查字典把课后生字的部(bù)首写在生字旁边。

  (5)田子格中每个生字至少组三个词语。教师教学准备:(故事和对话)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1、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寓言故事?

  2、教师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及发展史。

  教师:看来,大家真是读了很多寓言故事。你们知道吗,寓言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我要考考大家,老师才讲了什么是寓言?对,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我们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南辕北辙》。

  二、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南辕北辙》这则寓意,谁来告诉老师,“辕”是什么意思?“辙”又是什么意思?

  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而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2、齐读课文:寓言中有几个人物?

  3、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用“—”勾出季梁说的话,用“﹋﹋”勾季梁的朋友说的画。

  4、读一读季梁说的话,想一想;季梁是怎样的人?

  5、同桌合作学习:读一读季梁的朋友说的话,想一想;季梁的朋友是怎样的人?

  教师见机指导学生理解“不解、奔驰、旅费、诚恳、固执己见”等词。指导学生用“虽然……可……”造句。

  课件出示:

  季梁: 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不怕,我的马好。

  季梁: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朋友: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季梁: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

  朋友: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6、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7、教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8、课件出示:(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楚国就会越远。)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9、自由读寓言:寓言主要讲什么?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南辕北辙》,升华认识与感受。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知道?(教师放课件)

  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要想身体好要经常锻炼身体,不能靠吃补药。)

  五、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懂这个寓言的?

  2、补充阅读:《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一天,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fān)土,看见一只兔子从旁边的草丛中慌慌张张的窜(chuànɡ)出来,一头撞(zhuànɡ)死在田边的树桩(zhuānɡ)上,死了。农夫高兴极了,他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从此,他再也不种地了,天天守在树桩(zhuānɡ)旁,想捡兔子。可是他再也没有捡到兔子了,而他的田地却荒芜(wú)了。

  六、回家的作业选做:

  (1)  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 有声有色地地讲述寓言故《南辕北辙》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南 辕 北 辙                             明白

  北辙                      寓言:读故事——→道理。

  ↑

  方 ∣ 越

  向 ∣ 走

  错 ∣ 越

  了 ∣ 远                  ∣

  南辕

  (楚国)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篇13

  文言文阅读测试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关系到高考语文改革的整体进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辕北辙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南辕北辙》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南辕北辙》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

  《南辕北辙》参考答案: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翻译: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