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

  一、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支(  ) 桥粱(  ) 抓耳挠鳃(  )

  避署(  ) 疲蜷(  ) 伸头缩项(  )

  二、照样子,写词语

  日精月华:日(  )月(  ) 日(  )月(  ) 日(  )

  月(  )

  天造地设:天(  )地(  ) 天(  )地(  ) 天(  )

  地(  )

  三、给红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1、喜不自胜:① 胜利;

  ② 优美的;

  ③ 比另一个优越;

  ④ 能够承担或承受

  2、神机妙算:① 机器;

  ② 机会,时机;

  ③ 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灵活;

  ④ 重要事务

  3、负荆请罪:① 背;

  ② 失败;

  ③ 小于零的;

  ④ 担负

  4、聚精会神:① 聚合;

  ② 见面,会见;

  ③ 理解,懂得;

  ④ 表示擅长

  四、形近字组词

  猴(  ) 阴(  ) 碣(  ) 楷(  )

  候(  ) 阳(  ) 喝(  ) 皆(  )

  河(  ) 碗(  ) 蜿(  ) 违(  )

  呵(  ) 豌(  ) 婉(  ) 苇(  )

  五、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  )  各抒己(  )  兴国(  )邦

  平(  )近人  (  )里如一  酸甜(  )口

  盛气(  )人  千(  )一发  身(  )其境

  六、改错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 

  七、填空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  )。

  八、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

  九、课外阅读《西游记》

  〖参考答案〗

  一、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枝、桥梁、抓耳挠腮、避暑、疲倦、伸头缩颈

  二、照样子,写词语

  提示:可以到《成语词典》中去找一找。

  三、给红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1、④  2、③  3、①  4、①

  四、形近字组词

  猴王、等候;阴间、阳光;残碑断碣、喝水;楷模、皆大欢喜;

  河面、笑呵呵;饭碗、豌豆、蜿蜒、委婉;违反、芦苇;

  五、把成语补充完整

  拱伏无违、各抒己见、兴国安邦、平易近人、表里如一、酸甜爽口、

  盛气凌人、千钧一发、身临其境

  六、改错

  1、大厅里挤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锻炼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七、填空

  《西游记》;明;吴承恩;唐僧师徒四人力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略

  八、阅读答题

  1、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本体:脸;喻体:小灯笼。

  2、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点缀着星星的黑色天花板。

  九、课外阅读《西游记》

  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猴王出世》猴王是谁呀?

  生:孙悟空

  师:猴王还有别的名字吗?

  生:美猴王、齐天大圣、弼马温……

  师:弼马温是他最不喜欢的名字,你们说的这些都是他当了猴王以后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刚出世的猴王。

  二、初读课文,指导学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生:……

  师: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太熟悉了,但课文却是以古代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我们以前接触过古代白话文吗?

  生:没有。

  师:想想我们学过哪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

  生:《景阳冈》

  师:对呀,那想想我们学《景阳冈》的时候用到过什么学习方法?

  生:查字典,问老师。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内容。

  生:查资料理解内容。

  生:和同学交流自己不懂的地方。

  (出示学习方法)

  师:除了同学们谈到的这些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视剧、动画片和漫画书中的情节理解内容;通过反复阅读,理清脉络,把握内容;还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语句,做批注来感悟人物形象。

  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呀?学习阅读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读懂阅读提示,读读吧,看谁先找到。

  (出示阅读提示)

  师:说说吧,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看看石猴是从哪来的,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谁能现在就谈谈石猴是从哪来的?

  生: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师:有意思,那我上凤凰山上找块大石头来,看能蹦出猴子来吗?

  生:不能。

  师:看来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那是怎样的一块石头孕育出了这只石猴呢?看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石猴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然后再去了解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出示两个问题)

  三、品析课文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石猴的生长环境和最初的形象是怎样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

  生:……

  师:谁来说说?

  生:第一自然段讲的是石猴从哪来的,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那第四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呀?

  生:讲的是他当上猴王以后。

  师:是吗?仔细看看。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才是他高登王位呀!看来我们还需要时间仔细读书。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的是第一个问题,二、三、四自然段讲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下面就用我们学过的勾画、做批注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试着解决这两个问题。

  生:……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谁先来谈谈石猴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说说。

  生:那座山正当顶上……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生:石猴的生活环境超级大,并且在山顶上。

  师: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生:一块仙石。

  师:仙在哪里?

  生:无树木遮荫,左右到有芝兰相称……遂有灵通之意。

  师:该自开辟以来呀,什么意思?那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就有了这块神奇的石头,所以它能迸出石猴来。看来正可谓是海外有名山,山顶有仙石,石有灵通意,迸裂出石猴。那小石猴什么样?找找,读读。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师纠正字音)

  师:这句话在语言文字上非常有特点,仔细读读,找找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这句话)

  师:谁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一开始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后来是四字四字的,最后是六字六字的。

  师:她从字数上发现了规律,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前边写的是静物,后边写的是动物。

  师:静物?

  生:是植物。

  师:写到什么植物了?

  生:草、花、树……

  师:你忽略的前边那个字有什么规律吗?

  生:前面三个字都是猴子干的事,后边四个字都是石猴的亲戚。

  师:前面三个字三个字的都有动词,让我们看到石猴再干嘛。后面四个字四个字的,写的都是什么?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概括,那是他的—

  生:亲朋好友。

  师:又玩友和亲人在一起,多快乐多幸福哇。这么有特点的句子,咱们得再来读一读。

  生:……

  师:都读完了,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刚才读了一句,你脑子里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一会儿我找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在拥有苍松、翠柏、石崖、飞瀑……都竖起了大拇指。

  师:你真有想象力,谁还想说?

  生:在一座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天渐渐黑了,石猴和大家告别,回到山洞开始安眠。

  师:我仿佛看见你就是那只猴,一会儿上窜下跳,一会儿采花摘果,一会儿又在猛兽群中与他们嬉戏玩耍。听他这么一说,我都想变成这只猴,也去享受享受那快乐的生活。还是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分享他的快乐生活。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

  师:谁来读读这一句?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

  师:这是一支玩累的小猴,你先休息休息,来只精力充沛的。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

  师:你是充满朝气,是不是刚吃饱跳不起来了?谁再来试试?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朝游峰洞之中。

  师:就是这样一只猴子,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你能不能在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

  生: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还有“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遂称美猴王。”

  师:我听出来了,他找的内容中两次谈到凡是有本事的,就可以怎么样?

  生:当王。

  师:所以石猴说,我进得来出得去,应该当王。他称王了吗?

  生:当王了。

  师:那说明他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

  生:有本事的猴子。

  师:那他都有什么本事呢,让众猴拥他为王?

  生:他会72变,神通广大。

  师:是吗?这会他还没学艺呢。那他有什么本事,是别的猴子不具备的。

  生:他勇敢。

  师:你从哪感受到的?

  生: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它能在群猴中站出来,去寻找源头,说明他很勇敢。

  师:这是对他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

  师:还有什么描写?

  生:语言。

  师:对。通过对他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他是一只勇敢的猴子。你就是那只猴,就要进水帘洞了,你能读出这份勇敢吗?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要是我,我早着急了,就怕别的猴跟我抢,所以你还缺少猴子的自信。谁还来?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我看见了一只勇敢的小石猴,嗖一下就进去了。我把猴子说的话改成这样了,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进去,我进去!”可以表明石猴迫不及待的想进去,“我进去。”好像是别人逼他进去的。看不出他的勇敢。

  师:看来这重复性的语言有帮助我们表达语气的效果,像这种重复性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你还能找吗?

  生:石猴道:“没水没水。”

  生:石猴喜不自胜……“大造化,大造化。”

  师:看来猴子都这么说话。文中像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找了。我记得刚才那位同学还找到了动作描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竟跳入瀑布泉中。”从这儿还能看出他有什么本事?

  生:动作灵敏。

  生:石猴很机灵。

  师:怎么机灵了?

  生:不机灵就不能一纵跳起来。

  师:我注意到了,他在说石猴进洞时是瞑目蹲身,什么意思呀?瞑目—

  生:闭上眼睛。

  师:蹲身—

  生:往下一蹲。

  师:为什么要这样呀?

  生:因为太高了,不这样石猴怕掉下去。

  师:石猴满山乱窜,还有恐高症?

  生:石猴怕不舒服。

  生:石猴往水里跳,他这是自我保护。

  师:这只猴子岂止勇敢,他还很—

  生:聪明。

  师:正是这样一只勇敢、聪明的石猴,为群猴寻得了一个洞天福地,让大家可以在里面安眠稳睡,所以石猴当仁不让,有理有据要求众猴拥他为王,兑现承诺。正应了课文最后一句: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四、小结:

  师:此后,他领一群猿猴、猕猴、玛猴……(齐读)何其有三五百载……再后来大家就更熟悉了,他习得72般变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你还知道什么精彩的故事吗?

  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

  师:我相信大家谈到的这些,大多是从电视中看到的,我还是希望大家读一读原著,在原著中,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还有许多经典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品味,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更多。

  下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略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及发展思维。”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本班学生实际,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

  (2)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

  (3)理解生僻的字词,能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高段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学——议——悟”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悟”就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看《石猴出世》的视频,听唱《白龙马》等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演一演等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自学讨论法)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长课短讲、短课精讲”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这个思路,我的设计意图如下:

  (一)新课导入:

  1、 昨天,我们认识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将一个武艺超群,豪爽大胆的武松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西游记》人物----美猴王孙悟空。

  2、说到孙悟空,同学们各个神采飞扬,看来你们很喜欢孙悟空,能给大家讲一讲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对前文的总结,就是为学习本文埋下伏笔。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二)板书课题,审题: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区别“猴”与“候”将可能出现的错别字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找出中心词,就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找准中心,避免出现脱题、偏题现象。

  (三)回顾、归纳学习方法:

  1、这是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可以根据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你能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本课?

  2、师生交流,理清顺序。

  读通课文(查看书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使用工具书--查字典)-----明确学习目标-----带问题学问(主要写什么?石猴从哪来?怎样成王?)

  预设:

  ★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同学交流、问老师。

  ★通过查看书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使用工具书(查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僻的字词。

  ★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快速浏览、默读、勾画、同学交流等方式,带问题自学课文。

  设计说明:根据前几节课的铺垫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潜移默化、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这里我没有急着进入课文 ,是想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怎样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运用方法,自读课文 ,完成第一环节任务---读通课文。

  1、默读自学。勾画圈点,查看书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解决疑难。

  2、反馈:那些字词不易理解或容易读错字音、写错字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设计意图:学习需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静心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学习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五)明确目标,合作交流。

  1、出示目标,提出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速读课文,思考交流:石猴从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合作读文,了解了孙悟空有石猴变成猴王的过程,说一说猴王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那看出来?

  2、依据目标,合作讨论,整体感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4、视频欣赏,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情境,实现师生互动,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利用不同方式的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通过设置情境、合作、体验、观看相关视频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感知猴子的特点。

  (六)品读课文,感受古典语言的魅力。

  1、作者抓住了那些描写方法,写出了猴王的性格特点。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或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细细读一读,去感受古典语言的魅力。

  3、带上你的感悟,把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抓重点句子,在精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语言之精妙。(如:感悟花果山的天造地设、感悟石猴出世的非比寻常等)这样既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又能达到长课文短讲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语文为更加浓厚。

  (七)回顾梳理,整理思路,统观全文。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板书:石猴出世-----石猴探洞------报告喜讯-----石猴称王

  (八)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那些故事?

  2、听唱《白龙马》

  3、作业:阅读《西游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原著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非常自然地渗透了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运用“读、议、悟”点拨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使教学既能落实“长课短讲”的教学理念,又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4

  一、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二、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

  3、复瞑目蹲身。(         )

  4、何不拜我为王?(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    ),虎豹为(    ),獐鹿为(    ),猕猿为(    );(       )石崖之下,(       )峰洞之中。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人物                的特点。

  3、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他(                   )。

  四、谈感想

  1、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为什么?

  答案:四1、聪明、机敏、爽朗、坦率、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的材料。

  猴王出世练习设计

  1. 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请畅谈你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

  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石猴的诞生:

  ⑴石猴从哪里来?

  ⑵想象一下他出世时的情景,再交流交流。

  2、水帘洞内是什么样的情景?

  3、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语言积累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3、摘抄你喜欢的语句。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教法,学法

  -教师教法

  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合作交流与读,议,想结合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知道猴王是谁吗 (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 (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 (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学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

  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设计意图】

  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 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 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 (排比句)

  (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 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

  (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

  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

  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 (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

  【设计意图】

  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

  (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

  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

  【设计意图】

  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 这是谁的功劳 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

  【设计意图】

  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 "相照应,在前后对比中,更能体会出名著的魅力是影视剧所不能替代的,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五,作业布置.

  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课下读一读《西游记》原著中的其它故事.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既体现了基础知识与拓展延伸的不同层次,又体现了语言积累与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同时能满足各个层面学生对作业的需求.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神奇 勇敢

  仙石迸裂—— 自由快乐 无私 ——寻源称王

  身手不凡 聪明

  课前预习,保证质量.

  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一些语句和现代文有区别,课前布置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字,词的基本意思.

  读为主线,读,议,想结合,感受形象.

  拓展回顾,总结延伸.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7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背诗,我感到特别的亲近,因为我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地喜欢诗。无聊的时候,我读读诗;烦恼的时候,我要读读诗;高兴起来,也要朗诵两句诗。

  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如海,诗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家熟悉吗?

  师:看过《西游记》的请举手?看过《西游记》原著的请举手。作者是谁?你说。

  师:三百多年前的人你都知道。看过改编版的请举手?看过电视连续剧的请举手?动画片?电影?(生举手)

  师:看样子你们非常熟悉,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喜欢的不能再喜欢了。下面,老师就和大家来回味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好不好?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

  师:会唱吗?会唱就唱出来。

  (生观看动画片)

  师:喜欢吗?

  师:知道你们喜欢。我想问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师:有不喜欢的吗?这个作品里不喜欢谁?

  (生没有)

  师:都喜欢,是吧?看样子孙悟空真把您们迷倒了。好,那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孙悟空,孙悟空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今天老师就大家一起学习《西游记》当中的第一个故事,好不好?

  上课!

  一、指导学生读阅读提示

  1、师: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2、师:齐读课题。

  3、师:课题后面有个小1,表示这篇文章下面配有注解,这篇文章有很多注释,帮我们更好的读懂它。你们预习了吗?

  4、师:谁能说说你所预习的?

  5、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前面有一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里有这样两个问题,你注意了吗?快速浏览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b.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二、学习石猴是从哪来的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地方画出记号。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师:简单的说这个石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3、师: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来说。

  4、师:说的非常完整。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的出来,成就了他当王。读完这里,这石猴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师: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语言把他写下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

  6、师:同学们读书姿势特别好,读书的声音也好听,哪一句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7、师:你有同感的举手,请举手。一起来读读,看屏幕读吧!。

  幻灯: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8、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干什么?

  9、师: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快乐老家,自由天堂。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他的快乐来,读出他的自由来。

  10、师: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1、师:能读给大家听吗?

  幻灯: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12、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两个排比句。

  13、师:看看,作者吴承恩在写石猴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里边有很多秘密。你发现了一个。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边的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名词。)

  14、师:是不是一个大发现?如果把句子读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15、师:很活跃,要读得有激qing。谁能让石猴在你的声音里跳起来,动起来?

  16、师:刚才的短句,三个字,跳跃的节奏让我们的石猴在字里行间跳起来,动起来了。继续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幻灯: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17、师: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是第二个发现了。是随便排列的吗?

  (前两个字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8、师:这些动物是猴子的——

  19、师:有一个“虫”,这个虫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是昆虫吗?是长蛇。谁是石猴的朋友?

  (狼虫、虎豹、獐鹿、猕猿。)

  20、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呀?请你把它读出来?谁来试试?

  17、师:同学们,往下读,更有意思了,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幻灯: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1、师:就像一幅对联,我们来对对。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石崖之下。

  生:峰洞之中。

  22、师:谁能读出这样的石猴?

  23、师:连起来成长句子,你还能读好吗?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起头,你们下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4、师:读到这,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个句子旁边写下你的理解。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记下来。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25、师:自己写自己的,老师也写了一个,(板书:顽皮可爱),同学们,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很有节奏,活泼跳跃,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就叫做经典。

  三、学习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1、师:下面,就青大家看第二个问题,读——

  幻灯: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

  2、师:请你抓住一二个关键的地方进行研读。用心体会语言的一体,,并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交流。

  (我找到这一句:“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首先,我感觉到吴承恩在写这里的时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猴子不会说人语的,但是他把这种手法用到了猴子的身上,猴子活灵活现。再加上“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中,“纵”,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3、师:你和我找的是一样的,真不错。谁也读了这句话举手?我们一起来读读,也来感受感受。连呼了三声——

  4、师:刚才他说的非常好。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猴子的话,谁再来读?

  5、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了吗?

  6、师:从字上看,他写的非常的?

  7、师;换一种写法,能有这样的感觉吗?变成“我进去吧”,读读。

  8、师:再读课文里面的句子。

  9、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相差几个字。

  10、师:同学们像这样的描写石猴的语言,还有很多。再读读。谁读到了?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11、师:同学们,什么是“大造化”?

  12、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13、师:还有吗?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

  14、师:请你关注这个“都”字,再建议加上动作。就读石猴的话。

  15、师:像个猴王的样子。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又读到了怎样的石猴呢?请你把你的理解再写到相应的句子边上。

  四、总结并揭示如何读经典

  1、师:每个人都读到了自己心中的猴王。老师也写了,(板书:敢作敢为)同学们,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仅仅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他敢作敢为、智慧超群。走进《西游记》,你会更强烈感受到他是一位神,他神通广大,神意出众。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在这篇经典中,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挑选自己认为最经典的背一背。

  师:我想上了这节课,大家一定发现了,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还要注意是怎么写的。读——

  幻灯:“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8

  一、介绍孙悟空

  师:那个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是,那个大闹天宫的,是,那个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还是,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石猴出世)

  师:石猴,课题却是猴王出世!那能换吗?别急,读了课文后,思考为什么不能换?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白话文,挺难读的,借助下面的注释读懂课文,并思考,课题能不能换成“石猴出世”?

  2、生自读课文

  3、思考:猴王出世能不能改成石猴出世?

  生:第一段写的是石猴出世。

  生:第二、三、四都写成猴王出世!

  师:原来你从课文段落的安排中发现不能换题目。

  师:石猴是怎样被拜为猴王的?

  生: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师:说得简单一点。

  生:进入水帘洞

  师:课文非常简单,就讲了这几部分。石猴出世,探水帘洞,拜为猴王

  三、石猴出世

  1、读“盖自开辟以来……朝游峰洞之间”,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神奇!

  师:从哪里能读出神奇?

  生:猴子一出世,就会行走跳跃!

  生: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这些动物都是非常凶猛的,猴子一般是不会和他们为友的。

  师:从石猴的朋友中感受到!

  生:从石缝中蹦出,夜宿石崖之下。

  师:我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读读这个句子。(出示: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师:能从这句话中,从哪里读出神奇?

  生:灵通!师:“灵通”是什么意思?

  生:仙石有了灵气。

  师:现在的“灵通”是什么意思?

  生“小灵通”,消息灵通

  师:这就是古今异义,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

  生:开辟以来就受日月精华!(读)

  师:古文朗读一定要注意停顿!(师范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那份神奇,挑选一处,也用刚才的朗读方法,选择一句读!

  生读

  合作读(师:那猴在山中,生:却会行走跳跃;师:……生:……)

  师: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嘛?

  生:石猴非常厉害!

  师:你从朗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排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这也是白话文的一个特点!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

  四、探水帘洞

  师:那只石猴生活愉快,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只见……(师读旁白,生读猴子的话)

  师:采访一下,为什么读那么大声?

  生:想当猴王,非常自信。

  生:想让其他猴子看到它是那么勇敢。(继续读)

  师:它在瀑布中看到了几次,看到了什么?读下面部分,用波浪线画出表示看到词语!

  生:忽睁眼!

  合作读!师读看的词语,生读看到的内容。

  练习:

  石猴看罢多时,————————。

  师:聪明的同学默读下面部分,把这句话补完整。

  (生: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

  师:你有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生:善于发现

  生:善于观察,非常好奇

  师:这是一只胆大心细的石猴!石猴看完这些,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这里没水,可以把大家都叫进来!

  师:于是,石猴把大家叫进来后,众猴听说,……(读最后一句话!)

  五、拓展延伸

  师:这篇课文出自于《西游记》的第一回,原文以及后面几个章节更加生动有趣,建议大家在课余时间去看看,领略古典名著的真正魅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9

  听了周老师《猴王出世》精彩的教学,收获良多。

  《猴王出世》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猴子,这只猴子每天快乐地在林间生活,一日,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的特点。

  显然,周老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熟知文本和大纲,对课文重点、难点把我得很好,教学轻车熟路。教学中,抓住“石猴怎样出世?”和“怎样称为猴王?”两个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本文是是古代白话文,语言很精辟,长短句结合多,读起来比较拗口。周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充分读文,实现与作者、文本间的交流,机器求职、阅读的愿望。

  周老师在辅与学的方面处理的恰如其分,既突出了教学重点,有突破了教学难点。虽然《西游记》是古代白话文,但它的语言较现代白话文,甚至其他名著的语言风格都有很大不同,语言很精练,古文味很浓,生僻字较多,学生读起来较拗口,难理解。教学中,周老师特意把个别生字词出示,让学生熟记、理解,突破障碍。

  在教学课文时,抓住“食草木、饮涧泉,才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吧,朝游峰洞之中。”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意思,发现其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动宾结构的词句,且长短句结合的文法,感受语言的精炼优美、节奏感强,激起阅读的兴趣,提高赏析、审美的能力。在让学生学习“石猴怎样成为猴王?”时,抓住石猴的语言“大造化!大造化!”、“我进去!我进去!”、“没水!没水!”等等,让学生品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感受优秀作品语言简练、明快、干脆、富有感召力的特点,感悟石猴的聪明、机敏、勇敢的特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起于都的愿望。

  这节课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1、在课堂中,怎样有效地实现、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尤其对这样一篇容量大、赏析价值高,却只有一课时教学时间,怎样做到短时而有效?

  2、怎样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该讲哪些,讲到什么程度,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用什么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阅读?通常在课末,教师都会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课外自主地去读,但是往往有缺乏后期的引导与监督,能做到课外阅读的较少。所以怎样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维持阅读的动力,养成阅读的习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0

  很简单的教学思路——课文怎么写的,就怎么顺着往下读,读到精彩处,停住,反复读,反复体会,问几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商议,如此而已。

  没有多媒体课件演示,没有设计精美的板书,没有上网搜集的资料,没有与课文配套的图片,连幻灯片、小黑板都没有,甚至当引用到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一首插曲的时候,我想总可以用上录音机吧,结果也没用。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而已。

  然而,我要说,真的精彩不已。

  一、不厌其烦来回读

  整节课言论滔滔,笑声不绝,书声朗朗,掌声时起。难忘那几次精彩的朗读指导——

  (一)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段话写得真好。于是看云开始一遍遍地说:

  “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几句先是三个字,三个字,三个字,三个字,然后四个字,四个字,四个字,四个字,最后五个字,五个字。”辅以手势,“读的时候笑起来,先快一点,然后慢一点,最后慢下去,读得舒缓,放开来,读出猴性。”

  学生练读后,看云说:“我发现好多同学读的时候一脸严肃,课间十分钟你们在操场上是这样的吗?玩的时候是这样的吗?绷着一张革命的脸?”

  学生“哗”地笑了,再读,指名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在体育里有一个项目,马术里叫‘盛装舞步’,骑手骑在马的背上,按着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往前走。“看到这里我几乎忍不住要说:“对呀,这就叫按绺而行!” “读书也是这样,掌握住你的节奏,控制住,声音不要太强,不要太大,特别是最后,‘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多幸福啊,也不要上学,也不要读书,自由自在,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去做一只猴子。”

  于是,孩子们带着笑,又开始齐读这段话:“那猴在山中——”

  看云一下子打断:“‘那猴在山中’,就像你们在操场上一样的,注意这个“山”字,那山对它意味着什么,那不是十万八千里的取经,那是它的自由王国啊。接着读——”

  这一回,孩子们是真的懂了,一个“山”字绵软了不少,柔情了不少,于是一幅画面在我眼前浮现,一定也在孩子们眼前浮现——那石猴,在山中是如何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何的快活逍遥,令人神往……

  (二)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师:告诉我,你读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激动,高兴。师:如果是一个旁观者,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充满了向往。

  师:好,请你读出那种向往,那种赞叹。

  ……

  师:试一试,用一种流行歌曲里的唱法,叫做呼吸发声法,就读这句后面的十个字。

  生纷纷举手。

  师:老师看见你了,不过老师也有表现欲哦,让老师读一读,不要觉得肉麻哦。

  师:你笑了,觉得我读得肉麻了吗?

  生:不是,是听到妙处了。

  师笑:谢谢你的夸奖哦。

  生笑。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多美的世界,多么幸福的一群猴子,就在这样的反复读中,一切无须再说,谁都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三)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桌、石床。”

  请了两位学生读这一句,都不太令人满意。于是看云说:“这样吧,你们能不能举出你最喜欢、最得意的一样玩具?”

  按照我们的料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谁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全班那么多孩子,竟无一人举手,刚才发言非常踊跃的几个学生竟在下面小声嘀咕:“我早就不玩玩具了。”“我们没有玩具。”

  “不会吧?你好悲惨哦,这么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看云依然那样从容。谈笑间,几个孩子举起了手,连说带比划,介绍了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刚才说的时候手也比划,为什么这样?”看云笑盈盈地问。

  “因为我特别喜欢它。”

  有人举手代说了:“他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玩具觉得自豪。”

  “是啊,特别自豪,特别骄傲!那么石猴在点数这些他以生命为代价找到的家当时,他会怎么说?再读。”

  水到渠成,朗读迅速到位。这应该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引导之法,急中生智,自然无痕,令人敬服。

  二、独辟蹊径巧妙问

  说这堂课没有设计,不注重技术上的展示,并不代表它就平淡无味,平铺直叙。恰恰相反,在领着学生一路行走的过程中,看云看似随意地抛出的几个问题,成了这堂课的亮点,于是引发若干高潮,将对猴王的认识引向深入,让学生的思考具备了相当的深度。

  1、在学完课文第一部分即一、二自然段后,看云说:“从小到大,《西游记》我读了四遍,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快乐的书。回忆你看过的情节,有没有让你觉得伤心的地方?”

  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三打白骨精那个故事里,孙悟空接连打退三次妖精,师傅却误以为他连伤三条人命,硬要赶他走时,他伤心;有的说唐僧念紧箍咒,孙悟空疼得满地打滚时,他伤心;有的说天兵天将在花果山打死打伤许多猴儿时,他伤心……看云继续追问:“还有让你觉得伤心的地方吗?我就不信找不到一个和我有相同感触的。”

  一个女孩发言说:“我觉得让我伤心的地方是,孙悟空被压在……”看云激动地接了上去:“当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时是吗?我要抱抱你!可找到我的知己了!”于是引出第二问——

  2、“对于猴子来说,好动的猴子,顽劣的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如果可以选择,为自由一战而死,还是生生压在山下五百年,你认为孙悟空会选择哪一条路?”

  一个男孩选择了为自由战死,接下来却有两个男孩选择了压在山下五百年,因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为“五百年后就又可以获得自由”。这群孩子显然平时上课就喜欢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并不因老师有意无意的引导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惟其如此,课堂才显得犹为真实活泼,而看云接下来的一段阐述才显得更为深沉精彩(见后述)。

  3、待读到石猴进了水帘洞又平安出来,报告众猴那里面原来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福地,看云读了这一句:“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搬进去,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然后说:“告诉我,我读的这段话里,哪一些词扣动了你的心弦?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以及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只小猴,你听到这样的话,你是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踊跃,而且相当精彩,老师趁势围绕黑板上的几个关键词“自由,好奇,智慧,勇敢,爱,信”,对课文进行了小结:“这就是石猴,后来的美猴王,自由的精魂,充满好奇之心,对智慧不懈追求,哪怕以生命为代价,还有博大的爱,诚实守信。”

  4、课文学完了,接下来干什么?我们常常喜欢来点写话,如对课文中的主人公说几句话,或是仿照课文中精彩片段进行仿写,再不然拓展阅读,让学生就课文本身引发开去,谈谈相关的书籍或故事,要不就是说说这堂课自己的收获如何,有什么心得体会。

  看云没有俗套,她只是微笑着问:“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做石猴还是做众猴?”

  起初全班响成一条声:“做石猴!”

  “没有不同意见吗?现在谁站起来说愿意做众猴,那他就是石猴!”

  什么“石猴众猴”,绕来绕去,可是学生明白,学生懂得。

  短暂的议论之后,有愿意做众猴的了,理由不一:

  “做石猴需要本领,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就不能逞强当石猴。”

  “众猴也有优点,言而有信,我愿意当这样的众猴。”

  “当石猴要冒险,拿生命做代价,我觉得划不来,我不敢当石猴。”

  “石猴是船,众猴是水,如果石猴不能很好地为众猴服务,那众猴之水就会把它这条船推翻。”

  发言太精彩了。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坐在家中看录像的人,我是坐在教室里的一名学生,一位老师,我情不自禁地笑着,凝神倾听着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句话。但我说不出什么来,只有两个字——感动,

  三、深刻理性动情说

  这是看云的这节课上最吸引我的一幕——不再你问我答,不再你说他说,只由看云她一个人说,理直气壮地说,深情舒缓地说,低沉压抑地说,慷慨激昂地说。在这样的言说中,看云的魅力尽显无遗,我只能身不由己地跟着她沉进去,再被她带着飞起来——

  1、“如果可以选择,为自由一战而死,还是生生压在山下五百年,你认为孙悟空会选择哪一条路?”

  这个问题充分讨论之后,看云说:

  “你也可以选择为自由一战而死,也可以选择怀抱着希望隐忍着活下去,但是这五百年对孙悟空是生不如死,同不同意?还记得这样一个镜头吗?孙悟空被压在山下,它看鸟儿在天上飞,看叶儿在空中飘,看夕阳西下,牧童骑在牛的背上,吹着横笛缓缓回家。只有孙悟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世纪复一个世纪,整整五个世纪,被压在山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我还记得那歌词是这样唱的: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了青苔,长满了青苔,只有一颗心儿不死,向往着逍遥自在。哪怕是烈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只一颗心儿未死,只一种信念不衰,激荡的情怀,磋砣的岁月,问天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自由,是孙悟空的精魂。”

  2、这节课的最后,看云问:“现在台上这个人,”她指指自己,“你们认为我会当石猴还是众猴?”

  有的孩子说:“你现在虽然还是一只众猴,但只要你不断努力,你会成为一只了不起的石猴。”还有个孩子说:“你就是石猴,我们就是众猴,我们这个课堂就是花果山,这节课在你的带领下我们过得很愉快。”

  “哈哈哈!”开心地笑过之后,看云正色说:

  “如果选择,我做怎样的人?人生有很多的选择,如果你有足够的自由的精神,好奇的心智,你对智慧无比的追求,你很勇敢,你有浓浓的爱心,你是一个诚信的人,如果你自认为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去做石猴,你会成为了不起的领袖,你会带领大家奔向幸福的生活。如果你自认为我缺哪一项,我比较怕死,怕死不是缺点,都当石猴大家就打起来了,那么我就做一只守信用的、忠心耿耿的众猴,但是当你做众猴的时候,你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你要认准了你追随的目标,你追随的那只石猴,就是你所认定的将来的你的头头,你的领导,如果有选择,请你要选择这样的——尊重自由的,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心的,热爱智慧的,敢当责任的,有爱心的,有诚信精神的,你让这样的人去当领导,我要告诉你,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回到刚才的问题,薛老师做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一只优秀的众猴。”

  “下课。”

  戛然而止,却如钟磬回音,袅袅不绝。

  掌声响起,持久不断。我,再一次感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1

  自从新课程改革后,我在分析新课程改革时发现,新课程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时才猛然醒悟学校的课程应该是多样化的,所授的课程应该是可以变通的。于是我开始试着收集身边的素材,借用校本课这个窗口,来帮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周上《猴王出世》一课时,我把这几年我收集和整理的和《西游记》有关的神话故事共6篇推荐给学生看,没想到学生们的兴趣大增,争相传阅。一部分学生还带回家去读给家长听,并央求家长给他们讲一些其他的故事,在这班学生中掀起写故事的热潮。一些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居然也交了一两篇小故事的作文。后来我把这些故事集中起来,编成了一小本《神话故事集》,在这之后在学生中激起学生的传阅和写作兴趣。

  通过这次体验,使我体会到收集身边的素材,把它和我们的教科书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校本课用演、说、诵等方式展现。既能切实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极大地丰富、拓展教育内容,更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在这之后,我会逐步学会注意收集身边的素质来帮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会经常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写下来,整理学校的历史,发掘校友风采,收集好作业,好作品。还会利用校本课推荐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人、事、物是可写的。

  我在猴王出世教学反思中写到:“适时收集素材,并适时调整课程,按照需要适时调整各块教育主题实施的前后顺序,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也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好方法之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2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

  3、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词语注释

  名曰:名字叫。

  腹目:闭上眼睛。

  石碣:石碑。

  镌:刻。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

  序齿:按年龄的大小顺序。

  遮阴:遮挡阳光。

  造化:课文中指福气;运气。

  家当:家产。

  石窍:石头边隙。

  力倦神疲:指人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

  返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

  呼唤召唤

  安身安家

  食吃

  饮喝

  觅找

  与和

  反义词:

  炎热寒冷

  欢喜难过

  宽阔狭窄

  避暑取暖

  抬头低头

  闲忙

  文章导读: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一个片段改编的,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

  句段赏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段描写了小猴的机灵、勇敢。作者运用了排比,语言简练,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文章结构: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段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写作特点:

  1、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将人的特点和猴的特点融为一体。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赞扬了石猴英勇坚强的精神。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二)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3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

  1、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①名曰、石窍、围圆、与狼虫为伴

  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

  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

  1、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

  4、组织交流:

  (1)你知道石猴是哪里来的?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感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

  (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板书:寻源称王。

  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

  1、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很精彩,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

  B、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请再读一读。

  (语言简练,工整,采用排比的手法)

  C、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采用对比的写法。

  C、朗读句子。

  D、模仿写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五、小结,感悟特点。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

  3、是的,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他协助唐僧取经的路上的故事。孙悟空能协助唐僧成功取经,这与他的特点分不开。再一起读这些词。

  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语言非常优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有名的语句,并想想美在哪?

  2、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

  仙石迸裂——毛遂自荐聪明伶俐——寻源称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篇15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其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孙悟空)请大家回忆一下,孙悟空都有哪些称号和别名?(弼马温、孙行者、齐天大圣、美猴王·······)今天,我们一起去吴承恩笔下感受一下带给我们那么多快乐的精灵。

  二、揭题

  师生齐书课题,注意“世”字的笔画和笔顺。

  学生齐读课题,重读“猴王”,读出王者气度。

  三、检测预习(课件出示)

  (一)读准下列词语

  suì bèng zhāng míyuán wán kǎi jié juān

  遂 迸裂 獐鹿 猕 猿 顽耍 楷书 石碣 镌着

  qiè míng náo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抓耳挠腮 伸头缩颈 拱伏无违 序齿排班

  (二)读顺下列句子。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主要检查中下学生,随机点名,人多面广些,以较真实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学情。)

  四、学习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悟形象,体会石猴特点。

  3、感情朗读,感受名著魅力。

  (二)出示自学指导

  1、借助注释和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石猴从哪里来的?用--在文中划出。

  (2)群猴为什么要拜石猴为王?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3、石猴与群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体会,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先自主学习10分钟,再组长组织组内交流、合作学习5分钟,期间老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参与到交流不顺畅的小组进行指导。

  (四)出示自学检测

  1、把加点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

  (1)复瞑目蹲身。 ( ) (2)真个好所在。 ( )

  (3)遂有灵通之意。 ( ) (4)里面且是宽阔 。 ( )

  (5)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 )

  2、填空

  课文节选自( ),作者是( ),按照( )顺序,先写石猴( )和生活情况;再写石猴和群猴寻找涧水源头时勇探( ),寻得安身之处;最后写石猴被群猴拜为( )。

  (重点检查各小组内的学困生,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效果。)

  (五)以学定教

  重点学习自学指导第3题,学生汇报方式:读句子——说体会——感情读。

  重点句朗读指导: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读出石猴的活泼可爱、快乐自由,广结善缘。读时前两分句语速稍快,语调跳跃;后一分句较舒缓。)

  2、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石猴勇敢胆大、敢做敢为、动作敏捷的特点。要重读写语言和动作的词,响亮、干脆、果断。)

  过渡:石猴的形象在精妙的语言、动作描写中得以凸显,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也要扣住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特点,表现人物个性,下面我们尝试运用。

  (六)课件出示当堂检测

  三太子与悟空各骋(chěng)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胳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躲闪不及,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1、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 )。

  2、我读出了一个( )的孙悟空。

  五、课堂小结

  一迸,石猴横空出世;一跳,猴王应运而生。我们感谢吴承恩用精妙绝伦的语言刻画了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形象,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其实,不只是《西游记》,许多作品能流芳百世,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带来精神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能亲近名著,品味经典,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