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致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致女儿的信

微信扫码分享

致女儿的信(精选17篇)

致女儿的信 篇1

  亲爱的女儿:

  您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

  今天你整整十四岁了。您正跨越一个界限,越过它你就是一名成年女性了。您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你在跨越这个界限,愿你幸福。但我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千百万女性,尤其那些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是爱情?对此各有各的理解。每个男青年,当他们已萌发成年男人的气质时,也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亲爱的女儿,我给您的信再不是从前那种信 了。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可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在我少年和进入青年早期的时候,祖母玛利亚是我最亲近的人。她真了不起。 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应该都归功于她。她在战前去世了。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有一次,在初秋宁静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繁茂的苹果树下,望着向温带飞去的鹤群, 我问道:“奶奶,什么是爱情?”

  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她那双乌黑的眼睛显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为什么,她用一种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就来了。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 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熟睡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这是什么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大天使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春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呢?”我问了奶奶一句。

  “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你还是往下听吧!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东西。

  “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答道,但还是解释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了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不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期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这就是爱情,小孙子。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捧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不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致女儿的信 篇2

  胡良华语文教育团队课堂教学实践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执教:胡良华(XX年1029日·马鞍山市第一中学·全体马鞍山市初中语文教师参与)

  一、课文里面有什么

  ㈠作品的原生价值:作者通过转述一个童话故事,告诉自己十四岁的女儿爱情的特征:力量、美、忠诚与心灵的追念。说明人类的爱情具有超越上帝的力量。但这仅仅是作者的爱情观的一部分,上课时要注意说清楚。爱情是非常复杂的,也是讨论不尽的话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在爱情这一话题上纠缠不清,不能上成关于爱情的主题班会课。

  ㈡作品的教学价值:如何向十四岁的女孩解释“什么是爱情”这一难题?作者巧妙地借用了童话故事这一形式(“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这一童话故事很形象直观地解释了“什么是爱情”,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童话故事适合孩子阅读的原因:借助神奇的力量、夸张的手段、奇妙的想象来阐释一个道理或激发某种情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童话故事是通过“变化”来推进故事情节、阐释道理的,而这一个“变化”就是故事的“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线索”来梳理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主要信息,为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服务。其次是文章中的人物有现实中的,也有故事中的,但不管是故事中的,还是现实中的,都给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主要依赖于“描述”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利用这一有效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通过体验,明白“描述”对增强文字感染力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㈠通过童话故事阐释复杂问题的好处;

  ㈡叙事类文章的线索在我们提炼文章主要信息中的作用;

  ㈢描述这一表达方式在表现人物特性上的作用: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㈣人类爱情的精神特性:力量、美、忠诚、心灵的追念。

  三、教学目标

  ㈠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㈡了解童话在引导孩子了解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引导学生认真思索“爱情”这一人生重要命题。

  ㈢培养学生通过“线索”来获取叙事类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㈣通过体验,感悟“描述”在表现人物上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㈡、㈢、㈣。

  五、教学设想

  ㈠教法选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注意点拨、指导、归纳、生成。

  ㈡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预设

  ㈠课前准备

  ⒈查阅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⒉阅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自己不了解的生字词及语句,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写出心得,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供小组讨论、交流。

  ㈡课堂教学导入

  ⒈导入语:略。

  ⒉检查预习。

  ㈢研习课文

  ⒈就学生回答预习题目情况,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爱情”的看法。(美、力量、忠诚、心灵的追念)

  ⒉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告知十四岁的女儿爱情的这些特性的?

  (童话故事)

  ⒊你能在再次浏览的基础上转述这则童话故事吗?

  引出“三次变化”这一线索,通过体验,让学生了解“线索”在叙事类文章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主要信息,为理解文章实现内容服务。

  拓展:《藤野先生》或其他叙事类文章中线索的作用。

  ⒋通过比较,分析文章里故事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的形象特点,引出描述的作用,并通过细致分析体味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有所感悟,学会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现人物。

  拓展:小练笔——描述两个闹别扭的同学的形象,一个大度,一个小气。

  ⒌质疑:学生质疑,教师也可质疑——

  故事的时间跨度为什么有五十四年之久?

  什么是真正的人的爱?

  什么是作为生物的人?

  爱情还需要些什么?

  ㈣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收获;教师总结略。

  ㈤作业布置

  ⒈课外叙事类文章阅读一篇,主要分析线索在我们获取文章主要信息中的作用及描述的作用。

  ⒉查找一些关于爱情的诗词,自己欣赏或与老师同学交流。

  ㈥课后反思:

  人类的爱情极其复杂,跟十四、五的孩子是说不清的,就是成人也说不清的,但是可以引发他们思考,而不能代替他们的体验和思考。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一定要教语文:披文得意,更要披文得文。因此本文的设计,紧扣“培养学生获取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这一课标及考纲阅读能力的要求挖掘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话题和教学流程,应当说是教了“语文”的。

致女儿的信 篇3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吕燕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况。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位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作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见下表)

  开始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土地、一把铲、一把谷粒

  一年后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窝棚、一片成熟的谷物、一个婴儿

  五十年后

  老头和老太婆、圆木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

  三年后

  老头、金黄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位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致女儿的信 篇4

  .《致女儿的信》教案5

  .《致女儿的信》教案4 

  .《致女儿的信》教案3 

  .《致女儿的信》教案2 

  .《致女儿的信》教案1

  .《致女儿的信》课堂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 

  .致女儿的信·自学评估 

  .《致女儿的信》 习题精选 

致女儿的信 篇5

  [文题解通]

  ◎导读

  “哪个少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我们在长大,我们的心事也在长大。“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萦绕在我们心头,读读这篇文章,会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阅读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会用故事说理的方法。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起直至去逝,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二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他写有教育史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已有中译本。

  ◎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语音

  1、萌发:“mēng”不能念成“mīng”。

  2、刹那间:“chà”不能念成“shā”。

  3、惩罚:“chéng”不能念成“zhēng”。

  4、伫立:“zhù”不能念成“chù”。

  5、一抔黄土:“póu”不能念成“bēi”。

  6、一幢:“zhuàng”不能念成“dòng”。

  ◎字形

  1、繁衍:“衍”不能写成“演”

  2、摇篮:“篮”不能写成“蓝”

  3、嬉戏:“嬉”不能写成“嘻”

  4、凝视:“凝”不能写成“疑”

  5、繁殖:“殖”不能写成“植”

  6、一抔黄土:“抔”不能写成“杯”

  7、坚贞:“坚”不能写成“艰”

  ◎词语

  1、宿愿:很早就有的愿望。

  2、繁衍:繁殖孳生。

  3、勃然大怒:突然生很大的气而发怒。

  4、化为乌有:变得什么没有。指全部消失。

  5、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跟它相比的。

  6、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遏制住自己情感。

  7、忐忑:形容心神不定。

  8、气质:指人稳定的个性特色或人的风格、气度。

  ◎常识

  上帝

  上帝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最高神,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是万能的主,是人类的救世主。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文作者针对14岁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的问题,首先表示对女儿的充分理解和真切的关心,接着用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作了回答,最后意味深长的提醒和告诫女儿。作为文章主体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框架来展开叙述的,实际上是对爱情含义阐释不断丰富、不断深入为脉络来层层推进的。

  ◎辨结构

  ◎探意旨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女儿诠释了爱情的真切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同时热情赞颂了真正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文章表达对女儿理智而深情的父爱。探求本文的意旨与关键是理解文中故事的寓意。

  本文所讲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上帝没有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上帝恼怒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几次三番地要毁灭人间的“爱情”,为什么最终无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离去?理解这些寓意的文眼,正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的开头说,上帝创造世界时,“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的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未当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议论,均揭示故事意旨。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议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生,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谈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明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须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明确: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精神,上帝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是人类的救世主,是人们心灵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皈依。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上帝的威严渐趋幕后,人类自己开始登上历史的前台。文中这句话,即表现了坚定乐观的人本主义信念。在故事的最后,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真正的爱情远于离于生理的需求,爱情饱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

  4、作者提出:“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结合本文的观点,应如何理解?

  明确:根据作者对爱情的解释: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体现人性的光辉。因此,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能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特色鉴通]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话题。但本文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讲述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语言生动优美,充满深情。

  哲理的诗意阐释。对爱情注释,是不是抽象,而是通过富于童话色彩的故事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其旨意蕴含中,正如盐溶于水。

  构思独具匠心。本文所述故事的构思匠心独运。①前有暗示,后有点晴。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接受。”“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②层层推进,起伏有致。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咱他所不能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永恒的人类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而他最后离去,是对人情力量的认可和屈服。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敷衍 fū        宿愿sù         怒不可遏è

  b、伫立 zhù        忧郁yù          一抔黄土pēi

  c、嬉戏 xī        一幢zhuàng          刹那间chà

  d、鹤群 hè        繁衍yǎn          无与伦比lú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荒不已     传宗接代       繁殖

  b、化为乌有     萌发幼芽       真谛

  c、消磨时光     伫立凝视       坚贞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到,无与伦比的窝棚前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b、读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有如沐春风之感。

  c、这些人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对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听着老师语重心长的话,我用浅浅一笑,迎接他那平易近人、热情期待的目光。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5、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的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如果                 ,那么                 ,                    ,                    。

  二、语段阅读

  〈一〉给女儿的信(节选)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一种生物罢了。

  1、文中加点的“这”指的是                                          。

  2、作者本段提出了人类独有的感情是                                     

  。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人类美”体现是                          

  。

  4、对作者认为“只有人才能够爱”这一观点,你认为                      

  。

  〈二〉跑过春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①你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②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是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③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幅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④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⑤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⑥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⑦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中仍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⑧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⑨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切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⑩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11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12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13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

  ○14尽一切人生之责!

  ○15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16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父亲

  1、文题中的“冬天”是什么意思?“跑过冬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2、这封信是父亲在女儿成人之际写的,开头三段写女儿五岁时跟父亲晨跑有什么用意?

  3、下面两小题选做一题(答题前先注明序号),若两题都做,按(1)评分。

  (1)在⑦—⑩段中父亲对女儿得出了哪些谆谆告诫?请用词语或短语作简要的概括。

  (2)在○11¬—○14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期望?请用词或短语作简要的概括。

  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2)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5、试就本文的标题、内容和写法各写几句鉴赏性文字。

  《致女儿的信》[能力练通]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d    5、略      二、(一)1、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人类有了爱才有生机,真诚的爱成为人类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人与人之间有了美好、真诚、忠贞的爱,才能成为一个完整[具有活力的真正的人。2、美好、诚实、坚贞;人类的爱情。3、美好、诚实、坚贞的爱情。4、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三、1、文题中的冬天侧重指人生要经历的挫折、磨难,“跑过冬天”即战胜人生路上的苦难。 2、以特写的画面唤起女儿对幼年生活的亲切回忆,点题。为下文说理作铺垫。   3、(1)强身健体、节俭助人、坚强尽力、守住自我。(2)注重内在的气质的培养、衣着整洁协调、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尽人生之责。  4、(1)人生短暂,要尽力使自己的人生发出光芒。(2)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人和逼供能靠自己。

  5、能就本文标题、内容、写法方面的特点作赏评即可。[示例] 标题:形象、醒目,耐人寻味。内容:这封父女间交流的书信,凝聚着父亲的人生经验,饱含着真挚的人间亲情。   写法:用女儿五岁时晨跑的经历开篇,亲切自然;用排比表达父亲的告诫和期望,条理井然。

致女儿的信 篇6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  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

  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

  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

  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

  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

  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

  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

  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

  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

  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

  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致女儿的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过程和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9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发问。可是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勇敢地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出示课题。)

  二、 学生根据手头资料介绍作者,如有必要,老师可做一些补充。

  三、阅读感知:

  1、 对女儿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如何?

  2、 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

  3、 父亲告诉女儿,爱情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回答。

  (补充)

  爱是一种关系,一个人只有爱是始终专一的时候,他才会有最牢固的、最崇高的爱。忠实于自己的爱情的人,意味着把自己的一部分给了所爱的人。爱,这不仅是充满激情的欣赏,为你所创造的美的一种享受,而且是为你所爱的人永无止境地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做真正的人》

  四、理解故事说理的好处:

  比较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总结——特点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

  五、再读课文中的故事,引导点拨:

  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分别看到了什么?

  2、面对所看到的一切,上帝的态度分别如何?

  ——追问:为什么这一次不再发怒?

  3、三个片断的语言叙述有重复的东西,把上帝的其中一次视察删除行不行?为什么?

  总结——特点二: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六、拓开范围,深化主题:

  1、阅读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说一说:爱情除了忠诚、心灵的追念,还需要什么? (无私奉献,相互的信任,时间的考验,依靠,理解……)

  2、说说你所知道的、让你感动的爱情故事。(可以是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也可以是平淡如水、却历久弥新的……)

  七、开放探究:

  如果上帝第四次来到人间视察,他还会看到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故事增加一个片断,通过描绘上帝又一次的所见所闻,来表现爱情(抓爱情的某一个方面)。

  八、把苏霍姆林斯基送女儿的话:“爱,你准备好了吗?”赠送给大家,结束全课。

  九、课外作业:写一句有关爱情的“凡人格言”;读曼德拉写给女儿的信。

  资料链接:

  (美)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致女儿的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为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四、拓展延伸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

  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分析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致女儿的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关键:

  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 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繁衍刹那间麦穗忐忑一坏伫立 (2)拼音填汉字:b6然大怒迷hu6不解怒不可e,无与lun比伫立ning视shu光 (3)解释词语: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可印发给学生)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 篇10

  【特殊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与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坛泰斗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著名学者傅雷的家书(节选)一起构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题单元,编者意图在于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读,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毫无疑问,《致女儿的信》“承担”了这系列思想风采中的爱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题深刻。文章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是一种生命体验,“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实地为爱下一个定义,这无疑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写法独特。书信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作枯燥的理论上的阐述,而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基本框架,通过上帝三次视察人间诠释了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征服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人类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为书信体,文章有很多细腻的抒情与描写。行文意味深长而又文采斐然。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风险”。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各种传媒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瑕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初涉“爱河”,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人的“不设防”和宽容稍有不逊便会演变成“鼓吹”与“教唆”。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难度。本文是篇思想、艺术价值都很高的经典美文,爱情又是学生较为敏感的话题,就主题纠缠过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课,而忽视它的语言特质和艺术价值。

  【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致女儿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却浅显易懂,可以一个课时学完。依据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课堂理念,每堂课直奔语言,把握几个要点就行。

  本人选择了三点作为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哲思(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为避免“主题至上”对语言特质的干扰,我确定了以“说听读写”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加上课前的音乐欣赏,共分为五个教学板块:

  1、赏爱情名曲:

  课前十分钟播放扬琴名曲《梁祝》。

  2、抒(说)爱情见解:

  学生略讲梁祝爱情故事,引出课题,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爱情。

  3、听爱情故事:

  以“自身经历”(教师本人化身为苏霍姆林斯基)演绎《致女儿的信》中的故事,并随着教师的“讲”、“演”显示教学目标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4、读爱情经典: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主题,领悟细节,并进行细节写作训练。

  5、写爱情体悟:

  赏析哲理语句,升华文章主旨;写作训练,进行内化:以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一封回信。

  三、教学机智的运用

  1、“美文美讲”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这种机智的运用脱胎于韩军“新语文教育”课堂理念的“美读吟诵”。韩军认为文字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的,传达文字生命动感的最好办法是诵读,这更切合“读图时代”的学生心理:学生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远甚于文字。“美讲”就是“美读”的一种变式。800字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略显冗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学生在听到美妙的故事后,更有兴致研读文本。

  2、“体态解词”提升积累效率:

  本课设计在积累语言方面另辟蹊径,运用了“体态解词”的教学机智,即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配以体态语言突出并同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积累的词语。这样做能是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积累效率。

  3、“故意出错”突出主题思想:

  本文从多方面提示了爱情的真谛。更应对当今中学生要突出的观念是:爱情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课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来到人间见证爱情就说明了这点。我在讲故事时(学生未进入文本时),故意把五十年错讲为十年。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为什么爱情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见证?这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精彩教学片断】

  一、片断一

  师:老师的故事讲得好,还是作者的故事写得好?

  生:老师讲得好,富于变化的语调使故事引人入胜;同时还配有手势辅助,很形象。

  生:作者写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师:其实,老师讲得不够好,同学们的评价太高了。老师讲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够细致,如老师讲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这对男女(前二次)和他们的后代(后一次)时的情形,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幸福地生活着。作者却描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我们现在把这些动人的画面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

  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画面感人的地方到底体现在哪里?

  生:它描述的生活场景很美,如第一个画面中的“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这些画面色彩明丽,气氛祥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古朴的乡村。

  生:它表现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三个画面中都有出现,刻画出了两个人心灵默契、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世界……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画面呢?

  生:有。中秋节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烧烤、赏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师: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场景的确感人。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现在,老师再跟你们欣赏几个幸福的画面。

  (投影显示图片一)这是电影《坦塔尼克号》的剧照:男女主人公张开双臂迎风而立……(依次出示图片二、三)。

  师:这些画面和我们同学开始描述的场景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能不能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钟后)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画面。

  生: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有一个小凉棚,这小凉棚似乎专为等候一对老人而设。看,他们又来了,相互搀扶着来到凉棚下,头顶是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在唱着歌,他们就这样相拥着聆听这动人的歌声。有时他们又相互凝视着,捋捋彼此的白发,脸上荡漾着浅浅的笑……

  生:……

  二、片断二

  师:老师讲故事之前,认为我的女儿心智不够成熟,课文里与“心智”这个词相近的词是什么?请找出有这个词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师:从这两句话里你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早恋”持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你怎样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

  生甲:苏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恋”的,他把爱情写得那么美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恋爱了,我们现在不是个个挺聪明的吗?(学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错。苏霍姆林斯基应是反对的。他跟老师一样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够成熟。“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说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成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爱情的幸福。

  师:我支持生乙的观点。那么,生甲把这句话里的“智慧”理解成“聪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种理解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谁能就一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到底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议论。)

  生(小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应指成熟的人。作者说: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们小组讨论的结论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独立,经济能自主,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生活本事的人。而这些只有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拥有!(掌声)

  ……

  师:我们来做个设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可能是恋爱了,她心中有一个心仪的“白马王子”或是有一个男孩在追她(学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问她父亲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的。收到父亲这封信后,她明白了什么?她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认识到爱情是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生:她认识到爱的精神力量远甚于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认识到她还没有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她不能恋爱,她会拒绝那个男孩(学生笑)。

  ……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们也能正确理解爱情,当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后,我们会拥有自己圆满幸福的爱情。

  【深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我先后在九、八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了实践。教九年级时只有这个设计的雏形,感觉不错,便有了更完美的设想,并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八年级班的教学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级学生没有教材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也为很多教学机智的运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刚好是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时他女儿的年龄──十四岁,接受这样的教育也正合适):学生有些心灵上的收获,语言训练上也较到位。这堂课的设计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独创,事先没有查阅任何有关的教学设计。后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才知道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招牌”展示,竟暗自庆幸事先没有理解更多的教学设计资料,也就没有受他人的影响,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不足,这堂课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学目标设计没注重学科思维训练:

  本堂课安排了二次说话训练:进入文本前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粗浅认识,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哲理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对爱情的认识。第一次因学生缺乏心理暗示,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见解(见教学片断二)。

  教后我想,这堂课在设计时应有一个说话训练的目标,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力争做到有条理、有依据。虽然这一目标在课堂“生成”时达成了,但由于教师事先缺乏“预设”,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对每一篇文章我们可针对文本的特色,着重于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2、“美文美讲”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美文美讲”在教者的教学活动中不是第一次尝试,但因为这次有了理论支撑(不久前听了韩军老师有关“美读吟诵”的讲座,并听了他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对课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课堂氛围有了不小的改观,激发了学生挖掘文本美的兴趣,但由于教者水平所限,没达到应有效果,不失为一个遗憾。

  新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能读、能讲、能演,这就在个人素质修为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堂资源引用要贴近学生兴趣与爱好:

  本堂课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提前介入课文主题,在课前安排了学生欣赏扬琴名曲《梁祝》。课堂导入时问学生这首曲子的名称,全班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事后有些感慨:经典国乐在青少年中的市场已完全被流行音乐侵占。国乐经典教育是个社会风尚问题,这是个更深层次的教育话题。留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索是:我们在引用课堂资源时不能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想当然地选择,而要更多的研究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兴趣爱好的资源,比如这堂课的背景音乐,在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主题健康的爱情歌曲可供选择。

致女儿的信 篇11

  第八课《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附板书1)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附:

  板书1、

  真正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板书2、

  爱情,它高于上帝   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致女儿的信 篇12

  教学资源 教室、多媒体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积累词语、文学常识和有关爱情的文学艺术作品;

  2.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深层含义。

  3.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 专题教材处理

  一、学生活动设计一:情境导入

  1.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怎么办?

  请同学们交流交流吧。师出示交流的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

  3、师总结: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可我们不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看看这位父亲能不能帮助我们。

  二、学生活动设计二:预习反馈

  (一)、学生自测:小组交流预习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解疑

  小组长带领全体组员交流各自预习情况,补充缺漏知识点,修改自己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分三块进行:作者介绍、背景解说、字词音形义积累。

  (基础知识主要由学生在课下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二)、课堂展示:各小组推荐预习知识点较全面的学生展示(分版块逐一进行),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其他学生摘记、订正、补充,再识记。教师补充,指导学生完成专项笔记人整理,相机板写学生发言中的重要知识点,以检测题的形式出现。

  (学生展示时要求说明是哪一段哪一行的哪一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其他学生做好标记并纠正、补充)

  三、学生活动设计

  四:整体感知

  1、自主读思: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歌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好奇和遐想。

致女儿的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2、理解作家以讲述神话故事代替正式说教的用意,树立正确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故事,理解爱情的深意。

  2、讨论法、质疑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心灵”追念三者的关系

  难点: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理智,慎重的关系。

  教学突破:

  设置环境,引导阅读,合理想象,写自己的爱情宣言。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1、谈话: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永远演绎着动人的爱情故事。大作家歌德曾说过:“哪个少年不多情,那个少女不怀春”。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产生冲动,又懵懵懂懂。这个时期我们的父母应给孩子以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爱情”,应该怎样对待“爱情”。下面老师要做一个调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说过爱情这个话题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2、导入:从刚才的调查来看很不乐观,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可能由于思想保守,对这一话题过于敏感,而忽视对孩子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希望能为各位同学的家长补上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内容

  1、正音正字

  忐忑(tǎn tè)繁衍(yǎn)一抔黄土(póu)怒不可遏(è)

  词义: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愤怒到极点

  2、小黑板出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回答:

  ①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父亲回答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②作者采用什么方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

  ③为什么不直接讲道理?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明确:

  ①父亲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爱情?”

  ②作者采用讲故事方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

  ③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易于接受。避免呆板的说教。

  3、作者以美丽的神话故事来给女儿诠释爱情。请说说阅读的感受是什么?(要求:可以涉及主题,故事内容,写作手法,精彩句段)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①女儿敢向父亲问“什么是爱情?”

  ②采用书信的形式,以神话故事来诠释爱情真谛,生动,形象,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以亲身经历,也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

  ③谈论爱情并不可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④明白爱情是彼此忠诚,是相互间永久的心灵追念。

  ⑤是上帝三次发怒,和大天使三次来到人间,并以衰老、死亡来威胁人类,考验人类的爱情,但最后被人类的真正的爱情所感动。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质疑探究: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根据上述,概括全文的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做归纳:

  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男女间彼此经历时间考验的忠诚和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永久的追念。

  3、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和段落。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爱情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由衷赞美。

  2、喜欢21段——描写很悲凉,但却显示出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3、“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使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里的智慧,可理解为“理智”和“责任”。

  教师做总结:

  大家说的很好,对句子的理解也很深刻。都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理解和对待爱情。

  四、课外拓展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1、问: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智慧有理智,懂得对爱情的忠诚,那么我们初中生能不能谈恋爱,尝试爱情的滋味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教师准备:

  (1)不能早恋,影响……

  (2)认为早恋无罪……

  教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说的太好了。说明我们同学善于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大多数同学认为早恋是酸涩的,影响学习。因此,我们还是应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2、写自己的爱情宣言。

  针对中学生爱情状况以及上述大多数同学的观点写出发自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己的爱情宣言。如愿意,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准备:

  (1)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充满激情;但是火焰太高会把两颗心都烧焦的。———杨老师

  (2)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理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老师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爱情的真正含义,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但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现在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忠实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将来有了知识,又有了健全的人格,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美好的爱情。

  六、作业:熟读课文,思考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永恒的话题。

  是爱情是忠诚、心灵的追念。三位一体的。

  什么真正的爱情:是男女间彼此经历时间的考验和

  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的永久追念。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对女儿情感真挚的一封信。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爱情的话题,是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敏感的话题。“谈情色变”困扰着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用“美好”给“爱情”定位。避免把这个话题当做洪水猛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充分阅读,又引导他们从神话故事中去领会爱情的真谛。领会幸福的真谛。并紧扣话题,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情需要时间和困境去考验,是男女之间经历时间考验的忠诚和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的永久追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他们放弃羞涩,大胆畅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早恋”的态度,并以写自己的爱情宣言的形式,来端正学生的爱情价值观。

  注意本文不可只做粗略的阅读,应为家长补上这一课。本节课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上做的还不够,课堂还有些沉闷。待改进。

致女儿的信 篇14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为诗人们竞相传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爱情枝蔓逐渐向低龄化发展,于是学生的早恋现象成为大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老师将它视为瘟疫,家长视其为毒瘤,学生们对这种朦胧的感情也遮遮掩掩。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视这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成为教育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基于此编者用心良苦的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选如了九年级语文课本,由此搭建了一个开放而正规的教育平台,与教师一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去解封那禁闭的心灵之窗,绽放那灿烂的爱情玫瑰。

  课文分析: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论著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篇章。它不仅是作者写给14岁女儿的一封信,更是一位教育家父亲对花季中的少男少女的谆谆教诲。初中生正值青春时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但还未必懂得真正的爱情,因此本文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

  教学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者却只是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针对这篇自读课文,设计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情感态度的教学上,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感受,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爱情观,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 、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其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老师: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以故事形式激趣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对爱情的真谛有哪些领悟,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爱情就是从一而衷。

  学生:爱情就是生死相许,永不厌弃。

  (有的学生开始偷偷的笑)

  老师:看来咱们同学对爱情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到底爱情是什么呢,学完了今天的课文,或许你会有新的领悟。(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探究

  (这一过程设计了三读课文,分别是:浏览感知,精读探究,研读赏析)

  1,浏览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浏览加复述故事情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印象,把握了重点:本文写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并引导学生体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2,精读探究。(学生再次细读课文,让其自己发现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写作特色,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本文是以书信的形式行文的。这样可以斟酌字句,

  言更周密,感情更深刻。

  学生:本文是以插叙的方法,讲了一个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爱情,突出了主旨的。

  学生: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结尾总结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前后照应。

  ( 学生回答过程中往往并不全面,再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

  学生:我认为以故事的形式解释爱情,更加的形象生动,更利于理解。

  学生:还有,这样可以使文章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学生;我认为首尾照应可以是文章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

  [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在予以点评肯定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研读赏析。(引导学生有重点的研读划出并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了段落或是自己认为的名言警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我喜欢“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这句话,因为他把人类美好的爱情置于了上帝之上,这是对爱情由衷的赞美。

  学生:老师我特别喜欢第21自然段,因为他描写的虽然很悲凉,但却显示了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学生;老师,我不太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时候。”这句话。难道没有智慧就没有幸福吗?

  (课堂教学情况多变,在欣赏学生的见解时,有人突然质疑,虽然打乱了原有的秩序但却显示了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借此反馈给其他同学,这样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问题提的很好,咱们同学勇气可佳,到底爱情和智慧有怎样的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决一下?

  学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有理智,会思考,才会得到幸福。

  学生:我认为人只有理智的对待爱情,负起应负的责任才会成为幸福的人。这里的“智慧”指的是理智与责任。

  老师;是啊,在异性或爱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还有同学有不懂的地方吗,咱们可以拿出来共同商量。

  …………

  [ 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另外,这一节的小插曲将整个的课堂引向学生的质疑探究和自主合作,使课堂生动而连贯。]

  [ 这一环节的教学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辅以师生互动,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敢于质疑并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获得了自己的个性体验和成就感,信心大增,积极性逐渐高涨,教师也应趁热打铁]

  三、课堂拓展,各抒己见。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智慧有理智的,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种族生命力的纽带,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对爱人忠诚,使其的到幸福的责任。那我们青少年能否尝试爱情呢 ?(问题一出有同学又开始窃笑)

  (问题非常尖锐,而且由于长久以来社会主流舆论的错误导向,很多同学只是窃笑,没人敢于举手回答,课堂气氛立即变的很微妙。…………

  一分钟后,突然后面一位同学大胆的举起了手。)

  学生:老师,我认为早恋无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处在心理发育的快速时期,迫切的需要外界尤其来自异性的肯定。这是一种生理上的正常反映,所以没有什么可害羞的,更不值得大人们劳师动众的进行侦察。我最反感的就是妈妈偷翻我的日记。

  (学生的回答大胆而叛逆,顿时班里炸开了锅。此时我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到来。于是,适时的将课堂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几分钟后……)

  学生:老师我也有同感,我妈也天天象监视特务一样的监视我,虽然我一点情况也没有。

  (顿时,底下有许多同学小声讨论应和。但同时另一位同学挺身而出。)

  学生:我认为早恋对我们有害,很多同学因为早恋,过分的注重打扮,而荒废了学业。早恋就是个青苹果,又涩又酸。要不然,大人们也不会那么胆战心惊的,恐怕我们尝到。

  学生:我认为早恋无可厚非,它并非一定对我们有害。只看我们怎样对待,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种动力,两人互相激励,它就会使人成功,我们还可以把它升华成友情,或是将它储藏,以便在适合的时候把它变成最甘醇的美酒。

  …………

  [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已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迸发出自己迷人的思维火花,张扬了自我的个性,见证了自我的成长,同时又指出了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走向高潮。]

  四、积累运用与反馈。

  老师:说的太好了,咱们同学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观点更是独特。既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那么深刻,那么就让我们每人写一到两句关于自己的爱情的宣言,将它记载在我们班级的语录中,和同学们一同学习借鉴。

  (学生按顺序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宣言,语句有长有短,字体有大有小,横七竖八,颜色各异,形成了一期生动的黑板报。)

  [ 此项设计在于进行课堂的巩固与积累,同时也是对写作的练习。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警示和鼓励]

  教后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而本文,涉及的是中学生特别敏感的话题,所以在师生合作之前得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本课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又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端正了态度,获得了警示和成就感。学生也从一开始的偷笑,羞羞答答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整个过程充分证明了语文“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作为一个一线教育者我因此为语文而感动,为新教改而欢呼!

致女儿的信 篇15

  教学目标 :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关键: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  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繁衍刹那间麦穗忐忑一坏伫立 (2)拼音填汉字:b6然大怒迷hu6不解怒不可e,无与lun比伫立ning视shu光 (3)解释词语: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可印发给学生)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 篇16

  达标训练 1.苏霍姆林斯基,是________(国别)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忐忑(    )(    )  (2)宿愿(    )(3)一(    )黄土     (4)(    )那间(5)怒不可(    )     (6)繁(    )3.理解句子“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的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下面一段文字与本文一样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爱情这个问题的,读完后,说说你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很仔细的挑挑拣拣,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结合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跑过冬天——写在女儿成人之际原驰牧牧: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运动。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尽一切人生之责!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父亲(注:此时作者的女儿18岁。)1.开头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从哪些方面给了女儿哪些具体忠告?这些忠告最终可归结为哪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五段作者创设情境,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人生的短暂,自然贴切,你是怎样看待人生的呢?请仿照作者的写法,把你所认为的人生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埋怨爹妈没给自己生一张好脸蛋;有人说“鸟*羽毛,人*衣装”“三分身材,七分打扮”,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结合作者的看法和自己的身份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一句中“冬天”比喻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关于爱的思考》2.(1)tǎn tè  (2)sù  (3)póu  (4)chà  (5)è  (6)yǎn3.这句话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本文看,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能力提高】1.略2.提示:“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然而,尚处青春期的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沉实的爱情的。 【开放探究】1.回忆女儿五岁那年冬天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晨跑的事。作用是将生活中的冬天与人生的冬天两种意义巧妙融合,自然地引出对即将成年的女儿的人生忠告。2.从七方面给予忠告,即遇到疾病、陷入贫穷、遭遇失败、落入孤独时切勿自弃,爱惜自己、自珍自守;处理好相貌、衣着、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具体忠告略。可归结为正视人生苦难,尽一切人生之责。3.提示:此为仿写题,应该在句式、修辞、所创设的情境、感情基调等方面与原材料相一致。答案略。4.提示:判断的理由要做到两结合:一是结合作者的看法,以免偏离大方向;二是要结合自己的身份,避免泛泛而谈,架空分析。答案略。5.“冬天”比喻人生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希望即将成年的女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战胜一切苦难,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人生的思想感情。

致女儿的信 篇17

  教材分析: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篇阐述爱情本质的文章,他说,爱情是充满着美与力量,是历经岁月考验的忠诚,是心灵的追念。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渴望成长,对爱情有一丝朦胧隐秘渴望的九年级孩子们来说,本文无疑是一篇的帮助孩子们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文章。同时,教育家又以其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对爱情的见解,浅白易懂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诗意美好的童话氛围,让人在感受爱情的魅力的同时,折服于这种言语的魅力。因此,学习本文,不仅仅要了解、把握爱情的内涵和真谛,还要欣赏和涵泳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2、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的孩子今年只有三岁,可是已经常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问我了。比如“太阳为什么落山?”“好吃的为什么要和别人分享?”等等。我总是回答得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话不慎,误导了他小小的心灵。我想,等到他再长大些,和你们差不多大时,说不定还会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不过,这个问题我倒不怕,因为我会给他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

  请学生阅读预习提示。

  (屏显)“本文作者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两句话展开。

  板书“诗意的故事”、“爱情的真谛”

  二、初读故事,涵泳诗意语言

  1、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中故事的情节。

  2、解读“诗意”的含义。

  课件:诗意: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结构

  3、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7~23段,从中感受诗意。

  (1)第一幅画面:着重感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指导朗读。

  (2)第二幅画面:继续通过品析语言感受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

  通过与第一幅画面的对比,感受美的结构。

  (课件)补充《关雎》,理解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诗化结构。

  (3)学生齐读第三幅画面,共同感受诗意之美。

  三、感悟主旨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责任”、“付出”、“关怀”、“牵挂”、“宽容”……

  四、主题拓展

  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十三四岁的你们,心灵深处是否也有一颗叫做“喜欢”或者“好感”的,在悄悄地萌动呢?

  对比一下我们领悟到的爱情的真谛,你们觉得这种“喜欢”是爱情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微妙的情感呢?

  课件补充:《写在学生日记上的信》

  五、结语

  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智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爱情、善待爱情,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们能够享受至纯至美的爱情。

  六、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的写法,也用一则“诗意的故事”,帮老师给孩子写一封信,告诉他“分享”的真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致女儿的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