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十四女儿写的一封有关什么是“爱情”的信,通过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进而体会爱情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至纯至美的感情,每个人都要善待这份感情。

  关键信息:

  (一):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的观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如:导入新课时用优美的歌曲《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思考这一人生问题。

  (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主动探究,合作解决疑问。力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力争做称职的开发者、组织者,尽力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二、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好奇又神往,有很多学生还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感,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回避,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著名的教育家从三个方面给自己的女儿阐释了什么是爱情,学生对这个话题本身就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非常及时,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许多经验表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感情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个方面还没有成熟,长者、教师的点播、疏导是非常重要,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识记重点的字词,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通读课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爱情真正的含义。

  (三)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善待人类这至纯至美的感情。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读、多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高尚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尝到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三板块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都有美的感受,从而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流程中强调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关注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指导和矫正。

  (2)通过研读赏析,探究质疑,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问题的内涵并进一步取得用文学作品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效果。

  (3)通过课后交流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根据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探究质疑、拓展延伸、教学小结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第二环节: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探究质疑: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第五环节:梳理小结: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一)“五环节”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2

  新课程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八课《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附板书1)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由学生熟知的爱情故事,激发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畅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辨析探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拓展延伸,资源交流,深入理解爱情的真谛,进行爱情教育。

  5、知识积累,辨析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学习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

  【教学步骤】

  一、投影仪播放影片《梁祝》、《泰坦尼克号》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

  1、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以上的影片你熟悉吗,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

  2、你是否和父母谈论过“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曾经有个与你同龄的女孩向她的爸爸问过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致女儿的信》。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画展示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问。)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父亲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 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

  3、学生自主质疑,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

  例:

  ⑴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⑵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

  ⑶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⑷…… (略)

  三、课堂小结: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甲:感觉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教育子女的慈父

  学生乙: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并小声说“缺少实践”)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爱情是美好的,是需要实践,同学们现在去实践合适吗?

  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

  同学们现在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如此贫瘠──知识贫乏,身体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还在不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应等到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再供爱情之鸟栖息。

  教师再次引导,男女生交往中可能产生爱慕之情,这是爱情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并引用政治老师的话“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这只是“异性友情”,而决不是爱情!

  教师总结:著名大诗人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见,作为青春期的你们,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正常而又美丽的事情,但那可能只是纯洁的友情,要把握好“度”,别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迫不及待地把那根本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摘下,那你获得的将是苦涩。

  (教师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认识到友情和爱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继续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丙:了解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 (不少学生会心的笑了)

  学生丁:知道对于抽象的道理可以运用小故事来阐述

  学生戊:再次巩固学习了书信的写法

  学生己:感觉那个女孩胆子怪大的,敢对她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们都在笑)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资源交流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爱情歌曲、名言、诗句,唱唱、听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

  2、学习运用故事来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以“友情”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

  爱情忠诚人成了大地的上帝

  心灵的追念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课标》为标准,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本教案通过课件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生动展示了课文内容,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收获:

  对于解答“什么是爱情”,故事的理解是本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集体分析课文,鼓励学生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自主质疑,合作交流,进一步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讨论,在探究、争辩中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行爱情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课堂小结”的教学环节中,我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体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5、善于抓住细节,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和驾御能力:

  当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学生乙的回答“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并小声说“缺少实践”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现在去实践爱情合适吗,男女生交往中产生爱慕之情是爱情吗?”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走好青春第一步。

  6、紧扣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如“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不仅使教学落到实处,即学生通过练笔学会用小故事阐述来抽象道理,更让学生在积累、辨析、阐述中,明确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进一步理解了爱情的真谛。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朗读:(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睛里读到了哪三种东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现?)找三组同学分角色分别朗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段落,其他同学把有关答案做上记号。

  三、新课讲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明确: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明确: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明确: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四、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小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看名人名言: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五、课外拓展:

  1、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爱情经典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五、课堂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第一次 爱情

  第二次 忠诚

  第三次 心灵追念

  爱情是人独有的

  体现人类美和力量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5、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学生有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这一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深入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引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师准备:

  摘录三个片断制成投影片。

  学生准备:

  看至少一部古今中外爱情名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设情境

  课一开始,我作了如下设计: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也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但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

  受我的问题的触动,学生开始思考了。

  二、引导学生质疑课文

  在学生思考时我适时提出了如下要求:请你从课文中的字词句、文章表述形式的技巧、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等方面理解、体会本文,尝试运用 “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等方法发现问题。

  于是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寻找问题。

  在留给学生10分钟阅读思考时间后,我提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并对本组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讨论时,我旁听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发现由于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诜多学习小组都注意到了对本组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小组的记录员也都作了记录。

  三、组织学生讨论疑问

  各学习小组讨论整理问题之后,我让小组的记录员把本组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去掉相同的问题,学生共提出了这样七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告诉了女儿什么是爱情?

  3、“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4、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智慧的人的时候”?

  5、上帝由“驳然大怒”、“怒不可遏”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为什么说“爱情高于上帝”?

  7、爱情除了“忠诚”,死后会有“心灵的追念”,是否还有其他?

  在学生板书时,我一边看一边迅速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我发现这七个问题,其中第4题是文中句子的理解,第2、3、5、6题是对文中故事内容的理解,第1题汲及表达技巧,第7题是文中故事的拓展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先说对第4题的理解。在三位同学的互相补充后,学生有了以下的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明白自己是否幸福,作者这样说是在提醒女儿当爱来临时需要保持理解,这样才能享受到爱情带给你的幸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来思考2、3、5、6题。

  四、课外资料延伸课文

  学生有了共识后,我又补充问学生“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学生王促晨说“这正好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接着他的话说“王促晨说得真好。是啊,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忠诚,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时时心中追念,但是除了这以下还有其他吗?作者在最后提到‘以人的方式去爱’必然还包括其他故事所没有提到的爱。处在花季年龄的你们必然有一些关于‘爱情’的看法,你能说说你的爱情观吗?”

  不知是由于羞怯,还是由于希望自己的回答不令同学哄笑,学生们都低着头,静静地不发一言。为了使学生不感到尴尬,我出示了三段文字(三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中的关于“爱情”的片断),并对学生说:其实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经历爱,所以关于爱情的思考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小说都在探讨这个话题,你们爱看的武打小说里也有许多爱情观。大家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爱情观,看看你欣赏哪一种?你是否还另外的见解?你能结合其它爱情作品谈你的观点吗?由于这些片断出自学生最喜欢看、最熟悉的作品,因此看完后,大家都开始了议论。

  五、写箴言拓展课文

  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用箴言的形式写出来作为礼物送给同学。

  六、总结

  看了一些同学的箴言,在下课前一分钟,我作了总结: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附投影资料:

  瓦耳拉齐又问:“刚才我叫你出去,你为什么不听话?要是你出去了……唉。”

  李文秀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白马啸西风》

  郭靖丝毫不懂这种女儿情怀,只觉这个“黄贤弟”的举动很是特异,当下问她道:“你说有要紧事对我说,是甚么事?”黄蓉笑道:“我要跟你说,我不是甚么黄贤弟,是蓉儿,这不是要紧事么?”郭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样多好看,干么先前扮成个小叫化?”黄蓉侧过了头,道:“你说我好看吗?”郭靖叹道:“好看极啦,真像我们雪山顶上的仙女一般。”黄蓉笑道:“你见过仙女了?”郭靖道:“我没见过,见了那还有命活?”黄蓉奇道:“怎么?”郭靖道:“蒙古的老人家说,谁见了仙女,就永远不想再回到草原上来啦,整天就在雪山上发痴,没几天就冻死了。”黄蓉笑道:“那么你见了我发不发痴?”郭靖脸一红,急道:“咱们是好朋友,那不同的。”黄蓉点点头,正正经经的道:“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不管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好看还是丑八怪。”隔了片刻,说道:“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讨好,那有甚么希罕?我做小叫化的时候你对我好,那才是真好。”

  ——《射雕英雄传》

  令狐冲双目凝视着她。盈盈的眼光慢慢移动,和他相对。两人相隔丈许,四目交视,忽然间心意相通,实已不必再说一句话,反正于对方的情意全然明白。娶不娶仪琳无关紧要,是和尚是太监无关紧要。两人死也好,活也好,既已有了两心如一的此刻,便已心满意足,眼前这一刻便是天长地久,纵然天崩地裂,这一刻也已拿不去、销不掉了。

  ——《笑傲江湖》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需掌握的字词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四、书信体手法

  书信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不少考生用来写话题作文。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 合书 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还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题。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书信体作文跟日记体作文类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封短信组成一篇文章,表达一个主题。在书信体话题作文的写作实践中,已出现了“两地书”形式的书信体话题作文,这些信不再是一方写给另一方的单向交流的书信,而是双方交叉着相互写来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五、文章主旨

  这篇书信通过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界定与看法,即: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六、结构分析

  正文共2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第二部分(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三部分(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七、写作特色

  1、首尾呼应,对比鲜明。

  2、层层推进,起伏有效。

  八、思维扩展

  1、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2、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3、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4、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九、备课感悟

  这次备课,让我领悟了一个真谛──爱情。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我想这是每个成年人都会经历过的。但能保证他们都能说出爱情是什么吗?不一定。要想知道爱情是什么?正如课文说得:“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7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说、读、唱、背、品、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爱情的崇高的审美认知。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以下要求积累:

  1、中外著名爱情诗──会朗诵。

  2、中外著名爱情歌曲──会唱。

  3、经典爱情名言──会背诵。

  4、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会朗诵精美片段。

  5、历史上真实动人的爱情故事──会讲述。

  6、关于爱情的经典小说──会品味。

  二、阅读文本,说理解的话

  1、由作者简介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2、阅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女儿的信中回答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

  3、重点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情节,说说上帝从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4、结合课文,说理解的话: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爱,更主要是超越性爱的“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才是真爱)

  三、交流、展示积累的成果

  1、每个小组选派两名代表,准备展示成果。以爱情诗歌示例,一个学生动情的朗诵,完毕,另一个学生结合歌曲说理解的话:爱情是什么?

  2、代表激展示,教师点评。

  四、敏感话题大讨论

  话题:早恋是中学生很敏感的话题。有人说,早恋就像那苹果枝头青涩的果实,不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千万不要急于摘取。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现象?请畅所欲言。

  五、写写父母的爱情

  话题:通过细小的情节,展现你眼中的父母的爱情。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创设多种情境,理解爱情含义;通过理性思维,领悟爱情真谛。

  〖教学步骤〗

  一、激导入课文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秘、最温馨、最浪漫的一种情感。可以说,正是有了爱情的滋润,人类才得以延续,生命才富有色彩。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更是对爱情充满了最浪漫的想象和憧憬。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请听一位父亲对他十四岁的女儿的讲述吧,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听故事,理解爱情的含义

  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语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分三次进行朗读录音播放,每听完一层后,让学生结合所听的,说说爱情的含义是什么。

  三、寻难句,悟句子的含义

  1、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主宰”?

  2、为什么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3、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四、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精彩片断,说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当我们遇到这个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积累词语:

  繁衍忐忑迷惑不解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曙光刹那间勃然大怒伫立凝视化为乌有

  2、用一个词语说出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动、震撼等。

  师:如果细读课文的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再读课文,思考体验

  1、文中的“我”(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说到了祖母玛丽娅给少年的“我”讲的故事。跳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出主要信息)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人-住宅-田地

  3、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那么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五十多年中不变的是什么?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美和力量,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

  明确: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模仿朗读)-伫立凝视。

  6、齐读:上帝第三次反映的语句,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呢?

  提示:爱情高于上帝,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或点评自己欣赏的语句。

  四、迁移探究,情感升华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幸福。”教师出示一份案例,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这段情感萌动的青春时期?

  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学生针对案例畅所欲言,谈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现在不是恋爱的季节,品尝的只有苦涩。追求应有的爱,那是一种理智;放弃不应有的爱,那是一种轻松。

  师: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现在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你对爱情的理解。

  小结: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五、布置作业

  A类:积累有关爱情的古诗句或名言警句,积累佳句。

  B类: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

  忠诚

  心灵的追念

  美—力量

  8致女儿的信目录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完成字词、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在孩子没学会劳动前,先教会他劳动;在孩子没有涉及爱情前,先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孩子只有了解了爱情,知道爱是理性与智慧的选择,他们才不会为了好奇,过早地盲目追寻爱情。那么到底爱情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苏霍姆林斯基在信中给女儿所作的对于爱情诗意的回答吧。

  二、检查预习(先由各组组长订正答案进行一对一互批,然后组长反馈预习完成情况)

  1.了解掌握作家作品常识

  《致女儿的信》,作者(1918——1970)是(国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他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2.注音并解释词语

  忐忑一抔伫立

  宿愿繁衍怒不可遏

  无与伦比:

  勃然大怒:

  3.积累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感知爱情

  1.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同学们读了一遍以后你们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谈谈。(学生发言)

  2.那么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可要实话实说――14岁的你们有没有想过爱情?放心,老师不会问你具体是怎么想爱情的。(举手示意)

  奥,多数人想过(或许心里多数偷偷想过吧),那当老师布置大家在课前问父母“爱情是什么”的时候,父母是怎样说的?(学生发言)

  刚才几位同学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还是有有区别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们家长都给你们讲道理,而苏霍姆林斯基是用讲童话的形式。第二,你们父母都讲每人的爱情不一样,但是既然是都是爱情就有共同的特点,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情感。现在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讲爱情的。

  五、品读爱情

  下面同学们把课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欢,欣赏的语句勾出来,或者不懂的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交流感想,或者提出问题,老师一会儿也给同学们谈谈我的体会。”

  【温馨提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最能打动你的……】小组交流进行发言

  六、领悟爱情

  我为你们的精彩而感动,为你们对情感有这样深刻的感受而感动。

  1.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就在我们身边、校园里出现的.那欲遮还掩的双双身影,你们觉得那是真的爱情吗?(交流谈谈对早恋的看法)

  这是个敏感的话题,我不便多加展开,只有想告诉那些心中有些困惑的同学,在青春的季节,有情感的萌动是正常现象,老师当年也曾遭遇到类似的激情,尤其在我们那时候,校园近似于封闭,男女生连话都不敢讲,因此,当四目相接的刹那,我们便以为看到了爱情,为对方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为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而暗自高兴,其实那是因为朦胧所以神秘、纯美。今天,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那不是爱情。送给你们一句话“爱情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然而你生命的航船却要绕开它,因为你稚嫩的双桨还载不动如此神圣的职责。”因此,如果你正遭遇到什么状况,请你什么都不要做,将一切交给时间。

  2.现在,我们就不妨来谈谈你们父母的情感,在经历了多少风雨之后,来看看爱情+时间等于什么,请几个同学来讲述你所感受的父母的爱情。(配乐:最浪漫的事)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情感思考的成熟,我想,课上到这里大家一定对爱情有了更深的领悟,那现在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你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对爱情的箴言。(配乐朗读展示并赠送给同学)

  七、小结

  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因此,孩子们,老师等待你们一天天长大,等待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并有自己的孩子,说不定老师还会教你们的孩子;到了那一天,老师会从你们孩子身上看到你们的影子!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这样的人生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人生!”

  八、作业

  1.推荐阅读作好读书笔记的好词好句精彩语段的摘抄,重点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2.写好这节课的课后反思及其收获作为这周的周记。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媒体】

  幻灯片、幻灯机。

  【其他】

  1、让学生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简介、重要著作,了解其教育思想。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问问家长:“爱情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一、设疑导入

  1、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她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你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问过你的父母吗?为什么?

  2、当苏霍姆林斯基14岁的女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可能会怎样回答呢?激发探究兴趣。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谁来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家的生平、重要著作、教育思想等等?

  2、大家很会学习,会搜集资料也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就有幸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话。请大家看《致女儿的信》,看看这位教育家在信中是如何与女儿对话的,如何与处于花季中的我们对话的。作者用书信的形式来回答女儿的问题,有哪些优势?鼓励学生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增强阅读积累,拓宽语文视野。

  让学生体会到书信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我们在朗读时要以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父亲写信时的心理?(关爱、高兴)何以见得?

  2、我觉得大家是幸运的,这篇文章是第一次选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我们读书时是谈“情”色变,生怕老师和家长误认为思想不纯洁。今天我们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爱情”这个话题,可谓是时代的一大进步。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惊心动魄。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不知大家敢不敢谈论这个话题?尤其是要大胆、大方、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不敢?

  3、敢,这是大家成长的标志。请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有谁来为大家概述这个充满诗意的故事?并请学生点评。

  5、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呢?这说明了什么?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6、作者把三者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他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走进作者。

  提出对话要求:大胆、大方、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突破难点。

  指导筛选信息。

  抓关键词语进行揣摩分析。四、精读课文,进行多方对话

  1、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2、这句话道出了爱情的真谛。文中还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值得好好品味。请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霍值得揣摩的语句,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3、本文构思巧妙。前有暗示,后有点睛;层层推进,起伏有致。前后对比,凸现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于什么呢?请将文中的语句读出来。

  4、大家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先浏览再精读,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与作者对话。五、拓展阅读,丰富语文素养

  1、我们要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是他,让你我悟出了这么高深的道理。其实爱情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你知道哪些歌咏爱情的古诗词?(学生交流)

  2、现在,假设你的同学问到你,什么是爱情?请你也用一个故事给他阐述你对爱情的理解。(学生交流: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泰坦尼克号等。)

  3、当我们听到杰克对罗丝的最后要求“向我发誓,你决不会放弃生存”时,我相信没有哪个人不会为这段忘我的爱恋而动容。的确,有关爱情的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爱情时这样美好,是人类伟大的感情之一,你可知道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学生交流搜集的名言。)内引阅读积累,意在强调课外阅读,提升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名人身上学到生活的智慧。六、与父母对话,着眼感情问题

  1、大家就“爱情是什么”这一话题问了父母吗?他们的反应如何?他们是如何回答的?(学生交流。)

  2、有没有谁问过爸爸和妈妈的爱情故事呢?

  3、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确,生活中的爱情更多的是两个人相扶相持走过的岁月,是两颗心的相互依恋:在你生病的时候他递来一杯白开水和一枚药片;在你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她关切的询问;在你兴高采烈时,他在望着你傻傻地笑。那么,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你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

  与父母对话,既是思想沟通,更是一种情感交流。七、自由写作,激发读写创新

  1、“爱情是什么”这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现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你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

  2、学生交流,教师予以点评。鼓励自由写作。八、总结

  希望我们今天围绕“爱情”的对话,能伴大家快乐成长。九、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的即兴创作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关键:

  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 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繁衍刹那间麦穗忐忑一坏伫立 (2)拼音填汉字:b6然大怒迷hu6不解怒不可e,无与lun比伫立ning视shu光 (3)解释词语: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可印发给学生)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2

  【特殊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与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坛泰斗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著名学者傅雷的家书(节选)一起构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题单元,编者意图在于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读,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毫无疑问,《致女儿的信》“承担”了这系列思想风采中的爱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题深刻。文章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是一种生命体验,“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实地为爱下一个定义,这无疑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写法独特。书信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作枯燥的理论上的阐述,而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基本框架,通过上帝三次视察人间诠释了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征服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人类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为书信体,文章有很多细腻的抒情与描写。行文意味深长而又文采斐然。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风险”。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各种传媒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瑕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初涉“爱河”,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人的“不设防”和宽容稍有不逊便会演变成“鼓吹”与“教唆”。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难度。本文是篇思想、艺术价值都很高的经典美文,爱情又是学生较为敏感的话题,就主题纠缠过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课,而忽视它的语言特质和艺术价值。

  【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致女儿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却浅显易懂,可以一个课时学完。依据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课堂理念,每堂课直奔语言,把握几个要点就行。

  本人选择了三点作为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哲思(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为避免“主题至上”对语言特质的干扰,我确定了以“说听读写”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加上课前的音乐欣赏,共分为五个教学板块:

  1、赏爱情名曲:

  课前十分钟播放扬琴名曲《梁祝》。

  2、抒(说)爱情见解:

  学生略讲梁祝爱情故事,引出课题,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爱情。

  3、听爱情故事:

  以“自身经历”(教师本人化身为苏霍姆林斯基)演绎《致女儿的信》中的故事,并随着教师的“讲”、“演”显示教学目标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4、读爱情经典: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主题,领悟细节,并进行细节写作训练。

  5、写爱情体悟:

  赏析哲理语句,升华文章主旨;写作训练,进行内化:以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一封回信。

  三、教学机智的运用

  1、“美文美讲”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这种机智的运用脱胎于韩军“新语文教育”课堂理念的“美读吟诵”。韩军认为文字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的,传达文字生命动感的最好办法是诵读,这更切合“读图时代”的学生心理:学生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远甚于文字。“美讲”就是“美读”的一种变式。800字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略显冗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学生在听到美妙的故事后,更有兴致研读文本。

  2、“体态解词”提升积累效率:

  本课设计在积累语言方面另辟蹊径,运用了“体态解词”的教学机智,即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配以体态语言突出并同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积累的词语。这样做能是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积累效率。

  3、“故意出错”突出主题思想:

  本文从多方面提示了爱情的真谛。更应对当今中学生要突出的观念是:爱情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课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来到人间见证爱情就说明了这点。我在讲故事时(学生未进入文本时),故意把五十年错讲为十年。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为什么爱情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见证?这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精彩教学片断】

  一、片断一

  师:老师的故事讲得好,还是作者的故事写得好?

  生:老师讲得好,富于变化的语调使故事引人入胜;同时还配有手势辅助,很形象。

  生:作者写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师:其实,老师讲得不够好,同学们的评价太高了。老师讲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够细致,如老师讲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这对男女(前二次)和他们的后代(后一次)时的情形,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幸福地生活着。作者却描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我们现在把这些动人的画面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

  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画面感人的地方到底体现在哪里?

  生:它描述的生活场景很美,如第一个画面中的“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这些画面色彩明丽,气氛祥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古朴的乡村。

  生:它表现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三个画面中都有出现,刻画出了两个人心灵默契、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世界……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画面呢?

  生:有。中秋节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烧烤、赏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师: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场景的确感人。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现在,老师再跟你们欣赏几个幸福的画面。

  (投影显示图片一)这是电影《坦塔尼克号》的剧照:男女主人公张开双臂迎风而立……(依次出示图片二、三)。

  师:这些画面和我们同学开始描述的场景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能不能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钟后)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画面。

  生: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有一个小凉棚,这小凉棚似乎专为等候一对老人而设。看,他们又来了,相互搀扶着来到凉棚下,头顶是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在唱着歌,他们就这样相拥着聆听这动人的歌声。有时他们又相互凝视着,捋捋彼此的白发,脸上荡漾着浅浅的笑……

  生:……

  二、片断二

  师:老师讲故事之前,认为我的女儿心智不够成熟,课文里与“心智”这个词相近的词是什么?请找出有这个词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师:从这两句话里你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早恋”持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你怎样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

  生甲:苏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恋”的,他把爱情写得那么美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恋爱了,我们现在不是个个挺聪明的吗?(学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错。苏霍姆林斯基应是反对的。他跟老师一样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够成熟。“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说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成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爱情的幸福。

  师:我支持生乙的观点。那么,生甲把这句话里的“智慧”理解成“聪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种理解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谁能就一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到底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议论。)

  生(小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应指成熟的人。作者说: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们小组讨论的结论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独立,经济能自主,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生活本事的人。而这些只有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拥有!(掌声)

  ……

  师:我们来做个设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可能是恋爱了,她心中有一个心仪的“白马王子”或是有一个男孩在追她(学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问她父亲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的。收到父亲这封信后,她明白了什么?她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认识到爱情是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生:她认识到爱的精神力量远甚于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认识到她还没有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她不能恋爱,她会拒绝那个男孩(学生笑)。

  ……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们也能正确理解爱情,当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后,我们会拥有自己圆满幸福的爱情。

  【深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我先后在九、八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了实践。教九年级时只有这个设计的雏形,感觉不错,便有了更完美的设想,并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八年级班的教学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级学生没有教材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也为很多教学机智的运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刚好是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时他女儿的年龄──十四岁,接受这样的教育也正合适):学生有些心灵上的收获,语言训练上也较到位。这堂课的设计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独创,事先没有查阅任何有关的教学设计。后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才知道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招牌”展示,竟暗自庆幸事先没有理解更多的教学设计资料,也就没有受他人的影响,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不足,这堂课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学目标设计没注重学科思维训练:

  本堂课安排了二次说话训练:进入文本前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粗浅认识,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哲理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对爱情的认识。第一次因学生缺乏心理暗示,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见解(见教学片断二)。

  教后我想,这堂课在设计时应有一个说话训练的目标,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力争做到有条理、有依据。虽然这一目标在课堂“生成”时达成了,但由于教师事先缺乏“预设”,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对每一篇文章我们可针对文本的特色,着重于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2、“美文美讲”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美文美讲”在教者的教学活动中不是第一次尝试,但因为这次有了理论支撑(不久前听了韩军老师有关“美读吟诵”的讲座,并听了他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对课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课堂氛围有了不小的改观,激发了学生挖掘文本美的兴趣,但由于教者水平所限,没达到应有效果,不失为一个遗憾。

  新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能读、能讲、能演,这就在个人素质修为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堂资源引用要贴近学生兴趣与爱好:

  本堂课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提前介入课文主题,在课前安排了学生欣赏扬琴名曲《梁祝》。课堂导入时问学生这首曲子的名称,全班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事后有些感慨:经典国乐在青少年中的市场已完全被流行音乐侵占。国乐经典教育是个社会风尚问题,这是个更深层次的教育话题。留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索是:我们在引用课堂资源时不能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想当然地选择,而要更多的研究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兴趣爱好的资源,比如这堂课的背景音乐,在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主题健康的爱情歌曲可供选择。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3

  内容预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继续完成词语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2、体会文章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这就是爱情,说起爱情,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但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这个父亲就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板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2、请同学说说听了课文后的感受。

  3、苏霍姆林斯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寓言)

  三、品读探究

  学生领读寓言部分,思考:上帝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态度如何?(三次,美和力量。)

  1、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或者说三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无与伦比的美;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

  2、第一次上帝所见的东西,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男女相爱的真挚情感。)

  ⑴那么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

  ⑵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师明确:对呀,在上帝的眼里,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

  3、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见的变了没有?(还是美。)

  ⑴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呀?

  ⑵解释“无与伦比”,思考: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么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诚。)

  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

  4、那么,第三次呢 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有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还是美。)

  ⑴美在何处呢?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见到的“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呢?

  (心灵的追念。)

  ⑵为什么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这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早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⑶面对这一现象,上帝象上两次一样发怒了吗?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组讨论: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让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假如你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看完故事后,是否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一谈。

  四、拓展延伸

  1、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那么名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的呢?教师出示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得到快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英]狄更斯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莎士比亚

  2、听《最浪漫的事》,然后结束本课。

  结束语:“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关于爱情的文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板书】

  美和力量

  真正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5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1、在你14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爱情?你认为这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相关吗?

  2、你问过父母什么是爱情吗?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你父母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态度是否一致?若不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许多人认为,爱情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这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也是缺少普遍意义的,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4、用故事来说理的特点是形象生动、意义丰富,缺点是欠直接、欠明确。苏霍姆林斯基是用童话的形式在阐释爱情,请再阅读课文,给相关情节作批注,明确写出苏霍姆林斯基试图表示的观点。

  主要观点:爱情共有的元素是忠诚,忠诚就是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老了也不变。──爱到死。

  爱情可以超越肉体与时空──人死了,同样爱。(心灵的追念)

  爱情可以战胜上帝,爱可以战胜一切。

  5、讨论:

  ⑴“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类似的句子先后出现了三次(上帝看到的三番景象)……这与作品里的(可能也是你想象中的)爱情有出入吗?你认为它们相同、相异处是什么? 下面是《最浪漫的事》的歌词,它对爱情的理解与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地方是相同的,请具体说说。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

  讨论后一起唱(听)这首歌。

  ⑵下面两个句子该如何理解?

  ①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②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苏霍姆林斯基解释说,所谓爱情的种子不只是谈情说爱的技巧,而是培养人的尊严感的过程,培养忠诚、义务、使命感,培养人性美,培养人的责任感的过程。)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关键: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  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繁衍刹那间麦穗忐忑一坏伫立 (2)拼音填汉字:b6然大怒迷hu6不解怒不可e,无与lun比伫立ning视shu光 (3)解释词语: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可印发给学生)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