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精选16篇)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并识记。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

  3、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学生先描红,再试写,注意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圈出自己写的满意的字,与同伴比较。

  5、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挑选写得好字进行实物投影并评价。

  三、指导完成“我会连”。

  1、读一读,连线。

  2、同桌互查。

  3、齐读连好的词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8个生字,每个同学写得字又认真,又漂亮,写字姿势也比以前端正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看雪

  讲打 指 接 惊 故 候 奇

  教学反思: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2

  课前,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了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相隔多远,并提出:“你认为从中国台湾到北京容易吗?”学生找到后,说:“是离得比较远,但是,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中国台湾乘飞机应该是很快的。”  

  听了学生天真的回答,我没有否决,只是让学生带着这些想法自己去读课文。读完之后,大家立刻议论起来了。围绕着课前的问题,大家谈了许多,谈到了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谈到了祖国的统一问题。他们仿佛各个都是大政治家,在谈论祖国的统一问题。还有的孩子甚至谈到“办迁证”等许多在孩子们看来似乎是高深莫测的问题。  

  终于停止了口舌之争。我问孩子们:“你觉得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大陆,来北京容易吗?”(不容易。)  

  “他们没见过真的雪,你能找找文章中,老师是怎样告诉他们的吗?”  

  学生迅速找到并欢快地读出在严冬中大家在雪中的嬉戏。  

  “谁还能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讲讲,下了雪,你会看到什么?”  

  大家讲了许许多多雪中的趣事,当问到他们“快乐”吗?学生一致回答“快乐!”  

  “那,咱们就高高兴兴地来读读冬天的乐趣吧!”  

  “然而中国台湾处在我国最南边(指地图),那里一年四季温度都比较高,大家根本见不到雪,你们说中国台湾小朋友想见真的雪吗?”  

  “想!”  

  “读出孩子急切的心情来。”  

  可是,他们的老师却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谁来学学老师。为什么老师要深情地说。  

  大家一下子抓住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从而又一次激荡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此时,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在讨论中坚定了祖国终归会统一的强烈信念,从而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案例反思:  

  兴趣是成才的第一个阶梯,兴趣是迈入科学殿堂的向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好奇是人类的共性,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心理品质,被科学家誉为“人类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称之为“探究反射”。帮助孩子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触发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3

  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周幼华

  小学语文新大纲在揭示学生、教师和教学三者的关系时,科学地突出强调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指点”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这是我们贯彻“新大纲”精神,指导“新教材”教学的关键所在。具体落实到第三册课文《看雪》的教学过程 中,提出如下教学设想。

  一、把握特点,抓准重点

  教师的“示范”和“关键”作用,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得以实现。这篇课文的类型属于故事,整个故事由一个隐藏着的故事叙述者的叙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们与老师的问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构成,它们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对比(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静态)/真正的雪景(动态),孩子们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师看见过真的雪景,中国台湾孩子们期待着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着和中国台湾孩子们去玩雪,……),体现了两岸人民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课文的重点是第2、9、10、11自然段。

  二、针对实际,确定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②学会11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教学的难点是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三、据图设疑,激发兴趣

  先用电脑课件(或VCD、录像带,幻灯片等)展示课文静态橱窗里的雪景和动态的玩雪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幅插图哪幅更美?课题《看雪》中孩子们想“看”的是哪幅插图里的“雪”?

  形象化的课文情景和悬念化的课文质疑,激发起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地通过自读进入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四、反复读解,读准读懂

  初步朗读,整体感知:①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初读课文,读正确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的句子。②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正确的读音、停顿、语气、感情。③学生边读边想,读流利课文的句子,并初步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棉花做的,老师小时候在北京见过真的雪,玩雪可高兴了)。

  重点朗读,讨论交流。①指点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2、9、10、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日常生活实际经验,感知,感悟“商店”、“景”、“洁”、“毯”、“银”、“堆”、“仗”等生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和正确书写。②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明友盼着什么?(中国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并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表演朗读,复习巩固。学生在经过前两个环节的朗读课文后,已经大致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只有再次变换朗读的方式,才能完善地实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的教学原则,并且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使整个课堂学习贯穿着从朗读始到朗读终和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之中。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4

  【教材简析】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大陆与祖国宝岛台湾,隔着海峡,大陆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盼着到北京来看雪。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中国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留下的一个的片段)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曾经说过,边读边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会提问题的孩子是好样的,如果既能提问题,又能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那是最棒的。我相信我们班最棒的孩子肯定很多。这堂课老师就要看看,谁是最棒的孩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师:刚才,老师在同学们读书思考期间,我巡视了一下,我们班同学可会提问题啦,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老师,“深情”什么意思我不懂。(大部分同学提的都是些词语方面的问题。)

  ……

  生:老师既然已经看过雪了,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看过了”。而是微笑着点点头。(师马上给予鼓励)

  生: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这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呢”!我不懂意思。

  生: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我在北京见过,而是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说:“在我的故乡”。是不是有点罗嗦。

  (此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备课时,我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是有点罗嗦吗?我转念一想:不,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海峡两岸同胞的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我马上给予肯定:“你真会提问题,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我们细细地读读书,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的非常好。”)

  ……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怎么办,要不要老师一一答复呢?

  生(齐声回答):不要,我们自己解决。

  师:真是好样的。那怎么解决呢?

  生1: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师:(点点头):讨论讨论,是个好办法。

  生2:如果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老师帮忙,好吗?

  师:(微笑着)老师非常愿意。

  生:(众笑、然后就马上就四人小组论起来了。)

  师:小朋友,停一下行吗?老师想提醒大家一下,要想解决好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先好好的读课文,大家互相读着读着,问题可能自然就解决了,试试吧。

  生:(改变了方式,去读书了)

  ……

  师:刚才老师走了一圈,发现好多小朋友自己都分了角色,在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呢?能否向大家展示一下呢?

  生:能(大家跃跃欲试)

  对话朗读展示(略)

  在朗读的展示的过程中,一位小朋友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说自己在北京见过雪,因为她想让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样有意思一点。”

  生(忍不住):我也知道,这样是因为老师想让小朋友们认识一下北京到底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师:(顺势一拨):那就说:“在北京看过。”就行了,干吗还要说,“在我的故乡。”

  (此时,有的小朋友呆了,有的小朋友抓抓脑袋,有的小朋友把刚刚举起的小手又放下来了)

  师:能否联系一下《识字3》中的内容。

  生:老师,我知道了,如果老师说在北京看过,说不定是到北京旅游凑巧看过的,可她说在我的故乡,说明老师就是北京人。

  师:对极了,这是了不起的“知道”。

  生:我想这位老师一定想念自己的故乡。

  生:我想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的自豪,因为自己的故乡有雪呢。

  生:老师,我认为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说不定心里也很难受,因为她这么想念自己的故乡,可就是不能到故乡去看看。

  生5:都是那个惹的祸,不让她回到北京。

  ……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和同事们聊了很多,自己也想了很多。平时,课堂上往往教师是主人的比例占多,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浇灭了学生的火花。这堂课,我顺着学生的学路,进行了新的教学,虽然与备课时的思路,有一定的差距,但反而感到轻松,因为我看到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在不断的闪烁。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5

  隔着海峡,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

  到北京来看雪吧。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

  到北京来看雪吧。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中国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

  我们盼望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6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可采用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 接 银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猜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3、“摘苹果”游戏:识记汉字读音和字形。

  五、写字指导。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六、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不懂问题。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

  二、自由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讨论。

  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

  (1)“你在哪里见过的?”孩子们为什么惊奇地问?

  (2)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理在想什么?

  五、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7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中国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生基础】

  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奇,爱玩爱动,对雪有一种向往留恋之情;同时,他们富于想象,容易进入虚构的情境;但是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很低,对课文蕴含着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领悟会有困难;对话语的情感揣摩能力不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需要具体指导。

  【生活基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是个“暖冬”年,估计没有雪下,按教学进度推算,本课文的教学虽然已接近农历年末,但估计还是没有现实情景作支撑。

  【教学资料及教具】

  〖课件〗

  1、瑞雪图景;2、分动态和静态处理的课本第一幅插图;3、本课字词中故意出错误的字、词语;

  〖教具〗

  中国地图。

  〖课时〗 

  2课时

  【设计理念】

  以角色对话为主,对话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必作讲解,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对话中感悟中国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中国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在中国台湾和北京本是一家人的亲情中经历一次熏陶;

  创设“向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邀请”的活动,激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帮助老师”的机会,激活每个学生的内驱力,培养主动积累词句的意识和习惯,使字词句的教学具有持久活力;

  创设“比一比”的活动,促使学生乐而不疲地把字写好。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会认“橱、盼”;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中国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是起示范作用。)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 略)

  (这样一来,学生在发现老师的错误并帮助老师纠正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后继学习因帮助产生的成就而快乐起来,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还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读)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在比赛中练习读书,给了学生一种外在动力。为了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赞扬而努力,这是小学生内驱力中的主要成份)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中国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⑴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⑵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⑶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 ?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中国台湾小朋友        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   看   真的  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中国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 略)

  (这种合符学生心理的“邀请”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邀请”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这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运用,对今后将产生持久的活力)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中国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中国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中国台湾小朋友感动的。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此举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估计学生能说出一些办法来,如果说不出,教师可引导:写信请学校转交、寻找身边的台属帮忙打电话、网上求助等)

  师:好,我现在来当一回学校校长,你怎样向我请求帮助呢?(生答 略)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中国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 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 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 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写字,重点提醒学生“商”的“冂”里面是“八”下面一个“口”,而不是“古”;“洁”的右上方是“士”而不是“土”;“毯”是半包围结构,左边的“毛”的最后一笔要向右边伸长一些,好包住“炎”。另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教”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当学生进入了状态,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

  师:刚才我发现你们个个都写得很认真!老师向你们学习!下面是一个同学做的第三题,请你们帮助检查,看对不对?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4、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5、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 略)

  6、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7、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8、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 略)

  (练习是枯燥的,给枯燥的东西注上滋润剂,使它变得有弹性、有粘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是一种享受,做外力强迫的事是劳役!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在“自己选择”的空间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这样的学习即使任务重些也不觉得累!)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中国台湾在祖国的南方;2、复读本册第七单元的《我是什么》;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 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无顾忌,留个空间给他们,他们的神必定无拘无束驰骋纵横,教师此时的职责不是强迫“千条江河归大海”,而是用智慧、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视界不是盯住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与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度量课堂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 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中国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

  1,这节课,老师把昨天大家认识的生字朋友带来了,瞧,他们正随着美丽的雪花从天而降呢,我们快跟它们打声招呼吧!

  2,他们又变成调皮的雪孩子躲到这首小儿歌里了,我们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二,学习3——8自然段.

  1,昨天通过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我们都知道台湾省在我国的东南部,那里冬天气候比较温暖——(很难见到雪),过春节时橱窗里美丽的雪景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2,要是你就是这些只能在商店的橱窗前看到用棉花做成的假雪景的中国台湾小朋友,你最想的是什么

  3,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课文3—8自然段,把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说的话用" "划下来 老师说的话用" "划下来.

  a, 检查汇报.

  谁来汇报一下你划的孩子们说话,有什么发现 该怎么读 你能给"惊讶"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b,老师说了哪些话

  c,分角色演读.

  (老读师第二次说话时,指名指出北京的位置,第三句理解"不算太远" :约2500千米,坐飞机只需两个小时左右,可是自从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省,独霸一方后,台湾省的人民不能跟祖国大陆通信,往来了,所以老师就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北京,只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时时回忆起自己在故乡的生活.)

  三,学习第9自然段.

  1,你们想看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吗 老师就带你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老师旁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你们喜欢这下雪的美景吗 快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好好地感受一下,这里有几句话,你更喜欢那一句,快去读读,你为什么喜欢它 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3,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读,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四,学习10——11自然段

  1,听了老师描述了这么美的雪景,要是你就是这些中国台湾小朋友,你最想怎样做 走进课文自由读10—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是怎么跟老师说的继续用" "划下来,老师又是怎样回答的用" "划下来.

  2,从"争着"一词看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迫切的心情)

  2,出示最后一段.

  a,从"深情"这个词可以看出老师怎样的感情

  b,你能给"盼着" 换个意思差不多的词吗

  c,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来吗 你想跟他们玩什么

  3, 总结,情感升华:是啊,自古以来台湾省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中国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和我们都盼着祖国统一,盼着海峡两岸的小朋友相聚在一起,开心玩耍,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这一愿望了.可近十几年两岸沟通交流越来越密切了,现在还开通了春节,中秋节包机,今年还开通了中国台湾游呢.

  五,拓展阅读.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我国的宝岛台湾呢 请进入资料城读读吧!

  五,打写训练,表达心声

  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拓展阅读,更了解中国台湾了,你们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先交流再打写)可以向他们说些心里话,向他们发出邀请,向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去过或知道的一些名胜古迹,也可以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学校……

  我也有话对他们说,而且早就写好了,请你们看看.

  中国台湾

  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我国的第一大岛,面积35780平房公里,岛上三分之二为山地.人口2000多万.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盛产大米,甘蔗等农作物,还有丰富的矿藏.著名的风景区有日月潭,阿里山等.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台湾被日本割据.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台湾又重归祖国.1949年全国解放后,国民党当局退居中国台湾.现在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我们坚信中国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亲爱的中国台湾小朋友,欢迎回到祖国大陆,我们这里历史悠久,有很多有名的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在这里我要向你介绍拥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黄山,那里最有趣的要数奇形怪状的石头了,有的像仙人晒的靴子,有的像金光闪闪的雄鸡,有的像指路的仙人,还有的像观海的猴子……多得数也数不清,叫你越看越爱看.快回来看看哦!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打  指  接 ”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指、接、打”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省”揭示课题:

  1、老师范写:省,谁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2、我们中国有23个省份,你知道哪些省?

  3、简介中国台湾:在我们中国地图上有一个“台湾省”,它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中间隔者中国台湾海峡,与我们大陆隔海相望。中国台湾平均气温22度,中国台湾是没有冬天的。因为没有冬天,所以中国台湾人是看不到雪的。于是,看雪就成了中国台湾小朋友的一种期盼,一种渴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课文——看雪。一起去倾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里话。

  二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⑴圈出本课的生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并划出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⑵划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检查交流 :

  第一组(生字带拼音):台湾省    商店    橱窗指了指    接着    讲起

  打雪仗   银装     铺着    雪毯

  第二组:省      橱      指      仗

  店    毯      银

  省      讲     仗

  堆      雪人

  第三组

  打      雪仗

  看      雪景

  读着这些词语,你感觉如何?请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些词语。

  第四组:飘着雪花    披着银装     铺着雪毯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带着你刚才的想象读读这些词语。

  3、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过渡:每年的冬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都可以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赏,而中国台湾地小朋友却只能——(出示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会想起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请大家带者这个问题再读课文。

  3、交流、读描写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句子。

  ①读好“问句”

  ②了解中国台湾小朋友渴望看雪的心情

  4、指导朗读,引导感悟(1——7自然段)

  现在,你们就是一群从未看见过雪的中国台湾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我?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读出了问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①当老师微笑着点头的时候,你心里事怎么想的?

  ②请带着这些疑问,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听出来了,你感到很奇怪)

  ③句子里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我们内心的奇怪——惊奇

  ④让我们一起惊奇地问一问。

  c、结合地图:理解“不太远”

  d、师生对话: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话吧

  5、指导朗读,引导感悟(8——10自然段)

  a、小朋友们,愿意听老师讲讲老师小时候玩雪的事吗?那好,请闭上眼睛:我们北京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树上披着银装,地上铺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有趣极了。

  b、听着老师的讲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着,听着,你的心情如何?

  c、想亲自感受一下吗?那就认真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吧!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词语划下来。

  d、交流指导:读哪句?画了哪些词语?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着的词语,读出你内心的喜欢。

  谁也喜欢这一句?——————齐读这一句!

  (出示图片)看到雪毯了吗?在哪儿呢?

  银装又在哪儿?

  谁能用你优美的朗读再现这个洁白的世界呢?(评价:你读得真好。你读得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齐读!

  这是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这是诗一样的语言:出示诗行(读读吧!)男生读!女生读!

  冬天,

  天上飘着雪花,

  地上铺着雪毯,

  树上披着银装,

  到处一片洁白。

  你能背一背吗?

  喜欢这一句的也不少吧?(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大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喜欢的都来读一读!

  说说你和小伙伴堆雪人的情景吧!请带着这种记忆读读这句话。

  雪景很美,孩子们的笑脸更美。请绽放你们的笑脸,美美的读读这段话吧!

  e、指导朗读:争着问

  中国台湾的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讲述,此刻的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是呀,所以中国台湾的小朋友都争着问老师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来问一问(这句话很长,先自己练一练,注意句内的停顿。)

  我们来表演读一读——(指名三个同学,你们来争着问问老师)

  6、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盼望着,盼望着,他们多么渴望来北京看雪啊!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玩雪的快乐呢?那快快去迎接中国台湾的朋友吧!(齐读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7、那你会跟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哪些热情的话呢?

  8、是呀,同学们的千言万语,老师只想用一句话向中国台湾小朋友传达我们对他们的深情厚意: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⑴指导朗读:深情

  ⑵理解“盼”:

  句中有一个词语最能代表我们的心意,请用笔把这个词圈出来。

  在你的生活中有值得你盼的人和事吗?

  现在,我们在盼……

  现在,中国台湾小朋友在盼……

  ⑶我们是永远的朋友,让我们再读这局话——

  9、小朋友,我们相信中国台湾小朋友一定会看到雪的;我们也一定会见面的。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向往这个梦。

  四、指导书写

  瞧,雪花飘下来了:打  指  接

  ⑴认读后组词

  ⑵发现共同点,观察各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⑶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⑷学生描红、临写

  ⑸集体展评、修改

  板书设计:

  看    雪

  台湾省

  惊   奇

  盼   着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0

  教学目标:

  会认"省,店,橱,指"等十个生字.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的三锻对话和第九段.(含生字多的段落,巩固生字)

  通过先读文再质疑再读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

  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

  掉在地上处处见,落在水里看不见.

  谜语导入,揭题.指导学生注意"雪"的四点朝一个方向写.

  二,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小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第2,第9段,指名学生读.

  3,鼓励学生评价朗读,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评议.

  4,学习生字词:1,出示词语,指名读.

  2,小老师带读词语.

  3,游戏:玩字魔方.

  三,有感情地重点朗读对话

  1,老师范读(要求:提出质疑.小朋友听得可入神了,龙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带着问题学文.(刚才,大家都问了龙老师很多的问题,龙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了.准备好了吗 )

  1,春节,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朗读第二自然段------评价-------指名再读出感情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见不到真的雪,只能在橱窗里看棉花,那他们跟老师说了什么 (重点指导朗读第三段至第八段对话.)

  先画出老师和同学们的话------指名学生分别读老师和同学的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男女分角色朗读对话

  出示雪景图,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九段(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仿佛来到了白雪的世界,如果是你们来到了这儿,你最想做干什么 能不能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谁来读读第九段 )

  指名读-------评议-------比赛读

  四,扩展说话: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你们行吗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台湾师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隔着海峡,遥望宝岛,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下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中国台湾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回忆我们看到的美丽的雪景,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插图,课件的帮助,体会雪景的美丽,用自己的语言把美表现出来。然后,请孩子对比一下中国台湾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在对比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设身处地的站在中国台湾小朋友的角度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我充分利用文中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与学生共同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殷切的希望。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大多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自主识字。“指、接、讲、铺”等字,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帮助理解。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教师进行简单介绍(日月潭、阿里山等)。

  3、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师:要想读好课文,特别需要生字朋友的帮助,同桌两个赶紧到课文里去认识他们吧。(同桌自学生字)

  3、集体交流,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老师教读、男女分读、小组读、掌握慢的同学读、齐读)

  三、细读感悟

  1、把生字朋友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再次读课文,思考:从课文里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读、思考)学生汇报交流,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2、重点段落郎读,讨论交流:

  ⑴ 大家见过真的学吗?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样呢?(学生联系实际体会)书上有一段描写写得更美,大家赶紧自己读读吧!

  ①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② 学生交流、朗读,随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播放课件)体会读,边想象边读。

  ③ 加动作读、配乐读。

  ⑵ 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情)

  ① 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② 学生交流。这四个句子有哪些共同点?把自己当成中国台湾小朋友练读这四句话。(学生练读)

  ③ 师生分角色练读,教师演教师,学生演中国台湾小朋友。

  随着练读,“指北京”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说话时的心情。

  3、重点指导“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表演体会“争着问”)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醒孩子注意停顿。

  4、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师生对话。

  四、扩展活动

  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有三个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书写知识指导写字。注意提示:“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等。

  三、我会连

  做完后互相读一读

  四、作业

  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棉花做的  真的雪

  一起玩

  盼回归

  【教学后记】

  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这样,课文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生朗读感悟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冬天雪景的美丽,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情,收到了一定效果。另外今后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有的同学还把当时的情景写在日记上。我们这里冬天经常能体验到下雪的快乐。而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1)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2)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1)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2)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3)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中国台湾孩子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中国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中国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中国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五、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3

  1997年,在长春解放大路小学的礼堂里,我试讲二年级的《初冬》。课后,几位专家把我这只麻雀解剖得体无完肤:无论是教态、声调、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对教材的挖掘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整整一个下午,在那间学校的小会议室中,我蜷缩在沙发的一角,接受“批评”……

  随着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就是这样的经受、历练或者说是“打击”,成就了我坦荡、磊落和坚强──而这些,恰是取得事业成就的重要内因。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看课,我的目光总是盯在“问题”上。作为过来人,相信这才是对年青同行负责的态度。

  《看雪》的教学设计总体不错,但如果能够处理好一对虚实问题,则会更好。下面详述如下:

  务实:识字落脚在哪里

  低年级的语文课,重点应该在识字和写字上。可经常看见的情况是,一堂课下来,重点没有落实。就拿写字来说,四十分钟里却顶多写两三个,其它时间都在让孩子观察书写。我看到的课堂,大多教师没有细致地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没有细致指导该怎样把生字写美观,甚至教师连示范过程也没有。即便有,也只是让电脑一笔一笔地出现,而不是教师动态写出的“活字”。更有甚者,低年级的语文课成了高年级的阅读课:一个字也不写。

  可喜的是,这堂课没有如上缺憾。但时间安排上略显局促,如果安排20分钟以上则更好。一堂课只写同一结构的三个字还是太少。就板书来说,带有高年级特点。黑板只有“中国台湾、北京、盼着”几个词。目的是强调课文内容,板书跟识字没有关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板书的机会更多示范──写上几个生字,越多越好,这样既是板书内容,又是识字一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比如写字环节──有这么多生字,如:“店、 毯、 银、省、仗、讲、厨、指、接、铺”。我们是否应当让学生找到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里教师直接出示“打”、“指”、“接”这三个字让学生观察,虽然这里字形特点归类的思想体现出来了,但是对于写字来说,集中练写这同一结构的三个字科学吗?我个人以为,半包围结构的“厨、店、毯”,上下结构的“省”,再加上左右结构的其它字──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不同结构的不同规律。这样,写字的关键就解决了。

  至于该教师对“打、指、接”的细致指导,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其相同与不同,“接”字最难写,更要好好讨论而不是老师代之。而且,在写的时候,这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下格等──这些,老师都没有强调。

  可想,泛泛的写怎能让我们的孩子写出一手好字?我不止一次表明,我与一位副主编的观点的不同。她说:“现在不少老师讲得太多,一个字要讲上半天它是怎么构成的,每一笔应该怎么写──教学过程还是老一套,能不能换一换实践──认识──实践?”我想,新的课程改革不是让我们把传统的东西都扔掉。

  务虚:主题可否缓行而含蓄

  在一次发言会上,我讲到──虽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对经典的文质兼美的文字,我们一定要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教师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规定性,更要注重对文本的研读。这也是对作者劳动和智慧的敬重。但面对有些课文,教师就应该有一双慧眼,不能当作奉为“圣经”,亦步亦趋地领着学生围着教材进行“多情”的挖掘。是的,我们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力怎样使用教材。

  这篇小短文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中国台湾与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寄托。对于刚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告诉他们这篇文章包含渴望祖国统一的感情,我想是生硬的。其实,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很含蓄。比如,学生惊奇地问“是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孩子向往北京,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一个“微笑”,一个“深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此,文中的老师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出那么露骨的话。可小胡老师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却说了很多,现摘录一段──“……你对中国台湾了解多少,能告诉大家吗?中国台湾虽然现在还没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她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课文还没有学,本来“看雪”,是一种向往,透着一种纯洁和透明,那是一种最好的梦,可老师却先把一顶“高帽”扣在了这个梦上了。

  再有,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话:“老师请教过飞行员叔叔,如果有直接从中国台湾到北京的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现在还没有直达的航班。”可以理解老师当时讲课的时候情况的确如此。其实,今年春节,北京到中国台湾的第一次航班已经开通,并正常运行。而且,要想到北京,从香港或澳门到北京是可以看到雪的。透过这样的“告诉”我们感觉老师心中装的只有“祖国统一”,一个“死”的结论就把孩子向往看雪的梦打破了,好像看雪只能成为一种向往──这样的“告诉”显得过于沉重了。有时,教师完全可以像课本里的老师一样,含蓄深情地表达──相信我们会看到雪的,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向往这个梦。

  更可惜的是结尾,老师的一段话:“本该家人团聚的春节,老师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再深情地说一遍,表达出老师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情吧……”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赤裸裸地“以道凌文”破坏了童心和语文的美好──当教师把文中之道提炼成“精盐”喂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只会连文一起厌恶。

  这是一节设计很精致的公开课,能够基本避免公开课的流弊。但显然,授课者对课堂的把握上还是有些浮躁,不能真正踏实地上课,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为了课堂的观赏性而对课堂的日常性有所忽视。所谓课堂的日常性是具有朴素美的平素的课堂,它重在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较少关注课堂的观赏性。这与公开课通常所带有的作秀、煽情等相对应。

  例如,写字环节,在日常性课堂上,老师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联系写字。但在公开课上,讲课者会担心自己这样讲会削弱课堂的观赏性,也就是说,公开课的讲授者在自己内心总是有群潜在的听众,就是听课和评课的老师,因而不自觉地会在备课的时候,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预设中。这看似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却暗示了讲课者的不自信和某种功利性的追求。

  因而看似简单的日常性课堂那种不煽情、不作秀而追求实效的方式,却不是一般上公开课的老师所能够做到的。这种朴素是一种大家的风度,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所以当课堂需务实的时候,老师反而不自信,只好用务虚的方式来追求一种外在的流畅,而当课堂需要务虚时,如,《看雪》中对课堂主旨的阐释,老师却又怕被带上讲解不清或不深刻的帽子,所以就把文章的主旨直接地讲出来。一节好课自然应该是张驰有度、虚实结合,但这种张驰和虚实应该基于文本和教学是需要,而不是基于某种功利性的追求。

  【附:《看雪》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学习识字3中的三字经,还记得吗?一块来背背吧。老师特别喜欢这句: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昨天,小朋友们都回家收集了中国台湾的资料吧!你对中国台湾了解多少?能告诉大家吗?中国台湾虽然现在还没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马上要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导入新课

  老师是第一次到重庆来,你们这儿和我以前听说的一样,人多、桥多、坡多,是个美丽繁华的山城。可是,听说 你们这儿很少下雪是吗?所以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雪景图,我们一块来欣赏吧。(配乐放下雪的美景图)美吗?下雪真是太好啦!小朋友一定都想去看看真的雪吧!在我国有些地方和重庆一样也很少看到雪,那儿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都想去看看雪(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读读课题吧。

  二、认读字词

  1、是哪儿的小朋友想看雪呢?让我们翻开课本52页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屏幕上了。自己先轻声自由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3、(调整生字顺序:⑴ 店 毯 银 ⑵ 省 仗 讲 ⑶ 厨 指 接 铺 省 仗 厨)生字宝宝听到你们在呼唤他们,高兴地排起了队。你发现什么了吗?你很会观察,就请你当老师带大家读读这行字吧。瞧,你还有什么发现吗?那,请你带大家读读吧。

  4、(生字去拼音)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摘掉,还认识他们吗?小火车开起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吧。(开两列)

  5、生字宝宝就要带着他们的朋友随着美丽的雪花飘下来了。仔细看看雪花上都有哪些朋友,一起喊喊吧。我们先不出声,只做口型喊喊他们的名字。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口型做对了。(课件演示:词语放在雪花中飘落下来)

  6、认识他们吗?一块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三、初读课文

  1、才一会功夫,小朋友们就交到了这么多字词朋友,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吧,读完后标出自然段。这篇课文的自然段很多,标的时候可要细心点啊。

  2、(展示学生标了自然段的书)看看他标得对了吗?你们都是这样标的吗?注意了,前面空了两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标错的同学自己更正一下吧。

  3、通过刚才读课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小朋友想看雪了吧?他们想到哪里去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四、读悟课文

  〖读第一、二自然段〗

  1、谁能在地图上把北京和中国台湾指给大家看看。

  2、北京在我国的北方,每年冬天都能看到雪,而且是漫天大雪。中国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方,气候温暖,冬天几乎不下雪。所以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他们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自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吧。

  3、他们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这雪景是怎样的?再读读这段吧。如果你是橱窗外的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人工做的雪景,你会想些什么呢?是啊,他们多想看看真的雪啊。继续读课文,你就能体会到他们这种心情了。请大家先读读课文3 ~8自然段。

  〖读第三~八自然段〗

  1、这六个自然段,说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三次对话,和同桌分工合作来读,一个负责读孩子们问老师的段落,一个负责读老师回答孩子的段落。

  2、第一次对话:

  ⑴ 谁来读读第一次对话。 (问当老师的孩子)“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老师这个动作告诉了大家什么?

  ⑵ 我们一起把第一次对话读读吧。

  3、第二次对话:

  ⑴ 第二次对话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哪组同桌来读读。

  ⑵ (出示第五自然段)孩子是怎么问的?谁能惊奇地问问?大家一块惊奇地问问吧。

  ⑶ (出示第六自然段)从老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把这两段话读读吧。

  4、第三次对话:

  ⑴ 最后一次对话谁来读?是啊,北京离中国台湾真的不算太远,(课件演示:飞机从中国台湾飞向北京)老师请教过飞行员叔叔,如果有直接从中国台湾到北京的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现在还没有直达的航班。

  ⑵ 大家来读读这段对话吧。

  5、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小朋友,来问问我这个中国台湾老师吧。(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1、回答完孩子们的问题,老师给大家讲起了童年玩雪的情景。老师童年玩雪可有意思啦!想看吗?想看就闭上眼吧,让我带你们到那美丽的雪地去看看。(老师范读第九自然段)

  2、美吗?这美丽的景象就在第九自然段中,赶快去读读吧。(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景象。雪花飘呀飘呀,落在地上铺成了雪毯,披在树上变成了银色的衣裳。(动画演示 分别出示雪花、雪毯、银装 )雪花、雪毯、银装你最喜欢哪个?

  4、谁能为雪花、雪毯、银装找到合适的伙伴呢?(点击课件 搭配词语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5、这些词语用得多美啊,我们再读读吧。(老师引读:冬天,天上……、地上……、树上……,到处一片洁白。)

  6、在这美丽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开心吗?瞧!(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玩雪的图)北京的孩子和你们一样正在……(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多高兴啊!谁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把你们玩雪的高兴劲读出来。

  7、雪景美,孩子的笑脸更美,你们能读着第九自然段把老师也带进那美丽的雪的世界吗?

  〖读十、十一自然段〗

  1、谢谢,老师真的到雪地去了。原来,听别人朗读,想像画面也是一种享受啊!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听着老师的描述,一定也在享受着,可是他们再想想自己只能看到橱窗里的雪景。会想些什么?

  2、难怪孩子们争着问老师……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引读十、十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说的话:

  ⑴ “那里”是指哪里?“你们”指的是谁呢?(出示填空题)谁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括号里面填入:北京、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如果你是北京的孩子,中国台湾小朋友来了,除了带他们看雪景外,你还会带他们去哪看看呢?

  ⑵ 这个句子还能怎么补充呢?其实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正盼着我们去他们那玩儿呢。他们会带我们去哪?(课件出示中国台湾风景图)

  ⑶ 是啊,两地的孩子相互盼着。(板书:盼着)中国台湾的孩子盼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孩子也盼着中国台湾的孩子来看雪。我想,中国台湾的那位老师在本该家人团聚的春节,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再深情地说一遍表达出老师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情吧……

  4、此时,当我们再读起这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读吧。(出示: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五、写字练习

  1、从你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中,我能感觉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瞧雪花又飘下来向你们表示祝贺啦。它们还带来了生字三兄弟。(出示生字“打”“指”“接”)你们发现了什么?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怎么才能写得漂亮呢?

  2、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写起来有困难。我们先来帮帮他:

  打:一提别超过横中线了,提手旁长长的,放在竖中线左边点。这一横从竖中线上起笔,放在横中线上一点。看“打”字左高右低。

  指:右上边的撇不要出头了,这一竖贴着竖中线写。横折的横正好放在横中线上。两边一样高“指”字才好看。

  接:看老师写,你发现怎么才能写好这个字。

  3、请你在这三个字中选一个最愿意写的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吧。

  4、展示学生写的字:

  〖板书设计〗

  12 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

  (注:这是一篇应《语文教学参考》之邀而作的点评)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品味课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掌握白描写作手法。

  3、能体味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字词积累,诵读课文,品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启发法

  五、课时:1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西湖十景欣赏)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吸引世人眼球的亮点之一就是西湖。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中有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岱笔下的雪湖吧。因为有人说过,如果你没有去过西湖,只要你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也足矣!(出示课件:张岱的介绍。)

  (二)预习检查:

  1、西湖名诗大拼盘。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

  2、字词障碍一扫清。

  ①请一学生读课文,师生评价。

  ②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解决。

  ③课件出示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齐心协力疏文意。

  全班齐读课文,疏通理解文意。

  (三)赏读课文:

  提问:①作者在文中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可以改吗?为什么?(“独往湖心亭”与后文出现的舟子。不能改。这里留一个悬念,后面解答。)

  ②文中有一个词能够概括出作者的形象,自由读课文,试找出来。(教师板书:痴)

  1、作者的痴行

  提问:①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张岱特别的痴或者说他的呆气?(更定、独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想象当时是一种怎样的环境?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③“人鸟声俱绝”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你能从其他的感官来说说吗?

  ④这个时候的你会在干什么呢?

  ⑤教师小结:张岱,居然在这样的时刻去湖上赏雪,这是他的痴,表现在什么方面的痴呢?(行为痴。教师板书:行痴)

  2、眼中的痴景

  提问:

  ①张岱笔下的景色也有些怪异,你能说说哪些句子写的景色异而不同寻常?(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人两三粒而已”。)(要求读出味来,可摇头晃脑地读。)这些句子异在哪里?(学生自由谈。)

  ②“与”字运用似乎多余,可以删吗?学生比较朗读。(不能删,三个“与”字把山、水、云融为一体,使“上下一白”之景有了天地苍茫之感。)

  ③句中量词可改为“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吗?为什么?比较朗读。(不能,因为作者原文中的量词能把自己也融入苍茫的宇宙中。)

  ④读“而已”两个字,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吗?(“而已”一词使人感觉人在苍茫的天地中都似有还无,有“天人合一”之味。)

  ⑤教师小结:原来,痴人眼中看见的也是痴景,因为痴人把自己融入了宇宙,天人合一了。(板书:痴景)作者在写景色的时候没有加任何的修饰,这种手法称为白描。它也可以使用在人物的描写中,虽没有修饰,其艺术感染力往往却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3、心中的痴情

  教师提问:在如此安静的环境中,作者突然写喝酒聊天之俗事,意境是不是被破坏了?这与课文的题目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

  ①请学生读“大喜”一句,一定要读出“喜、惊喜”之感。

  ②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中,“此人”是什么样的人?你能用文言句式说说吗?如:“湖中焉得更有人。”

  ③饮酒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离别时才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也不留地址、电话、E-MAIL,这是为什么?作者追求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学生讨论。(他不愿意与人深交,不愿进入的是世俗生活,他只愿融入自然,他活在自然和自己的世界中。)

  ④那么,开头提到的“独望湖心亭”之“独”与后文有矛盾吗?学生讨论。(不矛盾,他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世界上只有他的'心,是属于自己,属于自然的。)

  ⑤那么,张岱笔下这样表现自然,是什么原因呢?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和表情?他的心里又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理解时参看全文第一个词语以及注释。(避世的忧愤,孤傲的情怀。)

  (教师板书:痴情)

  4、教师小结: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文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被压弯的腰杆,在大自然中去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灵动清寒的山水之中,寻找心灵的皈依,心志的独一。就如此文中,雪是张岱之节,冰是张岱之志,苍茫天地就是他的归宿,凌寒独立就是他的人格。现在,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柳宗元的《江雪》,来品味诗文之同境吧。

  齐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雪。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诗,再来品一品张岱的痴吧。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齐诵课文。

  七、本课总结:

  作家心中充满喜悦,那他笔下一定会春意盎然,张岱心中全是孤傲和愤恨,所以他笔下装的全是江雪寒冰。走进张岱,他并不神秘。你也许也有过这样的体验:雨中忧郁的漫步,夜里独坐听风,在黑暗中听心底的音乐……“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其实,感受张岱,认识的也是我们自己。

  八、作业

  1、写写你有过的和作者类似的感受。

  2、用白描手法写写你的老师、同学或者校园的某处景物。

  九、板书设计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中国台湾,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3、发现疑问句的特点,能朗读出疑问的语气,并能积写雪景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看雪》这个故事。

  1、请大家先把这些刚刚认识的新字朋友再熟悉熟悉。(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

  现状及反思: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学生不由自主齐读了,从读的情况来看好像字音很正确,然后,我又让学生开火车带读词语,学生读得很不错,尤其是我要强调的翘舌音和后鼻音都很到位,但是我担心打断了学生的小火车,所以评价有点滞后,感觉不是很自然。

  2、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写中国台湾小朋友看雪的一段来读一读

  现状与反思:在落实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到下面去巡视了,发现很多的学生找到的是第九段,我再次强调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雪的段落”,部分学生才能找出来,这说明我班学生的听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如何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二、重点切入,学习看雪部分(10分钟)出示1个段落

  1、生汇报读,出示句子,要求读出意思。

  现状与反思:让一名学生站起来汇报读,她读得不是很流利,我又让另一名小朋友读,她读得响亮流利。我让学生评价,学生对第一个说:“希望你能再读流利一点。”我让第二个学生介绍她的经验,学生很自信地介绍了自己的行为:多读多练。我总结了学生的方法,并要求这名学生向她学习。这是一个即时生成的评价互动环节。能让学生评价学生,能让学生指导学生的做法是很好的,但是我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我应该把学生的优点再放大一些,我可以这样说:“听了你的介绍,我不仅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还知道你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2、(小朋友们看着这样的雪景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说话

  现状与反思: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说到了三个方面,一是孩子们很高兴,另一方面是疑惑:“真的雪是怎样的呢?”还有一方面是向往:“要是能看到真的雪就好了。”这些语言与我的预设是一致的,这说明我的预设是合情合理的。的确,找到教学的门,顺应思维的理,才能走正发展的道。楼冲老师的话在理。

  3、(那我们看到过真的雪景吗?我们能不能向他们介绍一下真的雪景呢?)学生说话,用图片帮助,引出第二幅图片

  现状与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我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交流说话;二是让学生能看着图画来说话,(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给部分落后学生搭上了说话的台阶;三是让学生找到跟图画内容一致的段落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层次是很分明的,但是,我觉得有走过场之感,因为学生交流的面太窄。学生玩雪体验丰富,应该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分享,然后再请学生个人汇报,这样学生训练的面广一些,而且有了说的基础,站起来发言的质量也应该会高一些。

  4、书本上也有一段是描写真正的雪景的,请找出来读一读,生汇报-出示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朗读,出示,学生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出雪的轻、柔、厚、纯,读出孩子的快乐。(出示图片)

  学第一句话:说,读——看,读——评,读(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积累词汇——背诵句子(可用注重点词的方法)

  现状与反思:第九小节是本文语言训练的重点,它里面有朗读、体验表达、词语理解、句子积累的训练。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关注到快乐,因此学生能把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朗读有了增量。在引导学生体验洁白一片的时候,学生的着眼点没有关注到第一句,我的引导是:“假如你再读读第一句,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觉。”学生发言说:“我好像来到了雪景里面。”这种感觉是正确的,我接下来的一句话是:“句子里什么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觉?”学生说:“到处一片白色。”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到处”,出示图片理解一片白色,感受雪景的美丽。在看图的同时,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来到了这个地方,你最想做点什么呢?感受雪的柔、厚、纯,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学生读得感觉不错,但我感觉我临场发挥的机智还是不够,这是真功夫,看来平时如果不经常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机智问题,要想课上得精彩是有难度的。因为有点被学生牵引的缘故,所以积累没有到位。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玩雪的快乐,有一个小朋友还把自己《捉雪花》的情景给唱出来了,你们听,可以跟着音乐动动身子,做做动作(课间操),你感到怎样?

  现状与反思:这里没有让学生听完后说感受,而是我代替了,很可惜。因为学生此时的发言最能反映学生的情感,另外歌曲的动作性不强,因此没有课间操的感觉。

  可是这样美丽的雪景,这样快乐的场面,中国台湾小朋友看见过了吗?体会过了吗?

  假如我们用七色花一下子把中国台湾小朋友变到真正的雪景中来,你们猜他们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生说词语)

  师,书本中有这么一个词语,它把大家的语言都可以概括了,他就是“惊奇”出示惊奇的词语卡片,理解意思,中国台湾小朋友因为没有见到雪,所以特别好奇,于是问了老师很多的问题,你们能从书本中找出来吗?请划上横线。

  现状与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总感觉生硬,可能是没有遵循课文的思路吧,但的确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如何把前后两块的内容衔接起来更自然呢?

  1、学习对话,发现疑问句的语言规律(10分钟)

  第一层次,认识问句的特点,读出疑问语气

  第二层次,认识提示语对表达和朗读的作用

  第三层次,认识提示语是可以调换位置的。

  第四层次,对话朗读要求能表现当时的情景。(学生表演读)

  师生对读,分角色读,感受到什么了呢?(小朋友向往下雪、向往北京)

  现状与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是最值得反思的了。因为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训练的层次虽然分明,但是要求需要定得那么高吗?2是文字的呈现是否太多、变化是否太快?3是单独的句子语气没有读到位,朗读的时间不够,怎能期望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到位呢?学到这个地方,下课时间已经到了。我以问题作为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对学习下一课充满期待。

  2、小朋友都想去北京看雪,可是老师却没有正面回答他们,出示最后一句话。读正确,停顿好。这是为什么呢?听老师讲讲中国台湾的故事吧。

  2、适度拓展了解中国台湾历史,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听完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是呀,中国台湾老师的心情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读出正确的停顿,理解“深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情,读出盼团圆之意。

  3、写话练习,交流,引入余光中的诗歌(7分钟)

  我们现在还不能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心愿呢?我们把心里话写在这些小雪花上,寄给他们,怎么样?

  学生写,出示雪花图,学生交流

  中国台湾的一位大作家也在写,他写了一首诗给我们放过来了。

  出示诗歌:教师感情配乐朗诵。

  资料:中国台湾是一座宝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远古时代,中国台湾与大陆是相连的,中国台湾岛上居住的就是我们华夏的子孙、龙的传人。那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和水果王国的美称。可是在近300多年来,中国台湾就像弱小的孩子一样先后被西班牙、荷兰和日本占领过,直到现在,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仍处于分离的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不能自由往来,亲人不能及时相聚。

  人们等啊等,盼啊盼,每年都想方设法来表达心愿,就连我国送给中国台湾的礼物大熊猫都能表达祖国人民的心愿呢!你猜猜,这两只熊猫的名字是什么?

  教学现状与反思: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的说是:祝祝福 福,有的说是:如如意意,有的说是心心愿愿……直到有学生说到是“团团圆圆”。这个过程说明学生已经领悟到这篇文章的主旨了。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应该是两课时完成的,结果我是分三个课时上完的。第三课时虽然没有在公开课上展开,但是我自认为是有很出彩的生成的。学生盼祖国团圆的感受是到位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认为处于良好水平。这一堂课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1、教学目标的把握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起点,不可以太高。

  2、幻灯片上的文字呈现应该少而精,要一片多用,尽可能使利用的语言材料起到多种多样的作用,使整个课堂尽可能丰满起来。它可以是训练朗读的范本,可以是识字教学的环境,可以是积累的素材,可以是句式训练的例子,可以是发展思维的触发点,可以是训练写作的蓝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落实语言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是价值观的建立。

  3、在课堂中,我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落实教案的倾向,这使我忽视了学生发言中的有用资源。另外,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还没有到位。我现在觉得课堂要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能问的我不问;学生能理解的我不帮忙;选择学生参与率最高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同时体现多种功能。

  4、理应两个课时上完的课文,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正常吗?一篇课文是否需要分清第几课时?

  5、学生听的注意力应该作为一个阶段的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篇1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祖国宝岛台湾,讲述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

  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 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 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主体感受,为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汇报,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小猫钓鱼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 对话平台.

  (一)看雪景,读课文

  播放雪景动画.

  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启发想象.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假设你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中国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千法万法,"读"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大法.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有助于增强预感,发展语感.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法,把学生带入语文情景,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同学们还做了精美的字卡,词卡,如果现在他们又出现在你面前,你还认识他们吗

  (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多认"其目的是让学生提早阅读,教学特别提倡"多认记牢,少写写好","记牢"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生字和学生反复见面,复现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认识了,提高了识字的巩固率.)

  二,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说说你的理由.

  三,感情朗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四,写字.

  1.从8个要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的写法,区分提手旁,反犬旁与"才"的写法,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指"字右上是" 匕 ",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字横画要长些.

  4.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5.学生临写.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课上做生字,词卡片.

  四,练习.

  1.课后练习"我会连".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中国台湾小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