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 导言》教学设计

《 导言》教学设计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 导言》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 导言》教学设计(通用9篇)

《 导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投影2 达尔文头像

  二、课题解析

  1.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⑴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⑵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⑶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⑷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3 查力•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win)

  投影4 进化论

  三、课文研习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速读课文。

  ①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②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⑵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

  ⑶教师明确并板书。(见投影5)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⑴请一学生说出其关键句,然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见投影6)

  ⑵如何筛选关键句?(见投影6)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见投影7)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课堂讨论完成。

  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投影8)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①认为(a)

  ②认为(b)

  ⑵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投影9)

  以高科技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生存智慧闪烁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在全

  新的时空背景下,人类的生存能力已大大提高。但是,如何学会生存,依然是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当年长一代在感叹世事万花筒式的巨变时,新生代却在电视和录象、卡拉OK和

  游戏机、霹雳舞和摇滚乐的熏陶下,活得格外潇洒。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既未品尝过饥饿的滋味,更没经受过风雨的侵袭,开着空调吃冷饮嫌热,盖着鸭绒被睡觉怕冷,头戴耳机走路,口哼小调跳舞,而手里还拿着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喔,“年轻的湖”,“多情的梦”……于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统统被诗化了。

  说现在的孩子在诗情面前会迷失方向,这或许是杞人忧天,因为每个时代的人们终究会走出自己面临的困境。但是,浪漫的生活情调正在众多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销蚀他们生存的智慧之光,这并非是耸人听闻。

  ①表述本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②“每个时代的人们终究会走出自己面临的困境”这一句的意思是( )

  A.他们会从困境中找到一种合理的生存方式。

  B.他们会从困境中醒悟和奋起。

  C.他们会从困境中找到教训,找到生存的道路。

  D.他们会找到一种适应生存的道路,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新知,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P62 “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片段。

  3.《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6

《 导言》教学设计 篇2

  一、导语 :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介绍作者:

  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三、解题:

  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文体: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

  导言与序言的区别: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四、学习课文

  1、通读全文,根据导言的特点,说说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两个部分。

  1-3段:成书出版

  4-7段:基本观点

  2、阅读1-3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文中的“那时候”指_____年,“现在”指_____年,“这个问题”指_______。

  明确:1831年;1859年;物种起源问题。

  (2) 2、从第一段文字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经过了___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四 出洋考察阶段、撰写札记阶段、充实札记阶段、继续探讨阶段

  (3)、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及写作《物种起源》一书的经过,目的何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很深的印象,才引发对问题的研究。

  C、让读者了解“导言”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使读者知道书中的绪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

  明确:D

  作者从“远航”到“现在”,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的严谨、审慎态度,刻苦钻研—对趔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第二段有哪两个方面的原因说明《物种起源》要早日发表?

  明确:主观方面,“我的工作行将结束”、“我的体力渐感不支”。从客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如何理解客观方面的原因?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阅读4-7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1 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 2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 3 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 4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1、 第四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送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二、学习第五段。

  1、第五段和第四段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明确:因果关系(关联词:因此)

  2、第五段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明确:第二句: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所以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说明作者具有亲身实践的精神。

  3、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4、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我经常获得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三、学习六七两段。

  1、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明确: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1、 关于物种起源,作者的两大基本观点是什么?

  明确:A、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B、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惟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2、 对这两个观点,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作者说“我深信”、“我又确信”,说明对自己的观点毫不怀疑,坚持真理。

  四、总结:

  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文章内容 人格魅力

   1 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

   2 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

   3 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

   4 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

   5 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

   6 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

   7 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5

《 导言》教学设计 篇3

  A. 课时安排:二教时。

  B. 教学目的:

  一、思想教育目标:学习作者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二、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能力培养目标: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C.教学设想:

  一、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难词语,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二、师生互动,展开讨论,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筛选文中各种信息,掌握筛选信息的一些技能。

  三、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一些长句,并对长句中一些词语的作用进行挖掘、归纳。

  第一课时

  A.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一、由题目导入  课文。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二、教师明确本课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写了几方面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理解。

  第一种理解:主要写了四方面内容。即《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第二种理解: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对《物种起源》从写作到出版的一些说明;简介《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三种理解: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概述《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为本书写了出版说明;阐明关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

  2.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

  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

  3.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输出。。

  4.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对于此题,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弄懂“目的”和“意义”两个词的含义即可。

  5.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6.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四、教师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涉及到以下几项筛选信息能力。

  1.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如本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为重

  要信息。

  2.对文中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两个“不合理”的异

  同。

  3.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筛选信息时,可以抓关键语句,捕

  捉重要信息,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五题。

  第二课时

  A.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B.教学步骤 :

  一、明确本课教学重点,检查作业 情况。

  对于课后第三题,教师稍作明确即可,把重点放在四、五两题上,第四题训练学生对长句中信息的总体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不到相关的信息点。第五题,训练学生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分析能力,其实也就是对隐含信息的挖掘能力,其中,“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当时”体现作者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不认为自己的结论绝对正确。“窜入”用得准确生动,在这项科学研究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该”既表达了“确信”的语气,又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对自然选择与物种变异的关系的认识还是一种推断。

  二、教师介绍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

  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确:这句话共有三个分句,①、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复句;第②个分句是个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是“关系”,它做第③个分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语。

  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明确:这是一个长单句,虽然有关联词语“如果”,但它所领起的内容二一直到“归因

  于外界的条件”,在句中做主语。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明确:这是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是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边是假设关系。‘

  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

  四、学生依照练习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长句(屏幕随同显示),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过程如下: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

  ①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

  ②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

  ③说明了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审人,还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

  学生回答后归纳: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

  3.又如格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用幻灯或电视屏幕打出对本句的四种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正确答案:B项。解答本题需要把各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A项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意思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C项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这一改意思大变,“或”表示选择关系,用在本句中和“仅仅”相联系,表示只选其中心,而顿号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三个方面不可分割,那就与原意大相径庭了。D项的错误与A项同样,而程度又甚于A项,就更不对了。

  4.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提问:本句中“事实”与“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明确:不能。“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5.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提问: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能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句话中又用“一切”“最”两个词语表现了对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布置作业 。

  预习下篇课文,用本课学到的方法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并找出一些重要句子试作分析。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7

《 导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投影

  达尔文头像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板书课题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投影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骏马征服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投影: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办的进货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速读课文

  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各,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或投影),课堂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a)

  2.认为(b)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伎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知识,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看书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到遗憾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附:课堂板书设计 :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毫不动摇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

《 导言》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结合《这个世界的音乐》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进行评价。

  4.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四、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在课前播放有关达尔文的影视片。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一、 导语 设计 

  (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 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 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也可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

  3. 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出示PPt课件:[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审慎:周密而谨慎。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探讨:研究讨论。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体信息。

  C.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D.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又:可以联系“导言”体裁谈内容)

  2. 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筛选作者主要观点。(提示:注意标志性语言——观点提示语)

  明确: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创造论在事实上决不能成立。

  ③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④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信息的整合:①与②、③意思相同,③表述更加严密,因此就保留③④

  提示:注意标志性语言——这个结论、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我深信、我又确信

  (2)完成对第四、五段相关信息的筛选(重点段落信息的分类和筛选)。

  重要的段落,信息不但重要而且密集,需要分类筛选,使之井井有条。分类和筛选都有赖于辨析。分类,需要初步的辨析,才能作出概括;筛选,需要进一步辨析,才能选得准确。

  关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两段文字来说,初步的辨析,可以概括为四点:研究目的,研究价值(意义),研究途径,研究结论。其中“价值”是现成的,“目的”“途径”与“结论”是概括出来的。

  分类后就可以筛选相关信息了。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3)完成练习二。筛选相应语句,说明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难度逐渐加大,由局部到整体,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师引导,概括归纳,形成结论。

  ① 进行长期广泛的实地考察。

  ② 敢于怀疑与否定不符合事实的陈腐学说,敢于创新知识。

  ③ 耐心搜集大量浩繁的材料,加以整理研究。

  ④ 精细地研究事实,专心思考,冷静判断,把每个观点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⑤ 解决困难问题,要选准突破口,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最可靠的线索。

  ⑥ 研究超过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四、 作业 :

  第5段“因此”中“此”、第6段“理由”、第7段“这些关系”指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信息间的关系:指代和被指代的关系,解证和被解证关系。

  2、筛选关键语句特别是文中一些长句,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            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3、 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 :

  一、 检查作业 情况。

  1、 词语解释

  2、 对代词指代信息的确认(上课时作业 1)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即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3)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4)辨析选择(理解信息间的关系),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植物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二、筛选关键语句

  (一)科学论著的特点在于科学性,表述极其准确,遣词造句无不严谨周密。理解性的筛选,主要就是筛选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就能准确把握信息。 

  (1)“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一句里面“搜集”“整理”“研究”“耐心”“也许”“一些”都是关键词语。

  ①“搜集”“整理”“研究”表明研究进化论的步骤和过程,达尔文的研究是从客观事物出发的,他的进化论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②“耐心”透露材料的浩繁,工作的艰巨,也透露达尔文惊人的毅力。

  ③“各种”,说明材料种类之多,也透露达尔文全面展开研究的广阔视野。

  ④“也许”,说明确立课题时的推断,事前无法确知,只是一种可能性。

  ⑤“一些”是说当时的期望值。

  (2)“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其中“又”“当时”是关键词语。

  ①“又”字透露达尔文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他有永不满足的科学精神。

  ②“当时”可见达尔文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他总是不断超越自我,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就修正自己的观点。

  (3)“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窜入” 是关键词语。说明如果还有错误,那不是由于主观疏忽,乃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二)、辨析长句所包含的复杂信息。

  短句的信息量小,不难辨析;长句的信息量大,较难辨析要分析长句,化长为短,变难为易。

  (4)“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①“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是“思考”的对象,也就是研究的资料,可以概括为“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②“对于-------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可以概括为“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③“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这是对物种起源的推断,也就是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

  ④“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所谓“分别创造出来的”正是“神创论”。“不是”即否定。可以概括为“对神创论的否定”。

  (三)把文字信息转换为图示信息理解复杂的句子意义。

  (5)“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用如下图示法理解,比较容易。

  ⊕               ○                                                                               

  ○ ○ ○ ○       ● ◎  ⊙

  同属的种          变   种

  三、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和评价

  辨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试从课文中筛选出符合辩证法基本观点的例子。

  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例子:生物相互间有亲缘关系,而且互相适应,即使它们的胚胎也有相互关系,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也有相互关系。

  ②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例证:生物的种不是不变,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生物都处在不断变异的过程中。

  ③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例证:生物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物种变异最重要的条件是自然选择。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不是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

  四、 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五.布置作业 :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2、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筛选重要信息,了解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和后世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对达尔文学说的不同意见,然后在班里交流。(建议课外阅读文章:语文读本《达尔文和进化论》,课本《这个世界的音乐》,了解有关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而比较达尔文的观点和托马斯的观点)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4

《 导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投影2 达尔文头像

  二、课题解析

  1.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⑴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⑵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⑶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⑷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3 查力•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win)

  投影4 进化论

  三、课文研习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速读课文。

  ①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②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⑵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

  ⑶教师明确并板书。(见投影5)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⑴请一学生说出其关键句,然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见投影6)

  ⑵如何筛选关键句?(见投影6)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见投影7)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课堂讨论完成。

  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投影8)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①认为(a)

  ②认为(b)

  ⑵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投影9)

  以高科技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生存智慧闪烁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在全

  新的时空背景下,人类的生存能力已大大提高。但是,如何学会生存,依然是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当年长一代在感叹世事万花筒式的巨变时,新生代却在电视和录象、卡拉OK和

  游戏机、霹雳舞和摇滚乐的熏陶下,活得格外潇洒。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既未品尝过饥饿的滋味,更没经受过风雨的侵袭,开着空调吃冷饮嫌热,盖着鸭绒被睡觉怕冷,头戴耳机走路,口哼小调跳舞,而手里还拿着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喔,“年轻的湖”,“多情的梦”……于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统统被诗化了。

  说现在的孩子在诗情面前会迷失方向,这或许是杞人忧天,因为每个时代的人们终究会走出自己面临的困境。但是,浪漫的生活情调正在众多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销蚀他们生存的智慧之光,这并非是耸人听闻。

  ①表述本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②“每个时代的人们终究会走出自己面临的困境”这一句的意思是( )

  A.他们会从困境中找到一种合理的生存方式。

  B.他们会从困境中醒悟和奋起。

  C.他们会从困境中找到教训,找到生存的道路。

  D.他们会找到一种适应生存的道路,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新知,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P62 “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片段。

  3.《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6

《 导言》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的 

  1.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结合《这个世界的音乐》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进行评价。

  4.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四、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在课前播放有关达尔文的影视片。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一、 导语 设计 

  (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 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 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也可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

  3. 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出示PPt课件:[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审慎:周密而谨慎。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探讨:研究讨论。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体信息。

  C.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D.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又:可以联系“导言”体裁谈内容)

  2. 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筛选作者主要观点。(提示:注意标志性语言——观点提示语)

  明确: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创造论在事实上决不能成立。

  ③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④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信息的整合:①与②、③意思相同,③表述更加严密,因此就保留③④

  提示:注意标志性语言——这个结论、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我深信、我又确信

  (2)完成对第四、五段相关信息的筛选(重点段落信息的分类和筛选)。

  重要的段落,信息不但重要而且密集,需要分类筛选,使之井井有条。分类和筛选都有赖于辨析。分类,需要初步的辨析,才能作出概括;筛选,需要进一步辨析,才能选得准确。

  关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两段文字来说,初步的辨析,可以概括为四点:研究目的,研究价值(意义),研究途径,研究结论。其中“价值”是现成的,“目的”“途径”与“结论”是概括出来的。

  分类后就可以筛选相关信息了。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3)完成练习二。筛选相应语句,说明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难度逐渐加大,由局部到整体,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师引导,概括归纳,形成结论。

  ① 进行长期广泛的实地考察。

  ② 敢于怀疑与否定不符合事实的陈腐学说,敢于创新知识。

  ③ 耐心搜集大量浩繁的材料,加以整理研究。

  ④ 精细地研究事实,专心思考,冷静判断,把每个观点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⑤ 解决困难问题,要选准突破口,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最可靠的线索。

  ⑥ 研究超过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四、 作业 :

  第5段“因此”中“此”、第6段“理由”、第7段“这些关系”指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信息间的关系:指代和被指代的关系,解证和被解证关系。

  2、筛选关键语句特别是文中一些长句,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            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3、 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 :

  一、 检查作业 情况。

  1、 词语解释

  2、 对代词指代信息的确认(上课时作业 1)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即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3)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4)辨析选择(理解信息间的关系),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植物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二、筛选关键语句

  (一)科学论著的特点在于科学性,表述极其准确,遣词造句无不严谨周密。理解性的筛选,主要就是筛选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就能准确把握信息。 

  (1)“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一句里面“搜集”“整理”“研究”“耐心”“也许”“一些”都是关键词语。

  ①“搜集”“整理”“研究”表明研究进化论的步骤和过程,达尔文的研究是从客观事物出发的,他的进化论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②“耐心”透露材料的浩繁,工作的艰巨,也透露达尔文惊人的毅力。

  ③“各种”,说明材料种类之多,也透露达尔文全面展开研究的广阔视野。

  ④“也许”,说明确立课题时的推断,事前无法确知,只是一种可能性。

  ⑤“一些”是说当时的期望值。

  (2)“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其中“又”“当时”是关键词语。

  ①“又”字透露达尔文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他有永不满足的科学精神。

  ②“当时”可见达尔文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他总是不断超越自我,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就修正自己的观点。

  (3)“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窜入” 是关键词语。说明如果还有错误,那不是由于主观疏忽,乃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二)、辨析长句所包含的复杂信息。

  短句的信息量小,不难辨析;长句的信息量大,较难辨析要分析长句,化长为短,变难为易。

  (4)“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①“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是“思考”的对象,也就是研究的资料,可以概括为“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②“对于-------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可以概括为“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③“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这是对物种起源的推断,也就是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

  ④“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所谓“分别创造出来的”正是“神创论”。“不是”即否定。可以概括为“对神创论的否定”。

  (三)把文字信息转换为图示信息理解复杂的句子意义。

  (5)“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用如下图示法理解,比较容易。

  ⊕               ○                                                                               

  ○ ○ ○ ○       ● ◎  ⊙

  同属的种          变   种

  三、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和评价

  辨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试从课文中筛选出符合辩证法基本观点的例子。

  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例子:生物相互间有亲缘关系,而且互相适应,即使它们的胚胎也有相互关系,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也有相互关系。

  ②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例证:生物的种不是不变,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生物都处在不断变异的过程中。

  ③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例证:生物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物种变异最重要的条件是自然选择。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不是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

  四、 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五.布置作业 :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2、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筛选重要信息,了解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和后世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对达尔文学说的不同意见,然后在班里交流。(建议课外阅读文章:语文读本《达尔文和进化论》,课本《这个世界的音乐》,了解有关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而比较达尔文的观点和托马斯的观点)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4

《 导言》教学设计 篇8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一、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写作经过:整理成书的过程

  提前发表的原因

  内容过简的说明

  基本观点:物种由演变而来

  介绍研究的方法

  家养变异的作用

  强调观点的正确

  二、 每段中找出关键句子,透过关键句,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的关键句,从“远航”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经历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有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三、 阅读练习

  一、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参加”的宾语是“环球航行”    B.“在南美洲看到”组成一个偏正短语

  C.“给”的主语是“关系”          D.全句有四个介宾短语

  二、我极其盼望……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判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样的需要”是指把将来能根据的事实和文献全部刊印出来。

  B.达尔文认为自己书中所有论点都可以引用事实来作证。

  C.“显然往往会引起”表明人们面对同样的事实,却常常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D.达尔文认为每一个问题必然由两个部分构成,因此,在处理的时候,也必须叙述并比较问题的两个方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哪几项不属于概括要点的项:

  A.对物种起源的不同认识。

  B.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C.对错误学说的批判。

  D.对物种起源的推断。

  E.研究物种起源的背景。

  F.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四、又如槲寄生……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及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定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五、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必须举出大量的事实。

  回答问题:

  1、 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2、 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3、 作者论述生物变异有几种类型?是什么?

  4、 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六、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回答问题:

  1、 作者指出,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还“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还弄不清楚”。

  试问: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②文中“还有很多不了解达到”,“所知道的就更少了”以及两个“对于”等短语或词,对回答上面问题有什么作用?

  2、 文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3、 “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与“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之间是什么关系?

  A.并列关系   B.因果关系   C.递进关系   D.假设关系

  4、 筛选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三个主要观点。

  答案:一、C;二、C;三、AE;四、B  五、要明确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两种,家养变异,自然变异;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可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六、略。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3

《 导言》教学设计 篇9

  苏禾

  一、导语 :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介绍作者: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三、解题: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文体: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

  导言与序言的区别: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四、学习课文

  1、通读全文,根据导言的特点,说说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两个部分。

  1-3段:成书出版

  4-7段:基本观点

  2、阅读1-3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文中的“那时候”指_____年,“现在”指_____年,“这个问题”指_______。

  明确:1831年;1859年;物种起源问题。

  (2) 2、从第一段文字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经过了___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四 出洋考察阶段、撰写札记阶段、充实札记阶段、继续探讨阶段

  (3)、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及写作《物种起源》一书的经过,目的何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很深的印象,才引发对问题的研究。

  c、让读者了解“导言”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使读者知道书中的绪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

  明确:d

  作者从“远航”到“现在”,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的严谨、审慎态度,刻苦钻研—对趔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第二段有哪两个方面的原因说明《物种起源》要早日发表?

  明确:主观方面,“我的工作行将结束”、“我的体力渐感不支”。从客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如何理解客观方面的原因?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阅读4-7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 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2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 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1、第四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送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二、学习第五段。

  1、第五段和第四段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明确:因果关系(关联词:因此)

  2、第五段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明确:第二句: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所以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说明作者具有亲身实践的精神。

  3、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4、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我经常获得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三、学习六七两段。

  1、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明确: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1、关于物种起源,作者的两大基本观点是什么?

  明确:a、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b、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惟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2、对这两个观点,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作者说“我深信”、“我又确信”,说明对自己的观点毫不怀疑,坚持真理。

  四、总结:

  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文章内容 人格魅力

  1 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

  2 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

  3 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

  4 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

  5 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

  6 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

  7 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

  作者邮箱:

  [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 导言》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