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做到想象有基础和依据。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语言,模范文本进行迁移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识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小星星》,师生一起进行律动。

  2、师:老师知道有一条河,它不是由水组成的,而是由无数颗闪闪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你知道这是什么河吗?(板书“银河” )“银”字是左右结构,左面是金字旁,跟金属有关。

  3、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银河的图片。(课件出示银河的图片)看到这美丽的银河,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4、有两个个爱提问题的少年,他们看到这美丽的银河后也提出了好多问题呢。(板书“问”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问银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画出词语,圈出生字,想象词义。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银河 客轮 牛郎 相会

  拦河大坝 宇宙飞船

  清澈 宽阔 需要 宽广

  雄伟 驾驶 南来北往

  指名读,去拼音读。齐读。

  4、识字游戏“送星星回家”。(老师手中有许多小星星,背面写着生字,如果会读生字,就可以将小星星送回美丽的“银河”。)指名读。

  5、谁愿意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的最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的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帮帮你。

  指名读,师生评议。

  6、两位少年到底向银河问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分别问银河的什么地方?

  想想读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指导学生逐段读好问句)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每小节中的问句 。

  7、学生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全诗。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

  轮 郎 坝 拦 相 银

  学生自读,口头组词。

  2、学生试着说说每个字的笔画、笔顺。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轮”和“郎”

  轮:与“枪”的右半部分区分,左窄右宽。

  郎:与“朗”联系识记,左窄右宽。

  4、学生边说笔画边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

  5、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上节课,小朋友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还认识吗?开小火车朗读词语。出示:

  驾驶 宽阔 引路 相会

  航标灯 斜拉桥 葛洲坝 发电站

  南来北往 拦河大坝

  牛郎织女 宇宙飞船

  2、课文中两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绿绿的草地上仰望着星空,看着那小星星组成的白色的光带—“银河”。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就变成了家乡的小河,小朋友不禁向它提出了许多问题。小朋友都向银河问了些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朋友一起想象,一起去问一问银河吧。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翻开书来,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读一读,看看怎么把它读好。

  1、学习第一节

  出示第一节

  ①哪位小朋友对这一小节感兴趣?谁想来问一问?指名读。

  ②谁还想问?指名读

  ③问得真好!在小朋友眼里,河水是----清澈的,板书:河水,读词语!

  (齐读、男女生读)

  ④谁能给“清澈”换个词,意思差不多。(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眼见底、清凌凌)

  a换得真好,你能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吗 ?

  b谁能读出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望见底。

  ⑤把它放到句子里读一读!(指名读。)谁再来试试。(生读。)

  ⑥在那一尘不染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在清澈的河水里,小朋友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象,有鱼儿、有水草、还有戏水的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谁能读出自己的想象来。(读第一自然段。)

  ⑦师:多清多美的河水啊,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齐读。)

  2、学习第二节

  过渡:我们看完了河面,现在来看看河道吧。(出示第二节)板书:河道

  ①你来问一问?指名读

  ②这么长的句子,他还能把问的语气读出来,真厉害!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问一问!(小老师领读)谁还想问!(指名)一起来问!(齐读)

  ③这一节中有一个词特别有意思,(红色显示: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④你猜它是什么? 你们见过“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吗?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图片:大鼻子的货船), “大鼻子”在哪呢?谁来指一指。

  谁来读一读:大鼻子的货船。(指名3人)

  大鼻子名叫球鼻艏,这样的船头啊可以减小水波的阻力,船就能行驶的更快了。

  ⑤你看多有趣呀!谁还想问一问?

  ⑥“南来北往”什么意思?

  ⑦有很多的客轮和货船,那么河道必须怎么样?读出来!(谁能读的再宽广一些?)

  ⑧在宽广的河道里除了有客轮和货船,还有航标灯呢,看,这就是航标灯(出示图片),航标灯啊,是为了客轮和货船的安全航行而专门设置的,它在夜间能发出闪光的信号。

  ⑨现在我们一起来问问这宽阔的河道里有些什么吧。(齐读)

  3、学习第三节

  过渡:文中的两个小朋友真是好问,我们也来做做好问的小朋友吧,(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①出示:出示一条大河(板书:河面)

  看着这河面,谁能读好这个词语————“宽广的河面”?

  再看看这河面,谁再来读?(指名读)一起读!(齐读)

  ②“宽阔的河道”,“宽广的河面”,都表示宽的意思,两者有什么不同呢?谁来做一做动作,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a宽阔除了形容河道以外,还能形容什么?(出示:宽阔的——)(生回答) 为什么说马路时宽阔的?(出示:宽阔的马路)学生齐读

  b宽广的河面,宽广还可以形容什么呢?(出示:宽广的——)(生回答) 你能说说为什么草原是宽广的呢? 是啊,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出示:草原、海面、沙漠、天空、胸怀)(齐读,开火车读)

  ③这么宽广的`河面上会有什么呢?谁来问一问。(出示)

  ④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你们听过吗?谁来讲一讲?(生不会时,老师补充: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与牛郎结为夫妻后,遭到了王母娘娘的反对。王母娘娘用银河将他们分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

  ⑤他们多可怜呀!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能在鹊桥上相会,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经常相会吗?你们见过“斜拉桥”吗?

  (出示:斜拉桥图片。)小朋友们,这就是 “斜拉桥”,大家看得那么认真,谁来说说,看了这个斜拉桥想说什么?

  谁来读一读。(指名)谁还想读,把斜拉桥的雄伟读出来。(指名)

  银河呀,我们这有雄伟的“斜拉桥”,你那里有没有呢?谁来问一问?

  ⑥有了“斜拉桥”,牛郎和织女就可以在桥上相会了,我们一起把这美好的祝愿读出来! (齐读)

  4、学习第四节

  ①过渡:问完了河水、河道、河面,我们再来问问银河的上游吧。

  (出示第四小节)(板书:上游)谁先来问问?(指名)一起来问问!

  ②出示:拦河大坝图片。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拦河大坝,它可以控制水流、防洪,还可以提高水位发电,它的作用很大。

  ③出示:葛洲坝水力发电站图片

  葛洲坝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水能来发电的,每年能发150多亿度电呢。

  ④银河呀,我们这里有,你那里有没有呢?想不想问一问?你来问问吧!

  ⑤谁再来问一问?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问一问?

  5、这些问题问得多奇妙,多有趣呀!我们坐在草地上,托起下巴,一起再来问一问银河!注意:要有问的语气哦!分组读第1至4自然段。

  6、课文中的小朋友对银河提了那么多问题,那他的问题问完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第五小节)指名读。

  仰望星空,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银河?仿照书中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说,指名说。

  你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问银河,那你将来长大打算怎么做呢?学生交流。

  你们的愿望真美好,多有雄心壮志啊!齐读:总有一天……

  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节。

  7、银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小朋友们,银河在等着你们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呢!相信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到那时,可别忘了告诉老师哦。让我们捧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诗。(配乐齐读)

  三、指导写字:宇、宙

  1、说说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你如何怎么记住这两个生字的呢?

  2、仔细观察,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边范写边说要点(生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银河?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4 问银河

  河水 鱼儿 水草 小朋友戏水

  河道 客轮 货船 航标灯

  河面 斜拉桥 牛郎织女

  上游 拦河大坝 水力发电站

  教后反思: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弯曲、反弹、完好无损 、依旧、苍翠挺拔”等词语 ,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2、交流

  3、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旅行者再次走进山谷。打开书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节,你发现山谷里有什么?请在你的发现旁做上记号。

  二、学习第三节。(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树立雪松的抗争形象)

  1、自由读

  2、交流

  A、雪

  ①山谷中西(板书:西坡雪小,东坡雪大)

  ②山谷中雪很大 (你来读,你再读,齐读)

  ③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读这个词你发现---,你发现这句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感受到雪大,读的时候注意表现出来。

  过渡: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还有什么发现,谁再说。

  B、雪松

  ①指说(你不仅会读书,还很会听,你看我才说了一句,你就学去了。)

  (课件出示句子)

  ②再读读这句话,从字里行间里能发现出雪松什么?

  自己先想想,想好后跟同桌说说,然后我们集体交流。

  ③有弹性,会弯曲,会反弹,总是苍翠挺拔。

  a、演示:理解反弹下面,老师做一个反弹的动作给大家看看!这小尺是有弹性,你们看 ——假如这小尺是雪权的枝丫,那这就是——(对,雪给了它外力)你们看,雪越积越厚,开始向下弯曲,

  这时雪便(滑落?怎么落的!)

  b、雪松依旧“身姿”,从这句中你能发现什么?(简单的一个词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c、引读:“就这样,反复”你读懂了什么(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

  d、作者用上了关联词

  e、“反复积、弯、落、弹”含义

  f、顺序不能颠倒。 g、完好无损 再读,齐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现在,让我们也来看一看它们。

  H、动画,配音: 过渡:当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时,谜底揭开了。

  ①、齐读 ②、出示句子,说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大家注意:这句话的“终于”和这句里的“始终” 谜底终于被揭开,课文第二节说:揭开这个谜底真不容易啊!

  三、学习第4—6节 (联系实际,感悟宝贵的人生哲理。)

  过渡:谜底被揭开了,旅行者们深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高兴,其中一位说

  1、指读 2、你们看,这位旅行者不仅揭开了谜底,还由此分析、推断出——。(评价:这位旅行者可谓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这启示是从前一个旅行者的话受到启发来的齐读,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来的原因。一种景象,两种分析!)

  4、学习第五、六节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出什么?(出示两句话)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启示 (2)交流作者的启示 (3)这里弯曲还是指雪松的弯曲吗?(那指谁?) (4)从古到今,以有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听过或注意过吗?(指名说) (5)齐读:(这句话堪称格言,警句,让我们将它牢牢记记在心中)

  (6)听写(这两句话富有哲理,我们应牢牢记记)下面,请大家拿来读书笔记本,完成一项作业: 旅行者的启示—— 作者的启示—— “我”的启示—— (前两句听写)

  交流

  四、总结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意想不到困难,我们首先要勇敢面对,但老师也希望你们记住这几句话: ①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3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能通过听老师读,体会小诗的节奏感,读出小诗的韵味。然后通过看图、想象、朗读、表演、教师讲述雪灾中的故事等形式理解字词,体会小诗所包含的意思。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小诗,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学习本课的两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达到美观书写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土”、“云”,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策略:

  1 、教法选择:

  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表演,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 、学法引导:

  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感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课文中的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它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2、是啊!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家》。

  3、再来甜甜地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回想家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从自己的小家切入课题,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翻到83页,你就能看到这首优美的小诗了。请小朋友读两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你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能认识它吗?

  (课件出示)

  指名读,相机指导。

  3、这些词语会念了,考考你们句子会不会念?

  (课件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4、我们在读小诗的时候不仅要读流利,还有注意节奏呢!听老师来读读。

  指名读

  5、其它三行小朋友想读吗?

  自由读

  (课件出示课文)

  指名读

  6、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7、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着重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读书习惯就是一个重要的语文习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学会停顿和连读,不能把美好的小诗读得拖腔拖调。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整体把握

  你读了书知道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整体入手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行。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

  白云的家是什么样的呀?

  白云在这样的家里生活会感觉怎样呢?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

  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

  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

  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故 乡》3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

  单元学习

  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单元整体学习

  目标锁定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

  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

  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

  一、大师登场——导入语

  (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

  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二、初次见面——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谈天说地——共提单元学习任务。

  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后,自己提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

  四、出谋划策——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

  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3、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五、茶余饭后——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智能储备

  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体会,甚至一种渴望,不妨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一起谈谈对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二、认识李清照

  1学生谈自己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积累

  2幻灯总结: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总结:凭着遗留下的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三、品读李清照

  (一)师:走进李清照,品读李清照,我们先来学会品读她的作品。如何品读诗词呢?

  (投影:“品读诗词”和“品读诗词的方法”两张幻灯片)

  1品读些什么,看幻灯片

  (1)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怎么品读(幻灯片)

  (1)结合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2)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对意象的品味

  (3)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

  (二)过渡:李清照在词作有如此高的造诣,得益于其家庭。其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你看,这位活泼潇洒的少女正向我们飘然走来。——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

  1、让学生朗读,揣摩本词所表现的情感。(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字词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和朋友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鹭”,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

  3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青春的脚步渐渐地把她变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那么,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李清照还有着怎样一种不一样的情思呢?书香少女李清照的生活还有着怎样的另一面呢?

  略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点拨:为什么关心“红瘦”?

  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憬,是珍惜青春年少的一种反映。

  4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之后,李清照于18岁时适赵明诚。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杰出才俊,两人是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阴重阳》:

  (1)、讲述有关的故事: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2)要求学生试将“黄花”换成别的意象,看看是否妥当。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把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情感上应该是很感伤的,所以再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3)自己挖掘词作中的闪光之处。

  5李清照也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譬如《一剪梅》。

  找出该词中最寻常的语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的瞬间的感情和表情的变化,捕捉得非常准确。

  6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国破,家亡,财散,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她南渡后辗转流离、历经坎坷,心中郁积的哀恸不言而喻。《武陵春》就形象的表现了这种心绪。

  思考:该词哪些地方是表现自己的愁绪?

  ……

  “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这六字前后勾连,揭示了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7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旋即离异。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时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学生说说这首词的奇妙之处。

  A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

  B每一句都很寻常,但又好像不寻常,每一个字用得都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经过了千锤百炼

  C意象丰富

  “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与前面提到的花有什么区别?

  梧桐、黄昏、细雨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结束语

  最后,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和诽谤当中走完了一生。李清照这一生啊,应该(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觉得,现在,她不必再感到遗憾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写的词,她写的诗和文,早已经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李清照曾经为她没有子嗣、没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当我们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叹息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李清照没有辜负“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板书)这样的评价,她的文学正绵绵不绝、繁衍生长着,永远永远流传下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6

  一、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1、师述:同学们,喧闹了一天的大海退潮了,海滩上留下了小巧玲珑的海星,妙趣横生的螃蟹,神气威武的大虾,以及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来到海滩上“赶海”,今天我们再一次随着作者到大海边赶海。老师板书课题。

  2、赶海必须要抓紧时间,我们就赶紧乘上词串列车前往大海边吧(分行指读,再齐读、拍手读)暑假舅舅去赶海喧闹沙滩抓海星逃窜夹住捉螃蟹长须俘虏捏大虾

  3、读着这些有趣的词串,我们就来到了喧闹的大海边。作者主要写了赶海的哪些事情呢?

  生: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老师相机板书)

  4、老师:“同学们,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些赶海的事情,可真有趣呀(板书:有趣)

  4、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小节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再画出关键词语,谈一谈感受。

  二、细读品悟:

  (一)导学追浪花:

  1、学生谈体会:

  2、师:回想一下,你追赶过浪花吗?什么感受?

  生:特别开心、兴奋。师:孩子们,我们也一起痛快地追赶浪花吧!

  (二)导学“摸海星”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有趣?

  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摸到的海星是什么样的?师:怪不得,作者摸到了海星会惊喜、激动,忍不住自豪的喊了一声“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谁来读一读此时你的心情。(指读)

  2、小结:

  短短的一句话,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摸海星画面。

  (三)导学:

  捉螃蟹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有趣?

  2、师:同学们看,螃蟹可不好惹,举着两把像剪刀一样的大螯,正想办法四处逃窜呢!被大螯夹住手,多疼呀!你还会不会再捉呢?

  3、练习感情朗读。

  师小结:是啊,作者恰当地运用这些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痛中有乐,乐中有痛,而这过程的体验,也许正是它的乐趣所在吧。

  (四)导学:

  捏大虾:

  1、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有趣?

  师:你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我们来看看,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多媒体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戏剧舞台上的武将穿着像铠甲一样的装束,头上常常插着两根翎毛,而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的样子还真是与武将很相象。指读比喻句。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可即使大虾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这威武的大虾就这样被你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心情怎样?能把这种胜利的喜悦读出来吗?师:可真会读书啊!同学们,喜欢捏大虾的`孩子读一读吧!

  (五)、体会叹词的妙处:同学们,我们读书,就要琢磨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隐藏在里面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作者在描述赶海趣事时,就有这么几个特别的句子,我们再来琢磨琢磨,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1.出示句子: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从每句话的第一个字的字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口字旁,都是形声字。

  师:这几个红色的字都带有口字旁,表示感叹或者应答,这样的词我们称它们为叹词。自己读读这些句子,再把每一句的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一个小小的叹词却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含义,表达出特别的情意。课文运用了这些叹词,语言生动了许多,让赶海也变得更加有趣了。生齐读。

  2.下面我们试着运用这几个叹词。完成下面的片段练习,填上恰当的叹词,让短文更加富有生趣。我也行:哎、哦、咦、嘿,那边一个小姑娘,正蹑手蹑脚地走向花丛,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姑娘只摆摆手,原来是一只蝴蝶落在花瓣间,只见她轻轻一捏,,蝴蝶被抓住了!小姑娘慢慢地把手松开,,蝴蝶呢?抬头一看,,原来它在小姑娘松开手的瞬间就飞走啦!

  评价:你的语言感悟能力真强!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姑娘正在捉蝴蝶的有趣的画面。

  3、同学们叹词还有很多,还知道哪些叹词?师:想象赶海中的其他趣事(比如:堆沙堡、捡海螺、拾贝壳……),用上叹词,说几句话。

  (六)以读代讲:学习4自然段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当我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时,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老师边朗诵,边点课件)

  (七)细读第五自然段播放《大海啊,故乡》,课件自动播放。师: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首歌的名字叫《大海啊,故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歌词,谁来读一读这两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从小生活在海边,即使在外生活多年还仍然思念着故乡、眷恋着大海。这种写作手法叫做首尾呼应,这样既照应了开头,又使全文浑然一体,让我们感受到童年就像一首歌,充满了欢声笑语。以后写作时,可以尝试运用。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感受作者对大海深深的爱。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赶海的乐趣,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说不完的开心事。四、布置作业:请大家把你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它一定会成为你童年最珍贵的一份收藏。(点课件)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有可能是谁说的?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课题该怎样读?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 (20__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69分时显示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名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补充》

  3、搜集奥运格言、奥运会会旗、奥运名将故事。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8

  一、 谈话导入:

  师生问好。

  师:到底是谈过礼貌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声音洪亮,站姿端庄。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吗?

  生:温老师

  师:好耳力。仅董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就把我给记住了。真是一群善于倾听的好孩子。善于倾听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好的习惯,同时,更是对发言人的一种尊重,而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礼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对礼貌有所认识了吧。(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生作答。

  师:同学们的认识都言之有理。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选取了这样两句话,请看大屏幕。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这也正是作者的观点。请再读一次。

  二、 学习2——4自然段

  师:课文《谈礼貌》围绕这一观点,写了三件事。

  生:岳飞问路 学生道歉 理发

  师:这三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那故事中的人物又是怎样把礼貌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会会古人。

  ﹙一)、学习2自然段

  哪位愿意读2自然段?请你读,其他同学专心听,之后,谈谈两人留给你的印象。大屏幕相继示:读故事 说印象

  生谈(预设:牛皋粗暴无礼,傲慢;岳飞彬彬有礼,谦虚)

  师:我们就按人物出场的顺序,先走进牛皋,请认真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把句子中最能体现牛皋无礼的词语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大屏幕相继出示:抓关键 品形象

  师:谁乐意与大伙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生:关键词;马上、吼、呔、老头儿、爷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老者,遇见这么一位傲慢无礼的问路者,会产生什么心里?

  生:作答(讨厌、反感、不喜欢)

  师:如此没有礼貌之人,谁都不会喜欢。用一句俗语讲,就是

  生:无礼讨人嫌。

  师:“嫌”字明白意思吧?

  生:作答。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

  生:作答

  师: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做无礼之人。

  师:那岳飞的彬彬有礼又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体现出来的`?

  生:离蹬下马、上前施礼

  师:是呀,这一投足,一举手,让我们认识一位彬彬有礼之人。

  生:“请问”、“老丈”

  师:透过一言一语,我们又领略了他的文雅尊重。课文插图就是岳飞问路的画面。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生:预设(慈眉善目、面带微笑)

  师:是呀,从表情神态中,我们读出了岳飞的友好和善。真会读书,懂得抓住关键词语品味人物形象。对岳飞还有了解吗?

  生:

  生:

  生:

  师:这样一位赫赫有名、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对一位普通的老人能够这样谦虚有礼,恭敬有加,足见他是一位深谙礼数之人。

  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现人物形象吧。哪位同学愿意扮演岳飞,谁来演牛皋,旁白呢?你要读书了,老师请问,你现在叫什么?入戏可真快。

  生分角色读。

  师:这三个角色配合得如此默契,老师送你们三个字“有水平。”

  师:如果能稍稍注意一下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那就是高水平了。有同学向高水平进发吗?太好了,老师就喜欢像你这样善于挑战的孩子。

  第二组学生分角色读。

  师评价,真是名副其实的高水平。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真是了不起,你们不仅会读,会品,会演,还能悟出方法,老师再送你们四个字:至高水平。刚才,我们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大屏幕示:演人物 悟方法

  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预设,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也可能用书中语言回答。

  师评价: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有的学生捕捉书中语言作答,都不错。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师:用俗语讲,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此处的“暖”字作何解释?

  生:温暖、暖和、舒畅……

  师:你能结合故事本身,说说礼到人心暖的意思吗?

  生作答。大屏幕示:想内容 明道理

  师:岳飞的礼貌,让老者心理暖暖的,于是乎就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是礼貌带来的好处。难怪作者说:大屏幕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小结:当我们有求于别人时,岳飞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当我们做错事时,又该如何处理呢?我想,第二个故事中的小学生和女青年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来自学第二个故事,行吗?先来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大屏幕再次出现:

  读故事 说印象

  抓关键 品形象

  演人物 悟方法

  想内容 明道理

  ﹙二﹚、学生自习3自然段

  汇报交流。在分角色演人物时,老师专门用友好的语气说话,问刚才扮演女青年的学生说,你能原谅我吗?学生说不能,因为我说话语气不友好和善,不诚恳。以此来让学生明白:当我们做错事时,不仅说话要礼貌,同时,还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答。

  师:这个故事又一次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乐意说出来吗?老师在期待,知道吗?被人期待,也是一种幸福。

  师:当我们做错事时,文中的学生、女青年以及ⅹⅹⅹ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别人无意间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我们还是从敬爱的周身上寻找答案吧。

  ﹙三﹚、学习4自然段

  师:请默读第三个故事。想一想:为理发的朱师傅为什么由先前的“深感不安”变得“深受感动”?

  集中学习周说的那句话。

  师:读着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一连用了三个“您”,表达了对朱师傅的尊重。

  从“安慰”一词,读出了的宽容大度。

  还能从话语中看出不但没有责怪朱师傅,反而还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是呀,这又一次验证了作者的观点,请再次齐读: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三、揣摩表达方法

  师:这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师生一起归纳:

  相同点:都是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各有特点:

  从时间而言,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古今都有,这又一次告诉了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人物的身份而言,有普通老百姓,有英雄,有伟人,这就说明任何人都离不开礼貌。

  从事件的性质来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加说明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四、学习最后一段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有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请齐读最后一段。如果用古语来说,那就是:只有做到……,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以此引出书中的古语: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类似于这样的古训和俗语,你一定还积累了一些。

  生交流。

  师:这些古训和俗语,也同样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齐读: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

  我想,有关礼貌的话题,仅凭一节课的时间是讲不完的。那就请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和你们积累的古训和俗语,写一写你经历过的有关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件。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识记“筐”,比较:艹、木、禾,偏旁,熟读词语,大体了解形声字的形义关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区别形近偏旁。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听写情况。

  2.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3.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2.指名读、齐读。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洗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相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足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呈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星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3.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自由读韵文

  4.回答问题读词

  5.讨论回答问题。

  6.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7.说说你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8.描红、仿影、临写

  板书设计:

  识字3

  木:松柏柳桌椅

  禾:秧稻种

  艹:茶菠萝草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习,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富哲理于短小故事之中的寓言故事,主要讲了除挑水工之外,两只人性化的水罐之间的故事。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第二自然段:有裂缝的水罐因漏水而惭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时注意路旁的花。

  第三自然段: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诉他:是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花。

  设计简析:

  本课在设计教学时,要从寓言的'体裁特点出发。

  1、充分运用教材中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故事中的艺术形象,认识挑水工的善于诱导,完好无损的水罐和破损的水罐的不同表现及其心理状态。

  2、寓言的寓意不宜由教者生硬地、直接地揭示,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读书与相互交流中感悟。对人物的评价要充分允许学生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受。

  3、可以续写《一路花香》,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教学准备:《自读学习成果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第14课《一路花香》

  2.读了课题,大家的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吗?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3、针对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这一路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

  二、整体感知,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要有一定的速度

  ②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想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在不懂的地方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作些记号。

  2.读完课文,与同桌交流,讨论。(填写《自读学习成果表》)

  3.汇报自学成果。

  4、学生自愿读课文,师生共评、指导将课文读通。

  三、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哪几个?

  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概括出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吗?教者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

  书: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的水罐——善良自卑。

  3、抓住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展现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重点指导两个水罐,体现出他们富有对比的性格特点。)

  四、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印度的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有裂缝的水罐:善良自卑)

  2.结合第1节,想象一下:那只完好的水罐会对有裂缝的水罐说什么? 有裂缝的水罐又会怎么想?

  3.那只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看不起那只破损的水罐呢?(因为它认为破水罐没有用。 )

  4.破水罐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呢?(不是,它浇灌了小路旁的花儿。) 指导分角色朗读挑水工和破水罐的对话。

  5.那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只能运半罐水,对不起挑水工,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6.挑水工是怎样劝说破水罐的?(不是讲抽象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诱,启发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身存在的价值。)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五、引发争论,深化感受

  1、这篇课文中有两只水罐,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要点:

  (1)“完好无损的水罐”,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是应当肯定的。至于它的骄傲,当然是不对的。但也可以从正面去理解:当自己兢兢业业工作,终于取得了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尝不可。

  (2)破损的水罐对自己能严格要求这是对的,但是,老是自卑、自责也不是办法,应该尽早解脱,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想象一下:听了挑水工的一番话之后,你认为破损的水罐会怎样?有哪两种可能?(一是精神振作起来,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继续尽自己的所能,为人们做事。一是继续悲观下去,直至不能自拔)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像破水罐一样存在着弱点或缺陷的人,他因此很自卑,你如何像挑水工那样善于发现这些人的长处,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能不能举例来说说?

  板书设计:

  14.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的水罐——善良自卑

  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香港的。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知。

  1、放歌曲《东方之珠》问:刚才同学们听到了哪首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里吗?

  3、谁能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国的香港。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4、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

  二、导入新课

  1、过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这颗镶嵌在祖国南大门的明珠呢?自己读读课文

  2、交流:你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呢?(美丽和繁华)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网页出示: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打开网页,读读看看,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你喜欢它什么?当然读完以后,也可以再读读另外两个景点,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吗?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二节。

  1)哪几个同学学习第2节的?谁来谈谈你的感受?(迷人、舒服)

  2)指名读第2节

  3)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4)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海面,洒在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你想来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5)〈浅水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在大海里嬉戏,有什么感觉呢?(舒服)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读第2句话,去大胆地想象,认真地体会。(生自读句2)

  6)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说一说。(打开网页)

  (因为人们________________,所以感到舒服极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愿意读的读) 〈配上钢琴曲〉

  2、细读第3节:

  (1)说感受(举世闻名,精彩),指名读第3节。

  (2)是啊,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里,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4)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海豚图〉这些海豚在干什么?(嬉水游戏)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今天我们来到了海洋公园,海豚、海狮的表演令人开怀大笑。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吗?(出示:今天,我们来到了海洋公园,海洋馆让我们流连忘返,特别是海豚、海狮的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

  (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6)小结: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3、细读第四、五节。

  1)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指名读第四节

  2)重点理解:

  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C、这里的人很多,就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永远奔流不息。这就叫做“人流如潮”。

  3)这里的高楼大厦、商品货物和人怎么样呢?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多。)

  4)作者就是从“楼多、货多、人多”这三方面来写出香港繁华的街市的。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要读出街市地繁华来。

  5)微风轻拂,站在太平山山顶,鸟瞰整个香港,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你们看!(看图)

  6)出示: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指名读第五节

  A:中心句,用---画出。中心词:灯的海洋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读下文两句。读好比喻句。

  C:再读注意:整个香港港湾里马路上

  7)这样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啊!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

  四、小结

  1、香港的沙滩那样迷人,公园如此著名,街市这般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节。

  2、香港还有哪些地方很有名,你可以介绍介绍吗?

  师小结:香港的过去伴随着屈辱,一百多年前,它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3、学完课文以后,你们想抒发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