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微信扫码分享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精选15篇)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陈 燕】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小制作这一环节,即开发了文本资源,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 王萍玮】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日语交际的能力。语文教学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例如说科学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文《充气雨衣》等告诉我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第四小学 陈芳芳】

  教材的编写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为教师的合理利用及创造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半个学期来,我深深感觉到教材编写更具人文性、灵活趣味性。

  如《充气雨衣》等等这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教具随手可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课时我让学生好好观察很多事物可以画出来,什么事物是不能画出来的,余味未尽。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初步建立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学生知道风和气味是画不出来的,他们举的例子千奇百怪,真是妙趣横生。

  诱发创新灵感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 李慧英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林从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得到启示,做成了实用的充气雨衣。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小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激发学生学科学、多动脑、勤动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渗透外,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飞机是人类模仿飞行的大鸟而制造出来的,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人们从别的事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制造的?这下,学生可热闹了。个个都争先发言:风筝也是根据鸟做出来的;吸管是根据大象的鼻子而作的;根据牛角,人们发明了电钻……

  我趁势把问题延伸:人类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也能从身边的事物得到启示吗?教室顿时弥漫思维之气,一个女孩首当其冲:“我看见舞蹈的同学把裙子一掀,就变成了另一条,我也想改良一下我的裙子,让我的裙子一条能当几种款式穿。”“我的学习用品总爱弄丢,我想发明一个带感应器的文具盒,让放在里边的文具丢失了,也能寻回来。”“冬天我们穿一身厚厚的衣服太不方便了,我要制造一件能调节温度的衣服,冬天的时候,我们穿着它保暖又轻便。” ……直到课后,许多学生还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地围着我诉说他那最伟大的、最了不起的思想结晶。

  一节课下来,值得大家肯定的是:课内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对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他们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2

  阅读课堂上,丰富的课堂生成是课堂魅力的标志之一,呈现多元化生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学生也享受到主人翁的活跃姿态。生成与预设是相辅相成的,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科学周密的课前预设,预设是为了能更好地引和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又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不至于为了生成,就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大谈特谈,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上的活跃,实质上却是无效的。但我认为,熟练地实践“预设与生成”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作后盾,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而言,往往为了追求课堂的“稳”,就失去了尝试课堂生成的勇气,而且,预设也在无形中束缚了教学设计的“自由空间”,尽量从“稳”的角度出发,一环接一环地进行设计,不敢放手给学生,生怕一旦放手,就会在课堂中“波澜”前束手无策。

  《充气雨衣》是一篇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解答,但我担心课堂上的冷场或过于混乱,就打消了尝试这种设计的念头,而是循规蹈矩地从字词到文本内容,一步一步领着学生走。教学后,我感觉到,课堂是“稳”的,但却因此失去了生成带来的壮阔美。

  让小朋友成为识字的主人──《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鹤小学 莫艳辉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略读课文《充气雨衣》时,本文要求认读生字16个,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教学这些令人难记的生字,孩子们一定会觉得头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让小朋友分组学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有的小组选出了一名小老师教他们、考他们;有的小组互相出字谜记生字,有的小组编顺口溜,如学“暑”字,有个小朋友是这样编的:太阳底下有来者。有的小组采取“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轮到小朋友汇报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俨然一位小老师,而且学习效率也很高。看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可以让他们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促进他们的发展。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2、初步了解:    小林发明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2、合作交流,检查效果:

  ⑴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另一人听或一人指字,另一个人读给对方听。

  ⑵ 教师指名领读。(看识字卡片)

  ⑶ “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⑷ 交流识字方法: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 假(jià) 得(děi)

  易读错字:膝(xī)

  ⑸ “接力赛”识字:

  猜字谜,如:联、差、囊

  看实物:膝、棒、胎、膜

  动手演示:剪、贴、旋、压

  ⑹ 出示词语:

  表演 舞蹈 优美 旋转 称赞 联欢会 展览台 

  徐徐张开 渐渐模糊 五颜六色

  四、学习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个自然段。

  2、下雨天,小林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作业设计:

  一、我会填

  (      )听讲    (      )工作     (      )游玩

  使用(      )    放到(      )     制造(      )

  二、我会选

  旗杆 (gǎn   gān )           一杆秤(gān   gǎn )

  缝补  (féng   fèng )            石缝   (féng   fèng )       

  放假  (jià   jiǎ )               假如   (jiǎ    ji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积累字词

  1、复习生字:

  充满 联欢会 旋转 暑假 塑料气囊 内胎

  剪刀 差不多 真棒 膝盖 粘上去 游泳

  2、读句子:

  朗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达到准确、流利。

  4、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词,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5、找出文中三个问句,比较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各说一句话。

  二、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想:

  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探讨。

  3、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

  ⑴ 小林发明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

  ⑵ 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

  (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⑶ 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

  (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三、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品味课文,表达情感

  1、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激发感情,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

  放录音。

  (雨中的孩子们穿上了充气雨衣,既漂亮又实用,一个个可神气了!)

  五、激励创新,实践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进一下(思考、讨论、交流)

  2、让我们也动动脑,动手做个小制作,成为一名小发明家吧!

  作业设计

  三、仿写词语

  又细又长  (         )  (         )  (         )

  更高更大  (         )  (         )  (         )

  四、造句

  忽然(                           )

  仍然(                               )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4

  学情分析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内容分析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默读课文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小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我感觉他有些像前面出现的阿切尔,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

  技能目标: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设悬导入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充气雨衣》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16、充气雨衣

  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2.学生读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随机板书)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林的充气雨衣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一)、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默读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2、小组长汇报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怎么想,怎样做的句子)

  在汇报讨论过程中逐步出现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

  小结:小林是一个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真棒啊。

  (3)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小结: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观察,随时随地去发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厉害。

  (4)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过渡 :瞧,他不仅想,不仅去看,还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助压成一个气囊。

  小结: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四、信息交流 ,情感升华

  1、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

  2、在了解了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之后,我们开一个“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信息交流会”,把你预先收集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人或事迹介绍给大家,好吗?(课件打出大字: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信息交流会)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把它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的奇思妙想)

  提示:1、在家里看电视意见总是不一致:爸爸想看新闻,妈妈喜欢看电视剧,而我则爱看动画片,此时你会想……

  2、全家人都忘带钥匙,你们只能站在门外了。此时你会想……

  3、洗碗时,你见洗洁精没有了。此时你会想……

  小结: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知识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3.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出来给大家听。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愿意和小林一样也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发明家,为方便人们而善于思考吗

  七、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做雨衣

  想办法 敢尝试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5

  由于本文具有“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中,我能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重点抓住一个主问题:“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再通过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通过朗读和交流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最后以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吗?”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本文较长,由于长句较多,我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因此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给学生读文时间少,因此我想有些环节,如:小林是怎么解决困难的?,花的时间不需要太长,应该让学生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6

  在学习《充气雨衣》这篇课文中,我们经过探讨、交流,知道主人公小林经过认真思考,几次的修改后终于做成了能防止雨水淋湿裤脚的新式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课就该到了收尾的时候,于是我让大家说说,在你的心目中,小林是个怎样的人?有的说:“我对小林非常佩服,我认为他做成的充气雨衣也非常棒。”有的说:“小林善于思考,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成了充气雨衣。”有的说:“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遇到问题能够去克服,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说:“他做的充气雨衣一定很棒,我真想穿一下,这样雨下得再大也不会淋到我的裤腿了!”……

  大家都说得很好,我正想总结,小东举起手,好象很着急的样子,我赶紧叫他。他说:“周老师,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充气雨衣好是好,可是我觉得也不是特别好。”他的话还没说完,很多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有点麻烦的。”我看到有好几只小手举起来了。我奇怪地问:“小林的充气雨衣可是改了好几次才完成的呀,怎么还会有麻烦?请你们给老师说说。”小红说:“小林的充气雨衣是用气囊做成的,就是说要在穿的时候用气枪打足气才能把雨衣像裙子一样展开。如果没有气枪怎么办?”小张赶紧举手说:“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只要用嘴巴吹一下就行了。”小明着急地说:“不行,不行,雨衣是脏的,用嘴巴吹多不讲卫生呀!”大家都很赞同。小东说:“周老师还有问题,比如早上下雨我就用气枪打好气,然后雨不下了,我只能把气囊里的气放掉才能折拢,可是到了傍晚又下雨了,我又没带气枪,那怎么办?”对呀,又是一个问题。“充气雨衣在打气的时候,如果气打的太足,就会爆破,那雨衣不就破了。多可惜!”小红补充说。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好象都很有看法。我觉得他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既然他们认为充气雨衣有不足的地方,那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赶紧抛出一个问题:“既然小林的充气雨衣也有许多不足,那请你来帮小林改进一下,发明更好的新式雨衣。可以在纸上写写,也可以画画设计图纸。”大家都动手画起来,写起来。

  过了10分钟左右,不少同学都已经有初稿了,我请他们来交流。小芳说:“我想在小林的充气雨衣上加一个小口袋,然后放上一把小型的专用气枪,什么时候需要打气只要拿出来就可以打了,很方便。”我连忙说:“那你需要去发明一个小型的专用气枪,对吗?”“对,我会向小林那样,动手去做一做的。”小芳很认真地说。我趁热打铁地说:“小芳的想法真好,是要向小林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动手的精神,相信你会成功的。”小锋高举双手,好象自己很有话要说,于是我请他说。“我是想把小林做的充气雨衣的气囊换成海绵,海绵不是也鼓鼓的,可以把雨衣的底边撑开。海绵软软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多方便啊!”我说:“希望你也向小林那样动手去试一试。”小琴的创意也很不错,她说:“我想把雨衣改成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连裤雨衣,这样穿在身上不仅走路方便,而且雨下得再大也不会淋到裤腿。”……

  想不到学生的发言如此精彩,我高兴地说:“大家的想法真的太好了,小林听了一定会很赞成的。希望你们回去后也向小林一样,动手、动脑去发明创造新式的雨衣吧!”

  【反思】

  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就要灵活地调整教学,让课堂的“预设”和即时“生成”和谐统一。苏霍母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将即时的“生成”好好加以利用,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上述教学片段中,面对学生对小林的充气雨衣提出的质疑,我先以倾听者去倾听学生的质疑,然后以引导者的心态调整教学,使教学过程富有了弹性,更富有了人性,让智慧的火花一次次喷发。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场”中,积极投入,主动建构,大胆想象,通过自己的认知,大胆地说出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有许多不足,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改进的办法和自己想发明的新式雨衣。更可贵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虽然对小林的充气雨衣提出异议,但对小林的那种积极动脑、善于创造的精神给予肯定,最后他们都表示要向小林那样,动脑又动手,试着做做看。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即时的“生成”,并给予学生有效的点拨引导,将会使课堂出现意外的精彩。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7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大胆想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教学后记】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9

  【知识塔】

  一、小鸭子该排在哪儿呀?

  左右结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左中右结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一字开花

  【聪明屋】

  请把金鱼装进合适的鱼缸里。 

  【益智园】

  小林为什么要改雨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林是怎样改雨衣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0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大胆想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教学后记】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记叙了一位“小发明家”小林如何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年纪虽然小,但她善于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当她遇到“下雨时,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的问题时,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来观察到裙子张开,触发到把雨衣改成下摆是可以撑开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叠起来的问题。她又一直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一次游泳时,由塑料救生圈充气变成圆环形的塑料气囊,触发到用塑料膜来做雨衣下摆,成功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学会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特色】

  1、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

  2、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情感。

  3、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为突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设悬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领入文中,更好把握课文内容。

  二、自主识字,合作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⑴ 做监督员:

  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⑵ “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把难读的生字分组,开火车读,分成翘舌音:充气、暑假、差不多、粘在;三拼音节:联欢、旋转、气囊、剪下。

  ⑶ 纠正字音的游戏:

  出示两个读音,让学生判断哪个对,然后齐读正确的字音。

  ⑷ 走迷宫游戏:

  去掉生字的拼音,把生字设计成迷宫,学生读对了,就能顺利通过迷宫。

  ⑸ “悄悄话”:

  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⑹ “接力赛”:

  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⑺ 猜一猜:

  让学生出字谜给同学猜,可以做动作,可以便故事、可以画画等。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识字,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三、读通全文,感知内容

  1、引读:

  ⑴ 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⑶ 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⑷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老师和学生配合朗读课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什么,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思考、讨论。

  ⑴ 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⑵ 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二、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三、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我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做雨衣(板画)

  想办法 敢尝试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气雨衣(板画)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3

  【课业设计】

  一、我会填

  ch___ y___ li___ xu___ ji___ zh___ n___ b___

  充  泳  联   旋  剪    粘  囊   棒

  三、我会写

  三、我会选

  1、暑假(jiǎ jià)里,我看了《真假(jiǎ jià)美猴王》这本书。

  2、你别门缝(féng fèng)里看人,我会缝(féng fèng)衣服啦!

  【思维拓展】

  一、写一写

  表演    舞蹈    优美     旋转     称赞

  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____

  联欢会   展览会   徐徐张开  五颜六色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做一做

  做一个小制作并简单写一写自己做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4

  学科:小学语文

  课题:第三册第四单元《充气雨衣》

  课型:略读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14个生字的读音。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  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微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二、自主探究,预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 “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检查点拨,释疑解难

  1.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

  (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

  (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4.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学生起来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画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5)遇到雨衣带来的苦恼,别人没想出办法,小林却发明了充气雨衣,你想对小林说什么?

  5.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五、推荐阅读文章

  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大家课外阅读自读课本上的文章。

  纲要信号

  16、充气雨衣

  发现       想解决问题

  充气雨衣  受到启发   发明充气雨衣

  受到称赞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篇15

  《充气雨衣》教学案例

  一课两上教研活动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记叙了一位“小发明家”小林如何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年纪虽然小,但她善于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当她遇到“下雨时,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的问题时,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来观察到裙子张开,触发到把雨衣改成下摆是可以撑开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叠起来的问题。她又一直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一次游泳时,由塑料救生圈充气变成圆环形的塑料气囊,触发到用塑料膜来做雨衣下摆,成功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2、学生实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3、课标要求:

  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

  5、教学重难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6、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7、教具准备:实物雨衣,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模式设计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发明了一种雨衣,叫什么?然后再学习生字“充”,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这种设计的意图是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再识字识词并交流方法,采用同桌互读、领读、“开火车”读等方法,目的是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鼓励学生默读课文,此时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出示阅读提示: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林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3、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时有四次想的句子 ,请赶快在课文中画出来。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自主探究,这样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通过学生的反馈,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四)想象创新,情感升华。  

  这个环节是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然后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  岁)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五)激励延伸,课后实践。

  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动手做做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六)板书设计。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充气雨衣      想──改雨衣                受到大家称赞  

  做──①铁丝圈②气囊  

  三、教学反思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第一,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这部分安排的内容较多,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再加上课前学生预习不太到位,耽误的时间有点多,所以感到前松后紧。第二,在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时提出的3个问题,应该修改,第1个问题修改到通读全文,学习生字环节中,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归纳课文大意,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第3个问题提的过于简单,不能统领全文,需修改为,发明充气雨衣时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第三,板书需改进。

  四、改进实施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2、他发明了一种雨衣,叫什么?

  3、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画不认识的字,而后请教“小鱼儿”和“字典老师”)

  2、合作交流,检查效果。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另一人听或一人指字,另一个人读给对方听。

  (2)教师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假(jià)得(děi)

  易读错字:膝(xī)

  (5)出示词语

  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联欢会、展览台、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6)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思考:

  (1) 小林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

  (2) 发明充气雨衣时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 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 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 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 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 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 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3) 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想象创新,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然后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  岁)    

  发明作品:  

  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2、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3、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五)激励延伸,课后实践。

  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动手做做看。

  (六)板书设计。

  雨水流到裤腿上→旋转起来的裙子→做雨衣   想办法

  充气雨衣      

  用铁丝不能合拢→塑料救生圈→做充气雨衣  敢尝试                                                              

  五、再次反思

  1、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3、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5、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次上课教学环节紧促,安排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充气雨衣》教学杂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