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通用14篇)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2

  师:《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一样。那么,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来的草。

  师:同学们能大胆发言,很好!好多同学都说得不错,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

  生:(纷纷回答)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说的是“地方”,而“原来”是地方吗?比如说“我原来上幼儿园”,这里的“原来”是表示什么呢?

  生:过去。

  师:对,过去。“过去”是表示时间的,不是表示地方的。这句诗写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长得绿油油,非常茂盛。那样的景色该多美啊!(稍顿,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那么,诗句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

  生:旺盛。

  生:非常茂盛。

  师:好!说的都很好。现在谁能把“一岁一枯荣”的意思讲一讲?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围在一起议一议。(学生讨论)

  师:好!谁能先用“岁”字说个句子?

  生:过了新年后,我长了一岁。

  生:我爸爸30岁了。

  师:对。“长了一岁”就是过了一年。“岁”在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着看,“枯荣”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

  师: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时候,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非常茂盛。

  师:对。“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在北风呼呼、大雪飘飘的冬天,草是什么样子呢?

  生:黄黄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师:说得对。“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烧不尽”是说草的哪一部分没有烧尽呢?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尽。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完。

  师: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风吹,小草又生出来了。

  生:春天来了,春风温和地吹着,小草又生长出来了,更茂盛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咱们看一段录像。(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大意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黄一次,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师: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坚强啊!那么大的野火也烧不尽它,春风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现在,同学们把全诗读几遍,争取很快背下来。

  (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表演。一个同学扮爷爷,一个同学扮小孙孙。孙孙放学回到家里,给爷爷讲这首古诗。(学生纷纷要求表演。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孙。)

  孙:爷爷,我背首诗给您听好吗?

  爷:好!背什么古诗?

  孙:背《草》。今天上午我们刚学的。

  爷: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呀?

  孙:(一愣)嗯,因为……因为小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爷:噢--我明白了。背吧!

  (孙背)

  爷:“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孙:“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爷: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孙: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爷:哈!你看俺孙孙多有本事,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还会讲意思呢!

  师:这两个同学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用掌声鼓励。(同学们热烈鼓掌)

  【评析】这段教学实录具有三个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王愿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本

  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字词积累:(找出重点字词与易读错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朗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重音,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人物和情节。当然,读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设计。

  1、请同学们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1) 读对话,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如“人群和担架都停下来……僵住了”。)

  (2) 读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如“吃草。嗯,说得好……吃得胜利了”。)

  (3) 读描写,读出情感,读出节奏。(如“杨光不安地走过去……敬礼也忘了”。)

  2、 默读全文,说一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让我感动的理由是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小组竞赛,读书后第一题

  2、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草有怎样的理解,写一写。

  三、小组合作总结

  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蔫巴( ) ②蒜苗( ) ③背阴( )

  ④绽开( ) ⑤瘦弱 ( ) ⑥火燎( )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

  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五、巩固、拓展延伸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的线索。

  2、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3、学习周总理的高尚人格。 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小说的特点: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4、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综合而成。因此,比现实中原形更为典型。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5、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6、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7、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8、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特殊类型-微型小说)

  9、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读情节——析人物——揭根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一:(自学书后2、3题,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二、学会赏析重点或精彩语句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两个“就会”强调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我认为其他精彩的语句有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当堂训练

  1、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2、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3、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赞美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完整的两句。

  五、巩固、拓展延伸

  见《练习册》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4

  (节选)

  ——于永正教学实录

  佚名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5

  《草》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 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也许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适当地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未必不可行。

  古诗《草》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一首古诗《草》,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背了,还没教之前,学生们就开始背了。因此,怎样让学生在这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又有新的收获,是我在这堂课中要做好的。这首诗中,我们要会认两个生字(枯、荣),会写三个生字(枯、荣、烧),所以识字量和写字量相对而言比较少,为此,我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上。希望通过理解诗的意思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草的顽强生命力),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诗的意思时,我加强对个别字的理解,如:原、岁、枯、荣、生等。我发现,学生们虽然能背,但要求他们说出这些字的意思,困难很大,只有一两个学生敢举手来回答,有时说得也不够正确。因此,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让他们了解这些字的意思,并把意思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抄写在语文书上。然后,让学生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说得比较好,并能说出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在完成练习时(补充课文),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填写出来,只有一个学生把“原”写成了“远”,而以前,这个字的错误是很大的,我认为在低段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还是很有必要的。

  古诗两首《草》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7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8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9

  古诗《草》教学反思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第四册古诗《草》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刚一出示课题学生就马上背出了古诗。我想,古诗背诵已不成问题。那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在理解诗的意境上做点文章。因此,我在学生多次诵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给这首诗配画,你会配什么画面?有学生说:“我就配一幅画。那草枯了又黄,黄了又枯。所以我画一些枯草,在枯草丛中点上几点嫩芽。让他永远充满生命和活力。”有学生说:“我画三幅,一幅枯草图,一幅绿草图,一幅野火图”还有学生说:“画四幅,体现草的四季。”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在配画中得到充分地展现。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我说:“对,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充满激情地赞美小草。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诵古诗吧。”最后引导学生读书后古诗,完整地了解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诗《草》教学反思

  《草》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本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学生课前对这首诗都早有接触,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背这首诗,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是首要问题。

  在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业时,马上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我们以前背这首诗时,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现在这首诗名字又变为《草》了呢?”听到孩子提出这一问题,我立刻觉得这就是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所在,所以我顺势说:“同一首诗有不同的名字当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个谜底我要在上课时揭晓!”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第二天上课,早有学生等不及要询问我所说的“谜底”,看着他们那种着急劲儿,我并不急着为他们解疑,而是先讲解起这首诗来。在引导孩子学好这首诗后,我问道:“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草!”很多孩子齐声回答,“表现了草的什么呢?”我追问,“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很旺盛!”听了孩子的问答,我总结说:“是啊,这首诗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它的题目取作《草》。我们以前背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草》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有几个敏锐的孩子不等我说完,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兴奋地说:“《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两句诗呢!”“哦——那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问完了这个问题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还带着提示的意味吟诵起这句诗,果不其然,我的话音未落,立刻又孩子反应过来“后面两句诗里有送别呢!”“正是因为这首诗里有送别的意思,所以这首诗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而这首诗少了最后两句话,它主要写的是草,所以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叫做《草》。”

  就这样,我抓住了这首诗有两个题目这个契机,通过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不仅使他们产生了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这首诗的课外知识点,颇有一举两得的意味。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10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方法:

  读 议 展 点 练

  一、课前预习

  1、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2、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作者简介

  4、检查字词 正音

  蔫( )巴 酸涩( ) 抽噎( ) 背( )阴

  绽( )开 火燎( ) 愠( )怒 霎时( )

  焦灼( ) 飒飒( ) 踉( )踉跄( )跄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12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那是1200多年以前的一个春天,在古都长安城郊,年仅16岁的白居易送他的一位友人到一个边远的地方。到了城外,只见杨柳依依,青草茵茵。就在揖手作别之际,这位朋友想到了孤身一人要到一个如此偏远的地方,不禁流露出悲观的情绪。此时,白居易指着满山遍野的青草说:“去年秋冬时节我们经过这里时,只见一场野火过后,满目灰烬。可是你看,春风吹来,小草萌生,到处又都是绿油油的一片了。贤弟呀,小草的生命力尚能如此顽强,又何况人呢?!这正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啊!”他的这位朋友听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心情愉快地上路了。这位友人为什么先前心情不好,听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马上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了呢?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深深的打动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学习。

  (自由读)

  (教师对本课的生字“枯”、“荣”进行正音)

  (指名学生读)

  (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按诗歌的音步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逐句地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下着重提示教者是如何引导学生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析词的,一些教学过程略。)

  离离原上草——

  “离离”与下面的“萋萋”意同,都是表示草茂盛之貌,而用在“送别”和“离别”这一特定的情境里,又使人不禁产生“离别了,离别了”的声声送别和告别的情境之中。“离”的现代义与表示草茂盛的古义相去甚远,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从字的音义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识记:

  师:“离离”读音lí lí,下面老师念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你们听听哪个字词的读音最接近“离离”。“离离——红红”(学生摇头),“离离——蓝蓝”(学生摇头),“离离——紫紫”(学生摇头),“离离——绿绿”(学生点头)。是啊,读到“离离”就可以联想到近音词“绿绿”。

  (教师板画茂盛的草叶)

  师:我们先看这葱绿浓密的草叶,然后再看“离”的字形。“离”字的笔画很多,而且很不规整,一些笔画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看到这样的笔画又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指示板画的茂盛的草叶图)——

  生:(有所感悟地)仿佛看到茂盛的小草枝叶相互交错在一起。

  师:读到“离离”的读音就联想到——

  生:小草“绿绿”的颜色。

  师:看到“离”字很多笔画交叉的字形就联想到——

  生:小草茂密的叶子。

  师:所以,“离离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长得——

  生:绿绿的,又多又密。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小草长得——

  生:非常茂盛。

  一岁一枯荣——

  枯——形声字,木形古声,原指树木枝叶的枯萎,所以用“木”表义。本课引申指草叶的干枯、枯萎。一些学生灵活识记为“古”老的树“木”容易干枯,教师认可他们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记忆方法。

  荣——古文字的“艹”写如“艸”,像两棵草形;“冖”古文字如“⌒”形,像隆起的山岭形;“木”的古文字就像枝条伸展的树木形。把“荣”的几个部件分别析解后,再引导学生把它们组合起来想象其形义:春天来了,山坡(“⌒”)上小草(“艹”)萌发了,树“木”也抽枝发芽,逐渐地枝繁叶茂了。“荣”在课文里是特指小草长得很茂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荣”“枯”的词义,教师让同学们做“荣枯”汉字操,教师发令——“荣”,只见同学们高扬双手,作小草茂盛生长的样子,一声—— “枯”,只见同学们双手下垂,东倒西歪,作小草枯萎的情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草从荣到枯、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教师又作了如是口述:“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小草慢慢地长出地面来了。长啊,长啊,阳春三月,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茂密。夏天来了,小草长得更茂盛了!秋天来了,一行行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落下地面,小草也慢慢地变黄了。冬天来了,北风吹,雪花飘,小草也干枯倒伏下去了。”学生以手为小草,伴随着教师描述的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作由“荣”到“枯”的形态演变。)

  野火烧不尽——

  野——古文字上林下土,表示郊外。教者依据现字形引导学生灵活析解:“野”中的“里”拆分为“田、土”,有田有土的地方会是哪呢?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其野外的意思,“野火”也就是野外自然引燃或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的火。

  尽——“尽”的繁体为“盡”,原义为坛罐(皿)里的食物吃完了,手(彐)持涮把正在清洗坛罐。现“尽”为简化字,教师先把字上下颠倒,想象就像一个敞开口子的大筐(画简笔画),上面的两点(゛)就像果子之类的东西往里装;而后把该字再倒置为“尽”(画简笔画),筐里面的东西会怎样呢?自然就会撒掉完了。所以,“尽”就是完全、全部的意思。“野火烧不尽”就是野火烧不完的意思了。

  (教师画出火烧地面枯草的简笔画)

  师:大火烧啊,烧啊,不就把地面上的草都烧尽了吗,为什么又说烧不尽?

  生:地下还有小草的根呢!

  春风吹又生——

  生——“生”是象形字,为了使学生形象识记,教师用纸张挡住“生”字的上部露出下面的“土”,然后在“土”上画出上部的古文字形体“屮”(一棵草形),分解这两个部件后,学生就会自己把它们组合为:小草(屮)从泥“土”中生长出来了的意思。

  师:是啊,野火是烧不尽的,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指示“屮”)就从泥土(指示“土”)里 ——

  生齐: 生长出来了!

  师:从这个“生”字的字形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样子。

  师:从这个“生”字的字形你们还感悟到了什么?

  生:小草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

  (为了让同学们完整地感悟诗意,教师提示桌面就是地面,小手表示小草,春天来时小手慢慢地从桌下伸出,越长越高,夏天来了,长得更加的繁荣茂盛了;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草枯黄了,野火烧来了,学生扮的“小草”被烧得只剩下草根了,同学们纷纷地躲藏到桌子下,还有一两个同学坐着不动,老师幽默地说:“哟,这两棵草干嘛烧不死呀?!再放一把火,烧啊!烧啊!”这时这两个同学也蜷缩到桌子下,听课的老师们顿时笑声一片。老师这时又打着节奏问道“草根草根你在哪里?”躲藏在桌下的同学们应和着老师的问话答道:“草根草根我在地里!”全场再次爆发笑声。“为什么你们烧不死呀?”老师问道,“因为我们的草根在地里,野火是烧不死我们的!”老师有问道:“野火烧不死你们,说明你们的生命力怎样呀?”“我们的生命力很顽强!”学生答道。“是呀,来年春天,小草又会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呀!”这时桌下的同学们又伸展双手,“小草们”又生长了起来。至此,诗句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同学们已基本理解和感悟。)

  (朗读以上四句。简要讲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四句的意思。然后通过下面接续式的提问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师:表现小草四季变化的诗句是——

  生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师:表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诗句是——

  生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描写小草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生齐: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师:表达诗人送别朋友深厚感情的诗句是——

  生齐: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前面我们讲到白居易送别朋友时,他的朋友曾经一度悲观,听了白居易吟诵这首诗后,他就振作起来了。大家再想想,这首诗中特别是哪两句使得他的朋友格外的感动和振奋,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生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白居易16岁时写了这首诗,几年后,已是20多岁小伙子的白居易来到了长安城应考,经人介绍,前去拜见一位很有学问的姓顾名况的大官人。这位顾大官人听说他的名字叫“白居易”时开玩笑说道:“现在长安城米价上涨,想要‘白白’‘居住’可不‘容易’哟!”当这位顾大官人听了白居易诵读完这首诗,特别是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不禁连声赞叹“好诗!好诗!”。这时老师引导同学们想象,顾大官人看到白居易写得这样好的诗时又会说些什么呢?先后两位同学站起来说道:“白居易呀白居易,你写得如此好的诗,想要在长安城里‘白白’‘居住’也就是很‘容易’的了!”老师听后打趣地说:“是呀,当年顾大官人就是这样说的!”为了进一步第感受诗句的内涵,老师又引发道:“不但古人喜欢这两句诗,就是今天的人们也是非常喜欢这两句诗,大家看过赵本山扮演老太太演唱的《小草》吗?会唱的都唱出来——”于是,师生一起唱歌曲《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让学生熟读全诗,有感情地重点诵读这两句诗。)

  熟读诗句

  1.自由熟读。

  2.背诵读(教师擦去板书的诗句,学生看版画背诵,而后再擦去版画背诵)。

  3.学生依据教师提示的意境诵读。

  师:表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诗句是——

  生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表达诗人送别朋友深厚感情的诗句是——

  生齐: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4.对对子接续读

  师:(出句)野火烧不尽,

  生:(对句)春风吹又生。

  师:(出句)远芳侵古道,

  生:(对句)晴翠接荒城。

  …………

  5.完整地感情诵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白居易送给他的朋友的。我们马上就要下课,黄老师也要返回广西了,我们就要分别了,大家愿意送送黄老师吗?

  生:愿意!愿意!!

  师:怎样表达这种送别的感情呢?就借用今天学习的两句诗来表达送别的感情吧。哪两句?

  生:(略加讨论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黄老师不是“王孙”呀,能不能改动一下?

  生:又送老师去,萋萋满别情。

  师:(把手扬起,声音响亮地)同学们再见!

  生:(模仿老师的手势和声音)黄老师再见!

  师:(声音由强渐弱,似渐行渐远地)同学们再见!

  生:(声音相应变小)黄老师再见!

  师:(声音纤细渐无,举手长劳劳,表示分离已远,人影依稀)同学们再见……

  生:(声音渐无,张口无声地)黄老师再见……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13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图)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文内容)

  ⑵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⑶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件出示)

  ⑵问:

  ①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②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③看了图片,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枯萎是哪一个季节?

  ④师:现在谁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说说“枯、荣”的意思。

  ⑤“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⑷

  ①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

  ②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教师画简笔画。

  ④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⑸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做练习。

  ⑵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篇14

  宿新市徐公店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读诵为主,以读诵促情景想象及内容感悟。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ppt教学课件<<宿新市徐公店>>

  自学提纲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3.学生美读

  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附:一.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二、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检测练习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讨论更正

  1.体会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2.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3.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个故事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练习设计

  1.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草

  学习内容

  2古诗两首<<草>>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ppt教学课件《草》

  自学提纲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4、课件范读   

  5、学生美读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检测练习

  一.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二.我会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光荣(r$ng l$ng)     疏(s& sh&)远

  住宿(s) sh))        篱(n0 l0)笆

  三.练习册

  讨论更正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练习设计

  展示台

  你能用漂亮的字把古诗补充完整吗?试试看!

  扩展资料 春晓 春夜喜雨 村居 采莲曲 春日 横溪堂春晓 惠崇春江晓景 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探究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小小书法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古诗《草》互动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