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7分)(1)郑人买(    )      (2)(    )不得履(3)(    )信度        (4)(    )契(    )其舟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明。(3分)(1)遂:(2)涉:(3)坠: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1)置之其  坐:          (2)而忘之  操:(3)归取之  反:          (4)契其舟  遽:(5)楚人有江者  涉:      (6)宁信度,自信也  无:4.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4分)(1)先自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度:5.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6分)(1)吾剑之所从坠  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处  是:(3)韩非《韩非子》的作者  是:6.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4分)先自度其足,而置①其坐至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7.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8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读句子,回答问题。(8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9.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0分)(1)郑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10.填空。(4分)(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2)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题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参考答案 基础题1.(1)lǚ(2)suì (3)nìng(4)jù  qì(5)duó dù2.(1)容易与“逐”混淆。(2)右下边容易多写一点。(3)容易与“堕”混淆。3.(1)同“座”(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4.(1)量长短,是动词(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 5.(1)这,这儿(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6.之①:指量好的尺码之②:到……去之③:指剑(1)①③(2)②7.(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4)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8.(1)反映他思想僵化,宁可信“度”而不信自己的脚(2)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9.(1)宁信度,无自信也。(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0.(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 吕氏春秋·察今 (2)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讽刺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