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镜泊湖

镜泊湖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镜泊湖

微信扫码分享

镜泊湖(精选14篇)

镜泊湖 篇1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

  (2)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2);(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六、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镜泊湖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

  (2)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2);(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六、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镜泊湖 篇3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万斛”、“黝黑”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稳重的好词好句。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镜泊湖的“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1、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2、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3、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自学生字新词。

  5、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6、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二、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再读课文,思考:

  (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

  (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3、出示镜泊湖美景。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4、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学习第三段

  1、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2、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3、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4、(媒体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5、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6、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7、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8、总结学法: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9、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10、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1、集体订正,质疑。(媒体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2、指导朗读。

  3、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4、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5、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6、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镜泊湖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镜泊湖及其周围景观的特点,体会镜泊景象之“奇”。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提示”,从课题入手,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景色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镜泊湖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带着问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镜泊湖是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哪些奇观?

  2 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相互评议。

  3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在汇报中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互相补充。

  三、细读课文,想想品味。

  1 分组研读,互作讨论。学生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成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镜泊湖的神奇之处。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2 课堂交流,汇报成果。按小组汇报研究谈论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1)播放录像,再现镜泊湖景致,引导学生感受景象的奇丽。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景泊湖的“自然朴实”?哪些地方是写景泊湖的“绮丽多变”?

  (2)播放瀑布的响声,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边朗读边想像瀑布的气势。自由读,讨论: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江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有什么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再加上生动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作业设计

  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吊水楼瀑布 自然朴实

  24* 镜泊湖奇观

  地下森林 绮丽多变

镜泊湖 篇5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导语 :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 :“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 :学到这里,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镜泊湖的材料,可阅读书刊,也可网上浏览。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教师从课题引入新课,围绕“奇”在何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镜泊湖 篇6

  教学目标 :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三、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四、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附板书:

  传说

  形成

  事实

  自然朴实

  景色特点

  14*镜泊湖奇观 绮丽多变

  形成

  吊水楼瀑布

  特点

  形成

  地下森林

  特点

  《镜泊湖奇观》第二教时说课

  蒋丽清

  《镜泊湖奇观》是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根据此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类型的特点,以及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需要,本课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让学生多读。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这节课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轻声读、有感情的读,来理解课文,如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和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初步理解,并为作导游介绍打下基础。另外,还对描写精彩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熟读、有感情地读,在体会感情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让学生多说。说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从复习镜泊湖的形成开始,就让学生讲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和现实形成。并且,在教学描写镜泊湖景色特点的一段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说多练。在教学另外两段时,让学生投入到导游的角色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理解和见识,进行发挥性的介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迅速发展。

  让学生多练。光读光说,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很难快速地发展语言,教师还有必要给学生以说话的句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一段时,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题和两个语言训练的填空题,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镜泊湖景色的形象感受。

镜泊湖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 天廷 忌妒 索取 争执 炽热 阻塞 绮丽 别墅 点缀

  一望无际 缤纷 耸峙 奇幻 俯视 黝黑 美不胜收 郁郁葱葱 欣欣向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 )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 )山岩,( )的湖水,( )的花树,( )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 )着,一到陡崖,突然下( ),顿时( )万斛珍珠,( )起千朵银花,水雾( ),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

镜泊湖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两题选一题)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镜泊湖奇观》改编成一篇单纯写景的文章。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镜泊湖 篇9

  既是牡丹江的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最窄处只有300余米。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镜泊湖的黄昏》

  (1)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2)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3)还是让我们先来欣赏镜泊湖的黄昏吧!

  (4)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的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座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5)既是牡丹江的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最窄处只有300余米。惟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生动的景色。

  (6)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地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7)游船入浦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8)大凡美的东西,莫不都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9)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这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10)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蓦然发现: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1、你怎样理解第(2)段加点词语“禅机”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

  2、请结合文章概括第(5)段中“别致生动的景色”的内容。

  3、阮籍和李商隐的诗句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各选一个词语概括。作者为何要引用他们的诗句?

  4、最后一句“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文中的“禅机”,是指镜泊湖的黄昏带给作者的启示: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2、答案:(1)枕着山脊的不再炽烈的夕阳像金箔打造的浮萍;(2)船头两岸青山在水中翡翠般的倒影和船尾荡漾的金箔般的湖水变幻无穷;(3)沉入山脊只剩下半弯的夕阳在水中的光晕更加明亮,使船尾水花更为璀璨。

  3、答案:苍凉;感伤。(1)表达了对他们两人不能借助禅宗参透生命的遗憾。(2)为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铺垫。(或“和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对比”)

  4、答案:(1)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第二段中的“禅机”;(2)表达了作者从镜泊湖黄昏中所获得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喜悦;(3)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镜泊湖 篇10

  教学目标 :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

  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

  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

  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总结学法:

  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

  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作业 :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

  14.镜泊湖奇观

  镜 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泊 自然朴实

  整体特点 (静态)

  湖 绮丽多变 静态与

  奇观 宽、高、深 动态相

  奇 吊水楼瀑布 抛、溅 (动态) 结合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静态)

  观 地下森林 野生动物 (动态)

  设计者:严志娟

镜泊湖 篇11

  教学目标 :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三、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四、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附板书:

  传说

  形成

  事实

  自然朴实

  景色特点

  14*镜泊湖奇观 绮丽多变

  形成

  吊水楼瀑布

  特点

  形成

  地下森林

  特点

  《镜泊湖奇观》第二教时说课

  蒋丽清

  《镜泊湖奇观》是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根据此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类型的特点,以及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需要,本课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让学生多读。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这节课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轻声读、有感情的读,来理解课文,如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和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初步理解,并为作导游介绍打下基础。另外,还对描写精彩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熟读、有感情地读,在体会感情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让学生多说。说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从复习镜泊湖的形成开始,就让学生讲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和现实形成。并且,在教学描写镜泊湖景色特点的一段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说多练。在教学另外两段时,让学生投入到导游的角色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理解和见识,进行发挥性的介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迅速发展。

  让学生多练。光读光说,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很难快速地发展语言,教师还有必要给学生以说话的句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一段时,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题和两个语言训练的填空题,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镜泊湖景色的形象感受。

镜泊湖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三、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四、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镜泊湖 篇13

  江苏 袁开文  

  ------------------------------------------------------------

  说教材

  《镜泊湖奇观》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先写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再从总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重点写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两处景色。课文较好地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奇妙。

  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此目标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确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此目标是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的,体会这两种描写,不但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能学习作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难点从内容上讲,是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从写作方法上讲,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说教学

  《镜泊湖奇观》是继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草原》之后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先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设疑:你们知道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一个怎样的湖?它是怎样形成的?那里有什么奇观?然后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老师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问题答案,不仅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能理清课文脉络。

  二、细读课文,把握课文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镜泊湖的美。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镜泊湖的景色奇特在哪里?

  2.再读,讨论交流: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镜泊湖的“自然朴实”?哪些地方写镜泊湖的“绮丽多变”?

  3.对照课文,画一幅镜泊湖的风光图。

  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手脑结合,提高学习质量。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自由读,讨论: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3.放瀑布响声录音,形象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划出地下森林奇特之处。

  2.再读,指名说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三、品读课文,落实训练项目

  在朗读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讲读课文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本课中。

  1.通读课文,分别用“——”和画出描写镜泊湖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对比读第三、四自然段,谈谈你读后的感觉。

  通过品读,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另一方面,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的能力。

  四、赏读课文,积累语言文字

  《镜泊湖奇观》是一篇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好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因此,在课的结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板书,逐层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背诵、边想像课文中的画面,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说作业 

  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指导:

  1.先启发学生说说景物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

  2.景物的静态是什么样的?动态又是什么样的?

  3.在说的基础上列提纲。

  4.写之后检查修改。

  ------------------------------------------------------------

镜泊湖 篇14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原文

  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予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滇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选自《新民晚报》)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题目

  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⑥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   )→(   )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粗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粗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象,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5.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

  1.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煌。(也可以用名词性词语回答,如夕阳、波浪、禅机、光粒。答到其中任意三个词语即可)

  2.形成原因 名称沿革 河道特点

  3.(1)散发光晕的夕阳(或“夕阳散发的光晕”)。能给镜泊湖提供生命的能量。能启迪作者思考生命的价值。(答到任意两点即可)(2)强调镜泊湖半弯的夕阳的活力和辉煌,镜泊湖水的清澈和明亮。

  4.B

  5.“略”。无标准答案。可参考下面的要点联系实际来分析:(1)要及时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2)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3)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镜泊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