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微信扫码分享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通用17篇)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

  一、教材简介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二、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随着我对文本的解读不断深入,对于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先后备出了三种方案。这个过程虽然是有点痛苦,但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练,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对于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新课改以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时纸上谈兵很简单,但一旦真正落实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落实到课堂上,真的还是不容易!今天借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1、一备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2、二备

  当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其他老师交流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这篇文章是通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的,不仅仅是讨论吃苦这一表面,而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透过苦看到李时珍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同时习得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而且,放在一开始理解李时珍的语言,学生没有联系上下文,难以悟出两处的对比:把在家里和住破庙对比,把个人吃苦和万民得福对比。用这句话贯穿全文的教学意义不大。

  于是,在原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首先由故事的背景入手,让学生知道,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直接引出核心问题: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吃了哪些苦?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李时珍?接着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全班的讨论:

  古寺破败——不怕吃苦——环境描写

  笑谈吃苦——以苦为乐为民造福——细节描写

  月下记载

  亲尝草药——严谨认真  为民造福——环境描写

  课堂实践证明,这样安排还是存在问题:

  (1)我发现,时间上不充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处处蜻蜓点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谈,学生谈得不深入,理解不深入,就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此外教师牵的痕迹很重,而且,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了保证!

  (2)徐老师的一番指导,也点醒了梦中的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你会怎样划分教学内容?词语的理解最好是不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不可以由学生完成,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李时珍最为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是不是要割裂开来?语文元素的体现是不是应该更浓一些?他还特意到王崧舟老师的经典课例《一夜的工作》。

  3、三备

  是啊,一篇文章内容安排得不合理,教学的重点就难以突出。无论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还是笑谈吃苦,只是故事的一个开始,最能让学生留下印象的是他一夜的工作啊!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一夜,看看他如何记载的,学生对李时珍最为可贵的为民造福的品质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

  在品味徐老师的一番话和研读《一夜的工作》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1)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方法要简便,但过程要扎实,理解、感悟要深入。

  (2)教学内容的划分要更加的合理。

  (3)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利用阅读教学中即时生成的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向思维、互动交流,通过思维碰撞,达成教学目标。

  (4)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思维、感悟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改动。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纲目》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这一夜,看到李时珍无数个夜晚!我决定第二课时只上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也是最能体现李时珍为民造福品质的一部分,合理分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步骤上,体现出层次性,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再用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哪些句子触动你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读,去品,去谈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那个夜晚,了解李时珍记录的条件差,记录得如此翔实,记录时的危险,并从文字背后读出李时珍的品质,让人物形象从有温度的文字中鲜活起来。从三个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一夜是为民造福的一夜!最后,由点及面,27年中,李时珍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忘我地编写《本草纲目》的,从课文中走出来,领会作者窥一斑见全豹的表达方法。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3

  -|思林居士 发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id=941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3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教学到这时,我感觉对于四年级这样的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轨道。

  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5

  放手是一种美丽。这是我从王美芳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出来的第一感受。

  本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悟,感受李时珍的察访药材之“苦”,从而逐步领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伟大。全文几乎是围绕一个主打话题: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李时珍察访生活非常“苦”?找到这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在学生默读完成自学(大概5分钟左右)即将交流的时候,老师说: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注意,别人说过了的感受,我们就不重复说;但是别人如果说到的词句你有不同的感受,或者要补充,请你把手举得最高,老师就马上请你回答,明白吗?”

  在聆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他们的语言。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很多学生都非常自如地运用了“我补充意见”“我有不同看法”的话语。甚至有的同学会补充前面若干个同学的发言。而且发言的表达的内容从篇幅和质量上来看都非常值得圈点。在这其中,老师不断地关注学生聆听发言之后的即时反馈,比如问:“××同学,刚才有同学补充了你观点,你认为呢?”不断地在课堂反馈中即时生成。

  课后我和王老师交流,非常欣赏她的课堂语言和学生的课堂语言。她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这个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富有个性,有时候老师的预设会因为他们发生诸多的改变,在教学“维生素”一课的时候,学生竟然当堂争论起来了,我预设的流程都上不下去了!言语中些许遗憾其实是更多的自豪。

  走出课堂我在想,放手也是一种美丽,自由与个性才会有呼吸与生长的空间。当然,放手不是“放任”,王老师的这种“放手”理念之下又不乏理性智慧的适时点拨引领,才有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良好习惯,才能生发出更多的课堂个性化的语言,也才能从当下的“有效”关注更长远的发展。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简介李时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接下来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 “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再通过想像如果吃到的是有毒的草药会怎么样,感悟他的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6

  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

  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7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7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1.  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  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                   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       修订本草万民福。     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       月下认真做记录,     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9

  师:“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生:咬

  生:用力咬

  生:放在磨牙上咬

  师:你们能做个动作吗?

  生:模仿“啃”的动作

  师: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生:骨头、鸡腿、甘蔗……

  师:李时珍啃的是什么?

  生:干粮

  师: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

  生: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师: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

  生: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师:对啊,李时珍都五十多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差,饿了就啃些干粮,喝些凉水,你体会到什么?

  生:李时珍为编写《本草》不怕苦的精神。

  生:李时珍辛苦一人,造福万民的精神。

  评析:我利用文中的一个字让学生理解字义,模仿着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课上产生一种体验,从这个“啃”字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李时珍的精神,就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直至显露最本质的内容,让学生不露痕迹地产生同感:“李时珍辛苦一人,造神福万民。”但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问题问得琐碎了一些。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上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感想体会描述一番,做到由内化到表达,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0

  一、 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  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指名读。

  3、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生: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

  生: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住在断垣残壁的古寺中,是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

  二、 学习一至七自然段

  1、师:是啊,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已经在外地走了好几个月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画出写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句子。

  2、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窗明几净,非常整洁。

  生:而且这里多危险呀!

  生:这儿实在太脏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该怎样睡呀?

  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齐读这段话。

  3、生:第四自然段也写到了。

  出示: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

  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生: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顾不得自身的安危,艰难地向顶爬去,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忘记了疼痛,一心只想采到药草。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

  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分角色练习读对话,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3、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学到这里,那么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5、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一直都在下面静静的听着,在整堂课中黄老师的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首先黄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副很有意境的画,是一副李时珍的画像,配合好了仿古的背景,可谓栩

  栩如生,这样以来,就把同学们带到了一种这种意境当中,有人说一副好的画,比过你说300句话,上

  课时随便你怎么说的天花乱坠,同学只是很迷茫,有可能时不知所云,但是你给他看图,一目了然,很

  清晰,哦,原来是这样。在上课的时候,黄老师结合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副副图画,通过启发,

  探究的手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同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课文,为的是让学生仔细的品,体会课文

  的意境。同时黄老师在课文朗读的配上了背景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课文的思想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view_id=1910&page=3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2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 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

  踏实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

  的品析赏读.

  2.体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习拓展资料,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 你能组哪些词 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也是多音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问:"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儿 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 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

  3.师:预习课文的时候你知道了李时珍的哪些资料 (学生交流资料)

  4.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请看——

  李时珍(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用毕生精力编著了《本

  草纲目》,为世界医药科学宝库奉献了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目》:全书200万

  字,52卷,记载1892味药,药方一万一千多个,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流传全

  世界.(课件出示)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得熟练为止.(在讨论后,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展开和学生的读课文比赛.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给老师指出读错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在读课文结束后评判读的情况.)

  2.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读课文比赛,我们看谁会获得胜利.首先看老师来读,你们是我的评委.(老师读后请同学们评价.然后启发学生说,老师在上课前认真的读过5遍,你读了几遍 我觉得现在比赛你们不会胜利,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做好充分准备,好吗 )

  3.下面我们分段来指名读,其他人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4.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时间推移顺序渐渐下山—夜幕降临—大好月色—圆月当空;事情发展顺序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设计意图:研究文章写作特点】

  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三,理解字词,扫清障碍.

  课件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

  3.说一说读了这些词后的感受(很辛苦)

  4.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 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四,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过渡:

  师: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 请同学们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 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 (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5.齐读第一,二节

  (二)学习课文三,四节

  1.过渡: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 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设计意图:抓住"破败"做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找词语理解李时珍甘于付出的品质.】

  (三)分析课文5-13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3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出示句子)

  1.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

  2."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4.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设计意图:抓住对话部分,指导感情朗读,引出李时珍的其他高贵品质,结合回到第一自然段,引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词,再次理解李时珍高贵的品质.】

  五,口语交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 (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品质,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治呃逆;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 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升华意境.

  1.师:《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感受了李时珍的非凡,由此敬佩之情,赞美之情,由衷而发……

  2.生:所以,我想说……

  3.交流:我想对李时珍说……(可以写写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升华意境,笔下抒情】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第4题,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有关中药的小报.

  2.给李时珍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万民得福 不怕吃苦(住,吃,行)

  工作认真(看,嚼,写)

  (治学严谨)

  【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3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引读课题)

  2、大家回忆一下,在李时珍投宿古寺的这一夜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看来,李时珍夜宿古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和同学们一样。记得李时珍对弟子庞宪说了这样一番话吗?谁想读读?

  二、品味苦”

  1、他们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孩子们,捧起书,读读课文1—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

  ◆ 指名读

  ◆ 安徽、河南、湖北——对,几千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点拨)不走行吗?

  (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读。

  ◆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什么叫“饥餐渴饮”?什么叫“晓行夜宿”?

  ——(或者)对,他的“晓行”就是——读。他的夜宿呢?

  (第四自然段)

  ◆ 他晚上住在什么样的古寺,你给大家读读。

  ◆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 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指导)“厚厚”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让我仿佛看见那厚厚的、灰蒙蒙的蜘蛛网。就像这样,把所有体现“脏”、“破”、“危险”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 我们一起读。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呀!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他还吃了哪些苦?

  (第五自然段)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 指名读

  ——干粮:预先做好的食物,如:炒米、炒面、馒头、烙饼等。装在袋子里,时间长了,又干、又硬。吃——很艰苦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4、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写上黑板)

  5、这样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吗?

  是一个月、两个月吗?

  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长年累月的——  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5、(点红“苦多了”)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是,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孩子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6、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第12自然段)出示:

  ◆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 几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动作,你怎么就体会到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吃了很大的苦呢?

  ◆  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 像这样的文字,在李时珍的笔记本上,

  我们随处可见,请同学们静静地再去读读这些文字,你仿佛看见李时珍在做什么?

  ◆ 这不正是一种研究的苦,揣摩的苦吗?让我们再读读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字吧!

  三、整体感知“苦”与“值得”

  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生活上的艰苦,现在,你感受到的是:

  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这样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工作之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研究之后的“饥餐渴饮”呀!孩子们,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这一夜仅仅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3、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细细地品味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的“不易”。

  4、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只是淡淡地说,齐读——(点红“值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值得”变红)

  板书:值得

  5、为什么呢?

  (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

  板书:万民得福

  6、对,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7、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创造了新的《本草纲目》——(录象)

  8、看着,想着,李时珍的话又轻轻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读——、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自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一条主线,多维解读。

  在市教研室“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中“有效设问”思想的指导下,在问题的设置上,仅设置了一个主导问题:在四个场景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余的问题都是在这个主导问题下进行展开的。然而,问题的指向却是多维的。学生既可以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人物的精神角度去回答。

  二、四个板块,精选内容。

  在任志刚等教师提出的“板块教学”的启迪下,我选取四个板块来进行教学,即:投宿古寺、啃食干粮、借月记载、亲尝药草。这样处理,使看似冗长的课文变得简短了,变得板块清晰了。这同时,也恰巧和市教研室提出的“精选内容”不谋而合。

  三、一种方法,抓关键词。

  本课教学中,还给予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通过:“四幅场景,哪一幅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用笔勾画出关键的词语,在书的边侧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给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学习课文的方法。

  四、一种引领,精神提升。

  在本课中,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提升,在学生理解“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基础上,通过文本重点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学习,以及资料的补充: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中的错误,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访问了湖北、河南、安徽等多个省市,他倾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历时近30年,《本草纲目》定稿时,他已由生气勃勃的青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是让万民得福。”从而让学生受到精神的引领。

  五、一点快乐,趣味横生。

  语文课是快乐的,是趣味横生的,这是我语文教学的追求。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啃食干粮,体验李时珍的辛苦,相信学生一定会非常开心,兴致盎然,这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的时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一点意外,备足学生。

  在执教的过程中,有一点意外,学生在品读“投宿古寺”的版块时,居然大多学生都能直接抓住“破败”一词来品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在学生大多答到此点的时候,我反而绕了个弯子。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备课更要备足学生。

  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找到恰当的途径和合适的方法,我深知我的教学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定当且行且思,争取进步。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5

  一、导入:

  1、师: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块学习,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

  师:上课

  师:在人类不断迈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有的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有的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有的寻访药物,治病救人,为人类减轻了痛苦。在我国古代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的心血编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曾称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李时珍。

  2、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搜集的资料,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师:好,看着屏幕上老师搜集的李时珍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下。

  (投影:李时珍的相片和简介)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经历《李时珍夜宿古寺》。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同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谁来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再说的简练一些?(板书:李时珍)

  师: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品尝药材的事。

  师:看着课题你产生了那些疑问呢?

  生: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子的?

  3、他到古寺后都干了些什么?

  (教师相机在题目下面标上问号)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标记。看看能不能解决大家提出的这些疑问。

  二、学习课文

  1、师: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的衣、食、住、行条件应该非常优越,可他为什么会夜宿古寺呢?谁来读一下?

  师:通过读这几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如果学生没有读第一段,教师在他读完后可以引导:他和弟子为什么会在湖北的西部山区呢?)

  生:那古寺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下?

  (投影出示:描写古寺样子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古寺很破,很简陋,很荒凉

  师: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一座……

  师: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师: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才编成《本草纲目》在这二十七年中,投宿荒郊野外是经常的事,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那古寺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下?

  3、师:通过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投影:李时珍……)

  师:谁再来读一遍?要读出古寺的荒凉和简陋。

  4、师:路途艰辛,住宿简陋,那李时珍和徒弟吃的是什么呢?

  师:谁来读一下?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还有体现生活苦的地方吗?谁来读一下?

  (交流第五段,吃的苦)

  (投影这段话)

  师:“啃”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平时所吃的干粮用得着啃吗?那这说明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李时珍从三十五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纲目》时至今日,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在这十五年里他和徒弟以及儿子攀悬崖,涉大河,冒严寒,斗酷暑住破庙,啃干粮生活极其艰苦(板书:苦)可他们怎么认为的呢?

  师:我找几个同学分角色来读一下李时珍和徒弟的对话。在读的时候注意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师:你觉得在朗读语气和表情上他们读的怎么样?

  生:李时珍是“笑”着问的。

  师:这么苦的生活李时珍竟然能笑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不怕吃苦的人。

  师:通过他们的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心为民,甘愿付出……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七段,思考:李时珍认为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原因是什么?

  生: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三、学习八至十三段

  1、师:也正是这个万民得福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以苦为乐,甘愿付出。其实他令人感动的还不止这些。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通过读你学到的一些医学知识。

  并找出李时珍令你感动的地方。

  (交流感动的地方)

  师:李时珍的哪些做法还令你感动呢?谁来读一下?看着大屏幕

  (投影出示:“鸡肠草……生嚼无涎”)

  师:李时珍在干什么?

  生:品尝草药。

  师:你能找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的词语吗?

  生:端详、扯下、嚼嚼、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师:我找个我们班最大胆的同学来表演一下李时珍是如何品尝草药的(上讲台前)

  师:(准备两片叶子)这就是鸡肠草和鹅肠草,待会你尽管嚼。

  生:不敢

  师:为什么?

  生:怕有毒

  师: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是药三分毒,如果毒性发作怎么办呢?

  师:那李时珍害怕了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师:老师读,你开始表演吧,这两片叶子你假装嚼就行。

  师:你觉得这位同学哪儿表演得好?哪个地方没有表演出来?

  生:端详、扯下、若有所悟

  师:结合他的表演,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李时珍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吞服一些作用剧烈的药。有一次李时珍为了体验曼陀罗的作用,吞食了这种药物,结果精神恍惚,身体失去了痛觉。

  2、师:下面同学们开展小组讨论,你认为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

  师: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科学献身,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更是为了天下百姓,造福子孙后代。他的做法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3、师:谁来接着这段往下读?这是一段环境描写。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读一下。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

  4、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学习李时珍的这些精神呢?

  四、小结:

  师: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仿佛看到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在艰难的前进;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他也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万民得福,为了后世子孙,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心血终于完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留给了我们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XX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17

  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生:破败.

  师:谁来具体说说破败在哪?

  生:到处是灰尘。

  师:从“到处是灰尘”,你知道了什么?

  生:古寺很脏,已经很久没有住了。

  师:是啊,这真是一座肮脏的古寺!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朗读句子。

  师:这古寺还破败在哪?

  生:“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师:具体说说看你的理解。

  生:这座古寺的墙壁都快倒塌了,有的墙上还有窟窿,这是破败啊!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断垣残壁。

  师:读好这个词。

  生再读“断垣残壁”。

  师:就在这断垣残壁上竟然还长满了——

  生:青苔。

  师:青苔一般都长哪啊?

  生:河边,阴暗的地方。

  师:是啊,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

  生读句子。

  师:还有吗?古寺还破败在哪?

  生:“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蜘蛛网是一点点吗?

  生:不是。

  师:那是——

  生:厚厚的。

  师:谁来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

  教后反思: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体会这是一座荒凉、阴暗潮湿、破败的古寺,感受条件的艰苦。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差,生活苦的?学生交流,在这里,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主,一是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再次,语文课堂朗读指导也是重点之一。课上凭借有限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来说习得方法是关键,朗读也是如此。这样的朗读才能有效。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