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精选15篇)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腿不能行走,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作者写本文旨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原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学情分析

  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些有花一样年龄,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说,什么是生命,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还很懵懂,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自己没有经历,并不是就不要感悟,唯一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课文中所描写的事例触动学生的心,让作者杏林子的生平震撼学生的心,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人和事感动学生的心。想办法从朴实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生命奇迹的爆发点,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想像、体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所赋予的力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发出要好好地使用,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的呼唤。

  三、学习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教学程序

  (一)带情读题,奠定生命基调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进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出示课题。

  2、看着这样的课题,你最想怎样读它?(你非常大声地读,想告诉别人什么?

  两个生命,一个比一个高昂,你在呼唤。你语气如此沉重,想到了什么?)

  3、面对生命,杏林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教师读前一句,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二)梳理全文,抒写生命之歌。

  1、杏林子就是这样,用笔在书写着生命的奇迹,请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从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生命的确是一桩奇迹。

  2、出示诗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请把它补充完整,并有感情地诵读出来。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藏在上;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躲在中;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含在里。

  (三)品读词句,感悟生命的可贵

  1、生命,是一桩奇迹,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静静地默读课文2—4段,牢牢把那些震撼你的心的文字抓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把想说的写在旁边。

  2、交流反馈:

  (1)飞蛾逃生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a、(出示画面)师:这就是落入我手中的飞蛾,读着下面的句子,看看那双大手,你有什么想说的?多么弱小的飞蛾呀,!只要——(生接)但它——(生接)

  b、此时读着这段话,你的感受是否更深刻?

  c、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联系上下文,引导想像体会:

  你能想像那是一种怎样的挣扎吗?(拼了命的挣扎,用尽全身力气的挣扎,一心想逃出去的挣扎等)是这样的挣扎哪!该怎样读?指名读。

  读后评价:那一股生命的力量,我感受到了。我不仅看到了它极力鼓动的双翅,还听到它一边挣扎,一边说——

  正是这种求生的欲望让它挣扎着——(生接读)

  d、尽管飞蛾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生命、生命)。

  (2)香瓜子生长

  学生交流感受后,出示整段话:

  a、面对着这样的一粒香瓜子,此时你肯定思绪万千,请好好读读,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

  b、说说你的心情吧!

  惊讶——“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有一个字一连用了两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你能找出来吗?表示什么?这种意想不到的感觉,谁想来表达?(挑其中的一句来读)指名读。

  佩服——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请选择句子动情地读出来吧!(你读出了感叹号后面的那一声赞叹!你把全部的感情都凝聚在这“不屈向上”、茁壮成长”上了!你的朗读感染了大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你们的队伍,行吗?

  引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份赞叹来自于它可以——

  它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这时,你还有什么心情想表达?

  难过、可惜——是啊,种子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可这里什么也没有,当它本身的养分消耗尽的时候,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请你再次去读读,回顾香瓜子生命存在的这几天吧,难道你仅仅为它感到难过和可惜吗?

  是啊,这短短的几天,蕴涵着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生命)(读课题)

  (四)联系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

  1、看到飞蛾逃生,瓜苗生长,我们不得不为自然界中这种种的生命力而震撼着,现在让我们去摸摸我们的脉搏,感受我们生命的存在吧!

  生摸脉搏后,问:你感觉到什么?这声声跳动,告诉你什么?

  2、感受到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请轻声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作者想了很多很多,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用自己的一生,用她所有的言、行来诠释了它,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杏林子的生平。

  你从杏林子身上,你读懂了课文最后两段哪句话的意思?请把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3)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书写着他们的生命赞歌。

  (出示雷锋图),他只活了短短的22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他曾说:“我要把……(学生接读句子)。

  (出示张海迪图),一位高位截瘫患者,她曾说过:“……(屏幕显示,学生读句子)”

  (4)你还知道哪些创造生命奇迹的强者?从他们身上我们读懂了——(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生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要幸运得多,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健康、鲜活的生命。我们更应该下定决心说——“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学生读句子)

  (五)书写名言,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1、生命是什么呢?每个人都在思索,都在感悟着,你又领悟到了什么,请将它写在自己做的书签上,让它伴你左右,让它为你的生命导航吧!(别忘了签上你的大名,这可是你对生命的感悟。)

  2、激情宣读自己的感悟。

  3、总结提升:同学们,生命是美丽的,可在生命的历程中并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命),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回环读课题)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骚扰、跃动、强烈、欲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引发出的三点思考。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

  2、教师准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钢琴曲及杏林子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一、音乐导入,揭示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给同学们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有什么感觉?

  师:这是耳聋的贝多芬创造的优美的乐曲。通过这首曲子他只想告诉我们一句话:人生尽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无独有偶,(投放杏林子的照片)中国台湾著名残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指名读课题,你读出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全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工具书或画出来。

  (2)课文围绕“生命”的话题讲了哪几件事?

  2、汇报交流

  (1)检查词语:飞蛾  骚扰  茁壮  听诊器  糟蹋  动弹

  (2)讲了三件事:飞蛾险境求生  瓜子砖缝生长   倾听沉稳心跳

  三、细读第一个故事,渗透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飞蛾险境求生”

  思考:文中哪句话打动了你?为什么?

  2、交流重点句子的理解

  句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读句子,谈感受。

  师:尽管飞蛾的生命如此孱弱,但它并不屈服,还是努力挣扎着。

  句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

  (2)还从哪个词中能体会到小飞蛾在努力挣扎?(极力)

  比较“极力、尽力、努力”哪个词用在这儿最好。

  (3)再读句子,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采取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形式。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师小结: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四、运用学法,研读二、三件事

  1、默读第二、三件事

  要求: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阅读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抓住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3、集体交流——“砖缝中求生”。

  (1)重点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竟使:竟然,使它……;即使:即将,就是,说明瓜苗生命力的顽强。)

  (2)师适时点拨: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土壤,尽管砖缝中瓜苗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缺乏水分,它也能顽强抗争,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3)再读句子,体会“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多余吗?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倾听沉稳心跳”。

  (1)重点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糟蹋”?在文中指什么?”

  可以……也可以……强调了哪两种人生态度?

  (可以珍惜生命,也可以浪费生命)

  (2)“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又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读有关内容。

  五、研读最后一段,升华认识

  1、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她的生活态度又怎样?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再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

  (可以联系杏林子、张海迪、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人的事迹)

  4、小结: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书写着人生的精彩篇章,不断激励着我们成长。

  六、回归整体,畅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看还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2、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交流感受。

  七、作业(任选两个)

  1、把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

  3、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3

  片断一

  (多媒体出示三张图片,一张是要奄奄一息的飞蛾,一张是在墙边的石缝里生长的小瓜苗,另一张是一个人在用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脏。)

  师(对照图片讲述前不久自己经历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一次,我在灯下备课,一只飞蛾不停地飞来飞去,很是讨厌,后来我趁它停歇之际,一下按住了它的翅膀,但最终我还是把它放了。第二件是我看见墙边的缝隙里掉进一粒种子,隔了几天,它竟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第三件是前几天老

  师们体检,我从听诊器里听见了自己的心跳,感到极为震撼。听了我的经历,大家有什么疑问?

  生  我想问,您本来很讨厌那只小飞蛾,为什么最后把它放了?

  生  心跳是很平常的呀,为什么你听见自己的心跳会很震撼呢?  

  生  那棵小瓜苗现在怎么样了?

  生  那棵瓜苗没人浇水、施肥,它能活吗?

  师  哦,这都是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篇作品《生命  生命》,大家大声自由地把文章朗读一遍,看看作者为什么放了飞蛾,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什么感情,她听见自己的心跳为何震撼(生大声自由朗读。)

  师  谁能解决大家的疑问?

  生  作者放了飞蛾,是由于感受到了它那种生之欲望,被它对生的欲望震惊了。

  师  你从何知道飞蛾生的欲望?

  生  鼓动双翅,极力挣扎。

  生  作者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因为它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

  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生  还因为那粒种子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生  作者听到自己的心跳十分震撼,是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她自己的生命,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  那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呢?

  生  人生是短暂的,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  不要辜负生命。

  生  要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生  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  好,我们把后一部分齐读一遍,再次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生齐读。)

  师  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能否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呢?

  (四人小组讨论。)

  生  我想到两点:一是我们看钓鱼,那被钓上的鱼都会奋力摆动尾巴;想挣脱鱼钩,回到河里去;还有一次,我拍到一只飞虫,它在地上旋转了半天,终于从窗口飞走了。

  生  我曾经把蚯蚓砍为两截,谁知变成两只蚯蚓,你说它生命力多顽强。

  生  还有壁虎呢!把它尾巴打断了,它能长出新尾巴来。

  生  我捉过豆豆虫,一按它,它就拼命摆动,然后把身子蜷成一团,我看见它这样,后来就把它放了。

  师  大家都从生活中举出了事例。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对生命的思考,正反映出她对生的渴望。我们大家衣食无忧,健康幸福,似乎缺乏感悟人生的触发点,但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的事例非常好。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课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采用合作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讨论、学习、想象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可以自由地学习、思维和想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共同的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是我们教师今天的追求。本课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问题,开课学生提出疑问,而不是如过去,等着老师向他们发出提问?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在进行探究。然后引领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准备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了分歧,就互相沟通,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学生创新冲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地理解自我生存的价值,爱惜自己的生命。 

  ,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师:大家说得比我想的例子还要好,我开始佩服你们了。是的,正想大家说的那样,生命很短暂,这不由得我们不叹息。但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死亡。作为朋友,我无法左右你们的想法。但我想对大家说,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教学反思

  作者从小事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古往今来,对生命的探寻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而作者恰恰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生命有限但也可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严肃指出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不辜负生命,勇敢地活下去,让生命光彩有力。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指引,思考到底生命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现在,我们大都无忧无虑,缺乏对生命进行思考的触动点,而本文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考的契机,让学生真正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我们可以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中看到雷锋、焦裕禄的身影——他们不就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吗?我们还可以探究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不做损害社会、他人利益的事;积极地

  向目标奋斗;藐视困难与病痛,勇敢地活着;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意蕴深厚,远比她所写的文字多得多。如果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的思维想象会被扼杀,整堂课也就会显得毫无生机。而恰恰相反的是,我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后,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欲望,课堂上到处跳跃着想象的音符,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及时地评价更加激励同学们盎然的积极性,从现实中去领悟,从学习中去感悟。

  课文拓展,则更是课堂知识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更增添了一份神奇的想象,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潮。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虽然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创设情景,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总感觉到一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没

  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张。

  1、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2、杏林子头像。旁边配文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她的<生命.生命>.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

  作题目呢?(在课题下画上“?”)其实这是作者在思考。

  3、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出思考。

  4、过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

  二、理解课文: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

  1、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3个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

  (1) (飞蛾 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 师边板书边总结:“求生的飞蛾”

  (2)(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边板书边总结:“生长的瓜苗”

  (3)(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律动的心跳)“律动的心跳”

  2、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生命仅仅就是这些吗?让我们再次去品味文本,相信大家对生命有进一步的感悟。

  三、精读体会:

  (一)、我们先来看看飞蛾求生这件事。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师:同学们都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2、瞧,这只飞蛾在骚扰着作者,从“骚扰”一词中体会到什么?读句子,读出讨厌。(生读,齐读)

  “一只飞蛾不停的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3、正是因为这只飞蛾很令人讨厌,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便不能动弹了”,你体会到什么?后来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生读)

  可是这只讨厌的飞蛾,它竟在【课件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这是一个感叹句!要读得有力。

  4、在杏林子手中挣扎的飞蛾仿佛在对自己说什么?(这小小的生命也是要求生的。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对杏林子说什么?

  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非常敬佩。此时,【读: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5、飞蛾令作者震惊了!震惊什么?板书:求生的欲望

  6、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震惊!

  小结:飞蛾求生的努力抗争,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她发出这样的感叹―――生命生命。

  (二)飞蛾求生让我明白了生命是一种抗争,那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又能给我们关于生命什么的思考呢?让我们走进香瓜子。(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体会到什么?

  2、它这样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是为了什么?结果怎样?为了几天的生命。为什么活的时间这么短,它还要生长?

  3、作者连续用了两个相似的词语“竟然”、“竟”。你体会到什么?(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读出相关句子。(竟然冒出一小截瓜苗、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4、.就是这颗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竟然发芽了,而且还长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你们的不可思议。(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小小阴暗潮湿的墙角,一小截瓜苗在迎风舞动,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4、是啊,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还有什么?(敬佩;震撼;感动。)

  5、让我们感受到你惊讶中的震撼!(学生齐读句子。)我相信这粒香瓜子也一样写在了大家的心中。齐读。

  5、虽然瓜苗只活了几天,但它依然向我们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板书(顽强的生命力)带着感受,读课文题目――生命生命。

  (三)看到飞蛾努力求生,瓜苗不屈生长,这时,杏林子想到了自己。齐读第四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

  1、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齐读,这句话讲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2、怎样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联系生活一讲就明白了)

  3、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待生命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也可以(

  4、那作者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比较句子:

  我要对自己负责。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下定决心)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齐读)

  5、作者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走进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介绍杏林子其人)

  课件出示:【杏林子头像及文字】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杏林子说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读了杏林子的介绍,再读这句话,【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老师再读:你仿佛听到杏林子在说什么?

  我想到了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想活下去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出有意义

  虚度光阴来浪费自己的生命。

  不能够白白的糟踏生命。

  6、同学们,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杏林子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但她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唤着――生命生命

  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的——珍惜;珍爱。(板书:积极的生命观)

  四.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

  1、过渡:同学们,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所以,课文最后她深有感触地说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生命短暂”、“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什么又是无限的价值?(生答)

  2、【课件 手】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杏林子靠着这样一双手,坐在轮椅上,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杏林子成为中国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听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杏林子)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他活得光彩有力。

  让我们记住她的这句名言,读: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上,再来一次: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课件:【虽然生命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他活得光彩有力。

  小结:是啊,同学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我们都可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我们都将活得──光彩有力。

  五,生活如此美好,让我们走进生活,让我们从画面中去感受生命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1、“我从劳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2、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生命一定有了许多的感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来,提起笔,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交流,点评。(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

  六、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现在能回答了吗?她在强调什么?她想提醒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问号)

  小结:这些都是你们对生命的感悟,带着你们的感悟,再读课题  ―――生命 生命。

  最后,请大家把你们的感受融入文字中,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拿起书,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板书:

  生命 生命

  求生的飞蛾 求生的欲望

  生长的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律动的心跳  积极的人生观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5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的渴望,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来体会“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生活经验来仔细思考含义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策略:

  重组教材,创设情境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思、议的教学实践中感悟文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教学媒体:

  多媒体

  一、了解生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2、出示坐在轮椅上的杏林子照片并介绍:她患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并且在轮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她在回忆中写道:(出示资料)十二岁那年,我得了一场大病,「类风湿关节炎」,不用别人告诉我,我也能从医生和父母脸上看出来,我永远不会好了!我的希望一点点幻灭,我的心一点点死去。我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身体的痛苦倒容易忍受,的痛苦是来自内心,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

  (1)问:从这段日记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杏林子?

  (2)出示杏林子面带微笑的照片。师:看着这张照片,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杏林子?

  (3)后来她用这样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过渡: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那么大的转变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是哪几件小事给杏林子带来生命的思考?(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

  设计意图杏林子的两张照片和两段文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杏林子艰辛的生命历程,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为学习下文,突破重难点作好铺垫。

  二、感悟生命,触动生命的脉搏。

  出示: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没想到的?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一)感悟飞蛾给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

  1、引导理解:第一个没想到的是飞蛾的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它的生命力又是非常顽强!第三个没有想到杏林子竟然——忍不住放了它。

  2、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抓住重点词,理解飞蛾的强烈的求生欲望。

  (2)指导朗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3)看着这只手上弱小的飞蛾在极力挣扎、在极力鼓动双翅,杏林子对生命又有重新的思考,她会怎么想呢?

  (4)再读句子。

  (二)感悟瓜苗给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

  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感受香瓜子的顽强生命力。

  2、情景对话,引导学生再次感受香瓜子热爱生命,要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坚定信念。

  (1)假如你就是那粒香瓜子:香瓜子,你披着一件那么坚硬的外壳,你为什么要苦苦地钻出来呢?

  (2)你生长在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没过几天也会枯死的,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吗?

  3、指导朗读。

  4、(出示香瓜子图片)问:这个时候,又引发杏林子对生命的什么思考呢?用上句式

  即使……也……

  (三)感悟心跳给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

  1、快速默读:“倾听心跳”这一件事,想想: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震惊?

  2、出示句子反复引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问: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怎样的行为是在糟蹋生命?能举例说说吗?

  4、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

  5、小结 。

  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的珍惜,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世界的一切生命充满爱心。所以在短暂的生命中,她就是凭着这样的一颗爱心和一双残缺的手(出示杏林子 “手”的照片和杏林子的著作)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她把生命的一点一滴都尽现在她的书中,读她的书,让人振奋,让人赞叹。齐读杏林子的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因此,以这一材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1、生命是什么呢?在杏林子眼中,生命就是飞蛾鼓动的双翅,生命就是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在老师的眼中(出示图片)生命就是画眉那美妙的歌声,生命就是孩子们如花的笑脸,生命就是树木嫩绿的枝条;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

  2、学生写。

  3、全班交流。

  4、带着对生命的感悟背诵优美的段落。

  5、小结。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设置了练笔环节,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抽象的意识情感走向这真真切切的生命经历。

  四、作业

  1、推荐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

  乐曲《命运》《二泉映月》

  2、搜集热爱生命的故事

  3、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教学应该在学生的“需要起点”上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需要起点”上,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6

  [案例背景]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这篇文章的题目中连续两个并列的生命,似乎在表达这样的含义:生命是什么?生命应该怎样?作者杏林子以敏感而细致的内心去捕捉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状态,并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故事,由自然界的昆虫、植物,引向作者自身,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深深地感动。三个故事虽然都是对于生命是什么的思索,然而又各有侧重,分别落脚在“生命之欲望 ”“生命之力量”“生命之震撼”上。作者的这份感动通过她苍白的手,以执著的文字传递出来。关于生命,这个哲学思考中的本质性问题,学生可能需要一辈子去完成,怎样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引发他们的思索,并且将对生命的理解融入语言训练中,融入情感熏陶中,融入品析诵读中呢?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却疏于文意的领悟。一定要在象与意间架设阶梯,以引发学生的思索。对于教材,则要将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联系文章背景及生活实际来形成一个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这样才能有效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片段]

  一、 初谈生命,诱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写个词,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你们想过生命是什么吗?

  生: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

  生: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师:有个人也想过,可能比你们考虑得还要多。就是她,她有个美丽的名字——杏林子。看着照片,你们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她是个很有气质的人,好像很有文化。

  生:她是个快乐的人,她脸上带着微笑。

  生:她看上去很富贵。

  师:是的,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首先看到的都是她一脸的微笑,她非常的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每天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她说过,地震有五级,我的病痛也有五级——小痛、中痛、大痛、巨痛、狂痛。但她依然坐在轮椅上,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说明:课始就直接板书“生命”这个词语引出“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去思索。在轻轻的乐声中,让学生谈谈对作者的印象,并相机出示作者照片,引入对作者的背景介绍,学生在视觉和心灵上造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更为深层次的思维震撼,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辅助、拓宽、延伸的作用,也让学生心中升腾起一种亲近文本的欲望。这样奠定了本节课的基调,为深入探究文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紧扣“欲望”,品读飞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呢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呢?

  生:这是一只不停的扑翅膀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想要逃生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求生欲望很强的飞蛾。

  师:同学们说飞蛾求生欲望强,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呢?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呢?

  生:我从“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可以看出来。因为它极力的鼓动双翅就是拼命的扇翅膀,想从作者的手中逃走。

  生:我从“挣扎”可以看出来,它“极力的鼓动双翅”就是在挣扎,它不想就这样死在作者的手里。

  生:我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可以看出来。它肯定是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在扇翅膀,那么小的飞蛾能让作者的手感受到有力量在跃动,可以看出它求生欲望很强。

  师:小小的飞蛾极力鼓动双翅,如果你就是那小小的飞蛾,你想告诉自己些什么呢?

  生:我不能就这样死去,一定要逃。

  生: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也要活着。

  生:我一定要活着,不能让人捏死我。

  师:原来它要表达的是自己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啊!它鼓动双翅,又在向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生:放了我吧!大家都是生命。

  生:请你放了我吧,我不再骚扰你,给你安静。

  生:我是渺小的生命,你是那么强大,你又何必跟我计较呢,放了我吧!我还要活着,感受生活的美好。

  师:它在向杏林子传递着求生的信心,倾诉着自己的求生欲望。这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震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着。如果它不挣扎,等待着它的只有一个结果?

  生:死路。

  师:你从哪看出来呢?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不能动弹了就是被捏死了。

  师:多么渺小,多么脆弱的生命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挣扎的结果就一定有活路吗?

  生:不一定,也许作者会觉得它烦,马上捏死它。

  生:也许会同情它,就放了它。

  师:不挣扎,只有死路一条。挣扎,或者生,或者死。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它也不放弃,这就是求生的欲望。这种欲望让作者震惊,所以我忍不住——

  生:(齐答:放了它)

  师:(补充资料)同学们知道飞蛾的平均寿命是多长?

  生:几个月。

  生:一年。

  生:不会是几天吧!

  师:老师告诉你们: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也许这只飞蛾已经活了3天、4天、甚至是7天、8天……它挣扎着飞走了可能也只活一两天、或者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它为什么不放弃,还要如此的挣扎呢?

  生:哪怕只有一分钟,它也要活着。

  师:这就是求生的欲望。

  师:作者震惊了,此时她的心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感情,是什么感情呢?

  生:敬佩小飞蛾的求生精神。

  生:赞美。

  生:同情小飞蛾的可怜。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朗读略)

  师:我相信这只飞蛾不仅写在了纸上,也写在了我们的心里。就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吧!

  生:(背诵略)

  (说明:这一板块的教学,按照入境以取象,取象以观意,缘意以激qing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品读。根据三年级孩子长于形象的特点,从飞蛾的形象入手,然后以学生回答中的“欲望”一词作为本段研读的内核,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引入,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飞蛾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这样在文意与形象间转换,架设了阶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触摸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的感受。)

  三、抓住“不屈”,品析香瓜子

  师:香瓜子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香瓜子的什么打动了你?用______画下来。

  生:香瓜子最让我感动的是它能在砖缝里活下来。我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课文写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地方,它不屈向上,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泥土。这些都没有,它还能活,真让人惊讶。

  生:最打动我的是它不屈向上,说不定还能长出香瓜来呢。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书上说“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虽然它冲破了坚硬的外壳,但是活不了多久的。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够抓住打动人心的地方。同学们刚才所体会到的这些其实都是在写香瓜子的不屈向上。(板书:不屈向上)

  师:你们认为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香瓜子不屈向上的力量呢?

  生:茁壮生长。

  生:冲破。

  师:它是怎样冲破的呢?

  生:努力的冲破。

  生:用尽全力冲。

  生:带着生命的渴望冲。

  生: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冲。

  生:兴奋的冲。

  师:小瓜苗,你们努力冲破外壳,想干什么呢?

  生:我努力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我拼死冲破坚硬的外壳,想感受一下生命的精彩。

  生:我急切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生:我百折不挠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存在。

  师:大家看,一个冲破,冲出了力量,冲出了勇气,冲出了不屈,冲出了一个生的希望 。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屈向上的植物呢?

  生:仙人掌。

  生:向日葵。

  生:榕树。

  (说明:如果说“品读飞蛾”的教学是是“扶”的话,这儿则是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得。抓住“不屈”,引导学生感受香瓜子的生命力量。重点品读一个 “冲破”,让这种生命的力量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个性化的表达。然后再由文本引向课外,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不屈向上的植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后面的由读学写奠定了基础。)

  [案例反思]

  一、寻象观意,缘意激qing

  古人云:“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本课以“意”与“象”为阅读的核心,让学生经历“境—象—意——情”的过程。开课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对生命是什么的思索;然后到文中去寻求答案,找到“飞蛾”“香瓜子”“心跳”这几样事物,此乃寻象;接着品读每样事物,抓住各段的中心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品读,此乃观意;最后由重点句段的品悟,激发学生的情感,此乃缘意激qing。在这一过程中,形象与文字交替出现,使得孩子的领悟由浅及深,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多重对话,情思飞扬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对话。以品读“飞蛾求生”这一教学板块为例:首先是“初读课文、多元对话”。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抓住“这是一只_______ 的飞蛾”去与文本对话,去寻求心中的飞蛾形象。然后是“研读课文,倾心对话”。在探寻“飞蛾的求生欲望”时,我引导学生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补充,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让学生融情于文本中。最后是“引导想像、补充对话”。在探究飞蛾的内心活动时,我引导学生想象飞蛾对自己、对杏林子会说些什么?这样不断的构建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交流疑问思索的平台,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直达心灵深处,达到文我两忘,得意忘形的地步。

  三、潜心涵咏,精神熏陶

  读书须反复诵读,潜心涵咏。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深钻重点字词,鉴赏作者的人文思想。对于“冲破”一词,我采用了想象填补、角色转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在情感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通过卓有时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在品读鉴赏、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依托,不再是口号似的宣言,而是物化成了可触可感的动物、植物。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对学生的点评还缺乏激励、点拨,需要不断改进。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7

  《生命生命》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飞蛾、瓜苗、心跳三件事物的细致刻画,以小见大,引领读者从三个事例中去感悟生命,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光彩。

  这篇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有点难,不是难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上,而是理解重点句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又相对较少。如何让学生从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义,体会杏林子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命运不幸的不屈。如何让这两个“生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三个难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一、创设情境,用经验催生感情。

  “生命”对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体验这个沉重的话题,在第一个事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走进生命的内涵。

  情境一:假如你是那只被握在手中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情境二:伸出手,合上,现在你的手中就握住了那只飞蛾,你有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学生就成了那只危在旦夕的飞蛾,成了那个握住飞蛾,掌握飞蛾命运的人,同飞蛾一起思考,一起挣扎,一起极力鼓动双翅。再加上老师的动情讲述,了解了飞蛾平均只有7天的生命,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飞蛾为了这7天的生命,为了能活着,如此奋力拼搏,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啊!

  二、以体验感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一道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珍爱生命、让生命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有了深刻感受。

  三、注重学法指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交流、换词、分析重点句子”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课堂上围绕“在作者杏林子心中,生命是什么,她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这样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去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想象画面、角色置换理解了一只弱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对生命的热爱。并通过诵读生命的格言,探究思考生活中像杏林子一样珍爱生命的人还有哪些?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书写生命的感言,将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丽,在学生有了深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有机地进行表达的训练。多方面、多层次、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也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环环相扣。

  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不只是单单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我在教学的设计上从三个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又设计了有关生命的格言;发现身边像杏林子一样珍爱生命的人;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书写生命感言;将生命的真谛“生命有限,价值无限”送给身边的人,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将本课的内容一步步延伸,使文章的内容得到升华。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8

  1、教学目标

  ①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②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③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2、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②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二、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a.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a、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c.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d.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③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有关提示]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体验反思

  ①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a.阅读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b.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4、教师小结: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自己的看法。

  ②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5、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6、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读《生命生命》有感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9

  《生命生命》一课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具有理性的思考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课前就安排孩子们收集杏林子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导入新课时,我以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难以理解了。

  课堂上,为了加深对杏林子的了解,我再次播放了杏林子的资料,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这位“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的残疾作家的敬佩。带着对作者的崇敬,再来学习课文,孩子们就会更有兴趣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例如没有指导孩子写自己的体会,这样,在课堂上完成“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孩子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另外,课堂的朗读训练不够。因为课件容量过大,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朗读训练,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老师牵着孩子走,没有孩子自己的读书体会,这一点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加以注意。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0

  我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生命 生命》一课,是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短小精悍,含义深刻。本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即: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本文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是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二是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本文针对“生命是什么”发出质疑,而“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他们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是我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始,我先让学生交流他们课下搜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我由搜集到的杏林子关于生命的名言揭示课题,让学生关注生命。通过课堂教学,我对以下几点产生了深刻的体会:

  一、抓关键词,在诵读中感悟

  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用心去发现、去体会。俗话说:“书读万遍,其义自见。”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断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反复品读重点语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如何珍惜生命。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我先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课本上进行批注。之后,再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等重点词和“!”,让他们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感悟作者对弱小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但很可惜,在授课过程中忘记了对“!”的感悟。

  我总结学习方法后,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品读方法,再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个事例。教学中,我倡导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各自交流重点语句的含义,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顽强。此环节达到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再集体汇报交流,抓住“冲破、没有、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最后配乐展示种子生命力顽强的图片,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顽强的“生命”这一话题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在交流中感悟

  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我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并用认真、郑重、自豪的态度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出了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也给了杏林子以启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必须对自己负责。”并给予学生课外资料进行拓展,我先呈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形象;再让学生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在强烈的对比中体会作者——杏林子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内心感到“震撼”;接着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决不白白地糟蹋”这句话,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了难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还不够流畅,加上有四位录课人的关注原因,致使教态略显紧张,不够从容大方。另外教学评价如果再多样化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定“鼓动、跃动”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含义,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设计】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蕴含深刻,杏林子通过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叙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与杏林子的对话,形成与自己已有体验的对话,从而阅读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于此,整堂课的教学教程分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揣摩──感悟品读。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肖伯纳说: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烧的越亮越好。

  生: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生: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师:说得多好呀!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2、板书课题、质疑:

  生问:生命是什么?

  生问:为什么韪中有两个生命,去掉一个行不行?

  生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标出生字新词,借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词的意思,个人有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

  2、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

  3、师生交流:

  ⑴ 刚才通过学习,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⑵ 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⑶ 指名轮流读书,互相评议。

  4、默读课文,面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句的方法整理出三点启示:

  ⑴ 对自己负责。

  ⑵ 创造价值。

  ⑶ 为生命奋斗。

  (整体感知很重要,它是感受、体验、筛)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简析:

  生命是什么?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继续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VCD《生命的活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名言

  1、板书课题并诵读。

  2、谈话铺垫,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作者开篇就提出自己的疑问,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解释什么是生命。可是,有的人的一生过的平淡无味,有的人的一生过的精彩纷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 生命》一文,愿同学们有所领悟。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诵读全文,要求: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困难学生)

  2、说说作者在文中讲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

  3、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

  (三)细读段落,情感体验

  1、默读,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出示有关阅读的“温馨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将自己认为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读给同组同学听听,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学习:以“生命”为主线,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体会三个事例中各自所展示的强大生命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5、小结: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联系生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体验,感悟提升

  1、观看自制VCD——《生命的活力》,思考:从这些生活、学习的片断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吗?

  2、交流观后体会

  (1)借助提示句式谈体会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就在……”

  (2)写小片断: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挣扎

  瓜苗生长 冲破

  倾听心跳 跳动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A 案

  第 一 课 时

  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

  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 二 课 时

  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4

  【我们要完成】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正确看待自己生命的价值。

  【一句话说课文】

  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通过这三个事例充分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吧】

  1、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检查字词过关。

  2、你知道“生命是什么”了吗?

  3、课文中讲述的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个事例?说说你的理由。

  【我的感受】

  1、读了本课后,你想跟大家说些什么啊?

  2、想一想,生活中你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吗?

  【我们的课外书】

  “读读想想”里[美]爱尔斯金的《做时间的主人》,123页。

  【试一试】我是______________ 谢谢你的评价!___________

  1、看拼音写词语:

  yù wàng    zhuó zhuàng    chén wěn

  (    ) (      ) (    )

  zhèn hàn    duǎn zàn    zhēn xī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听诊(zhěn zhēn)器  糟蹋(tā tà)

  动弹(tán dàn)    外壳(ké qiào)

  3、按课文原意填空:

  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看我自己的】

  1、搜集与生命相关的精美语段。

  2、仿照这篇文章列举事例的写法自己写一篇小练笔,主题可以为诚信、善良、时间等等。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篇15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积极进取、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2.结合实际体验,感悟生命内涵的丰富性。

  教学设想:

  (一)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多种形式的阅读(默读、朗读、品读),在自主学习中体会作者积极进取、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二)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共同探讨、感悟生命内涵的丰富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生活,你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然而,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第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人生。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生命生命》。

  (说明:导语设计注意中、小学语文的衔接;并用*饱满的语言使学生入境传情。)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文章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初次感知课文,教师提出默读要求:

  (1)结合文后注释理解词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看文后注释,注意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投影复习、反馈文中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品读文章,提高读书质量,默读要求:

  (1)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

  (2)找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

  学生交流:

  (1)朗读自己勾画的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处理好朗读技巧。

  (2)交流自己找出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并结合作者的身世,体会文章表达的积极进取、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文章的优美语言和表达的思想内容。

  3、齐读课文。

  (师):杏林子本人就是一个热爱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而奋斗的榜样。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这支生命的赞歌。

  在前两次默读、同学交流、语段理解试读的基础上,出声齐读文章,再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增强对生命意识的体会和认识。

  4、出示投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补充名句,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内涵的丰富性。

  1、说

  (师):作者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你也能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感悟出有关人生的认识和道理吗?当然生命本是多姿多彩、博大丰富的,你也许有和作者不同的、作者未提到的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我们先欣赏几幅图片,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投影展示五幅图片,教师先示范(选一幅图):

  (师):我看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有一串串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脚印伸向远方。我们想到生命是一场艰难的跋涉,那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脚印正记录着我们人生的历程。

  其余四幅同学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已有的体验,学生谈了关于生命的不同认识和感受,言之有理,都应给予认可。

  2、写

  通过课文、图片、同学们的交流,结合你自己的实际体会,写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学生当场写作,并进行全班交流,共同体验生命内涵的丰富性。

  老师也交流自己写的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欣赏生命。其实欣赏生命的过程,也是在欣赏多姿多彩的自己。尽管只有短短的45分钟时间,老师非常有幸能和同学们共度了一段难忘的生命时光。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生命、珍惜时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书写自己人生的篇章。

  五、布置作业:

  以“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作业:

  1、查询有关生命的形成和起源。

  2、摘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3、收集珍爱生命的名人佚事。

  4、上网搜索感悟生命的精美散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