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了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段具体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又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子,采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使人感受更具体;第三段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历史;最后点明文章的中心:“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和网络里的资源来理解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体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一般的说明方法带来的好处。(四)教学难点怎样把网络学习资源和课本文字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让网络资源服务于课本,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基本处理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于金字塔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金字塔》的学习专题网站。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音、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教法与学法阐述: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强了活力。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环境。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受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感受语文网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外形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网页里的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外形的高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2、平等对话,品读感悟。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学习者在里面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有平等的权利,不怕说错了别人会笑,学习者能够真正地释放自我,进行充分的交流。例如学生自己在讨论区留言,交流感受,找到与自己有相同疑问的研究成员。在自学后讨论交流时,让他们把自己整合后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对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同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同时,网页里的视频资料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例如:在金字塔的建造史中,如何垒石块,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flsh动画说明;如何运石块,可以用网页里的一段视频录象使它形象化;学生在互相的探讨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操作能力。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想采用块状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先要求他们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同时,给他们提供三个专题网站的网址,要求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课文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信息,做简单的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锻炼他们对信息的取舍、处理的能力;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在 “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我打算让同学在网页的讨论区进行留言,写下自己的课堂收获与更大的疑问,由于网络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境中感悟,突破了“思维定势”,使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发挥,使课堂变成了“群言堂”,从而实现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场面。要求学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对有关金字塔的一个问题的探究,这样也能开辟现代语文结合网络资源学习的新途径; 四、教学流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一起到金字塔走马观花参观了一番,你对金字塔哪方面最感兴趣呢?今天就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2、学生交流自己想探究的内容,说明原因。二、网络冲浪,自主探究;1、请同学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我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一个简易网站,网址是,还有另两个专题网站,网址是和,请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注意要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你的课文内容。2、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上网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帮助。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去学习,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更易形成质疑探究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组织交流,内化知识;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使用苏亚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转播,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讨论,适时进行朗读指导,给予学生适当评价。同时学生根据独立研究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在word或powerpoint里进行整合,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外形。重点探讨“举世闻名”是何意?“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引导学生浏览网页照片,指导感悟重点的语句,结合课文用列数据的方法说明生活中事物的特点。第二部分:构造过渡:外形如此宏伟的金字塔,里面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在网络学习中的收获,同时向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材料。小结:作者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使我们对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三部分:建造史过渡:如此精妙绝伦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所得时,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1、小结:四五千年前,在广袤的沙漠里,几十万埃及的劳动人民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此时,你有何感想呢?2、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设计意图:“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自由交流自己的“大问号”;让同学们在讨论区进行留言,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永不停息探索的脚步;      附:《埃及的金字塔》教案

  课题 12、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从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文网络学习的快乐,浏览专题网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前准备 制作金字塔专题网页;与相关网站建立友情连接;        教 师 活 动 媒体使用及设想 学 生 活 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到金字塔走马观花参观了一番,你对金字塔哪方面最感兴趣呢?今天就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二、网络冲浪,自主探究; 1、请同学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我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一个简易网站,网址是,还有另两个专题网站,网址是和,请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注意要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你的课文内容; 2、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上网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可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信息,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对信息的取舍、处理的能力;         学生交流自己想探究的内容,说明原因。   二、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自学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利用读、划、议、思的方法阅读课文,体会重点的词句,利用老师提供的网站进行学习,着重查找和自己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将相关信息在word或powerpoint里进行整合,准备交流;        

  三、组织交流,内化知识;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使用苏亚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转播,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讨论,适时进行朗读指导,给予学生适当评价;     第一部分:外形; “举世闻名”是何意?“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网页照片的浏览;   指导感悟重点的语句; 结合课文用列数据的方法说明生活中事物的特点;   第二部分:构造 过渡:外形如此宏伟的金字塔,里面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作者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使我们对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部分:建造史 过渡:如此精妙绝伦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     利用网络来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自身信息素养。     学生在屏幕上展示自己根据网络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整合的成果,训练了他们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机进行的屏幕转播,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计算机网络辅助语文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把自己整合后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对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同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了解金字塔的外形、构造、建造史;     边看图边品味词语;(“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边读边想象画面; 欣赏网页照片; 重点语句的感悟,领会金字塔的外形宏伟; 感情朗读;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这一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结合语句交流) 重点感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刀片都插不进去。”               学生适时指导观看网页上找到的运石头和垒石头的视频资料,有助于同学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 师 活 动

  媒体使用及设想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小结:四五千年前,在广袤的沙漠里,几十万埃及的劳动人民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此时,你有何感想呢?       2、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以及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在网上进行成果交流,让学生各展所能,并且博采众长。         让同学在网页的讨论区里留言,写下自己的课堂收获与更大的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创造思维,开辟了现代语文学习的新途径;         发挥校园网留言板的功能,由于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交流,课后还可以通过浏览留言板来交流。 对于建造金字塔时搬运巨石和垒巨石,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畅所欲言;(颁发金点子奖)       畅所欲言; 适当评价;               “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自由交流自己的“大问号”;         让同学们在讨论区进行留言,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永不停息探索的脚步;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前后勾连,迁移学法。

  1.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以及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迁移学法:同学们,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的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有【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前后勾连的方法来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

  二、聚焦重点,用心品读,领悟说明方法之效果,感受说明语言之特色。

  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主要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静心地思考,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这一工程的宏伟与精巧?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的呢?

  (一) 说明方法。(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从数字入手:

  1. 品味数字。

  解读:共有70多座---数量之多;

  高146米多,40层高---塔身之高;

  走1千米——想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多少米?金字塔的一周可是操场的5倍呢!——规模之大;

  230万块、2.5吨——每块相当于50公斤重的50个小胖墩的体重之和,一头巨象之重;总重量达684.8万吨、地球一周、60万个(从海南排到漠北)”—— 巨石数量之多,重量之大;

  10万人,30年时间——人数之多,时间之久。

  预设一:学生直接说从数字中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当即点红一长串数字。

  师:具体说说,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  师:学生交流完后。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

  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预设二:学生从某个带有数字的句子入手谈。比如“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让你体会到的是金字塔塔身之高。

  ※能形容一下你看到摩天大厦的感受吗?(高耸入云,抬头望不见顶)

  师:看,作者把金字塔和我们熟悉的大厦一作比较,就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高大。

  ※现在你的脑海中屹立起了这样一个高大宏伟的建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们看到的这个金字塔。(师点: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高大吗?(指名朗读,教师适当点评)

  师:其他数字又让你从哪个角度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呢?让学生结合其他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能把你的这种惊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能把这些带有数字的语句读好吗?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你的表情也充分的告诉了我们你的感受!

  ★师:学生交流完后,教师点红一长串数字。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

  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

  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2.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

  师:所以说恰当的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 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板书:比较)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更为真切);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最具说服力的)。

  4.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二) 说明语言(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师:继续回归这段介绍金字塔宏伟与精巧的文字,再读读,在语言上给你什么感觉?

  1. 品味语言。

  还是让我们来品一品其中的几句话吧。

  ▲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金色的沙漠中,那古老的金字塔呵,远远望去,它像沙海中的一座座金山,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一幅多么开阔而雄伟的画卷啊!”

  师: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形象、抒情,语言优美)

  师:再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同?

  146米、40层高————简洁朴实,真切【实】可信,有现场感【更真切】。

  小结:对,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特色,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和浓烈的语言,往往很公正客观。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资料介绍)

  师:这一句具体写胡夫金字塔底边周长之长。为什么不具体写四条底边的长度呢?查阅资料得知,胡夫金字塔四条底边的长度各不相同: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

  是的,一一列出显得累赘而无必要。这也正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平实的特点。

  ▲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建筑的精巧细密)

  当时每一块巨石都磨得是多么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是多么的――,紧密到了――的程度。“锋利”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天衣无缝

  (2)师: “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环境恶劣、风沙肆虐、侵蚀剥落、地震摧毁——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千年不倒)“几千年”【此处总结历经千年――依然连……】。

  师:你觉得这个工程怎样?(精巧、了不起、奇迹)

  ※  这仅仅是劳动的累积,技术的精巧吗?更蕴涵着什么?(古埃及人民高度的智慧、才能)

  (板书:智慧)

  (3)师: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勾连前文:《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斗志昂扬)——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3.语言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语言风格就是不一样的。

  三、探究建造,感悟智慧,再次体会语言特色。(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浏览,你觉得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怎样?“科学”(智慧)

  抓运输、垒石:——从木撬运石;修路平整;没有最基本的建筑设施;堆起土坡;倾斜运石;移走土山等内容中引导学生一方面体会金字塔建造之工程浩大,所需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劳力,另一方面紧扣“科学的方法”五个字充分感悟蕴含其中的古埃及人民无比丰富的、乃至不可思议的聪明智慧。包括引导学生适时的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这种感受。

  师:  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光读懂了这项工程的庞大,而且还读懂了其中凝聚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②你的发言让我们对古埃及人民精妙的设计更加赞叹不已。

  ③ 通过你的资料介绍,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④学会收集资料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看来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⑤联系上下文去读书,我们的阅读感受就会更丰富。

  2.这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

  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 (众多说法中的一种,而且这些说法也没有确切的定论。)

  能不能去掉?(不能。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2.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上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然而,科学家推测,彗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

  五.迁移学法,拓展延伸。

  同学们,本单元的下面一篇课文是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也是一篇说明文。维也纳有什么特点,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语言上有些什么特色?下节课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和发现。

  板书:                   15.埃及的金字塔

  勾连                  智慧                   列数字      简洁

  作比较

  比较           宏伟           精巧           举例子      准确

  备注:整体板书以金字塔板画为背景,金黄色主调;其余文字白色;“智慧“二字红色。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3

  片段:

  师:埃及有70多座金字塔,为什么只是介绍了胡夫金字塔?你认为胡夫金字塔有代表性吗?请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生:作者选择胡夫金字塔是因为它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生:我认为胡夫金字塔很有代表性,因为它很高。书上说: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

  生:是啊,这座金字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 吨。也能说明胡夫金字塔很大。

  生:“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从这句话也能看出胡夫金字塔很大,具有代表性。

  生:“塔身的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从这句话说明金字塔宏伟而精巧,说明古埃及人民很智慧。

  生:“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从这句话我知道了胡夫金字塔工程浩大,堪称埃及金字塔之最。

  师:刚才,同学们充分地研读了课文,有了不少发现,也都认为胡夫金字塔不管是规模,还是工程,都是埃及金字塔中的代表之作。那,对于作者的介绍,你还满意吗?

  生:我挺满意。作者没有把70多座金字塔一一列出,只是具体介绍了其中的胡夫金字塔,显得很简洁。

  师:这叫抓住典型。

  生:我也挺满意。作者在介绍胡夫金字塔的规模宏大时,列了许多数字,介绍得很准确。

  生:我满意。作者在介绍时,还用我们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使金字塔更形象了。

  ……

  师:看到同学们在读书之后都各有收获,老师很高兴。……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技巧。好的问题设计,往往能使教学驾轻就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学中,老师只是用了两个问题,就较好地完成了这一部分的教学,即“为什么只是介绍了胡夫金字塔?”“对于作者的介绍,你还满意吗?”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充分阅读文本,与文字进行了深入地对话,使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4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专题学习网页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学习网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学习网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准备』

  专题学习网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理念: 

  分小组合作探究专题,师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走近埃及,远远地瞻仰了金字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与金字塔相关的词语。

  出示词语:宏伟  精巧  轮廓  智慧  结晶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烈日曝晒  举世闻名  摩天大厦

  生读,齐读。

  2.你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描绘你印象中的金字塔吗?(相机板书:宏伟、精巧)

  3.现在这座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出示句子引读)

  生读:它们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质疑。(板书:智慧的结晶 建造)

  4.是啊,为什么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呢?(板书:?)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

  5.出示探究专题:1.金字塔的宏伟;

  2.金字塔的精巧;

  3.金字塔的建造。

  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走近金字塔,感受古埃及人民伟大的智慧。

  二、组队探究,自我感悟  

  1.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选题。

  2.专题选好了,在小组合作探究前,老师有几点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出示合作提示:1.独立研读课文,抓重点词句品味,并作批注;  

  2.小组内汇报演练;  

  3.组长分工汇报内容。  

  根据提示研读课文。

  3.学生讨论,探究合作,教师巡回,参与讨论。

  同学们读得投入,谈得热烈,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究讨论会”,对于同一个探究专题,有不同感受与理解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三、汇报探究,深刻感悟  

  (一)金字塔的宏伟  

  (1)这座金字塔高难度 146米 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出示课件)

  生1:我从这句中的“摩天大厦”感受到金字塔特别得高大,因为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快要够得着天的大厦。”

  生2:从 146米 多、40层高,我感受到金字塔特别的高大雄伟。

  师:你真会读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医科细腻的新。你知道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究竟有多高吗?

  生茫然。

  师:我们的源清楼有几层?(4层) 40层有几个源清楼这么高?(10个,生惊讶)请想象一下,你会怎么看?(生仰视)

  指导朗读。(读出它的高)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让人身临其境,请你再读这句话,想想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是啊,为了把金字塔的高表现出来,作者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遥远而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有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这样写的妙处。(齐读)

  (2)绕金字塔一周……需要60万个车皮。(出示课件)

  生1:我从“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 1千米 的路程。”感受到金字塔的大。

  生2:我从这组数字感受到建造金字塔需要的石料非常的多,从侧面体现了金字塔的宏伟。

  师:像这样的写法就是列数字。

  生3:地球的一周是 40075千米 ,建造金字塔的石料可以绕地球一周,可以看出石头特别多,也可以看出金字塔的宏伟。

  生4:我刚才算了一下,一座金字塔需要的石块是575万吨,用一列30节车厢的火车来运这些石块需要运2万趟,实在太惊人了。

  师:感谢你们精辟的分析,精彩的汇报。这有组组数字令我们惊叹,能把你的惊叹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3)为了建造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整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生1:通过“经常、10万人、整整30年”体会出工程需要的人多,时间长,工程的浩大,金字塔是奴隶们血汗的结晶。  

  生2:我从“烈日曝晒”这个词感受到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曝”的意思是“晒”,那什么样的场景才叫“烈日曝晒”呢? 

  生3:就是当太阳火辣辣的炙烤大地的时候。  

  生4:就是太阳晒得大地直冒烟的时候。  

  指导读出环境的恶劣、壮观的场面。

  生5: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那时候修建金字塔三个月换一批人,一年就要有40万人参加劳动,30年就会有1200万人参加劳动,需要的人也太多了。

  师: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而成的是古埃及人民血泪的结晶。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这句话。(齐读)

  (二)金字塔的精巧  

  (1)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插不进去。

  (出示句子)

  生1:我从“几前年过去了”感受时间很长,金字塔非常的古老(历史悠久)。

  生2:我从“锋利的刀片也插不进去”感受一点缝隙也没有,金字塔很坚固。

  师:当时古埃及人民生产力水平低下,能使用的工具只有石块,他们就用石块和石块摩擦,要磨平一块重2.5吨的石块需要多长时间,花费多少精力啊!

  指导朗读 :体会历史悠久,精巧,艰辛,浩大  

  齐读:感受精巧

  师: 这是一项多么艰辛、多么浩大的工程啊,所以“为了建造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引读)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读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为什么作者只向我们介绍胡夫金字塔呢?

  生:因为胡夫金字塔最大,最有代表性。

  师:这种以胡夫金字塔为典型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方法就叫举例子。

  (三)金字塔的建造   

  生1:“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是个过渡句。

  师:为什么是过渡句呢?

  生2:因为第三节写的是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下面写的是抓们建造的。

  师:它有机地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更连贯了。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生齐读。

  生3:“勤劳而聪明……一条石路”是写他们抓们运石头的,表现他们很聪明。

  师:是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一起感受一下。(出示课件)

  生4:我从“当时没有起重机……让金字塔暴露出来。”知道他们是怎么把石块垒起来的,他们聪明、勤劳,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5指图讲解建造过程。

  师:金字塔到底是怎么砌的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出示拓展练习:怎样把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据说人们先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最后_____,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生填充,齐读体会建造过程。

  师:古埃及人民就只用这一种方法建造金字塔的吗?

  生:不是。

  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6:许多、据说。

  生:“据说”说明这只是后人根据当时可能拥有的工具而推测、想象出来的方法,可能还有别的方法。

  师:大家看,这是螺旋型的建造金字塔的示意图。(出示课件)

  四、拓展延伸,深化探究  

  师:古埃及人民想出各种方法修建金字塔,他们有起重机吗?

  生:没有。

  师:他们有运载机吗?

  生:没有。

  师:是呀,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用无数的肩膀、无数双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来,堆砌起金字塔。这是现代文明也难以企及的程度,可他们实现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矗立在滚滚黄沙之中。他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站在这举世闻名的金字塔面前,你想说什么?

  生自由说。

  师:他们不愧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师:通过本次的小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都有所收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拓展练习: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___的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__的坟墓,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__”字,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__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 146米 多,相当于_____;它的结构精巧,几千年过去了,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接缝处连____都插不进去。金字塔真不愧是埃及的__,是古埃及人民____。

  生读,并齐读。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本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了解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了古埃及人民伟大的智慧。老师相信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民一定会引领同学们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教学反思:每次上公开课前,总会有几个难眠之夜,那是一种欣喜与沉重交织的复杂体验。上完这一课,一份释然,一份轻松,让整个人清爽了许多,可也会有丝丝遗憾缠绕心头;一点失误,一份失落,让我心情难以平静。课前,我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抓重点语段品读体会,指导小组组长做好分工;课上,我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展开交流,师生精神饱满,学生表现活跃,精彩不断。可也有失误之处,课堂预设的环节由于时间问题,没有着重体现,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比较单一。在我校的试教中,教学时间绰绰有余,学生反映冷然,可在实小的这节课上,学生是那么的活跃,品读深刻,思维敏捷,表现欲强,让我满心欢喜,不忍打断他们的发言,阻止他们的交流,可能也正因此而使教学环节与我预设的有所差异。课后,失落写在我脸上,心想要是前面的环节少花费一点时间,那么这节课应该更理想了,于是,越想越遗憾。 王 老师劝我说:“教学本来就是缺憾的艺术,不可能有想象的完美,就是大师上完一节课,他也会有所遗憾。”听完他的话,我心中释然。可这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同样五年级的学生为何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6

  作者:里庄中心校  刘小丹    转贴自:里庄中心校    点击数:128

  《埃及的金字塔》教后随想

  里庄中心校  刘小丹

  关于埃及的金字塔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谜,它一直都牵动着不光考古学家在内的世人的心,对于小孩子来讲,它更显得神秘莫测,但“神秘”不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把对金字塔的更多了解放在了学本课之前,课前我就带学生上网查了有关资料,有了准备,学生课堂上发言积极,思维比较活跃。我在课堂上重点抓住了“宏伟”和“精巧”。

  一、从胡夫金字塔上感受宏伟和精巧

  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很容易感受到,同时还学习了几种说明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到埃及金字塔的高时,我让学生联系我们学校综合楼的高度,通过比较,学生理解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就比较容易了;再如讲到埃及金字塔工程浩大时,我联系了里庄的总人口才三万不到,而建造金字塔要十万人30年时间,学生理解工程的浩大和金字塔的雄伟就水到渠成了。

  二、从建造金字塔上深化宏伟与精巧

  虽然文中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从运输和搭建两方面叙述得很清楚,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看明白。1、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当时生产力低下到何种程度。2、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奴隶们的悲惨处境。如果不对这两点作必要的讲解,他们对于“宏伟”和“精巧“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在对以上两点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笔画勾勒出运输和搭建的草图。

  回想这课,还有许多不足,例如,我在处理学生埃及金字塔的高大雄伟时花时过多,而讲建筑时,花时过少,导致学生对埃及人民的智慧体会不足,我想如果能让学生在读课文后再自己根据理解画图演示,要比自己画图好得多。

  也许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真正必由之路吧。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采用网络搜索、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扩大知识密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网络视频直接感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

  3、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状物类的散文,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走近埃及,远远地瞻仰了金字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与金字塔相关的词语。

  出示词语:宏伟  精巧  轮廓  智慧  结晶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烈日曝晒  举世闻名  摩天大厦

  生读,齐读。

  2.你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描绘你印象中的金字塔吗?

  具体金字塔图示展示(古埃及金字塔图片欣赏及金字塔介绍)

  (百度百科中的内容)

  3.现在这座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出示句子引读)

  生读:它们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质疑。(板书:智慧的结晶 建造)

  4.是啊,为什么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呢?(板书:?)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

  5.出示探究专题:1.金字塔的宏伟;

  2.金字塔的精巧;

  3.金字塔的建造。

  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走近金字塔,感受古埃及人民伟大的智慧。

  (金字塔全图展示)

  (百度百科中的内容)

  二、分组探究,自我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合作探究

  2.出示合作提示:

  (1).独立朗读课文,抓重点语句品味,作好批注;

  (2).组内个体汇报学习结果;

  (3).各组选派代表班内汇报。

  根据教师提示学习课文。

  3.学生讨论,探究合作,教师参与讨论。

  同学们读得投入,谈得热烈,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究讨论会”,对于同一个探究专题,有不同感受与理解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三、汇报探究,深刻感悟

  (一)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1)这座金字塔高难度 146米 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出示课件)

  生1:我从这句中的“摩天大厦”感受到金字塔特别得高大,因为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快要够得着天的大厦。” 

  生2:从 146米 多、40层高,我感受到金字塔特别的高大雄伟。

  师:你真会读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你知道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究竟有多高吗?

  生茫然。

  师:我们的教学楼有几层?(4层) 40层有几个教学楼这么高?(10个,生惊讶)请想象一下,你会怎么看?(生仰视)

  指导朗读。(读出它的高)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让人身临其境,请你再读这句话,想想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是啊,为了把金字塔的高表现出来,作者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遥远而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有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这样写的妙处。(齐读)

  (2)绕金字塔一周……需要60万个车皮。(出示课件) 

  (金字塔全图展示)

  (百度百科中的内容)

  生1:我从“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 1千米 的路程。”感受到金字塔的大。

  生2:我从这组数字感受到建造金字塔需要的石料非常的多,从侧面体现了金字塔的宏伟。

  师:像这样的写法就是列数字。

  生3:地球的一周是 40075千米 ,建造金字塔的石料可以绕地球一周,可以看出石头特别多,也可以看出金字塔的宏伟。

  生4:我刚才算了一下,一座金字塔需要的石块是575万吨,用一列30节车厢的火车来运这些石块需要运2万趟,实在太惊人了。

  师:感谢你们精辟的分析,精彩的汇报。这有组组数字令我们惊叹,能把你的惊叹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3)为了建造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整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生1:通过“经常、10万人、整整30年”体会出工程需要的人多,时间长,工程的浩大,金字塔是奴隶们血汗的结晶。

  生2:我从“烈日曝晒”这个词感受到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曝”的意思是“晒”,那什么样的场景才叫“烈日曝晒”呢?

  生3:就是当太阳火辣辣的炙烤大地的时候。

  生4:就是太阳晒得大地直冒烟的时候。

  指导读出环境的恶劣、壮观的场面。

  生5: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那时候修建金字塔三个月换一批人,一年就要有40万人参加劳动,30年就会有1200万人参加劳动,需要的人也太多了。

  师: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而成的是古埃及人民血泪的结晶。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这句话。(齐读)

  (金字塔相关资料记载)

  (百度百科中的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8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埃及的金字塔》。课的开始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及文中第一节中的“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等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介绍金字塔。之后,围绕第一课时学生提的四个问题(金字塔有什么用途,金字塔的外形有何独特之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金字塔为什么举世闻名,)展开教学。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相机出示了古埃及王朝法老们建造金字塔的资料。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了第三自然段,感受了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并学习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在解决金字塔如何建造这个问题时,学生从文中描述了解了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头的方法后,我用图文展示了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明。之后,我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方面的资料。可能是上课学生比较拘谨,举手的人很少。之后,我多媒体出示了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之后,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9

  师:上课!

  生:老师好!(弯腰鞠躬)

  师:同学们好!(鞠躬)请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金字塔。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勤劳、聪明、智慧、结晶)

  师:谁先来读一读?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这些词语是有温度的,请坐。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很到位,老师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气势了。

  师:谁能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生: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你一下子用上了三个词语,厉害!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你更厉害,居然用上了四个词语。有没有谁想挑战一下的?

  生: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勤劳而又聪明的古埃及人民建造的,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说得真好,请坐。

  师:是啊!宏伟而又精巧的埃及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宏伟 精巧)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埃及金字塔宏伟的语句,我们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埃及金字塔精巧的语句在下面划上浪线。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 一米 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段话是描写金字塔宏伟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让我们来好好感悟感悟这段话。

  师:大屏幕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这句话里有个词语“摩天大厦”,摩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大屏幕出示)

  摩:1、摩擦;2、接近;3、研究、切磋

  师:你认为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生:第二种

  师:那你能不能说说摩天大厦这个词的意思呀?

  生:快要接近天的大楼

  师:能不能表达地再准确些?

  生:形容大楼非常高

  师:谁来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很高啊!

  生读

  师:不够高,大概才十层吧!谁再来?

  生朗读

  师:好像到了二十五层了,谁再说试一试?

  生朗读

  师:老师感觉到了,已经到了顶层了。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可以去掉吗?

  大屏幕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的摩天大厦。

  这座塔高146米多。

  生自由读这两句话。

  生:不能,如果去掉,我们就不会想像出金字塔究竟有多高。

  生:不能,如果去掉,这句话就不太形象了。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说法,有了后半部分,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楼的高度。那么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

  生:作比较

  师:完全正确。同学们要记住这种说明方法,在我们以后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

  师:(大屏幕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 一米 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大屏幕出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生:金字塔是由很多很多石头垒起来的。

  生:石头很多,平均每块重2.5吨呢!

  师:每块石头很大,230万块石头垒起来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巨大

  生:庞大

  师:是啊,巨大的金字塔看起来宏伟壮观!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的四个数字:(大屏幕出示)1千米、230万块、2.5吨、60万节,这里叫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列数字

  师:老师发现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们的,谁再来读一读金字塔精巧的语句?

  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能区分多音字在各种情况下的读音。

  2 读通课文。

  3 理清文章脉络。

  4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脉络。

  2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具: 相关图片。

  板书设计: 12 埃及的金字塔

  高

  ↗宏伟 大 举例子

  胡夫金字塔 重 列数据

  ↘精巧 平整 作比较

  紧密

  教学过程:

  导入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我们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瞧: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问:这是哪里?在哪儿?

  (兵马俑——中山陵——故宫——长城——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画面定格在金字塔)你知道哪些有关埃及或金字塔的知识?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用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活跃课堂气氛。因为课前布置了学生查阅资料,课堂上就让他们来汇报一下,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能表明材料的丰富,从而告诉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筛选材料,渗透写作技巧。]

  过渡:我在上网查找资料时,发现关于金字塔的资料竟有388000条之多,如果我们一一说来,恐怕要说上三天三夜了。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手上一定也有许多资料,可是在经过思考之后,筛选了其中最能表现金字塔特点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作者整理过后写下的文章。

  初读课文。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生弄清多音字的发音:“畜”“厦”“曝”“砌”。注意区分“畜(xù)”和“蓄”,“橇”和“撬”。为阅读扫清文字障碍。告诉学生区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音近字、形近字,可以从这个字的意思入手。]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每一小节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金字塔的。

  在每一小节旁,简单标注这一节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金字塔的。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知道介绍一个建筑物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学生回答,师小结并板书。

  第一节:地理位置 概貌

  第二节:作用 外形 名字的由来

  第三节:数量 胡夫 建造时间、人力

  第四节:运送石块的方法

  第五节:建造的方法

  第六节:历史 意义

  过渡:写一处建筑还要写出它最有特色的地方。本文就写了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精读第三节。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胡夫金字塔的?

  学生回答。(若学生找不到,可以引导学生在下文中找)板书:宏伟、精巧。

  哪几句话是写“宏伟”?哪几句话是写“精巧”?

  为了表现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说明方法吗?

  (出示《恐龙》节选)

  [《恐龙》是三年级时学的一篇课文,把它作为一座桥梁,让学生回忆各种说明方法,便于下面的学习。]

  指名读句子,思考每句话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在课文中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出是哪种说明方法。

  出示第三小节。

  在描写“宏伟”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是为了突出金字塔的什么特点?(板书:高、大、重)

  在描写“精巧”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是为了突出金字塔的什么特点?(板书:平整、紧密)

  小结:作者用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高、大、重,从而表现了金字塔的宏伟;又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平整和紧密,从而表现了金字塔的精巧。

  [让学生明白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

  齐读第三节。

  [再次整体体会作者对说明方法的巧妙运用。体会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介绍一处建筑不仅要有条理,还要写出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用上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下节课就让我们模仿书上第三节,也介绍一处建筑。今晚就请你查找一处建筑的资料,思考我怎样把这出建筑介绍得惟妙惟肖。

  [为第四篇作文做准备。先教学生学会将知识迁移,写好重点段,等到写作课时,再把整篇完成,相对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四、五节的学习,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明。

  学习重点段的协作,会正确使用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正确的说明方法介绍一处建筑最有特点的地方。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多音字组词。

  厦( ) 畜( ) 曝( )

  ( ) ( ) ( )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金字塔的?

  [考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精读四、五、六节。

  我们知道每块石块重达2.5吨,这么重的石块,在过去没有汽车,没有吊车的情况下,是怎么运送到指定位置的呢?

  金字塔高达146米,又是怎么建造的呢?

  从古埃及人民想到的这两种方法,你看出什么?

  齐读第六节。

  练习写作。

  胡夫金字塔可以称得上是典范了,作者在介绍它时,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回忆说明方法,为下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练习写作。

  你准备写什么?

  它最有特点的部分是什么?

  根据你的材料,你能用哪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请你再考虑一下其他的说明方法。可以讨论。

  写作。

  [这是学生第一次写说明文,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尽量将“步子”迈小一点,好让学生能逐层走到顶端]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生朗读作文。

  点评。

  [通过具体的例子指导学生写作,让他们更好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5.修改作文。

  布置作业。

  完成重点段的写作。

  向同学、家长介绍你写的建筑物。[请同学、家长提意见,再次修改文章。]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 丁小凯    转贴自:练小教育论坛    点击数:149

  学生徜徉在求知的海洋中——评王剑忠老师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

  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丁小凯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课堂通常也会显得沉闷。但王老师在教学时,能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一扫教者疲学者累之态,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如浴春风,尽情的徜徉在求知的海洋中,让听课老师的眼睛也为之一亮,给人以深切感受。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

  例如:

  师:通过刚才我们读课文,已经对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挑一点给老师们介绍一下吗?

  生: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所以称它为金字塔。从这儿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名字的来源,还跟我们的汉字有关呢!

  生:我觉得埃及的金字塔非常高。你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出埃及金字塔非常的高。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观察相当敏锐!

  生:你们知道吗?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就是法老死后的坟墓。

  ……

  师: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仔细!相信你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

  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他们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但王老师并没有将它们生硬的凑和起来,形成共性,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王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在引领学生,用语言、神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而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学得舒心、学得轻松也学有所乐。例如老师说:“上节课导游阿里带我们去坦桑尼亚的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游览了一番,今天导游阿里到了我们中国,如果让你给他当导游,你会向他介绍什么地方呢?”学生兴趣盎然地介绍了浙江杭州西湖、安徽黄山、桂林山水、北京故宫等风景名胜。王老师饱含激情的对学生们说:你们知道的还真多呢!再如:老师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时,说:“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扎实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技能。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课程目标(阶段目标5~6年级)中也明确地指出:对于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本文《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对于这些说明方法,学生如何了解、掌握呢?王老师在教学时让同学细读课文后,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进而让学生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方法?学生有的说,我从“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里我知道作者在介绍时用了举例的方法;有的说,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而可以看出用了列数字的方法,马上有同学补充还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细细品读中,学生还发现了假设,以及介绍时所用的设问的手法。光了解这些说明方法还不够,王老师还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练习,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如:埃及金字塔很高。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相当于。

  学生在这种尝试练习中,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显得扎实有效。难怪有同学说道:“我们以后写相关作文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第一范文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练小教育论坛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喜欢上音乐课的同学请举手,喜欢听音乐的同学请站起来。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音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播放宋祖英的一段音乐录像)猜猜看是谁唱的?知道在哪儿唱的吗?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维也纳)

  (2)提示课题。(板书)

  (3)想不想看看音乐之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下面就请欣赏。

  (4)听了音乐,看了录像,你有何感受?作者又是怎样用自己的笔赞美这迷人的城市的呢?

  (二)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己快速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边看边想,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小节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三)学习第一段

  过渡: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那他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小声的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学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

  过渡:波光粼粼、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三个词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假如此时你登上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你将会看到什么?

  (生交流,师指导)

  维也纳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美丽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同学们,维也纳这样美丽,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后,全体女生起立齐读。

  过渡:同学们,维也纳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它不仅以景色优美文明于世,他的名字还始终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被誉为音乐之都,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吗?请你们自学文章的2.3.4节。

  (课件出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2至4自然段中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边学边想,将你学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别人。

  5、(课件出示)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集中成的“问题超市”。自选问题相机指导学习。

  (四)、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A、学生自学,放舒缓的轻音乐

  B、小组交流

  C、集体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请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看音乐家图片。师:是的,维也纳曾是这些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从这儿我们可以体会到维也纳的音乐底蕴是多么深厚啊!)

  (3)“摇篮”是什么意思?(最初成长的地方)理解后练习填空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师:汤山小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2、交流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2)师:边点击,边解说: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3)、课件出示归纳性习题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 ,

  可以看到 ,

  还可以看到 … …

  师:看见了吗?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他真不愧是“世界的音乐之都”

  3、交流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小节内容。

  (1)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四人一组之间交流一下,把你印象最深的那一点说给同学们听,开始。

  (2)交流。

  (3)“更有趣的是……”你为什么会觉得有趣呢?(在我们国家,政府会议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演奏国歌,而维也纳人却演奏古典音乐)这更说明了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读出有趣的味道来吗?

  指名读后,全部男生起立读。

  还有谁说?

  (4)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同学们读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感受到音乐已经像他们每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一样,一天也离不开了。

  过渡:同学们,维也纳处处洋溢着音乐,大街小巷处处充满着音乐,他是当之无愧的(生齐说)“音乐之都”,他在音乐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请大家齐读:(课件出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过渡:听了音乐,看了图片,读了课文,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生写,若时间多就交流,不多就下节课交流,然后随机结束并介绍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下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维也纳,去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感受那儿的音乐之美。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3

  说教材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悟。

  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埃及金字塔了解不多,对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时,要注意适度地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辛。所以,我的教学重点是:用读、议等方式,实现师生间的对话,我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说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去咀嚼文本的精华,在师生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回忆词语、听写的形式,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同时用所写的词语概述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

  二、话题导读

  1、由话题:金字塔是什么?展开交流,实现师生对话。教师适时板书,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2、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探究意义

  1、默读课文,要求:勾画出说明“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的句子。

  继续培养默读能力,勾画出重点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培养合作、表达能力。

  3、集体交流

  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聪明。

  四、巩固拓展

  1、回答相关题目。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训练快速答题的能力。

  2、书面练习:你想对建造金字塔的古代埃及人们说些什么?

  感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

  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生活中的一处景物。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4

  今日教《埃及的金字塔》讲到“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多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这里时,我补充到:我们学校约有四千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接下来我便让出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来写这样的片断

  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让我惊讶,想象之丰富,描写之细腻,令我瞠目结舌,写片断,许多同学竟写成了一篇作文,下面贴上邱呈荣同学的片断: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火球似的太阳炙烤着这茫茫的沙漠,仿佛身处在火炉之中,又好似挣扎在死神的边缘……

  一大群奴隶缓缓地行进在这沙漠之中,他们个个手拿木撬,使出全身的力气,咬着牙,涨红了脸,把一块块巨石向前推动。身旁还有几百名士兵,个个手握军鞭,一双双眼睛恶狠狠地盯着那些奴隶,还不等奴隶喘口气,就直挥鞭子抽打,所以奴隶们看起来都是遍体鳞伤……

  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皱纹布满了脸庞,长得面黄肌瘦,他也在奴隶的队伍之中,也在使着力气,尽力把石块向前搬,可是老人终究是老人,总有些支持不住,手微微一颤,木撬一下子从手中滑落,后面的士兵循声而来,二话不说,鞭子直乱抽在老人的背上,一道道红色的血痕不一会儿就填满了老人的后背,老人疼得直不起腰来,轻轻地呻吟着。可这并不能唤醒那士兵的良心,他像一只野兽依旧挥着鞭子抽打,还声色俱厉地叫骂,深深地击打着老人的脊梁,老人的心……老人强忍剧痛无可奈何地站了起来,借着残余的力气拿起木撬,继续搬运石块,他一边前进,一边用那混浊的眼睛望着那西边的太阳,身影又一次消失在风沙之中……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5

  上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感觉心里空空的,到底上的怎样?我不知道,但总觉得和自己想要得效果差得挺远。后来,师傅说了一句话:“你的课少了点火候!”

  少了点火候?哦!少了点火候—————— 是的,少了点火候。

  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品读文本,体会重点。在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超越。

  但是,我处理的并不理想。现针对本堂课的教学作以下反思:

  一、 本人对文本的钻研程度不够,还浮于表面,“缺少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教研员陈道佩老师第二次跟我说了,但一直苦于没有深刻领悟。)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心里明明知道哪里是关键,哪里要重点说,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实现。《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我知道重点应放在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上,但听课的老师认为,没有讲透彻。

  二、 关注学生的发言,顺势推舟,做好追问。一节好的课不光是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就可以的,还要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一些我们教案中涉及到的,要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再思考。

  三、 知识性错误不可原谅。板书时,写到:(金字塔)重 230万块 2.5吨,这是欠妥的。第一,只能说埃及金字塔的石块重,而不能说金字塔重;另外,2.5吨不是总重,而是每块的重量,所以,可以纠正为:230万块×2.5吨;还有,我在拓展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时光倒流,你可以回到古埃及时代,面对金字塔的建造者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其实,把听话的对象集中在“您”上,是不对的,因为,前面已经说到是“他们”在,这里又要用“您”,不对啊!

  四、 无关紧要的话摈弃。如,本课关于数字的确指和不确定指根本没有必要说。(这里我多花了时间,导致结束有点仓促。)

  五、 先备好课再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有时候,面对一摊材料,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看来,还得多下点工夫了。

  本节课或许在你看来是失败的,但是,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还是很高兴的,继续努力,做好自己。

  再努力,再加油!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埃及,埃及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埃及的金字塔十分宏伟壮观,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金字塔很坚固,能在沙漠中矗立四五千年都不倒。

  生:我觉得金字塔十分大,高一百四十多米,用的石头也非常多。

  师:看来,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坚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节,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

  师: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坚固,边读可边写旁注。

  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生:我从“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中读出了金字塔的高。它居然有40层的摩天大厦那么高,真是太高了。

  师:你真会读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40层高的摩天大厦”联想到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你知道“40层高的摩天大厦”到底有多高吗?

  生有点迟疑,摇摇头。

  师:咱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生:四层楼。

  师:那么“40层高的摩天大厦”有几个教学楼这么高?

  生:还要有三十六层。

  师:请你想象一下吧。你会怎么看?

  生纷纷把头高高仰起,作仰视状。

  师:对,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一生起来读,师作平视状,评价:我只需这样看。

  另一生朗读这句话,师作稍稍仰视状:现在要把头抬起些看了。

  再一生朗读,师又把头抬高一点:金字塔又高了许多,我都要仰视了。

  最后一生读,师把头高高抬起:这才是真正的金字塔,不仰视不可能看到其真面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金字塔的宏伟。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生:我是从146米,40层这些数字上感受到金字塔的高的。

  生:本来我觉得146米不怎么高,也不知道有多高,但作者用我们摩天大厦一比,我就能想象到金字塔的高大雄伟了。

  师:是啊,作者在这一句话为了把金字塔的高体现出了,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得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有一种触手可及得感觉。金字塔就这么高。这两种说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教学反思】

  在本段教学实录中,我先让学生从对金字塔的整体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品读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以一个句子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数学展开想象,再联系生活经验,用教学楼的高来想象金字塔的高,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表象,使金字塔的高,宏伟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体现了现在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另外,我又将学习语言表达与感悟语言巧妙结合,通过四次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埃及的金字塔》整合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