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诺贝尔》作业设计

《诺贝尔》作业设计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诺贝尔》作业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诺贝尔》作业设计(通用17篇)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

  一、抄词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首都(dǖ  dōu)   灰烬(jìn  jìng)   开凿(záo  zháo)   遗嘱(zhǔ  shǔ)

  三、比一比,组词

  颁(      )   械(      )   艰(     )  壁(     )  残(     )

  颂(      )   诫(      )   坚(     )  劈(     )  线(     )

  四、多音字组词

  shèng(       )        qiáng(      )        hé(      )

  盛                   强                    和

  chéng(       )        jiàng(      )         hè(     )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会(      )    逝世(      )   艰苦(      )   震撼(     )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容易(      )    失败(      )   全部(      )   毫不气馁(     )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为了(        ),连续(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双眼(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但(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                  )。

  2、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把他的(                ),全部(            ),用每年的利息(                        ),分别奖给(           )、(           )、(             )、(             )、(             )五项事业中成绩突出的人。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请大家打开书,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人们这样做的原因。

  2.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3.从这连着的两个设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人们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所以以此表达大家对他的纪念。)

  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内心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指名读句子。(接连请几人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四个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

  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齐读句子。

  3.请同学们捧起书,认真地默读课文4——9小节。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

  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

  (4分钟,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4.师生交流。

  第4小节:(他从小就树立了发明炸药这一远大的志向。当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是那样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说明诺贝尔的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大众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指名读。

  第5小节:(有了志向,诺贝尔更把它化为行动,与父亲、哥哥一起投入了艰辛的发明工作中。)补充:这项艰辛的工作,诺贝尔年仅14岁就开始了,真不简单。

  第6小节:(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重伤,面对这样惨痛的场面,诺贝尔毫不气馁。他毅然继续实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1)(出示句子。)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补充:实验之所以如此危险,是因为炸药的成分主要是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极强,但性质不稳定,极易爆炸。所以,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其实就意味着什么?

  (高度的危险,乃至牺牲、死亡。)

  (2)现在,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呢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里进行实验了。

  真是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阻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旁仿佛又响起了人们怎样的话语呢?

  (参考答案:父亲成了残废后,整天唉声叹气,他用微弱的声音劝告诺贝尔说:“孩子,看来我们的实验的确太冒险了。算了,弟弟已经去世了,不能让你再牺牲了!不要再实验了!……”;而人们万分恐惧地看着实验室的废墟,惊慌失措地说:“天哪!诺贝尔在这儿实验,我们迟早也会被炸死的!”有的气愤地说:“这样真是胡闹!诺贝尔简直就是疯子!不行,我们要向政府控告他。”……)

  (3)同学们,你们看,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不仅意味着高度的危险,还将承受着什么?(人们的指责,内心的孤独、伤心、委屈、不理解。)

  但诺贝尔退缩了吗?一起答。(没有!)此时此刻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弟弟已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去世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研制出安全炸药。)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诺贝尔遇到困难真是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对科学是如此的痴迷与执着。)

  指名读,再齐读。

  第7小节:(政府不让在市内搞实验,诺贝尔就在偏远的湖上搞实验。以前的失败没有使诺贝尔丧失意志。)

  (出示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一年365天,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天,放弃假日、没日没夜地实验,实验,

  再实验。透过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虽然面临失败,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他把每一次的失败都看成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成功。)

  指名读,再齐读。

  第8、9小节:(已经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以及雷管,但他没有满足,连续不断地实验,为了减少伤亡,所以还要继续研究。说明他热爱人类,醉心于科学事业。)

  (为了验证炸药是否具有更大的爆炸力,他是那样地专注和忘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8、9小节,看看你们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专注,又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实验的确成功了?

  (出示句子):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专注:亲自、紧盯、仍然盯着)

  如果是你,你会有诺贝尔这样的勇气吗?指名读。

  (出示句子):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实验成功: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滚滚浓烟,涌出来,满身鲜血)

  此刻,诺贝尔的表情是怎样的?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神情呢?(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喜不自胜……)诺贝尔为什么这样欣喜若狂呢,是他又有了发明专利,是他又能赚钱了吗?(他是为人们劳动时能既安全又省力而高兴。)

  是的,在全身负伤的情况下,诺贝尔首先没有想到去医院,却这样的欣喜若狂,是什么力量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去如此投入的实验呢?(是造福全人类的美好理想,使他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痴迷于科学的精神是多么可贵。)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5.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回诺贝尔。诺贝尔们,你们好。我是你的崇拜者,现在有几个我内心的困惑想请你们来解答。

  (出示)诺贝尔,当你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实验,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时,你真的没有灰心丧气过吗?

  诺贝尔,你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和雷管,按理说已经功成名就,可你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难道你真的就不怕舍去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吗?

  6.(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12月10日,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生的诺贝尔,由于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于意大利桑利玛。

  2.在他生命结束时,他又向世界留下了一份怎样的遗嘱呢?指名读第10小节。诺贝尔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的奖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大家想看看如今诺贝尔奖颁奖时盛况空前的景象吗?(出示图片。)

  这是举行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难得一见的瑞典国王一家都全数出席这场盛典;这是国王在向诺贝尔奖获奖者颁奖;这是颁奖仪式后举行的有一千多人参加的盛大晚宴,长长的餐桌,华丽的装饰,一对对的服务员端着各色美食在人群中穿梭。

  4.好一场名流云集,气派非凡的典礼啊!我们真是享受着一场十足的视觉盛宴。所有这些都强烈地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诺贝尔奖真是世界性的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5.告别盛会,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诺贝尔奖创立者的长眠之地。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就长眠在静谧的斯德哥尔摩郊外墓地。同学们,感受了诺贝尔他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经历了诺贝尔冒着死亡威胁研制炸药的忘我,更目睹了盛况空前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庄重华贵,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长眠于此的诺贝尔呢?(出示音乐)

  请把你心中的碑文向着青山说,向着大海说,向着先哲的在天之灵说吧——

  6.想知道真实的诺贝尔墓碑是怎样的吗?(出示文字)

  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10棵小柏树环绕着的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他的生卒年月:1833年10月21日至1896年12月10日。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墓碑为何如此的朴素?如果诺贝尔在天之灵会说话的话,你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呢?

  (诺贝尔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你真是诺贝尔的知音哪!)

  6.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

  (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

  齐读后,请全体起立,再深情地读一遍。

  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

  板书:                      诺贝尔

  百折不挠    无私奉献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3

  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1、了解诺贝尔的成就。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得专利费200万英镑。然而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炸药。文章之所以在“发明炸药”上不惜笔墨,是因为诺贝尔为此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发明炸药”代表了诺贝尔最伟大的成就。

  2、崇尚诺贝尔的人格。

  诺贝尔,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感受诺贝尔的感人事迹;通过书后作业“请将本课第八至十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的训练,引导学生畅谈收获,真正懂得,只有毕生孜孜以求,永不懈怠,才能有所成就。

  3、理清文章的条理。

  文章从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一句统领全文,分别从“萌生欲望”、“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几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写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可作学生学习写人的借鉴。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第6、7、8、9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朗读、感悟诺贝尔的永不满足、追求不止的精神。尤其是第8、9自然段对动作、心理、声响、呼语的描写,可以说是对诺贝尔的一个特写,人物形象更加清晰。

  一、成功之处

  1、从课堂实践来看这样的课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以前听过我校查校长上过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上她引导着孩子们自主学习,“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读得深入,感悟得深刻,教学效果相当的好。非常非常让我羡慕。这学期我在我的课堂上也努力尝试用这种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但我又有所顾虑:学生自由发挥,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课堂实践给了我肯定的答案。尤其是这节《诺贝尔》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读书,谈感受,学生谈得挺好的,预期目标都完成了。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每节课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1)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广。

  在这节课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学习环境非常轻松。这节课下课后还有些上课举手但没来得及发言的学生跑到我跟前和我交流读书收获,有的学生把《科学家的故事之诺贝尔》读给我听,甚至还有同学计算出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并列出算式给我看,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2)学生对这种课型感兴趣。

  这节课后我采访了几名学生,问问他们喜不喜欢老师用这种方法上课,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我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他们说:“这样学,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自己常动脑筋,思维就拓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学能提高我预习的兴趣。”

  2、这样的课型明确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和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逐段分析,一味地“讲深、讲透、讲全”,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弱。而在“自主感悟”型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读书,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感悟。这样处理,能使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能使我们语文教师从关注“我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而我却忽略了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自主感悟”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1] [2]  下一页

  我读孙老师教学反思:

  读着孙老师的教学反思我感受着孙老师成功的喜悦,为孙老师的先进的理念,巧妙的设计,勇敢的放手感动。

  孙老师的课删繁就简重点突出,看成就、明品质、学方法,以了解诺贝尔的成就为突破口,以感悟诺贝尔的崇高人格为目标,以学习文章写作顺序为训练点。

  孙老师的课“读”占鳌头,抓重点句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内容,感受形象,感悟品质。

  孙老师的课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自由、轻松,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读着孙老师的反思我在想这节课老师的引导是否少了,学生的读是否深入了,感悟是否真切了,当学生对诺贝尔如何克服困难缺少切身体验时老师有没有引领?如何引领?再说课后的读写结合点需要不需要在课堂落实,如果在学生自读感悟后,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学生将感受积淀写一写诺贝尔的小传,写一写读后感,让感受转化为自然的倾吐,读写结合,那课堂就是语文的课堂了。

  我曾经有过这么个设想,就是以诺贝尔的小传贯穿整个课堂,课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了解的诺贝尔,激发学生对诺贝尔的感知兴趣,引导读课文,学好课文后再让学生修改或重写诺贝尔,写下自己的新的感受,或写下读后感。

  以上是一孔之见,没有看到孙老师课堂风采,只能瞎说。

  上一页  [1] [2]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4

  江苏省姜堰市王石中心小学    陈晚林       22550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 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呈现整体,突出重点画面。

  朗读下面两组词语,并试用这几个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劈山筑路       打通隧道       开凿矿井        艰苦劳动

  液体炸油       固体炸药       引爆装置        突出发明

  重点读第二行词语,看看这几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

  [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抓词串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事情顺序,同时凸显诺贝尔发明炸药历程的重点内容。]

  二、品词析句,揣摩见画,感受科学精神。

  第一版块:扣中心词,初步感受科学情怀。

  1、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为什么说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是怎样投入他的整个生命的?

  (自读3—9自然段。)

  2、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在科学的险峰上不断攀登。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重重艰难和险阻,但他     

  (板书、引读、理解中心词“毫不气馁”,初步感受诺贝尔不怕困难的科学情怀)

  第二版块:析关键句,深切感触科学历程。

  1、在研制炸药的艰苦历程中,诺贝尔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但他      (引读“毫不气馁”)。那么,诺贝尔经受了怎样的困难,忍受了怎样的痛苦?

  品析重点句一。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实验室成为灰烬,弟弟炸死,父亲炸伤,此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楚,眼前不禁浮现出那数不尽的往事:

  实验室有                        ,在这里有我们一家的                    ,而如今                          。

  (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练习说话,体会诺贝尔的内心痛苦)

  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          (引读“毫不气馁”后,学生整体读课文第6自然段,感悟诺贝尔的顽强精神)

  2、实验室的毁灭,亲人的伤亡,邻居的反对,甚至政府的禁止没有能阻止诺贝尔进行科学研究的步伐,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躲在一条船上继续研究,他又克服了哪些困难?

  品读重点句二。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四个年头四五十个月,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诺贝尔就在租用的船上从清晨到深夜,从春夏到秋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进行着科学实验。

  (学生再读重点句二)

  四年来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已无法记起,但一次失败了,他    (引读“毫不气馁”),又一次失败了,他     (引读“毫不气馁”),十次失败了,他     (引读“毫不气馁”),一百次失败了,他     (引读“毫不气馁”),三百次失败了,他还是     (引读“毫不气馁”),五百次失败了,他仍然    (引读“毫不气馁”)……终于他研制成功了固体炸药。

  (学生整体读第7自然段,感悟诺贝尔的奋斗精神)

  3、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固体炸药的成功发明,并没有让诺贝尔停滞,他继续不断地加紧实验,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为此他又经受了怎样的困难和痛苦?

  品味重点句三。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又一次实验,诺贝尔点燃了导火线,炸药了,人们担心着诺贝尔的生命安危,而诺贝尔却异常高兴,为什么?

  (读重点句三,体会诺贝尔的高兴)

  此时的诺贝尔是什么样子?他的头,他的脸,他的手,他的脚会可能被炸成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情境后再读重点句三,体会诺贝尔的伤痛)

  诺贝尔被炸得遍体鳞伤,然而肉体的痛苦却无法遮挡他内心的快乐,因为他成功了,他是多么的高兴。(学生整体读第8、9自然段,感悟诺贝尔的献身精神。)

  [品析文本才能将文本真正读透、读深、读广。这里,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语言,再现形象,并进行创造性说写训练。这一过程是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在细节的想象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在不停的追问中走进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使诺贝尔的形象逐渐丰满灵动,精神逐渐鲜活深刻,实现工具与人文的水乳交融。]

  第三版块:读重点段,整体感悟科学精神。

  无数次的失败再爬起,无数次的泪水再擦干,诺贝尔        (再次引读“毫不气馁”),他凭借着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在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再读课文第3—9自然段。

  (学生自读重点段,整体感知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这一环节从中心词入手,抓关键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读有层次,有中心,有坡度,删枝去叶,凸现重点,一读有一得。]

  三、凸显品德,彰显人文,升华情感体验。

  1、诺贝尔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这就是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诺贝尔奖》,再读第一、二、十自然段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自读这三个自然段)

  [三个自然段的再次品读,学生对诺贝尔有更深的认识。诺贝尔不断攀登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构成了他伟大人格,学生在充分感受诺贝尔科学精神后,再读无私奉献,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

  2、诺贝尔,他的名字将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为了纪念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版社将出版《诺贝尔》一书,为了做好出版工作想请大家在扉页写一篇《诺贝尔小传》,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诺贝尔的丰功伟绩,表达出你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

  (学生自由练写、交流)

  [巧妙运用课后习题,既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落实,更是学生对诺贝尔认识的升华。练写的过程是用“心”再次体味的过程,是之后的理性积淀过程。]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5

  今天上早上很早就到了教室,在教室里做着第一课教研课的准备工作!说实在的,心里比较紧张,毕竟这是今年第一次上,再说了,自己心里的底气也不是很足!但是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了!

  在今天的教研课上,孩子们的学习气氛挺好的,都能够投入到课本的学习中来!尤其让我觉得今天成功之处在于有以下几个我所认为的亮点:

  1. 在讲解诺贝尔不顾一切危险冲出浓烟,高喊:“成功了,成功了!”的时候,高建利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这里在读的时候,也应该要注意读出人们见到这个死里逃生的人的惊讶的心情!”对于利利这样的回答,我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当听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时,我不禁对利利的表现大嘉赞赏!即使是在教室后面有很多的老师!我相信,有爱就要表达,尤其是对这样的孩子!

  2. 在教案预设讨论诺贝尔发明炸药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聪明,他们基本上说到了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唯独我们的徐嘉凯一语惊人:“炸药的利弊不在于制造者的本身,不在炸药,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是不是能够正确使用!”细细品味孩子的这番言语,的确在理!炸药是没有生命的,它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使用的权利!如果人类能够合理利用,那不是会给人类带来很好的效益吗?如果使用者的不当,居心不良,那么炸药的确是不良发明呀!看来道破天机的永远是我们的孩子!

  今天教研课也存在不理想的地方:

  1. 讲解侧重点花时的多少应该要有一定的掌握!

  第8小节应该是我作为重点感悟的内容,可是我讲解5——7小节的时候花时比较多,以至于重点不能够突出了!

  2. 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让孩子们去仔细品读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第八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充分地发言,尽量多的了解到当时试验的危险,当时我们这个伟大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孩子们在发言中相当踊跃积极!说得也很到位!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稍微提拨了一下,让孩子进行朗读。后来我自己反思,这样的教学比较肤浅,应该孩子入情入境进行朗读!尤其是在让孩子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以及人们齐声惊呼的内容,的时候,指导尤其要详细!以便于让孩子们从正面、侧面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达到我重点教学感悟的目的!那样的话,就让我的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让孩子读中体悟,让我的课堂更贴近《新课标》的标准!

  3. 分析文本时没有细致入微

  其实固体炸药中就包括力更大的炸药,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威力要更大些!而我在备课的时候还把力更大的炸药专门分属一类了!所以孩子在找的时候不是很顺畅的就找出来的!看来以后得更加认真、悉心备课了!

  我的教研课还比较稚嫩,在教学前进的道路上还需要很多人的指点,帮忙!真的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教诲!

  (附教研课《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题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诺贝尔一生有两大突出贡献,谁来说说(设立诺贝尔奖、发明炸药)

  3、今天这节课着重了解诺贝尔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

  (一)初步感知

  1、课文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的哪些炸药呢?轻声读一读课文的3-9小节,边读边把他的发明用笔圈画出来。

  2、交流(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力更大的炸药)

  3、这些都是炸药,为什么他要一次一次地发明呢?快速浏览3-9小节。

  4、交流

  5、从这一次一次的发明中,你都体会到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完美)板书

  6、你能把诺贝尔的组要发明连起来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吗?(不断提示孩子要完整回答)

  (二)深入理解

  1、发明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默读5-9小节,边读边画出你感触最深的内容!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默读、画、写)

  2、交流

  a第6小节

  (1)改良液体炸药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内容是什么?(出示第6小节)

  (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呢?

  (3)你必须哪几个词感受到(灰烬、残废、炸死)

  (4)讲故事(诺贝尔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事情……)

  (5)如果你是诺贝尔,面对家破人亡、面对众人的抗议、面对政府的不支持,你会怎么想(放弃……)

  (6)但诺贝尔(引读——毫不放弃)他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一条大船,在马拉伦湖上做起了实验。

  (7)你能够把这部分内容读好吗?(指名读、评价读、练读)

  b第7小节

  (1)诺贝尔在发明固体炸药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呢?(出示:经过……药)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锲而不舍……)板书:永不放弃

  (3)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几百次、四年)体会到什么?(失败次数多、时间长)运用什么方法(强调列数字……)

  (4)失败了这么多次,他仍然不放弃,他成功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终于”一词)

  (5)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之不易)

  (6)谁能够把这部分内容读好(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c第8-9小节

  (1)从此劈山开路、开凿矿井、再也不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但诺贝尔并没有满足,他开始发明一种力更大的炸药。在这个过程中,有打动你的地方吗?(出示8-9小节)

  (2)老师也和大家一样被这部分内容给打动了,我已经把它抄在黑板上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啊!

  (3)轻声读一读、告诉老师你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危险、不怕危险)分别从哪里体会到的、分层次理解分析。

  (4)见书上p116-117

  (5)是啊,面对这样的危险,诺贝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炸死。但他甘愿为了科学(献身)板书:献身科学

  (6)想读好这部分内容吗?提建议(紧张、喜悦、惊讶)

  (7)生通过不同方式读

  (8)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可以从诺贝尔不断地发明中了解到他是(引读板书)

  三、讨论

  1、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可现在我们一提到炸药就会想到战争。你认为诺贝尔的这项发明有利还是有弊呢?(分小组讨论)

  2、交流讨论

  3、小结:那么说得真好,炸药的发明一方面使人们在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时不要在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了!另一方面,战争使人类无家可归,人们流离失所。他当初发明炸药的时候,是想造福人类,可是既然这样不可避免的应用到战争中去了。他和愤恨,为了倡导和平。他特地设置了和平奖,他也希望人类可以和平共处。

  四、结束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诺贝尔,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所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利用信息晨会课再交流!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6

  一、复习导入,走进生命的乐章

  1、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地去了解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解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根据自己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诺贝尔是____________的化学家。他一生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_____。他先后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的内涵

  1、课文中又是咋样讲到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通过对3——9自然段的阅读,我们知道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先后发明“诺贝尔爆炸油”,研制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吗?这三次发明的成功,是跟诺贝尔平时不断干什么是分不开的?(实验)

  预设a:

  那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身经历其中的一次实验吧!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1)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然后指名读。

  (2)、指导感悟和朗读:

  a、文中的“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他为了炸药研制的成功,不肯轻易放过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b、“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c、从“怦怦直跳”,我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

  师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预设b

  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师点拨: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涌出来”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都认为诺贝尔必死无疑,于是人们惊呼道——引读)

  (2)指导读好这段话,读出人们的震惊和担心。

  预设c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不能幸免于难了,但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

  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围观群众也被震撼了,此时他们会对诺贝尔说什么?

  师:是啊! 诺贝尔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他的实验,,一心为的只是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过渡: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虽然诺贝尔几乎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仍然欣喜若狂。可是就在几年前的一天,一次实验却让诺贝尔刻骨铭心。

  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读。

  (2)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非常伤心,悲痛欲绝)品尝到了什么滋味,就怎么样地来读一读。

  (3)可是他泄气了吗?失去勇气了吗?重点理解“毫不气馁”。如果他气馁了,就意味着什么?

  (亲人的牺牲白费,液体炸药炸伤的人越来越多。他肩负着父兄的期望,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人生百味,尽上心头,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

  5.像这样为研制炸药,诺贝尔亲自做的危险实验总共有多少次?我们已无从查考。但是仅仅为了把液体炸药研制成固体炸药,诺贝尔就做了多少次实验?请你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危险实验,加上前后做的实验,总共不下一千次,诺贝尔他为了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发明炸药的动机是什么呢?

  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1)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吗?

  (2)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6.总之——为了发明炸药,为了劳动人民,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1)结合整篇课文,你觉得这里的“整个生命”具体指哪些东西?

  (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普通人应有的悠闲的生活,包括享受他的亲情,他的爱情)

  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仅仅是为了发明炸药吗?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学习遗嘱,升华主题。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面对这一切,有人也许会问诺贝尔,你所做这一切值得么?想听听诺贝尔的回答吗?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

  出示诺贝尔遗言。(略)

  问: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一颗热爱劳动人民的心,一颗献身科学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心……)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是多么热爱科学,多么热爱人民,多么无私奉献的啊!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对诺贝尔的敬仰之情一起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他写一篇一百字以内的小传。

  五、总结全文,诵读诗歌。

  师:诺贝尔为了人类、为了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是多么的无私啊!于是他的名字被人们永远铭记。出示诗歌《永远的名字》(略)

  板书设计: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无私奉献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7

  【案例背景】

  2006年11月30日下午,我和学校几位教师在屯溪路小学观摩了两节由何炳章老师指导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研讨课。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课型,我们对这种课型存在着很多困惑。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种课型,回校后,我也开始大胆地尝试用“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进行教学。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对这种课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里我想就我试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诺贝尔》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谈一谈我对这种课型的一点浅薄认识。

  【教学情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课文讲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本课我安排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会生字词,使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课文第一段了解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的特别之处。第二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使他们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的艰辛以及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三课时指导学生在对全文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课教学内容,我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案例】

  一、明确自学重点2’

  自学重点: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感悟他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说明]

  一上课我先以课件形式出示本节课自学重点: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感悟他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指名学生读后,请个别学生说说这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学生说清楚之后再齐读,加深印象。

  本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是2分钟。通过少而精的自学重点的明确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这样能避免一些学生目标不明确、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好走神。

  二、围绕重点自学 12’

  1、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找出每个自然段中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在自己最感动的自然段旁写下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说明]

  自学重点1的设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各段重要信息的方法来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自学重点2这一环节的设立旨在创造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的机会,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以便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感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和独特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围绕重点自学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是12分钟。课前我预想如果到了规定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完,我会考虑再延长几分钟,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我会让他们在读自己感动的段落上再多练习几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自学任务。在他们围绕重点进行自学时我就在旁边巡视,适时给予学生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此环节的设立我还想渗透进行本册书要求学生养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的训练。

  三、讨论自学未解 10’

  小组交流

  1、谈一谈:说说你最感动的语句并说明感动的理由。

  2、议一议: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

  3、读一读:四人一小组选择本组最喜爱的方式朗读本组同学最感动的两或三个自然段。

  4、质疑、求助:就本节课的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求助。

  [说明]

  此环节我安排的大约是10分钟,学生就课件出示的几个交流步骤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小组交流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平台,使小组内同学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又给接受能力不够强、缺乏勇气和自信、不善表现自己的孩子搭建一个“安全”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小范围内“大胆”起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安排中,前三个步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解决,我边巡视边提醒各组抓紧时间完成交流任务。为了避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无谓流失,到了质疑、求助环节我适时点拨学生,让他们知道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无须深入探讨,哪些问题该放在课后处理。我俯下身来,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倾听他们心底的疑问,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还有需要课后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记录。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我最后选择了一、两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诺贝尔精神的深刻感悟。

  四、点拨自学得失 8’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你们组最感动的两到三个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你们组选读这几段的原因。

  [说明]

  在这一环节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没有按照课后练习三题目的要求直接让学生来练习朗读8至10自然段,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读你们组最感动的两到三个自然段,读完以后,让小组长说说你们组选读这几段的原因,接着,让其他愿意挑战的小组挑战前一组,读完以后,由学生评价挑战是否成功,我适当点拨引导,让每一组上台展示读的小组在激励、鼓舞中明确今后朗读的努力方向。设计教案时我想学生愿意读什么段落都可以,只要能说出感动的理由即可。但没想到的是上台展示的小组大多数都选择读8至10自然段,而且读的很投入、有感情,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三的学习任务,而各小组长在陈述选读8至10自然段的理由时,又一次加深了对诺贝尔品质的感悟,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诺贝尔的高尚品质”这些教学目标在点拨自学得失环节中得以落实。

  五、巩固自学成果 8’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设计了这么几题:

  1、填空

  (1)诺贝尔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他最先发明的一种液体炸药被人们称为_______;接着,他发明了一种固体炸药______;后来,他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_______,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还要发明________。

  (2)1896年,诺贝尔在遗嘱中表示要将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给______、______、______生理学或医学、______、_______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练习说话:诺贝尔,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

  [说明]

  设计填空题(1)是想让学生清楚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设计这个题目时我想到可能会有一些学困生无法很好的完成,所以在上课时我先指名让清楚炸药发明过程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随机板书,用箭头表示炸药的发明进程,再齐读一遍,这样,每位学生心中对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都有了一条明确的线索。填空题(2)的设立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诺贝尔遗嘱的重要内容,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同时为下一课时的为诺贝尔写小传打下伏笔。上课前,我设想到可能会有学生记不清这五个领域,所以上课后我先指名让几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然后又指名让学困生说一说这五个领域,最后再齐读一遍。

  这两题填空题的设立给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深入了解诺贝尔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也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机会,最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说话题:诺贝尔,我想对您说      。

  说之前,我出示诺贝尔挂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诺贝尔在干什么,假如他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预想到学生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让他们说说诺贝尔的高尚品质没什么问题,但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就是一个难题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课后在几名同学回答敬佩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品质之后,我抓住时机,相机点拨:谁能联系自身对诺贝尔谈谈心中的感受呢?这一点拨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后来从一些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拨无形中使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作业设计:

  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诺贝尔的事迹,请他们评评讲得怎么样或说说听了之后的感受。

  [说明]

  设计这一作业我主要是想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将学生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为下节课写小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一)

  21  诺贝尔     

  百折不挠        献身科学

  胸怀博大        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二)

  诺贝尔                                你的感受  

  甘于贡献     为民着想                         敬 佩他

  勇敢         勇于献身                         觉得了不起

  执着         热爱科学                         感动

  造福于民     炸药也有危害                     既爱又恨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感谢

  无私奉献                                      惭愧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觉得自己渺小

  面对困难不退缩                                活在我心中

  树立目标     锲而不舍                         学习他

  ……                                 ……

  [说明]

  这一课时的板书我开始设计的是(见板书设计一),但上课后我发现学生在练习说话题时畅所欲言、群情激昂,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板书方案,没有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板书,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板书,板书分为两部分,一列是学生回答中能表现诺贝尔品质的关键词句,另一列是能表达出学生情感的关键词句(见板书设计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看到自己的发言形成了老师的板书,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将自己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从这份临时形成的不太规范的板书中不难看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思维的灵动、感受的深刻。我想,这样的板书既灵活、直观又有总结性,还能辅助学困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这比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板书强的多。

  【反思】

  一、初尝甜头

  1、从课堂实践来看这样的课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开始尝试着用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进行教学,有种心里没底,生怕学生没学好、没学透的感觉,在刚开始尝试着用这种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时我曾经想:这样上课怎样评估学生的学习所得呢?“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这样的课型中能很好的体现吗?学生能接受这种课型吗?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课堂实践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这一课而言:

  (1)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广。

  在这节课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学习环境非常轻松。这节课下课后还有些上课举手但没来得及发言的学生跑到我跟前和我交流液体炸药制作的过程,甚至还有同学计算出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并列出算式给我看,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2)学生对这种课型感兴趣。

  这节课后我采访了几名学生,问问他们喜不喜欢老师用这种方法上课,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我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他们说:“这样学,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这样学能锻炼我的合作精神。”“自己动脑筋想思维就拓展了。”“这样学能提高我预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3)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拓展。

  在这节课第三大环节讨论自学未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诺贝尔生在瑞典为什么死在意大利?现在,大量炸药被用于战争,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发明炸药?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究竟有多少,分配到五个领域够用吗?喜爱和平的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

  总体来说,采用这样的课型,我发现学生举手发言的多、自主学习的热情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后学生探讨活动也很深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学困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加,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所以我的感受是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理念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通的,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这样的课型明确地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过去,我和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逐段分析,一味地“讲深、讲透、讲全”,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弱。而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分组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多元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含义。经过“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课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前面所提到的不良局面,能使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能使我们语文教师从关注“我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还不够成熟、规范,致使第五大环节巩固自学成果没有在第二课时内完成,占用了下节课大约10分钟的时间。今后,我会在小组合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方面多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个别学困生在围绕重点自学环节学习不主动,自学任务完成不够好。今后在课堂上我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及时给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也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去自育自学,让学生的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8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诺贝尔。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锤、械”的写法,学习一个多音字:“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依据以及诺贝尔的成就,初步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过程

  我的教学环节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对题质疑——初读感知,解决字词——再读课文,理清条理——个性朗读,初探形象——结课存疑,留下悬念。

  在上课开始时,我和学生从聊一聊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谈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由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引出莫言——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泱泱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而在诺贝尔奖设立100多年以来,莫言是第一个,看来要想获得此奖并非易事。接着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开始探究之旅。

  第一遍读课文,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在检查反馈时,针对生字词,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只对重点的字词进行了指导。

  理清课文条理时,我采用抓重点事件的方法,这样避免了一贯用的“给课文分段”这种做法,也不至使学生谈分段就头疼,在潜移默化中交给了学生分段的方法。

  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诺贝尔研究炸药,我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让学生找最感动自己的部分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展示,使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形象初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最后再次让学生质疑,留下悬念,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功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

  四、说学法

  这学期教育局提出了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读、写、说三种能力的教学目标。其实细细想来,语文课无非也就是读、写、说。在本节课上,我也是围绕这一中心目标来展开教学的。语文教学专家指出:“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开始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对照自己认真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目标。只有在读通、读顺、读准的基础上才能更顺利的理解文本。针对课文的主要部分,我让学生大胆地展示个性化的朗读,在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人物的形象。此外,这节课上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环节,学生读的形式,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大声朗读,有默读,有浏览;有齐读,有个读,有小组读。而且每一次的读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写的教学除了在初读课文后检查字词时有体现,而且让学生用笔在书上划一划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把自己心中存在的疑问写到书上等都是落实“写”这一目标。

  说得教学就不多说了,每一节语文课都离不开学生精彩纷呈,充满个性的表达。

  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公开课中不是很常见,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在公开课上讲第一课时,课堂上有许多欠缺,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9

  今天上早上很早就到了教室,在教室里做着第一课教研课的准备工作!说实在的,心里比较紧张,毕竟这是今年第一次上,再说了,自己心里的底气也不是很足!但是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了!

  在今天的教研课上,孩子们的学习气氛挺好的,都能够投入到课本的学习中来!尤其让我觉得今天成功之处在于有以下几个我所认为的亮点:

  1. 在讲解诺贝尔不顾一切危险冲出浓烟,高喊:“成功了,成功了!”的时候,高建利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这里在读的时候,也应该要注意读出人们见到这个死里逃生的人的惊讶的心情!”对于利利这样的回答,我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当听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时,我不禁对利利的表现大嘉赞赏!即使是在教室后面有很多的老师!我相信,有爱就要表达,尤其是对这样的孩子!

  2. 在教案预设讨论诺贝尔发明炸药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聪明,他们基本上说到了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唯独我们的徐嘉凯一语惊人:“炸药的利弊不在于制造者的本身,不在炸药,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是不是能够正确使用!”细细品味孩子的这番言语,的确在理!炸药是没有生命的,它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使用的权利!如果人类能够合理利用,那不是会给人类带来很好的效益吗?如果使用者的不当,居心不良,那么炸药的确是不良发明呀!看来道破天机的永远是我们的孩子!

  今天教研课也存在不理想的地方:

  1. 讲解侧重点花时的多少应该要有一定的掌握!

  第8小节应该是我作为重点感悟的内容,可是我讲解5——7小节的时候花时比较多,以至于重点不能够突出了!

  2. 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让孩子们去仔细品读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第八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充分地发言,尽量多的了解到当时试验的危险,当时我们这个伟大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孩子们在发言中相当踊跃积极!说得也很到位!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稍微提拨了一下,让孩子进行朗读。后来我自己反思,这样的教学比较肤浅,应该孩子入情入境进行朗读!尤其是在让孩子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以及人们齐声惊呼的内容,的时候,指导尤其要详细!以便于让孩子们从正面、侧面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达到我重点教学感悟的目的!那样的话,就让我的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让孩子读中体悟,让我的课堂更贴近《新课标》的标准!

  3. 分析文本时没有细致入微

  其实固体炸药中就包括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威力要更大些!而我在备课的时候还把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专门分属一类了!所以孩子在找的时候不是很顺畅的就找出来的!看来以后得更加认真、悉心备课了!

  我的教研课还比较稚嫩,在教学前进的道路上还需要很多人的指点,帮忙!真的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教诲!

  (附教研课《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题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诺贝尔一生有两大突出贡献,谁来说说(设立诺贝尔奖、发明炸药)

  3、今天这节课着重了解诺贝尔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

  (一)初步感知

  1、课文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的哪些炸药呢?轻声读一读课文的3-9小节,边读边把他的发明用笔圈画出来。

  2、交流(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3、这些都是炸药,为什么他要一次一次地发明呢?快速浏览3-9小节。

  4、交流

  5、从这一次一次的发明中,你都体会到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完美)板书

  6、你能把诺贝尔的组要发明连起来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吗?(不断提示孩子要完整回答)

  (二)深入理解

  1、发明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默读5-9小节,边读边画出你感触最深的内容!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默读、画、写)

  2、交流

  a第6小节

  (1)改良液体炸药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内容是什么?(出示第6小节)

  (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呢?

  (3)你必须哪几个词感受到(灰烬、残废、炸死)

  (4)讲故事(诺贝尔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爆炸的事情……)

  (5)如果你是诺贝尔,面对家破人亡、面对众人的抗议、面对政府的不支持,你会怎么想(放弃……)

  (6)但诺贝尔(引读——毫不放弃)他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一条大船,在马拉伦湖上做起了实验。

  (7)你能够把这部分内容读好吗?(指名读、评价读、练读)

  b第7小节

  (1)诺贝尔在发明固体炸药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呢?(出示:经过……药)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锲而不舍……)板书:永不放弃

  (3)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几百次、四年)体会到什么?(失败次数多、时间长)运用什么方法(强调列数字……)

  (4)失败了这么多次,他仍然不放弃,他成功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终于”一词)

  (5)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之不易)

  (6)谁能够把这部分内容读好(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c第8-9小节

  (1)从此劈山开路、开凿矿井、再也不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但诺贝尔并没有满足,他开始发明一种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在这个过程中,有打动你的地方吗?(出示8-9小节)

  (2)老师也和大家一样被这部分内容给打动了,我已经把它抄在黑板上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啊!

  (3)轻声读一读、告诉老师你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危险、不怕危险)分别从哪里体会到的、分层次理解分析。

  (4)见书上p116-117

  (5)是啊,面对这样的危险,诺贝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炸死。但他甘愿为了科学(献身)板书:献身科学

  (6)想读好这部分内容吗?提建议(紧张、喜悦、惊讶)

  (7)生通过不同方式读

  (8)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可以从诺贝尔不断地发明中了解到他是(引读板书)

  三、讨论

  1、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可现在我们一提到炸药就会想到战争。你认为诺贝尔的这项发明有利还是有弊呢?(分小组讨论)

  2、交流讨论

  3、小结:那么说得真好,炸药的发明一方面使人们在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时不要在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了!另一方面,战争使人类无家可归,人们流离失所。他当初发明炸药的时候,是想造福人类,可是既然这样不可避免的应用到战争中去了。他和愤恨,为了倡导和平。他特地设置了和平奖,他也希望人类可以和平共处。

  四、结束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诺贝尔,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所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利用信息晨会课再交流!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0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紧扣“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体会诺贝尔虽经历失败,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诺贝尔虽经历失败,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图片、影像),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话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依次向我们介绍诺贝尔发明了哪几种炸药?

  板书: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

  3.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话题

  上节课,有四个小组关注到这句话,并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体会,细心揣摩,从哪些关键的词句感受到诺贝尔是投入了整个生命?

  出示问题:从文章的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

  二、自主学习,交流体会

  (一)要求:

  1.自读课文5-9小节,用心体会,做批注;

  2.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3.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准备班级汇报交流。

  (二)汇报交流

  a  毫不气馁

  1.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板书:毫不气馁

  2.“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

  最疼爱的弟弟被炸死,一向敬重的父亲被炸成残废,此时诺贝尔的心情怎样?

  ——很多人因此一蹶不振,但诺贝尔能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毫不气馁”

  诺贝尔的母亲生过8个孩子,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只有3个,如今又失去了一个,可不想再失去一个,母亲会怎样劝阻他?

  不仅母亲,邻居们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也千方百计阻挠,面对重重压力,诺贝尔能坚持下去,这就是——“毫不气馁”

  诺贝尔有事外出才幸免于难,但他清楚地知道危险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明知有危险,还能继续从事炸药的研究,这就是——“毫不气馁”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说是“投入了整个生命”,一点不为过!

  b  黄色炸药

  引导学生扣住“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谈体会。

  提升: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诺贝尔经历的失败又何止这几百次?面对千万次的失败而不放弃,这就是——“毫不气馁”

  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小时候立志发明炸药,到1887年还发明了无烟炸药,何止是四个年头?而是他的——“整个生命”

  c  威力更大的炸药

  1.扣“紧盯着”、“仍然盯着”体会诺贝尔实验时的专注。

  人物的神态描写多么细致呀!

  2.扣三个“!”,体会诺贝尔内心的紧张(危险)和激动(成功)。

  读书时不仅要关注关键的词语、句子,也应关注标点。小小标点也传递着情感呀!

  3.抓“成功了”一句

  想到邻居的不解、政府的阻挠,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想到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但自己毫不气馁,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想到弟弟为研究炸药付出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从人物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诺贝尔此时内心的激动。

  小结:此时此刻,相信大家已经真正读懂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总结写法,潜移默化

  1.诺贝尔一生仅发明炸药的专利就有129项之多,作者只抓住了他发明“诺贝尔爆炸油” 、“黄色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这三件事来写,从选择材料的角度看,这就是——选择典型材料。

  2.同样是典型材料,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这件事和其他两件事有什么不一样?

  快速浏览5-9小节,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班级汇报(细节描写)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诺贝尔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毫不气馁,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出示:“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当时,有人不理解诺贝尔为什么立下那样的遗嘱。读了这句话,我们完全明白了,他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来造福人类!

  板书:造福人类

  3.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在——斯德哥尔摩,那是他出生的地方,颁奖的时间是——12月10日下午4点半,那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也就是明天的下午,这是一个规模盛大的典礼。按照惯例,主持人首先要简要介绍诺贝尔,赞扬他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表彰他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你就是主持人,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呢?

  学生写在书上

  指名说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中的诺贝尔,遇到困难毫不气馁的诺贝尔,一心为人类造福的诺贝尔。要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他,课后阅读拓展阅读或《诺贝尔传》。

  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典型材料

  细节描写

  诺贝尔爆炸油               造福人类

  黄色炸药                   

  威力更大的炸药             毫不气馁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1

  《诺贝尔》教学反思

  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感知诺贝尔的感人事迹,通过书后作业:“请将本课第八至第十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的练习”,引导学生畅谈收获,真正懂得,只有毕生孜孜以求,永不懈怠,才能有所成就。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很多学生都认为“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这部分最使他们感动,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你最受感动”,用这一要害性的问题来引发他们思考。因为“勇敢!”许多学生脱口而出,这是显为易见的,但这样子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我让学生再次读书,在数次的朗读中,学生终于体会出诺贝尔身上“永不满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等更为优秀的科学品质,从而使人物的形象闪耀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诺贝尔》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教学中,我继续运用“引导自学”的方式,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自学自悟。

  复习导入课文后,我便抓住了总领全文的一句话“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理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威力更大的固体炸药”,然后有所侧重的展开教学。从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感悟他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一、注重学生自学自悟

  如在教学“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时,学生就从“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中体会到为了实验,诺贝尔所付出的代价多么惨重;从“毫不气馁”中感受到了诺贝尔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科学研究精神;从“终于”一词中又感受到了他经历的失败和痛苦,感受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学习第8、9自然段时,也是让学生找找感动自己的镜头,并交流感动的原因,学生交流得比较全面、到位,也逐步掌握了自学自悟的方法,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二、抓住关键处,培养想象力

  文章写得很感人,很多细节处都折射出诺贝尔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不禁令人深深折服。就如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亲人也是伤的伤,死的死,面对这一切,如果你是诺贝尔的亲戚,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旁人,会说什么?诺贝尔自己又会想些什么?从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亲戚们定会竭力劝阻;旁人定会指责诺贝尔,甚至远离他;而诺贝尔自己在悲痛之余,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执着地追求他的科学事业,这也正是他发明炸药的目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想象不仅充实了文本内容,更丰满了人物形象。诺贝尔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一心为民的人品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再如亲自实验,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这部分,引导学生抓住“怦怦直跳”来想象诺贝尔的内心。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即将到来;火星接近炸药,还意味着有可能的成功也即将到来。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诺贝尔紧盯导火线,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这里,学生很自然地读出了一位为了科学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诺贝尔,难怪文中会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另外,在体会诺贝尔无私奉献、为民造福方面,主要抓住最后一部分——设立诺贝尔奖。这里我让学生自读感悟后,学生已明确感受到了诺贝尔热爱人类的精神,我又找来了他的遗嘱与他的名言,从他的做法与说法中,学生更深入体会到了诺贝尔高尚的人品。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篇写人的文章,在我们的自读、自悟、交流、想象中学完了。诺贝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从他身上得到了巨大震撼。整堂课中,学生交流积极,思维活跃,学习十分投入。当然,课后想想也存在一些遗憾的地方。(1)在引导想象时,还可以放得开些,想得全面些。(2)对于“整个生命”的理解,只在课始谈到,比较浅显,如果在结束前再理解一次,会更加深入。(3)整堂课的设计上,基本上是按照课文内容逐步展开,也可以尝试重新整合,由发明炸药的过程引出发明炸药的原因,或许对诺贝尔为民造福、热爱人类精神的体会会更到位。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学习抓住重点词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地点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时间为诺贝尔去世的日子。

  2、那你知道为什么奖的颁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3、师述:是啊,后人用诺贝尔出生的地点作为颁奖地点,用诺贝尔逝世的时间作为颁奖仪式的时间,可见,诺贝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诺贝尔。(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过渡:诺贝尔一生发明无数,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板书:发明炸药)

  (一) 立志

  1、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生答:第四自然段)

  2、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3、学生交流

  4、你能用“为了        ,诺贝尔立志发明炸药。”来说说吗?

  板书:造福人类

  5、小结:原来,发明炸药这一造福人类的伟大志向从小就在诺贝尔的心里扎下了根。

  (二)液体炸药

  1、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并找一找,?(板书:液体炸药 → 固体炸药和雷管 →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2、诺贝尔最先发明的是液体炸药。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五自然段,引读

  (三)固体炸药

  1、最初的理想已经实现,诺贝尔为什么还一定要继续研究并且发明固体炸药呢?(如果自己的发明不安全,怎么谈得上造福人类呢?)

  2、诺贝尔不断探索,但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来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找一找,他遇到哪些挫折、打击。

  学生交流:

  a、屏幕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这句话告诉我们诺贝尔受到了什么挫折与打击?

  诺贝尔心里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他的亲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2)那他退缩了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理解“毫不气馁”)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b、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毫不气馁。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实验,怎么办?(学生答:租船)。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

  屏幕出示: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你感受到什么

  (2)、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3)、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4)、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

  c、屏幕出示: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诺贝尔这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多么令人赞叹啊!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读好。

  d、工夫不负有心人。引读,“他终于制造出了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雷管。

  出示:(齐读):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同学们,这是让天下人多么高兴的事啊。固体炸药发明成功了,终于可以真正造福人类。再次齐声朗读。

  (四)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过渡:从液体炸药到固体炸药,再到发明雷管,尽管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诺贝尔却从没被危险吓退过一步。科学的高峰是永无止尽的,他又一次向更高的峰顶进军了!他要发明(激情引读——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1、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么一次实验,自己放声去读一读,看看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并找出相关语句。

  2、交流

  (1)、诺贝尔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能把有关语句读读吗?指名读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b、 从“紧盯”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容不得一点马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c、同学们读得真好,师引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

  ——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这气氛让人大气都不敢喘!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句反复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d、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在干什么?

  生读“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感觉到了吗?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诺贝尔的心里转过了哪些念头呢?

  师述:是的,在这样的境地里,谁都会紧张、害怕,但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句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学生答:“‘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不是害怕”

  一个“但”字让我们知道,是更多的期待和憧憬驱走了他心头的恐惧和害怕,所以他的双眼(引读)——“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谁来把这一句读读!指名读,齐读。

  (2)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读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3)让我们再来回顾这震撼人心的一幕!齐读第八自然段。

  (4)突然,奇迹出现了!自己大声地读读第九自然段,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一幕?

  a、生自由读

  b、读后交流。

  c、师述:天哪!一个浑身血淋淋的人却在举手欢呼!难道他不觉得疼吗?(是精神战胜了肉体)

  d、如果此时你正面对着这位满身鲜血的科学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课文学到这,我们可以说诺贝尔的一生都是为人类,为科学在不断地努力着。

  e、引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五)设立奖项

  诺贝尔的贡献还不仅仅如此,诺贝尔还为人类作出什么巨大的贡献呢?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交流:诺贝尔为人类作出什么贡献?(临终前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

  3、从这,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三、总结全文

  诺贝尔为造福人类发明炸药,虽历经艰难但他毫不气馁;虽身处险境,但他能舍生忘死。临终设立奖项,无私奉献他所拥有的一切。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名字——(学生齐读)诺贝尔,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学生再次齐读)诺贝尔!

  四、课后作业

  为了表示我们对诺贝尔的敬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毫不气馁、

  (造福人类)       舍生忘死

  诺贝尔

  设立奖项         无私奉献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3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诺贝尔的资料,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课题:《诺贝尔》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合作探究。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入生命的殿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哪个同学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诺贝尔先发明了液体炸药,然后发明了固体炸药,最后发明了爆炸力更强的炸药。)

  2.是啊!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很多很多,浓缩成文中的一句话,那就是——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 你能说说“整个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人的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一切)

  二、精读感悟,领悟生命的涵义

  生命的涵义十分丰富,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呢?打开书,默读课文的6——9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并做上记号。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块一:第6自然段  

  生: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读: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感觉炸药很可怕,但是诺贝尔依旧做着这样的实验。

  师:从哪些词语或者语句可以看出炸药的可怕的?

  生:“一声巨响,化为灰烬”和“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可以看出。

  师: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去感受炸药的可怕与恐怖(播放视频)

  师: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炸药的可怕给表现出来的。

  2读: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我从“毫不气馁”这个词中读出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点击加点:毫不气馁)

  师 你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

  生:坚持永不放弃。

  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到底。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

  3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爆炸后诺贝尔的父亲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而邻居们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危险的实验。

  师:如果此时你是他的亲人或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停止实验呢?

  生:诺贝尔,你不要再发明炸药了,你再继续下去,早晚有一天你也会炸死的

  生:诺贝尔,你已经为人类做出贡献了,还是放弃吧!

  师:还有不同的声音吗?

  生:诺贝尔,我会支持和帮助你继续搞你的炸药事业,但你得注意安全,同时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你可以把实验室搬到船上去。

  面对着亲人的劝说、邻居们的责难,诺贝尔仍然——毫不气馁。

  相信再来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点击音乐)谁来读?(指名读)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学习感受,再来读好这句话((点击课件,中心句出示)

  (读中心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板块二

  师:咱们接着交流,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读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点击课件,出示第七小节有关语句)

  1读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我从这句话中“四个”年头“几百次”读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用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实验。(点击“四个、几百次”加点)

  师:你还能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诺贝尔的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生:我体会到诺贝尔只要实验不成功,他都会满怀信心地做下去。

  师:把你的体会带入朗读中都出来。

  师:还有谁来接着交流交流?

  生:我还从“终于”这个词读出了诺贝尔的成功来之不易。(“终于”加点)

  师:的确是的,你也来读出你的感受。

  (多次指导,直到读好。)

  2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因为没有坚持而失败的经历吗?

  生:我学习练写毛笔字,但过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大就放弃了。

  师:你有小伙伴学会的吗?

  生:有,他比我多学了一段时间,他学成了,写得非常好。

  师:我相信你坚持下去,一定也能成功的。人贵在坚持,坚持的人才能成功。谁来读?

  3读:

  师:我们通过一段文字来看看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诺贝尔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他的发明为我们人类造福。

  师:带着你的敬佩之情来读一读。

  4读:

  师:想象一下,四年几百次的试验中,诺贝尔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生:他可能会被炸伤

  生:他可能会没有钱买实验材料……

  师:是啊,诺贝尔在做实验时,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配上《假如爱有天意》,出示四幅图: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诺贝尔生病时、夜深人静时)

  展开想象,选择一幅图片写一段话。

  ,他还在坚持实验。可是实验又失败了,

  面对失败,诺贝尔会对自己说:“                 。”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中心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板块三

  1读:

  师:接着交流,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读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生: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从“亲自”感受到诺贝尔他想亲眼观察到实验结果,不想让别人冒这个险。

  师:好的,如果把这一句话看成是一幅画面,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句中是怎样描述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读:

  老师:看来,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我们继续交流,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时要爆炸了,诺贝尔还不走,我感觉到他为了发明炸药真是奋不顾身。(板书:奋不顾身)

  老师:从这一话中我们还可以挖掘到什么,我们不但要关注文字,还可以关注标点。

  生:我从三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自己的整个生命。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三个感叹号?

  生:我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体会到情况越来越紧急,越来越危险。

  师:是的,你也来读出你的感受。

  3读:

  师:那么,这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的结果到底怎么样?谁来告诉我?

  生读

  师: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师:又听到了什么?

  师:是啊,又是一次大爆炸,附近的人都赶来了,连我们都想知道诺贝尔是不是真的完了?

  生:我从“成功了!成功了!”体会到诺贝尔只想自己的实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身体。

  是的,此时此刻我们深深体会到——(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伴着音乐师读)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在他生命结束时……(最后一自然段)

  2、诺贝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图片)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谁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是在传承着诺贝尔的伟大精神。

  3、如果诺贝尔被评为2012年“感动世界十大人物”,请你用一句话为诺贝尔写颁奖词。

  (音乐声不断)学生写,指名几个学生读。

  让我们再来读这句——(中心句)

  板书:

  毫不气馁

  诺贝尔      坚持不懈

  奋不顾身

  教学反思:《诺贝尔》是一篇极感人、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时,抓住文本的关键问题,即:“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然后展开学生多层次的研读,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采取多种方法,设计相关练习

  。逐步让学生体会诺贝尔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4

  凡是科学家,都具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诺贝尔也不例外。

  《诺贝尔》这篇课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回答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颁奖。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及不断探索的品质。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与佩服之情。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体会的。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揭示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文章于朴实中见真情,一种是对诺贝尔本身发明炸药促进了科学进步的情,另一种是对诺贝尔用自己的钱激励后世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士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情,钦佩之情,崇敬之情,自然流露,合而为一,铸成了对诺贝尔的真挚的纪念与怀想。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的心灵都会为之震动,并会将这份震动长久地保留下去。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5、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请学生跟老师读一个时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再跟老师读一个地点:斯德哥尔摩。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以及一个特殊的地点。为什么特殊呢?

  2、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原因,理解“盛会”。

  3、再读第2自然段。除了书上的两个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此处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诺贝尔,为什么这个盛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都和他有关系?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伏笔。)

  二、品读释疑

  1、指读第3~10自然段,纠正读音。

  2、再读第3~10自然段,选择自己有信心的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3、每位同学把3~10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除了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个盛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都跟诺贝尔有关。

  (这个问题的答案第10自然段中有,安排在这里问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前面的疑惑。如果学生能自己关注到这一自然段,当然最好;如果学生是联系3~9自然段诺贝尔发明炸药来说,那么我首先会肯定学生很会读书,因为他在读的过程中已经记下了诺贝尔最突出的成就,其次我会引导:为什么他发明炸药就和这个盛会有关系呢?他和这个奖的联系到底是什么?对于第10自然段里的内容,学生也许会提出疑问,如:什么叫“遗嘱”?可以请其他同学解释;又如“200万英镑”是多少钱?因为这不是探求的重点,而老师解释关系到计算的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所以可安排同学若有兴趣,课后作探究;至于什么叫“利息”,可给予现场解决,学生不知道的话,由老师说明;再有如若学生提出有6个领域,那么要向学生清楚地讲明:生理学或医学属于同一个领域。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思考,他在求索,值得肯定和鼓励。老师要做的,是要分清哪些问题有价值,而哪些问题无需深入探讨,以避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无谓流失。)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牺牲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炸药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

  5、总结:谁能简要地说说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他具有那些品质呢?

  (语文学习既需要咬文嚼字地理解,也需要整体把握。这一环节的安排,除了可以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也能强化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把握。)

  三、升华中心

  1、诺贝尔除了自己发明炸药促进人类的进步,还激励后世的科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也要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真让人不由得要对他肃然起敬呀!

  (话不在多,意到则灵。老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诺贝尔的钦佩与敬仰。)

  2、如果你是诺贝尔之后的科学家或者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

  (不论是诺贝尔还是诺贝尔奖,距离学生都比较遥远。怎样让学生在对诺贝尔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有进一步的领会呢?拉近学生和诺贝尔的距离,可以让学生多一份向往,多一份努力。)

  作业设计:

  1、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2、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诺贝尔的事迹,请他们评评讲得怎么样或说说听了之后的感受。

  3、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全世界共有多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及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

  板书设计:

  诺贝尔

  液体炸药

  目标专一

  固体炸药持之以恒

  不畏艰难

  雷管不断探索

  造福人类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奖励成就突出的人

  (改进:目标要简明化;详说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的字词句上要清晰地表述;升华中心部分请学生设想自己是科学家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不如让他们想象假如看到诺贝尔的像会说些什么。)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5

  发现过程中“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意”的密码,解读文本内容思想;发现“言”的密码,解读文本言语形式。这其中,对“言”的关注,尤其需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在教学中,从“得意”转换到“得言”时,我们通常就是以“请大家再留意一下这句(段)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开启“言”的解读。“发现什么”就是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一次再咀嚼,就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沉浸到文本中,换一个视角来解读文本的言语形式。就像歌德说的那样“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来一同探究发现这个秘密,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的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阅读课上,当我们给予学生探究发现的空间后,收获到的是学生思维的极大活跃,以及关于“言意”认知水平的全新提升。

  如《诺贝尔》(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默读第3—9自然段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3个历程,你最欣赏哪个历程?为什么?

  生(唐天立):我最欣赏第三个历程:发明威力最大的炸药(第8、9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实验过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生(马瑛):我也欣赏这两自然段,作者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实验场景画面等写得非常形象逼真,读着读着,就好像亲临实验过程一样。

  师:同学们真有慧眼!你们再读读前几个自然段,与8、9自然段比较一下,你会有新的发现?

  生(方子月):老师,我看出来了,前两个发明炸药历程,作者是概括描写,而第三个历程是写得具体生动,伟人形象独特高大。这就叫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

  师:反应灵敏!这就是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生(赵佳颖):我发现课文中有好多重复的词语,他们看似重复,而意思却不是重复。如“近了!近了!”第一个“近了”是说离危险近了,第二个离危险更近了。还有“成功了!成功了!”就强调了诺贝尔为实验成功越来越狂喜,忘记了满身鲜血,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真是不错!还是读这几段话,注意别忘了标点!

  生(陈旻希):这里还有标点符号“!”的反复,“近了!近了!”连两个“!”表示危险越来越近,也可以表示诺贝尔认为离实验成功越来越近,他的心也越来越激动。

  生(芮超):“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不管是词语还是“!”都有着不同的意思,一是人们为诺贝尔的安危担心,二是为诺贝尔的献身科学而遗憾、伤痛!

  ……

  老师引导学生从课文重点段的“言语形式”切入——“第3—9自然段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3个历程,你最欣赏哪个历程?为什么?”引发学生探究发明炸药三个历程的不同谋篇布局的特点:一是第3—7自然段概括描写;二是“第8、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诺贝尔的动作、神情、外貌以及当时实验场景画面,语言具体、生动,实验场面震撼人心,伟人形象独特高大。接着话锋一转,发散全文,学生随性而读而说: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从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伴随着学生的每一次言语特点的发现,老师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朗读,在朗读中,来加深言语形式的体验。为了凸显文本中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注意标点,来强化言语形式的不同体验。同时又为以后 “言语内容”的解读教学做了铺垫。

  附教案设计: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6

  说教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5、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牺牲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炸药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

  在这些目标中,重点是1、2两个目标的达成,难点是读懂课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本课时教学作如下设计:

  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

  课始,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通过课件图片认识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使情景交融,课伊始,情已生。

  二、抓主线——研制炸药的过程,品文悟情。

  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

  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说,谁毫不气馁?干什么毫不气馁?用上“毫不气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把诺贝尔和“毫不气馁”联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然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

  3)小组合作学习

  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炸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何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

  通过创设话题,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教师也将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现伟人的功绩。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留有15分钟让学生写在下课前有两三个写出,但没时间展示。如果在这出示范文,是不是会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自主感悟”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诺贝尔》作业设计 篇1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生命的乐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诺贝尔,(国籍)化学家。他一生在和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他先后发明了、和的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

  2、提问: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的内涵

  1、课文中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预设a:

  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师:“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了研究炸药,诺贝尔不顾危险,还失去了亲人,但他还是矢志不移。

  评价:是呀,炸死弟弟,炸残父亲,这对诺贝尔来说是何等惨重的代价啊。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是呀,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

  是呀,因为诺贝尔心中一心想着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你了解到的?

  (3)提升:研究炸药是极其危险的,死亡时刻伴随着诺贝尔,他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邻居也指责他是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的实验,他被迫搬到郊外。可见他遇到重重困难,层层艰险。诺贝尔毫不气馁,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4)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矢志不移--------)

  预设b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分别点击“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评价语:失败并不能摧垮他的信念!

  一次、十次、上百次、甚至是几百次,面对这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他依然百折不回!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2)想象一下这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的实验,诺内尔是经历了些什么?

  每当实验遭受失败之时,他心里总是想?

  每当遭到别人误解之时,他总是对自己说?

  (3)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生与死的考验,无数次死里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挺过来的?

  预设c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1)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

  评价:a紧张得让人窒息!

  b仿佛真让人听到了那怦怦的心跳声。

  (2)引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可能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预设d

  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1)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巨大的爆炸声”、“滚滚浓烟”这些文字无不在告诉我们?(炸药爆炸的威力是惊人的,经行这样的研究是极其危险的,等于在死亡的边缘徘徊,诺贝尔真是舍生忘死啊!)

  预设e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不能幸免于难了,但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

  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围观群众也被震撼了,他们会怎样说?

  诺贝尔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他的实验,,一心为的只是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三、揣摩表达方法

  (1)同学们,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课文却只写了他最突出的发明-----炸药。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这就叫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2)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3---9小节,写诺贝尔发明炸药分几个阶段来写?

  (液体固体雷管爆炸力更大)

  (3)细细比较一下,写哪一阶段,文章所用的篇幅最长,写的更为细腻

  这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危险更大,我们更能看出诺贝尔的献身精神)

  (5)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的,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四、总结全文

  为他写一篇一百字以内的小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诺贝尔》作业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