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5篇)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和词语。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课堂教学实录

  师: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从小就不断地追求美,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成功.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今天我们将学习这组的第一篇课文<<唯一的听众>>.孩子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文中那位教授不是真的耳聋,是假装的.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被爸爸和妹妹称做音乐白痴的“我”,在一位假装耳聋的老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成了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

  生:我还知道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在写.

  生:我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四大段.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说明大家预习得挺认真的!老师这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我解答:这篇文章主要是写谁的?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老教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拉小提琴的这个人.

  师:同学们各持己见,,没有人云亦云非常好.这个问题我们呆会再来解决.现在请孩子们读书并思考:1.你对文中的人和事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含有美和丑的词语来形容他们?

  2.老教授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整个课堂静思默想,孩子们拿着笔圈点勾画写自己的感悟。老师及时表扬认真的学生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

  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生: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生:“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生:“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感悟也很深,那么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古人说得好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无进.

  生:为什么文中人物先坐着拉琴后又站着拉?

  师:我请我们班在练琴的孩子起来帮他解惑.

  生:坐着拉琴,手脚会放不开,也拉不出优美的曲子.但站着拉就不会受约束了,手脚放开了动作优美了.

  生:拉小提琴本来就应该站着拉.这是拉小提琴的基本姿势.

  生:文中“我”先拉琴拉得不好,父亲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使.“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所以做事畏手畏脚的只好坐者拉琴.而后来我得到了老教授的鼓励使我重新找回自信所以就会站着拉小提琴了.

  生:虽然表面上看只是动作的描写,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心理的变化.

  师:孩子们解答的都很精彩!谁能用含美的词语来概括文中的内容.可以用“的”句式来形容.

  生:美好的老妇人.

  师:板书“美好的老妇人”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师:板书“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生:优美的旋律.

  师:板书“优美的旋律”

  生:美妙的音符

  师:板书“美妙的音符”

  生:美丽的谎言

  师:板书“美丽的谎言”

  生:美满的结局

  师:板书“美满的结局”

  师:一位美好的老妇人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她用美丽的谎言鼓励一名被父亲和妹妹称做音乐白痴的“我”用小提琴奏出了美妙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同时也为这个故事划上了美满的结局.创造这个美满结局的是谁?

  生:老教授.

  师:那文中主要是写的谁?

  生:老教授.

  师:这位老教授是怎样创造奇迹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她美好的心灵?

  (孩子们自读自找)

  师:可以用“我找到……我从这些句子体会到……”的句式来表达.

  生:我找到“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要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元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体会到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师:板书“善意的谎言”,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老教授说完第一句话后,“我”的表情怎样?

  生:有了几分信心。

  师:板书“几分”,抓住几分这个词,并联系前面内容来体会老教授的话语,对“我”起了什么作用?

  师生分角色朗读

  生:我找到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体会到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师:抓住重点词语“洋溢”“从未有过的感觉”体会句子的意思。找班上会演奏小提琴的学生体会文中“我”得到老教授表扬后的心情。

  生:当别人表扬我时我会感到心情愉快

  当别人表扬我时我会觉得更加自信

  当别人表扬我时我会用更好的表现来报答他的赞美

  当别人表扬我时我会更加努力的练习……

  师:板书“赞美的话语”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生:我找到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体会到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置信”“潜滋暗长”词语意思。

  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师:请同学们齐读十一自然段,感受老教授心理变化过程。一次听到拉锯时的琴声时老教授会怎么想

  当老教授说:我听不见时。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当老教授说:你的琴声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时,她又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畅谈。

  师:这位老教授善意的谎言、赞美的话语,使我增强了信心,让我父亲和妹妹所谓的音乐白痴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那么我是怎么体会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呢?请同学们齐读妹妹所说的这段话,并体会当时妹妹说这段话的语气及神态。

  生:男女分角色感情朗读。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知道老教授不是聋子时,你会怎么想?心理会萌生出什么样的感情?

  生:如果我是文中的“我”,我会想原来老教授是为了鼓励我才装聋的,心中回萌生出一种感激之情。

  师:用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展示出来。

  生:感情朗读

  师:总结,此时此景他们不用多说什么,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用音乐相互交流着。文中前面的有怎么不同?

  生:前面的聋子没有引号,后面的聋子有引号。因为前面作者不知道老教授是装聋,以为他是真聋,后来听妹妹的述说,才知道老教授装聋的良苦用心。所以后面用了引号。

  师: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我在老教授的鼓励与帮助下,终于有了一点成就,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余音效果耐人寻味。老师作诗一首赞赏老教授。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2

  (一)

  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们拿出一只笔和稿纸或者笔记本,准备上课。好,我们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一读课题。

  生:《唯一的听众》

  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和词语,看同学们会不会读。(出示大屏幕)会读吗?举手。

  生:仪

  师:如果正确的话,必须跟着读(生齐跟读)。字不离词,读这个词。

  生:隆重的仪式。

  师:读(生齐读)好的,看第二个字

  生:歉

  师:声音要响亮

  生:抱歉

  师:读(生齐读)

  师:看这个歉,是生字,笔画比较多,看老师黑板上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歉”字。

  在自己的纸上写一个字。注意笔顺,写字的姿势。可以写大一些,大大的写,就不会写错。好,写完了就坐端正。看第三个字。

  生:溜,溜走

  师:怎样的走,才算溜走?

  生:悄悄地走,一个人走,就叫做溜走。

  师:恩,你说。

  生:不为人知的,别人不知道的走。

  师:对了。

  生: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的走。

  师:对,一起读。(生齐读)好的。

  生:割,无法割舍(生齐读)

  师:这个割,看老师写。(板书)一竖要出头,好,写一个字。(生书写)文中的生字要写正确。哪些东西你觉得无法割舍?

  生:应该是亲人和朋友吧。

  生:我认为应该是学习。

  生:我认为应该是自己的爱好。

  生:我是个爱看书的小女孩,我认为书是我无法割舍的东西。

  师:好的。

  生:我觉得友谊永远无法割舍。

  师:无法割舍啊,后面割舍了什么,表达了我的一种感情。对吗?好,我们再看。这个字谁会念。

  生:嘿!

  师:你会念吗?读!(生齐读)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放到这篇课文当中,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所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感情。 谁来读句子。

  生:我羞愧了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他是一个聋子。

  师:读得不错,你看,这里的“嘿”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

  生:我认为这里的“嘿”是一种激动,开心的感情。

  师:激动,有点开心的。

  生:有点兴(xìng)奋,从中还有一点自豪。

  师:恩,不念兴(xìng),而念兴(xīng)。有点兴奋,不是十分兴奋。

  生:我感觉到作者有点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的感情。

  师:对啊,所以一个叹词,一个字,在一段文章当中,它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读一读这几个字。(生齐读)

  师:这句话,读的时候要读好它,像你们这样慢吞吞的读法,不能够表达这种“嘿”的感情,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生读)读的好。(生读)对,这一种点点滴滴的兴奋,喜悦,情不自禁,是埋在心里的。这个词,一起读一下。(生齐读)课文中有些词很特别,它能表达人物的心理的。就比如这个嘿字。我们再看。一起读。

  生:悠 ,悠悠的小令。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让人感到?

  生:应该是一种慢慢的,令人很舒适的感觉。

  生:应该是使人感到有点悠远的。

  生:我认为应该是使人有一种陶醉感。

  生:我认为是时而有一点,那个,比较,那个,开心的。

  师:不要有那个,那个,开心就开心。没有那个的。

  生:我认为是让人身心放松的。

  生:我认为是让人舒适,感到心里很舒服,有种很悠长的感觉。

  我认为是让人感到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美妙的音乐。

  师:美妙的。我们一起体会一下,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这个词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谁来读?

  生: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声音,犹如悠悠的小令。

  师: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把林子里的声音比成悠悠的小令。

  师:是一个比喻句,看出来了。

  生:它先说林子里是静极了,然后是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有点矛盾。

  师:有点矛盾,这叫什么样的写法。他要写静,但课文却写了沙沙的足音,谁知道?

  生:这种写法叫衬托,先写出林子里的静,才能听出那很小的声音。

  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明白吗?我们说教室里很静,静到?连针掉下的声音都能听到。

  师:还有什么特别吗?你看,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

  生:这里用了叠词,声音比较拖,听起来比较舒服。

  师:用了叠词,好啊。

  生:它把每一种声音描写的很细。

  师:什么?

  生:它把每一种声音描写的很细。

  师:每一种声音?听不懂,就一种声音,沙沙的足音,你听一下啊。如果他这么写,沙沙沙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他沙沙沙的声音,说明他人很多,而这里是说林子里静极了。

  师:沙沙沙,可以说是人很多,也可以说是脚步非常的?

  师:可以看出脚步非常的快。

  师:快速的脚步,能说是悠悠的小令吗?所以说是沙沙对悠悠,足音对小令,语言对称之美,如果说老师把沙沙改成蹬蹬。蹬蹬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如果用蹬蹬,感觉这个人脚步很沉重,就没有用沙沙让人觉得舒适。没有了这个人心里 很轻松的感觉了。

  师:哦,好的。很好。

  生:我觉得用“蹬蹬”,说明这人人的脚步声不美,后面说是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小令的话,让人很美妙的音乐。这里用沙沙比较好。

  师:你看,多一个字就不美了,少一个词也不美了。这里用沙沙最恰当。我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个优美的句子。自己读啊,不要齐读,齐读不好听。

  (生1读).好,读到心里去了。

  (生2读) 你的朗读听起来,也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生3读)多美妙啊。起!(生齐读)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板书),但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在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走到这个林子里,会像悠悠的小令吗?

  生:是不会的。因为在家里如果不高兴的话,你的心情也十分不好。听起来也不好听了。如果你的心情很好的话,那声音也起来也会很愉快的。

  师:对吗。对,不同的心境,听到的声音,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读一读所在的这个段落,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这个心情。自己轻声读一读。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

  师:不是拉起,拉起不一定拉得出声音。

  生: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师:读得好,你能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

  生:她当时的心里也是蛮愉快的。

  生:我认为他心里是十分激动的,因为好像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生: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充满神圣感的。从这里看出作者心里是很神圣的。好像要去做一件什么事情一样。

  生:我从“蹑手蹑脚”看出,他不忍心扰乱林子里的安静,所以走得非常小心。我从这里看出作者非常的愉快。

  师:除了愉快,他还想拉出?

  生:还有美妙的曲子。

  师:以便和这寂静的林子?

  生:相和谐

  师:是啊 。他对自己有一种期盼。这时候,这个景,不再是简单的景了。她有了作者的一种心 情,一种感情。所以记住这句话,这里的景其实是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我们读到课文当中出现的偶然的一两句写景的句子,它可能包括作者内心的感情,心情。如果我们读课文,能够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变化,那么,我们学课文就深刻 了。尤其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唯一的听众》,要切身感受到,作者在练琴过程中,心里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在课文中明显的告诉你他是什么心情,有的用一些叹词,像“嘿”,“无法割舍”表示出来,更有的是藏在语言文字当中,是让我们用心去品味和体会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心去体会一下,品味一下,感受作者在 拉琴的过程当中心情的变化。自己开始读全文。

  (二)

  师:好,同学们读书很投入,课文比较长,但每一个同学读的都非常的专心,这是一种好习惯。看一看课题《唯一的听众》。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他又先后拥有过哪些听众?分别拥有过哪些心理?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生:作者现在家里拉琴,爸爸妹妹说他拉得不好,他的心里是十分沮丧的。

  后来去了小树林里拉,听众是一位老人,给了他鼓励,他的心情是兴奋的。

  最后,他在家里练琴,他很认真。后来,妹妹是他的听众妹妹大吃一惊,说他弹得很好,他心里十分高兴。在家里直接练的时候,没有直接想到唯一的那位听众。最后在文艺晚会上拉琴,有很多很多的观众,他的心里是高兴的。

  师:你看,一个人在舞台上拉琴,在表演的时候,你心里是?不要老用高兴。能上舞台演出的时候,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的演出,这时候的演出的心情是激动的自豪。你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连贯的说一说,好吗?在什么地方,谁愿意听,心情怎样。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说好。

  生:他现在家里练琴,观众是爸爸和妹妹。他们的评价十分不好,当时心情十分沮丧。后来去树林里去拉琴,观众是一位自称是耳聋的老人,当时心里是兴奋和自信的。最后,在舞台上练琴,有许多观众,当时心情激动,而且自豪。

  师:你看,你这种表现不太自信,其实你说的很好。现在我要求你说第三次,一定要说连贯,你看,沮丧的,兴奋的,自信的。他的心里发生了变化。 开始,后来,最后,要有顺序。拿出点自信的样子。

  生:开始在家里练琴,观众是爸爸和妹妹,心情沮丧。后来在树林练琴,观众是一位聋子老人,心情激动,自信。 最后在文艺晚会上,有许多的观众,但他是激动的,自豪的。

  师:你看,能说好。但没有说得最好。有没有其他同学能说得更好,更流畅。

  生:我先是在家里练琴,我的听众对我很不满意,我很沮丧。然后我到树林里,我先是十分兴奋,然后有点失落。那位唯一的听众,他对我鼓励,使我找回自信心。最后在文艺晚会上,对成百上千个观众拉琴,我心里十分自豪。

  师:说得比较好。还有说得更好的吗?

  生:我先是在家里练琴,我的观众是我的父亲和妹妹。但是他们对我的琴技实在是感觉非常的差,我非常的沮丧。后来我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观众,就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并且更加刻苦,努力的联系小提琴。最后,我在舞台上演奏,我有成百上千个观众,但是我是非常激动,自豪的。我也非常感激怀念那位老人。

  师: 你看,越说越好。作者一开始说他是十分的沮丧,他虽然拥有两个听众,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妹妹。这两个听众为什么会让他十分沮丧呢?给了他一种什么评价?

  生:爸爸和妹妹评价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床腿。

  师:据床腿什么声音?如同噪音一般,不堪入耳。

  生:我认为爸爸和妹妹对我的拉小提琴的样子,就是对他们的折磨。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不是一种享受。他们评价我在音乐方面就像是一个白痴。,

  师:是一个白痴吗?前面有两个字不能丢掉。

  生:简直

  师:简直是一个白痴和是一个白痴一样吗?如果真是一个白痴,后来怎么可能把琴拉得这么好呢?简直是一个白痴。其实不是一个白痴。你看。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语言,听起来像什么一样的?打一个比方。这种语言,在我听来,像什么一样?

  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像一个拳头,把我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最后给锤没有了。我觉得像一盆凉水,本来是很热情的,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我觉得就像一把刀,我自己刚对音乐有点好感,有些崇拜,可他一刀砍下来,把我和音乐斩断了。

  师:说得多好啊。

  (三)

  生: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是像阳光一样带给我们温暖的。

  师:多好啊,像阳光一样的。对他的语言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是从三个词语体会出来的。它们分别是“又”、 “很直”、 “又酸又痛”。“又”看出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是不敢在家里练琴的。说明我又重拾了自信。“很直”、 “又酸又痛”看出我很勤奋。比以前更加刻苦。之所以会勤奋和刻苦,是因为我有了自信,更加的努力想把琴拉好。

  师:多好呀,“又”看出自信。“很直”、 “又酸又痛”看出他更加努力,更勤奋了。

  生:我是从“紧闭门窗”和“基本练习曲”看出来的。因为“基本练习曲”可以提高他的演奏水平的。而“紧闭门窗”看出他在练之前,对自己说   过,一定要刻苦,不要被其他事情诱惑过去,一定要在房间里用功刻苦。看出了他已经下定决心。

  师:不错,还有更突出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尽心尽力”和“手指悄悄打着节奏”这两个地方看出他很勤奋。

  “尽心尽力”是他以前受到批评,琴也拉得不好,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不好,而现在他却为聋老人拉琴。

  师:我想问一下,这个老人是耳聋的,他听得到音乐吗?

  生:听不到,但是我会认为他是能听得到的,因为他能感受到。

  师:哦,他是能感受到的。为什么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他要尽心尽力,你不好马马虎虎吗?反正他也听不到的。

  生: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听众,他很珍惜这个听众。

  师:哦,如果他不“尽心尽力”,连这个唯一的听众也要逃走了。你是这么理解“尽心尽力”的。

  生:是这个听众给了我自信,让我把小提琴演奏得更好,所以我要尽心尽力的演奏来回报他。

  师:哦学会感恩,明白了吗?你还有补充。

  生:第二个词是“手指打着节拍”。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琴技渐长,因为前面提到他拉琴就好象是在“锯床腿”,而且是给他们折磨的。而这里可以看出我拉得好起来了。

  师:熟练了,进步了。特别是能打着节奏了。

  生:我找到的是“快乐”和“幸福”。一开始老人听他拉琴,只是说“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而这里却说了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其实他是能够听得到的。他听到小男孩的琴技逐变好了以后,他就感到快乐和幸福,是一种无意中的表达。

  师:哦,说得真好啊!

  生:我是从“慈祥”和“深深的潭水”看出来的。我现在看着老人慈祥地望着我,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而以前我演奏的时候因为我没有自信,所以我不敢抬头看老人的眼睛,而现在敢在演奏的时候,抬起头和老人对望,说明老人的鼓励给了我自信。

  师:好的,我们发现,他几次写到了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几次?

  三次。前两次有没有写到到他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到他平静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没有,因为他自信了,自信的人都可以和人眼神对视。你看,有多少同学眼睛看着我?看着我的都是自信的,你不敢看着我,就叫 “自卑”。

  师:像深深的潭水,有一个神略号,你说在省略号中能看出点什么,读出点什么吗?包含着什么?

  生:我觉得老人的眼神是在鼓励我,让我更加自信。

  (四)

  师:他怎么会打动我呢?让我们来体会下,感受下。女同学体会你就是那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她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仔细揣摩老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男同学体会小伙子。请小伙子开始拉琴。你们坐在地上拉的吗?站起来,在树林里拉琴。是小伙子的都站起来。在树林里干什么?(拉琴)

  师:在树林里拉琴吗?(据床腿)没有床腿,没有床,哪来的腿。(锯木头)。这么多小伙子在树林里据木头 你感觉到这声音(很刺耳)(很摧残耳朵)。

  师:是啊。这么多的小伙子肯定不行。所以坐下几个,你们两个人拉,其他人都坐下。两个人已经 够刺耳了,你们还想几个人啊!注意,你们在树林里拉了一曲后,忽然转身发现一位极瘦极瘦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你们这时候想干什么?

  生:我们这时候想溜走。我想骂他,他拉琴声音太难听了。

  师:多不文明啊。还是他好,他想溜走。这时候老妇人叫住了我。女同学一起读第一句。

  生: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你听到这句话,你还想溜吗?

  生:不想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对我拉得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感到非常心动。因为我拉得那么难听,她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师: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二句话,读。

  生: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师:刚才你的脸是怎么样了?

  生:是红了。通红通红了。

  师:感觉自己的脸?

  生:像发烧一样的红

  师:现在听了老妇人的这句话以后,你的脸还烧吗?

  生:我的脸不烧了,感觉和平常事一样的。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老人她没有责骂我。老人对我的琴声一点都不意外。我本来以为她听得见,后来才知道原来老人聋了。

  师:老人耳朵聋了,她听不见我的声音。你心中的块石头才落下来了。他才没有担心破坏了这个幽静的林子,没有破坏老人独享的幽静。这个心终于放下来了。原来她是个聋子。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三句话,一起读。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你现在愿意拉琴吗?

  师:现在你愿意拉琴了吗?

  生:我现在愿意拉琴,因为这不会使我感到难堪,还会使一个聋子去感受音乐。我也会,因为我现在不会紧张了,而且我会好好去拉,他也愿意做我的听众,我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有面子。

  师:是啊,家里的父亲和妹妹,是我的亲人,听着这个像据床腿的声音,纷纷逃走了,居然在树林里还有一位?

  生:一位老人愿意听我拉琴。

  师:而且是每天早晨,虽然他是个?

  生:虽然他是个聋子,但是我不介意。

  师:虽然是个聋子,只要做我的听众,我都不会介意,是吗?好,这样每天拉,每天拉,拉了以后,老人总是不忘说那么一句话: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第二天,你拉完了,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生:谢谢你,小伙子,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师:听到了吗?第三天,她又这样说: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你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这种感情是温暖人心的,让人心动。感觉老人对我很重视。使我对音乐有了自信我感到心里感到和温暖,也很自信。在家里,爸爸和妹妹是我的亲人,他们对我拉琴的评价是很不好的。而这个老人和我不认识,她却给我那么高的评价,心里感到很温暖。

  师:你看,听了这几句平常的话,他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是温暖的,是温馨的。她带给我一种自信。心里是那样的喜悦,对吗?所以你的琴,越拉(越好)越拉(越棒)。请坐。

  师:体会到了吗?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下 ,逐渐找回了自信。那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那位老妇人吗?

  生:你真的是聋子吗?我的琴难道真得拉得那么好吗?

  师:是啊,所有的老妇人们,你真的是聋子吗?你为什么要骗我,为什么要说谎?你看,所有的话都是说谎,老人为什么要这么说?谁能回答。体会下老人是怎么想的,我看哪位女同学能体会老人的心情。

  生:我想老人应该是想这个小伙子这么尽心尽力地演奏小提琴,再打击他的话,会让他的自信心彻底垮掉,所以要去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老人这样做以后,我会更加尽心尽力的去拉小提琴,而且我也会非常自信。有了这两者以后,我的琴技会更加好。我想老人当时知道这座林子是没有人的,她听到这个年轻人拉得不好听,她猜测年轻人肯定是在家里或人多的地方拉得不好,受尽了别人的批评,所以就到树林里来了。所以老人希望年轻人有一个听众,但她又不想让年轻人知道她听的见琴声,不想给年轻人压力,所以说自己是一个聋子。

  师:一个善意的谎言,因为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她知道一个练小提琴的人开始练的琴声就是那么难听,那么不堪入耳。但这时候需要的是有人给他?

  生:安慰,重拾自信,鼓励,无声的,默默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她要这样做。

  师:同学们这叫什么?这叫体验,我们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就是要设身处地像她那样的去想,去思考,这时候,我们就能读得比较深入了。

  师:正是在老人不断的鼓励下,读。

  生: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作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

  师:他发现自己(变了)怎么变得呢?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师: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

  生: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

  师:以前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数次传出难听的声音,现在?

  生: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

  师: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生: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

  生: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著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

  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

  生: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

  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

  师:以前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而现在?

  生:我知道她是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师: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生:位老人安详地靠著木椅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节奏。

  师:通过这样的对比朗读,你注意到了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注意到我变得怎么样了?拿出笔,

  圈一圈词。 

  (五)

  师:只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才能读得那样的入迷,才能体会到文字里面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他的变化。最后看看课文,我一直珍藏的秘密被妹妹揭穿了。当我知道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个时候,作者写了六点,想像一下,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

  的?拿起笔,把想法写一写。

  师:笔放下。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

  生:我很惊讶,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老人慈祥的面容与他那深深潭水一样的目光。我顿时明白了,老人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的演奏小提琴曲。那位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在我沮丧之时,那样默默地帮助我,默默地支持我。我不想把我知道她不是个聋子的事情告诉她,我要珍藏着这个秘密。我要一直面对那位唯一的听众尽心

  尽力地演奏。因为是她一直帮助我,使我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不是一位真正的聋子。

  师:最后一句不要。她是一位真正的听众,他要珍藏这个秘密。谁还愿意来读。

  生:什么?教授,不可能,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时楞在那里,不知所措,但从妹妹惊讶的语气看来,这是真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林子,看到那位老人依旧如同往日那样,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我好像问她昨天妹妹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我憋住了,架起小提琴,站直了身子,尽心尽力地拉了起来。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平静,犹如深深的潭水。

  师:掌声。太有诗意了。她又一次写到了,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不过这时候我已经全然明白了眼神的含义。

  生: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说谎?不,她不是在说谎,是为了保护我的尊严呀。这位老人,太感谢你了。你是我唯一的一个听众,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重拾小提琴的勇气,而且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帮助。

  生:我该不该同老人说话呢?我一说,不就等于把老人的荒原戳破了吗?不,不说。让美丽的谎言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不说。不然,这位珍贵的听众就会离我而去了。

  师:对,不说,写得多感人啊!所以好的文字,要读好,要念好。再请一位同学。

  生:我十分震惊,教授?首席小提琴手?这真的是这个耳聋的老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我再次走进林子,当老人继续平静而慈祥地望着我时,心中便涌出巨大的感动于感激。我真想大声对老人说:“谢谢,是你让我重拾了信心,是你,让我这个音乐白痴有了自豪的感觉。可是,我并不想捅破这个谎言,于是,我静静地拉,老人,静静地听。

  师:诗一般的语言,一个静静地拉,一个静静地听。让这个感人的画面一直留咋我的心中。看,同学们写得多优美。老师这里也有这么一段话,是这样写得: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著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美吗?谁写的?这是作者写的一段话。作者写得原文。可是编辑我们的教材,却编辑成了六点。你觉得是六点好,还是这段话好?

  生:六点好,因为这样耐人寻味,可以让读者去想想,去遐想这样的故事。

  师: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同学们,文章的结尾还有六个点,我们把这段话齐读。

  生: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从沮丧,到重拾自信,到演出时的自信,我想起那唯一的听众,这六点他神略了什么?我们读懂了什么?请同学课后去想象,去感受,好吗?下课!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3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检查课前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提示预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来读课题——

  生:《唯一的听众》

  师:预习过这篇课文吗?

  生:预习过了。

  师: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我想知道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是怎么预习的。你们课前做了那些预习工作?

  生:我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还查字典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师: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是最基本的预习工作。

  生:我了解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刚学小提琴的时候受到家里人的嘲笑,失去了信心,后来一位老奶奶鼓励他,使他有了信心,最后练好了琴。

  师:课文是不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生:(齐)是。

  师:读一篇课文,先要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生:我写下了读不懂的问题。

  师:很好。你记下了什么问题?

  生:那老妇人不是聋子,为什么她说自己是聋子?

  师:这问题值得思考。你们呢,有别的问题吗?

  生:原先我是不敢在家里拉琴的,后来为什么我在拉琴的时候站得很直?

  师:你想问的是原先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为什么又敢在家里练,还那么勤奋,是吗?(生点头)

  生: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琴拉得那么好,为什么他不直接教我怎么拉琴?

  师:为什么隐瞒身份,不直接指导,与第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有联系。

  生: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生: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她是一个聋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在预习,先记下这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我们会学得更有效。

  2、学习生字词,指导学习方法。

  师:刚才大家说学会了生字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学得怎样。

  大屏幕出示词语:

  仪式   抱歉    溜走     无法割舍

  师: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

  师:这些词语都理解吗?(生:理解)

  师:无法割舍什么意思?

  生1:就是两样东西无法分开。

  生2:某种东西无法舍弃。

  师: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无法割舍的?

  生:水,水是人生活中无法割舍的。

  师:你理解的无法割舍就是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无法分开的意思是吗?(生点头)

  师:好,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师抚着学生的肩膀请其坐下)

  生:自己的爱好是无法割舍的。

  师:你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我喜欢踢足球。双休日我都和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踢足球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看来踢足球是你无法割舍的运动。(生点头坐下)你们呢,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1:我喜欢音乐,弹钢琴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2:画画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3:打篮球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4:唱歌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除了兴趣爱好,还有什么无法割舍?

  生1:我和父母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生2::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无法割舍的。

  师:是啊,亲情、友情当然还有师生之情都是让人无法割舍的。

  (面向刚才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现在你明白无法割舍的意思了吗?(生点头)

  大屏幕出示:嘿。师:谁会读这个字?你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是什么词?

  生:这是象声词。

  师: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当中,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感情。

  生读,出示句子:

  “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个聋子。”

  师:谁再来来读读这个句子。(指二生读)这个“嘿”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1:被人夸奖的兴奋之情。

  生2:他非常激动,因为以前都没有人夸奖他,父亲和妹妹都说他拉琴像在锯床腿,现在有人愿意听他拉琴还夸奖他,他觉得很高兴。

  师:是呀,一个叹词,一个字,在一段文章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我们再读一读,读出这种感情。

  生:(齐读这个句子)。

  大屏幕出示:悠悠的小令

  师:谁来读?一起读一读。

  师:小令就是小曲,在小令前加一个“悠悠”,你感觉这小曲怎样?

  生:这是一首动听的小曲

  生:这是轻轻悠悠的小曲。

  生:这小曲感觉很悠扬。

  师:我们把这个词也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去体会一下,谁能来读出这个句子。

  生读:“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个比喻句。

  生:林子的静由声音衬托出来。

  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明白吗?我们说阶梯教室很静,静得——

  生1: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生2: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生3:静得能听到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林子的静。(生读)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请你读读所在的这个段落,体会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生1: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充满神圣感的,好像要去干一件伟大的事情。

  生2: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十分兴奋激动的,从他的行动可以看出来。

  生3:我也认为他的心情是很兴奋的,沙沙的足音,他听起来都像悠悠的小令。

  师:是啊,是兴奋的,为什么沙沙的足音这种平常的声音,在他听来像悠悠的小令呢?因为心里兴奋。如果他心里很烦闷,这声音听起来会有这种感觉吗?

  生:不会。

  师:如果今天你们要去春游,外面下雨了,去不成了,那沙沙的雨声你感觉会是悠悠的小令吗?

  生:不会。

  师:所以,景和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心情,看到的景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记住:写景就是写情,写景就是写人。

  第二板块: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师:生字词语就学到这里。对我们六年级同学来说,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不难的,但有的词是不能孤零零理解的,要把它放到句子中,甚至放到段落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读课文也一样,要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体会到作者的心理变化。本文作者在练琴过程中,心理有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一下,作者在拉琴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体会到作者心理变化了吗?心理往往和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的,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又先后拥有哪些听众,分别拥有怎样的心理?

  出示:  拉琴的地方         听众          心理

  生:作者先是在家里拉琴,听众是父亲和妹妹,他们嘲笑他的琴拉得不好,他的心情很沮丧。

  师:是啊,沮丧,就是灰心失望,失去了信心,以致于不敢在家里拉琴了,这也叫自卑。

  生:接着作者到树林里去拉琴,一位老妇人鼓励他,使他有了勇气。

  师:原来自卑,没信心,现在——

  生:有了自信。

  生:后来作者又在家里拉琴,他也很有自信。

  生:最后作者在舞台上拉琴,听众成百上千,心里很高兴。

  师:只是高兴吗?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心里——

  生:激动、自豪。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家里          父亲和妹妹       自卑

  树林          一位老人         自信

  舞台          成百上千         自豪

  师:刚才是一句一句说的,六年级学生可不能这么一句一句说。谁能连起来,用上“先……后来……最后……”说一说。

  生1:作者先是在家里拉琴,他的听众是父亲和妹妹,他们说他拉的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作者很自卑。后来他到了树林里拉琴,一位老人是他的听众,老人的鼓励让作者拥有了自信。最后他到了舞台上拉琴,成百上千的观众听他拉琴,使他非常自豪。

  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谁愿意来说,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说。

  生 2:我在家里拉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拉的小夜曲像在锯床腿,他们的嘲笑使我非常自卑。后来我来到了树林里拉琴,一位老人成为了我唯一的听众,他的鼓励令我重拾了自信,我又敢于在家里拉琴了。最后我能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拉琴,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我觉得非常自豪。

  第三板块:了解作者心理变化原因,体会老人语言和眼神。

  1、体会作者自卑心理。

  师:作者的心理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变化呢?先来看看他在家里拉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这两个听众为什么让他那么沮丧、自卑呢?给了他一种什么评价?

  生:父亲和妹妹说他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师:(板书:音乐白痴)什么是白痴?

  生1;就是智力低下的人

  生2:就是弱智,什么也不会。

  师:音乐白痴呢?

  生1:音乐白痴就是音乐方面的弱智者。

  生2:音乐白痴是练不好琴的。

  师:父亲和妹妹还给了他什么评价?

  生:说他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

  师:听过锯床腿的声音吗?

  生1:听过,是非常刺耳的声音。

  生2:简直就是一种噪音。

  师: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评价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能不能打个比方来说?

  生1:我就像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整个身子都凉透了。

  生2:我就像从高处一下子跌入了低谷。

  生3:我就像跌下了万丈深渊。

  生4:我就像被迎头打了一棒,被打蒙了。

  生5: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刀。

  生6:我就像掉进了一个冰窟窿,心都凉了。

  生7:我就像从温暖的春天一下子到了寒冷的冬天。

  2、体会老人的四处语言。

  师:正因为这样,他才那么沮丧、自卑,他才决定到林子里去拉琴。在林子里,他又怎么找回自信的呢?

  生:是那位老人的鼓励使他找回了自信。

  师:老人到底说了什么话,让他找到了自信呢?去课文里找一找,画出来。

  生读句子,师出示老人的四句话: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的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是在我发现了这位老人,觉得打扰了她,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出示: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师:我原以为这么僻静的地方不会有人,可却发现一位老人正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于是,准备溜走。这时,老人怎么说?

  生:(读)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第一次就说了这一句吗?还说了什么?

  生:(读)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生:(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她说这话有什么用意?先来看第一句话。

  生1:明明是我打扰了老人,老人却责备自己,说自己打扰了我,她的话让我很动心。

  生2:老人说这话是不想让我走。

  师:是你打扰了老人,老人却责备自己,听了老人的话,你还想走吗?

  生:不走了,走就对不起那老人了。

  师:老人一句话,就留住了我的脚步。

  师:老人说第二句话的用意又是什么?

  生:老人说自己是聋子,是因为……是因为……

  师:你坐下再想想。刚才有位同学提出,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这问题谁提出来的?(生指提问的同学)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她是故意这么说的。

  师:你本来拉得那么难听,紧张吗?

  生1:紧张,当我发现背后有人,吓了一跳。

  生2:我拉得那么难听,觉得自己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现在又被老人听到,就更紧张了。

  师:听了老人的话,你还会紧张吗?

  生1:我就没那么紧张了,反正她听不到我拉琴的声音。

  生2:我不紧张了,我拉得再难听,她也听不到。

  师:老人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消除了我的紧张心理。

  师:老人说第三句话的用意又是什么?

  生1:因为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告诉老人我拉不好。老人在鼓励我。

  生2:父亲和妹妹都不愿意听我的琴声,现在老人却说要当我的听众,我很感动。

  生3:老人说每天陪我练琴,会用心感受我的音乐,让我不好再推辞。

  师:老人与你素不相识,却愿意每天做你的听众,陪你练琴,你能拒绝吗?

  生:不能。

  师:是啊,你不能拒绝,你也难以拒绝。刚才我们体会了老人的三句话,老人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作者的心里去了,所以作者感觉老人的话像什么?

  生:像诗一般的语言。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

  生:齐读三句话。

  师:作者和老人素不相识,怎么知道我心里自卑,需要鼓励呢?

  生1:如果不自卑,作者就不会到小树林去拉琴,可以在家里拉。

  生2:我想老人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3:因为老人听我拉得那么难听,见我一见人就准备溜走,所以她猜到了。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了个问题,老人为什么不直接教他拉琴。你想,作者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他最需要的是自信。

  师:是啊,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教授,她深知此刻这位小伙子最需要的不是琴技上的指导,而是帮助他建立自信。懂了吗?(生点头)

  师:再来看第二次老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出示: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她是为了鼓励我,树立我的自信心练好琴。

  师:第一天,我拉完琴停下来时,她说上这样一句——

  生:(齐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第二天,我拉完了,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第三天,她又这样说——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以后每一天,老人总不忘说这么一句——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就在这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鼓励声中,我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

  3、体会老人的三处眼神。

  师:刚才我们体会了老人的语言,是老人的语言使作者找回了自信。给作者自信的除了老人的语言,还有什么?

  生:是老人的眼神。

  师:把写老人眼神的句子划出来。

  (生划句子)

  师:谁来说?生答,出示: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女同学来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大家一起来读第三句。

  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生:都有“平静”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

  生:因为她告诉作者自己是聋子,所以就要当成什么都没听到。如果老人表现得不平静,她的身份就会暴露。

  师:除了她说的这些还有什么原因?

  生:(沉默)

  师;如果老人 的眼神闪现一丝异样,你会怎么样?

  生:我就会知道她是骗我的,心里有些恐慌。

  生:我就会觉察自己拉得不好,也不好意思再在她面前拉琴了。

  生:我刚树立起来的自信又要没有了。

  师:读一读第三个句子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刚才有位同学也提出了这问题。

  生:老人的眼神中有鼓励。

  师:鼓励,肯定有的。生1:有赞赏,当作者有了进步时,老人的眼神中就流露出赞赏。

  生2 :老人的眼神中有满意,她相信作者通过努力,一定能练好琴。

  师:这也就是期望啊,同学们,鼓励、赞赏、期望、关爱,都蕴含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

  生:(齐)深深的潭水。

  师:如果说,老人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老人的眼神就是无声的激励。作者在老人的语言和眼神的激励下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作者心理上的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感受“我”行动上的变化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老人的语言和眼神。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得像深深的潭水似的眼神,带来了我心理上的变化,使我由自卑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我心理上的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呢,课文哪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些?

  生:第8小节

  师:自己读读第8小节,细细地品味一下我的心理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

  学生读后出示: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

  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偷偷地练琴,现在?

  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现在她说?

  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师:体会到这种变化了吗?看上面,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

  生: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师:先不忙坐下,我问你,你不怕父亲和妹妹嘲笑了吗?

  生:不怕,因为我以前很自卑,现在已经有了自信。

  师:有自信也就有了勇气。你呢,你为什么不怕了?

  生:因为我有了进步,相信自己会越拉越好。

  师:有进步所以不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自信。谁接下去说。

  生: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师:你这样站着练那么久,不感觉累吗?

  生:我不感觉累,有了老人的鼓励,累也是快乐的。

  生:我已经把练琴当作了快乐的事,所以不感觉累,

  师:你已经全身心融入了练琴当中,所以才不感觉累,是吗?你呢,也不感到累吗?

  生:我感到累,但只有不怕累才能练好琴。

  师:是啊,只有付出艰辛才有——(生齐:收获)。你呢?

  生:我也感到累,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父亲和妹妹对我的看法。我不是音乐白痴,我能练好琴。

  师:有动力了,也就不怕累了。接下去说。

  生: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偷偷地练琴,现在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师:你为什么要尽心尽力地演奏,她可是个聋子,听不到你的琴声呀?

  生:虽然她是聋子,但她天天陪着我练琴,鼓励我练琴,我不能辜负老人的期望。

  师: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呢,你为什么要尽心尽力为老人演奏?

  生:老人的耳朵虽然听不见,但她能用心感受我的琴声。

  师:我知道,你和老人是用音乐在交流,用心灵在交流。你还当她是聋子吗?

  生:不会。

  师: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那老人是聋子,现在明白了吗?(生点头)

  生: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现在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你觉得老人前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是在鼓励我,现在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想一定是我的琴技有进步,她才这么说的。

  生:以前我拉得那么难听,老人为了增强我的自信才说不错,现在我的琴声可能真的让她享受到快乐。

  师:是啊,老人不仅因为你的琴声使她享受到快乐,更因为你的进步使她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生: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师:以前你看到过老人这样的动作吗?

  生:以前我的琴声很难听,像是锯床腿,没法打节奏,老人平静地望着我,给我鼓励。

  师:老人现在为什么有这样的动作?你来说。

  生:现在我的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曲子有节奏感了,所以老人会有这个动作。

  生:现在我琴越拉越好,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已经沉醉在我的琴声中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没有发现,“我”已经完全变了,变得怎么样了?

  生:我变得更加自信了。

  师:心理变了。

  生:我练琴更加刻苦了。

  师:态度变了。

  生:我的琴艺提高了。

  师:我心理和态度上的变化,带来了琴技的提高。请大家齐读这一节,再品味一下我的这种变化。

  生:齐读第8节。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4

  教师: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饶旭日,请你读第一段。朱若晨同学,请你读最后一段。请读。

  饶旭日: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朱若晨: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刚才两个同学的读,我发现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别不好,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别好了,而且已经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首尾两段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咱们师生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可以吗?好,那我先说:“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谁接着说?请你说。

  学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并且拉得非常熟练。

  教师:很好!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

  学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

  学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

  学生:作者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

  学生:后来,他成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个人。

  教师: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请你写在这里(指黑板)。好,同学们,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出示幻灯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体学生:唯一的听众。

  教师:(板书:唯一的听众)好,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呢?请鲍思杰先说。

  鲍思杰: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教师: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

  教师:对啊,最后还是打了引号。那你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

  教师:非常好!接着说,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板书:音乐白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也就是说,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出示幻灯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好,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

  (学生默读)

  教师:(四分钟后)同学们,默读好了吗?那我们交流一下,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化睿智,请你讲。

  化睿智:作者先是去林子里练琴,发现了一位老人坐在那里,他就准备溜走,老人就说她耳聋了,听不见,就做他的听众。

  教师:说得不错。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谁再概括地说说。

  学生:作者到树林子里拉琴,发现背后有一位老人。作者想逃走,这位老人却声称自己是聋子,想做作者的听众。

  教师: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那么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你们读完这几个自然段以后,从整体上,你感觉到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他首先得到了一种鼓励。

  教师:好,得到了鼓励。

  (板书:鼓励)

  施展:我觉得作者在老人那里得到了自信心。

  教师:得到了信心。非常好!

  学生: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

  教师:得到了安慰。真好!

  郭惠:作者从老人的话语中得到了肯定。

  教师:好。也就是说,鼓励、安慰、信心,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关爱。(板书:关爱)同学们,你们看看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呀?你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了吗?请张文萱说。

  张文萱:我认为是通过老人的语言来传达的。

  教师:好,还有吗?除了语言,还有什么?

  学生:还通过她的眼神来传达的。

  教师:好,同学们,我就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老人说的语言。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产生了什么作用?一会儿我们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说的话。

  (学生小声读)

  教师:同学们,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找到的老人的语言有哪些?可以吗?请于明可同学说。

  于明可:我找到了这些,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在第六自然段也有:“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在第七自然段也有:“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好,同学们看,她找到的是不是这些呀?(出示幻灯片)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找得很全,其他同学都找全了吗?不全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咱们继续交流,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请葛新谊说。

  葛新谊: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教师:同桌合作来读书。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可以吗?好,在什么情况下呢?(出示幻灯片)(请一组同学做示范读句子)

  路天洋:“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教师:老人怎么说?

  贾赫月:“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教师: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好吗?来,同桌合作读书。(同桌合作读书)请一组同桌在全班朗读。(出示幻灯片)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学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同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

  全体学生:诗一样。

  教师:那好。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哪位同桌再读?好,请史心仪你们那桌再读,请读吧!

  史心仪:“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读得真好!请坐。咱们议论一下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郭惠:我觉得,老人看到和听到在作者的琴声中没有自信,所以老人非常想鼓励这位作者。

  学生:老人听出来作者拉琴声非常没有自信,而且拉得很不好。老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给予作者信心,使作者有信心去拉好自己的琴。

  学生:因为她听出了他拉得很不好,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她想给他自信。

  教师:你们知道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吗?

  学生:当作者发现这位老人的时候,老人从作者的眼睛中看出他想溜走,老人并不希望这位作者中断拉琴,希望他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她就用这些话来鼓励他。

  教师:所以她就说我做你的听众,每天早晨。意思是让他要干什么呀?

  (全体学生回答:坚持练琴)

  教师:对了。所以,老人是给他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还告诉他“你要天天来练琴”。是不是这样啊?那咱们一起合作读。(师读)“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而此时老人送上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

  全体学生接读:“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非常好!我们看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出示幻灯片)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于明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

  李笑天:“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很好!谁再来读老人说的话?请你读。好。

  学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好。同学们说一说,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

  饶旭日:我觉得也是为了鼓励他。老人觉得如果每天都对作者说上这样一句话,就会使作者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其实作者拉得不是很好,老人听出他在进步,鼓励他,让他有信心继续练下去,而且越来越进步了。

  教师:对。老人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就鼓励他。那好,请同桌互相读一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读老人说的什么。

  (同桌互相读)

  教师:哪个同桌来读?请金砚迪那桌。

  金砚迪:“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

  同桌:“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非常好!咱们全班一起来合作读。好吗?“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送上鼓励的美好语言──

  全体学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同学们,这样的话语产生了什么作用?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在读中体会?请你读。

  学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学生: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感谢这位老人。

  学生:我觉得我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演奏之后,老人鼓励我,给我信心,说我拉得非常好。

  学生:我拉得其实不是很好,但是老人鼓励我,赞扬我,所以我觉得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你们说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呀?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

  全体学生:没有。

  教师:因为他拉的琴声太难听了,所以这时候,他心中是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你们说的,是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是不是呀?这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全体学生:变化。

  教师:是变化。那好,谁来把作者的变化这部分读一读?可以吗?谁来读?孩子们,大胆一点!好。你来读。真勇敢!(出示文字片)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学生:“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在老人这种鼓励下,作者练琴练得更刻苦了。他两臂累得又酸又痛,而且汗水湿透了衬衣,说明他是站着练的。他练的时间很长,他必须要尽心尽力演奏,因为他有一位听众呢!

  教师:好。态度变了,那么认真,那么刻苦。还有什么变了?

  学生:他的表现跟第一自然段说的形成对比。首先,他以前是不敢在家里练琴,而现在呢,他说:“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原来他“十分地沮丧”,现在是“从我紧闭的门窗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还有一点是“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以前他是坐着练琴,而现在作者是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证明他特别刻苦。

  教师:你补充得很好!你看情感变了,爱练琴!行动也变了,又回到家里练琴了!谁再补充?真好!请你说。

  学生:我觉得作者练琴时的心情也变了。作者原来是没有自信的,而且不敢在家里练琴。而现在他在家里虽说也是紧闭着门窗,但是他已经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他认真地练习,希望能尽心尽力地为老人演奏,不使老人失望,带给老人快乐和幸福。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谁能用一组排比句说一说,作者变得怎样了?可以吗?试着用一组排比句说一说。大胆一点。没关系。谁来试着说呀?我这个建议难吧!那你试着,作者变得──

  学生:作者变得爱练琴了,变得有自信了,变得刻苦了。

  教师:你看,说得多好啊!谁再来说?好,请你用一组排比句说。

  学生:我是这样说的,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变得爱练琴了;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又很有自信了;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非常刻苦了,琴越拉越好!

  教师:非常好!你看她都加了一个“在老人给予作者的鼓励下”,作者怎样。好。以掌声对她表示欣赏。谁还愿意说?请你说。

  学生:我觉得作者练小提琴的态度变得认真了;作者对小提琴的热爱程度提高了;作者拉小提琴的水平提高了。

  教师:非常好!程度是变深了。是不是程度更深了?非常好!那好,同学们,咱们一起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好吗?“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全体学生:“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的门窗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好。同学们,那你们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呢?你看这一次,她说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是一个转述的话,如果要是给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这句话?能试着把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吗?韩乐。

  韩乐:老人说:“谢谢你,小伙子。虽然我听不见,但我能从你的琴声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教师:此时,她送上赞赏的话。谁再来说?

  张文萱:老人说:“谢谢你,小伙子。我能从你的琴声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教师: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

  (学生找、画课文中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

  教师:好,同学已经找完了,是吗?那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可以吗?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先跟大家说说一共有几次,都在哪里。可以吗?好,鲍思杰,声音响亮一点。

  鲍思杰:一共有三次写到老人的眼神。第一处在第三节:“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第二次在第七节:“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还有一次在第八节:“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出示幻灯片)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是这样吧!同学们,谁来读一读?我请三个同学。谁来读?哪个同学在这节课上还没有读书的机会呢?来,你来读第一次。你来读第二次。你来读第三次。好。请读吧!

  学生:“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学生:“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学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学生:是“平静”。

  教师:那好。你们怎么来理解?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请你说。

  学生:第一次老人平静地望着“我”,是希望“我”消除紧张的心理,能继续演奏。

  教师:体会得挺好。为什么几次都是平静地望着?还有什么含义啊?

  学生:我觉得几次都是对作者的信心,不让他失望。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每次这个老人都是在用心地体会作者的琴声。

  学生:我还认为,作者从老人平静的眼神里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教师:也就是说无论他拉得怎么不好、好听不好听,她都那样平静地望着他,是让作者怎样?

  学生:能够专心地拉琴、练琴。

  教师:又能够怎样?

  学生:能够自信地练琴。

  教师:还能够怎样?

  学生:能够很安心地练琴。

  教师:因为她怕自己丝毫异样的表情都会影响他的心情。同学们再读读最后一句:“她慈祥的眼神”,一、二。

  学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也就是说,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作者从老人平静的眼神里,读出了对自己的鼓励。

  教师:好。请坐。所以像潭水那样深。还有吗?请你讲。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作者的期盼。

  教师:好。所以像潭水那样深。还有吗?请你说。

  学生:他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肯定。

  学生:他还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赞许。

  教师: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那好,我们把这些含义朗读出来,好吗?“她慈祥的眼神”,请读。

  学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看,“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一直到“你竟说她是个聋子”,默读这两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

  教师:那么从这两段话里面,作者知道了什么?请你说。

  学生:他知道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聋子,而是音乐学院的最有声望的教授。

  教师:是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非常好!同学们,你们说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你们知道了吗?为什么?吕曼侬。

  吕曼侬:因为老人想给予作者鼓励,不想让作者灰心、失望。

  教师: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其实,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请你说。

  学生:我觉得她的心就像她的眼神一样,非常地平静。

  教师:好。在用一颗爱心对待他。

  学生:我觉得老人的心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教师:好。是用金子般的心关怀他。请你说。

  学生:老人一直用一颗期盼的心支持作者练小提琴。

  教师:好。同学们,正像你们说的那样,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所以,同学们,请你们说,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啊?

  学生:她是一个有很美好心灵的听众。

  学生:我觉得她是一个给予人精神上鼓励的听众。

  教师:对。她是一个“以美好的心灵鼓励青年人成才”的听众!(下课铃响)

  教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学生:起立!

  教师:好。请同学们休息!

  板书: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遇事要坚持不要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也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也知道了我在音乐方面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一课《唯一的听众》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请用下列词语连成一句话说一说:(蹑手蹑脚

  懊恼

  羞愧

  抱歉)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同学们,请大家翻开自由朗读本文,把老妇人的话语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做一下注释,品味老妇人的的内在变化及带给我们的感动。)

  (相机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生读)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打扰

  介意

  指导朗读

  师: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儿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

  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平时做一件事,如果身边有人看着你和没人看着你,你觉得哪个更有效率?我这里指的是咱班大部分同学喔。(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生回答:有人盯着。

  所以,大家说,这里的老妇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努力练习,毕竟这儿有听众。)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师: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的兴奋。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于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引说──(齐读句子)

  (相机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孩子们,想一下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拉得不错。

  师:这说明……

  生:我练琴有进步了。

  师:是呀,老妇人感觉到了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于是她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师: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又开始了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从以前坐在木椅上练琴到站得很直。尽管两臂累得又酸又痛,尽管汗水湿透了衬衣,尽管基本练习曲是那么的单调无聊,我还是坚持着,努力地拉着。这一切,只因为每天清晨总是有一位 ——老人,坐在木椅上等着我练琴,她是我——唯一的听众。有一次,她竟说——

  出示: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

  师: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这伙子越来越有进步了,我得继续鼓励他坚持下去。

  师:是呀,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那我们继续看下去,那我的反应又如何呢?

  生: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师:是呀,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那么请同学们找找再次读3—8自然段,找出老人的三次眼神描写,即所谓的“平静地望”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3、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人的漫长一生中,尊重是互相的,欣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当你或我或他灰心丧气时,意志消沉时,别人的真诚的褒扬与欣赏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温馨浪漫,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收获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韧劲是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所拥有的品质,走过去,你将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学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先去想一下,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6

  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真正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生为本,因学而教的理念 陈翠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该课例较为巧妙地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水乳交融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这已是今天最后一节课了,上了一天的课累不累 这节课你想怎么坐就怎么坐,舒服就行,听明白了吗

  ……

  (哨声响起,师生问好.)

  师:看到你们那一张张活泼的笑脸,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啊,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有这么多的听众在关注,关心我们,这是一件非常难得,幸福的事.要知道,曾经有一个演奏家,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有——

  生:唯一的听众!

  师:来,咱们再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词读好.(生齐读,强调了"唯一")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最佳的方法是要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从听课导入,引入到演奏中的听众,简洁自然,别出心裁.

  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来,让我们一睹为快,打开文章.

  这么着吧,刚开始上课,咱们班的同学先在老师们面前露一手,喜欢读第一段的同学站起来就读.

  (生雀跃,纷纷站起就读.)

  师(笑吟吟):请坐.虽然陈老师数学并不好,但我数了一下,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同学站起来读书,你瞧,才刚上课,就这样踊跃,真了不起!(装作略为腼腆)陈老师也想露上那么一手,给不给这个机会我

  生(大笑):给!

  (音乐响起,师动情地读第二段,第二段较长,较难理解,师的范读将"林中奇遇"的情节再现.)

  师(读完后瞪着眼示意):来点掌声啊!

  (生哄然大笑后赶紧鼓掌.)

  师:接下来的几段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自由读,找伙伴合作读等等都可以.

  (生以各种形式读文,许多同学转过身去跟几个小伙伴一块儿读得特别起劲,有几个同学甚至离开座位到好朋友那儿读.)

  师:都读完了吗 (许多学生打算表达,跃跃欲试.)

  师:别急,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咱们再浏览一遍文章,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写上旁注,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整个课堂静思默想,许多学生拿起笔圈点勾画……)

  教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熟悉教材,为下一步的探究感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的方式一改流行的单调的学生自由读为灵活多样而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读,既有自主地站起来读,又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有如痴如醉的琅琅而读,又有静心投入的细细默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教师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大有裨益.

  师:同学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好,来,想说点什么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到第五段,"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知道了"聋"字打上双引号是为了说明这位老人不是真聋,而是对小伙子的善意的帮助.

  师:嘿,刚读过两遍文章,你瞧这个同学读得多细啊,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注意到了,收获真不少.

  生:我从第二段知道了,"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知道这是老教授在鼓励我,不要放弃拉小提琴,让我坚持下去.

  师:你体会得多好啊,请你用上"鼓励"的语气把这个句子读得更好.

  (生读得比前次要好,特别强调了"真不错"这个地方.)

  生:我读懂了这里"终于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妹妹大吃一惊."我从这一句以及刚才那位同学读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知道了,正是因为老教授的鼓励,我才弹得这么好.

  师:我真佩服这两位同学,他们把文章最主要的内容都抓出来了,很会读书.

  生:我发现文中还有一处也提到了"聋子",在第四段"你竟说她是聋子!"从"竟"字我体会到老教授并不是真的聋子,而是打算装聋来帮助小伙子鼓起勇气.

  师:抓住一个"竟"就弄明白了老教授的秘密,你真不简单.

  生:我还从第三段发现"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知道了这位老教授很欣赏这位小伙子,说他的琴弹得很好.

  师:我发现同学们很会读文章,两位同学都明白了老教授的用意,是通过鼓励,欣赏来为小伙子树立信心.这些都是同学们读书的成果,请你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生兴奋地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鼓励 欣赏.)

  学生的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教师鼓励,赞赏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涓涓细水潺潺而流;学生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在这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中,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体验.

  师:看来大家对老教授都很感兴趣,(出示媒体)这些是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来,我们细细读读,看看你还体会到什么 谁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把你刚才所有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生(富含感情地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师:谁会拒绝你的要求呢 对于我这音乐白痴,竟有人想当我的听众!谢谢你,很荣幸!

  (师感激地与生握手,众笑.)

  师:谁还想当老教授

  生:(摇头晃脑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喜滋滋地对众人):听出来了吗 老教授在——

  众生(抢着说):夸你,鼓励你呢.

  生(绘声绘色读):"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师:老教授啊,你可是有名望的音乐家啊,你怎么能撒谎呢

  生:我故意说自己聋,是想让小伙子能留下来拉琴,不要灰心.

  师:非常善良的老人.

  生:我补充一点,老教授在林子里听到作者并不动听的琴声,并听到他在诅咒自己的白痴,他想帮助他,让他没有什么顾虑去拉琴,不要放弃.

  生:我还从"我摇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知道了作者很沮丧,老教授了解到他的想法想激励他.

  师(高兴地):看来同学们十分理解老教授的作法.来,让我们再以"鼓励,关爱,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老教授的话.

  (生富含感情地读.)

  在初步感悟语言,体味情感的基础上,对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赏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读体意,这是教者灵活处理教材,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大特色.朗读不但要有时间保证,更要有明确的要求与指导.不论提出何种要求,采用何种指导方法,有一点总是应该强调的,那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投入,读出味道.陈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师:确实如此,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这唯一的听众在小伙子的音乐的成长道路上起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回顾作者整个心路历程,你还会有更多的体会与发现.

  (学生静思默想.)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到第二段,"虽然这里没有父亲与妹妹的评论,但是我……"我发现作者在遇到老教授之前是那样的懊恼.

  生:我想补充刚才那个同学的发言,我从刚才那个句子里发现小伙子把自己拉的琴声称为锯桌腿,这说明他也同意了父亲和妹妹的评论,他对自己感到沮丧,灰心.

  师:你真会读书,来,到黑板上把"懊恼,沮丧,灰心"写出来.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二段倒数第二句"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我发现小伙子对自己非常失望,对自己评价很低.

  生:我从"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知道作者不想别人知道自己去拉琴,他很自卑.

  师:是啊,曾经这位小伙子对自己是那样的灰心,可是在老教授的鼓励,欣赏,帮助下,他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我从"我暗暗有几分兴奋"知道老教授的鼓励很有作用,作者鼓起了勇气.

  生:"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我发现作者很高兴,因为第一次有人赞赏他.

  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我感受到小伙子开始有了自信,因为老教授不但表扬了他,还愿意做他的听众.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瞧,这是描写作者心路历程中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句子,来,将你们刚才所有的感悟都融入读中来吧.——出示媒体(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突破重点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来学习文本,揣摩情理;抓住反映"我"心路历程的两个句子研读,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深刻性.

  男生:读了后我发现作者用两个"一定"强调了"我"内心的沮丧,灰心,写得很生动.

  女生:我知道"我"在老教授的鼓励,欣赏下奏出了"真正","美妙"的音乐,两个"充满",写了作者的自信与快乐.

  生:我还联系到文章第四段的一句话知道作者成功了,"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生:我也想说这一点,你想啊,妹妹是专修音乐的,她也"大吃一惊",说明小伙子的进步真的很大,可以说是成功了.

  师:对,这就是(指板书)——

  生(大声说):自信的力量,鼓励的力量.

  生:我还想说——

  师(笑):想说就说个够吧!

  生:我从家人听了"我"拉琴后"难以置信"这个词知道我的进步很大,说明老教授的帮助真的非常重要,而且我在鼓励下鼓足了劲头,发奋练琴.

  师:对,有了鼓励,自信还不行,还要付诸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生:我从"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知道作者当时肯定被震撼了,他可能在想……老教授真……(沉吟,不知用什么词.)

  生:我来说,老教授为了帮助小伙子真是"用心良苦"啊!

  (众笑)

  师:是啊,我发现这位老人不但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生:我对比屏幕的这两句话,觉得作者的心情前后有着天壤之别,这全靠老教授的"鼓励,欣赏".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来,让我们将最后一段读读,一起来分享作者成功的快乐,感受他对老人那份无言的感激.

  (生深情地读.)

  师:还想读是吧.这样吧,(对前排的一个小男生)你来推荐一下咱们班读得最好的几个同学读一读好吗 有没有你佩服的.

  (生张目四顾一下子说不上.)

  师(笑):读得最好的该不是你吧,好,老师算上你一个.

  另一生(抢着说):我来推荐,周蕴诗,何培瑜.

  师(幽默地)要不要也算上你一个.

  生(急了):不要.

  (众大笑.)

  (音乐缓缓流淌,学生读得更投入了.)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我"的心路历程,体会"我"在老教授的鼓励,赏识之下的变化很巧妙,很有艺术性,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紧密而自然地结合了起来.课堂上,老师用真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挚爱点燃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课堂是和谐的,是焕发生命活力的.

  师(回顾板书):同学们,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这是老师在读文后的一些感悟.请同学们拿起笔吧,将你们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来,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

  (生纷纷提笔……)

  生:鼓励是人生最美丽的礼物!

  ……

  (哨声响起.)

  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写"鼓励,自信"方面的格言,这不失为本课的一处精妙设计:既让学生自主对课堂进行小结,更让学生在深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后水到渠成地外化表达,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总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例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品, 悟,说,写的心智活动,教师富含激励,赞赏的语言,将文本中的因激励,赞赏而走向成功的故事演绎得异彩纷呈;将40分钟的课堂演绎得个性飞扬.

  一,这是一节"生本"的课

  整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学而教.课堂中,教师几乎没提什么理解性的问题,只是让学生自主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去讨论,去表达,真正体现生本的理念,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读"方面,让学生自主读,自由读,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读得有效果.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美读,赏读后,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

  二,这是一节"生动"的课

  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本节课上,教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

  情感熏陶,自主感悟,自由表达"的语文学科个性.教师以饱满的情绪,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谈得津津有味.教学中,适度适时的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运用,美妙的音乐也为课堂增色不少.教师活化教材,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使课堂焕发出了活力.

  三,这是一节"生态"的课

  "生态"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上,"生态"性体现在多方面: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课堂上,教师除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外,在关键处点拨,问题之间过渡,重点之处强调,思路阻塞处沟通.如引导对老教授的语言的品析;对"我"心理活动变化的体会等.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课堂中,师与生,生与生互相欣赏,真挚的情感始终在课堂间自然流淌.整节课笑声贯穿始终,老师语言幽默,亲切,如

  "谁还想当老教授 你这老教授怎么撒谎了 " "咱们握握手!"学生乐了,思维也就活了.

  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与结尾处的写格言,浑然一体,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认识.

  四,这是一节"生成"的课

  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教师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这样,课堂教学就显得自由,自如,自在,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你读懂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开放的话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习得,"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前一个同学的发言……"等等,都是自然生成的.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1,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感悟内容,体验情感的同时,应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训练.对重点词要扣,要品,使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2,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始终给予欣赏,鼓励,这很好,但让学生之间评价就少了,应将评价权适度地让学生行使.

  3,应重视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课堂有前松后紧之感,对感悟"心路"纠缠太久,而让学生写格言谈格言安排时间太少,仅一位学生在匆忙地谈自己的格言.

  当然,瑕不掩瑜,何况至今还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十全十美的.陈老师的《唯一的听众》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课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内容,学会欣赏本文优美词句。

  3、深刻理解老教授的言行对“我”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4、通过老教授的神态描写,体会她的人格魅力,懂得对他人给予关爱与帮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促进学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提升,懂得对别人表示欣赏、关怀与帮助。

  教学难点:1、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神态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对“我”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启发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月光奏鸣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引入主题: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

  2、提问学生:刚刚在听音乐中,你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演示文稿显示:观众。请看课文标题:唯一的观众,齐读标题,让学生解释“唯一”,并提问:为什么这么美妙的音乐却只有一个观众?而这位观众又是谁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注音,会组词及注意文中的表达,并解决刚刚的两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多种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中“我”学音乐的境况和这位老妇人。

  2、通读全文后,谁能试着简单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从写人文章的手法上理解课文:

  1、提问:写人的文章一般会从那些方面描写人物?

  2、默读课文,画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把自己最喜欢词语、句子念给全班同学听,并表述你对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和你喜欢的原因。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这节课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研读课文,归纳内容:

  1、研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1)第一次:(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我的处境: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

  问题一、这时候,老妇人说了什么?

  老妇人的话:“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问题二、听了她的话,我有什么感受呢?

  我的感受:提问:课文没有具体文字描写此时作者的感受,那么我们怎么体会呢?

  根据老妇人未开口前我的心理和行为——a、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b、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可以推测出:我因为听到老妇人是聋人而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问题三、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老妇人的用意:出示词语“介意”,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

  (2)第二次:(学生自己归纳,并回答、交流)

  我的处境:我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见到老人吓了一跳

  老妇人的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的感受: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为什么既羞愧又兴奋?(体会文中“毕竟有人夸我了”)

  老妇人的用意: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第三次:

  我的处境: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观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老妇人的话:“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的感受: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老妇人的用意:鼓励我,催我上进。

  2、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至末段,感受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变化、家人的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a、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b、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我站得很直,我站着练琴了。

  c、尽心尽力地演奏。

  (一种向上的力量催我奋进)

  家人的反应:a、妹妹大吃一惊

  b、追问我

  (难以置信,反衬我的进步)

  我的成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趋。

  3、从描写老妇人神态的句子中,发挥想象,体会老人的心理活动:

  (1)、让学生寻找有关“平静的三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自己对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想象: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教师评议

  三、总结课文

  提问学生,情感升华:

  1、我的成功得益于什么?

  老妇人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关爱,使我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

  2、从老妇人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能促进人成功。对于落魄、迷茫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和关爱。

  四、作业:

  找一篇得到别人鼓励、帮助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

  第一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唯一的观众:老妇人

  二、故事的大体内容:

  我对音乐热爱、沮丧→老教授鼓励、帮助→我成功了

  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二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归纳内容:

  1、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我的处境   老妇人的话  我的感受   老妇人的用意

  第一次 沮丧、灰心 “是我打扰你了吗——请继续吧” 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不要懊恼,灰心

  第二次 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 “也许我会用心——就在每天早晨” 既羞愧又兴奋 持之以恒地练琴

  第三次 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 “真不错——小伙子”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催我上进

  2、我的变化、家人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       家人反应         我的成就

  在家里练琴     大吃一惊        各种文艺晚会

  站得很直        追问           成百上千观众

  尽心尽力演奏

  3、“平静”的三次出现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8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大吃一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教学方法:引导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小提琴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小提琴曲《梁祝》或者《月光协奏曲》。同学们,这首曲子好听吗?可是,曲子好听琴难啦,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从音乐白痴变成了一位专业小提琴手,这要感谢他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理解 唯一 意思,学生质疑:唯一的听众是谁呢?唯一的听众都作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   悠悠    仪式   抱歉    溜走    嘿    割舍  分析字形,掌握字形注意“歉”的书写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准确、流畅。3、指名分段读课文,比赛读课文。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年轻人在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从音乐白痴到专业小提琴手的事情。)5、课文中是怎么描写他是音乐白痴的呢?又是怎么描写他成长为专业小提琴手的情景呢?  (引导学生读课文地一自然节和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过渡:年轻人,一路走来,想必一定经历了艰难的心理历程。请画出文中描写年轻人心理变化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边读边画。画画读读。四、作业1、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2、课文中生词抄写一遍墨写一遍。第二课时一、  复习巩固1、听写:沮丧  羞愧  兴奋  仪式   悠悠  抱歉  割舍 2、同桌批改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讲了“我”在音乐教授无私的帮助下,从一名音乐白痴到专业小提琴手的故事。)一、   品味语言,体会心理1、过渡:“我”拉小提琴,由不敢拉——小提琴成了我不可割舍的爱好,是什么原因使我产生了这巨大的变化?是老人教他琴艺,传他秘诀吗?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2、◆阅读思考:老人怎样帮助我的?自学提示:默读2——8自然段,用“—”画出老人说的几段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学习、读书、交流:(1)    教师点拨老人语言:a、“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   (老人看到我来到小树林里拉琴,可是仍然像拉床腿,看到老妇人后有点不好意思,还很尴尬,于是准备溜走的时候,老妇人说了这句话。我从这句话力读出了老人对年轻人的安慰、鼓励。)(年轻人的感受,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想。)指出抓住人物的语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也是体会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在我缺乏信心的时候,这样说,是为了让我不尴尬,老人用心良苦,谎称自己是聋子。这是善意的谎言,为了年轻人的成长,老人煞费苦心,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真诚与无私。我听后,心里一定会好受多了…… )c“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嘛,每天早晨?”   引导: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家想象一下,这每天早晨可能是阳光明媚的早晨,也可能是……老人的帮助多么悄无声息啊,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引导:老人的心感受到了什么?(年轻人对音乐的热爱,拉好小提琴的决心。)年轻人那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喜滋滋,充满信心。)(2)点拨老人神态出示:a、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b、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c、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轻轻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能抓住这些神态描写来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吗?同桌互相说说。每一句都以“老人可能在想.......”这样的句式去谈。     (因为,老人的眼神中包含着太多的情感,有真诚的鼓励,真切的关怀,发自内心的赞赏和期盼,所以她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5、小结:是啊,老人没有传授我精湛的琴艺,没有传授我特别的秘诀,她给了我最无私的帮助,她的安慰、她的鼓励、她的夸奖、她的期盼让我拣拾起了久违的信心。她的帮助时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三、真相大白,练笔升华。  过渡:在老人的无私帮助下,我的小提琴拉得让专修音乐的妹妹都惊叹的地步。可是,意想不到的谜底被妹妹揭开了。1、齐读妹妹的话,2、小练笔: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多少天来,我和老人相依相伴,假如,你是年轻人,你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老人说,让我们拿起笔,倾诉你的真情吧!3、学生展示四、点明中心,升华情感。1.为什么“我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唯一的听众”?2.老师总结:老教授不仅以她的艺术魅力使我树立了信心,引导我步入了音乐的殿堂,更以她人格的魅力引导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那从琴弦上飞出的不仅仅是一首首悦耳动听的小提琴曲,更是震撼人心的心灵之声。五、小结感悟:师: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生: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给予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鼓励。……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老人音乐白痴————专业小提琴手用心良苦润物细无声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中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

  小提琴的演奏多么悦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而当一位一向被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最终走上了舞台,面对千百观众,从容奏出这悦耳音乐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

  学贵有疑,对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 交流: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极瘦极瘦的,耳聋的)

  ◆简单概括地说说她为我做了什么事?

  (这位老妇人通过鼓励和倾听,帮助我重塑信心,学拉小提琴,最终我获得成功)

  ◆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

  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原因有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如果是你看见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宽慰她?这样做有用吗?

  ◆老妇人这样说,你能读懂她的用意吗?

  ◆ 她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此时,你觉得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祥,关心年轻人)

  (2)句子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你能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3)句子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怕听到“音乐白痴”沮丧——躲到树林里拉——在家里拉琴(找回了自信)

  (4)句子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对此有疑问吗?

  出示:

  我也常常会忘记了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

  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2、那么,这位老妇人到底是不是耳聋人?

  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此时,你想的是什么?

  3、老妇人究竟为什么说自己是耳聋人呢?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中,划出描写老妇人的眼神的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四、总结升华

  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就是她平静的眼神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正是由于她——(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五、回归生活,感悟人生。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板书:

  唯一的听众

  尊重鼓励肯定欣赏

  白痴————————————————成功

  自信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后反思

  朱伊红

  上罢课,才感觉到空气是如此清鲜。也许是上课时太紧张的缘故吧!这也是久不经沙场之故啊.

  选这篇课文,也属偶然,因为教材已经上完了,答应学生给他们上几堂人教版十一册的课文,上次已经上了一堂《草虫的村落》,学生被文章当中所写奇妙的昆虫世界所吸引。因此,想着这学期的公开课,就用这一册的教材吧!

  看到《唯一的听众》,我被老教授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所折服,她那无声的语言胜似千言万语,老教授隐瞒真实身份,装作聋子,这种精神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引导学生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

  文章由两条线索交替行文,一条是老妇人的言语和神态对作者的鼓励,另一条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改变。利用这两条线索,牵引出整个故事,让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走个来回,则是我设计教学过程的一个出发的。于是,我抓住老妇人的语言描写为主线,穿插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和我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作牵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其次,由于老妇人隐瞒了身份,装作了一个聋子,直到有一天,妹妹才告诉我事情的真相,由此,我震惊震撼,我百感交集,在原文中,作者还是继续隐瞒了这个秘密,继续面对这唯一的听众演奏着动人的曲子,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老妇人的教导。因此,事情的真相的揭示,同样会给同学们一个震撼,足以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因此,我也改编了教材,期望在课堂上出现那令人震惊的效果。

  回顾课堂的四十分钟,我自己觉得在以下方面还可圈可点。

  1、围绕着主线,紧紧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两者一主一次,一暗一明,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品词析句中老妇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2、其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伊始,在悠扬的《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揭题。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自读课文时,给与充分的时间朗读,同时写写批注。在巡回时,我发现有些同学的批注还是相当精彩。在课堂上,限于时间,也因为事先未预设好而未亮相,现在想来真是一大遗憾。有的针对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写道:环境的优雅,为我能鼓起勇气练琴作了铺垫。有的针对文末“耳聋”的老妇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这儿要加上引号?难道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通过阅读,学生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而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有的对“平静的望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现在回想一下,课堂应该是展示学生学习心得的舞台,课堂上未展示这一点,实在有些遗憾。

  正是由于学生出于对老教授的尊敬,所以学生学得入境,读的入情,感悟得也更深刻。如:我的心中漾溢着一种从未有过感觉。我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学生的回答令我惊喜:“这是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这是一种像喝了蜜甜滋滋的感觉!”“这是我从未感觉到的自信!”……谁说不是呢?正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受到了讽刺和打击,对拉琴甚至其它事方面更无自尊和信心可言。这如春风拂面般的感觉是多么令人舒畅。学生读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

  3、巧妙的教材处理,适时地出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当学生谈到我的琴声让老妇人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时,我适时提问,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老妇人是不是真的是 “耳聋”的呢?一下子众说纷纭。我出示课文中的一段话。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老师的激情朗读下,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当我读完这一段,我分明感受到同学们震撼,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还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你此时最想说什么?”一生说:“老教授分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首席演奏家,她听惯了高水平的演奏,怎么能够忍受这锯床腿般的声音,而且坚持天天去听,表现出来的神态还是那么平静。”“老教授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是聋子,而不教一些拉琴的技法呢?”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教授作为一名首席小提琴手,居然天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拉琴,真是太伟大了!”有人在发出自己的感概。这些精彩的话语净在文章中的“……”。这个补白自己赞一下,还是相当成功的。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这样一篇课文,我用一个教时就完成了。容量是相当大的。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预习未到位,对文章的内容还一知半解,长期以往,可能这部分学生就会掉队。但是由于是公开课,不把课文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部分讲到,又会显得平乏无味。因此,第一课时究竟怎么上?还待进一步思考。

  其次,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化,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呵呵,还有因久未上公开课,心里比较紧张,致使课堂上表现的不够从容,着急、牵引学生的痕迹比较明显。等等等等。先反思到这儿,回去好好再想想吧!

  同时敬请听课老师多多拍砖!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  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四、升华:

  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王老师也希望六(1)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      我

  敬佩感激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一、说教材

  本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于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千上百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另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根据这些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五、说教法

  本课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六、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本课我采用了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 欣赏音乐,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三 交流感悟,研读课文。四 总结课文,情感升华。五 搭建平台,语言实践。)

  第一个环节: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首先, 播放《月光奏鸣曲》

  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本课的主人公,曾经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据桌腿的声音,当时他感到十分的沮丧和恢心,后来他终于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同时教师板书课题。(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   

  (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第二个环节: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整体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环节: 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品词析句,感悟老夫人的高尚品格。(出示小黑板)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②“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师出示中心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采用了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同时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要持之以恒的练琴,从而感悟老夫人的高尚品格。)

  集体交流后,提炼板书(老教授   真诚无私)

  读说结合,体会我的变化。(出示小黑板)

  ①“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我被这位老人是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难以置信……” “……大吃一惊……”

  学生品读交流:“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的在于以读促悟,使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的读,自觉的读。)

  由这些变化反应出小提琴手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师相机板书。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环节: 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有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激人奋进,获得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要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目的是培养学生关爱品质,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五个环节: 搭建平台,语言实践。

  让学生把读这个故事的感受写下来,互相交流。(这种课内外结合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也暗示给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        真诚无私

  小提琴手      敬佩感激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师: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更多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二、深层探究、朗读感悟

  1、找出课文中描写老人神态的词。板书:平静。

  点名读三句话

  2、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板书:(沮丧──神圣──沮丧──羞愧、兴奋。)

  问:是谁让我的心理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画出老人的语言。点名读、自读,说感受。

  老人真的“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联系上文谈)

  点名读、师生配合读。

  3、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⑴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读出了什么?

  ⑵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⑶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信心)

  4、出示: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三、想象拓展、突破难点

  师:平静实则不平静,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当我沮丧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 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坚持拉琴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演奏水平渐渐提高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问: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师:正是因为老人热情、耐心的鼓励,像深深潭水一样的眼神,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的听众,才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四、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你能从最后一句中感受到什么?

  (对老人的怀念、感谢,老人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师:怀着对老人崇敬的心情,再次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平静

  沮丧→神圣→沮丧→羞愧、兴奋→信心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在老人的指点下,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音乐白痴──真正的的小提琴手)

  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成为真正的的小提琴手,这奇迹的创造者老人到底有什么本领?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

  2、交流,读一读这3句话,你发现了相似之处吗?(“平静地望着我”)

  3、出示第1句“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⑴ 老人在什么情况下望着我?(沮丧)  

  ⑵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羞愧)

  ⑶ 此时的老妇人她心里正想着……

  ──老人看到青年一个人在林子里拉小提琴,声音很不好听。一会儿,青年就沮丧地放下小提琴。老人想:_________。  

  ⑷ 于是,老人叫住了我,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妇人?  

  这是我们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到的,老妇人还有哪些语言能让你品味出点什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尊重他人,真诚无私,循循善诱,对音乐爱好者的怜惜。)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着,带着你的这些体会,运用你的表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分组读。

  4、所以老妇人就这么平静地望着,望着,这样的情景只是发生在这一天吗?是啊,坚持了好久好久,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2句: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⑴ 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⑵ 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老人这样说是对我的一种……

  ⑶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是…… 

  ⑷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变得怎样了?从哪里体会到?   

  5、我变得琴技越来越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出示第3句: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______。”

  我们为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妇人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6、小结;师生引读:

  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再次感受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带给我的力量。齐读3句话。

  7、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升华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3、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老师也希望我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沮丧、羞愧)关怀、帮助、鼓励(有勇气、有信心)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得很失败,总体感觉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分析原因如下:

  1、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鉴于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而我原先的设计只是让学生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由于一开始,学生没有理解“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一段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于是想象当“我”沮丧地放下小提琴,老人想什么就让学生感觉十分困难。由于没有深入体会老人的语言,所以后面两次“平静地望着我“理解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了。

  2、整个设计注重内容分析、情节分析,一问一答,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朗读不到位。

  3、过分强调了挖掘教材而破坏了文章原来的美感。设计的都是填空题,形式也太单调。

  4、本人没有投入到教学中,语言缺乏激情。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1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篇15

  【1】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的一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我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

  【2】

  一、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3】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 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

  四、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

  如果再讲这篇课文我将以“文中的老妇人哪里让你感动?”这一问题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