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微信扫码分享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精选12篇)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月光奏鸣曲》,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幻灯出示内容。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你们发现开头和结尾中的“我”有什么不同吗?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a、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

  b、交流汇报: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作者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

  四、以点带面,品读文本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2、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3、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4、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把这句转述句直接改成老人说的话。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其实老人不仅用自己的语言给作者鼓励给作者信心,她还用自己的眼神用自己行动带给作者更多的鼓励与关爱,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同时希望同学们也把自己学文的感受写在课本上,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2、布置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唯一的听众》说课设计

  南师附小:江  鹏

  一、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社实验版第三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旋律,演绎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初学小提琴时,拉的琴声就像是锯床腿,后来在一位知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逐渐树立了信心,最后能够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的事情。赞扬了老教授精通教育之道和真诚、无私助人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这篇课文较长,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我”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变化,另一条是老教授神态、语言的变化。《教参》上说此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勾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外貌的语句,能通过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但对于我班孩子而言,要理清此文线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如何找准一个突破口?如何做到崔峦先生所说的“对小学生来说,应长文短教,深文浅教;课忌面面俱到,能一课一得,一课两得即可……”于是基于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不可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从作者的巨大变化源于老人的”谎言”入手,将两条线索融合在“第一个清晨”和“以后的每个清晨”两个大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抓住描写老人语言和“我”心理、行动的句子,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比较阅读、多种形式朗读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努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导读——设疑——反馈——点拨”。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中提出探究的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读文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小结。在点拨引导中,我将尽量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而且“鼓励”“表扬”也是这篇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功能。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重头戏,所以本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并最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反馈所感所得。同时,为了落实“学语文,用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体现。第一步:走进作者,理清作者表达思路,确立表达特点,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到重点句子,通过读悟认识特点,第三步:品味句子的不同写法,提升认识层次。比如:在课堂上,我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真心感受到文章的美好境界,而不是为用而用。在学文开始,通过舒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通过“开始……后来……”这样的句式训练,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的线索。而后设计问题:老人既不曾给过作者指导过拉小提琴的技巧,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通过启疑,既让学生找到人物的情绪思路,人物的丰富内心,也使学生体会写作方法,表现艺术;而转述句的改写则让学生明白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需要,改变写作方法等。

  三、说程序:基于以上教学思路,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

  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然后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

  1、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他们会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变化呢?”从而使学生有更浓的兴趣学习下去。此时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在课文里找出老人与我是怎样相识的,老人又是通过什么来指导我的琴艺的?根据学生的汇报,了解老人的语言和神态给我的帮助.从而以这为突破口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感悟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动上的转变。

  首先,语言之所以动听,是因为它符合听者的心境。因此,要想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平实、朴素的语言带给作者的却是信心和力量,如诗一般。引导学生体会“我”当时沮丧、懊恼的心情是必不可缺的。

  我首先要求学生浏览课文2——6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老人。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每当“我”在家里练琴时,都会听到妹妹和父亲在说什么?体会“我”遭到家人的讥讽,内心沮丧。让学生练习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我”当时的心情。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有了共鸣之后,询问学生:此时,作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明确:自信与勇气才是“我”继续练琴的动力。

  然后通过自己的导语,引导学生画出老人的语言,思考: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我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后,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一部分,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三个练琴时的情景,通过描写“我”动作与心理的变化和老人语言、神态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老人高超的教育艺术正在“我”的身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时,我力求做到抓住主线,采用多种方式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练习朗读。

  第一个情景: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学这个情景时,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听到“我”的琴声家人和老教授不同的神态与语言,在讥讽与肯定的对比中,感受到老人的鼓励给“我”不断练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去揣摩:洋溢在“我”内心的那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会是什么感觉呢?

  第二个情景:

  因为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他是个可怜的聋子

  教学这个环节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了” 体会老人每天如约而至,是对“我”的一种无声的督促,促使“我”每天都要坚持去练琴,不断进步。然后提出问题:“我”的琴声真的能给老人带来欢乐吗?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练琴时的执著与刻苦,知道“我”的巨大变化,能给老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的,除了“我”的琴声,更重要的还有“我”的执著、刻苦与不断进步,老人“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与幸福”的话是她对“我”由衷的赞扬,更是无穷的动力。

  第三个情景: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的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的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学这个环节:通过 重点语句“老人安详地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拍子。”

  让学生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乐白痴转变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对我默默地关注、持久的关怀、真诚的鼓励,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练习。最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升华情感,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四:布置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四、说反思:

  当然,课上完后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离新课堂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课堂上,有时因为时间紧,课前预设不充分,还有自己的急躁等原因,往往是学生展示不够充分,不够全面,这一点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实践是无止境的,今后我要不断摸索,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2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én shèng    zhuāng zhòng    jiè yì    zhuī wèn

  (    )      (    )       (    )   (    )

  huāng táng    shēng wàng    gē shě    dà chī yī jīng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埋藏  珍藏

  1.我一直(  )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2.春天到了,(  )在地里的种子一个个都探出头来。

  亲近  亲昵  亲切

  3.我时常想起老师那(  )地教导。

  4.那双鞋子可能是他最(  )的东西了。

  5.她(  )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

  三、读下列句子,完成练习。

  1.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里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里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缩写句子。

  1.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意思。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表示解释或说明;(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示声音的延长。

  1.这就是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过——她是个聋子。(  )

  2.我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

  3.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  )

  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答案依次如下:

  一、神圣 庄重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大吃一惊

  二、1.珍藏2.埋藏3.亲切4.亲近5.亲昵

  三、1.足音  悠悠的小令  “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2.潭水  慈祥的眼神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

  四、1.这是结论。2.老妇人坐。3.小山上有树林。

  五、1.(2)2.(1)3.(3)4.(2)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3

  《唯一的听众》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1个新词.

  (2)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

  1.字音:沮丧

  2.字形

  部首:幽,唐

  易错:打搅:不要写成"打扰".

  眶:右边共6笔.

  3.组词: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4.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词义.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5.词语搭配

  真正的( )和谐的( )慈祥的( )可怜的( )美妙的( )有声望的( )

  三,默读课文,分段

  (一)(1)"我"决定去山上的小树林里练琴.

  (二)(3-5)老教授在"我"练琴时,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

  (三)(6)"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四,讲读

  1.老妇人讲的几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问: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问:"从未有过的感觉:指的是什么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

  2.为什么"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正是由于老教授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才使"我"获得了成功."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敬佩之情.

  五,总结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4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王宏萍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张科燕)

  b案

  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李 冉

  评改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刘冬梅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评: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评:让学生学会理性学习,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和感悟新篇章。]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a: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 )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b: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c: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2.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1)你有什么问题吗?

  (2)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3)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 )的老妇人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4.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6.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评: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读文思考、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 (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板书:

  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全课评析: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在教学时,除了围绕老教授言行和“我”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赏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让孩子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健康地成长!]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5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小学 张玉英 袁亚男】

  〖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感受〗

  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优秀骨干教师队伍,是学校在新时期的目标。本学期我学区有幸请来市教研员康静涵老师为我学区三位语文骨干教师指导教学,通过参与备课、听评课及深入的教研活动,我们受益匪浅,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几位骨干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科特点下进行教学设计,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活动初期,我们在一起研究教材时,产生了许多困惑也深刻感受到语文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用智慧去潜心体验。而教师往往受到这样或那样要求的约束,不知道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因此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改理论的学习,我们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们在对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同时,也感到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应继承,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

  其次,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1、重视质疑,讨论在关键处:

  古人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就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所问内容涉及教材重点时,老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如在研究《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我们从写人一类课文特点出发,抓住人物的语言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提示:画出老人对“我”说的几段话,标出序号,想象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书上标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老人说的几句话。教学中虽然也要求学生用联系上下句的方法去谈理解,但是学生都是就字面上的内容谈理解,课堂上教师力图让学生理解老教授几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就出现了教师提问过多、过碎,分析理解过多,挤占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课堂气氛沉闷。后来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即针对老人所说的话进行质疑的环节,(有些问题是学生预习中出现的,也有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也预设了一些问题),最后将这些问题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为:

  ⑴ 老人为什么装聋?

  ⑵ 老人美好的心愿是什么?

  ⑶ 为什么文中三次提到老人平静的望着“我”?

  ⑷ 为什么“我”面对成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总是想起“我”那唯一的听众?

  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导”,即语文教学要熟读精思、质疑问难。

  接下来的环节是:解疑、悟情,首先解决老人为什么装聋?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老人是为了保护年轻人的自尊,接下来通过对“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的理解,学生感受到老人感情的细腻,考虑到说自己是聋子可能使年轻人产生误解,紧接着又补充了这些话。这些话既是给年轻人建立自信,又在鼓励他要坚持不懈。

  这样的解疑环节,使学生能够将老教授的语言连起来分析体会,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一旦造成了热烈的学习气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发挥教师的监控职能:

  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度,即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以至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敢指出来,学生出现问题说明他还有疑惑,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还是不得其解。因此,当学生对某些难理解的内容体会不到位时,老师要讲解,如果能达到“一语惊天”,岂不是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了吗?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中拨开云雾,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如《唯一的听众》一课教学中,学生在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老教授帮助一位青年人的事。显然学生不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就要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告诉学生,即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使没有看过文章的人通过你的归纳也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再试着归纳一下,学生就能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了。可见教师当讲则讲,讲在重点处,体现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课标中反复强调的。

  3、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要读出语气,由于缺少方法,学生总是不能读到位,出现念读、唱读的现象。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的教师在指导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如: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一课,有一句描写彭总的话“别的事?什么别的事!”“还有比守住你们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指导这一句时,教师抓住“电闪雷鸣”这个词让学生去理解,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电闪雷鸣发作会是怎么说,你试着读一读,学生体会到了彭总语调一次比一次高,有的学生体会到:彭总是喊着说的这些话的。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的朗读才能够真正到位。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然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引导得法,没有这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切皆为空谈。教研员的指导,使我们更清楚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教学其实并不高深莫测,做为教师,把握好每一类教材的读书方法,不同的课文类型,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把说、读、写有机结合,相信学生会在有目的的指导下,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做为教者要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结合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讲究教学的艺术,导之以法,才能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学习,发挥其聪明才智,提高多方面的素质。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个方面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学生回答)刚开始我的小提琴拉得好听吗 父亲和妹妹是如何评价我的 (指名说)

  这些话让我感到沮丧,不敢在家练琴了.他去哪里拉琴了 请读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1,自由读第2段.

  理解"蹑手蹑脚"的意思.刚去时他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很快又沮丧起来了

  2,那么他后来还拉琴吗 拉得好不好呢 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让"我"的琴技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老教授到底做了什么,让没有信心学拉小提琴的"我",到后来成为了一个能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 请读课文3-8自然段.

  三,学习新课,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1,学生自主学习第3-8自然段.

  提出学习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并按要求找出有关的词句:

  ①用"__"画出老人的语言;

  ②用" "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③ 想想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 "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⑴学生自主学习;

  ⑵分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品析老人的语言:

  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

  你有疑问吗 (老人真的是聋子吗 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聋子 )

  ①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②汇报交流,谈自己的体会.

  ③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要加以指导.)

  ⑵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是什么真不错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⑶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

  听了她的话"我"有什么样的反应 "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3,老人的话在我身上产生了什么变化

  找出有关词句,交流讨论.

  是啊老人真诚的话语,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让我重新充满了信心,老人鼓励我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她的眼神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神态,请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一个关键词,看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4,找出老人的眼神描写,一起交流: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读句子.

  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从她平静的眼神背后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说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5,当"我"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时,"我"会想些什么 你觉得第11自然段的省略号是省略了什么呢 请用你的心灵去体会.

  6,是啊,作者的成功得益于老人的鼓励与帮助,所以"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对老人什么样的感情

  7,将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拓展升华:

  学完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老教授是个怎么样的老人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小提琴手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请把你想说的写在卡片上,让风儿把我们的话捎给他们好吗

  四,小结:

  是啊,老人真诚的心让"我"重拾信心,并获得了成功.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应该关爱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也成为别人唯一的听众,好吗 曾老师愿做你们唯一的听众,真心地希望你们拥有自己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五,作业:

  生活中当你失去信心时,是谁鼓励了你 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请写下来.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7

  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真正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生为本,因学而教的理念 陈翠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该课例较为巧妙地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水乳交融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这已是今天最后一节课了,上了一天的课累不累 这节课你想怎么坐就怎么坐,舒服就行,听明白了吗

  ……

  (哨声响起,师生问好.)

  师:看到你们那一张张活泼的笑脸,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啊,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有这么多的听众在关注,关心我们,这是一件非常难得,幸福的事.要知道,曾经有一个演奏家,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有——

  生:唯一的听众!

  师:来,咱们再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词读好.(生齐读,强调了"唯一")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最佳的方法是要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从听课导入,引入到演奏中的听众,简洁自然,别出心裁.

  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来,让我们一睹为快,打开文章.

  这么着吧,刚开始上课,咱们班的同学先在老师们面前露一手,喜欢读第一段的同学站起来就读.

  (生雀跃,纷纷站起就读.)

  师(笑吟吟):请坐.虽然陈老师数学并不好,但我数了一下,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同学站起来读书,你瞧,才刚上课,就这样踊跃,真了不起!(装作略为腼腆)陈老师也想露上那么一手,给不给这个机会我

  生(大笑):给!

  (音乐响起,师动情地读第二段,第二段较长,较难理解,师的范读将"林中奇遇"的情节再现.)

  师(读完后瞪着眼示意):来点掌声啊!

  (生哄然大笑后赶紧鼓掌.)

  师:接下来的几段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自由读,找伙伴合作读等等都可以.

  (生以各种形式读文,许多同学转过身去跟几个小伙伴一块儿读得特别起劲,有几个同学甚至离开座位到好朋友那儿读.)

  师:都读完了吗 (许多学生打算表达,跃跃欲试.)

  师:别急,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咱们再浏览一遍文章,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写上旁注,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整个课堂静思默想,许多学生拿起笔圈点勾画……)

  教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熟悉教材,为下一步的探究感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的方式一改流行的单调的学生自由读为灵活多样而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读,既有自主地站起来读,又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有如痴如醉的琅琅而读,又有静心投入的细细默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教师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大有裨益.

  师:同学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好,来,想说点什么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到第五段,"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知道了"聋"字打上双引号是为了说明这位老人不是真聋,而是对小伙子的善意的帮助.

  师:嘿,刚读过两遍文章,你瞧这个同学读得多细啊,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注意到了,收获真不少.

  生:我从第二段知道了,"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知道这是老教授在鼓励我,不要放弃拉小提琴,让我坚持下去.

  师:你体会得多好啊,请你用上"鼓励"的语气把这个句子读得更好.

  (生读得比前次要好,特别强调了"真不错"这个地方.)

  生:我读懂了这里"终于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妹妹大吃一惊."我从这一句以及刚才那位同学读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知道了,正是因为老教授的鼓励,我才弹得这么好.

  师:我真佩服这两位同学,他们把文章最主要的内容都抓出来了,很会读书.

  生:我发现文中还有一处也提到了"聋子",在第四段"你竟说她是聋子!"从"竟"字我体会到老教授并不是真的聋子,而是打算装聋来帮助小伙子鼓起勇气.

  师:抓住一个"竟"就弄明白了老教授的秘密,你真不简单.

  生:我还从第三段发现"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知道了这位老教授很欣赏这位小伙子,说他的琴弹得很好.

  师:我发现同学们很会读文章,两位同学都明白了老教授的用意,是通过鼓励,欣赏来为小伙子树立信心.这些都是同学们读书的成果,请你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生兴奋地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鼓励 欣赏.)

  学生的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教师鼓励,赞赏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涓涓细水潺潺而流;学生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在这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中,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体验.

  师:看来大家对老教授都很感兴趣,(出示媒体)这些是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来,我们细细读读,看看你还体会到什么 谁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把你刚才所有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生(富含感情地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师:谁会拒绝你的要求呢 对于我这音乐白痴,竟有人想当我的听众!谢谢你,很荣幸!

  (师感激地与生握手,众笑.)

  师:谁还想当老教授

  生:(摇头晃脑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喜滋滋地对众人):听出来了吗 老教授在——

  众生(抢着说):夸你,鼓励你呢.

  生(绘声绘色读):"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师:老教授啊,你可是有名望的音乐家啊,你怎么能撒谎呢

  生:我故意说自己聋,是想让小伙子能留下来拉琴,不要灰心.

  师:非常善良的老人.

  生:我补充一点,老教授在林子里听到作者并不动听的琴声,并听到他在诅咒自己的白痴,他想帮助他,让他没有什么顾虑去拉琴,不要放弃.

  生:我还从"我摇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知道了作者很沮丧,老教授了解到他的想法想激励他.

  师(高兴地):看来同学们十分理解老教授的作法.来,让我们再以"鼓励,关爱,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老教授的话.

  (生富含感情地读.)

  在初步感悟语言,体味情感的基础上,对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赏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读体意,这是教者灵活处理教材,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大特色.朗读不但要有时间保证,更要有明确的要求与指导.不论提出何种要求,采用何种指导方法,有一点总是应该强调的,那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投入,读出味道.陈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师:确实如此,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这唯一的听众在小伙子的音乐的成长道路上起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回顾作者整个心路历程,你还会有更多的体会与发现.

  (学生静思默想.)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到第二段,"虽然这里没有父亲与妹妹的评论,但是我……"我发现作者在遇到老教授之前是那样的懊恼.

  生:我想补充刚才那个同学的发言,我从刚才那个句子里发现小伙子把自己拉的琴声称为锯桌腿,这说明他也同意了父亲和妹妹的评论,他对自己感到沮丧,灰心.

  师:你真会读书,来,到黑板上把"懊恼,沮丧,灰心"写出来.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二段倒数第二句"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我发现小伙子对自己非常失望,对自己评价很低.

  生:我从"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知道作者不想别人知道自己去拉琴,他很自卑.

  师:是啊,曾经这位小伙子对自己是那样的灰心,可是在老教授的鼓励,欣赏,帮助下,他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我从"我暗暗有几分兴奋"知道老教授的鼓励很有作用,作者鼓起了勇气.

  生:"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我发现作者很高兴,因为第一次有人赞赏他.

  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我感受到小伙子开始有了自信,因为老教授不但表扬了他,还愿意做他的听众.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瞧,这是描写作者心路历程中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句子,来,将你们刚才所有的感悟都融入读中来吧.——出示媒体(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突破重点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来学习文本,揣摩情理;抓住反映"我"心路历程的两个句子研读,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深刻性.

  男生:读了后我发现作者用两个"一定"强调了"我"内心的沮丧,灰心,写得很生动.

  女生:我知道"我"在老教授的鼓励,欣赏下奏出了"真正","美妙"的音乐,两个"充满",写了作者的自信与快乐.

  生:我还联系到文章第四段的一句话知道作者成功了,"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生:我也想说这一点,你想啊,妹妹是专修音乐的,她也"大吃一惊",说明小伙子的进步真的很大,可以说是成功了.

  师:对,这就是(指板书)——

  生(大声说):自信的力量,鼓励的力量.

  生:我还想说——

  师(笑):想说就说个够吧!

  生:我从家人听了"我"拉琴后"难以置信"这个词知道我的进步很大,说明老教授的帮助真的非常重要,而且我在鼓励下鼓足了劲头,发奋练琴.

  师:对,有了鼓励,自信还不行,还要付诸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生:我从"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知道作者当时肯定被震撼了,他可能在想……老教授真……(沉吟,不知用什么词.)

  生:我来说,老教授为了帮助小伙子真是"用心良苦"啊!

  (众笑)

  师:是啊,我发现这位老人不但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生:我对比屏幕的这两句话,觉得作者的心情前后有着天壤之别,这全靠老教授的"鼓励,欣赏".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来,让我们将最后一段读读,一起来分享作者成功的快乐,感受他对老人那份无言的感激.

  (生深情地读.)

  师:还想读是吧.这样吧,(对前排的一个小男生)你来推荐一下咱们班读得最好的几个同学读一读好吗 有没有你佩服的.

  (生张目四顾一下子说不上.)

  师(笑):读得最好的该不是你吧,好,老师算上你一个.

  另一生(抢着说):我来推荐,周蕴诗,何培瑜.

  师(幽默地)要不要也算上你一个.

  生(急了):不要.

  (众大笑.)

  (音乐缓缓流淌,学生读得更投入了.)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我"的心路历程,体会"我"在老教授的鼓励,赏识之下的变化很巧妙,很有艺术性,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紧密而自然地结合了起来.课堂上,老师用真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挚爱点燃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课堂是和谐的,是焕发生命活力的.

  师(回顾板书):同学们,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这是老师在读文后的一些感悟.请同学们拿起笔吧,将你们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来,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

  (生纷纷提笔……)

  生:鼓励是人生最美丽的礼物!

  ……

  (哨声响起.)

  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写"鼓励,自信"方面的格言,这不失为本课的一处精妙设计:既让学生自主对课堂进行小结,更让学生在深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后水到渠成地外化表达,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总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例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品, 悟,说,写的心智活动,教师富含激励,赞赏的语言,将文本中的因激励,赞赏而走向成功的故事演绎得异彩纷呈;将40分钟的课堂演绎得个性飞扬.

  一,这是一节"生本"的课

  整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学而教.课堂中,教师几乎没提什么理解性的问题,只是让学生自主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去讨论,去表达,真正体现生本的理念,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读"方面,让学生自主读,自由读,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读得有效果.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美读,赏读后,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

  二,这是一节"生动"的课

  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本节课上,教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

  情感熏陶,自主感悟,自由表达"的语文学科个性.教师以饱满的情绪,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谈得津津有味.教学中,适度适时的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运用,美妙的音乐也为课堂增色不少.教师活化教材,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使课堂焕发出了活力.

  三,这是一节"生态"的课

  "生态"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上,"生态"性体现在多方面: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课堂上,教师除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外,在关键处点拨,问题之间过渡,重点之处强调,思路阻塞处沟通.如引导对老教授的语言的品析;对"我"心理活动变化的体会等.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课堂中,师与生,生与生互相欣赏,真挚的情感始终在课堂间自然流淌.整节课笑声贯穿始终,老师语言幽默,亲切,如

  "谁还想当老教授 你这老教授怎么撒谎了 " "咱们握握手!"学生乐了,思维也就活了.

  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与结尾处的写格言,浑然一体,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认识.

  四,这是一节"生成"的课

  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教师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这样,课堂教学就显得自由,自如,自在,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你读懂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开放的话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习得,"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前一个同学的发言……"等等,都是自然生成的.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1,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感悟内容,体验情感的同时,应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训练.对重点词要扣,要品,使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2,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始终给予欣赏,鼓励,这很好,但让学生之间评价就少了,应将评价权适度地让学生行使.

  3,应重视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课堂有前松后紧之感,对感悟"心路"纠缠太久,而让学生写格言谈格言安排时间太少,仅一位学生在匆忙地谈自己的格言.

  当然,瑕不掩瑜,何况至今还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十全十美的.陈老师的《唯一的听众》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课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8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检查课前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提示预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来读课题——

  生:《唯一的听众》

  师:预习过这篇课文吗?

  生:预习过了。

  师: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我想知道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是怎么预习的。你们课前做了那些预习工作?

  生:我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还查字典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师: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是最基本的预习工作。

  生:我了解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刚学小提琴的时候受到家里人的嘲笑,失去了信心,后来一位老奶奶鼓励他,使他有了信心,最后练好了琴。

  师:课文是不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生:(齐)是。

  师:读一篇课文,先要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生:我写下了读不懂的问题。

  师:很好。你记下了什么问题?

  生:那老妇人不是聋子,为什么她说自己是聋子?

  师:这问题值得思考。你们呢,有别的问题吗?

  生:原先我是不敢在家里拉琴的,后来为什么我在拉琴的时候站得很直?

  师:你想问的是原先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为什么又敢在家里练,还那么勤奋,是吗?(生点头)

  生: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琴拉得那么好,为什么他不直接教我怎么拉琴?

  师:为什么隐瞒身份,不直接指导,与第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有联系。

  生: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生: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她是一个聋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在预习,先记下这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我们会学得更有效。

  2、学习生字词,指导学习方法。

  师:刚才大家说学会了生字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学得怎样。

  大屏幕出示词语:

  仪式   抱歉    溜走     无法割舍

  师: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

  师:这些词语都理解吗?(生:理解)

  师:无法割舍什么意思?

  生1:就是两样东西无法分开。

  生2:某种东西无法舍弃。

  师: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无法割舍的?

  生:水,水是人生活中无法割舍的。

  师:你理解的无法割舍就是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无法分开的意思是吗?(生点头)

  师:好,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师抚着学生的肩膀请其坐下)

  生:自己的爱好是无法割舍的。

  师:你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我喜欢踢足球。双休日我都和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踢足球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看来踢足球是你无法割舍的运动。(生点头坐下)你们呢,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1:我喜欢音乐,弹钢琴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2:画画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3:打篮球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4:唱歌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除了兴趣爱好,还有什么无法割舍?

  生1:我和父母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生2::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无法割舍的。

  师:是啊,亲情、友情当然还有师生之情都是让人无法割舍的。

  (面向刚才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现在你明白无法割舍的意思了吗?(生点头)

  大屏幕出示:嘿。师:谁会读这个字?你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是什么词?

  生:这是象声词。

  师: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当中,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感情。

  生读,出示句子:

  “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个聋子。”

  师:谁再来来读读这个句子。(指二生读)这个“嘿”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1:被人夸奖的兴奋之情。

  生2:他非常激动,因为以前都没有人夸奖他,父亲和妹妹都说他拉琴像在锯床腿,现在有人愿意听他拉琴还夸奖他,他觉得很高兴。

  师:是呀,一个叹词,一个字,在一段文章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我们再读一读,读出这种感情。

  生:(齐读这个句子)。

  大屏幕出示:悠悠的小令

  师:谁来读?一起读一读。

  师:小令就是小曲,在小令前加一个“悠悠”,你感觉这小曲怎样?

  生:这是一首动听的小曲

  生:这是轻轻悠悠的小曲。

  生:这小曲感觉很悠扬。

  师:我们把这个词也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去体会一下,谁能来读出这个句子。

  生读:“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个比喻句。

  生:林子的静由声音衬托出来。

  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明白吗?我们说阶梯教室很静,静得——

  生1: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生2: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生3:静得能听到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林子的静。(生读)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请你读读所在的这个段落,体会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生1: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充满神圣感的,好像要去干一件伟大的事情。

  生2: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十分兴奋激动的,从他的行动可以看出来。

  生3:我也认为他的心情是很兴奋的,沙沙的足音,他听起来都像悠悠的小令。

  师:是啊,是兴奋的,为什么沙沙的足音这种平常的声音,在他听来像悠悠的小令呢?因为心里兴奋。如果他心里很烦闷,这声音听起来会有这种感觉吗?

  生:不会。

  师:如果今天你们要去春游,外面下雨了,去不成了,那沙沙的雨声你感觉会是悠悠的小令吗?

  生:不会。

  师:所以,景和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心情,看到的景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记住:写景就是写情,写景就是写人。

  第二板块: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师:生字词语就学到这里。对我们六年级同学来说,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不难的,但有的词是不能孤零零理解的,要把它放到句子中,甚至放到段落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读课文也一样,要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体会到作者的心理变化。本文作者在练琴过程中,心理有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一下,作者在拉琴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体会到作者心理变化了吗?心理往往和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的,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又先后拥有哪些听众,分别拥有怎样的心理?

  出示:  拉琴的地方         听众          心理

  生:作者先是在家里拉琴,听众是父亲和妹妹,他们嘲笑他的琴拉得不好,他的心情很沮丧。

  师:是啊,沮丧,就是灰心失望,失去了信心,以致于不敢在家里拉琴了,这也叫自卑。

  生:接着作者到树林里去拉琴,一位老妇人鼓励他,使他有了勇气。

  师:原来自卑,没信心,现在——

  生:有了自信。

  生:后来作者又在家里拉琴,他也很有自信。

  生:最后作者在舞台上拉琴,听众成百上千,心里很高兴。

  师:只是高兴吗?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心里——

  生:激动、自豪。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家里          父亲和妹妹       自卑

  树林          一位老人         自信

  舞台          成百上千         自豪

  师:刚才是一句一句说的,六年级学生可不能这么一句一句说。谁能连起来,用上“先……后来……最后……”说一说。

  生1:作者先是在家里拉琴,他的听众是父亲和妹妹,他们说他拉的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作者很自卑。后来他到了树林里拉琴,一位老人是他的听众,老人的鼓励让作者拥有了自信。最后他到了舞台上拉琴,成百上千的观众听他拉琴,使他非常自豪。

  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谁愿意来说,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说。

  生 2:我在家里拉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拉的小夜曲像在锯床腿,他们的嘲笑使我非常自卑。后来我来到了树林里拉琴,一位老人成为了我唯一的听众,他的鼓励令我重拾了自信,我又敢于在家里拉琴了。最后我能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拉琴,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我觉得非常自豪。

  第三板块:了解作者心理变化原因,体会老人语言和眼神。

  1、体会作者自卑心理。

  师:作者的心理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变化呢?先来看看他在家里拉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这两个听众为什么让他那么沮丧、自卑呢?给了他一种什么评价?

  生:父亲和妹妹说他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师:(板书:音乐白痴)什么是白痴?

  生1;就是智力低下的人

  生2:就是弱智,什么也不会。

  师:音乐白痴呢?

  生1:音乐白痴就是音乐方面的弱智者。

  生2:音乐白痴是练不好琴的。

  师:父亲和妹妹还给了他什么评价?

  生:说他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

  师:听过锯床腿的声音吗?

  生1:听过,是非常刺耳的声音。

  生2:简直就是一种噪音。

  师: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评价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能不能打个比方来说?

  生1:我就像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整个身子都凉透了。

  生2:我就像从高处一下子跌入了低谷。

  生3:我就像跌下了万丈深渊。

  生4:我就像被迎头打了一棒,被打蒙了。

  生5: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刀。

  生6:我就像掉进了一个冰窟窿,心都凉了。

  生7:我就像从温暖的春天一下子到了寒冷的冬天。

  2、体会老人的四处语言。

  师:正因为这样,他才那么沮丧、自卑,他才决定到林子里去拉琴。在林子里,他又怎么找回自信的呢?

  生:是那位老人的鼓励使他找回了自信。

  师:老人到底说了什么话,让他找到了自信呢?去课文里找一找,画出来。

  生读句子,师出示老人的四句话: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的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是在我发现了这位老人,觉得打扰了她,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出示: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师:我原以为这么僻静的地方不会有人,可却发现一位老人正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于是,准备溜走。这时,老人怎么说?

  生:(读)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第一次就说了这一句吗?还说了什么?

  生:(读)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生:(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她说这话有什么用意?先来看第一句话。

  生1:明明是我打扰了老人,老人却责备自己,说自己打扰了我,她的话让我很动心。

  生2:老人说这话是不想让我走。

  师:是你打扰了老人,老人却责备自己,听了老人的话,你还想走吗?

  生:不走了,走就对不起那老人了。

  师:老人一句话,就留住了我的脚步。

  师:老人说第二句话的用意又是什么?

  生:老人说自己是聋子,是因为……是因为……

  师:你坐下再想想。刚才有位同学提出,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这问题谁提出来的?(生指提问的同学)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她是故意这么说的。

  师:你本来拉得那么难听,紧张吗?

  生1:紧张,当我发现背后有人,吓了一跳。

  生2:我拉得那么难听,觉得自己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现在又被老人听到,就更紧张了。

  师:听了老人的话,你还会紧张吗?

  生1:我就没那么紧张了,反正她听不到我拉琴的声音。

  生2:我不紧张了,我拉得再难听,她也听不到。

  师:老人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消除了我的紧张心理。

  师:老人说第三句话的用意又是什么?

  生1:因为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告诉老人我拉不好。老人在鼓励我。

  生2:父亲和妹妹都不愿意听我的琴声,现在老人却说要当我的听众,我很感动。

  生3:老人说每天陪我练琴,会用心感受我的音乐,让我不好再推辞。

  师:老人与你素不相识,却愿意每天做你的听众,陪你练琴,你能拒绝吗?

  生:不能。

  师:是啊,你不能拒绝,你也难以拒绝。刚才我们体会了老人的三句话,老人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作者的心里去了,所以作者感觉老人的话像什么?

  生:像诗一般的语言。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

  生:齐读三句话。

  师:作者和老人素不相识,怎么知道我心里自卑,需要鼓励呢?

  生1:如果不自卑,作者就不会到小树林去拉琴,可以在家里拉。

  生2:我想老人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3:因为老人听我拉得那么难听,见我一见人就准备溜走,所以她猜到了。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了个问题,老人为什么不直接教他拉琴。你想,作者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他最需要的是自信。

  师:是啊,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教授,她深知此刻这位小伙子最需要的不是琴技上的指导,而是帮助他建立自信。懂了吗?(生点头)

  师:再来看第二次老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出示: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她是为了鼓励我,树立我的自信心练好琴。

  师:第一天,我拉完琴停下来时,她说上这样一句——

  生:(齐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第二天,我拉完了,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第三天,她又这样说——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以后每一天,老人总不忘说这么一句——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就在这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鼓励声中,我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

  3、体会老人的三处眼神。

  师:刚才我们体会了老人的语言,是老人的语言使作者找回了自信。给作者自信的除了老人的语言,还有什么?

  生:是老人的眼神。

  师:把写老人眼神的句子划出来。

  (生划句子)

  师:谁来说?生答,出示: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女同学来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大家一起来读第三句。

  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生:都有“平静”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

  生:因为她告诉作者自己是聋子,所以就要当成什么都没听到。如果老人表现得不平静,她的身份就会暴露。

  师:除了她说的这些还有什么原因?

  生:(沉默)

  师;如果老人 的眼神闪现一丝异样,你会怎么样?

  生:我就会知道她是骗我的,心里有些恐慌。

  生:我就会觉察自己拉得不好,也不好意思再在她面前拉琴了。

  生:我刚树立起来的自信又要没有了。

  师:读一读第三个句子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刚才有位同学也提出了这问题。

  生:老人的眼神中有鼓励。

  师:鼓励,肯定有的。生1:有赞赏,当作者有了进步时,老人的眼神中就流露出赞赏。

  生2 :老人的眼神中有满意,她相信作者通过努力,一定能练好琴。

  师:这也就是期望啊,同学们,鼓励、赞赏、期望、关爱,都蕴含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

  生:(齐)深深的潭水。

  师:如果说,老人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老人的眼神就是无声的激励。作者在老人的语言和眼神的激励下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作者心理上的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感受“我”行动上的变化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老人的语言和眼神。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得像深深的潭水似的眼神,带来了我心理上的变化,使我由自卑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我心理上的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呢,课文哪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些?

  生:第8小节

  师:自己读读第8小节,细细地品味一下我的心理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

  学生读后出示: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

  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偷偷地练琴,现在?

  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现在她说?

  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师:体会到这种变化了吗?看上面,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

  生: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师:先不忙坐下,我问你,你不怕父亲和妹妹嘲笑了吗?

  生:不怕,因为我以前很自卑,现在已经有了自信。

  师:有自信也就有了勇气。你呢,你为什么不怕了?

  生:因为我有了进步,相信自己会越拉越好。

  师:有进步所以不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自信。谁接下去说。

  生: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师:你这样站着练那么久,不感觉累吗?

  生:我不感觉累,有了老人的鼓励,累也是快乐的。

  生:我已经把练琴当作了快乐的事,所以不感觉累,

  师:你已经全身心融入了练琴当中,所以才不感觉累,是吗?你呢,也不感到累吗?

  生:我感到累,但只有不怕累才能练好琴。

  师:是啊,只有付出艰辛才有——(生齐:收获)。你呢?

  生:我也感到累,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父亲和妹妹对我的看法。我不是音乐白痴,我能练好琴。

  师:有动力了,也就不怕累了。接下去说。

  生: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偷偷地练琴,现在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师:你为什么要尽心尽力地演奏,她可是个聋子,听不到你的琴声呀?

  生:虽然她是聋子,但她天天陪着我练琴,鼓励我练琴,我不能辜负老人的期望。

  师: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呢,你为什么要尽心尽力为老人演奏?

  生:老人的耳朵虽然听不见,但她能用心感受我的琴声。

  师:我知道,你和老人是用音乐在交流,用心灵在交流。你还当她是聋子吗?

  生:不会。

  师: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那老人是聋子,现在明白了吗?(生点头)

  生: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现在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你觉得老人前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是在鼓励我,现在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想一定是我的琴技有进步,她才这么说的。

  生:以前我拉得那么难听,老人为了增强我的自信才说不错,现在我的琴声可能真的让她享受到快乐。

  师:是啊,老人不仅因为你的琴声使她享受到快乐,更因为你的进步使她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生: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师:以前你看到过老人这样的动作吗?

  生:以前我的琴声很难听,像是锯床腿,没法打节奏,老人平静地望着我,给我鼓励。

  师:老人现在为什么有这样的动作?你来说。

  生:现在我的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曲子有节奏感了,所以老人会有这个动作。

  生:现在我琴越拉越好,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已经沉醉在我的琴声中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没有发现,“我”已经完全变了,变得怎么样了?

  生:我变得更加自信了。

  师:心理变了。

  生:我练琴更加刻苦了。

  师:态度变了。

  生:我的琴艺提高了。

  师:我心理和态度上的变化,带来了琴技的提高。请大家齐读这一节,再品味一下我的这种变化。

  生:齐读第8节。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9

  人物:小男孩(孩)、老妇人(妇)、父亲(父)、妹妹(妹)。 布景:家中,练琴房里。为小男孩设有一个小提琴架。 (小男孩专心致志地拉着小提琴。) 妹:(边敲门边说)哥哥,求求你,饶了我吧。 孩:别烦我。

  人物:小男孩(孩)、老妇人(妇)、父亲(父)、妹妹(妹)。

  布景:家中,练琴房里。为小男孩设有一个小提琴架。

  (小男孩专心致志地拉着小提琴。)

  妹:(边敲门边说)哥哥,求求你,饶了我吧。

  孩:别烦我。

  父:(打开门,走进练琴房)你怎么能这样对妹妹说话。你也不想想,你拉出来的是什么。难道你不觉得,你拉出的小夜曲,是锯桌腿的声音?

  孩:不是这样的。

  妹:(也进入练琴房)哪里,你不知道吗,邻居们经常抱怨,说你一拉小提琴,他们就别想睡觉。

  孩:(很生气地指着父亲与妹妹)你们太过分了。

  父:在我看来,这一点儿也不过分。

  孩:好吧,居然这样,我以后就不在家里练琴了。(放下小提琴,走出练琴房。)

  布景:树林中,地上满是落叶,树边,有几张木椅。

  画外音:第一天。

  (小男孩拿着小提琴,蹑手蹑脚地来到树林。)

  孩:(架起小提琴,拉起曲子)我真是个白痴,我干嘛把“锯子”给带到林子里。不过,我还是继续拉吧。(正准备再次拉琴,感到身后有人,转身)啊!(看见一位老妇人,脸红,准备溜走。)

  妇: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耳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孩:(指指小提琴,摇摇头。)

  妇: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微笑)

  孩:(又拉起了小提琴)

  画外音:第二天。

  妇:嗨!可以开始了吗?

  孩:(架起琴,点点头,拉起了曲子。)

  妇:(悄悄打着节奏)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孩:(高兴地笑)谢谢。

  画外音:第三天。

  妇:今天你来得可真早啊。

  孩:(微笑,拉琴)

  妇:你得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你知道吗?

  孩:是吗?(不好意思)

  布景:家中,练琴房,为妹妹设一把椅子。

  (小男孩又在练琴,很投入。)

  妹:(鼓掌)太美了,这音乐太美了。哥哥,《月光曲》你拉得这么好,是不是受了名师的指点。

  孩:是一位老太太,住在十二号楼,很瘦的那一位,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妹:(一惊)聋子!

  孩:对。(脸上流露出伤感。)

  妹:聋子?你竟说她是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孩:(惊讶,立刻又平静下来)哦,是吗?

  布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下面坐着千千万万的观众。

  (小男孩穿着礼服,站在舞台上,投入地演出。)

  父:(坐在观众席上)太棒了。

  妹:(坐在父亲身边)哥哥,我爱你。

  孩:(脑中浮现出老妇人的样子,落下了眼泪。)

  ──幕落·剧终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10

  设计理念:

  《唯一的听众》一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内容真实动人,表达的情感真挚纯朴。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教学模式,“以读促知—— 以读促解——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品析”的方法学习课文。既让学生动眼、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德,感悟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大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理解在练琴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唯一的听众》,去感觉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并让爱在我们的心灵处扎根。

  (二)先让我们来听写几组词语。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教师读,书空几组词语:

  1.沮丧—悠悠—抱歉—羞愧—兴奋—爱好

  2.家里—树林—家里—晚会

  3.坐——站

  4.唯一——成百上千

  5.白痴——大吃一惊

  〔设计意图: 整理这几组对比性的词语,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在练琴过程中这些心理、行动的变化是受到老教授的影响,作者的成功离不开老教授真诚的鼓励与帮助。〕

  (三)看来,大家对这几组词语掌握得不错,来,我们联系课文再读一遍,看看从这几组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四)是啊,作者成功了,请大家用心欣赏他演奏的《月光》。

  (相机板书:成功)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运用,创设了美好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

  (五)你们听,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娴熟的弹奏技巧啊!在每次演奏的时候,作者都会念念不忘一个人,一个他心存感激的人——这就是她练琴时的“唯一的听众”。

  二.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一)、理解老教授的真正身份。

  1.老教授的真正身份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说明。

  2.出示句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最有声望、首席)

  (2)“首席”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老人之所以成为“最有声望”的教授是因为什么?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德才兼备)

  〔设计意图:运用变序的教学手法,让学生迅速找到文章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并通过品析悟出老教授的品格,从而展开教学,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之效。〕

  (二)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正因为这位老教授德才兼备,才会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及时给予我真诚的什么呢?

  相机板书:鼓励    关爱    欣赏

  2.正是这促我努力,最终让我成才。那么,文章抓住了老人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反映老教授的高尚美德的?(神态   语言)

  3.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分别用——、     这些充满智慧的线条划出有关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浏览,意在使学生初知课文大意,以便从整体着眼,从重点段、句切入。浏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应予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三)理解老教授“神态”的句子。

  1.出示3个句子,共同订正。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这3个句子,重点词是什么?

  3.请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思考:分别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老教授在平静地望着“我”?

  4.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设计意图:课堂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本处的说话训练,是基于对文本内容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的语言,再辅之以自己的语言重构,然后表达出来。在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学生既积累掌握了文本语言,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训练中得到了提高。〕

  5、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6.在这3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引导理解“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7,从上述的练习中,你读懂了什么?

  8.现在,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读这3个句子。读后评价。

  (自由读   小组读  指名读   )

  〔设计意图:感知语言的精彩,感知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都是通过“读”来进行的。这里,学生读出了语感,读出了真诚,。多种形式的读,及时的评价,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尽在书声琅琅之中。〕

  (四)理解老教授“语言”的句子。

  1.出示句子,指4名同学读。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2.这四句话,可用文中哪一个词语来说明?(诗一般的语言)

  3.是啊,那是诗一般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简洁清新,回味悠长,让人感到惬意安详,清凉酣畅。请用心读读这四个诗一般的句子,去感悟老人那诗一般的心灵。别忘记了,在不懂的地方记上问号,在体会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再进行交流。

  4.质疑: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遇到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5.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有疑,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让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6.交流体会:

  (1)现在让老师来当小伙子,你们来当教授,把你们刚才体会深刻的句子读给我听,好吗?

  预设:

  第一句:

  ①指名回答。

  ②我想问你,如果说你这样说好,还是刚才这样说好?为什么?

  比较句子:

  a、你拉得非常好,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设计意图: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样做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入理解老教授这样说的理由是为了鼓励年青人重树信心,努力学琴。〕

  ③指导朗读。

  第二句:

  ①指名回答。你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②我哪会拒绝你的要求呢?对于我这音乐白痴,竟有人想当我的听众!我真的感到万分荣幸,非常感谢你!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你要当我每天早晨的听众是为了鼓励我持之以恒练下去啊!

  ③请你再用鼓励的语气朗读一遍这一句话给我听听,好吗?(读后评价。)

  第三句:

  ①指名回答。

  ②我听得出,老教授你在——(夸我,鼓励我)

  ③你知道吗?听了你的夸奖,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来没有的感觉,那可是一种信心、一股勇气,一份执着啊!你可再赞赏一下我吗?

  ④多动听的语言啊!大家都来读读吧!

  第四句:

  ①指名回答。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②你这样说既对我琴艺进步的一种肯定,也是在告诉我刻苦练琴的意义所在——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你不但在鼓励我拉琴,促我进步,还在教我做人呢!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③请女同学用真诚的、欣慰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集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会对作者的意图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将更加丰满。通过这样的阅读、交流、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7.真是诗一般的语言啊!让我们再来读读,体会老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和鼓励。师引读:(播放《秋日私语》的轻音乐)

  酷爱拉琴的我,在一次又一次失去信心的时候,老教授带着尊重和理解,给予我真诚的鼓励:……

  在她真诚的帮助、鼓励下,我重拾信心,每天坚持练习,为了使我不断努力,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老教授的知遇之恩,老教授的赞扬的鼓舞,使我刻苦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进步了,她又肯定地对我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书应当有层次,逐层递进。这几个环节通过阅读、感悟、审美、育情融为一体,使阅读教学显得真实、扎实、有效。〕

  三.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一).同学们,学到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么样的老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说说老教授的为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教授的敬佩之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了语文教学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一次飞跃。〕

  (二)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信心,刻苦练习,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完成小练笔:(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此时此刻,我想对老教授说:“。”

  也想对小提琴手说:“    。”更想对自己说:“。”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笔,旨在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内化文本,超越文本,重塑文本,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强的美好情感。〕

  (三)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多给予身边的人一份关爱,一份帮助,让爱的旋律伴随着我们,共同创造我们完美的人生吧!

  四.布置作业

  (一)作业超市。(请选择一至两题完成)

  1、把你读完课文后所获得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

  2、为你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奉献你的爱心。

  3.荐阅读《我看见了大海》、《平分生命》。

  〔设计意图:课有终,但学无尽。通过这样的练习让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去发现人间的真情,理解爱的真谛,实现“爱”的内化与迁移。选择性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练习起来更有兴趣。〕

  板书: 11   唯一的听众

  鼓励    关爱     欣赏

  成功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11

  背景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由此也启迪我们要具有关爱品质,学会祝福,宽慰,宽容,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本文在写作上也很有特点,开头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案例:

  ……

  (一)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 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二)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 老人是怎么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己 (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现在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 (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妇人呢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己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

  案例反思: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妇人的语言,二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感悟老人美好的心灵,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得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质疑理解,适时的想象说话语言训练来揣摩体会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感受到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只停留在从内容到内容,缺乏书本世界与自身真实情感世界的沟通,而且部分同学的感恩意识也较薄弱,所以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的育人价值,利用换位移情,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创造型的复述课文等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达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真正将文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8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在鼓励她,而且还告诉作者音乐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生读句子。

  师:除了语言,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很平静。

  师:是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小提琴手,面对如同锯床腿的音乐,她的表情如此镇定,没有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烦躁,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老师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别人的“尊重”(板书“尊重”)面对看到的这感人的一幕,你有话要说吗?

  生:正是由于老妇人才让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

  师:什么感受?

  生:自信。

  生:有人夸我。

  生:我也有人欣赏。

  师:*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还需要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生:*人的成功最主要的需要自己的努力,我是从以下句子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指导全班读句子。

  师:我不在乎什么?

  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师:我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读一读。

  生:“直、又酸又痛、湿透”

  师:开始是“沮丧、蹑手蹑脚”现在却不在乎,还能坚持拉琴,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作者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师:做事就需要这股韧劲,板书“韧劲”。正是由于老妇人的鼓励,加上我的坚持,才让我最后感觉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一起读——

  生读句子

  “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美丽的清晨,*人静静的拉,*人静静的听。”

  师: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谁说他们没有交流,他们只是没有用世俗的语言进行交流,此时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他们是用整个心灵来交流,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交流。只是“*人……

  生接着读句子“*人静静的拉,*人静静的听。”

  师:让我们再一次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他们情境交融、心灵相通的一幕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