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精选17篇)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课前谈话:

  1.听的繁体字:耳  十目一心,用心才是听——倾听(从繁体字的结构中,你看出听的含义吗?)

  听,眼睛看着对方,用心去倾听,这样的听,何尝不是美德呢?(板书“德”)

  这节课,当你倾听的时候,就这样,眼睛看着对方,用心去听。

  2.把林清玄先生说过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味道,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老师朗读,学生齐读)

  三、课堂教学:

  (一)画面导入,营造“静场”:

  1.倾听音乐,想象画面:

  师:刚才说到听,咱们就来听一会儿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来,静静地倾听音乐,让自己的心走进静穆。……听着,想着,脑海里似乎有这样的画面: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身后,是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在老师的描述中出现画面)

  这样的画面,涌动在心中的是什么感觉?

  2.朗读“环境”,感受静谧:(出示句子)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读一读,把心中的那份静读出来。(指名读)

  请关注静穆中的那位年轻人吧,联系课文第一段,你能读出什么?(他是那么爱音乐,爱小提琴)

  3.导入:是啊,也就是这份炽热的爱,引发了林子里一段柔软温暖的故事。

  【评析:静静的林子,静静的老妇人,静静的年轻人。整篇文章洋溢着这份静谧,也正是这静,使每一段文字都犹如一幅画温馨和谐、淡雅动人。学生读这样的文章,更需要一颗静静的心。心灵的倾听正需要“静”。课伊始,老师淡淡静静的描述和小提琴幽雅的乐曲交相辉映,营造出 “静静”的“场”,学生便不觉中走进这“场”,场景也静静地在学生脑海里浮现,于是,这样静静的画面在心中便有了丝丝毫毫的温馨与感动,舒畅与惬意。怀着这样的“静心”“静情”,更容易走向文字深层的感悟。】

  (二)品读文句,走向“静心”:

  1、导语: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课文,走进林子,用心去读,总有一些语言会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震,为之一暖。划出句子来,可以写下你的感受。

  2、交流,点拨,朗读指导:

  (1)老人的话:读一读,说一说感受,互相补充;

  (2)“我”的言行心理:“又沮丧——溜走——惭愧、兴奋——认真”

  (3)画面:老人平静,我尽心尽力——和谐,幸福,(朗读重点)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自主的空间很大。静心读书,在语言中读到自己的一份感动,然后说出来,或写上批注,老师只在学生的交流谈话中有层次地从“老人”、“我”、“我和老人”等几处重点语言加以点拨,使学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聚焦“善意的谎言”:

  (1)老人完全可以说:我是音乐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我来指导你,你会进步的。但却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老人的话,分组读)对老人的话,你怎么想?

  (先泛谈,再聚焦:联系“我”的变化,感受会更深)

  (2)这善意的谎言,多么感人。选择最感动你的,读一读。(朗读老人的话)

  (3)读着这些柔软的语言,你心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想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她的面容、神情、形象呈现在你脑海中怎样的?用几句话说一说。(有时间写一段话。)

  (4)朗读句子: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

  【评析: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泛谈读书感受之后的“聚焦”,即聚焦文章的重点——老人善意的谎言。在品读老人的几句话中,又一次联系上下文,从“我”的变化中感悟老人对“我”的尊重、呵护,感悟老人作为艺术家那份仁慈的柔软心。通过对老人语言的品读,学生感悟到老人的品格,但概括品格不是最终目标,而应该将“品格”具体化为“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此时老人是怎样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一过程,在朗读文本语言中感悟“品格”,呈现“形象”,并将形象加以表达,是阅读所获得的感悟能清晰地“语词化”,促进语言的习得。】

  3.想象“谎言的背后”:

  (1)引:日子就这样在我俩的平静中静悄悄地流去,我也在这份平静中轻悄悄地改变着。老人呢?每一次平静地望着年轻人演奏,然后平静地离开林子,可是,那颗博爱的、柔软的心怎么平静呢?幽幽的灯光下,老人平静地写下林子里的所见所感(课件:灯光)

  出示:第一次看走进林子……

  静坐在年轻人的身后看他拉琴将近一周了……

  我也忘了看他演奏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2)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3)交流。

  【评析:文中的老人“善意的谎言”是美丽感人的。而这谎言的背后,难道不是老人仁慈、呵护的柔软心吗?这份心,学生能读出来。在这里设计了写话,让学生从文中“我”的视角、我的心理中走出来,走进老人的内心,把文章中那些意犹未尽的内涵通过学生的笔表达,这种练笔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习得,更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

  (三)补白“平静”,回扣主题:

  1.引读:(课件,音乐)还是那静静的林子,沙沙的足音,小令一般,安静的老人,平静的目光,我就这样,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

  2.面对着妹妹的惊愕,涌上我心头的是什么?是惊讶,是恍然大悟,是感激,百感交集,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了……(课件:老人的诗一般的语言)

  引读:

  每天早晨,我走进林子,林子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这是,我的身后,总是——(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一束阳光透过叶逢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我拉得那样专心致志,而老人——(课件出示,朗读: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就这样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着,她说——(我的琴声能带给她快乐和幸福)我总是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她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拍,——(出示: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3.那深深的潭水般平静的眼睛里,藏着的又是什么?

  【评析;再次回读课文,深化“平静”的内涵,凸显老人的形象,整堂课在“静”这样的磁场中,逐步深入,由整体走向重点的聚焦,又回归整体。】

  4.回扣主题: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当我拥有了无数听众的时候,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

  板书:

  唯一的听众

  成百上千的观众

  【评析:“唯一的听众”是“我”心中最美丽、温柔的记忆,那是一段老一代艺术家对年轻一代的呵护尊重、艺术化的温暖故事。在课结束时,将“成百上千”与“唯一”对照,突出“唯一”正是凸显这“唯一”的美好。】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2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开实小马红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8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在鼓励她,而且还告诉作者音乐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生读句子。

  师:除了语言,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很平静。

  师:是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小提琴手,面对如同锯床腿的音乐,她的表情如此镇定,没有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烦躁,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老师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别人的“尊重”(板书“尊重”)面对看到的这感人的一幕,你有话要说吗?

  生:正是由于老妇人才让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

  师:什么感受?

  生:自信。

  生:有人夸我。

  生:我也有人欣赏。

  师:一个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还需要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生: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需要自己的努力,我是从以下句子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指导全班读句子。

  师:我不在乎什么?

  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师:我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读一读。

  生:“直、又酸又痛、湿透”

  师:开始是“沮丧、蹑手蹑脚”现在却不在乎,还能坚持拉琴,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作者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师:做事就需要这股韧劲,板书“韧劲”。正是由于老妇人的鼓励,加上我的坚持,才让我最后感觉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一起读——

  生读句子

  “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静静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

  师: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谁说他们没有交流,他们只是没有用世俗的语言进行交流,此时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他们是用整个心灵来交流,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交流。只是“一个人……

  生接着读句子“一个人静静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

  师:让我们再一次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他们情境交融、心灵相通的一幕吧!

  生再读刚才的句子。

  师:我看着老妇人( )的坐着,( )着,手指(

  )打着节奏,(师生合作,生填空)

  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而

  我只有——

  生接着读句子“我只有尽全力演奏,让老妇人感到一丝丝的安慰与快乐”。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她不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一生,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正是由于她(生根据板书回答)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师:是呀!人的漫长一生中,尊重是互相的,欣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当你或我或他灰心丧气时,意志消沉时,别人的真诚的褒扬与欣赏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温馨浪漫,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收获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韧劲是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所拥有的品质,走过去,你将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板书: 白痴——(走向)——成功?

  (理想)

  我: 自信 + 韧劲

  老人:尊重、 鼓励、 欣赏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3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山东省青岛四方实验小学六年级⑶班 于佳瑗

  文章主要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作者以前刚刚学习拉小提琴的时候,总是很难听,一段时间后仍是如此,令他又沮丧又灰心。可是,一位“耳聋”的老太太走入了作者的生活中,每当作者拉琴的时候,她就在一旁认真地“听”并鼓励他,是她用心灵的倾听和鼓励让作者感受到真正的音乐的内涵,激励他认真练习,使他拉出的曲子越来越优美动听,让作者在心灵上得到了鼓舞,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小提琴家。

  啊!多么好的老太太。我想虽然她听不到小提琴那优美动听的乐曲,但是她却用心灵的倾听激发了一个小提琴家的成长,她是多么的伟大。是啊,有的人听不到,有的人看不到,但只要我们应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那么他们会听到会看到世界的美好。

  【总体点评】

  一个伟大的听众,她不仅给了作者勇气,更给了他成功的信心,倾听激发了想象,鼓励催生了自信,对于一个处于逆境的人,收获信心是最重要的。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了文章的内容,也谈了自己的感想。点评比较精辟,但因为篇幅短小,感想还不深入,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更能突出自己的感想。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重庆市南坪区实验小学 支浩蓝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非常热爱音乐,喜欢拉小提琴。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被家人否定了。后来在一位老人的帮助下,渐渐地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来。文中“老人谎称自己耳聋来帮助男孩”,令我十分感动。

  她是一位老人,不,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当她发现一个热爱拉小提琴的男孩儿缺乏自信心的时候,便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便谎称自己“耳聋”来帮助小男孩找回自信心。这难道不是老人美好的心灵吗?尽管老人相貌平平,但是她的心灵却是那么美好!是的,外表美并不重要,而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老人用心去感受小男孩的音乐,用真诚去帮助小男孩找回自信!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成功的小男孩。

  我也有类似小男孩的经历:在我小的时候,我十分喜欢唱歌,可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每次自己单独唱的时候都会跑调,这令家人十分“好笑”。我很自卑,从此不敢当着家人的面唱歌,只好跑到家后面的竹林里去唱歌。有一天当我刚唱完一支歌,突然在身后响起了“啪,啪……”的掌声。我的好朋友突然跳出来说: “唱得真不错。”我羞红着脸,急急地摇着头。她说:“这样吧,下个星期的今天我们俩来唱歌比赛,就在这里。”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就跑了。听完好朋友的夸奖,我兴奋,激动!又一支接一支地唱起来……那天很快就到了,我突然发现自己調唱准了,歌声更美了,我非常感谢她──因为她的真诚.,让我找回了自信。

  那个小男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了自信!而他的自信是老人所给予的,而给予别人自信的人,那就是最美的人!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四中学校 段晓彤

  当我一口气读完《唯一的听众》时,眼睛不觉湿润了。素有“音乐白痴”之称的“我”竟然在一夜之间成了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手。是谁改变了“我”呢?是对自己儿子没有任何希望的父亲?不是!事实上是那位“聋”奶奶──音乐学院的老教授!读到这里,我被作者奇妙的构思和精彩的语言吸引了。同时,我更由衷地敬佩 “我”的那位良师。

  我敬佩“聋”教授,是因为老教授不仅是“我”拉提琴时的听众,更是“我”心灵的听众!听着“我”拉的“锯床腿”般的小提琴声,她不光装作聋子一样,还用温柔的话语鼓励“我”:“我想你拉的挺不错。是真的,小伙子。”多么善良的谎言!多么美丽的心灵!一个“聋”字挽救了“我”那颗受伤的、脆弱的心灵!

  其实,我也有心灵的听众。

  爸爸是我心灵的听众。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意是亲切地鼓励我说:“相信自己,不要放弃,你是最棒的。”在爸爸的“诱导”下,我变得坚强了。

  妈妈也是我心灵的听众。当我和伙伴们发生矛盾时,她总时温柔地说:“好孩子,要学会宽容他人。”在妈妈的开导下,我变的活泼、懂得宽容别人。

  我还有许许多多心灵的听众,他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怎么能忘记呢?

  心灵的听众,你是微笑的鼓励,你是温柔的开脱,你是无言的期盼,你就是闪烁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启明星!

  我期盼做他人的心灵听众!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舒曼艺术学校 谢曲扬

  一位用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的老人,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多么让我身心受到鼓舞啊!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一位自称耳聋却拥有如此善良心灵的老人,她仿佛能听见我心里竭力拉的曲子,献给我这位唯一的听众的曲子……

  第一次我在吵杂的环境中看完这篇故事时,我仿佛走进了“我”的内心,感受到那种不被认可的自卑感,感受到老人的温暖,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前面的那段话,是“ 我”心中的独白,他一定在感谢着老人,在用尽心血去为老人拉曲子。第八段前两句话,简直就是直接的反应着主角逐渐建立起来的信心,那种努力的心情!被老人的一句话打动,而努力,多么美好的冲动啊!“也许我会用去感受……”这句话印在眼帘,久久不能忘却!那位老人家为了鼓励“我”,每天早晨在公园等待我,用心去感受那“锯床腿”般的音乐。这样的一位老人家的谎言,又怎么会不伟大呢!老师教会学生知识,而家长则给孩子选择,可这位老人却给了一位对音乐充满热情的青年肯定与信心,那是最重要的东西,对于他来说,没有比这些更能使自己有勇气继续下去了!最后一段,那悠悠的文字,淡淡的伤感夹杂的感谢,“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这是要用心去意会的文字,让人激动而感伤,那样一位老人,我能感觉到“我”心中那些满满却可能还没能说出口的感谢。

  美好的文章让人难忘,而这样的谎言让我铭心!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4

  《唯一的听众》改写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六年级⑷班 袁铭襄

  一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到小区后山上晒太阳。我坐在一条木长椅上,欣赏着这里的美景:悠悠的白云在天空中游荡,小鸟在枝头“叽叽”地鸣唱,茂密的树枝向外面舒展、延伸。好一片优美的景色,好一幅和谐的图案。

  “嗯咚啦……”林里响起了怪怪的声音。我顺着声音的方向走了过去,只见一个身穿咖啡色衣服的小伙子在认真地练习着小提琴,说实话,这位小伙子拉得是有点难听。他不在家里练琴而到这儿练,也许是因为他的家人冷落了他了吧。我应该鼓励鼓励他,给他一些自信。嗯……就这样吧。

  我坐在了身旁的长木椅上,小伙子警觉地回了回头,发现了我,十分慌张,似乎想溜走。我叫住了他:“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了。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他指了指小提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他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他似乎被我打动了,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以后每天早晨,他都会给我演奏,演奏完,我也会鼓励他。我发觉,他越来越有进步了,我也不断地鼓励他。

  一天,我又早早地来到小树林,发现小伙子已在那儿了,我不免有些惊讶。这次,他并没有带小提琴了,他看到我来了,有些高兴。“谢谢您,老太太,您帮了我这么久了,让我有了学琴的信心。”他说。天哪,他什么时候知道了我并没有聋,我呆了。

  从那以后,他还是每天给我演奏,每天。

  《唯一的听众》续写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 赵育萱

  自从我初在各种文艺晚会上小露头角并取得成功受到观众欢迎以后,我便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我也有时会想起那位在我失望时给我打气的“聋”老人,想想看,我很常时间没和她再联系了,托人打听,我才得知,她搬家了,后来随着演出的增多,我也就再没心思想那位“聋”老人了。

  几年以后,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次我回家探望,带女儿到小区后面的小树林玩时,才再一次想起了“聋”老人。想一想真的很可笑,我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只是每天清晨一个听,一个拉,才会说上几句话,可现在,已经几年也没有她的消息了,我真的很对不起她,想着想着,我不禁,又架起小提琴在树林里拉起来,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一把琴,同样的一个我,一切都没变,只有当年我“唯一”的听众不在这里听我拉琴了。

  几天以后,市里举办了一个小提琴比赛,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劝我去参加,万般无奈下,我决定参加比赛,当天,我正在后台做准备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非常瘦,满头白发,还有那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眼睛,啊,那不是“聋”老人吗,我呆住了。

  “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她对我说,还是那句话,只是这次听时,我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是您?”“对,是我,奇怪吗,当年我骗你,说我是个聋子,隐瞒了我的真实身份,那是因为我告诉你了,你会不好意思,不敢在我面前拉琴,而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一个聋子,你才会放心大胆的拉曲子,你会怪我吗?”她还是那样平静地望着我,让我有一种亲切感。“不,当然不会,是您带我走进音乐的世界,让我体会到了音乐带给我的快乐。可是,为什么后来您搬家了呢?”“那是因为我得重病,要到北京去治疗,所以才搬了家,本以为我这辈子也不会回到这里了,可前几个月这的主办方请我当这次比赛的评委,我才回来的,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遇。”

  “嘿,比赛要开始了。”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再见,教授,我要上场了!”“祝你成功。”她对我说我重重地点点头。

  我站在舞台上,一眼就看见了老教授,我深深的鞠了一躬,闭上眼睛,我架起了小提琴,我仿佛又回到了当时我站在小树林演奏的情景了,我面前坐得只有我“唯一”听众。

  续写《唯一的听众》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舒曼艺术学校六年级⑴班 杨海霞

  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和欢呼声,我提着小提琴,走下了舞台。我的心情很复杂,有高兴,有感动,有……我朝着那片曾经让我重拾信心的树林走去。

  在那里,我没有看到我想看见的东西。我失望地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渐渐地,我已经完全陶醉在我自己的音乐当中了。就在我放下小提琴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背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转过头来一看,那位老人正微笑地向我走来,我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很高兴你终于成功了!”老教授用她那和蔼有极富有磁性的声音亲切的说。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心中的感慨不知何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了。我沙哑地说:“为什么您要隐瞒您的真实身份?“老教授笑了笑,转过身说:“你并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别人对你没有信心。”“可是,你可以直接教授我知识呀!”我追问道。“不!那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直接教你的话,你的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你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思考片刻后,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不由地佩服她那独特的教学方法,心中的谢意更浓厚了。

  风吹炊树叶沙沙作响,更加显出了树林里的宁静。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后,轻轻地问她:“您以后还会像往常一样来这儿吗?”“我期待再次看到你的进步!”说完,她转过身蹒跚地走出了树林。我的心中已经知道了答案,老教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眼前的道路更宽,更亮了。

  重逢小树林──《唯一的听众》后续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小学六年级⑷班 郑文佳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束阳光穿过一片片闪闪发光的树叶照到林间落满黄叶的地上。我拿着小提琴再次走向那片让我一生都忘不了的地方──楼后面的那片小树林,心中充满神圣感。我轻手轻脚地走进它。

  这是5年后的一天,我是第一次再回这片小树林。我现在已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小提琴手了。这一切,有赖于那位与我邂逅的和蔼可亲的老者的帮助。

  5年来,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树还是那么绿,叶子上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着光;还是那么幽静,小鸟儿的歌声还在小小的树林里回荡;当年我站着拉琴的地方也依然如旧;当年老人坐的地方还是那么的眼熟。

  可是,没有老人在这里,我感觉这里缺少了什么。我细细地寻找和老人在一起时的痕迹,一边慢慢架起小提琴,缓缓地拉响了一支《月光曲》。突然,我感到背后有人在看着我,就象当年第一次遇到老人的感觉一样。

  我转身一看,果然,那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就是她!就是她在我十分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给了我自信和勇气。是她把我带上了成功之路。

  “孩子,你走了很久了,我很寂寞……”她慈祥地看着我。

  “……”我哽咽无言,心中一阵翻腾。

  “我知道你了解了真相,请原谅我。”

  “不!”我摇摇头,急忙说道:“不是的,我要谢谢您,正是您那善意的谎言把我带向了成功!”

  她的脸上多了几条皱纹,手脚看上去也不伶俐了,可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平静。

  “我要祝贺你,你的辛勤用功有了回报。我只是告诉你,让你知道怎么刻苦去练习,增强自信心。”她微微一笑。

  “我现在的听众有成千上万个,可是,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还是您!”

  “……”她无语,只是轻轻一笑,眼神依旧平静如水。

  “我可以再为您演奏几首曲子吗?”

  “当然可以,我非常希望听到更加优美的曲子!谢谢你,小伙子,你真的长大了。这让我回忆起往年你每天清晨都在为我用心演奏曲子时的样子。你也是我最特别的学生。”

  “……”

  我,还有那位平静的老人,都陶醉了!

  以后我再也没有遇到这位可敬的老人,可是她一直在我的心里。

  老人的启示──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重庆市南坪区实验小学 石安琪 

  每一个人都有天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主要是看你努力没有。如果你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很快到达成功的彼岸,收获硕果的殿堂。但是,在成功的时候,需要一些自信与鼓励,才能让你成功的步子迈得更大些,与成功的距离更接近。

  文中的老人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小男孩丧失信心时,说些鼓励他的话,让他立马恢复信心,振作起来。小男孩就是因为老奶奶鼓励的话语,让他从而努力起来,走向成功的对岸。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

  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成绩考差了,他们不会责骂我们,而是,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难题,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没选上班干部,他们不会对我们大呼小叫,而是,静静地为我们打气,让我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让我们对下一次的竞选更有自信心。我们和同学之间闹矛盾了,他们不会使用暴力来促使我们对同学道歉,而是为我们讲解“迷津”,讲道理,让我们自觉自愿的向同学道歉,齐手并做好朋友。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他们会像超人似的,及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帮助我们分担烦恼,让我们快乐地生活着。在我们最伤心的时候,他们会……

  人生中的成功,鼓励、自信和努力、勤奋缺一不可,否则,你的人生就不会太成功。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得些鼓励,多一些自信,才会成功!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5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内容,学会欣赏本文优美词句。

  3、深刻理解老教授的言行对“我”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4、通过老教授的神态描写,体会她的人格魅力,懂得对他人给予关爱与帮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促进学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提升,懂得对别人表示欣赏、关怀与帮助。

  教学难点:1、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神态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对“我”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启发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月光奏鸣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引入主题: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

  2、提问学生:刚刚在听音乐中,你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演示文稿显示:观众。请看课文标题:唯一的观众,齐读标题,让学生解释“唯一”,并提问:为什么这么美妙的音乐却只有一个观众?而这位观众又是谁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注音,会组词及注意文中的表达,并解决刚刚的两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多种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中“我”学音乐的境况和这位老妇人。

  2、通读全文后,谁能试着简单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从写人文章的手法上理解课文:

  1、提问:写人的文章一般会从那些方面描写人物?

  2、默读课文,画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把自己最喜欢词语、句子念给全班同学听,并表述你对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和你喜欢的原因。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这节课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研读课文,归纳内容:

  1、研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1)第一次:(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我的处境: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

  问题一、这时候,老妇人说了什么?

  老妇人的话:“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问题二、听了她的话,我有什么感受呢?

  我的感受:提问:课文没有具体文字描写此时作者的感受,那么我们怎么体会呢?

  根据老妇人未开口前我的心理和行为——a、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b、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可以推测出:我因为听到老妇人是聋人而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问题三、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老妇人的用意:出示词语“介意”,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

  (2)第二次:(学生自己归纳,并回答、交流)

  我的处境:我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见到老人吓了一跳

  老妇人的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的感受: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为什么既羞愧又兴奋?(体会文中“毕竟有人夸我了”)

  老妇人的用意: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第三次:

  我的处境: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观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老妇人的话:“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的感受: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老妇人的用意:鼓励我,催我上进。

  2、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至末段,感受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变化、家人的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a、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b、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我站得很直,我站着练琴了。

  c、尽心尽力地演奏。

  (一种向上的力量催我奋进)

  家人的反应:a、妹妹大吃一惊

  b、追问我

  (难以置信,反衬我的进步)

  我的成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趋。

  3、从描写老妇人神态的句子中,发挥想象,体会老人的心理活动:

  (1)、让学生寻找有关“平静的三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自己对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想象: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教师评议

  三、总结课文

  提问学生,情感升华:

  1、我的成功得益于什么?

  老妇人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关爱,使我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

  2、从老妇人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能促进人成功。对于落魄、迷茫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和关爱。

  四、作业:

  找一篇得到别人鼓励、帮助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

  第一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唯一的观众:老妇人

  二、故事的大体内容:

  我对音乐热爱、沮丧→老教授鼓励、帮助→我成功了

  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二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归纳内容:

  1、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我的处境   老妇人的话  我的感受   老妇人的用意

  第一次 沮丧、灰心 “是我打扰你了吗——请继续吧” 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不要懊恼,灰心

  第二次 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 “也许我会用心——就在每天早晨” 既羞愧又兴奋 持之以恒地练琴

  第三次 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 “真不错——小伙子”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催我上进

  2、我的变化、家人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       家人反应         我的成就

  在家里练琴     大吃一惊        各种文艺晚会

  站得很直        追问           成百上千观众

  尽心尽力演奏

  3、“平静”的三次出现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1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课件2)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位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传授朴拙无私的资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可以大概在种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歌颂了老传授敬服、勉励年轻人成才的优美心灵,表达了“我”对老传授的敬佩感谢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生理、举措的变革,一条是老传授的语言变革。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太婆的语言形貌、样子容貌形状形貌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田,感觉老传授的美德。

  2、学情分析:(课件3)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初读课文后了解大意,教师应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将阅读空间与时间,表达的权利充分放手给学生。所以本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3、说教学目标:(课件4)

  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同时把目标(1)中的第二项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课件5)

  本课我将重点抓住老人的语言、三次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引生入境、换位思考、情境想象等方法,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感悟人物的美好心灵。

  三、说教学过程:(课件6)

  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播放乐曲,引生入境:(课件7)

  播放小提琴曲《月光曲》,教师导入:

  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啊!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却绝非易事。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刚开始,他被父亲和妹妹认为是音乐白痴,(板书:音乐白痴),他拉出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可后来呢?他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演奏家。(板书:小提琴演奏家)那么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奇迹呢?(老教授)是的,这都得益于他的这位——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对小提琴曲有了初步的感受,还回顾了本课的内容。

  二、走近老人,感悟内心

  1、我首先以问题过渡:唯一的听众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己唯一的听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这时出示自学要求:(课件8)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找,用——线画出老人的语言描写,用﹏﹏画出老人的神态描写。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之后全班交流老人的语言。(课件9)

  课件依次出示老人的语言,每次都引导学生想象:这句话是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样设计重点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品读,创设情境,换位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文本,受到心灵的启迪,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老人对年轻人的鼓励与关爱。(板书:鼓励关爱)

  4、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平静的眼神。学生找出描写眼神的三处语句后课件出示:(课件10)

  老人的眼神是平静的,可她的内心却是极其的不平静。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并填空。

  课件出示: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琴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揣摩人物内心,来感受老人的美好品质。

  三、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分角色朗读9、10段,当妹妹惊讶地告诉“我”真相时,我会怎样想呢?此时创设情境,出示画面(文中的插图)(课件11):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老人已早早地等待着“我”,我一如既往地来到树林,此刻,“我”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对老人说,让学生针对文中的省略号想象补白。

  说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年轻人对老人的感激敬佩之情。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此刻,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使我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老人是那么懂得去尊重、引导、鼓励这位青年人。真是一位教育艺术家。

  五、拓展延伸、传递关爱:(课件12)

  让我们伴着这柔美的旋律来同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份关爱,这份温暖通报下去!(大屏幕出示一首诗):

  给你一支烛炬,点亮一段人生。给你一句勉励,灌溉一片心田。如春天的甘露,如隆冬的暖风,如夏季的清泉,如黑夜的明灯……

  给渺茫的心灵,指明进步的偏向,

  给无助的人生,系上盼望的风铃……

  在这里我再一次插播小提琴曲,并共读一首小诗,目标是让学生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感觉勉励与关爱的气力。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8

  唯一的听众(说课材料)

  王艳玲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内容是歌颂人与人之间真情故事。反映的是一首首心灵之歌。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详见教案)

  此外,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有如下特点:1、准确性:符合本年段教学目标及本组教材的要求。2、全面性:课标要求“三维”缺一不可,我的教学目标正是体现了这三方面。3、可测性:不笼统,具体。教学过程有所体现。4、目标表述比较规范,注意了行为主体的表述。

  二、教学重点:既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又是技能的培养,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欣赏小提琴曲,是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个初步的感受。解题质疑,是培养学生读文质疑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指名轮读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从整体了解主要内容。

  (三)研读,交流感悟:

  这个环节主要围绕老教授的言行、神态等描写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默读画出描写老人的有关语句,体会其品质;其次,引导朗读人物的语言,(课件出示)突出重点,加深感悟。最后,理解最后一句话,突破难点,揭示课题。

  (四)返顾整体,总结升华:

  分三个步骤操作:1、情感升华,是对文本学习收获的检测;2、拓展延伸,是让学生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好人;3、总结阅读方法,是教会他们学会阅读的技巧。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9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内容,学会欣赏本文优美词句。

  3、深刻理解老教授的言行对“我”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4、通过老教授的神态描写,体会她的人格魅力,懂得对他人给予关爱与帮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促进学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提升,懂得对别人表示欣赏、关怀与帮助。

  教学难点:1、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神态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对“我”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启发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月光奏鸣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引入主题: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

  2、提问学生:刚刚在听音乐中,你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演示文稿显示:观众。请看课文标题:唯一的观众,齐读标题,让学生解释“唯一”,并提问:为什么这么美妙的音乐却只有一个观众?而这位观众又是谁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注音,会组词及注意文中的表达,并解决刚刚的两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多种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中“我”学音乐的境况和这位老妇人。

  2、通读全文后,谁能试着简单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从写人文章的手法上理解课文:

  1、提问:写人的文章一般会从那些方面描写人物?

  2、默读课文,画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把自己最喜欢词语、句子念给全班同学听,并表述你对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和你喜欢的原因。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这节课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研读课文,归纳内容:

  1、研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1)第一次:(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我的处境: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

  问题一、这时候,老妇人说了什么?

  老妇人的话:“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问题二、听了她的话,我有什么感受呢?

  我的感受:提问:课文没有具体文字描写此时作者的感受,那么我们怎么体会呢?

  根据老妇人未开口前我的心理和行为——a、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b、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可以推测出:我因为听到老妇人是聋人而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问题三、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老妇人的用意:出示词语“介意”,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

  (2)第二次:(学生自己归纳,并回答、交流)

  我的处境:我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见到老人吓了一跳

  老妇人的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的感受: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为什么既羞愧又兴奋?(体会文中“毕竟有人夸我了”)

  老妇人的用意: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第三次:

  我的处境: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观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老妇人的话:“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的感受: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老妇人的用意:鼓励我,催我上进。

  2、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至末段,感受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变化、家人的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a、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b、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我站得很直,我站着练琴了。

  c、尽心尽力地演奏。

  (一种向上的力量催我奋进)

  家人的反应:a、妹妹大吃一惊

  b、追问我

  (难以置信,反衬我的进步)

  我的成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趋。

  3、从描写老妇人神态的句子中,发挥想象,体会老人的心理活动:

  (1)、让学生寻找有关“平静的三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自己对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想象: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教师评议

  三、总结课文

  提问学生,情感升华:

  1、我的成功得益于什么?

  老妇人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关爱,使我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

  2、从老妇人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能促进人成功。对于落魄、迷茫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和关爱。

  四、作业:

  找一篇得到别人鼓励、帮助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

  第一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唯一的观众:老妇人

  二、故事的大体内容:

  我对音乐热爱、沮丧→老教授鼓励、帮助→我成功了

  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二课时:

  唯一的观众

  一、归纳内容:

  1、我的处境、老妇人的话、我的感受、老妇人的用意:

  我的处境   老妇人的话  我的感受   老妇人的用意

  第一次 沮丧、灰心 “是我打扰你了吗——请继续吧” 负疚感减轻、心情放松 不要懊恼,灰心

  第二次 蹑手蹑脚,第一次到林中练琴 “也许我会用心——就在每天早晨” 既羞愧又兴奋 持之以恒地练琴

  第三次 每天清晨,我都到林中去练琴 “真不错——小伙子”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催我上进

  2、我的变化、家人反应、我的成就:

  我的变化       家人反应         我的成就

  在家里练琴     大吃一惊        各种文艺晚会

  站得很直        追问           成百上千观众

  尽心尽力演奏

  3、“平静”的三次出现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0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传神,是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的很好素材。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研读老人的语言、眼神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作为教学的重点开展教学。上完了这节公开课,听了市教研员王亚芸老师给我的精辟点评,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思我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紧扣本单元及本课课后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展开教学,重视了领悟写法的指导,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如在课堂上多次抓住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等。

  二、注重披文入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内化情感。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同桌互读、师生互读、评价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达到了预期的读书效果。

  三、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了多种语言训练内容,如引号的用法,转述句转换为引述句,想象说话等,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了我的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引得比较紧。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逐层抛出问题,一步一步领着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先理解老人的三次话语,再理解老人的眼神的含义,每个环节都完全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而且,对于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如“我”和老人怎样相识的就不用再讲解,要敢于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建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使课堂更高效。

  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进行以下的修改: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让学生主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和段落重点点拨,进行朗读指导,体会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是“我”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这样的设计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学生情感更加容易激发,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板书设计欠严谨,没有体现主要人物。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关爱   鼓励     真正的小提琴手

  语言   神态

  沮丧                           自信   

  这样的板书让学生误以为课文的主人公是“我”,而实际上本课的主人公应该是老教授,因此,这样的板书是不严谨的。根据王老师的建议,板书应做如下的修改:

  唯一的听众

  关爱  鼓励

  老人                     我

  语言  神态

  “耳聋”                  白痴     沮丧

  最有声望的教授              小提琴手   自信

  修改后的板书更能体现文章的写作思路,主要人物的品质得到更好的体现。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番话道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精髓。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让我们老师成为更出色的引领人,让学生在攀登“高山”过程中更快更轻松。我将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1

  《唯一的听众》说课

  一、教材分析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全文在写作上很有特点,先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同时老太太的几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神态的语句,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情感目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从老教授的语言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及鼓励;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学生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根据一定的提示,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的理解(如“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悟。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老人的语言,二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感悟老人美好的心灵,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得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适时的想象说话语言训练来揣摩体会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感受到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只停留在从内容到内容,缺乏书本世界与自身真实情感世界的沟通,而且部分同学的感恩意识也较薄弱,所以在这堂课中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的育人价值,利用感情朗读想象说话、圈划词句批注、创造型的复述课文等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达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真正将文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四、设计理念

  在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对比教学,激发兴趣,带着疑问进入文本学习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录像,再分别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学琴前、后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带着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

  (二)品悟语言,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章有两条线索交替行文:一条是老人的言语和神态对作者的鼓励,二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作者主要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感悟老人美好的心灵,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得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两条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我抓住老人的语言描写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找出老人的语言,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串读来理清文章线索,其次,引导学生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换位移情进行想象说话:“现在如果你就是老教授的话,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感受老人美好的心灵。再通过神态的描写让学生再一次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从我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中进一步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三)抓住人物的品质,由浅入深,提炼内涵

  在初读文章,了解人物的身份之后,让学生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人物的了解。在深入学习课文,读懂老人说的话及我的行为、心理变化之后,再让学生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内涵,感悟老教授在鼓励年轻人成才时的用心良苦,有着高超的教育技巧,从而明白“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拓展说话,由此及彼,感情升华

  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填空式的说话练习,说说你想对老人说什么,对小提琴手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再一次帮助学生梳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说出学文章的感悟。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在小结中提升情感,指导学生行为,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关爱别人,让德行统一,使情感得到升华。而最后的创造性复述的说话练习采用填空式的教学,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梳理了课堂中的教学难点及重点,使知识再次得到巩固,真正做到了语文知识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统一。

  教案:

  28、唯一的听众

  【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情感目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从老教授的语言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及鼓励;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

  1、读熟课文,理解“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

  2、查找资料,了解首席小提琴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录像:小提琴家进行演奏)

  师:录像中的这位小提琴手正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进行演奏呢!听!他拉出旋律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婉转!可谁又能想象得出他曾经这样说过——

  媒体出示句子: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我感到沮丧和灰心,不敢在家里练琴。

  男生读。

  2、然而,后来呢?

  媒体出示句子: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女生读句子。

  3、师:这唯一的听众到底怎么使他前后判若两人的呢?让我们来学习《28、唯一的听众》(板书:28、唯一的听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个“唯一的听众”究竟是谁呢?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介绍她身份的句子。

  2、交流

  3、出示:“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知道什么是首席小提琴手吗?

  指名交流,适当补充材料: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

  (2)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板书:(     )的老人

  指导朗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对“我”的鼓励

  (一)研读老人的语言描写

  1、是不是因为这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的手把手地指导,才使我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

  板书:鼓励

  她是如何鼓励“我”的呢?文中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找到答案。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板书:语言

  2、交流出示句子

  ①“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②“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⑤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师生合作读

  4、正是因为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板书:诗一般的语言

  5、那为什么在作者的心中却称它是“诗一般的语言”?轻声读读读课文2-7小节,划出描写老人看到及听到的句子。

  学生交流

  6、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练习,指名交流

  老人看到(听到)             ,心想              ,于是,老人说:“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老人看到(听到)             ,心想              ,于是,老人说: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人看到(听到)             ,心想              ,于是,老人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随机板书:自信、信心、勇气、毅力

  7、朗读小结

  (二)研读老人的神态描写

  师过渡:老人说的话就像一阵阵春风温暖了“我”的心,鼓舞着“我”的信心,老人对“我”的鼓励还表现在她的神态中。板书:神态

  1、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

  2、交流出示: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的神态。

  4、小结并板书

  板书:平静的眼神

  板书:激励,

  (三)学习我的巨大变化,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师过渡:老人的语言、神态中都流露出春风化雨般的鼓励,她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产生了巨大变化。认真去读读9-12小节,看看我有什么变化,进行批注。

  1、交流,出示: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

  (心理变化)指导朗读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潜滋暗长”是什么意思?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从“我”行为的变化上感到了什么?(行为变化)

  (琴艺进步:家人态度变化、老人微笑打节奏等)

  2、老人所做的一切真可谓是良苦用心呀,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   )老妇人呢? 

  3、作者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了吗?他用了什么方式把这个秘密珍藏在心里?

  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指名朗读、齐读

  四、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引读老人的5句话。

  2、总结:

  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出示说话训练:

  我想对老人说:“                           。”我想对小提琴手说:“                              。”我最想对自己说:“           

  。”

  3、情景再现:二十年后,我已经是一个成功的青年,我再一次又碰到了老教授。

  媒体出示练习及填空指导

  假如课文的叙述者换成老教授,会怎么样?请试着把老教授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故事。

  一天早晨,我正坐在树林里的一张木椅上休息……

  一天早晨,我正坐在树林里的一张木椅上休息。这时,看见              ,

  听到                        ,我想                   ,于是,我叫住他,说:“                                    。”我看见他指了指琴,摇了摇头,说他拉不好,我又想:                              ,于是,我又说:“                                                。”就这样,在我的鼓励下,他的琴越拉越好。

  附板书:      28、唯一的听众(    )的老人

  鼓励   诗一般的语言    信心                   语言

  毅力                   神态

  激励    平静的眼神     勇气                 

  自信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8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在鼓励她,而且还告诉作者音乐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生读句子。

  师:除了语言,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很平静。

  师:是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小提琴手,面对如同锯床腿的音乐,她的表情如此镇定,没有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烦躁,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老师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别人的“尊重”(板书“尊重”)面对看到的这感人的一幕,你有话要说吗?

  生:正是由于老妇人才让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

  师:什么感受?

  生:自信。

  生:有人夸我。

  生:我也有人欣赏。

  师:一个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还需要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生: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需要自己的努力,我是从以下句子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指导全班读句子。

  师:我不在乎什么?

  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师:我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读一读。

  生:“直、又酸又痛、湿透”

  师:开始是“沮丧、蹑手蹑脚”现在却不在乎,还能坚持拉琴,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作者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师:做事就需要这股韧劲,板书“韧劲”。正是由于老妇人的鼓励,加上我的坚持,才让我最后感觉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一起读——

  生读句子

  “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静静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

  师: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谁说他们没有交流,他们只是没有用世俗的语言进行交流,此时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他们是用整个心灵来交流,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交流。只是“一个人……

  生接着读句子“一个人静静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

  师:让我们再一次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他们情境交融、心灵相通的一幕吧!

  生再读刚才的句子。

  师:我看着老妇人(         )的坐着,(        )着,手指(  

  )打着节奏,(师生合作,生填空)

  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而 

  我只有——

  生接着读句子“我只有尽全力演奏,让老妇人感到一丝丝的安慰与快乐”。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她不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一生,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正是由于她(生根据板书回答)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师:是呀!人的漫长一生中,尊重是互相的,欣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当你或我或他灰心丧气时,意志消沉时,别人的真诚的褒扬与欣赏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温馨浪漫,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收获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韧劲是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所拥有的品质,走过去,你将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板书:          白痴——(走向)——成功?

  (理想)

  我:  自信  +  韧劲

  老人:尊重、 鼓励、 欣赏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3

  【情景说明】:

  《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告诉人们,默默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题"唯一的听众", 是一位很有声望的音乐老教授.还知道文中的"我"是个小提琴迷,但因为被父亲和妹妹称为是个"音乐白痴".当时的"我"心里十分沮丧,不敢在家练琴,只好偷偷地来到幽静的小林子练琴.那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这音乐白痴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解疑吧!

  二,新课(研读),交流.

  师:这篇文章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第3到8自然段,找找读读,边读边想边画批,看看有哪处的描写是你最感兴趣的

  (让学生抓住重点阅读,注重培养学生读,思,画的阅读习惯.)

  师:好了,看得出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来,想说点什么吗 哪处描写你最感兴趣,触动了你

  (学生交流,自由表达,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生1:(举手)我欣赏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例如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 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投去赞赏的目光)哦,好孩子,你真会读书呀!会用"欣赏"一词来赞赏老人诗一般的语言,真了不起!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微笑着鼓励学生)

  生1:"我"本来想溜走,她却说"打扰",我觉得老人很友善.

  师:噢,好一个"很友善".老师真的很佩服你,孩子,你实在太会读书了!(示意鼓掌表扬)

  生2:我也同意,但我有补充:也是这个自然段:"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生3:还有第6,第7自然段的"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真好,的确是聪明的孩子,都懂得欣赏,看得出大家对老教授都挺感兴趣的.其实我也有同感,所以也我收集了她诗一般的语言(投影出示),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细细品读品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吧.把你刚才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琅琅读起来.

  (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和选择,放手让他们通过自读加深自悟.)

  师:好,同学们都读得好认真,好投入.那,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所以你喜欢

  生1:我读懂老人很会夸赏"我",很会鼓励"我".

  师:是吗 你从哪看出 (相应板书)

  生1:她说"拉得非常好""真不错."

  师:噢,你真棒,真会读书.

  生2:我读出老人很懂得尊重"我",(老师瞪着眼睛表示疑问)因为她说"如果不介意",还有"谢谢",不但没嫌弃,还表示感谢,她真好.

  生3:我读懂老人是装聋的.后面她妹妹说她是个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师:(好惊讶)真聪明的孩子,知道她为什么要装聋吗

  生3:我觉得她应该是为了激励"我"拉琴吧.

  生4:(高高举起手)(师很欣喜的示意他回答)我可以补充,因为"我"当时想溜走,"我"觉得……自己拉得很难听,她却说她打扰"我".

  (看出平时师生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师:边板书,边默默地说"没错,你们实在太会读书了,而且很能理解老人家的做法,来,让我们再以鼓励,尊重,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老教授的诗一般的语言吧!

  师:的确,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一种形式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的描写.大家找找看,怎样的一个神情.(出示教学挂图)

  学生再次投入课文,边读边画.

  然后几位同学分别读出自己的答案.

  师一一肯定并相应出示语句,而且引导理解分别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逐句指导感情朗读: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地,放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是鼓励"我"不断努力.

  (3)"我"渐感拉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她的平静,是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要继续努力.

  师:确实如此,老教授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地神态,这唯一的听众,在小伙子的音乐成长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回顾作者的整个心路历程,也就是他的内心活动,相信你们又有更多的体会与发现.

  (学生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认真地写)

  师:好了,大家应该有答案了吧,谁来谈谈

  生1:第一自然段"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体会到"我"当时很失望,很伤心,因为父亲和妹妹都说"我"是白痴.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2:第三自然段"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读懂了当时"我"内心很自卑,感到歉意.因为"我"被人发现了.

  生3:第七自然段"我羞愧起来,同时又有了几分兴奋."我读出了"我"因为得到老人诗一般语言的鼓励而兴奋.

  生4:还有"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读懂"我" 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当时很高兴.

  师:嗯,说得没错.好像你就是他,太会体会了.

  生5:还有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可是我暂时还说不出那种感觉是怎样的.(低下了头)

  师:噢,孩子,你已经很不错了,坐下再想想,定能想出.其他同学可以谈谈.

  (以赞赏来鼓励学生)

  生2:我觉得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应该是表扬,一种信心.

  师:对,(边板书"自信")还有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作者由沮丧,伤心,自卑变得兴奋,高兴,从未有过的感觉.此时,我们都替小伙子高兴,来,我们大家分角色来读读后面两句,先男后女.体会他的兴奋之情.

  学生很认真地读,老师适当加以评价:强调抓住"毕竟""从未有过"的重点词语朗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

  师:其实,有了鼓励,自信还不行,还需要实际行动才能获得成功.找找看,小伙子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提示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小伙子表现得怎样 从哪些字词看出

  生:他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很努力.从"站得很直","又酸又痛","湿透"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师:对,对,是相当的努力呀,可以说不怕累不怕苦,看,是"常常"的,大家想想,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词来形容他

  生:坚持不懈

  生:坚韧

  师:都聪明,加起来就是"韧劲".(板书)

  师:那大家又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各自思考

  生:我觉得他是不想让老教授失望.

  生:我认为他可能要报答老人.

  生:他不想再被家人看扁了.一定要成功.

  师:都是老师的聪明孩子.真能体会啊!没错,那"我"这样的付出,成功了吗 又从哪看出

  学生大都翻到文章末段.看来真的好会看书哦.

  生:他,成功了,最后一段中"我能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师:是呀,成功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

  同学们满怀激动,满腔热情地读起来.

  师:(小结)"我"这样一位曾被父亲,妹妹称为音乐白痴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得到了那位装聋的老教授的尊重,鼓励,欣赏,帮助,支持等.所以,"我"对她有种怎样的情感呢 大家来读读最后一句"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读出来了吗 "总是""不由得想起",老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我"对她充满着敬佩与感激.(相应板书)因此,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点明中心.

  师补充:还有点明课题.

  三,拓展.

  1, 学了这篇课文,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老师想让大家说说.(出示小黑板)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又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

  2,学生交流:

  生1):我认识了一位懂得尊重别人,鼓励别人的老教授.

  生2):我认识了一位很懂得教育的老教授.

  生3)我想对老教授说"老教授,您真了不起!"

  生4)我想对自己说"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要学会尊重人,要有自信,学习要有韧劲.

  四,升华.

  没错,你们都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确,一个成功者,既需要别人的鼓励,欣赏,更需要自己的自信和努力,所以不要吝啬鼓励,欣赏,对别人要给予帮助,信任和支持.是吗 小罗,昨天,你难忘吧!小罗说"我昨天是因为不尊重同学,因一点小事就打起架来了,我……"(老师走到小罗前面,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亲切地说:"孩子,你说得没错,互重互爱,是美德,知错就好了,以后不要重犯就行了,大家说是吗 "同学们都同声赞同,并给予掌声鼓励.

  (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五,作业菜单:

  1,例牌菜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有所获:(积累部)

  积累文中的美词美句,写写学文所悟.

  2,最新推介:

  阅读《最美的书包》,《平分生命》.

  3,任君选读:

  收集讲究教育技巧的故事.(选做)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尊重,鼓励,欣赏

  ———————————

  音乐白痴 走向 成功

  ———————————

  我: 自信 ┼ 韧劲

  敬佩,感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基本上能紧扣重点,围绕两条主线开展,注重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思维集中,深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较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注重鼓励学生,对学生有亲切感.能结合本班实际,寓教育于教学当中.

  但本节课的落实情况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留给学生读的机会还是不够,集体读的多,个人读的少,读后评价也欠缺,也没有体现学生自读,互评,再读.

  文中第十一段的省略号,本人是忽略了指导.

  对于后进生,本人极少关注,务求的是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本人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放"得还不够,学生思考的时间是不够的.

  指导感情朗读,本人仍然是落实得不到位,有似过于形式,没能真正达到目的,总是怕拖了时间.等等.

  终括存在的缺陷,本人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走好,走准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之道,为培育出真正的新时代的人才做准备.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唯一的听众”是谁。

  3、体会老妇人对年轻人的鼓励、尊重、关心与爱护,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朗读。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入、质疑。

  你们发现了吗?这位原先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的青年,后来能从容走上舞台,演奏出悦耳的小提琴曲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近一位可敬的老人——唯一的听众。

  3、释题:

  释词:什么是“唯一”?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

  4、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

  (她真诚无私地帮助、鼓励一位酷爱拉小提琴的年轻人,使他由没有信心学会,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从容演奏。)

  3、认读词语。

  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介意(读了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学子?)

  神圣悠悠庄重无法割舍大吃一惊(透来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这位年轻人有什么变化?)

  4、过渡:是啊,年轻人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成功,这一切都缘自于老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

  1、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师:是啊,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令“我”感动,也令所有的读者感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读、划、说。

  (3)集体交流。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句子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句子三: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句子四: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

  (4)出示四个句子,师生接读。

  2、研读老人平静的眼神。

  (1)师:老人如诗般的语言让人感动着,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也令人难忘。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用“~~~”划出,反复读,想一想从老人的心灵的窗户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划。

  (3)交流:

  出示句子: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齐读3个句子。

  此时无声胜有声,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学生写后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她用真诚关爱的眼神,诗一般的语言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人。怪不得成才后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会不由自主地想——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2)最后,送同学们两段话:(屏幕出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都应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五、布置作业:

  1、完善课堂小练笔,写在日记本上;

  2、朗读课文1遍,完成《黄冈小状元》;

  3、课外阅读30分钟。

  六、学生质疑。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5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检查课前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提示预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来读课题——

  生:《唯一的听众》

  师:预习过这篇课文吗?

  生:预习过了。

  师: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我想知道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是怎么预习的。你们课前做了那些预习工作?

  生:我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还查字典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师: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是最基本的预习工作。

  生:我了解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刚学小提琴的时候受到家里人的嘲笑,失去了信心,后来一位老奶奶鼓励他,使他有了信心,最后练好了琴。

  师:课文是不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生:(齐)是。

  师:读一篇课文,先要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生:我写下了读不懂的问题。

  师:很好。你记下了什么问题?

  生:那老妇人不是聋子,为什么她说自己是聋子?

  师:这问题值得思考。你们呢,有别的问题吗?

  生:原先我是不敢在家里拉琴的,后来为什么我在拉琴的时候站得很直?

  师:你想问的是原先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为什么又敢在家里练,还那么勤奋,是吗?(生点头)

  生: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琴拉得那么好,为什么他不直接教我怎么拉琴?

  师:为什么隐瞒身份,不直接指导,与第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有联系。

  生: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生: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她是一个聋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在预习,先记下这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我们会学得更有效。

  2、学习生字词,指导学习方法。

  师:刚才大家说学会了生字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学得怎样。

  大屏幕出示词语:

  仪式   抱歉    溜走     无法割舍

  师: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

  师:这些词语都理解吗?(生:理解)

  师:无法割舍什么意思?

  生1:就是两样东西无法分开。

  生2:某种东西无法舍弃。

  师: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无法割舍的?

  生:水,水是人生活中无法割舍的。

  师:你理解的无法割舍就是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无法分开的意思是吗?(生点头)

  师:好,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师抚着学生的肩膀请其坐下)

  生:自己的爱好是无法割舍的。

  师:你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我喜欢踢足球。双休日我都和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踢足球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看来踢足球是你无法割舍的运动。(生点头坐下)你们呢,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1:我喜欢音乐,弹钢琴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2:画画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3:打篮球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生4:唱歌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除了兴趣爱好,还有什么无法割舍?

  生1:我和父母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生2::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无法割舍的。

  师:是啊,亲情、友情当然还有师生之情都是让人无法割舍的。

  (面向刚才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现在你明白无法割舍的意思了吗?(生点头)

  大屏幕出示:嘿。师:谁会读这个字?你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是什么词?

  生:这是象声词。

  师: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当中,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感情。

  生读,出示句子:

  “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个聋子。”

  师:谁再来来读读这个句子。(指二生读)这个“嘿”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1:被人夸奖的兴奋之情。

  生2:他非常激动,因为以前都没有人夸奖他,父亲和妹妹都说他拉琴像在锯床腿,现在有人愿意听他拉琴还夸奖他,他觉得很高兴。

  师:是呀,一个叹词,一个字,在一段文章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我们再读一读,读出这种感情。

  生:(齐读这个句子)。

  大屏幕出示:悠悠的小令

  师:谁来读?一起读一读。

  师:小令就是小曲,在小令前加一个“悠悠”,你感觉这小曲怎样?

  生:这是一首动听的小曲

  生:这是轻轻悠悠的小曲。

  生:这小曲感觉很悠扬。

  师:我们把这个词也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去体会一下,谁能来读出这个句子。

  生读:“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个比喻句。

  生:林子的静由声音衬托出来。

  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明白吗?我们说阶梯教室很静,静得——

  生1: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生2: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生3:静得能听到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林子的静。(生读)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请你读读所在的这个段落,体会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生1: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充满神圣感的,好像要去干一件伟大的事情。

  生2: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十分兴奋激动的,从他的行动可以看出来。

  生3:我也认为他的心情是很兴奋的,沙沙的足音,他听起来都像悠悠的小令。

  师:是啊,是兴奋的,为什么沙沙的足音这种平常的声音,在他听来像悠悠的小令呢?因为心里兴奋。如果他心里很烦闷,这声音听起来会有这种感觉吗?

  生:不会。

  师:如果今天你们要去春游,外面下雨了,去不成了,那沙沙的雨声你感觉会是悠悠的小令吗?

  生:不会。

  师:所以,景和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心情,看到的景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记住:写景就是写情,写景就是写人。

  第二板块: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师:生字词语就学到这里。对我们六年级同学来说,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不难的,但有的词是不能孤零零理解的,要把它放到句子中,甚至放到段落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读课文也一样,要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体会到作者的心理变化。本文作者在练琴过程中,心理有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一下,作者在拉琴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体会到作者心理变化了吗?心理往往和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的,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又先后拥有哪些听众,分别拥有怎样的心理?

  出示:  拉琴的地方         听众          心理

  生:作者先是在家里拉琴,听众是父亲和妹妹,他们嘲笑他的琴拉得不好,他的心情很沮丧。

  师:是啊,沮丧,就是灰心失望,失去了信心,以致于不敢在家里拉琴了,这也叫自卑。

  生:接着作者到树林里去拉琴,一位老妇人鼓励他,使他有了勇气。

  师:原来自卑,没信心,现在——

  生:有了自信。

  生:后来作者又在家里拉琴,他也很有自信。

  生:最后作者在舞台上拉琴,听众成百上千,心里很高兴。

  师:只是高兴吗?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心里——

  生:激动、自豪。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家里          父亲和妹妹       自卑

  树林          一位老人         自信

  舞台          成百上千         自豪

  师:刚才是一句一句说的,六年级学生可不能这么一句一句说。谁能连起来,用上“先……后来……最后……”说一说。

  生1:作者先是在家里拉琴,他的听众是父亲和妹妹,他们说他拉的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作者很自卑。后来他到了树林里拉琴,一位老人是他的听众,老人的鼓励让作者拥有了自信。最后他到了舞台上拉琴,成百上千的观众听他拉琴,使他非常自豪。

  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谁愿意来说,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说。

  生 2:我在家里拉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拉的小夜曲像在锯床腿,他们的嘲笑使我非常自卑。后来我来到了树林里拉琴,一位老人成为了我唯一的听众,他的鼓励令我重拾了自信,我又敢于在家里拉琴了。最后我能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拉琴,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我觉得非常自豪。

  第三板块:了解作者心理变化原因,体会老人语言和眼神。

  1、体会作者自卑心理。

  师:作者的心理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变化呢?先来看看他在家里拉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这两个听众为什么让他那么沮丧、自卑呢?给了他一种什么评价?

  生:父亲和妹妹说他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师:(板书:音乐白痴)什么是白痴?

  生1;就是智力低下的人

  生2:就是弱智,什么也不会。

  师:音乐白痴呢?

  生1:音乐白痴就是音乐方面的弱智者。

  生2:音乐白痴是练不好琴的。

  师:父亲和妹妹还给了他什么评价?

  生:说他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

  师:听过锯床腿的声音吗?

  生1:听过,是非常刺耳的声音。

  生2:简直就是一种噪音。

  师: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评价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能不能打个比方来说?

  生1:我就像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整个身子都凉透了。

  生2:我就像从高处一下子跌入了低谷。

  生3:我就像跌下了万丈深渊。

  生4:我就像被迎头打了一棒,被打蒙了。

  生5: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刀。

  生6:我就像掉进了一个冰窟窿,心都凉了。

  生7:我就像从温暖的春天一下子到了寒冷的冬天。

  2、体会老人的四处语言。

  师:正因为这样,他才那么沮丧、自卑,他才决定到林子里去拉琴。在林子里,他又怎么找回自信的呢?

  生:是那位老人的鼓励使他找回了自信。

  师:老人到底说了什么话,让他找到了自信呢?去课文里找一找,画出来。

  生读句子,师出示老人的四句话: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的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是在我发现了这位老人,觉得打扰了她,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出示: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师:我原以为这么僻静的地方不会有人,可却发现一位老人正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于是,准备溜走。这时,老人怎么说?

  生:(读)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第一次就说了这一句吗?还说了什么?

  生:(读)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生:(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她说这话有什么用意?先来看第一句话。

  生1:明明是我打扰了老人,老人却责备自己,说自己打扰了我,她的话让我很动心。

  生2:老人说这话是不想让我走。

  师:是你打扰了老人,老人却责备自己,听了老人的话,你还想走吗?

  生:不走了,走就对不起那老人了。

  师:老人一句话,就留住了我的脚步。

  师:老人说第二句话的用意又是什么?

  生:老人说自己是聋子,是因为……是因为……

  师:你坐下再想想。刚才有位同学提出,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这问题谁提出来的?(生指提问的同学)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她是故意这么说的。

  师:你本来拉得那么难听,紧张吗?

  生1:紧张,当我发现背后有人,吓了一跳。

  生2:我拉得那么难听,觉得自己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现在又被老人听到,就更紧张了。

  师:听了老人的话,你还会紧张吗?

  生1:我就没那么紧张了,反正她听不到我拉琴的声音。

  生2:我不紧张了,我拉得再难听,她也听不到。

  师:老人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消除了我的紧张心理。

  师:老人说第三句话的用意又是什么?

  生1:因为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告诉老人我拉不好。老人在鼓励我。

  生2:父亲和妹妹都不愿意听我的琴声,现在老人却说要当我的听众,我很感动。

  生3:老人说每天陪我练琴,会用心感受我的音乐,让我不好再推辞。

  师:老人与你素不相识,却愿意每天做你的听众,陪你练琴,你能拒绝吗?

  生:不能。

  师:是啊,你不能拒绝,你也难以拒绝。刚才我们体会了老人的三句话,老人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作者的心里去了,所以作者感觉老人的话像什么?

  生:像诗一般的语言。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

  生:齐读三句话。

  师:作者和老人素不相识,怎么知道我心里自卑,需要鼓励呢?

  生1:如果不自卑,作者就不会到小树林去拉琴,可以在家里拉。

  生2:我想老人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3:因为老人听我拉得那么难听,见我一见人就准备溜走,所以她猜到了。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了个问题,老人为什么不直接教他拉琴。你想,作者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他最需要的是自信。

  师:是啊,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教授,她深知此刻这位小伙子最需要的不是琴技上的指导,而是帮助他建立自信。懂了吗?(生点头)

  师:再来看第二次老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出示: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她是为了鼓励我,树立我的自信心练好琴。

  师:第一天,我拉完琴停下来时,她说上这样一句——

  生:(齐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第二天,我拉完了,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第三天,她又这样说——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以后每一天,老人总不忘说这么一句——

  生:(齐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就在这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鼓励声中,我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

  3、体会老人的三处眼神。

  师:刚才我们体会了老人的语言,是老人的语言使作者找回了自信。给作者自信的除了老人的语言,还有什么?

  生:是老人的眼神。

  师:把写老人眼神的句子划出来。

  (生划句子)

  师:谁来说?生答,出示: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女同学来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大家一起来读第三句。

  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生:都有“平静”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

  生:因为她告诉作者自己是聋子,所以就要当成什么都没听到。如果老人表现得不平静,她的身份就会暴露。

  师:除了她说的这些还有什么原因?

  生:(沉默)

  师;如果老人 的眼神闪现一丝异样,你会怎么样?

  生:我就会知道她是骗我的,心里有些恐慌。

  生:我就会觉察自己拉得不好,也不好意思再在她面前拉琴了。

  生:我刚树立起来的自信又要没有了。

  师:读一读第三个句子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刚才有位同学也提出了这问题。

  生:老人的眼神中有鼓励。

  师:鼓励,肯定有的。生1:有赞赏,当作者有了进步时,老人的眼神中就流露出赞赏。

  生2 :老人的眼神中有满意,她相信作者通过努力,一定能练好琴。

  师:这也就是期望啊,同学们,鼓励、赞赏、期望、关爱,都蕴含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

  生:(齐)深深的潭水。

  师:如果说,老人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老人的眼神就是无声的激励。作者在老人的语言和眼神的激励下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作者心理上的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感受“我”行动上的变化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老人的语言和眼神。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得像深深的潭水似的眼神,带来了我心理上的变化,使我由自卑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我心理上的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呢,课文哪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些?

  生:第8小节

  师:自己读读第8小节,细细地品味一下我的心理变化带来了哪些行动上的变化?

  学生读后出示: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

  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偷偷地练琴,现在?

  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现在她说?

  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师:体会到这种变化了吗?看上面,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

  生: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师:先不忙坐下,我问你,你不怕父亲和妹妹嘲笑了吗?

  生:不怕,因为我以前很自卑,现在已经有了自信。

  师:有自信也就有了勇气。你呢,你为什么不怕了?

  生:因为我有了进步,相信自己会越拉越好。

  师:有进步所以不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自信。谁接下去说。

  生: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师:你这样站着练那么久,不感觉累吗?

  生:我不感觉累,有了老人的鼓励,累也是快乐的。

  生:我已经把练琴当作了快乐的事,所以不感觉累,

  师:你已经全身心融入了练琴当中,所以才不感觉累,是吗?你呢,也不感到累吗?

  生:我感到累,但只有不怕累才能练好琴。

  师:是啊,只有付出艰辛才有——(生齐:收获)。你呢?

  生:我也感到累,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父亲和妹妹对我的看法。我不是音乐白痴,我能练好琴。

  师:有动力了,也就不怕累了。接下去说。

  生: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偷偷地练琴,现在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师:你为什么要尽心尽力地演奏,她可是个聋子,听不到你的琴声呀?

  生:虽然她是聋子,但她天天陪着我练琴,鼓励我练琴,我不能辜负老人的期望。

  师: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呢,你为什么要尽心尽力为老人演奏?

  生:老人的耳朵虽然听不见,但她能用心感受我的琴声。

  师:我知道,你和老人是用音乐在交流,用心灵在交流。你还当她是聋子吗?

  生:不会。

  师: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那老人是聋子,现在明白了吗?(生点头)

  生: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现在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你觉得老人前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老人总不忘说不错,是在鼓励我,现在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想一定是我的琴技有进步,她才这么说的。

  生:以前我拉得那么难听,老人为了增强我的自信才说不错,现在我的琴声可能真的让她享受到快乐。

  师:是啊,老人不仅因为你的琴声使她享受到快乐,更因为你的进步使她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生: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师:以前你看到过老人这样的动作吗?

  生:以前我的琴声很难听,像是锯床腿,没法打节奏,老人平静地望着我,给我鼓励。

  师:老人现在为什么有这样的动作?你来说。

  生:现在我的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曲子有节奏感了,所以老人会有这个动作。

  生:现在我琴越拉越好,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已经沉醉在我的琴声中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没有发现,“我”已经完全变了,变得怎么样了?

  生:我变得更加自信了。

  师:心理变了。

  生:我练琴更加刻苦了。

  师:态度变了。

  生:我的琴艺提高了。

  师:我心理和态度上的变化,带来了琴技的提高。请大家齐读这一节,再品味一下我的这种变化。

  生:齐读第8节。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6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情分析:

  《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鼓励             有勇气

  有信心

  感激             有毅力

  《唯一的听众》课内阅读练习

  (一)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促使“我”这样做的动力是(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         )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    ),我会(               )。

  (二)

  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括号中的词语让我看到了一位(       )的听众。

  (2)老人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写写你的理解。

  (                                                        )

  (3)写出描写老人听“我”演奏的句子并读一读。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三)

  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和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她的形象描写。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必有议,有议必有得。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阅读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功之处,例如:

  1.课的伊始,没有很好的拽住学生的质疑,当学生提问到“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应该把问题抓住,顺势引出“唯一的听众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而导入第二环节的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顺畅。

  2、在处理老人与“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一问题时出现故障,课后分析原因应该是教师问题设计不准确,如果提问“我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与老人相遇的?”然后让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学生对课文有一个了解之后就很容易回答了。或者是老师用一句过渡语直接引出“我”沮丧的心情。这样就能省一点时间。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提示问题不恰当,课堂上我才猛然间感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说不出什么,所以在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给人一种脱节的感觉。如果问:“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我听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就不会出现教师过多提问学生满头雾水的现象了,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了。不至于出现教师苦苦的追问也出不来自己想要的答案。其次,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的读课文,我感觉把语言单拿出来体会效果不好,应该放置语段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过程中要穿插读的训练,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人的用意。在处理老人的神态描写环节也同样犯了这一个毛病,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三个不平静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虽然补白训练比较新颖,但是学生说的不是很恰当,主要原因在于分析得不透彻。

  4.课结尾处,表达方法的总结效果不好,我觉得原因在于教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点拨的不及时,强调得不明显,也可能这个总结放在这一环节就不合理?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第二课时都应该干些什么?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通过上课感觉出来学生不会阅读文本,不会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老师提出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决,没有任何方法。这一现状正是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篇17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人物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努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

  ⑴ 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崇尚真、善、美,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美好心灵的人。

  ⑵ 教育学生懂得感受爱,回报爱。

  【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是一节分析课,学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后,不能不被老人那美好的心灵而震撼,不能不被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而折服,由此,我把对老人的语言分析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模式】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导引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步骤】

  一、导入

  由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物美好的心灵。进而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做准备。

  二、快速浏览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理解课文

  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同学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四、交流探究

  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座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五、感悟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收获,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最后,在我富有哲理、诗一般的语言中,轻松的结束本节课的任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