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精选4篇)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篇1

  探索月球奥秘

  刘珍伟 蒲峻

  【活动目的】

  ①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①搜集有关月亮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

  开场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1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教师总结

  【写作训练】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亮上的梦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2、参考例文:

  在月亮上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梦见我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月亮上。这是一个神奇的月亮。我刚到那儿时,已经很累了,这时,月亮立刻变成了一只金色的摇篮,我躺在上面,星星在四周唱着动听的催眠曲。不知不觉我就甜甜地入睡了。等我一觉醒来,只见身边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泛着耀眼的银光,小星星们纷纷跳进银河里洗澡,瞧,他们把自己洗得更亮了。

  忽然,月亮又变成了一只弯弯的小船,我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呀摇。啊!我看到了天公公,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披风,驾着一辆金色的大马车,正从岸边疾驶而过,那样子多神气,多威风。我还看到了漂亮的彩虹姑娘,她披着七彩衣,正忙着为出席明天的舞会精心化妆呢!我被这天上的美景迷住了,久久忘了划船。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闹铃声把我惊醒,原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我好想再回到梦里。

  【参考资料】

  1.月球十大谜团详细资料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三种理论:捕获说、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似可能性最小的理论却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分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三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年龄之谜: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的一下撞在月球表面。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这使得科学家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不锈铁之谜: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自陨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月球放射性之谜: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号”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月亮的磁场之谜: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这物质聚集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2.月球与外星文明的传说

  ●世界上许多报道说美国曾有意掩盖了有些登月资料,比如,有报道说在美国第一次登月时曾拍摄下一幅照片,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二十几个人类脚印。所以,世界上许多人认为,美国知道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是什么呢?从现有逐渐透露出来的消息看,美国终止登月计划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在“阿波罗15号”登月的过程中,地球上的接收人员听到了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一个由二十个音节组成的一个短语,而且重复多遍。对此,美国宇航局同样没有作出解释。

  ●1987年3月,前苏联科学家公布了一条十分惊人的消息,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火山口中,停放着一架美国二战时期的重型轰炸机。这个消息是前苏联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一组照片中得知的,据照片显示,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仍非常完好。然而,1988年7月22日,这架飞机竟然从月球上神秘失踪,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据说,美国曾组织专家秘密调查过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尽管后来有些新闻媒介报道说,这张月球背面的照片是有人把两张照片合成的欺世之作,但又提不出确实的证据。

  ●苏美两国在太空航行中曾多次与来历不明的某种文明相遇。1984年5月14日,前苏联太空试验室“礼炮六号”就曾在空间轨道与这种文明相遇。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100米,据说,前苏联宇航员曾亲眼目睹了这些肤色呈棕黄色的外太空生物。在双方并航了34天之后,这个圆球体的飞船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

  ●最近,前苏联太空研究部宣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被两个不明飞行物尾随。据说,“发现号”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个UFO(不明飞行物)尾随其后,当航天飞机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个UFO便隐没而去。但“发现号”返航时,它们再次出现,直到“发现号”顺利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才离去。

  ●1843年,一个名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在月面上观察到一座直径12公里的环形山,被命名为“林奈”环形山,但几十年后,人们奇怪地发现“林奈”环形山正在逐步地消失,到20世纪,据美国“阿波罗15号”拍回的照片显示,现在的“林奈”环形山只有24公里。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月球火山造成的,然而天体物理学却证实,月球火山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月球如果有核心的话,那也早已冷却、凝固,根本不可能在这个阶段上存在火山活动。因此人们相信,“林奈”环形山的改变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说穿了,就是月球人对其防护层进行改造。

  3.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4.中国古代部分月亮诗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听月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车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5.知识擂台赛部分参考试题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月球是行星吗?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自古以来,月亮有其他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句?你怎样理解?

  ●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重庆沙坪坝实验外语学校 (400035) 023-65533102 023-66777789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篇2

  一、指导思想:通过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有关月球的人文现象,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学艺术想象力、创造力;

  3.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提高搜索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4.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设想

  1.分解课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共享。

  “探索月球奥秘”总课题可分解为“月亮科学”和“月亮文化”两个课题。

  全班同学可分为四至六个大组,大组可按兴趣再分为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两三个子课题。保证课题研究全员全程参与。分工搜集资料后,组内交流共享,组长带领下合作学习,整理资料、讨论探究、作好笔记、写出心得,突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老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作好指导工作。

  2.活动安排

  ①上图书馆、书店查寻资料,了解图书馆、书店,学会查找书籍;②计算机课上网查寻,学会并熟练网上查寻;③连续观测月球;④结题会包括成果汇报会、知识竞赛、诗歌故事朗诵表演会、手抄报或电脑制作小报;写作训练课等。⑤时间安排:整个活动约一周完成。联系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

  3.重视资料积累。

  包括个人或小组研究计划、活动方案、调查提纲、观察笔记、搜集整理文字音响图片资料、讨论记录、学习心得、手抄报、电脑设计小报、诗文朗诵表演、写作训练、研究性小论文等。

  四、活动过程

  1.准备:

  ①布置教室,营造气氛。②确定主持人。③制定出评分标准,选出一名同学当评判员,记录员一人,统计成绩。④准备好竞赛题,排演好节目。

  2.活动设计(约1课时)

  主持人:月亮是地球的忠实伴侣,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从孩提时代,我们就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今天,当我们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当我们在一片清辉中举头仰望那一轮皓月,我们都会涌起无限遐想:想揭开这颗神秘的星球的奥秘,想了解诗情画意的月亮文化,想遨游太空拜访月中仙子……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开始这次神奇的月球之旅吧!

  竞赛热身:《打开月球的奥秘》知识竞赛(约5分钟)

  成果展现:第一小组展示与月相关的字、词及月亮的别称;(约10分钟)

  第二小组讲述天文学家与月球的故事或月球外星文明传说;

  第三小组介绍与月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的传说及风俗;

  轻松一刻:《月亮文化》知识竞赛(约5分钟)

  第四小组朗诵与月亮有关的古今中外诗词;(约10分钟)

  第五小组讲外国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

  第六小组朗诵写月的散文名段。

  月亮歌曲大pk:按小组顺序,轮流唱出一句带“月”的歌词,接不上的淘汰出局,最先出局加2分,其次加4分……如此类推,优胜者加12分。(约5分钟)

  机动题:“你驾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请你接着这个话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3分钟的陈述。要求富有创意。(该题教师视乎各班具体情况作出取舍)

  主持人:结束语。云破月来花弄影。千载而下,月亮在人们的心中始终神秘而多姿。宇宙的奥秘,星海的浩瀚,永无止境;人类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探索,亦将生生不息……

  老师讲评小结:

  启发思考:自古以来,人们在月亮上寄托着自己怎样的情感?人们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3.除此活动外,还可组织手抄报、电脑设计小报等。

  4写作训练:展开想像,以“月亮上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章。

  5.试着写一首小诗,向月儿倾述你心底的秘密。

  四、活动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分。形成性评价侧重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的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包括活动参与的程度、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观察日记、自主学习情况、参与讨论交流情况、个人学习笔记等等。终结性评价指活动课上的口语表达、作文训练、小报制作等的评价。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篇3

  《探索月球的奥秘》设计方案

  所属学科或领域:语文

  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

  设计者:林琳(单位:青岛23中;email:)

  一、简介: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新增设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两个大的综合性学习之一。通过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达到如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2、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3、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科学现象。

  4、在所有遵循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的语文课,也涉及到社会学习和地理等其他学科。在组织和准备这次活动之前,学生应该有一定的上网经验,搜索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可以学到有关月球的知识,能获得互相协作、互相交流的能力,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实现课程标准中写作、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5.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探究。教师起指导、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体。按照新课改中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五、用信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信息技术在此活动中优势非常明显。例如月相的变化,潮汐的形成。月食的过程以及人类登月的声像资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对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的深入了解,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2.在活动过程 中,准备充足的资料,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站,例如

  3.获取相当的资料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置于局域网中,以备学生随时调用。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准备: 一份这次活动的时间表;提供书目和网站;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关于月亮的更多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2.学生准备: 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每天画月亮,观察星空变化;搜集、查询、下载资料并运行分类;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二)导入  阶段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感受人类的伟大,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

  (三)整合阶段

  1.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四)课堂展示过程

  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1.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2.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1.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2、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3、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十分。

  答错扣十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1、答题时间一分钟。

  2、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3、答对或基本答对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4、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十分的风险题:1、什么叫月食?2、什么叫月晕?3、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二十分的风险题:

  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

  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三十秒。

  三十分的风险题:

  (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写作题

  要求:1、想象奇特、有新意。2、富有创造精神。3、合作完成,一人表述。4、200字左右,时间三分钟。5、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三等。

  第一题:1、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 ,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七、评价:

  1.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一阶段学生的表现拟好分值,给出分数,最后总评。

  2.用档案评价和实作评价两种方法,各占50分。

  档案评价:让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将探索月球活动过程 中的各种资料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交给老师。这一方面主要侧重对学生的活动过程 和方法的评价,也检验学生对这一活动的情感和态度。占五十分。

  实作评价:主要指在交流和竞赛过程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共同协作能力、故事接龙比赛和小作文的写作能力。 每项各占二十五分。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篇4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

  作者:俞小湖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原文出处:《教育信息技术》2005年第3期

  摘要:

  一、设计思路

  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为了实现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设计了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感染力的容错内容(带有错误内容的月球录像)进行导入  ,把问题的难度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又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知识获取与传授带来的喜悦。本课的重点任务是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一份月球小报,而不管是用文本框来制作或是用表格来制作,其基本的技能学生都是掌握的,因而,我设计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浏览器的使用,进一步熟练将网页的文章和图片分别保存的技巧。

  2.学会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小报。

  3.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进而培养其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4.学会网络信息的获取,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 

  1.任务的产生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瞬间吗?  (图)随着长征二号火箭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国探索太空的旅程迈开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当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俞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宇宙方面的录像,我们一起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告诉我,  “小小科学家”你发现了什么?

  观看“神秘的月球”(课件,有一定错误内容在内)。教师提出问题:

  (1)从刚才的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出错误的内容)

  (2)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Word、PowerPoint等其它你会用的软件来编制一份小报,进行月球科普知识的介绍。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措施。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后,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容错性的材料,呈现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赋予学习以挑战性,从而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任务,探索知识的奥秘和规律。

  2.探索实践

  (1)我们怎样来设计小报?

  (2)合作交流、分工(收集资料、分工设计)。

  各小组自行分配任务,如美编、文编、策划等。要求学生下载的内容放在共享的文件夹内,以便大家共同浏览、选择。

  ①运用你们刚才想好的方案进行分工设计(网上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源网站:

  月亮网站:; 

  宇宙天文:

  月球探险:

  世界空间周:

  ②小组分工进行制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适时的评价、指导。

  在相互合作、对问题的不断假设与论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彼此的思维过程,使其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改变了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过程借助其自身的内化活动实现,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完善延伸

  (1)小报展。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交流点评。小组成员各自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设计的意图、内容、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是你的得意之处。

  (2)完善自己的作品。

  (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用控制论的观点来说: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通过二次的交流、展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反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自我认知的不断完善,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与创作过程中得到新知的诞生,形成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内在动力,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顽强前进的力量源泉。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注重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给学生探索、协同学习、自我评价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导入  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制造“错误陷阱”,通过学生的纠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胜心理,从而满足其学习的求知欲。

  2.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合作学习发挥得较好,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整堂课中,教师运用得较为成功,通过层层递进,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本堂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同大家一齐探讨:

  1.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但也不是说在教学过程 中要放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好这一“度”,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关键,不然的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运用也只是纸上谈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