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4. 学会赏析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2. 体会诗歌内容。3. 学习自主赏析诗歌。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1. 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 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惊叹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思妙想时,当我们惊诧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神来之笔时,当我们赞叹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余音绕梁时,我们就会想到他——岑参。一个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的著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题解。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作者简介。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四、初读感知。1.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2. 指名学生朗读。3. 教师范读。4. 学生齐读。五、研读诗歌。1. 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的送别诗。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2. 理清思路,给全诗划分层次。明确:全诗共 18 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十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1—4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塞外风狂雪早,后写雪后美景。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9—10 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3. 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1)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明确: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2)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地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明确: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3)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明确: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他们描写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