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教案

《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教案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教案

一 教学思路:
1.通过与立论性议论文的比较,使学生了解驳论性议论文的一般特征与结构特点。
2.结合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体会课文说理的辩证性。
3.了解驳论的基本方法,并独立分析简单的驳论性议论文。
二 教学重难点:
1. 本文较浅显,可以结合学生初二时所学过的驳论文,回忆驳论文的特点。
2. 明确本文所批驳的论点的错误所在与作者所主张的正确论点。
3. 根据所学过的驳论文的结构特点与驳论的的方式来初步分析本文。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分析本文的结构。
2. 找出本文所批驳的错误论点与作者的正确论点,并划分段落。
3. 领会本文的辩证的思维方法。
二 教学过程:
1. 导语设计:
初一时我们学过叶圣陶的《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毛泽东的《政论两则》,初二还接触了吴晗的《谈骨气》,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等立论文,尽管这些文章出自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家之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主,并且都通过具体的事实、公认的理论等论据来证明观点。但我们也学过不同写法的驳论文,如《驳实惠论》、《个人与集体》,他们则是先树靶子(摆出错误的观点),再用具体的事实、公认的理论等论据来证明,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大家在老师范读课文之后,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所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 作者的正确观点是什么?
3. 划分段落。
明确:文章开篇就摆出了所批驳的错误观点:“不都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然后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批驳,在结尾处摆出了针锋相对的正确观点:“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而能造就成元帅的,一定要是好兵。”全文可以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第2至6段为第二部分,第7段为第三部分。
2 读析课文:
[1]齐读第1段,思考:
a. 作者为何引用《沙鸥》女主人公与《高山下的花环》中战士“北京”的几句话?
b. 文章主要是把哪句话作为靶子加以批驳的?
c. 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沙鸥》女主人公与《高山下的花环》中战士“北京”的几句话,实质上是要竖起靶子(批驳的对象);同时优秀的运动员、当代军人都这样说表明这种观点在广大青年人中间很受欢迎,所以批驳它很有必要。本文批驳的是《沙鸥》中女主人公所信奉的两句名言的前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文章开篇就摆出这一错误观点,为下文的分析、批驳竖起了靶子,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2]自读第2、3段,思考:
作者对所批驳的观点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第2段先从理想的角度指出该观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反映出人们的远大目标与不凡志向。接着在第3段中,指出这一名言的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认为“只有当元帅、当将军才有志气,才叫人才;当士兵、当普通劳动者就没有出息,就成不了人才。”显然这些名言过分的强调了当元帅、当冠军的意义和价值,很容易误导年轻人得出错误的结论。作者对此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否定其偏颇的一面,这表明他看问题很全面、很辩证。
[3]第4、5段是如何批驳错误的观点的呢?在批驳的同时还表达了怎样的看法?所采用的句式、语气有什么特点?※这部分是重点,可以让学生先自读和讨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