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战情人 点赞 分享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通用19篇)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小溪流的歌》。

  一、说教材:

  《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作业 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2004-01-26]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2004-01-26]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4

  【思路综述】

  本设计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入境,力求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让学生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进而在表演中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并感知童话这种文学样式。

  【教学简说】

  一、课前准备

  ⒈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教材内容。

  ⒉教师制作4幅多媒体动画(配音乐):淙淙流淌的小溪、奔流不息的小河、滔滔不绝的大江、波涛汹涌的大海。

  二、教学过程

  1.感知。

  (1)形象感知。

  播放多媒体动画,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分组品读。

  ①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分别细致地阅读课文的4个部分,从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各一个。

  ②再读课文,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③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然后联系各部分内容,明确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自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看看它们碰到了哪些劝阻者及应对情况。

  (3)制表整理。

  将品读赏析的结果加以整理。参照课后习题(可补充“特征”一栏)制成表格。

  2.再现。

  各组举荐朗读能力较强、表现力强的学生,到台前表演各自品读过的片段(配以多媒体动画作为背景)。

  方法: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

  3.整合。

  由分析课题入手,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或“大海的歌”为题?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

  4.练习。

  (1)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看看哪些词句特别有表现力。

  (2)保持语言风格不变,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小溪流成长为海洋的过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5

  余杭实小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认识生字新词,流利朗读全文,掌握“童话”的体裁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加以延伸)。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兼表演,培养想象力、课堂应变能力、表演才能;准确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帮助理解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使文章主题获得新的生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帮助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特点,初步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共通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以小溪流的精神比照自身。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 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根据文体特征、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确定为: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教学难点 确定为: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鸣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首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已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聘。学生思维活跃,都能切合实际。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自然地向课文内容靠拢。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中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可读全文,也可选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已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找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的学生表演。

  2.准备表演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这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教学后记——关于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的补充说明

  音乐欣赏: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从一篇教学论文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有学者指出,先知识后能力的课堂评价次序应改为。‘学习情绪——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把‘学习情绪’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启发了我,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习情绪及能力培养。第二课时则兼顾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小溪流的歌》题目中既然有“歌”,用真正的音乐辅佐这一曲文字之歌不是更好吗?音乐与文学是有共通性的,况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已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字”,它的外沿应该更大更宽。因此,音乐欣赏是本课的导入  ,又不仅仅是本课的导入  ,它是整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支乐曲是从几十支曲子中通过不断的对比、淘汰挑选出来的,经过同组教师的试听及认可后,才制作成音乐带,四支乐曲的风格暗暗契合了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的特点,不过,在第一次欣赏过程中,学生能联想到其他事物,教师也应当鼓励,也许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略差一些,但我相信,通过引导我能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另一扇门。引入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论分析家,只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并带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自由朗读,字词积累,这两个环节靠的是日常的水磨功夫。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可以算是“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这一环节原先有两种设想:1.分角色朗读并配背景音乐《海之诗》,这样可以与第一环节衔接更紧密,使优美的情境贯串全文。2.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张扬个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文章的体裁,而且为了配合单元重点,我选择第二种方案。

  布置作业 :配合学生的差异制定的递进式作业 ,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小组完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7

  江西万载黄茅中学 龙永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并掌握挑读法

  导入  :有人讲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何等重要。

  所以今天,就来体味一种阅读的好方法——挑读法。

  一、齐读明大意。

  1、挑出你们认为不认识的字词,大家相互质疑,或自己自查工具书解决。

  2、选出你认为最不好理解的三至五个词,联词成段,说个小片断。

  3、课外用最为工整的楷书摘录这些词语,每个词摘录三遍。

  二、挑词理线索。

  1、从文中挑出关键词,补全下列两个题目的空白。

  分小组讨论后补全空白:

  ①小溪  →      →        →        (小河、大江、海洋)

  ②枯树桩

  枯黄的草→      →        →        (乌鸦、泥沙、沉船)

  2、请思考:在小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四次阻力,你认为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而小溪成长的四个阶段你认为又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小溪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三、挑句悟主旨。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话题,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请同学们快速挑读全文,挑出文中不断反复出现的一句语话。

  2、请谈谈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妙用?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不断反复的话有何看法。

  四、挑段评妙语。

  1、自由朗读。

  2、挑出喜欢的妙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学生自由发言展示。

  五、迁移训练。

  运用“挑读法”阅读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配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的自读课本P147页的童话作品《小螳螂学艺》,并在空白处作出自己的评点。

  后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探究童话的特点,并试写童话。

  一、提供参考料。

  1、阅读教材P112页的第五单元说明。

  2、听读几段材料:

  ①    周扬论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②    贺宜谈童话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式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二、分角色创造演读课文。

  在班上选4位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三、探究发现并简述童话的特点。

  请学生根据以上参考材料,有理有据地讨论童话的特点,准备好后发言。

  四、迁移训练:

  完成片断童话创作《            的歌》。

  1、起草准备。

  2、学生发言教师精要点拨。

  2004-12-10根据教学实践后改进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流利朗读全文,掌握“童话”的体裁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加以延伸)。

  能力目标

  分角色朗读兼表演,培养想象力、课堂应变能力、表演才能;准确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帮助理解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使文章主题获得新的生命力。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欣赏帮助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特点,初步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共通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以小溪流的精神比照自身。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鸣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首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已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聘。学生思维活跃,都能切合实际。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自然地向课文内容靠拢。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中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可读全文,也可选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已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找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的学生表演。

  2.准备表演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这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9

  江西万载黄茅中学 龙永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并掌握挑读法

  导入  :有人讲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何等重要。

  所以今天,就来体味一种阅读的好方法——挑读法。

  一、齐读明大意。

  1、挑出你们认为不认识的字词,大家相互质疑,或自己自查工具书解决。

  2、选出你认为最不好理解的三至五个词,联词成段,说个小片断。

  3、课外用最为工整的楷书摘录这些词语,每个词摘录三遍。

  二、挑词理线索。

  1、从文中挑出关键词,补全下列两个题目的空白。

  分小组讨论后补全空白:

  ①小溪  →      →        →        (小河、大江、海洋)

  ②枯树桩

  枯黄的草→      →        →        (乌鸦、泥沙、沉船)

  2、请思考:在小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四次阻力,你认为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而小溪成长的四个阶段你认为又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小溪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三、挑句悟主旨。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话题,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请同学们快速挑读全文,挑出文中不断反复出现的一句语话。

  2、请谈谈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妙用?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不断反复的话有何看法。

  四、挑段评妙语。

  1、自由朗读。

  2、挑出喜欢的妙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学生自由发言展示。

  五、迁移训练。

  运用“挑读法”阅读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配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的自读课本P147页的童话作品《小螳螂学艺》,并在空白处作出自己的评点。

  后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探究童话的特点,并试写童话。

  一、提供参考料。

  1、阅读教材P112页的第五单元说明。

  2、听读几段材料:

  ①    周扬论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②    贺宜谈童话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式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二、分角色创造演读课文。

  在班上选4位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三、探究发现并简述童话的特点。

  请学生根据以上参考材料,有理有据地讨论童话的特点,准备好后发言。

  四、迁移训练:

  完成片断童话创作《            的歌》。

  1、起草准备。

  2、学生发言教师精要点拨。

  2004-12-10根据教学实践后改进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0

  【思路综述】

  关于本文的主题,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因此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产生联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简说】

  一、导入  启思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三、合作探究

  1.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2.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3.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4.归纳指出主题思想要点:

  (1)坚持前进、永不停步;

  (2)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四、延伸训练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1]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匀欢沃械募父瞿馊嘶木渥印d艽有∠魃男蜗筇寤岢銎渲械脑⒁猓约耙颐茄暗木瘛?br>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复述、朗读中训练合作探究能力;认真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认真观察思考生活能力

  教学难点:

  童话中蕴含的人生的哲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导入

  教师板书《小溪流的歌》,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者背景及相关内容,展示预习结果。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小溪流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小溪流成长的四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课件。

  2、问题思考: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什么变化?

  小溪流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每个阶段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

  小溪流一路上遇到过哪些阻碍?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什么品质?

  小溪流具有什么品质?

  3、学生自由读文,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预设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变化:快活 旺盛 强壮 巨大

  (2)小溪流各阶段成长的情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征的词各一个(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小溪流一路上到过枯树桩、枯黄的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4)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也应该像小溪流那样,要有远大理想,乐观向上、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四、赏析、品读课文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试作赏析和品读。

  出示课件:音乐,小溪流成长动画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组内讨论,班级交流

  五、感情升华,感悟道理

  1、小溪流究竟唱的是一首什么歌?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小溪流是一首坚定、乐观、进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交流:学习小溪流的精神,不断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启示。由小溪流的歌你联想到什么事物也会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么歌?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所感,拓展思路。

  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唱”出生命的一首首动听的歌吧!

  板书:

  小溪流的歌

  小溪流——快活 永 成

  小河 ——旺盛 不 长

  大江 ——强壮 停 壮

  大海 ——巨大 息 大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生字新词,流利朗读全文,掌握“童话”的体裁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加以延伸)。

  2、能力目标:分角色懒得兼表演,培养想象力、课堂应变能力、表演才能;准确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帮助理解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使文章主题获得新的生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帮助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特点,初步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共通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以小溪流的精神比照自身。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根据文体特征、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确定为: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名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课时安排

  二课时至二课时半。第一课时主要是培养想象力、表演能力,激发学习情绪;的二课时分析小溪流的成才过程,各角色性格特征,以及对主题的讨论和拓展。第一课时是基础和铺垫,第二课时是深化和提高。

  以下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文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骋。如果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应自然地向课文内容*拢。

  (学生思维活跃,能切合实际,大部分学生能联想到水流。)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申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明读课文,可读全大,也可抽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基木上每一课的第一课时都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己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抽取学生表演,最好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2、抽取到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达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达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达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附:教学后记——关于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补充说明

  音乐欣赏:在设计达节课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从一篇教学论文中看到达么一句话:“有学者指出,先知识后能力的课堂评价次序应改为。‘学习情绪——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把。‘学习情绪’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句话启发了我,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习情绪及能力培养。第二课时则兼顾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小溪流的歌》题目中既然有“歌”,用真正的音乐辅佐这一曲文字之歌不是更好吗?音乐与文学是有共通性的,况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已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字”,它的外沿应该更大更宽。因此,音乐欣赏是木课的导入,又不仅仅是本课的导入,它是整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支乐曲是从几十支曲子中通过不断的对比、淘汰挑选出来的,经过同组教师的试听及认可后,才制作成音乐带,四支乐曲的风格暗暗契合了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的特点,不过,在第一次欣赏过程中,学生能联想到其他

  事物,教师也应当鼓励,也许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略差一些,但我相信,通过引导我能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另一扇门。引入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论分析家,只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并带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自由朗读,字词积累,这两个环节*的是日常的水磨功夫。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可以算是“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达一环节原先有两种设想:1、分角色朗读并配背景音乐《海之诗》,这样可以与第一环节衔接更紧密,使优美的情境贯串全大。2、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张扬个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文章的体裁,而且为了配合单元重点,我选择了检二种方案。

  布置作业:配合学生的差异制定的递进式作业,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小组完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5

  罗山二中

  一、说教材:《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板书设计 :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6

  辽宁省锦州市实验中学

  1、 说明版本

  《小溪流的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2、 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溪流的歌》是一篇文字优美、内蕴丰富的童话。作为教读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授有关的童话知识,以及认识学习童话的规律,熟读课文,对文章内容做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童话的特点,并且能尝试创作短小的童话作品。

  教学要求: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根据动画显示复述文章内容,并就文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然后学生自己归纳童话的特点,最后能自己创作简短的童话。

  学生情况: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接触的童话作品也很多,但真正进行的研读与分析却极少,更不了解童话的特点,也不太会欣赏。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极强的学习好奇心,好调动,易启发。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童话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童话知识创作简单的童话。

  情感目标:通过童话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善的品质、乐观的心理。

  3、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巨变。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教会学生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充分调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积极性。请学生利用电脑动画对课文进行多样性复述,并且由学生自评,教师点拨,借此回顾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提出思考问题,同时把问题层次化,明确这是自学的一种方法。

  (3)、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己解决问题。

  (4)、调动学生实践的兴趣,自己尝试进行创作童话。

  4、 教学流程:

  (1)、常规活动:课前说话练习。(通过阶段性的口语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目的)。

  (2)、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通过对前一课时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导入  此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者用动画配合。(目的是再现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根据题目提出本节课研讨的重点内容。(教给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并且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

  (5)首先明确要最先解决的问题,以此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规律,自由讨论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并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用简洁的语言写到黑板上,并且阐述获得这一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发现、体味、欣赏、表达。体会学习的乐趣)。

  (7)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意图。为自己创作做准备。(利用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童话创作的目的性,针对性,使得学生在脑中形成创作童话要有目的,有针对的进行)。

  (8)学生总结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再一次加深对童话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及理解)。

  (9)给出练习,学生自由创作,并讲述评价。(这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0)教师小结。(教师在此环节给予学生很高的评价,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被肯定的自豪感,使得学生对下一次自主学习产生向往)。

  (11)宣布下课!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生字新词,流利朗读全文,掌握“童话”的体裁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加以延伸)。

  2、能力目标:分角色懒得兼表演,培养想象力、课堂应变能力、表演才能;准确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帮助理解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使文章主题获得新的生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帮助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特点,初步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共通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以小溪流的精神比照自身。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 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根据文体特征、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确定为: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教学难点 确定为: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名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课时安排

  二课时至二课时半。第一课时主要是培养想象力、表演能力,激发学习情绪;的二课时分析小溪流的成才过程,各角色性格特征,以及对主题的讨论和拓展。第一课时是基础和铺垫,第二课时是深化和提高。

  以下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设计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文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骋。如果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应自然地向课文内容靠拢。

  (学生思维活跃,能切合实际,大部分学生能联想到水流。)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申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明读课文,可读全大,也可抽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基木上每一课的第一课时都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己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抽取学生表演,最好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2、抽取到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达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达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达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附:教学后记——关于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的补充说明

  音乐欣赏:在设计达节课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从一篇教学论文中看到达么一句话:“有学者指出,先知识后能力的课堂评价次序应改为。‘学习情绪——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把。‘学习情绪’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句话启发了我,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习情绪及能力培养。第二课时则兼顾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小溪流的歌》题目中既然有“歌”,用真正的音乐辅佐这一曲文字之歌不是更好吗?音乐与文学是有共通性的,况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已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字”,它的外沿应该更大更宽。因此,音乐欣赏是木课的导入  ,又不仅仅是本课的导入  ,它是整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支乐曲是从几十支曲子中通过不断的对比、淘汰挑选出来的,经过同组教师的试听及认可后,才制作成音乐带,四支乐曲的风格暗暗契合了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的特点,不过,在第一次欣赏过程中,学生能联想到其他

  事物,教师也应当鼓励,也许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略差一些,但我相信,通过引导我能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另一扇门。引入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论分析家,只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并带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自由朗读,字词积累,这两个环节靠的是日常的水磨功夫。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可以算是“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达一环节原先有两种设想:1、分角色朗读并配背景音乐《海之诗》,这样可以与第一环节衔接更紧密,使优美的情境贯串全大。2、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张扬个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文章的体裁,而且为了配合单元重点,我选择了检二种方案。

  布置作业 :配合学生的差异制定的递进式作业 ,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小组完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8

  罗山二中

  一、说教材:《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篇19

  《小溪流的歌》  教学设计(一)

  教材说明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用拟人的方法,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文章按照隔行分段的方法,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都很明晰。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通过品读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

  情感目标: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

  2.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歌中唱道:“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泉水啊泉水你到哪里去?”它要流到小溪里去,要流到大海里去。当代著名作家严文进笔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奔向大海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明确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

  1.小组合作或自己查字典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懂的字词。

  2.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语,再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3.揣摩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及各个劝阻者的形象特点,把握各角色的语气语调,为分角色朗读做准备。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小溪流唱着歌儿流进小河,流进大江,流进大海,那么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快活的”“不知疲倦的”“十分强壮”“无边无际”……等词语理解课文。

  2.四个劝阻者都有什么特点?

  与小溪流的奔流不息相对照,抓住“发牢骚”“叹气”“懒懒地跟着”“恐吓”……等词语理解。

  3.小溪流唱着歌儿向前奔流,我们仿佛能听到小溪流悦耳的歌声,那么小溪流的歌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除了它的歌声发生变化标志着它在长大,还有哪些变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长?

  五、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

  1.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提出评改意见。

  六、深入探究,领悟文章主题。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大海的歌”为题?

  小河、大江、大海分别是小溪流成长中的各个阶段,小溪流是起点,小溪流的歌是整个水的生命之歌。他们都乐观向上、倔强、坚定、勇往直前,都为人类造福,都唱着同一首歌。以其他几个为题不足以涵盖水之歌的全部。

  2.课文中“枯树桩”、“乌鸦”和“泥沙”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可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样的关系?

  课文中的“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衰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了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起来,甘愿掉队的人。他们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积极进取的歌,永不懈怠的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