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常州市新北区孝都中学祁义红

  2004.8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七律 长征》 (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课文《老山界》 (2课时)

  课文《草》 (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想一想,红军长征的故事你了解吗?能否为大家讲一下。思考

  讲述

  .

  2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讲述长征的?

  (2)你能为大家至少写一个单元教学目标 吗?.

  思考

  讨论

  拟写

  .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激发兴趣。

  3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做到基本一致。参见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七律 长征.》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

  (2)教师补充讲述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 长征》。

  交流已有的资料,如长征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等。

  通过老师的补充讲解,进一步加强对长征的了解。

  2朗读课文

  (1)教师范度读全诗,正音正形。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3)教师指导朗诵,介绍四字学习

  法——译、读、悟、诵

  译:指疏通诗歌大意;读: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悟:理解诗歌内涵;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讲;

  放声朗读;

  掌握方法。

  3研读课文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这首诗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3.首联与颔联、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4.红军于1935年1月攻占遵义,1935年5月抢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1935年6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颔联腾五岭、跨乌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为什么颈联上下句不按时间顺序写呢?颔联和颈联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1935年8月21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右路军出发过草地,以张国焘为首的左路军却南下,另立中央,以贺龙、关向应为首的二方面军还没有开始长征,这是历史事实,但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呢?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 (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颔联.:夸张。颈联:纪实。

  “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4拓展阅读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壮歌。毛泽东不但写下了《长征》来加以赞颂,而且在长征途中写下了许多诗。请读下面两首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用投影仪打出《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自由朗读,有兴趣的也可以背诵、抄写。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重温历史 进入长征

  .师生诵读《七律 长征.》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谈

  谈有关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情况。

  ,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

  讨论交流

  2创设情景 感受长征.

  播放《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片段,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

  .

  .

  .观看片段

  感悟体会

  3.接触课文 理解长征

  (1)反复吟诵,品读诗歌。

  (2)设计提问,揣摩品味。

  一:你能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二:这两首歌词的开头几句用的都是三字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吟诵 品读

  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分别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和“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短句在节奏上有紧张、急促的特点,这里用短句,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红军生存环境的艰难。

  4.回味歌词 吟唱长征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2)学唱这两首歌曲。

  观看

  学唱

  ..

  5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二、三,形成书面文字。

  .

  教学

  反思

  第四、五课时 《老山界》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景: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会是如何呢?组织学生交流。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吃不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出示课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模式:本文记叙的是___________。)

  2、毛主席在《七律 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一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章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

  4、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感受。学生细读课文

  自己找一找划一划

  动笔写一写

  互相议一议

  明确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明确2、3、

  (1)走路难——没有丝毫的胆怯。

  (2)睡觉难——豪无怨言。

  (3)吃饭难——忍饿爬山。

  (4)处境难——讥笑敌机的无能。

  3研读课文:

  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学生展示绘图,互相交流评价,并且说说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哪里,言之有理

  4拓展训练:

  摘取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1)示例: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运用的是一般听不到的声音;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练一练: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写一写

  说一说

  评一评

  5布置作业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教学

  反思

  . 第六课时 《草》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滚着晶莹的露珠,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却也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

  听讲

  讲述以红军过草地为内容的长征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

  2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陌生的词语。

  2、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划,然后以小小组交流、补充。不一定要统一。

  3品读课文:

  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所记叙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读文章凝练自然的语言,更要体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理、意、味。请你选择一两个句子,进行品析。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周副主席有举起那颗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浓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小说结尾写道:“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你认为周副主席为什么“笑得这么痛快”?

  学生活动,交流评价。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周副主席“笑得这么痛快”是因为他听到了警卫员对小卫生员说的话,他为战士们有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 的教育而欣慰。要注意语言有条理、完整,表述要准确、清晰,赏析要具体。

  4体验拓展:

  读了文章,你体会到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党领导下的红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学生讨论

  5布置作业 :

  (1)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思考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怎样的形象?应联系课文,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

  教学

  反思

  第七课时 《草》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朗读课文说英雄:

  阅读课文,文中英雄人物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归纳:同样是红军战士,同样的衣衫褴褛,同样的铮铮铁骨。

  个性提示:从不同的动作与语言。班上交流

  由于个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以各言所感,然后归纳。

  2品味细节知英雄:

  对事业赤胆忠心,对同志对战友满腔热忱、无私帮助,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这些革命者的精神风貌都是通过细节表现的,请你从文章找出相关的细节并进行赏析。

  我最欣赏的一个细节是:——————,理由是:——————。

  学生查阅一下字典了解什么叫细节描写。然后学生在文中寻找细节。说出各自的理由。

  3

  迁移拓展话英雄:

  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说一句总结的话:英雄就是——的人。

  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大都是传媒偶像。你赞同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解。

  各抒己见

  言之有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演读剧本现英雄:

  一小组为单位,几个同学选取文章中喜欢的部分,演绎《长征》。促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地领悟文本。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能力。

  5布置作业 :

  1、写一篇演后感。

  (1)要求联系课文。(2)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3)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

  反思

  第八、九课时 《长征》节选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景 感知课文

  用一句话表述所感知的环境氛围:这是一个 的

  故事。.阅读课文

  填写答案.

  2.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学生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四个场景。

  . 启发学生了解课文按场景的转换清楚的分为四个部分,以人物的对话、动作和事件的发生、发展来一步步的把剧情向前推进。鼓励学生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一、 选择场景、创作剧本

  1、 课文节选了四个场景,哪个场景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2、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下节课将它进行表演。

  二、 按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剧本。

  结合课文,从多个角度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由于个人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

  (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剧本的再加工,教师巡回指导)

  ..

  4.一、 播放《长征》片断。(第22集)

  引导学生对比电视剧,进一步比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二、 引导归纳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学生.观看

  反思.表演

  掌握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5展开讨论 开拓延伸

  学习完这个单元,你对红军长征有了那些深入的了解?你觉得红军战士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取得长征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在这个单元中你所学到的知识以外,你最想知道的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是什么?你会怎样了解你想知道的知识呢?你觉得这五篇课文有怎样的共性与个性呢?你能否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的理解呢?学生思考

  讨论归纳

  完成作文

  教学

  反思

  第十课时 . 诵读欣赏《诗人 领袖》兼复习《七律 长征》

  ..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交流

  2

  提出朗读要求,开展朗诵比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后关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简评的理解。

  3.

  一、. 由《七律 长征》,引导学生收集毛泽东的诗词,

  二、组织讨论

  诗歌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不好?

  学生当堂完成,相互交流

  . 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快,收集得多

  .

  师生讨论共同归纳

  .

  .。

  教学

  反思

  第十一、十二、十三课时 单元作文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第一课1、. 准备:

  2、 1、组织学生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 2、口头完成习题二:讲述“一个有关我的故事”。

  4、(二) 写作:

  5、 1、提供参考题目:“一个有关我的故事”、或“我们班的新鲜事”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6、2、明确写作要求,学生写作。

  阅读,思考,议论

  第二课写作实践,自评,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写作,自评

  第三课7、互评,作文讲评,师生互动评改作文,好文章推荐。互评,听读

  教学

  反思

  第十四课时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收集一些名主持人的主持节目学生交流

  2提出要求: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主持大方、自然。学生参与,评选最佳选手

  3(一)、引导学生自学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二)、播放央视“挑战主持人”或其他著名主持所主持的栏目;

  (三)、创设情景

  假如你是一次“走近你、我、他”的主持人。

  学生可以默读、小声朗读。也可采用圈、点划。

  互相交流,谈自学的体会。

  结合电视加深主持人要求的体会,交流体会。

  扮演角色,同学互评。

  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我讲我心中的烦恼”节目的主持人,请完成串连词,并在班里交流、互评。

  教学

  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2

  unit 1 you’re good at drawing, lingling.

  teaching aims:

  1. can listen and say new words: diving, pictures, good idea, watching films.

  2. can listen, understand and say the text.

  3. talk about bobbies using “be good at… or  like do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1. understand and say the text.

  2. can repeat the text.

  teaching aids.

  tape, computer.

  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1. greeting.

  2. review the words.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look at the computer.

  teach the new words: diving, pictures, good idea, watching films.

  3. drill the new words.

  make the sentences using the new words.

  step 3 listen and read

  1.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2. understand the text.

  3. important sentences pattern: be good at… and like doing.

  4. answer the question about the story.

  ① what did anne not like?

  she did not like skating.

  ② what did peter like doing?

  he liked reading.

  ③ who was good at drawing?

  lingling was good at drawing.

  ④ what did all the children like?

  they all liked watching films.

  5. read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6. read in group.

  step 4 action.

  1. get students to act in front of the class.

  homework

  listen and read.

  write the new words.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 up

  1. greeting.

  2. review.

  t: what is your hobbies?

  s: i like…

  t: what are you good at?

  s: i am good at…

  step 2  practice

  part d

  1. practice in pairs.

  ① what are you good at?

  ② what are you not good at?

  ③ what is your best friend good at?

  ④ what do you like doing?

  ⑤ do you like watching films?

  2. look at the pictures. make sentences about yourself. for each activity, write whether you are good at it or not.

  ⑴ i am good at jumping. / i am not good at jumping.

  ⑵ i am good at playing table tennis. / i am not good at playing table tennis.

  ⑶ i am good at singing. / i am not good at singing.

  ⑷ i am good at fishing./ i am not good at fishing.

  ⑸ i am good at drawing. / i am not good at drawing.

  step 3 consolidation

  1. talk free.

  homework

  listen and read.

  copy the text.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greetings:

  step2 review

  what do you like?

  what are they good at?

  step 3 part f.

  show a form.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put a tick or a cross in the correct boxes.

  1. sally likes swimming.

  2. jane is not good at football but she likes it.

  3. jane does not like bastetabll.

  4. ben is good at running and he likes it .

  5. ben does not like swimming.

  6. linda is good at swimming and she likes it.

  7. linda does like table tennis.

  sally jane  ben  linda

  football

  good at  ×  

  like  √  

  swimming  good at    √

  like √  × √

  running  good at   √ 

  like   √ 

  table tennis good at    

  like    ×

  basketball good at    

  like  ×  

  step 4 homework.

  make a form.

  who is the best in your family?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二、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书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背诵课文。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中的情趣。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记住生字。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正音,开火车读词语)

  害羞 嫩芽 音符 触摸 喜鹊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探出头来

  3.说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加点的生字。

  4.请从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5.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教学4——7自然段)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指导朗读相应的段落。说说段落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四、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朗读课文(4——7自然段),尝试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4——7自然段。

  2.自己课后去寻找春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语

  害羞 嫩芽 音符 触摸 喜鹊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探出头来

  2.说说课文中的孩子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3.背诵课文4—7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观察要写的9个生字,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指导书写“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3.完成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四、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练习。

  2.画一画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眉毛

  野花——眼睛

  嫩芽——音符

  小溪——琴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3、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4、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5

  认识计数单位 、数级与数位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 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6

  黑龙江 马万茹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物风采”,所选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贝多芬传》(节选)向我们介绍了悲苦中“讴歌快乐”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面》记录了一名普通工人与文学大师鲁迅的一面之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介绍了为世界建筑史做出卓越贡献的美籍华人贝聿铭;《赵普》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介绍中国古代一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宰相赵普;“诵读欣赏”选编了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对他的无比思念。本单元所选文章,感人肺腑,荡气回肠,颇具艺术感染力。

  五篇记录优秀人物的文章,立足于表现人物的风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杰出人物的思想、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习时多诵读,读出感情,有些精彩的片断要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体会平易的叙述中蕴含着的深刻内涵。走近这些人物,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细腻的语言,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手法。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恰好吻合。建议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会贯通,有机结合。阅读为写作做必要的准备,写作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做一回小记者”。建议此次活动打通课内外界限,可以在校内进行,还可以走出课堂,选择最佳采访对象,明确采访主题。

  贝多芬传(节选)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大多数学生对文中人物贝多芬了解不多,给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感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容,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语 设计:

  1.从课下搜集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人手,导入  课文。

  2.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英雄》或《命运》的选段,师生交流感受后引入课文。

  3.网上搜集维也纳音乐会上演粼第九交响曲》的盛况,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画外音:古之成大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贝多芬在“悲苦”中制造的快乐的人生。

  二,、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感知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准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品味出作品的妙处。要求能读中悟,悟后读,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1.借助工具书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渎全文,师生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可采用范读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中强烈的抒情色彩——歌颂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气概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怀。

  思考:

  3.师生讨论、解疑。

  三、师生共同研读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5、7两段明确:

  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第九交响曲》主题的深刻,乐曲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这部巨作的巨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作者的笔法细腻而传神,叙述、抒情、描写及议论浑然一体,层次清晰,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在独立品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挖掘这两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可逐字逐句地赏读、感悟。

  四、再读全文,第二次播放《第九交响曲》,休会交响曲中蕴含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并感受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的不屈抗争。

  [教学设计B]

  采用比较阅读法与音乐欣赏法相结合。

  创意说明:通过对两篇同写贝多芬文章的品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这位音乐巨人的伟大人格的认识与了解,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陶冶性情都有益处。另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更直观地体会伟人的情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

  1.导语 可同上。

  2.认真品读两文,说说两篇文章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体会两文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3.学习两文调动各感官描写音乐的方法,听一段乐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写一篇小文章。字数可不限。

  4.推荐比较阅读篇目:罗曼·罗兰的《不朽的贝多芬》。

  不朽的贝多芬

  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1927年3月26日)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善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仿佛在他和大自然不息地沟通之下,他竟感染了自然底深邃的力。葛里巴扎对贝多芬是钦佩之中含有惧意的,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原子混合为一。”舒芒提到《第五交响乐》时也说:“尽管

  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他的密友兴特勒说:他抓住了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学生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那帕脱的哪一场战争,奥斯丹列兹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

  说明的——都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教学设计C] 专题讨论法

  创意说明:此设计意在培养学生以教材为立足点,利用广阔的语文资源,加深对作品主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更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的—次锻炼。

  1.导语 设计:

  贝多芬1824年在音乐之都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第九交响曲》却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在这两百年中,几乎所有的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尢数的听众被这部作品带来的占乐哲理及非凡的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人类历史K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2.师生共同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包括音像资料),谈休会,交流感受。

  3.认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贝多芬的品格。

  4.梳理自己对音乐大师的认识,提炼观点,以“走近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题,写一篇讲演稿。课上汇报表演。

  5.以贝多芬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班内展览。

  [资料整合平台]

  音乐家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赞美。

  “我从来没有像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舒曼

  “贝多芬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不就是《第九交响曲》吗?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斯塔索夫

  “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尤憾。”——柏辽兹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是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瓦格纳

  一 面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课内容比较浅显、直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巨人的仰慕和钦佩之情,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仔细地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领会描写人物时不同距离的观察角度的写法。《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仁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导语 设计:

  1.1935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周年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

  2.从学生学过的小说《社戏》入手,导入  课文。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启发学生在深入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了解文章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路。

  三、重点研读“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明确作者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准确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以刻画鲁迅的外貌为重点,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明确: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学习时重点引导,把阅读欣赏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四、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和把握,体会词语强烈的感情色彩,用批注法,在一些关键处作提示教学时,宜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体会加点字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此环节可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进行。

  [教学设计B]

  可采用比较阅读法。

  创意说明:本文内容容易理解,情节比较生动,教学中不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感悟为主。由于写鲁迅的作品相对较多,可课外广泛搜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阅读,可与本文做比较欣赏,同学间还可相互交流阅读材料,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语 设计可同上。

  二、反复诵读全文,体会作品写人的特点及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此环节可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三、比较阅读。

  例文一:

  这年(1932年)初夏的二天……北四川路上虽然还到处残留着”一.二八”的痕迹,但是来往的行人却已经并不寥落,电车的三等车厢里挤得满满的,几乎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车停在老靶子路的时候,夹在一群人当中,挤上一个矮矮的老头子来,褪色了的灰布长衫裹着瘦小的身子,蓬乱的短发里夹带着不少的白丝,腮很削,颧骨显得有点高耸,一横浓密的黑须遮住暗红的上唇。他挤进了三等车厢,就屹然批站古在人群当中,虽然矮小,却显得倔强;明锐的眼光时时扫视在同车的人们的身上,时时又定定地瞪视着远方。

  这平凡又异样的形象姿态,总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而且很熟悉;但是究竟是谁呢?

  直到我下了电车,走进内山书店杂志部,才猛然想起:“这是鲁迅先生厂

  例文二:见“资料整合平台”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明确:三段写鲁迅的文字,侧重各有不同。

  《一面》通过鲁迅“瘦”的外貌,逐层深入地揭示鲁迅的战斗精神。

  例文一把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与对鲁迅的。人物评价放在一起。写出了先生的“屹然”“倔强”“明锐”“平凡而又异样”。

  例文二通过日常琐事来反映鲁迅性格。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鲁迅的仰慕与崇拜之情。比较三则短文,引导学生从读人手,比较分析,感悟。培养学生自行领悟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C) 专题讨论法

  创意说明:通过搜集、阅读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对鲁迅有了—个较全面的认识,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做一期题为“我心目中的鲁迅”的专题课。这一设计适合阅读水平及写作水平较高的班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导语 设计。

  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品读,你对鲁迅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现在,亮出你的观点,再次感受鲁迅。

  二、抽签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提出要求:每人3分钟之内,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力求准确传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自然流畅地说话,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三、选出五名学生为表现最佳奖。评选以步骤二的要求为准。

  [资料整合平台]

  (1)推荐鲁迅的作品:

  《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南腔北调集》《二心集》《坟》《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

  (2)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石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鲁迅先生是陪客人到夜深,必同客人一道吃些点心,那饼干就是从铺子里买来的,装在饼干盒子里,到夜深许先生拿着碟子取出来,摆在鲁迅先生的书桌上,吃完了,许先生打开立柜再取一碟,还有向日葵子差不多每来客人必不可少。鲁迅先生一边抽着烟,一边剥着瓜子吃,吃完了一碟,鲁迅先生必请许先生再拿一碟来。

  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我不认识那是什么牌子,只记得烟头上带着黄纸的嘴,每五十支的价钱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鲁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白烟听放在鲁迅先生书桌的抽屉里。

  来客人鲁迅先生下楼,把它带到楼下去,客人走了,又带回楼上照样放在抽屉里。而绿听子的永远放在书桌上,是鲁迅先生随时吸着的。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稍阖—阖眼睛,燃起—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个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课的训练要点定为:(一)速读练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二)复述训练,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分别按课文安排的顺序或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复述。惦文课程标准》提出速读的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阅读较长篇幅的文章,尤其是内容浅易的记叙文,可从训练默读入手,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标》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把握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也有一定的要求。复述训练则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导语 设计。

  1.网上搜集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的优秀的建筑作品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然后,师生共同以尊敬的心情,走近世界建筑大师,了解他不平凡的一生。

  2.在北京长安街,有一座雄伟的建筑引来了无数人的目光,它显示出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令世人瞠口不已,这建筑便是出自贝聿铭之手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建筑大师在设计方面还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1985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人格。(三个导语 的设计侧重点不同:第一个是从感官的刺激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个和第三个导语 都是以先“声”夺人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本文。)

  二、速读全文,归纳出各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做快速阅读的指导,即:不指读,不出声,不回视,眼光沿书的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三、速读全文后,复述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可以大胆地剪裁,复述不是概括大意,也不是背诵课文,是把原有的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

  四、体会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综合运用。

  五、课文的标题是“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如果只看标题会以为写的是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但课文记叙的却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藉华人贝聿铭的事迹。这就给读者留下厂思考的空间,明明是写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为什么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呢?此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探究贝聿铭的思想根源——爱国。

  [教学设计B]

  采用比较阅读法

  创意说明:本文篇幅虽长,但叙述事迹平白如话,容易理解,建议使用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写法上的特点(如:记叙、议论、描写、说明相结合的写法),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比较步骤:①出示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②认真读两篇文章,找出两文写人叙事的异同点,字斟句酌体会两文不同的写作风格。

  [教学设计C]

  扩展联想阅读法

  创意说明:本单元前面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外名人三人,了解了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他们的伟大人格,课下可以借助网络或其他渠道阅读记录名人事迹的文章,增加阅读量,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以期受到更多的教育熏陶和感染。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尤其强调和提倡的。

  在认真研习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更广阔的阅读。教师推荐阅读篇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及兴趣自行选择阅读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必要的指导,不可放任自流,走马观花,又不可约束过多,畏首畏尾,导致收获甚微。如:做摘抄,写札记,写读后感想等。

  [资料整合平台]

  1.推荐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

  2.推荐阅读书目:《地质之光》《名人传记》《拿破仑传》《名人传》或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赵 普

  [教学设计ABC]

  创意说明:本文选自《宋史》,是一篇文笔凝练、较易理解的文言文,建议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在了解名人事迹的过程中受到人格的熏陶,促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要求。

  —、导语 设计:由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入课文。

  二、指导学生诵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懂课文,用发现问题法进一步探究,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赵普这位—代名相的品格。

  三、推敲文中词语的使用,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说说赵普的性格。如“不释卷”“阉户启箧取书”“竟日”“复奏”“又以其人奏”“普颜色不变”“复奏如初”等言辞恳切的语句,揣摩赵普的“勤学善思”“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另外可以通过字斟句酌,感受史实类作品准确、精练的语言。

  四、可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做比较阅读。

  [资料整合平台]

  赵普简介

  赵普(922—992年),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等。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诵读欣赏

  教学建议:

  1,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内容浅显,但感情炽热浓烈,语言琅琅上口,极富感染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本文。教师引导、点拨,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技巧,更好地体会作品中深深的思念之情。读是基础,赏是感情的提升,读读赏赏,赏读结合,既不能只读不赏,义不能只赏不读。争取当堂熟读成诵。

  2.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缅怀总理的诗作。进一步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加积累,扩大阅读,提高自己的读赏能力。

  3.如果课堂欣赏的气氛比较浓烈,可以布置课下形成一篇鉴赏性的文字,积累自己的感悟。

  4.可在课前导入  上下些功夫,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

  例如:A.用多媒体展示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记录片,把学生带人对总理的缅怀之中。

  B.1976年1月8日,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亿万人民无限爱戴的周恩来总理离我们而去。联合国破例地为他降了半旗,这是其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周总理的伟大人格为世界人民所仰慕。今天我们带着一颗缅怀之心来欣赏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周总理,你在哪里》。

  口语交际

  [中心]做一回小记者

  [情境]围绕社会、学校、家庭的热点问题,自选题目。

  例如:①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②娱乐活动与学习的关系;③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给你的启示;④你认为最好的老师应是什么样的;⑤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偶像;⑥如何增强中学生的抗挫能力;⑦你心目中的家长形象。此设计是针对“课标”提出的“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人事”,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实践]

  1.确定采访主题(这里指的是为什么进行采访)

  2.确定采访对象(根据主题来确定采访对象)

  3.确定采访内容(采访时要提出的问题)

  4.态度要认真、诚恳、谦虚,尊重对方,相信对方。让被采访人做到畅所欲言。

  5.作好采访记录(采访记录是写采访报告的依据)。

  写 作

  [中心]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方法]

  一、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个性。

  人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具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着力地渲染与刻画,便会塑造出一位颇具个性的人物。

  二、确定观察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描写。

  观察人物时,要确定好观察的位置与角度,可从不同的角度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进行描写,逐层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而写出人物的个性。

  三、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通过记叙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写人的基本方法。人物的思想境界和优良品质,往往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反映出来。记叙的事例愈具体生动,就愈能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①以事写人,要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②以事写入,要力求把事例写得生动形象,清楚而又具体。

  [题目]

  我记忆中的一个 的人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7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2)p5/做一做1、2,减少重复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的1—4

  板书设计:     

  72-44+85                 987÷36         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学习重难点:

  自主识字,正确书写,探索春天的奥秘。

  学习准备:字词卡片,课件,小黑板。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味春天

  1、【播放春天美景】说说画面展现的是哪个季节?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春天吗?

  2、小黑板出示一年级上册所学的《识字1》,齐读。

  如今,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又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寻找春天的美丽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自主识记(学生自制生字卡)。

  1)带拼音认读,注意“遮、触”是翘舌音,“嫩”韵母不是un。

  2)脱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组词。

  3)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走进春天

  1、看课件,听课文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读顺。

  3、解读课文。

  1)春天来了,孩子们去干什么?找出动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我们找到春天了吗?启发理解“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指导读句子。

  3)在这美丽的春天的里,我们找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4)回报交流“我找到的春天”,指导读好问句。

  5)畅所欲言: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听到了什么?我们闻到了什么?我们触到了什么?

  6)拓展文中最后的省略号,说说春天还在哪里?指导读最后一段。

  四、朗读全文,赞美春天

  五、再认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寻找春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进入课堂

  1、认读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2、组词巩固。

  二、汇报交流,赞美春天

  1、说说你找到春天。

  2、把你喜欢的文段读给大家听。

  3、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认真观察,说说生字书写要点。

  2、重点指导:

  指导书写“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探”字比较难写,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笔一画地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完成练习,练习背诵

  1、完成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指导背诵。

  五、实践活动,歌唱春天

  教后反思:

  《找春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春天的典型景物,掌握组织画面的简单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创设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们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到知识。

  通过《找春天》在课堂的成功讲授,证明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学生们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能够各抒己见,言行中充满了对找春天、画春天的喜爱,对创作春天画面的高涨欲望,这种热情甚至动摇了我原本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9

  第一单元一、教学课题:装扮我们的校园二、单元简析:本单元设计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穿出我们的风采》和《唱出心中的歌》三个课题,与第一学段的单元主题“校园里的发现”具有纵向关联。在此,通过讨论、策划、设计和表现,重塑我们的校园之美。三、学生素质发展目标:1、在欣赏、歌唱、表现等艺术活动中,重温快乐的校园生活,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校园团结、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2、欣赏二声部合唱歌曲《我们可爱的学校》,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美和合唱部分的和谐、均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3、学唱二声部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能感受歌词的意思及意境美,合唱部分学会相互倾听、配合。4、学唱歌曲《哦,十分钟》,能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校园歌曲,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5、通过做一做游戏,练一练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多声部节奏、卡农形式的合唱、二声部片段的准确歌唱和转调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健康快乐,体会合唱部分的和谐、均衡。2、学唱二声部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能与同学合作,较和谐地演唱出二声部的效果。3、唱准歌曲《哦,十分钟》后半拍的节奏和音程大跳的音准。4、了解、认识五线谱记的节奏谱,培养多声部的配合能力。五、主要教学方法:1、模唱法2、示范指导法3、欣赏法4、讨论交流法六、学情分析:1、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齐唱。2、结合所学的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记号。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辩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4、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语言作简单描述。七、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欣赏歌曲《我们可爱的校园》。第2课时:穿出我们的风采。学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练习二声部配合。第3课时:唱出心中的歌。学唱歌曲《哦,十分钟》。第4课时:做做游戏,练一练。八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提醒坐姿(二)导入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这可爱、熟悉的校园,将在这里开始新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这里就象是你们的另一个家园,你们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快5年的时光了,那你们对校园里的哪一角印象最深呢?  1、交流“我印象最深的校园一角”。  2、你觉得可以怎样来形容我们的校园?  3、你在校园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小结:你们爱我们的校园吗?(三)教授新课,欣赏歌曲  师:从大家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校园的热爱,此时,再动听的语言似乎也不能表达我们的感情,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新歌来抒发我们心中的感受吧。  1、播放歌曲《我们可爱的学校》,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请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理解歌词内容。  3、请学生交流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  4、复播歌曲,请学生欣赏歌曲旋律,感受节奏,并轻声跟着哼唱。  5、再听一遍歌曲,请学生着重听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感受两个声部的和谐、均衡。  6、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合唱歌曲有哪些表现特点?(2)唱好合唱有什么意义?(3)应该从哪些方面练习和提高?你认为我们以往的合唱中有哪些地方还不够好还需要提高?(四)做做游戏,练一练:二声部节奏练习  师:今天我们很开心又回到可爱的学校,见到了想念的同学和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延续这份快乐,来一起做做游戏,练一练吧!  这是一个让我们用双手做的二声部节奏练习,是练习我们双手的协调配合的。  1、介绍五线谱的节奏记谱法,稍作说明。  2、师生合作,生手拍上面的声部,师拍桌子打下面的声部。  3、请同桌各做一个省部,配合练习。  4、把学生分成2半代表两个声部,配合练习。(一半拍手,一半拍腿)  5、个人分别用两手代表两个声部,练习合奏。  6、师生一起用双手拍击二声部。(五)小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到了下课的时间,可是我们新的校园生活才刚刚开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相聚在下节课吧1、交流“我印象最深的校园一角”。2、用自己的话来形容校园。3、交流在校园里最大的收获  生:学到了知识     学到了很多东西4、生大声:爱1、欣赏歌曲《我们可爱的学校》,初步感受歌曲旋律。2、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理解歌词内容。3、交流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4、复听,欣赏歌曲旋律,感受节奏,并跟着范唱轻声哼唱。5、再听一遍歌曲,着重听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感受两个声部的和谐、均衡。6、讨论:(1)生:合唱歌曲特别好听、很和谐、声音很饱满(2)生:唱好合唱可以提高我们的演唱水平(3)总结应该从哪些方面练习和提高并反思以往的合唱中有哪些地方还不够好需要提高。1、了解五线谱的节奏记谱法。2、,手拍上面的声部,和老师合作,合奏出二声部。3、同桌各做一个省部,配合练习。4、分成2半代表两个声部,一半拍手,一半拍腿,配合练习。5、个人分别用两手代表两个声部,练习合奏。6、师生一起用双手拍击二声部。通过交流、回忆、重温快乐的校园生活,表达对校园的热爱。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健康快乐。体会歌曲合唱部分的和谐、均衡,并通过讨论对合唱更加了解,微将来的合唱做铺垫。注意要让两个声部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更表现出“合奏”的效果。授课时间:2/21:五(4)、五(2)2/22:五(1)、五(3)2/23:五(5)   第2课时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提醒坐姿(二)发声练习  师:我们先来唱唱小调的、带有升高七音的二声部片段。  1  7  1— ‖    6 6 #5 6 ‖  6  #5 6— ‖    1 2  3 1 ‖(三)导入  1、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听看你熟不熟悉。(唱《童年》第一段)  2、师:熟悉吗?有谁能告诉这首歌的名字吗?  3、师:一提到童年就会让我们想起许多快乐的时光,里面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一天背起书包走进校园的心情吗,是怎样的?还记得第一天带上红领巾时的心情吗?  (四)新课教授:  1、导入新歌  师:有一名小同学心情和你们一样,在辅导员老师把“红旗的一角”第一次披在她肩上的那一天,他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来扮演这名同学,你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第一段。  3、请学生交流。4、播放磁带范唱,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并引导学生分乐段。板书:节拍:2/4 情绪:喜悦、爱恋之情分段:a段:叙述b段:抒情5、学唱a段(1)师弹琴,请学生轻声跟琴唱谱。(2)教唱词,指导音准、节奏。  6、学唱b段(1)分别学唱两个声部曲谱。(2)填词唱。(3)练习结束句。7、完整演唱歌曲,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a段分曲调欢快,要唱得轻松活泼。b段要唱得柔美、深情,表达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少先队组织的赞美和对学校无比的眷恋。)8、分声部练习b乐段合唱部分。  9、分声部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小结   1、置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曲中歌曲中提到的“小白杨”它代表什么,又有什么寓意呢?2、总结:其实,“白杨树”是一种很特别的树,它的枝干挺直、高大,连叶子都是朝上生长的,象征着正直、力争上游的精神。歌曲中把“小白杨”比做自己,要与小白杨共同成长,学习它的精神。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像“小白杨”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欣赏《童年》第一段。生:《童年》生:第一天上学心情很兴奋、很开心生:第一天带红领巾很激动,觉得很光荣。1、带着问题准备听歌。2、听老师范唱歌曲第一段。  3、交流。4、欣赏磁带范唱,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并引导学生分乐段。生:节拍:2/4 情绪:喜悦、爱恋之情分段:a段:叙述b段:抒情5、学唱a段(1)轻声跟琴唱谱。(2)轻声跟琴唱词。6、学唱b段(1)分别学唱两个声部曲谱。(2)填词唱。(3)练习结束句。7、完整演唱歌曲,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8、分声部练习b段合唱部分。9、分声部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交流讨论。2、听老师小结。二声部发声练习为歌曲学唱做准备。欣赏、谈话导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用问题导入歌曲,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会更加认真。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相互倾听、配合,让声音变得和谐。授课时间:2/23:五(4)          2/24:五(3)、五(2)、五(1)          2/25:五(5) 第3课时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提醒坐姿(二)复习歌曲,代替发声练习。  1、齐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复习高声部。  2、齐唱,复习低声部旋律。  3、练习二声部合唱部分。  4、提示情绪,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三)教授新课  1、导入  设问:a、同学们每天在学校里都会听到一种声音,这个声音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铃声)b、同学们听到上、下课铃声响后应该怎样做?c、大家在课间十分钟都会准备些什么游戏活动?能不能告诉老师呢?

  2、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精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宝贵,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力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刚刚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课间活动是那样的丰富多采,那么这有一群同学,你们听听他们在课间十分钟都有哪些活动呢?

  3、新歌教学

  (1)播放歌曲《哦,十分钟》的磁带、聆听录音范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3)复听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4)歌谱教学  师弹琴,请学生轻声跟琴唱谱,指导0ⅹⅹ 节奏。  第一遍慢速,第二遍稍快。(5)填词唱。(6)提问:当你们听到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7)师:把这种愉快的心情,用你们的歌声来表达吧。  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咬字清楚、声音活泼有弹性。(8)分4组接龙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齐唱。(9)即兴为歌曲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唱。(四)好歌伴我成长  师:这是首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其实还有许多校园歌曲伴随你们一起成长。比如我们的校歌。  1、有感情地齐唱校歌。  2、回忆1、2首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校园歌曲。  3、“我最喜欢的歌”歌曲对唱  分两组,用以前学过的歌进行对歌竞赛。(五)小结  师:既会紧张地学习、思考,又会适时地休息、放松,才会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充实又有乐趣。让我们在歌声中创造快乐的校园生活吧!现在属于你们的十分钟真正来到了,请你们边唱这首歌边去享受愉快的十分钟吧

  1、齐唱〈校园里的小白杨〉,复习高声部。2、齐唱,复习低声部旋律。3、练习二声部合唱部分。4、有感情地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生:铃声生:上课铃进教室学习,下课铃休息、玩耍。生:课间玩踢毽子、跳绳、游戏

  (1)聆听歌曲《哦,十分钟》的录音范唱。

  (2)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3)看着歌谱复听范唱。

  (4)歌谱学唱轻声跟老师的钢琴唱谱,唱准0ⅹⅹ 节奏。  第一遍慢速,第二遍稍快。(5)填词唱。(6)生:心情愉快、激动(7)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分4组接龙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齐唱。(9)即兴为歌曲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唱。1、有感情地齐唱校歌。2、回忆1、2首印象最深刻的校园歌曲。3、“我最喜欢的歌”歌曲对唱  分两组,用以前学过的歌进行对歌竞赛。

  巩固歌曲,进一步练习二声部配合。从上、下课铃声自然过度到新课内容的学习。在欣赏新歌时提出疑问,使学生在欣赏时能更加专著。歌曲的弱起进入是难点,要重点练习。接龙歌唱,要求每一组接唱的时候节奏和音准都要准确。能联系以前学过的校园歌曲,在音乐氛围中感受快乐的校园生活。授课时间:2/28:五(4)、五(2)          3/1:  五(1)、五(3)          3/2:  五(5) 第4课时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提醒坐姿

  (二)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1)齐唱,复习高声部。(2)齐唱,复习低声部旋律。(3)练习二声部合唱部分。(4)有感情地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5)请2位同学领唱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合唱。2、复习歌曲《哦,十分钟》(1)齐唱,提示情绪。(2)师生接龙唱加齐唱。(3)领唱加齐唱。 (三)做做游戏,练一练  1、做书p11相隔一小节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 (1)学唱谱,唱准变化音#5。(2)填词唱。(3)分声部进行卡农轮唱。2、相隔四小节卡农形式的三声部歌唱。(1)唱熟歌谱。(2)做二声部的卡农轮唱。(3)做三声部的卡农轮唱。(四)配合手势练习同主音上的五声音阶转调。  1、复习五声音阶的5种调式。2、配合手势练习同主音上的五声音阶转调。(五)小结  师:希望大家课后也能做这样的练习,这样我们的歌会越唱约好,我们的合唱会越来越和谐。

  1、复习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1)齐唱,复习高声部。(2)齐唱,复习低声部旋律。(3)练习二声部合唱部分。(4)有感情地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5)请2位同学领唱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合唱。  2、复习歌曲《哦,十分钟》(1)齐唱,提示情绪。(2)师生接龙唱加齐唱。(3)领唱加齐唱。1、做书p11相隔一小节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 (1)学唱谱,唱准变化音#5。(2)填词唱。(3)分声部进行卡农轮唱。  2、相隔四小节卡农形式的三声部歌唱。(1)唱熟歌谱。(2)做二声部的卡农轮唱。(3)做三声部的卡农轮唱。(四)配合手势练习同主音上的五声音阶转调。  1、复习五声音阶的5种调式。2、配合手势练习同主音上的五声音阶转调。用卡农形式歌唱培养合唱能力。使学生体验更多声部的卡农练习,感受多声部配合的效果和趣味。通过该练习,运用首调唱名锻炼准确歌唱的能力。授课时间:3/2:五(4)          3/3:五(3)、五(2)、五(1)          3/4:五(5)   八、教学后记:在欣赏、歌唱、表现等艺术活动中,重温快乐的校园生活,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校园团结、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把歌曲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欣赏二声部合唱歌曲《我们可爱的学校》,感受歌曲的旋律、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开始不能感受到歌曲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学校,甚至还带他们参观了校园,将最美丽的地方牢记在心里,于是在歌曲的欣赏上学生有了一定的具体理解,不再抽象。   学唱二声部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开始定的过高,学生一下子不能完全达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这方面,我还应该继续钻研。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1.齐心真好

  教学目标:

  1.以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中的合作事例,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意义,体会“合作真好”。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女排在雅典奥运会夺冠的精彩图片资料、学校集体赛事的一些奖状、锦旗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呈现事例、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教师用下面的导语引出图片的主题。

  在xx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取得了集体项目的唯一一枚金牌。在时隔20年后,她们再次站在奥运会最高的领奖台上,是什么让她们赢得了桂冠?请看赛事实况图片。

  2、阅读故事。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页《杰出的合作》。

  3、小结,板书课题 学会合作-----齐心真好

  二、 交流感受学生交流读故事后的感受。

  三、 深入讨论

  1、学生讨论如下问题:为什么需要合作;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有没有必须靠两个人才能完成的事情;有没有一个人根本就做不了的事情;有没有两个人也做不了的事情。

  2、结合上面的事例,进一步总结说明:合作容易把事情做好。

  3、教师呈现学校在一些集体赛事中取得的奖状、锦旗等,配以恰当的解说。

  提问:说说在你们班上、你们周围还有这样的合作事例吗?

  4、小结: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战胜学习困难、获得集体荣誉、开心的游戏活动,都需要我们之间的合作。

  5、学生用一句话说“合作”。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6、教师总结:大家在一起为了同一目标,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就叫做“合作”。体育比赛需要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需要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联合国“维和”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宣告:齐心真好!

  7、阅读教科书第6页小资料。

  四、拓展延伸

  完成小调查,了解更多合作的故事,搜集有关合作的俗语、警句格言、歌曲等内容,大家共享。

  板书设计:学会合作-----齐心真好

  在学习上,合作让我们战胜困难

  在赛场上,合作让我们赢得荣誉      在活动中,合作让我们玩得更开心

  2.对手也是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2、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间的关系,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并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间的关系,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将组织“两人三足跑”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2、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比赛,活动时适当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学生听录音。教师播放“两人三足跑”游戏活动学生谈的关于活动感想的录音。

  2、分析原因:学生观察活动中取得冠军的一组的合作情况,分析他们获胜的原因。请冠军组的同学分析合作在比赛中的合作并由全班学生评析。对照自己组的情况,学生分析自己活动后的体会。

  3、小结后板书课题:学会合作——对手也是朋友

  二、故事启示

  1、学生阅读“鳗鱼的启示”。思考:上面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阅读“美洲狮的故事”。

  教师可用下面的导语引出问题、激.发兴趣。动物园内养着美洲狮,起初将它放在一处山野之地,放进鹿啊、兔啊这类小动物,不想这些狮子依然一副萎靡不振、低眉耷耳的样子。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美洲狮恢复百兽之王呼啸山林的雄风。

  3、学生讨论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讨论交流后小黑板出示,引导填空:

  5、师生共勉,齐读: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意识。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生活中离不开竞争。

  6、讨论、交流: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竞争呢?你觉得这些竞争有什么作用呢?

  7、教师:是呀,在我们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竞争中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三、 合作与竞争

  1、阅读教科书第8页“我”的一段话,在教科书空白处写话:我与竞争。要求写清竞争中自我的心理,竞争的作用等。

  2、活动、教材第9页的活动:合作与竞争

  思考: (1)哪组跑得最快,为什么?

  (2)从这个游戏中你想到了什么?

  (3)有人认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3、讨论: 首先请刚才在活动中失败的同学讲讲自己的感想:对冠军有没有意见?有没有信心在下次的比赛中超过他们?

  4、学生讨论发言。我们平时生活中或是小说人物中有没有那种“输不起”的人,或者称之为“不合格的竞争者”的人?举例:a、《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曾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b、美国前拳王泰森在1997年的比赛中咬掉了对手的耳朵。

  5、学生讨论发言。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都知道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结果是乌龟赢了,那么兔子不服气,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次兔子全力以赴,当然赢了乌龟。于是,在各赢一场的情况下,他们进行了第三场比赛,结果在这次比赛的途中,遇到了一条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场比赛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板书:     

  学会合作------对手也是朋友

  生活离不开竞争 竞争让我们成长

  竞争中需要合作 合作中存在竞争

  3.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2、认识合作成功与失败的条件和原因。

  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体验合作中的共享与双赢。

  教学准备: 8组竞赛瓶、4个排球、4面红旗、8组积木、5组橡皮泥、9个带问题的卡通人物和动物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精巧过渡

  教师:同学们,你们爱做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做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不过在做游戏前,先让大家听一段小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很深的矿井里有5个矿工,可是有一天矿井突然塌方了,其他井口都被堵,只有一个井口还有一个很小的口,只能一个人艰难地通过。而且情况紧急,他们必须尽快逃生。5个矿工该怎么办才能逃生?同学们,你们面前的5个小球就是5个矿工,快快想出好办法!

  二、游戏体验

  1、体验一:抽球比赛。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球抽出,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动作快或者动作慢的原因,并且进行比较。

  2、体验二:传球比赛,夺红旗。可以进行两轮比赛。

  (1)第一轮比赛要求球从每个学生头上传过。赛后,说说动作快或动作慢的原因。

  (2)第二轮比赛要求球从每个学生左肩传过。借鉴第一轮失败的原因小组进行调整,再比赛。

  3、体验三:堆积木比赛,夺红花。要求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参与,看哪个小组在5分钟内堆的积木花样最多,堆完后各组可以请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欣赏,并介绍自己小组堆积木的方法。最后,学生介绍,总结堆积木花样多与少的原因。

  三、探究明理

  1、学生讨论探究。三个活动后请学生讨论自己在前面的三个游戏中的收获,自己的感想。通过比较,进行总结归纳。

  2、教师小组: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四、延伸升华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科书中的几个事例、课堂上的三个活动及自己的理解,以“合作中的共享与双赢”为主题,进行交流讨论。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第19页的图配文,然后谈感受。写下自己的体验。

  五、模拟实验教师呈现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卡片,在每个卡片的后面列有一个任务,学生按照小组抽取卡片,根据抽到的任务,各小组分工合作。卡片中的任务有以下几个:

  (1)粉笔将教室里的黑板打扮漂亮!

  (2)喜欢拼图吗?试试看,你们的卡片拼出后会是一幅什么图,然后将结果贴在黑板上。

  (3)会捏橡皮泥吗,那么来吧!试试捏个“动物乐园”!

  (4)小组同学准备个小合唱,要有动作才好哟!

  (5)有一座房子光秃秃的,你们能用玉米粒做屋架,红豆做屋顶,绿豆做窗户,再配上图案,将它打扮一下吗?

  (6)小组的几个人试着组合成“术字形”“米字形”“梅花型”图案(要求站着组合)

  (7)你们小组能团结一心,那么大家都来想一想,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干点什么?给大家个惊喜。

  (8)这是一朵大红花,每个花瓣都被白色花片遮住了,白色花片上的问题需要从书中寻找答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从书中找出答案,就能揭开白色花片得到这朵红花。

  (9)你们还可以自由选择,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写下你们的活动记录,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

  六、教师寄语

  在刚才的合作实践活动中,老师看到了大家的成功合作。你们成功的喜悦,灿烂的笑容,让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很棒的合作之星!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单元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游记《繁星》、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而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那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教学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感情。学会合作交流。

  三、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学时)

  《繁  星》                    (1学时)

  《冰心诗四首》                (2学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学时)

  《古代寓言二则》                (1学时)

  诵读欣赏                       (1学时)

  写作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时)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旦打开必得一个新的天地。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2.在无数关闭的大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这扇门的重要性。

  三、交流活动

  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精读品味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提示:可从用语、内涵、修辞等方面入手。

  (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以便相互启发,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五、教师小结

  文学——我们或许很久以前就与她相遇,且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相携走了很远。以后我们还将与她相伴一生。她的魅力真是无穷,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愿大家能深深地爱上她,在她的天地里展翅飞翔。

  六、作业布置

  1.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介绍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让同学们分享你阅读的喜悦。

  2.把你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

  3.制定一下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并能提醒自己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二、繁  星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

  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是倍受我们青睐。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一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看星感受(文中语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写作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 

  三、二读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分析说明。

  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三读品味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辞之句并加以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

  五、四读延伸

  根据本堂课所学,结合自身看星的经历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同时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

  六、作业布置

  1.仿照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叙写自己的看星经历,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

  2.阅读二十二课《七颗钻石》,结合自身对星座的了解,展开想象写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

  (以上作业两选一)

  三、冰心诗四首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

  (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

  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

  母爱是               。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

  母爱是                              。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

  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

  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

  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

  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

  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 

  四、安恩和奶牛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了解人物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2.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3.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设置悬念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内容

  1.哪些同学读过这篇小说?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想一想,组织语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

  安恩带她的奶牛到集市不是为了卖,而是怕奶牛孤单,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2.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同学的概括已经点明了人物——安恩,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带奶牛到集市,很多人想买,安恩都不卖,因为她带奶牛到集市不是为了卖,而是怕奶牛孤单,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文章哪一段对安恩作了介绍?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自然段描写安恩

  请同学们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①她穿着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她的灰白的头发

  这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你会怎样形容安恩?

  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安恩老了、贫穷,但淳朴、整洁。

  ②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这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看出了安恩的什么特点?

  动作描写,看出了安恩的勤劳

  ③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这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表现了安恩的什么特点?

  神态描写,表现了安恩的安详。

  2.总结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描写方法除了有刚才提到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我们要介绍一个人物,不要像贴标签似的给他一些形容词,而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读者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像约翰尼斯•延森一样,通过描写,让我们知道安恩是一个贫穷、淳朴、整洁、勤劳、安详的老妇人。

  3.文章哪一段描写了奶牛的外形,除了描写奶牛的外形,还有一些对奶牛评价性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第二自然段描写奶牛,评价性的句子有:“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它是出身高贵的纯粹良种”,“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

  4.在第二自然段中,我们通过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奶牛对安恩的态度?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

  三、探究小说主题

  1.安恩把奶牛牵到集市的牲口交易市场,她的奶牛很好,别人以为她是来卖奶牛的,从哪一段开始,有人对她的奶牛表示关注来买奶牛了?

  第三自然段

  2.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至全文结束,其他同学请思考以下问题:

  ①面对不同买主的询问,安恩的回答始终是什么?

  “它是不卖的”

  ②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语言描写

  ③安恩不卖奶牛是不是因为买主出价不高?

  不是,第11自然段有人“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安恩不卖奶牛是因为她对奶牛有感情,所以她始终回答“它是不卖的”,刻画了安恩不卖奶牛的坚定态度。

  ④除了安恩的“它是不卖的”,这一坚定的回答,她在面对屠夫的询问时,有一个词语表现了她对奶牛的态度,请找出来,并告诉我这一段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

  第8自然段“爱怜”,是对安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⑤全文哪一段交代了安恩不卖奶牛但又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的原因?

  最后一段

  ⑥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⑦最后一段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语言描写

  这一段通过安恩的语言描写我们知道了她能体谅奶牛的孤独,没把奶牛当牲口看,在最后一段中你还可以从哪个词语看出安恩把奶牛看成自己的家人,朋友?

  “我们”

  3.全文结束,我们知道了文章的标题叫“安恩和奶牛”看到了安恩和奶牛之间的感情,看到了安恩对奶牛的关怀、爱怜和理解。但作者不单单要告诉我们安恩对动物是这样的,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这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四、讨论悬念设置

  1.当我们第一遍读这篇小说时,故事的结尾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小说的构思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文结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但仔细想想,文章很多地方已经对这个结局作了暗示,现在请同学们再回过头去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恩不是来卖奶牛的?

  小说开头就点明了“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安恩不太像做买卖的人,同时,她并没有炫耀她的奶牛。

  安恩面对买主一次次的询问都回答“它是不卖的”

  通过前面的多次暗示性交代,结尾安恩再告诉我们她到集市上来不是卖奶牛的,我们就觉得这个结尾并不突然,还是合情合理的。

  2.在我们读完全文前,看到安恩牵着奶牛在集市上“悄悄地站在一边”,面对买主的询问回答都是“它是不卖的”,我们读者就会有疑惑,既然不卖奶牛,你为什么要把奶牛牵到集市的牲口交易市场上来?这个疑惑就是小说设置的悬念,有了这个悬念我们读者就会想往下看,把这个疑惑解开。所以小说中设置悬念的作用就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继续,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

  五、小结

  1.通过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主题:表现安恩对奶牛的爱怜、理解

  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3.设置悬念,构思精巧。 

  五、古代寓言两则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duó量长短  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hè  涉  jù遽    qì  契  yǐ  矣    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 ••••••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诵读欣赏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说出自己的赏析。

  3.通过对古代名家诗作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有自己的赏析。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会背古诗吗?来背背看!(小小赛诗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古典诗词是

  东方文化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诗词。

  二、学品诗词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诗的意境,或者交流一下诗的内容。

  2.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你的读诗所得。

  3.交流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你对这句诗的赏析)。

  4.朗读其它三首,对其它三首有自己的理解,能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背诵诗词

  在诵读赏析的基础上,看谁背得快。

  四、作业布置

  1.流利背诵这四首诗词。

  2.把后面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熟读成诵。

  综合实践活动

  文学——我的挚友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

  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

  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

  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

  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

  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六、活动总结

  1.学生谈活动的收获。

  2.老师的展望(重读书习惯的养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感受意境、体会诗情。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草》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三、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六、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利用学习伙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七、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