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1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国徽》是一篇文字浅显、富于儿童化的诗歌。它通过描写三个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面,表达了把祖国时刻装在心中,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增光添彩的美好思想。文章并不板起面孔,一味说教,而是寓理于小事之中,寓情于美好的音韵之中,是一篇朴素而有令人回味无穷的小诗。

  教学思想:

  基于课文的特点,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述,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在情感的熏陶中使学生达成情理的内化。其次,本班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可以将课文的教学作为一种德育资源,把爱国教育转化为集体教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4、和本班的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将课文教学与本班的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认读生词。

  2、齐读课文。

  二、学生分小组自读自悟

  你们小组最喜欢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注意: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些什么。读完之后,再小组交流、讨论你们的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读书的心得。

  1、请一些小组分别展示自身的朗读。

  2、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一节主要讲了些什么。

  让学生知道课文所讲的三个场面。

  3、再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朗读诗歌的三个场面。

  4、让学生谈读完书后的收获和感受。

  你们小组的成员在读完之后都有些什么感受呢?你们通过读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都可以谈谈,都可以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行吗?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懂得时刻想着祖国,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努力为祖国增光添彩。学生可能理解第三节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的大地?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在祖国的阳光中成长起来的,祖国就跟太阳一样伟大,祖国的尊严至高无上。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个人读

  2、小组读

  3、引读

  4、赛读

  五、你还知道哪些为国增光的好人好事。

  可让学生谈谈课外收集的资料,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人或事。

  六、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七、教师讲述近来班上违反纪律的事,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明白:爱祖国应该爱集体,维护祖国的尊严就要从维护集体的利益开始。

  八、我们应该怎样维护集体的利益呢?

  1、让学生写出来。“我要……,为班集体增光添彩。

  2、让学生交流。

  九、教师对全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付之与实际行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有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适合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有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国徽图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出示一枚硬币,请学生观察背面是什么图案?说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它?

  二、初读课文

  安排充分的自渎时间。

  1、首先利用汉语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将诗歌读通读顺.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在自读基础上也可以同桌互读或小组读,指明读,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内容有所知,有所感;初步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这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书长句中停顿。可通过重点句进行指导,让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句子中怎样停顿,初步体会为什么要停顿。

  2、充分利用插图边读边想像。课文中的插图显示了第二小节中我在街上扶起摔倒的小弟弟的场景.第一小节擦净硬币上的国徽和第三小节走过天安门,仰望国徽的场景,可启发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注意要把朗读诗句、观察画面和展开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情感。

  3、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和语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要重视字词教学.首先,要注意引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的意思.

  二、学习生字词

  1、要注意以下字形的指导

  徽字易错,左中右结构,中间山下面是系不要少了一;另外,中间部分不要和微混淆

  帽字共12笔,右上是曰不是日下边是目不是日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如:闪烁、映照、辽阔等。让他们想想,夏天的夜晚仰望天空,什么东西在闪烁?

  三、思考交流

  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争光?

  板书设计:

  国徽

  拾起硬币

  扶起小弟弟

  为国徽争光添彩

  教学后记:

  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国徽的资料,学生通过小组间互相交流资料认识了国徽的图案,了解了国徽的意义,爱国之情也就油然而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徽,尊重国徽,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意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徽、尊重国徽。(重点)

  2. 理解“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两句的意思。(难点)

  教具准备:

  1. 实物投影

  2. 国徽的图片

  3. 课件(时间为一分钟的题为国歌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到图书馆查阅纸质或电子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件下载、手写采蜜集等等)记录下来。

  2、准备几枚硬币。

  二、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同学们,每周一升旗的时候,我们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每当这时,国歌声总会在校园上空回荡。每当这时,你看到了什么?会想起什么呢?

  出示一枚硬币,请学生观察背面是什么图案? 国徽图案里有什么?在哪里还可以看见国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国徽”为题的小诗。

  板书课题:国徽

  三、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首先利用汉语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将诗歌读通读顺.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在自读基础上也可以同桌互读或小组读,指明读,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内容有所知,有所感;初步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四、再读诗歌,互动质疑。

  (一)读读这首小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1.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2.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3.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4. 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5.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二)读完这首诗歌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1.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2.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3.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5.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二)梳理质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放在实物投影上师生一起去梳理:

  1.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1)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2)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3)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三)解决策略:

  ①择法自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圈画、思考、旁批来感知重点内容。

  ②四人一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提高。

  ③全班汇报:大家各抒己见,组内外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充分交流,教师适时点播。

  2. 汇报交流

  (1)学生可以在投影上展示他搜集到的资料:国徽图案、介绍国徽中有什么?代表什么?

  读一读诗中相关的内容。

  (2)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再放前面使用过的课件。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诗。

  (3)学生可以结合《采蜜集》等记录平时观察、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4)同桌同学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五、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这节课,原本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安排在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时。但在学习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的污泥擦干净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可不可以现在上网查阅一下与国徽有关的资料?”这一下子,打乱了我预定设计的思路。但学生提得很合理,现在查阅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很会学习。 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纷纷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颁布的时间与内容,我国国徽图案的诞生,我国国徽的组成和寓意,国徽的悬挂和使用等内容。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联系生活,从而明白了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尊重爱护国徽,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国。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总结,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只有这样,“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体现与落实。

  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应变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和学生同步前进,实现“双赢”。

  在今后备课中,教师要经常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备可能”也是我们应对课堂质疑问难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案点评〗

  《国徽》是 “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一首儿歌,语句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也较浅显。针对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设计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唤起了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地显著特征。针对教材特点,在学习生字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在全班交流时,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这样就使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了语文材料,在自主实践中,运用方法,形成能力。使课堂形成动态生成的融语言训练、情感熏陶于一体的集合。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本节课教师就注意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敢于质疑,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之乐趣。教学中教师多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展示的方式等,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体现资源优势,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让学生直接上网查阅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加了对文本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扩充了语文教学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5

  今天,我上了《国徽》这一课。纵然有课前的充分准备,但我的内心依然存在着不安。课上完了,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深思。

  1、在生字新词的学习这一环节中,我对二类生字的处理所花的时间稍长了一点,以致于在第三小节的学习上时间匆忙了一点。在对比“映照”与“照耀”的时候,课件上的句子没有打上句号;“湖面( )蓝天白云”这句要写成“湖面( )着蓝天白云”要恰当一点;两个句子同时出现的效果要好一些。

  2、读是语文的生命线,在品读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的读指导得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提高不大;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过于单一了一点。对第三小节的学习时间过短了一点,读得不够充分,更谈不上朗读的指导了。

  3、在拓展这一环节中,感悟国歌那高昂激越的旋律时,我应提醒学生,身子要站直了,这就是爱国的表现。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做好了,这就是爱国,比如戴好红领巾、捡起一块垃圾等等。

  4、课堂上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那我应该在下课前对孩子们的表现情况作一下小结,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一点。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6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有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适合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有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国徽图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出示一枚硬币,请学生观察背面是什么图案?说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它?

  二、初读课文

  安排充分的自渎时间。

  1、首先利用汉语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将诗歌读通读顺.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在自读基础上也可以同桌互读或小组读,指明读,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内容有所知,有所感;初步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这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三、理解课文

  1、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书长句中停顿。

  可通过重点句进行指导,让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句子中怎样停顿,初步体会为什么要停顿。

  2、 充分利用插图边读边想像。

  课文中的插图显示了第二小节中”我”在街上扶起摔倒的小弟弟的场景.第一小节擦净硬币上的国徽和第三小节走过天安门,仰望国徽的场景,可启发同学们边读边想象。

  注意要把朗读诗句、观察画面和展开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情感。

  3、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和语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要重视字词教学.首先,要注意引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的意思.

  二、 学习生字词

  1、要注意以下字形的指导

  “徽”字易错,左中右结构,中间”山”下面是”系”不要少了”一”;另外,中间部分不要和”微”混淆

  “帽”字共12笔,右上是”曰”不是”日”下边是”目”不是”日”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如:“闪烁”、“映照”、“辽阔”等。让他们想想,夏天的夜晚仰望天空,什么东西在“闪烁”?

  三、 思考交流

  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争光?

  板书设计 :

  国徽

  拾起硬币 扶起小弟弟……

  为国徽争光添彩

  教学后记:

  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国徽的资料,学生通过小组间互相交流资料认识了国徽的图案,了解了国徽的意义,爱国之情也就油然而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保护国徽,愿用自身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保护和敬重。诗歌巧妙地告诉小朋友,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小朋友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身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扮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议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身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身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相互考虑,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身学习本课后的考虑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他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扮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空虚”“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置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公开课教案,必需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掌握自身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置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身的观点,并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革新。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考虑,所以布置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考虑: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身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考虑,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沿。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沛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考虑,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考虑,“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和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需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方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考虑,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和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相互考虑,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和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协助或者协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协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浏览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置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示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胜利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身发明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身学习本课后的考虑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他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扮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徽,尊重国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徽、尊重国徽。(重点)

  2.理解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两句的意思。(难点)

  教具准备:

  1.实物投影

  2.国徽的图片

  3.课件(时间为一分钟的题为国歌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到图书馆查阅纸质或电子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件下载、手写采蜜集等等)记录下来。

  点评: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激情导入:

  每周一升旗的时候,庄严的国歌声总会在校园上空回荡。人们还把国歌拍成了纪录片,(播放课件,在画面合成出国徽图案时定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以国徽为题的小诗。

  板书课题:国徽

  点评:国歌是学生最熟悉的,从此引入比较自然。以国歌为题的纪录片,内容紧凑,画面、音响激动人心,特别是片尾国旗、天安门、麦穗、齿轮等组合成国徽图案,在此定格可以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三、了解学生情况:

  (一)读读这首小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1.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2.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3.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4.

  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

  更美丽。

  5.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点评: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

  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二)再读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点评: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四、互动探究:

  (一)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1.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2.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3.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

  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5.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二)梳理质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放在实物投影上师生一起去梳理:

  1.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1)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2)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

  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3)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2.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1)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2)在那里可以看见国徽?

  (3)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点评:对质疑进行梳理既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又是师生共同确立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解决策略:

  1.和内容有关系的问题解决策略;

  (1)第一个问题当时解决。

  (2)第二、三个问题采用如下方法:

  ①择法自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圈画、思考、旁批来感知重点内容。

  ②四人一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提高。

  ③全班汇报:大家各抒己见,组内外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充分交流,教师适时点播。

  点评:这一环节达到对诗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第二、三个问题是全诗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的策略不是教师讲解,而是学生分组互学,通过阅读、讨论,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同时又使得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

  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解决策略:

  (1)学生可以在投影上展示他搜集到的资料:国徽图案、介绍国徽中有什么?代表什么?

  读一读诗中相关的内容。

  (2)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再放前面使用过的课件。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诗。

  (3)学生可以结合《采蜜集》等记录平时观察、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4)同桌同学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点评:教师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文字及观察资料的能力。师与生、生与生共同交流学习情况、互议互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板书设计:

  爱护→

  国徽

  ←争光

  点评:板书设计一是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二是在形式上象征着国徽和太阳一样,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课后总评:

  本课从大语文的教育观点出发,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学习情况、互议互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环节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9

  《国徽》教学反思

  “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

  《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我这节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接读、配乐朗读)为主要凭借,从而引导学生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动脑、动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收获,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比如,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

  ”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当然,我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我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我的评价还不够及时、到位,还欠缺启发性,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朗读指导虽然方式较多,但学生情感的激发还不够细致。

  教学反思:《国徽》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一学习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语文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我所执教的《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我这节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危险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接读、配乐朗读)为主要凭借,从而引导学生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有一试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动脑、动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收获,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比如,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老师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老师的评价还不够及时、到位,还欠缺启发性,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这节课,原本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安排在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时。但在学习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的污泥擦干净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可不可以现在上网查阅一下与国徽有关的资料?”这一下子,打乱了我预定设计的思路。但学生提得很合理,现在查阅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很会学习。

  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纷纷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颁布的时间与内容,我国国徽图案的诞生,我国国徽的组成和寓意,国徽的悬挂和使用等内容。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联系生活,从而明白了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尊重爱护国徽,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国。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总结,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只有这样,“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体现与落实。

  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应变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和学生同步前进,实现“双赢”。

  在今后备课中,教师要经常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备可能”也是我们应对课堂质疑问难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国徽的样子和自己对国徽的认识,《国徽》教学设计。

  2.通过交流对国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对国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激发血色怀念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准备:5分硬币、国徽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币,观察一下它的背面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国徽上都有什么图案,把你观察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指名汇报、评议。

  4.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你都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国徽?学生汇报,自由发言。

  5.学生汇报课前搜集有关国徽的有内容。

  6.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怎样做才能为“国徽”增光添彩。

  7.朗诵与国徽有关的诗。

  8.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组或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9.小结:

  对国徽的尊敬与热爱表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希望同学们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 国徽的图片

  2. 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4、板书课题《国徽》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练习说话。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展示读,共同评价。

  5、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共同解决困难。教师可以点拨、引导。设计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是需要重点讲解的。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拓展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在生活中做哪些事可以为国争光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13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地带,位置比较偏,大局部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开始试验至今,大局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能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来学习生字,进行课外阅读,并且阅读量逐渐增多。由于多数小朋友是独生子女,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的氛围不够浓厚;再就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在搜集资料方面,学生搜集的资料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老师在教学中,还是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和搜集资料的活动,目的是逐步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不时实践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闪烁”的含义。

  2.把朗读诗句、观察画面、展开想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国徽的资料,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吧。

  生1:我知道了齿轮代表工人阶级,麦穗代表农民阶级。

  生2:我搜集到了国徽的图片。

  师:大家做的很不错,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能见到国徽呢?

  生:天an门城楼、警察叔叔的帽子上……

  师:请大家仔细看,(出示国徽实物图)问:国徽的图案里有什么?想好了再举手回答。

  生:国徽的图案里有天an门、五星、齿轮、谷穗。

  师:国徽的中央是五星和天an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徽》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国徽)这个“徽”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多读几遍。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这个字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模样很相近?

  生:是“微笑”的“微”。

  师:板书“微”,并指导学生区别认识,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2页,听一听课文录音,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生字条等等)

  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同桌进行合作,一人读一遍,互相协助一下,把字音读准确,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三)精读、品味

  师: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自身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用笔画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学习第一小节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小节的内容,生字是红颜色的。)自由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字的读音,看看自身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能读下来吗?(大屏幕出示:硬币、擦掉、污泥、闪烁)

  生:齐读(老师指哪一个,就读那一个词语。)

  师:生词大家都读下来了,我们再来交流一下自身的读书体会,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生1:从“我要先擦掉它上面的污泥”这句话中,我知道了文中的小朋友非常热爱国徽。

  生2:“闪烁”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3:“闪烁”是一闪一闪的意思,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那样,眼睛一眨一眨的。

  师:你说得真好,能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谁还想接着谈?

  生4:读了这一小节,我知道了拾到东西,哪怕是一分钱也要交公,也是热爱国徽的表示。

  师:是啊,歌曲《一分钱》中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做的,你们喜欢听这首歌吗?

  生:喜欢。

  师:听的时候,可以跟着一起唱。(放歌曲录音)

  生:认真听,同时跟着一起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歌中的小朋友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捡到了一分钱,交给了警察叔叔,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小朋友,都为国徽增添了光彩,心里是多么的高兴!那么,你能不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和对国徽的热爱之情读出来呢?先自由练习读一读,然后指名读,我们大家一块评议。指名朗读。

  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声音很高,特别是最后一句,读得很有感情。

  师:那就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师:通过学习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小朋友为了给国徽添光彩,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事,他还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出示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小节。

  生:自由学习。

  师:课文读完了,下面的词语你都认识了吗?(扶起、摔倒、帽子)

  生:指名读这三个生词。

  师:你是怎样记住“扶、摔”的?

  生:因为“扶、摔”都有提手旁,都与手有关系。

  师:“倒”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谁能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

  生1:倒水

  生2:倒茶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再来交流一下自身的读书体会。

  生1:我知道了警察叔叔对小朋友的做法很满意,因为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2:我们也要乐于助人,为国徽增光添彩。

  师: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进行评议。指名读。

  生:按要求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声音很高,可是,没有感情。

  师: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让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读)

  生: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有停顿,特别是“甜甜的微笑”,读得很有感情。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警察叔叔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警察叔叔这时心里会想,这真是一个好小朋友。

  生2:警察叔叔会想,这个小朋友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小朋友。

  学习第三小节

  师:前两个小节,同学们读出了自身对国徽的热爱,现在,我们学习第三小节,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可以吗?

  生: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四)配乐朗读

  师:我们现在进行配乐朗读,看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出自身对国徽的热爱,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

  生:(三名学生)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五)拓展延伸

  师: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是热爱国徽的表示,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做什么事为国徽添光彩呢?

  生1:看到地上有废纸,随手捡起来,是为国徽添光彩的表示。

  生2:看到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也是热爱国徽的表示。

  生3:……

  (六)背诵积累 师: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同学们读得也很有感情,那么,能不能背诵下来呢?可以背诵自身喜欢的一个小节。

  生:进行背诵。

  师:谁能背诵下来?大胆的试一试,你才干胜利。

  生:背诵自身喜欢的一个小节。

  (七)写字

  师:课文里的生字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写,比较容易出错?

  生:我认为“摔”最难写。

  师:谁来帮帮他?

  生:“摔”的右边是“率”,中间局部是“撇折撇折点,一共是三笔”。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请大家看黑板,认真看老师写,然后自身写一遍。

  生:认真看,认真书写。

  师:请大家认真写一写其他的生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生:自由写。

  师:同学们都写完了,我们组织一次作业展评,怎么样啊?

  生:指名上台展示自身的作业,集体评议。

  师:通过作业展评,可以看出大家写得很认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又有了提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八)安排作业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国歌和国旗也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国歌和国旗的资料,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语文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我所执教的《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动身,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我这节课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为先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接读、配乐朗读)为主要凭借,从而引导学生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整个教学过程,充沛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进行想像,让学生尽量发挥发明潜能,学生动脑、动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绩与胜利。

  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比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干为国徽添光彩,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缺乏和遗憾,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老师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老师的评价还不够和时、到位,还欠启发性,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篇14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 国徽的图片

  2. 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4、板书课题《国徽》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练习说话。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展示读,共同评价。

  5、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共同解决困难。教师可以点拨、引导。设计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是需要重点讲解的。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拓展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在生活中做哪些事可以为国争光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板书设计:

  洗硬币

  国徽 扶弟弟 爱祖国

  照耀我

  教学反思1

  《国徽》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叙事儿童诗,充满情趣,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热爱和崇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

  一. 重视字词教学。首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例如“闪烁”“辽阔”,然后借助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什么很辽阔,什么在闪烁?

  二 . “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朗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读)为凭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

  三.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徽、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四.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先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为国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读给同桌听,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感受成就与成功,寻找分享与快乐的感觉。

  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就可以知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它和国旗一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还需加倍努力。

  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国徽》这一课。纵然有课前的充分准备,但我的内心依然存在着不安。课上完了,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深思。

  1、在生字新词的学习这一环节中,我对二类生字的处理所花的时间稍长了一点,以致于在第三小节的学习上时间匆忙了一点。在对比“映照”与“照耀”的时候,课件上的句子没有打上句号;“湖面( )蓝天白云”这句要写成“湖面( )着蓝天白云”要恰当一点;两个句子同时出现的效果要好一些。

  2、读是语文的生命线,在品读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的读指导得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提高不大;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过于单一了一点。对第三小节的学习时间过短了一点,读得不够充分,更谈不上朗读的指导了。

  3、在拓展这一环节中,感悟国歌那高昂激越的旋律时,我应提醒学生,身子要站直了,这就是爱国的表现。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做好了,这就是爱国,比如戴好红领巾、捡起一块垃圾等等。

  4、课堂上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那我应该在下课前对孩子们的表现情况作一下小结,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一点。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