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精选13篇)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 长沙》课后测试1、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 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 游泳

  一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4.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5.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参考答案】1              答案:c   分析:“思想内含”应写为“思想内涵”。   2              答案:c   分析:c项的正确停顿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              答案:d   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4              答案:c   分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篇》,“子在川上曰”的“子”是指孔子。 5              答案:d   分析: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不是说要神女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而是强调“当惊世界殊”,神女该会惊讶世界跟从前不同了,来突出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课外拓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稿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2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3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4

  执教人:余书伟,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0年教龄,三门峡市级骨干教师,陕县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0398-3711541(办)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这首词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新闻记者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的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这首词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必要的指导,本篇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也即把诗歌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参照现在高考对学生诗词阅读的能力要求,这首写秋景的词与以前接触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比阅读。

  教学目的: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学法指导:

  1.诵读入境,欣赏诗意。

  2.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具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6分钟)

  1.播放《沁园春 雪》的吟唱

  2.教师的导语 :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绽放着生命华彩的壮美诗篇就使得这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风云,不断照耀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不断支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学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暂历史而最终获得了永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的崇高心灵。

  二 、赏析课文

  (一)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显示思路的关键词。

  (二)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3.用历代咏秋的诗句来对比作者看到的秋景:

  (1)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2)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3)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4)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4)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较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与教师自己与毛泽东用同样的景物写的咏秋诗相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

  (三)赏析下片

  1讨论几个重点词的用法:

  (1)“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2)“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3)“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4)“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5)“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比较拓展:

  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写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五、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 长沙》的吟唱

  附:课件准备

  1.从下载《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吟唱

  2.制作《沁园春 长沙》flash动画,课堂配乐朗诵。

  3.将宋玉、屈原、杜甫等人的咏秋诗句制成幻灯片。

  4.毛泽东与其他人诗词比较的幻灯片。

  5.将毛泽东与陆游的《咏梅》制成幻灯片。

  [1]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5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长沙〉〉的教学设计

  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

  1导语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3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  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 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绚烂的秋景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 :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6

  这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正课。首先开始的就是诗歌。本身而言,我自己并不擅长诗歌,而目前的高中生诗歌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在第一节课,我主要的思路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诗歌。

  一、问学生自己是如何学习诗歌的?

  基本上的同学会提到理解问题,有些同学会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通过我自己的总结,诗歌学习包括:了解背景;初步朗读;理解情意;有感情朗读;自我思考。

  其实应该要在整堂课中贯穿如何学习诗歌,这样学生就有可能通过课堂的学习记牢这几个环节。而一开始就把几个环节亮出来,在后面的时间里又没有进行及时的提醒反复,效果可能会差一点。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效果,解决字词问题。

  在一个班级是全班齐读,在另一个班级是请几位同学读。还是后者的效果好一些。不过也要看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站起来朗读,即使站起来,声音也很小声,再加上问题都差不多,并不能很好的检测他们,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恐慌。而有些班级学生比较积极,水平也各异,上课情绪比较放松,教师的点评比较有效。

  三、理解情意

  这首词写了哪几幅图景?有些学生对图景这个词都无法理解。三班的基础比其他两个班级会差一些,需要更多的耐心,要鼓励学生或错或对的回答,而不要先指出他们的错误,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在三班上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从基本的开始讲,慢慢引导他们。这节课里,在三班已经是最后一节课了,我有点急躁,对学生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懂,没有心理准备,对他们有点凶,可能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下次要多加注意。

  有些班级说是三幅图景,有些是两幅图景。而我是迎合了学生的看法,认为三或二都可以。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应该事先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想到足够的理由来应对不同的看法。

  对诗歌进行了解释。

  在解释过程中,我太想把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传递给他们。但是在过程中,我运用的方式是追问,不停的追问,问不出来的地方,就自己来讲解,缺乏教学的技巧。

  在和学生讨论该用“独立”还是“伫立”时,引导学生不同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个环节我比较满意。

  四、有感情的朗读

  自读——齐读——请学生读。

  在有些班级的朗读指导比较有效。通过我的分析,让他们更明白这首词的深意,以及该如何具体去朗读。

  最大的问题还是教学语言太过琐碎。特别是对问题答案的整合。可能是因为没有准备充分,所以自己就说不连贯。上课前,还需要准备更充分一些。不要出现太多不规范的语言!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4.背诵这首词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学习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学习流程:

  一、温故知新

  金手指结合初中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想一想:《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二、鉴赏品味

  想一想: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芝麻开门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金手指这首词的思路: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金手指从炼字、意境、主旨等角度赏析诗句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想一想:“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 “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名“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想一想: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芝麻开门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以及附近的许多山峰。 “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这四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指湘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

  “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之水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碧”,与上文“遍”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意思。如果说“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百舸:船很多。争流:争着行驶。一个“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又次,抬头,看到天空:“鹰击长空”;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长空:广阔的天空。一个“击”字,把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情景写活了。浅底:水清能见到河底,故显得浅。翔,一般用于指称鸟的动作,这里借用它来描绘鱼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非常生动,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所谓动景。前者属于远景,后者为近景,远近结合,相映成趣。

  “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这句话意思是说,世界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奋发自强。这句诗暗喻了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诗是靠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都不直说。

  金手指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芝麻开门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写山林,突出“红”字;写江水,突出“碧”字;写鹰,用“击”字;写鱼,用“翔”字。

  金手指这七句全是写景,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从写景到抒情,中间安插了下面三句作了巧妙的过渡。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想一想:“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

  芝麻开门怅: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怅”字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诗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怅”的思绪。

  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芝麻开门诗人发问,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诗人,也是个哲学家。他正在作哲学的沉思。从这发问中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联系下阕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4、携来百侣曾游。

  想一想:“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芝麻开门携:携手。在这里是“亲切友好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里聚会、游览,抒发革命豪情,畅想美好的未来,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 “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用了一个“携”字,很自然地从上阕转入下阕。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想一想:“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芝麻开门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金手指对革命青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写得层次分明。请归纳。

  第1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当。“恰同学少年”五字,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

  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想一想:先说一说这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芝麻开门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金手指下面让我们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芝麻开门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巩固拓展:

  请你说说下面的每个诗句的诗眼,并中从修辞、画面、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8

  【学习目的】

  1、感受*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建议课时】

  1.5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

  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

  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品语言、知诗艺、思想)

  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

  1、说说:

  ⑴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

  (学生自由表达)

  ⑵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

  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

  ⑴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⑵将《沁园春•雪》与课文对比读(投影呈现《沁园春•雪》)。

  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发现同一词牌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交流后再明确:词牌,题目,一般分为上片或称上阕和下片或称为下阕相同词牌的词有相同的体例,古人称作词为“填词”。)

  ⑷“诗言志”,读了本词,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吗?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吗?

  集体朗读。

  学生谈对“志”的理解及此志在心中激起的感受。

  教师点评,归结到毛诗风格与思想的把握上,并附带欣赏及*的书法。

  (明确: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主宰河山的雄心壮志。基调昂扬向上,词风大气磅礴。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学生有气势地再读。

  三、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建议:让同学用散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诗句所表现的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3、赏析*笔下的秋景。

  具体步骤:

  ⑴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⑵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⑶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⑷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⑸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较*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比较*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与古人描写秋的句子与*的咏秋诗相比较。(可以寻找一些有关“大雁、梧桐、菊花、落叶”等诗句来比较,时间仓促未能找好打上。)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

  四、赏析下片

  在词的上片,*同志通过写秋景传达了自己内心激荡的青春*,也就是借景抒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片作者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几个重点词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讨论交流几个重点词的用法。

  (明确:仅供参考)

  ⑴“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⑵“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⑶“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⑷“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⑸“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3、这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挑战,敢于挺身而出主宰世界命运的热血青年。血气方刚,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在穿透80年时空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有力的脉搏,炽烈的情怀,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首词能有这样的穿透力、感染力?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讨论与交流:

  ⑴“诗言志”,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来抒写自己的宏伟抱负与远大理想的?

  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形象地表现它?

  ⑶运用“增删调改换”方法进行词语分析,品味其用语之精妙(炼字炼句炼意)。

  五、学法与鉴赏点拨

  1、赏析写景:写景顺序,景物选择(意象/物的选择),景物特征(意境)。

  2、分析叙事: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的描写)

  3、表达技巧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动、名、形容词的分析。

  明确即课堂小结:作者借雄奇壮观崇高之美景造阔大之意境,以刚健有力之行为状人物之形美,当然,更是作者心有所动,心有*,胸怀天下,方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字。

  六、作业

  写写你心中的理想。要求采用诗的语言。(小提示:可以套用歌曲或诗词。)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阕雄奇壮观之景以写景抒心中之情

  下阕刚健有力之行借叙事传人物之神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9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

  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

  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4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鲜μ嵛剩汗湃吮氏碌那锞岸嘞羯北梗謇洳业蠖?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5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中  看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怅寥廓,

  中  怅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峥嵘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6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7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0

  【导学创意】: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共3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教学班级】奈曼实验中学高一188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

  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左右)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动的王”。)(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查阅资料,看*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问: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预设: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一/5页: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5分钟左右)

  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10分钟。(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

  2.听写句子,交作业。(5分钟左右)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5分钟左右)

  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钟左右)

  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10分钟左右)

  6.欣赏《沁园春·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5分钟左右)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

  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青年时代的*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是湖南农*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5分钟左右)

  (课外作业2: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连中国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5分钟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5分钟左右)

  【课堂作业】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战斗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

  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

  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1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长沙〉〉的教学设计

  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3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 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绚烂的秋景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2

  作者系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0年教龄,三门峡市级骨干教师,陕县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0398-3711541(办)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这首词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新闻记者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的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这首词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必要的指导,本篇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也即把诗歌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参照现在高考对学生诗词阅读的能力要求,这首写秋景的词与以前接触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比阅读。

  教学目的: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学法指导:

  1.诵读入境,欣赏诗意。

  2.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具准备:

  1. 教师:制作课件。

  2.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6分钟)

  1.播放《沁园春 雪》的吟唱

  2.教师的导语 :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绽放着生命华彩的壮美诗篇就使得这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风云,不断照耀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不断支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学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暂历史而最终获得了永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的崇高心灵。

  二 、赏析课文

  (一)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显示思路的关键词。

  (二) 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3.用历代咏秋的诗句来对比作者看到的秋景:

  (1) 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2) 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3) 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4)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4) 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较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与教师自己与毛泽东用同样的景物写的咏秋诗相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

  (三) 赏析下片

  1讨论几个重点词的用法:

  (1)“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2)“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3)“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4)“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5)“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比较拓展:

  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写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五、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 长沙》的吟唱

  附:课件准备

  1.从下载《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吟唱

  2.制作《沁园春 长沙》flash动画,课堂配乐朗诵。

  3.将宋玉、屈原、杜甫等人的咏秋诗句制成幻灯片。

  4.毛泽东与其他人诗词比较的幻灯片。

  5.将毛泽东与陆游的《咏梅》制成幻灯片。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3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

  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

  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标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

  1导语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  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  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4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鲜μ嵛剩汗湃吮氏碌那锞岸嘞羯北梗謇洳业蠖?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5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中 看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怅寥廓,

  中 怅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峥嵘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6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7布置作业 :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