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逍遥游》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逍遥游》教学设计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逍遥游》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