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精选8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1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抓住课题中的“辩”字引起学生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开展辩论赛的形式,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案例:

  巧设情境,展开辩论。

  那么,两个小孩究竟在争辩一个什么问题呢?(太阳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下面,我们以这个问题为辩题,展开一场跨越两千年时空的辩论赛。为了便于区分,给第一小儿取名小儿a,第二个小孩就叫小儿b。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方法理解课文,找出双方的观点和理由,标在你的书上,时间三分钟。好,下面辩论赛开始

  3.陈词

  “辩斗”观点和”理由

  4.自由辩论

  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正方  小儿a                                       反方  小儿b

  观点   晨近午远                                   观点  晨远午近

  理由  大则近,小则远              辩            理由 凉则远,热则近

  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本人这所谓的“辩论赛主席”的“陪伴”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到这场跨越两千年时空的辩论赛之中,读出唇枪舌剑之感。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课后掩卷深思,自以为做法成功有三:

  首先,深刻理解重点字词。

  在学生展开辩论之前,总结出多读几遍,结合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这些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疏通文章,理解内容的难度,同时,加强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共同点,即沟通古今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词汇句式去学习文言文,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认知的起点,新知的生长点,不正是温故而知新吗?深刻理解重点字词也为后面的辩论赛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升入中学乃至终生学习都将受益匪浅。

  其次,激发朗读古文兴趣。

  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此既新奇而又有点畏惧,怎样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他们乐于主动学习、积累古诗文的兴趣呢?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维持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从文章的内容切入,抓住课题中的“辩”字引起学生注意。以“辩论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展开一场跨越两千年时空的辩论赛,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把原本很难理解的有很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简单而又有情趣了。教学中,激烈的辩论氛围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学生纷纷从开始的慢条斯理到后来的唇枪舌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安排学生从个人辩论到男女生集体辩论,最后熟读成诵。

  最后,真正感悟人文内涵。

  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从两小儿辩斗的情境中,学生体味到了古人善于思考、大胆置疑的学习态度。古人的榜样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而文本中的“孔子不能决也”让学生联想到了《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学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最后,我告诉学生不管你是学富五车的孔圣人,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娃娃,面对知识的海洋,都要牢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最后,送一句名句与大家共勉,“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路,不仅指求学之路,更指人生之路。

  总的来说,辩论赛这样的教学情景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辩论质疑释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识。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其中很多文章就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两小儿辩日》就是这样:通过一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观点不同,也看到了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孔子。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做到:

  1、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悟出做人要“诚实谦虚”的道理。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我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个别差异,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学生进步。

  3、“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两个层次:(1)读通读懂。通过生自读,合作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2)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两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这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

  1、对学法的`指导不够。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堂上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这方面我做得不够。

  2、在教学中,似乎有些“重文轻言”。在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言”上显得“轻”:择要释疑,讲解常见的省略、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方面做得不够;则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文”:品内涵,讲感悟启示等。

  3、在“读”的教学活动中,个别读书的较少,所以学生展示机会较少。

  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活”与“实”相结合,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意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3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上。  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是为初一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1、注重朗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三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试读谈感受画难句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课外查资料,上网来了解有关两小儿不同观点中所包含中的有关科学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留白,也是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3、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配乐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我还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比赛。在合作学习中我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4、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以例句引路,引导学生逐字精读,师适时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龚 冰

  走出演播室,头脑中不断地回放着刚才课堂上的一幕一幕,喜悦和遗憾不断地交织在我的思绪中。喜悦的是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和评课领导,自己没有慌乱,整个课堂表现还算自然、朴实,遗憾的是自己作为全校80多名参加魅力课堂教学大赛教师中的最后一名做课教师,还多少有些压轴的味道,可是自己的课堂离“压轴级水平”还有差距。现将自己的喜悦与遗憾进行反思,并希望能得到观者评说,得到领导指正。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上。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是为初一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一、重激发学习兴趣和学法指导

  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文言文?当学生讲出对文言文的粗浅的认识后,我便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同时告诉学生,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学习文言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兴趣。之后我又启发他们结合现代文的学习方法,渗透总结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古文学习与现代文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文学习中掌握的一些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古文的阅读理解,所以这节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获得全新的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这样处理古文学习与现代文学习的差别与联系,目的在于降低学习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亲近古诗文的情感和正确对待古诗文的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乐学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结合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首先把句子中难懂的字词对照注释进行注,然后把句子连起来解释,还有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还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如反问句在这里的作用;“为”出现三次,为什么读法不同;“探汤”的“汤”和现在的 “汤”有什么不同……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学目标中“读懂意思”得到实现。

  三、注重诵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诵读,这节课的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

  通过生试读,个人练读,小组自学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

  2、读懂:

  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

  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重点处我适时地点拨,如:两个小儿争辩时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强调他各持己见、胸有成竹的心态;有“车盖”的车古时候是给什么人坐的,在这里“车盖”象征着什么,怎么读;“盘盂”与“车盖”相比天壤之别,怎么读……这样学生带着感受读出对比的语调,一轻一重,情到深处自然流!同时这样的训练充分达成了教学目标读出韵味。

  遗憾是: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法指导处利用了7、8分钟的时间,因此也冲淡了重点;如果能在此节省5分钟时间,“诵读”的训练能更突出一些,同时后面的设计的“谈启示”及“课本剧”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两小儿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

  因为这是第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3、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伴随着喜悦和遗憾,最终我觉得自己还是满载而归的,记得崔峦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的发言中讲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她还说,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导学的艺术×人格魅力。我衷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用真实、朴实、扎实这样“三实”的作风比照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结束反思的这一刻,有种感觉已在心中孕育、升腾。是希望?是方向?亦或是壮志?虽然说不清楚,但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校几位前辈能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原来它真的能给人带来成长的快慰,收获的喜悦。怀着这种情感体验,我第一次想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4

  《两小儿辩日》教后反思

  一、课文解读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的是让学生参考注释自己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 “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指导学生朗读可采取如下步骤:第一,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第二,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二、整体思路:

  在教学本文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读文言文,读通顺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我先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来自由读文言文;再分别叫四个学生单个读;看到学生读的还不很到位,于是我范读;然后再让学生像我这样读。在这一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熟了,通顺了。

  第二个环节:再读文言文,懂其义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注释来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根据书上的注释试着自己理解文言文;然后再让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最后采用“渔歌问答”这个游戏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个环节:三读文言文,展开辩斗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通过辩斗,挖掘、深化文本内涵。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接着让两个学生上台辩斗,看到这两个学生辩是辩了,但还没有“斗”的感觉,于是,我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儿,和另一个学生展开辩斗。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连接词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后,我请学生评价。再后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全体起立!左边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边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我呢,就在一旁引读创设情境:分别以 “一儿曰”、“一儿自信曰” “一儿摇头晃脑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争辩曰”、 “一儿反驳曰”“一儿不服曰”“一儿紧握拳头曰”“一儿手叉腰曰”等为引导,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上面两句。

  第四个环节:四读文言文,悟道理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体会到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精彩之处:

  我认为是辩斗环节的设计和引导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辩斗中,师生不仅对话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展开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从两名学生表演辩斗,到师生合作辩斗,再到全班学生展开辩斗,将诵读层层推进,生生辩斗时,教师在一旁通过引读创设情境,煽风点火,学生们辩得面红耳赤。教师的引读不仅在于创设辩斗的情境,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还是在启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学生在辩斗过程中,不仅关注辩斗的内容,更关注辩斗者的心理、情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的。朗读的效果如何,不在于读的遍数多少,而在于能否层层递进,潜向文本深处,浸入学生心灵;朗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对话文本,彰显智慧的心路历程。

  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课文各环节所需的时间在安排上不细致,还有对学生情况预计过高,导致课堂拖堂四分钟。

  2、第二个环节,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在进行全班交流时,由于看到时间紧迫,所以使得交流有点仓促,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

  五、改进方法:

  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学生,留够机动时间,并明确各环节所需具体时间。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反思是进行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教学,不断改善自己的小学行为,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已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组股哟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人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人为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第一,关于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问题。因为这是我本堂课最想达到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完成较好,但是感觉还有提高的余地。这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必须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因此,一开始我就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困难,这就是我摸清学情的第一步(难读、难懂),于是我顺学而导:面对这样的困难咱们用什么办法解决?这是学生自己说出了多读、参考注释、借助资料等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教路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在读课文中,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采取了齐读、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顾问的韵味。如果事先让学生自由结合排出课本剧,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关于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富有成效的对话问题。这是新课标当中的新理念,为此本堂课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所成效也有不足。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出两小儿辩日的核心所在,我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同学们很快找出答案,“远——近”、“大——小”、“凉——热”。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辩论核心的一组词,来检查初读一遍课文后的学习状况,得出结论:百分之百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大胆舍弃了让学生反复研读,并立即放手,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事实证明,这种“舍弃”符合孩子的需求。对于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及理由,用当今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我自制了视觉效果图,直观地向学生作出了“为什么两个圆看起来一大一小”的解释。又由学生进行了课程资源的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时间太阳的凉热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在板书过程中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把“凉”与“热”贴错了,好在自己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没有误导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细致些。

  第三,关于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顾问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的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这节课出了大量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因此“熟读成诵”及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达成度不够。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太确切,教师还应及时进行评价与引导。

  通过我校的“绿色耕耘杯”作课活动,使每位教师深受启发。每做完一节课,教师读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一篇教学反思,一节课代出反思交流,形成 “1+1﹥2”的教学实效。因为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都是信手拈来的材料,因而很受每位教师欢迎。教师通过及时的不断的反思,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考能力,开拓了思维方向。随笔式的反思为教师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技能,教师渐渐提高了教学反思的水平,从原来的应付变为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为以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我校本学期刚刚合并学校,人心正处于浮动阶段,但我们的校本教研促使老师不断沟通、交流,很快就把力量凝聚在一起。校本教研把教师的精力都引到了教育教学上,教师中同伴交流、同伴互助的氛围已基本形成,懂得教研要立足本校,让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教改的路上结伴同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激励。在真诚反思后的纠错实践中更好地服务学生,努力追求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不断享受教育的幸福。不过,这好也罢,遗憾也罢,都是宝贵的收获。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很快语文就会成为学生们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继续努力。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  2、搜集孔子有关资料。

  (教师)1、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cai课件。 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出示孔子画像)

  师:同学们看,他是谁?

  生:这位是孔子爷爷。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有关孔子爷爷的介绍。  (听录音介绍)

  师:介绍听完了,告诉老师,你对孔子还了解多少?

  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有一句名言:“诲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真好,连孔子说的话你都记得。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自幼好学,熟读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师:说得真精彩,你是位爱读书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孔子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辩”中间是个言字旁。)

  师:在课题中,“辩”是什么意思?

  生:“辩”在课题中是辩论、争论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从课题中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们在辩太阳的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两个小孩是怎么辩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辩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他们辩的结果怎样?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别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言城里。今天,咱们就和孔子爷爷一起来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生:好!

  2、游戏闯关,学习课文

  第一关:走向文言城(初读,读顺课文)

  师:那我们就来闯文言城的第一关,第一关的通行指令是: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读课文的,谁来说说?

  生:平时我们读课文是咬准字音,并有感情地读。

  师:哦,你是这样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在读古文的时候,要用古人的语气去读。

  师:方法都不错,老师也告诉大家一种读的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咱们重点读;不熟悉的句子要注意它的停顿,再连起来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谁来读读这些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及难读的词:

  tāng

  cāng

  yú

  盘盂   探汤  沧沧凉凉曰  孰   汝   乎)

  (指名读生字词、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随时正音)

  师:字词掌握得真不错。咱们再来看看句子,好吗?

  (出示课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师:请大家自己先试着读读。

  (自由读、指名试读)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把意思接近的词语放在一块,中间注意停顿!(课件演示: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

  (指名试读,读得很好,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另两个句子: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

  (生纷纷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真好,请同学们用上刚才的这种方法,再试着把全文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后听课文录音,再次练习读课文。男女生分段读,最后一段齐读。)

  第二关:走进文言城(细读,知晓文意)

  师:紧接着,咱们迎来了闯第二关的机会,请大家看第二关的通行指令: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文的意思的?

  生:我们一般先借助课后注释,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讨论,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我们先是预习,然后再看看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

  师:同学们,用上刚才你们说的方法,咱们一起来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师:谁来说说“辩斗”、“故”在句中的意思?

  生:在句中,“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故”的意思是原因。

  师:谁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子去东方游学,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上前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师:说得很好。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到东方去游学,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于是询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师:刚才你们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了句意。现在你们就选用自己的方法,一边默读一边理解句子的意思吧!

  (生默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师:好,同桌互相说说意思,不明白的同桌共同解答,还有不明白的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同桌互相说意思)

  师:现在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理解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汤。

  3、孰为汝多知乎?)

  (生分别说意思)

  师:老师挑了三个最难理解的句子,你们都理解了,学得真不错。现在连起来说说整个故事的意思。

  (生自由练说)

  师:谁能说说?(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

  生:爱!

  (课件展示动画片)

  师: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注意听,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要补充?

  (指名讲故事,非常精彩)

  第三关:探密文言城(精读,探究内涵)

  师:你生动有趣的故事又告诉我们,咱们又过一关了。

  (课件出示:1、弄清两小儿辩什么,怎么辩?

  2、你喜欢谁,为什么?)

  (指名读要求)

  师:你们平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们先是四人小组讨论,如果再有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

  师:谢谢你,老师就是你的合作伙伴。

  生:我会多看几遍课文,再从文中寻找答案。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同时,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诀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答案就蕴含在文章之中。

  (生勾勾画画写写)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小儿辩什么、怎么辩?

  生:两小儿辩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生:两小儿辩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还是近的问题。

  师:单单是辩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吗?同学们再读课文。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到底辩什么?

  生:辩日出、日中的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师: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这里知道的:“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相机板书)

  师:他们到底是怎么辩的,谁来试一试?

  (生读第一小儿说的话)

  师:你说的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日出的太阳大得像车的篷盖,到了中午就小得像个盘子。

  师:请你上来板书,好吗?

  师:你想在黑板上写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生:我想写“大”、“小”两个字。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日出的太阳大,而日中的太阳小。

  师:谁想来跟他辩辩?

  (生读第二小儿说的话)

  师:你说的又是这样一番景象(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你们看,穿了这么多衣服,而一到中午,就热起来了,看,都出汗了。

  师:请你上来板书,并告诉大家,你想板书些什么?

  生:“凉”、“热”两个字。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日出的时候凉,而一到中午就热。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过吗?

  生:争论过。

  师:当时你们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

  生: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会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生:我们会争得脸红脖子粗。

  生:我们会各抒已见,谁也不让谁。

  生:我曾经在电视里看过辩论赛,选手们个个唇枪舌剑,场面十分激烈。

  师:今天我们就来个辩论赛好吗?

  生:好。

  (指名辩论)

  师:请记住,今天你们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两小儿,你们是一对好朋友,相遇了,可是为了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而发生了争论,记住你们的观点和理由。

  (两名学生开始互相辩论,较精彩。师又让两生来辩论,很精彩。生纷纷举手,要求辩论。)

  师:好,把机会给每一位同学,那咱们一起来辩一辩,男生做第一小儿,女生做第二小儿,记住你们观点和你们的理由,开始吧!

  (男女生都站起来热烈地争辩着,台下观众也情绪高涨。)

  师:辩得真精彩,个个面红耳赤,不分上下,有的同学把袖子都给挽起来了。

  师:日出、日中的时候,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你们想一想。

  (师板书“?”)

  生:一样的。

  师:为什么?结合你们课外获得的知识讲讲吧!

  生:我听爸爸说过,这是视觉上的错觉。

  师:具体说说吧!

  生:早晨太阳出来,后面有树木、房屋的衬托,显得大些;中午,太阳后面是广阔的天空,就显得小。

  另一个学生抢着说:我还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早晨的太阳是斜射的,中午的太阳是直射的,在相同条件下,直射比斜射热量高。所以,温度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太阳的远近。

  师:说得真好,看,科学小博士也等不及了,要急着来告诉我们。

  (出示科学小博士的课件,介绍太阳的科学知识。)

  师:现在同学们都清楚了吧。其实,不管是在日出还是在日中,太阳离我们的远近都是一样的。

  (师擦掉“?”,写上“一样”)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说说课文中三个人物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孔子。因为孔子能够做到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会不懂装懂。

  师: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生:我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知道的。

  师:是啊,孔子博学多才,是位大学问家,然而,面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却能实事求是,不怕丢面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机出示课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这句话吗?愿意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吗?

  (师生齐读)

  师:谁接着说你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两小儿。因为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所以我喜欢他们。

  生:我也喜欢两小儿。因为两小儿能面对不明白的事物,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断地探究,所以我喜欢他们。

  师:是啊,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大胆质疑、不断探究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科技的发达,我们应该向他们……

  生:学习!

  第四关:放歌文言城(诵读,吟咏积累)

  师:同学们顺利地闯了三关,咱们齐心合力来闯最后一关!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关的通行指令(课件出示: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吟咏古诗文的呢?

  生:我平时读古文时,会注意停顿,并读出古人的语气。

  生:平时我在吟咏古诗文时,会学着古人的样子,并加上动作。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做一回古人一起来吟诵吟诵,还可以加上动作。

  (生自由吟咏,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前俯后仰,还有的站起来吟咏)

  (指名吟咏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得较好。)

  师:看到同学们的热乎劲儿,老师也想来参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从第一个自然段开始,你想吟咏哪个自然段你就站起来吟咏哪个自然段。

  (师生共同吟咏)

  师:吟咏得真不错,古文是古代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想记下来吗?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3、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作业(任选一题)

  1.尝试阅读文言名篇,如:《论语》、《左传》、《诗经》……

  2.读有关孔子的故事,积累孔子的名言。

  3.读读有关科学探索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1、读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形式多样,课堂上书声朗朗,气氛活跃。

  2、每次“闯关”之前,都让学生回忆原来是如何学习的,回忆之后,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人鱼,不若授人以渔”。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堂课体现得不是太充分,尤其是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还有欠缺,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努力、探索。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6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

  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有以下遗憾: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法指导处利用了7、8分钟的时间,因此也冲淡了重点;如果能在此节省5分钟时间,“诵读”的训练能更突出一些,同时后面的设计的“谈启示”及“课本剧”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两小儿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因为这是第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3、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7

  很高兴能坐在这儿与大家一起交流这次教学实践的一些回顾与反思。我上的是一堂文言文课《两小儿辩日》,课文内容主要是通过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经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和多位老师的指导,我个人感觉受益非浅。

  当初设计这堂课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的:

  1、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予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学能水平设计教学。

  3、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达成即时效果。

  经过试讲,觉得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是最理想,所以又做了一些修订。

  一、在教材的处理上

  最初我把课文内涵的透析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试讲后发现,对于七年级的孩子,要深刻细致地体会《列子》中作品的内涵并把自己的分析说出来,是很难的,因此内涵是本文的难点,而作为文言文,“读”、“译”才是重点,因为对于处于“形象感知”阶段的七年级学生,“读”、“译”处理好了,课文的内涵就会水到渠成地呈现出来。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最初为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部分:以演小品、讲故事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包括课文的诵读,课文的翻译等,省去了课堂中的“读”“译”。试讲后,发现这种方式有点偏离了学科特点,使得语文课更像是表演课,而且有点超出了七年级学生的学能水平,导致课后做练习时有些题做不出或做不准。经过成雅明老师、田云静老师的指正,我和张佳佳老师商量,把这一环节删掉,确定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并且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一遍遍的“诵读”,把“读”落到了实处。

  三、在多媒体的使用上

  最初我设计用 powerpoint辅助教学,因为它能够代替板书,还能够以它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试讲后发现: powerpoint有时会使老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当我叫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与我在课件里预设的答案的顺序不一样,这样我就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于是我与孙保平老师进行了多次的、长时间的探讨,我们发现 word虽然不象 powerpoint那么形象、直观,但它却很方便、很灵活。比如,我要让学生翻译一个句子中的重点字词,传统的黑板教学就是在字词下面加点,而 word可以把这些字词进行描红,更加醒目;黑板上写字,有时坐在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而 word的全屏显示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word还允许操作者随机地挪动字词的位置,随机地增加或删减字词,随机地添加表格等,这样就可以让老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说什么老师反馈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了使教师成为教学中的“阴谋者”,使教学步骤成为接踵而至的“陷阱”。并且word现场操作起来要比powerpoint快得多。这才能称之为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四、在即时效果的达成上

  最初我以为经过多次的阅读和详细的分析之后,学生就可以马上把课文背下来。但试讲后发现,没有一定的背诵指导和背诵时间是不可能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的。于是在胥龙娣老师和杜垂云老师的指导下,我安排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就是以一个表格呈现两小儿“辩”的结论、依据、判断角度,之后就以这个表格作为背诵课文的题纲,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当堂背诵的可能性和准确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背诵检查,发现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或者更多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背诵课文,一部分能力较强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这次教学实践给我的触动非常大,以往都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现在我发现其实“好课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钻研教材,把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保留和继续下去,教学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精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准确的、恰当的评价等,我会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最后,请允许我向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谢谢你们!”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篇8

  文言文首次进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教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本课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中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随时发生改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了学生的自信感,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性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观念新颖,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构建知识。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学生对两小儿所持不同观点的依据是否科学产生了疑问,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然后指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小组,或上网查询、或探师访友、或翻阅书籍、或动手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也更乐意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最后举行小专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这个过程,有力地突破了文本中心、课堂中心,使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的创造活动。小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乃至提升。

  3、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历史,当一回剧中人,演一演,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