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微信扫码分享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精选16篇)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

  《早》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在记录访问三味书屋的所见的同时,又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现实和过去勾连在一起,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远。

  阅读教材时,我觉得有两处收获:

  一、享受“三味书屋”的人文熏陶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多处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1、“三味书屋”四字,照课本说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三味,言下之意书就是食粮,精神食粮——告诉了学生读书的重要。照有关资料介绍,“三味”也作“布衣暖,草根香,读书滋味长”,告诉了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蟒袍加身,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味,而是为了乐在书中,陶冶性情。这与鲁迅后来不愿出任国民政府的官职不无关系吧!

  2、“停云小憩”四字,往往不被一般人留意。其实,这匾后是先生的休息处所。先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不懒惰(云能够停住吗?言其时间短暂),学生怎能不受影响?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受其影响;鲁迅为革命“永不休止”,不也是受其影响吗?这四个字,我觉得一定是要讲给学生听的。

  二、借文本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进行介绍

  学习这篇课文,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介绍某一处所的能力。我阅读了文章并观察了插图之后,想到了如下的训练方法:

  1、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画像,然后,比照课文插图,找出鲁迅的座位。

  2、再看插图,说说还有哪些内容课文中没有介绍到?——“三味书屋”的匾额和堆放着几本书籍的条案。然后让学生将它们补充到第3自然段中。

  学生有两种较好的补充(画线部分)介绍:

  (1)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刻有“三味书屋”四字,苍劲有力。画的下方,靠墙放着一张条案,案面两端整齐地堆放着几本厚厚的书。条案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2)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墙上,最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题有“三味书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的下方,靠墙放着一张条案,案面两端整齐地堆放着几本厚厚的书。条案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2

  第一学时

  学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词,学习“早”的故事,培养探究课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教师参观三味书屋的相片,激趣: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一个私塾,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小时候就曾在这读书。三味书屋至今还保存着鲁迅当年用过的书桌,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共同来了解这个“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自主识记。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早”的故事。

  3、交流释疑

  三、学习“早”的故事

  1、指名朗读课文六七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刻上这个“早”字。

  2、鲁迅为什么会迟到?请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想像一下:清晨鲁迅起床后会做些什么?

  3、年幼的鲁迅,肩上却扛着生活的重担,迫不得已,他迟到了,不知内情的寿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4、是的,小鲁迅受到了不该有的批评,但是,他不抱怨,不委屈,反而严格要求自己“早”,引读:从那以后——他把“早”字刻在书桌上,实际上是刻在了——(心里)书桌上的那个早字轻轻的,他心里的那个早字却是——重重的,书桌上的那个早字小小的,他心里的那个早字却是——大大的。长大以后,鲁迅成为了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阅读作家卡片,教师补充介绍:鲁迅以笔为武器,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的托尔斯泰”、现代文学的旗帜,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你觉得鲁迅先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他时时早,事事早。)

  5、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从今以后也能时时早,事事早,长大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请大声朗读课文,把这个“早”字记到心里。

  三、总结提醒

  咱们和鲁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要学习他的精神,但他那字刻在桌上的做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

  第二学时

  学时目标:观照全文,理清脉络,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感受梅花的韶致,深化早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早的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培养出这样一位伟人的三味书屋去看一看吧。

  二、轮读课文,相机练读,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自己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的。

  2、交流:

  闻清香——看摆设——赏梅花——想故事

  三、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

  1、还没进门,首先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那是什么香?作者为什么认为它就是书香?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对三味书屋的仰慕)

  2、进门以后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画上的内容。

  3、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呢?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介绍得那么清楚?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看图引读。

  4、口头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我们的教室。

  四、感受腊梅的韵致,深化早的认识,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默默站在三味书屋中,我仿佛听到——同时记起——,我忽然明白了——(穿插讲解本段作用:照应,过渡。)就我们一起到后园去看看那腊梅吧。

  2、指名朗读课文。

  3、读了这一段,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概括梅花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开得早……)交流中练读。

  4、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梅花开得最“早”,一个早字,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鲁迅早的故事。

  5、是啊,鲁迅就是那赶早的梅花,珍惜清晨,珍惜春天,愿同学们也能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

  五、作业:

  课后第4题

  板书:

  4、早

  陈设: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三味书屋

  梅花——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

  5、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从梅花中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

  2、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

  学生阅读眼光的局限性是怎样形成的?

  ——《早》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的教学,在我的预设中,觉得是比较简单的,“分自然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自己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的。”我以为,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应该能够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问题的坡度,课堂上我还对问题进行了补充“进入三味书屋,作者写看到了?后看到了什么?”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按顺序记叙见闻的习惯,它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只是一个语文训练的渗透点,我希望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以进入关于三味书屋摆设的描写当中,落实本课“按一定顺序描写一个地方”的语文训练重点。但是,在课堂上,一如往常的,这个环节如黑马横出,占据了课堂许多时间。学生的回答甚至让人气愤:先写了三间小花厅,然后写了清香,然后写了小门、桌子、椅子……大有将文章一口气读下去的气势。我着急地提示:三间小花厅不就是三味书屋吗?桌子、椅子都是三味书屋的什么?有聪明的、看过教材全解的同学才答出“摆设”一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学生的阅读视角指向文本的一字一句呢?

  我想:首先可能是补充的问题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干扰了学生的思路。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由于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较少关注学生对文本整体性的思考,常常纠缠于一词一句,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总是习惯于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而没有感悟语言、获得概念的意识。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3

  一、教案背景:

  1、小学

  2、语文

  3、一课时

  4、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鲁迅和三味书屋的一些资料

  二、教学课题:

  《早》是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美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述,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文在写作上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写景非常精彩。作者在第二和第五段写了梅花。有味道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着喜爱、赞美之情。二是借物喻人。由腊梅的倾向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了鲁迅“时时早,时时早”的人格品质。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的高洁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

  但由于本文是篇游记散文,有别于学生学到的其他课文。因此,如何让学生既读懂文本语言,又能在具体的感悟中领会到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而体会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懂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具体语言材料弄懂课文内容和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多种方法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朗读训练,想象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了解作者为什么用“早”字做题目。

  3、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的课文将把我们带到浙江绍兴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多少有关三味书屋的情况呢?学生先回答,教师总结介绍。

  2、质疑:作者访问的是三味书屋,为什么课题用“早”做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由读文,提出疑问。

  3、检查读书效果。

  (1)字音:

  酿

  niàng

  砚

  yàn

  塾

  shú

  曰

  yuē

  匾

  biǎn

  憩

  qì

  琥

  hǔ

  珀

  pó(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酿雪

  子曰、诗云

  对课

  坐南朝北

  花信风

  停云小憩

  冰清玉洁

  二十四番花信风

  (4)范读课文,提出要求: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5)引导交流: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访问三味书屋的时间、地点。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段(第5——8自然段):从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6)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三)、局部切入、渗透学法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作者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

  (2)使者画出“三味书屋”的线路图。

  2、指名朗读2——4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

  (2)讨论: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那些陈设?方为顺序:南墙上——东面郑重——画面前——东北角上陈设: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3)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4)作者在这一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四)、品梅、赏梅,感受“精神”

  1、默读课文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

  (2)想一想:课文第5自然段和6——8自然段又怎样的联系?

  2、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1)教师朗读,以轻柔的语气、赞赏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朗读。

  (2)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A:老是用赞赏的语气读B:梅花很美C:腊梅花的品格很高尚

  (3)教师:你们体会得很好,谁来读好这一段话,读出赞美之情。

  (4)引导学生评读,指名几位学生读。

  (5)集体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3、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这一段和后面三段有什么联系?

  (腊梅开的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4、出示句子: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2)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3)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5、出示句子: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1)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3)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的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

  五)、课堂小结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课题?(从内容、中心看)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六、教学反思:

  本文描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我的教案通过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弄懂写梅花的用意,体会作者为什么以“早”作为题目,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中,还可以阅读鲁迅当年在此读书的情况资料。利用各种资料让学生理解鲁迅刻“早”的真正含义,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4

  一、点名游戏:球宝宝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宝宝愿意开口说话,会说“大家好”或说出自己的名字。

  2、体验相互间的友好情感。

  二、快乐宝宝:音乐游戏《小鱼游》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体验小鱼的快乐情趣。

  2、激发宝宝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游戏。

  三、聪明宝宝:玩弹珠

  活动目标:

  锻炼宝宝五指的力量和灵活性,培养宝宝做事的耐心。

  四、勇敢宝宝:套圈

  活动目标:

  1、通过走斜坡增加宝宝行走时下肢各关节屈曲的角度,发展宝宝的平衡能力。

  2、培养宝宝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的良好品质。

  五、健康宝宝:育儿资讯《开发幼儿智力 从培养幼儿兴趣开始》

  早教,对于孩子以后成长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怎么去培养可能都各有千秋。早期教育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下面给你提供一些小方法,让你的宝宝也可以聪明过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智力高。一般说来,一个智力超群的幼儿,常具备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别之处:

  六、再见宝宝:《再见歌》

  活动目标:

  1、能用点头、挥手,飞吻等动作说再见。

  2、知道离开时要说再见。

  教师与宝宝、家长一起唱:再见了!再见了!宝宝再见了!再见!再见!再见!再见!宝宝再见了!

  开发幼儿智力 从培养幼儿兴趣开始

  早教,对于孩子以后成长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怎么去培养可能都各有千秋。早期教育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下面给你提供一些小方法,让你的宝宝也可以聪明过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智力高。一般说来,一个智力超群的幼儿,常具备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别之处:

  一是感知和观察力敏锐、精确,容易发现,辨别各种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异。例如有10只兔子,观察力较强的幼儿很快能指出其中哪一只兔子耳朵稍长些,哪一只兔子较短些;而观察力一般的幼儿,则不易辨别出来。

  二是记忆力好,不仅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而且能很快回忆,正确运用。例如背汉语成语,不仅能很快记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正确使用。

  三是富有想象力,不仅能将所见所闻之事基本正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把各种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四是思维能力强。思维活动不仅敏捷,迅速,而且还有较强的创造力。例如4个猴子搬运一张桌子,路上突然遇到大雨怎么办?聪明的幼儿会回答:“躲在桌子底下边躲雨边搬桌。”

  五是实践能力强。不仅认识能力强,而且实践能力也强,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心灵巧”。

  六是语言发展较完善,能较完整、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想,对识字和阅读也开始得较早,学得较好。

  所以,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应从以上6个方面去发掘和培养,而且还必须从培养幼儿的兴趣着手,以其能接受为前提,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动力。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5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怀.

  3.学习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以温习《阿房宫赋》导入课文,由此介绍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研讨诗歌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2)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3)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A.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

  B.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4)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明确: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与其说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更象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

  咐。

  5、关于题目和写作背景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6、指导学生课内完成背诵。

  三、结语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四、布置作业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思考: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象征手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请你根据当时的'背景,鉴赏这一首诗,说说诗人欲抒发什么感情?

  (附: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此诗。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7

  《早》是著名作家吴伯萧先生写的一篇游记。因为情感真挚、结构缜密、语言清丽,为读者津津乐道。作者所写之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求学之地。游览之地的特殊性,决定了作者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对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名迹的。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就不仅仅是为游览而游览,因景及人,写出三味书屋背后隐藏的鲁迅做事时时早、事事早,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光阴的精神。文章以“早”为题,别具深意。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构思精巧别致、层层叙述。课文第一节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因为深冬,才有后文关于梅花的描写;因为游览之地为三味书屋,才有后文的书香的猜测、关于鲁迅事迹的联想。这一节在不经意间,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所谓草蛇灰线,大概如此。

  到了三味书屋,作者没有急于为读者介绍它的陈设,而是先写迎面扑来的一阵“清香”。迎面扑来?说明清香浓郁,这又为下文梅花开得旺、开得多设伏。假如梅花开得不旺、开得不多,清香何至如此。因为不知清香为何花之香,所以引来诸多猜测、诸多联想。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熟,作者自然会由清香联想到书香,联想到读书声,自然过渡到下一节关于三味书屋陈设的描写。

  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有条不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可称得上描写屋内陈设的典范,在这里就不作叙述了。三味书屋是一处颇具文化气息和纪念意义的场所,是鲁迅幼年学习的地方,作者自然是触景生情,由眼前的实在景观生发开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延伸出许多东西来: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联想起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腊梅……于是,才有了第四节关于突然明白清香来源是腊梅花的巧妙叙述。这样的过渡自然而来,绝无生硬之态。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的。

  第五节对于腊梅花的描写,作者费了不少笔墨,是下了功夫的。腊梅花的美,除旺盛之外,作者还写了它的颜色美、形态美。色、香、味 、形的描写,都是为写腊梅花高洁的品质服务,正如文中所说: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花的高洁品质、风韵情致令人难忘,更为重要的是梅飘香而送暖,预示春来。再加上作者的以花喻人,梅花的高洁暗喻了鲁迅先生的高洁,所以自然联想到“早“字来历的故事,引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鲁迅做事时时早、事事早,学习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光阴的精神”,使文章有了深度,意境广远,给人以诸多的思考、感慨。假如只是满足于叙述三味书屋在什么地方,布局是怎样的,陈设如何,会使文章单薄、失色。我们常说文以载道,就是如此。

  在“早”字来历的故事中,作者虽然笔墨简省,但我们仍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当时场景。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刻画了鲁迅在书桌上刻“早”字的细节描写:默默回到座位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默默说明鲁迅先生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早字虽刻得小、刻得轻,但却深深地烙在鲁迅幼小的心灵里,影响了他的一生,成为他人生的信条之一。就像文章叙述的那样:“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课文最后一节,揭示了全文的主题,回应了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读者在即将读完全文时,在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对鲁迅人格的敬仰中,对“早”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要珍惜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清晨,珍惜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春天,要开好头、启好步,时刻不忘鲁迅做事事事早、事事早的精神,把鲁迅的精神化为自己的行为,永久相传。

  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点:一为以花喻人;二为方位记叙有条不序(三味书屋);三为由实在景观生发开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四为结构缜密。这四条足可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教学这一课可从三味书屋的陈设入手,感受鲁迅当年学习的环境,学习作者对方位记叙的有条不序。接着体会早字的意义。体会早字的意义,可由梅花飘香开始。在体验梅花高洁品质后由花及人、由花喻人,在早字来历的故事中,学习鲁迅的精神、学习鲁迅高洁的品质。然后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最后学习文章结构缜密、处处照应的写法,进行写作迁移。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8

  一、看拼音写词语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二、组词历( )熟( )趟( )讯( )厉( )塾( )躺( )迅(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桂花( )的三味书屋( )的书塾( )的读书声( )的蜡梅( )的寿镜吾先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个方面。②达到;实现。③招致。④精细,精密。⑤情趣。“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9

  《早》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其中,目标1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1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 枝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读悟花香。

  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 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

  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

  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4、5自然段的联系。

  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读悟末节。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四、课外练笔。

  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

  板书设计:

  早

  梅花“早”放      书桌“早”字

  时时早                  事事早          做东风第一枝

  的确要早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07

  《早》对对子

  《早》中有一句话说:“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秀像。”为了帮助学生体验鲁迅当年读书生活,进入课文情境,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我们站在“三味书屋”里,我成了寿镜吾老先生,你们成了鲁迅,坐在东北角上的桌子上。该上课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对对子。老师出词,你们来对。听好了!(说的都是本课中的词)深冬。

  生:初夏。

  师:坐南。

  生:朝北。

  师:石桥。

  生:小溪。

  师:还有呢?

  生:泥路。

  师:三味。

  生:五谷。

  师:书屋。

  生:书塾。

  师:对对子最好不要有同样的字。

  生:琴房。

  师:诗云。

  生:子曰。

  师:四面。

  生:八方。

  师:笔墨纸砚。

  生:琴棋书画。

  师:早到。

  生:迟来。

  师:横眉冷对千夫指。

  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1

  《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的写作特点:1. 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2. 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作者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3. 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也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范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虽然文章较长,但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也增加了对鲁迅童年生活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独立阅读《早》文,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到确实达到了我设计的预期目的。

  第三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沟通两者的联系。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与课题相关的四处“早”――蜡梅早放、书桌“早”字、“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然后按此线索展开教学,从而理顺了教学思路。

  “蜡梅段”的教学,我力求从整体入手,通过朗读感知蜡梅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飘香、不畏严寒、无私奉献、争优争先,从而为理解鲁迅的人格打下伏笔。但教后反思,觉得这里片面强调了朗读的训练,训练目标不够明确,费时低效,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节奏。改进措施: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要求从整体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再划出文中反映蜡梅特点的词,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这样,教学过程便得到了优化。

  “‘早’字来历”段的教学,也没有把握好训练目标和教学节奏。在上课时,我突然“灵机”一动,要求学生用2分钟时间准备复述课文内容,一言既出,便化上了近10分钟的代价。但就这段内容而言,重点是什么,应该训练什么才最有价值?这些本应理性把握的东西被随意的教学行为所掩没了,以至只能草草收场。改进措施: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这一个故事,反映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展开讨论,深化认识。

  结尾段的教学,我只是问学生能读懂吗?然后引申开去,处理得较干练。

  整体教后反思:从这篇课文的教学来看,我还是在犯一些以前的错误,即目标不明,主导失当,拖泥带水,实质是在搞一些繁琐的东西。病因分析:虽然整体思路较清楚,但对教学细节明显缺乏应有程度的预设。其次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导意识不明显。再次是教学的节奏拖沓,课感迟钝。

  2006.3.31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2

  《早》教学反思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

  备课时,我首先考虑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让学生体悟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相同之处,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全文主要写的就是梅花的早开与鲁迅在书桌上刻了"早"字两件事.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去挖掘这两者的间的内在联系呢

  当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理清脉络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先是写梅花,后又笔锋一转谈及鲁迅,这两者有联系吗 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那便是一个"早"字,并读懂了,在两段落中"早啊!"一句为过度,上承梅花之早,下启鲁迅之早.

  仅仅是找找过度句吗 仅仅是"早"之相同吗 我不满足!梅花的品格之高洁,鲁迅的品德之高尚,我又该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呢

  对于梅花的高洁,学生们颇有体味,然而,鲁迅在文学界的盛名,他们却并不了解,对鲁迅关注民族事业,弃医从文的一生,他们也是知之甚少.课堂上,尽管我慷慨激昂,学生却是无动于衷,正在我黔驴技穷之际,曾经文选课上的一个残缺记忆跳入我脑海.那是关于一个"铁屋子"的讨论,我记不起具体的文字,大意却能复述,于是我让同学们做了个选择题:假使有一座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铁屋子,一群人正在里头酣睡,不久,他们将在睡梦中窒息而死.这时,一个人醒来了,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让其他人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死去,二是喊醒他们,做死前的抗挣,当然,希望是极其渺茫的,也许他们饱受了垂死的痛苦,最后却是无谓的徒劳.你以为鲁迅会作何选择呢

  学生据此展开了争辩,通过我的从旁引导,问题越辩越明,鲁迅宁愿"四处碰壁"也要奋力"呐喊"的高大形象渐渐清晰起来.这时,我又追问:梅花与鲁迅,难道只是个"早"字的相同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激情昂扬,回答精彩纷呈:

  生: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做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

  生: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

  ……

  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能,学习知识,理解文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这不正是对教师职业最有效的诠释吗

  《早》教学反思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3、以物喻人,做“东风第一枝”。

  关键词:美育教育 德育教育 时时早 事事早 以物喻人 东风第一枝

  《早》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课题为《三味书屋》,作者吴伯箫。本文很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也十分深远,我对于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

  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学生对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则带学生走进他的童年,和同学们一样求知的童年,进一步去了解小时候的鲁迅。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个访问过程中,随着地点的不断转换,观察点的不断转移,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有关地点转换的词语,绘一幅行走线路图,其中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结合方位词在课文的擦图上标出方位,用序号标出所写物件的先后顺序。在学生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作的图及所标顺序虽然不尽人意,也有弄错方位的,但是大体是合理的。在进一步的教学探讨中,我加以简笔画板书,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在找鲁迅的书桌时,有少部分同学找错了,我以寿镜吾先生的座位为中心稍加点拨,东南西北一标出来,同学们就都找到了,即擦图左上角那张。随着教学的深入,梅花随之出现。在梅花的分析学习后,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深深地爱上了它。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梅花的图画后,让学生也画一画梅花,结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这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得以作画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学文的同时,美育也得以应用。

  二、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岁寒三友”学生都熟悉,梅花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爱,它以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令我们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侯就是梅花,它开得最早,不惧严寒,独自争春,首先就让学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础上学习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紧接着进入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子的来历的学习。小时候的鲁迅,一次特殊的迟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决心从此要早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学生们从鲁迅身上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长在幸福的今天,也争做时时早,事事早,用功读书。可是,却不能随意在课桌,墙壁,树木等上面刻字,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特别是鲁迅父亲病重,小小年纪,在用功念书的同时,他又是帮家务,又是当东西,又是抓药,很累,很懂事。学生们讨论后,也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 、以物喻人,争做“东风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与人“鲁迅”的相同之处时,以梅花“开得早”来赞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像鲁迅一样,要像梅花一样做“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梅花和鲁迅难道只是“早”子相同吗?进一步的探讨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梅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回到课堂来,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得出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把爱回报给社会。

  我们校长说过:“一课即使不能几得,一得也足也。”是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各显神通,妙招无穷。对于农村教育,还很原始,但是我们要尽量地运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力度地培养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小树,明天的栋梁,让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一名教育者的天职。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3

  教学时间:2005年4月30日

  教学内容:《早》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继续学习课文《早》(板书),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书屋陈设(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按顺序指方位行吗?)

  过渡:上节课有些同学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心中有答案了吗?

  课文哪几节的内容与“早”有关?

  请同学们细细看读(5-8)节,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早”?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种“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自学,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梅花的早

  噢,原来是后园的腊梅花开了,让我们一起去赏梅,好吗?

  细读5小节——自由读——能谈谈你赏梅后的感受吗?

  随机出示幻灯片一: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1)指名读(2)评价(3)齐读(4)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幻灯片二:那花百里……开的最早。

  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洁吗?看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适当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

  指导朗读,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试读——指名读(评价)师指导:花儿真美啊!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

  齐读。

  师: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板书)它一般来形容什么?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个看出来的?

  它还有一段来历呢》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1)句子:奔走“当铺”和“药铺”心情怎样?

  (2)鲁迅听了“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怎样理解?怎么读?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学到这你想说什么?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

  齐读最后一节,你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了吧?

  是啊,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深有感触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铭,想听吗?你们有吗?说来听听。可以想一个刻在心里。

  作业超市:小黑板(1)把你的座右铭说给大家听

  (2)演课本剧《早的来历》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感受鲁迅作为“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的民族灵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你对课文还有印象吗?(板书:梅花、鲁迅)

  二、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学生自学;

  (二)、大组交流。

  交流“早”的来历

  1、出示语段;

  2、自由读;

  3、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天天、奔走);

  4、引读:鲁迅迟到了,他是怎么做的?

  5、想象:此时此刻,鲁迅会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鲁迅表现的语段(默默、轻轻、小小);

  7、导读:为什么说鲁迅奋斗了一生?

  8、小结。

  交流梅花

  1、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语段;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三)、过渡、引导:

  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1、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

  愿同学们长大后也成为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4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的“早” ?

  生:课文写了梅花开得很早。

  生:还写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师: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

  生:课文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师:看到“早”“梅花”“鲁迅”你脑中会闪过什么问题?爱因期坦说 过:   在学习上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  国 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看谁能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

  生: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

  师:好,你在读文的时候,特别注意第5小节,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生:我想知道课文怎样具体写鲁迅早的。

  师:课文的第7小节或许能解答你所思考的问题。

  生: 我想知道“早”“梅花”“鲁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

  师:你提出的问题质量高!不过问题的答案老师先不忙告诉你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自己找到问题答案的。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节。画出你认为写梅花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生:我画的句子是“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师:那你说说这花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笔下梅花的颜色很美。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颜色很美?

  生:“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这几个词写出了梅花颜色与众不同。

  师:还有谁也像他一样画了这段话?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段话中还写出了梅花的形态很美。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形态美?

  生: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梅花那高雅的姿态。

  师:除了这句话,你们还画了其他句子吗?

  生:我还画了这句话:“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梅花是开得最早的一种花,它具有“早”的精神,它的品质很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从这些词语与句话中就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深层的含义,真了不起!作者将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段音乐给这段话配上,如果谁读得好老师就让他跟着音乐读。赶快练习吧!

  (生练习)

  师:(指名一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这一句他读得不够好。梅花的美他没读出来。

  师:那请你来展示一下。(生读)

  师:嗯,你读得真棒!都快赶上老师了!还有谁向他挑战?

  师:听了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你认为谁表现最棒?让他跟着音乐读。

  (生推荐一人跟音乐读)

  师:读得真棒!连老师都听得入迷了!能不能不看书把梅花的美说出来?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语言。

  (学生练习)

  师:(指一生说)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他虽然能完整地说下来,但没有感情。

  师:这位同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谁再试一试?

  师:(还请刚才那位同学评价)怎么样,这次满意吗?

  生:满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6—8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做上批注,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师:(巡视指导)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边画边写。可以写你从这个词中看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总之,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在书上写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请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投入!谁来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画了这样一段话:“鲁讯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这段话给我的感受很深,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鲁迅早晨迟到是为了给父亲看病,是有原因的,可他听了老师的批评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以此激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师:说得多么到位呀!说明你真正用心读书了!还有谁也像他一样,也画这段话,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画出了“默默”、“再也”、“轻轻地”这几个词,这些词语最能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师:通过品词也能领悟人物的品格。

  生:鲁迅把“早”字刻在了书桌上,实际上是把“早”字刻在了心里,时时鞭策自己,勉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师:好一个“早”字刻在心里。你真正走进文中去了。

  师:你还觉得哪段话给你的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这段话给我的感受最深,“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我觉得这句话中的“清晨”、“春天”都是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也画了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有句谚语说得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我想我也要像梅花和鲁迅那样珍惜时间。

  师:你还能结合谚语来谈自己的体会,真好!

  生:我还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也是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生:想想我以前太贪玩,把保贵的时间都用在玩上了,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向梅花和鲁迅学习,走在时间的前头。

  师:同学们的见解深刻,说得真透彻!那你们能解决自己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吧,“早”、“梅花”、“鲁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

  生:作者写梅花和鲁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早”。

  生:梅花“早”的品质就是鲁迅“早”的品质!

  师:对,这种写法就是“以物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你能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由练讲。

  (指名讲故事)

  师: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课外阅读课上交流。

  附板书设计:

  梅花

  早

  鲁迅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了解梅花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案例描述】

  {预习导航}

  1.课文有7个生字,你觉得写哪几个生字时要特别注意?请写一写

  2.查一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的意思,在书上写一写。

  3.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先来到                   ,然后又来到        

  。文章哪些地方写到了梅花?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梅花的特点是                                                             。想一想梅花与鲁迅先生有什么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名人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你还想到了他哪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

  [设计意图: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知道这是鲁迅有关时间的名言,以此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鲁迅小时候珍惜时间的事。

  出示课题《早》,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说说需要注意什么?(正确、流畅,读懂内容等)。

  [设计意图:读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前我是要求学生怎样做,这次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去做,是主动建构读书的方法。]

  2.出示两条绿线里面的两个生字:

  biǎn        yàn

  匾           砚

  3.出示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

  niàng     pǔ     mò     shòu     nǎ     mò     bàn

  酿       朴     墨      寿      哪     默     瓣

  个人读,集体读。

  以上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用钢笔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描红。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在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记住生字方法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收获,提高识字效率。]

  三、读文品析

  1.本文是一篇游记,我们一般会把题目写成“冬游三味书屋”、“参观三味书屋”等,而课文题目却是《早》,那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早”这个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呢?如果没有现在想也不迟。

  (学生已有经验:(1)有的是用人物的语言做题目的;有的是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事情做题目。(2)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写的等,以后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质疑,让学生感受到这既是对本课学习的需要,也是读书要学会思考,是读一切书的必需。]

  2. 大家读了课文,发现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早”?(物:梅花    人:鲁迅)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梅花?(2、4、5、8)

  3.第二自然段中,写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你认为作者当时心里会怎样想?

  4.第二自然没有一句话写到梅花,你是怎么知道是写梅花的?(由第4自然可知)那么,第4自然段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5.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的内容,找出以下句子:

  ⑴梅花开得早:                                                 。

  ⑵梅花开得多:                                                 。

  ⑶梅花开得美:                                                 。

  ⑷梅花开得香:                                                 。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次教学难点的分解,通过具体的语句,写出梅花与鲁迅品格的相似之处,学生感悟到“以花喻人”]

  6.品析第8自然段,填空:

  “清晨”——(                )的“早”

  “春天”——(                )的“早”

  “梅花”——(                )的“早”

  7.为什么要写梅花?

  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受作者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蜡梅花一样。]

  8. 历来有许多名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有那些吟颂梅花的诗句?(王安石的《梅花》、王勉的《墨梅》等)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篇16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地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看图,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评价朗读。

  8、指导背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教《早》的两处收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