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精选14篇)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笔者经历两次教学过程,感受颇深。

  【案例1】

  (初读课文,将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师: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生:水罐发生了很多变化。

  师: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水罐开始是空的木水罐,后来里面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接着变成银的,金的,最后从里面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相机板书: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一股水流。

  师:让我们来看看水罐发生的第一次变化。请同学们再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很爱她的母亲。

  师:你从那里感受到的。

  生:在晚上,小姑娘去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到后来她还累得倒在了草地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很爱她的母亲。

  生:小姑娘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水,想起病中的妈妈,她自己没有喝,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从这里我也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师:谁能用朗读把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呢?

  学生感情朗读。

  (基本按以上步骤教学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评析】

  我们可以看到,在本案例中,教师从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对小狗的怜爱,母亲对女儿的母爱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博爱,整个教学环节是由教师主宰着一切,学生不过是在迎合着老师去读、说。教师预设好一条阅读的暗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允许学生有离线、越线之机。学生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回答好老师所预设的几个问题,获取课文语言文字所荷载的内容和知识吗?当然不是,学生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会阅读,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但在本案例中,教师条分缕析,将一份份的爱心硬生生地从课文中抽取出来,脱离整体语境让学生孤立地进行理解,这实际上是将语言“脱血”后肢解,使语言包蕴的情感断流。这样没有层次性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的爱只是浅表的。那么,课文中所流出的涓涓爱流,如何能流向学生的心田,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呢?

  另外,学生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没有自主性,无法主动探究,只能在老师的“精心牵引”下亦步亦趋,长此以往,只会泯灭学生阅读的兴趣,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2】

  (初读课文,将难句读正确,再把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段落找出来用心地反复去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课文,能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个句子吗?

  出示:当(  )时,水罐(  )。

  生:当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等她醒来时,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

  生:当小姑娘把水倒一点给小狗喝时,水罐变成了银的。

  生:当妈妈把水让给女儿喝时,水罐变成了金的。

  生:当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时,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流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在水罐一系列的变化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了爱。

  师:再请大家好好地读读课文,从中你感受到了哪种爱呢?

  学生读课文,交流。

  生:我感受到小姑很爱小狗。

  生: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生:我还感受到妈妈也很爱她的女儿。

  生:我还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也充满了爱心。

  师:从小姑娘的表现中,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这是个(  )的小姑娘”的句式说一说。

  生:这是个善良的小姑娘。

  生:这是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生:这是个有爱心的小姑娘

  师:哪一份爱心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用不同的方式好好读读那段课文,说说打动你的原因,并用朗读把这份爱心表达出来。

  学生读课文,交流。

  生:小姑娘对妈妈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在已经是晚上了,小姑娘还要出去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到后来还累得倒在了草地上睡着了。

  师:想想小姑娘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

  生:小姑娘会到许多小河边去找水,但是河流干涸了,找不到水。

  生:小姑娘还会到水井边去找水,但是水井也干涸了,也找不到水。

  生:小姑娘会到池塘里去找水,但业找不到。

  ……

  师:在找水过程中小姑娘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因为在晚上,小姑娘可能因为看不清路而摔倒

  生:小姑娘可能会被干枯的树枝划伤手臂。

  ……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吃那么多苦,到那么多地方去找水?

  生:因为她很爱妈妈,要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打动你了吗?

  生:小姑娘醒来后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她想赶紧把水给妈妈喝,这里也告诉我们小姑娘很爱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

  师:小姑娘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水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生:她会非常高兴,说:“终于有水喝了!”

  生:她还会跳起来,因为她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水,现在却发现罐子里装满了水,实在太高兴了。

  师:小姑娘的这种表现就叫做……(喜出望外)

  师:如果是你看到这罐水,你想怎么安排呢?

  生:我想先喝掉一点,因为我太渴了,再把剩下的水拿回去给妈妈喝。

  师:小姑娘是这样做的吗?

  生:不是,她虽然很想喝个够,但她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师:可见,这个小姑娘……(很爱她的妈妈)

  师:同学们猜猜,水罐里的水是怎么来得?

  生:我想是天上的神仙被小姑娘对妈妈的爱感动了,才让水罐里变出了水。

  ……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感动了很多人,谁能把小姑娘这份爱心用朗读表达出来,打动大家吗?

  学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哪份爱心深深打动你了?

  生:妈妈对女儿的爱也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小姑娘把水罐交给妈妈,妈妈却没有喝,让给小姑娘喝。

  师:当时,妈妈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妈妈在想:我的女儿很久没喝到水了,肯定很渴,还是让她喝吧。

  生:妈妈在想,现在要找到水实在太困难了,如果我把水喝了,女儿怎么办?

  师:妈妈对女儿浓浓的爱使水罐一下子变成了金的。谁能将这份爱溶进你的朗读中。

  师:还有哪份爱心深深打动你了?

  生:小姑娘不仅爱妈妈,她也很爱小狗,她把自己也舍不得喝的水倒了一点给小狗喝。这里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给小狗喝水?

  生:因为小狗渴了,在哀哀地尖叫。

  师:如果小狗会说话,它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生:小狗会说:“我实在太渴了,给点水我喝喝吧!”

  生:小狗会说:“求求你给点水我喝喝吧,不然我会死的。”

  ……

  师:喝了水的小狗会怎样?

  生:小狗会围着小姑娘摇头摆尾。

  生:小狗会去亲吻小姑娘,感谢小姑娘的救命之恩。

  师:小姑娘对小狗的这份爱心让小狗获得了新的生命,让我们去感受这份珍贵的爱。

  学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哪份爱心深深打动你了?

  生: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心打动了我。因为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

  师:小姑娘需要水吗?从哪儿知道的?

  生:小姑娘很需要水,书上说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想凑上去喝水,还有她还咽了一口唾沫。

  师:这时小姑娘在想些什么?

  生:小姑娘可能在想:这个过路人赶了很远的路,肯定很渴了。

  生:小姑娘还可能会想:如果我不把水给他喝,他可能会渴死的。

  师:小姑娘对过路人的这份爱心又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次,从水罐里跳出……(生: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生: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再把这份爱溶入你们的朗读中,细细地品味。

  学生感情朗读。

  师:学到这儿,请再来谈谈对小姑娘的认识。

  生:这个小姑娘充满了爱心。她不光爱妈妈,对小狗也有爱,连不认识的过路人,她也对他充满了爱心。

  生:这个小姑娘心地很善良。

  生:这是个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小姑娘。她自己虽然也很渴了,但她为了别人一滴水也不喝。

  ……

  师:从水罐里流出的水会流到哪里?

  生:水会流到干涸的河流与水井里。

  生:水会流到所有缺水的地方,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水会流到干枯的花草树木下,让他们重新生长。那么世界又会变得生机勃勃了。

  ……

  师:看到七颗钻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小姑娘的爱心。

  生:我仿佛看见小姑娘的心想钻石一样在闪闪发光。

  ……

  师:作者为什么让七颗钻石升上天空,而不留在小姑娘的身边呢?

  生:我想是因为作者要让爱心永远不消失。

  生:作者要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小姑娘的爱。

  生:作者要让所有的人都要有爱心。

  ……

  【评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在设计中紧扣一个“爱”字,引导学生去感知爱,感受爱,感悟爱,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看不到师“牵”生的痕迹,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学生要读,愿读,乐说的良好氛围中,尤其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则正确发挥自己的“点拨”作用,指点学生走近角色,走进教材,使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现出层次性,由“感知爱──感受爱──感悟爱”构成了完整的、严谨的教学链条,而课文中蕴涵的真真切切的爱意就随着这条教学链条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完完全全被爱紧紧包围,让课堂自始至终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1、初读感知爱:

  语文课本,首先应是读本,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读本有整体的感知,钱梦龙老师有这么一段论述:“教学设计,大至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构思,小至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必须有一个制高点,才能居高临下,统揽全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巧妙运用“当(  )时,水罐(  )。”的说话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感知课文,初步感知小姑娘的爱心,让交流的话题辐射出文中爱的讯息。

  2、再读感受爱:

  阅读主体的直接或接间生活经验是感悟的基础。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再加上课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又和孩子们年龄相仿。因此,学生对贴近他们生活的文本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反复的阅读中,他们对这一同龄人的特点也会有一个粗略的感受,因此能借助“(  )的小姑娘”句式表达出诸如“善良”、“乐于助人”这样的感叹。但这是学生对文本中小姑娘的一个直接的认识,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感受到的小姑娘的爱心,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

  3、研读感悟爱:

  要使学生对爱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必须从研读语段入手。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引导学生对文本所反映的“内核”进行认识加工。在此,教师首先以读为基本手段,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从读中去感受爱心,从读中去寻找令自己感动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充分战时自己的感悟过程。其次,教师以引导学生想象为支点,抓住文中的可发挥空间,让学生想象小姑娘会到哪儿去找水?在找水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妈妈在把水递给小姑娘喝时在想些什么?以及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近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去感悟一份份沉甸甸的爱。这样,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教师适时的教学点拨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

  纵观这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体会角色内心世界,从而去挖掘文本内涵,感悟出爱的伟大。让浓浓的爱意充斥了整个课堂。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想象丰富的特点。  

  2.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想象创设故事,表达思想情感。  

  2.体会爱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来美丽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进童话世界,导入新课  

  1.设问激趣。  

  (1)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或者读过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2)说说故事梗概。  

  (3)探讨童话特点。  

  (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  

  a.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

  b.语言通俗、生动活泼。

  c.情节曲折、离奇。

  2.导入新课。

  无穷无尽的宇宙,瞬息万变的苍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月亮让多少文人为之倾情咏叹;浩淼的银河让一个千年传奇充满神话;一个星座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一种牵扯不断的情缘吧……同学们,你是什么星座?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来看看大熊星座的奇妙来历。

  3.简介作者。

  (先看注解,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材料,相互补充。)  

  教师明确:作者国籍、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读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对话互动,共同探究  

  思考: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示一:水罐、善良的小姑娘及其同样善良的母亲、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提示二:水罐神奇地变化,一次次突显出小姑娘爱心的崇高与伟大;水罐不断变化,爱心随之深化;七颗钻石是爱的象征;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寓意爱心像大熊星座,普照人间。

  2.文题是“七颗钻石”,有什么深意?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水罐的神奇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小组自由讨论。)  

  提示:

  (1)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想象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

  (2)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深化主题的。爱心主题随着水罐的变化,不断深化。

  3.理解文章结尾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提示:

  (1)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同样是宝贵的;再一次明确文题的寓意。

  (2)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放光芒,普照人间。主题得以深化,感情得以升华。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围绕“爱心”畅谈感受。引导学生由事入理入情,避免空谈。

  (4)归结本文语言的特点:通俗朴实,把情感和道理寓于叙事之中。

  四、再读文本,拓展训练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狗、母亲、过路人,你将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2.你读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师生共同总结(播放《爱的奉献》)  

  提示:

  1.  童话的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离奇曲折的情节。

  2.  学会用爱心美丽我们的人生;在领受爱的同时,也去付出。

  【资料宝藏】  

  1.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卢慧琴)  

  一、课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伊始,余老师就在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先让同学们齐读,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童声读;2.读出故事味、3.读出事中情。这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意的引导。读完后作出评价:流畅,这是一个优点,缺点呢,语速有点快,要用童声来读,去感受故事的内容,要读出故事味来,要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再按照要求各读各的,先范读一点点内容,再让学生娓娓读来,尽显童话的韵味,尽显童稚的纯真、尽显人物的感情、尽显课堂的诗境。自由读完毕后。还请一位小姑娘读第二段,强调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完了评价:读得好,那么好听的声音!再请一位小男孩读最后一段,要求怎样表达文中的意味。评价:你读得好,你们注意他的停顿了没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一段要读得慢一点,为什么呢?过一会儿讨论了就知道了。自然地又引出了下面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余老师对朗读指导上的特色,让学生在不同种类的读中即品味文意又体会到不同读法的妙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独具特色的课堂设计,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余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的“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七颗钻石》,余老师就构思了这些板块:活动一(旅行第一站)——进入录音棚(读课文),活动二(旅行第二站)——畅游智慧泉(研究课文),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活动四——描述小姑娘。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似乎文中内容真的是同学们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在创作室,又使学生找到自我,展现自己了的才华。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非常有层次”、“我同意你的看法”、“真好,真好”、“答得好”、“他说得真的蛮好”、“瞧!你说的多棒!”、 “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个情节很合理”、“你也很聪明”、“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颗纯洁的心”……诗样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盛开的必然是同样诗样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课堂上, 余 老师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得来的体验, 余 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提高到理论的角度,如:第一个问题:(写景的作用)渲染了环境的严酷,文学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往往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有时设置的是狂风暴雨,有时设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时设置的是深山老林;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设置的是和风细雨。这样的一笔,就是起着烘托人物,设置背景的作用,记住:写风写雨,写森林写太阳,写旱灾,笔无虚设,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对第二个问题,引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人的性格,使故事曲折有致,池水掀波。第三个问题,引导:照应之美,美好穿插,诗意的烘托;第四个问题:(结尾)结而不尽,意味深长。这些既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 余 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使每一个孩子都大受鼓舞,他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心灵感受,开启孩子的诗心,这也正是 余 老师赤诚的诗心所在。

  四、新课堂,是平等的课堂,绿色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是充满诗境的课堂——教学用语的美。  

  初读课文后,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最后还问:“你也能问上一句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课文结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小姑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个童话形象”“善待别人”“让上苍感动的人”“阳光女孩”“有钻石般美好心灵的人”……这里,余老师没有刻意去求顺、求实、求纯、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课文的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五、新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诗趣的课堂。  

  在抛出问题后,余老师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的体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这里,教师的身份已经由知识的垄断者演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七颗钻石》结题,余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余老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诗情的激发、诗意的创造、诗趣横生的课堂。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诗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诗意大发,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妙语连珠,情不自禁地也成为一位小诗人。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探究,如:课文的导入(把学课文当作旅行),教师的导向,学科知识的渗透(衬托的运用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只作穿针引线)。  

  纵观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我认为遵循了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落实知识,培养了阅读、理解、分析、思维、表达等能力;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建议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3.关于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是终年可见的一个星座。它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大的斗勺形,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3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4、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1、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 水井 金银 竟然 舔水 哀哀地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 满  银金 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 满  银金

  孝 善 慈

  爱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5

  武进剑湖初级中学 周云 常州市北环中学祝畅红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 “爱” 的博大。

  具体课型: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

  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

  《王尔德童话》

  影视资源:《哈里波特》《妈妈再爱我一次》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

  1、导语 :同学们仔细看,专注听,然后谈谈你的感受。(用课件“七颗钻石插入”《爱的奉献》音乐)

  2、朗读课文,并试着读出感情

  说说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为什么?

  结合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能否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

  (接着,就从童话富有想像并能阐述一定道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3、想像创作: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睡着”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什么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4、 探究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节前夕。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她。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已经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她又饿又冻地向前走,雪花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走到一幢楼房的窗前,朝里张望。啊!屋里那棵圣诞树多漂亮啊,一位母亲正和两个孩子在玩耍,那孩子该多幸福啊,桌子上还点着许多彩色的蜡烛,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她最喜欢那些红色的蜡烛,在桌上格外显眼。

  看到这里,小女孩想起了她的祖母和妈妈,她们最疼爱她,可是,她们都去世了,想着想着,小女孩哭了。

  哭着哭着,她又走上了大街,突然,“轰隆”一声,一辆马车经过,差一点将她撞倒。马车飞一样跑过去了,小女孩的身上沾满了泥水,而且拖鞋也丢了,她只好赤着脚,在雪地里喊着:

  “火柴,谁要火柴。”

  夜幕已经降临,小女孩的脚已冻得发红发青。大街上到处都是烤鹅肉的香味。

  “啊,有钱的人家准备过节了。”

  她实在走不动了,疲乏地缩在一个墙角里。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家里而且也很冷,风可以从许多地方刮进屋子里来。她冻得发抖,她需要温暖,哪怕有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太冷了。她决定划着一根火柴,让它燃烧。

  “哧!”

  火柴燃烧了,象一杂温暖、光明的火焰,小女孩觉得象坐在火炉旁一样。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小女孩刚刚伸出她一双脚,打算暖和一下时,火焰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的火柴。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发出了光。墙上有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突然变得透明,象一片薄纱,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有馅饼,有烤鹅,更有趣是的,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了,它的背上插着刀叉,正在地上走着呢,一直向小女孩走过来。她伸出手去,火柴又熄灭了,她摸到的是冰冷的墙壁。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变成一朵粉红色的光焰。她发现自己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比中午见到的那棵圣诞树还要大,还要美丽。它的树枝上有几千只蜡烛。小女孩把双手伸过去,火柴又熄灭了。几千只蜡烛都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中有一颗落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亮光。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进老祖母的怀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我知道,这根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就象那温暖的火炉,那美丽的烤鹅,那幸福的圣诞树一样,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划着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火柴发出更加强烈的光芒,照得周围比白天还要明亮,祖母是那样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来了,她们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越飞越高,真的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

  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小女孩仍坐在墙角里,她双颊通红,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可是,她已经死了,冻死在圣诞节的夜晚,她手里仍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探究:两篇文章的结尾给你什么启示,如果安徒生生活在今天,他还会这么写吗?

  5、语文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一、关爱每个伙伴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

  二、同在一片蓝天下

  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你能否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全班或分组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

  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天灾人祸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全班分组讨论一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然后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小结:让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7、拓展作业 :

  (1)让学生以“爱”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创作一则童话。

  (2)阅读童话,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加工,讲给你的弟弟和妹妹听。

  指导思想: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本文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读就懂,所以就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于是设计了想像创作题

  2、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并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学生对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情节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核心,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充分发展。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其设计思路是:

  (1)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3)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

  (4)以引导学生感悟 “爱”这种博大的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为契机。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想像创作旨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4)探究阅读试图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领悟“爱”的内涵。

  (5)语文活动设计体现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并渗透了人文因素。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3

  天使之泪——《七颗钻石》片断想象

  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她突然惊醒了,发现来到了一个白云飘飘的地方,脚下不是泥土,而是一朵又一朵松软洁白的云,小姑娘有点害怕,她看了看身边,发现水罐还在,便拎起水罐站了起来,不管这是什么地方,我一定要找到水,找到回家的路,让妈妈好起来!小姑娘这样想着,又跑去找起水来。她跑啊跑啊,脚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空旷而望不到边,头顶是深紫的天空,空中的星星排列着奇异又美妙的图案。那些白云一会儿散开,一会儿又慢悠悠地聚拢,神秘而灵动,四野静寂无声,到处都像是被大雪覆盖似的白,小姑娘感到茫然无措,她的脚步渐渐慢下来了,她无助地环顾四周,突然感到希望是那么渺茫,小姑娘跪下呜呜地抽泣起来,晶莹的泪珠滑下脸庞,落入云朵间。

  “叮—咚——”忽然传来一声水花溅起的声音,小姑娘愣住了,她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刚才泪珠落下的地方白云飘开了,露出一角蓝宝石色的湖水,接着又飘开一朵白云...,越来越多的白云飘开了,一条无比宽阔的河流展现在小姑娘眼前,那是一条怎样的河啊,远远望去晕着一圈一圈的深蓝,但走近了,却是纯净无瑕的透明之色,河底沉着一颗又一颗闪闪发光的小石子,映射着河面上一片波光粼粼。小姑娘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震住了,她呆呆地望着这流光异彩的河,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赶紧拾起身边的水罐,弯下身去打水,手指尖触碰到水面,小姑娘感到河水是那么温润,柔和地在她的指缝间流淌,让她想起从前世界还很美好的时候,妈妈拉着她的手一起采花的美好回忆.......。想着、想着,她突然透过河水看到一片灯火,其中一点越来越近,慢慢显露出房子的轮廓,咦,这不是我家吗?小姑娘看见了妈妈,病重的妈妈躺在床上,目光却焦急地向窗外盼顾,“妈妈!”小姑娘情不自禁地扑了上去,却忘了这是在河边,脚一滑掉了下去,顿时浸没在一片耀眼的光芒中......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7

  一、图片导入

  师:(出示课件)浩瀚的夜空,神秘莫测,让人们产生奇妙的遐想。看到月亮你会想到哪些故事?

  生:嫦娥奔(bēn)月。

  师:嫦娥奔月,第三个字读bèn。奔,那是月亮,我朝那儿奔去。有一个目的地,我跑过去,这个字就读bèn。如果只是奔跑的动作,那就读bēn。你再说一下,是哪个故事?

  生:嫦娥奔月。

  师:大家一起说。

  生齐:嫦娥奔月。

  生:我想到吴刚砍桂树。

  师:好。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北斗七星)

  生:北斗七星。

  师:北斗七星,“斗”是什么?

  生:勺子。

  师:(出示课件:“斗”的图片)“勺”和“斗”不同,“勺”吃饭用的,很小;“斗”是过去称量粮食用的,米、面,放在斗着,用它去量,一斗两斗。所以不是小勺,是大斗,很大的斗。这边还有一个很长的木柄。(指课件)像吗?这叫什么?

  生齐说:北斗七星。

  师:让我们走近北斗七星,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与它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仔细理会”

  师:同学们提前读了课文。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这次旱灾有多大,课文说了几点?

  生:说了三点,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干涸”?

  生:就是河里井里一点水也没有了。

  师:“涸”就是“干”的意思。我们平常说话一般“井都干了”,在书面语里一般说“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又有一个词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花草没有水分,都枯萎了。

  师:这里的“枯”就是“干”的意思,平常我们看到花草没有水分了,说“干了”,或者说“蔫了”,写到文章里用这个词——干枯。再往下读,还有一个词语。

  生:“焦渴而死”,“焦渴”的意思是喉咙很干,渴得受不了。喉咙就像冒火了烧焦了一样。

  师:这段用三个句子来描写旱灾之大。能不能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生:不行,因为最先发生的是“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然后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最后才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说得对。所以我们说话有时候是随意的,写成文章不可以随意,谁先谁后,它有事理的逻辑在里面。我们读课文时,也要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准确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弄得明明白白,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清清楚楚。这样读课文就叫做“仔细理会”。现在请你再读这段,想象旱灾之大。

  (指名读,齐读。)

  三、导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故事的神奇

  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写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在这个过程中,好像有谁在施魔法,让那个水罐发生了好几次变化。神奇吗?

  生:神奇!

  师:我们读课文,体会每一次变化是怎样的神奇。先看第一次变化。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句子。)神奇在小姑娘醒来的时候,发现空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什么是“清澈新鲜”?

  生:就是水很清,很透亮。

  师:小姑娘觉得特别惊奇,有一个词写出她的感受。哪个词?

  生:是“竟”字。是没有想到的意思。

  生:还有一个词语是“喜出望外”。特别高兴,出乎意料的高兴。

  师:读出小姑娘当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体会。)

  师:再看第二次怎么变化的。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二次变化的句子。)这次水罐掉在地上,没有倒,而且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

  生:还有就是那个罐子里的水应该洒了,但是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这很神奇。

  师:神奇的是罐子里的水很满吗?

  生:不是,神奇的是罐子里的水一点也没有洒,还是满满的。

  师:所以,你再读课文里的句子,“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应该怎么读?

  生:(读)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重音落在“还是”一词上。)

  师:这就对了。你理解得准确了,读得就准确的。再读第三次和第四次变化。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三次第四次变化的句子。)水罐有木头的变成了银的有变成金的。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五次变化的句子。)最神奇的是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许多水,而且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

  师:(拿一个杯子作道具)谁来讲讲,许多水涌出来,是怎样情景?(一名学生演示,水从杯子里冒出后向四面流去。)

  师:对了,“涌出”就是“冒出”,水向上冒出来,流向别处。这和课本图画里水向天上喷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要注意。

  四、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心。

  师:这些变化太神奇了!神奇得让我们觉得好像有个人在施魔法。好像是这个人一路跟随小姑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在一旁用魔法帮助她。你来想象,可能是谁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

  生:是一位仙女。

  生:一个有爱心的魔法师。

  生: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巫。

  生:是个好心的外星人。

  生:是一位下凡到人间的仙人。

  师:想象非常丰富。我们先采用第一位同学的说法,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请学生a到讲台前读课文。)现在同学们就是仙女,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帮助她?

  生a:(读课文)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各位仙女,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她不是给自己找水,而是给自己的母亲去找水,她这样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哪儿也找不着水”,说明小姑娘为了给母亲找水,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了。她为了让母亲喝上水,一点也不怕吃苦。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想,这个小姑娘可能白天也出去找水了,没有找到,她在夜里接着出去找水。她为了妈妈真是很辛苦。

  生:我从“一天夜里”想到,她可能是为了不让妈妈为自己担心,所以她才在夜里,在妈妈睡觉的时候去找水。

  师:于是,你们决定怎么帮助这个小姑娘——

  生:(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a:(读课文)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师:仙女们,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看出她找到水了之后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的妈妈有救了,就赶快往家里跑,想让妈妈快些喝到水。

  生: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孝心,她拿到了水,自己也想喝一点,可是她想到自己的妈妈在家里生病,她就喝不下去,她一定要让妈妈先喝到水,就赶紧往家跑。这一点把我感动了。

  生:我也觉得她很孝顺。这么小的年纪摔倒了,本来应该疼得哭起来的,可是她为了让妈妈快些喝到水,她顾不得疼了,赶紧去捡水罐。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想象到她可能是怕妈妈担心自己,所以她抱着水罐赶紧往家跑。

  师:于是,你们决定帮助她——

  生:(齐读)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生a:(读课文)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仙女们,再来说说这一次你们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觉得她很有爱心,因为天很干燥,小狗没有水就会死去,她爱小动物,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却给了小狗一点。

  生:我也觉得她很有爱心,她觉得一只小狗也是一个生命,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她把小狗的生命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所以我要帮助她。

  师:于是,你们决定奖励她——

  生:(齐读)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生a:(读课文)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仙女们,这回可不是小姑娘感动你们,而是小姑娘的母亲。

  生:我觉得母亲很爱小姑娘。母亲都生病了,快要死了,这个时候最需要水,可是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母亲真是了不起,所以我要帮助她们。

  师:是这圣洁的母爱感动了大家。

  生:我觉得母亲可能是这样想的:我即使死了,也要让我的孩子活下去。

  师:于是,就在这一瞬间,你们怎么样——

  生:(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a:(读课文)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小姑娘很渴了,但是她看到那个过路人讨水,她能体会别人也很渴,就把水给了过路人。小姑娘心地很善良。

  生:她咽了口唾沫来忍住口渴,而把真正的水给了过路人,很了不起。

  生:小姑娘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这个人跟她不认识,她连陌生人都能去帮助。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师:于是,你们决定这样帮助她——

  生:(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五、领悟课文主旨

  师:仙人们,刚才感动了你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是爱心。同情心。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都要爱谁?

  生:要爱父母亲,爱长辈。

  生:要爱自己的孩子,爱晚辈。

  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要爱动物、植物,动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师:在人的一生中,这几种爱每一个人都要拥有。

  师: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北斗七星。在人们迷路的时候,北斗七星等给人们指路。当人类遇到大的灾难的时候,人们看到这七颗星星,就能感到,这星星在告诉人类一句什么样的话?

  生:爱能帮人们渡过难关,爱能为人间创造奇迹。

  生:人与人要互相关爱。

  生: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六、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师:课文读懂了吧。现在老师出一道难题看你会不会,谁能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的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累得到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时看见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她高兴地回家去,没想到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未完,被师生叫停。)

  师:我们要求用两三句话来概括,你这样说显然不行。怎么办呢?我们看,课文是个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尾,你把起因、经过、结果了解清楚不就行了吗?起因你概括得好——“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再看经过部分,共写了几件事?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

  生:四件小事,小姑娘去找水,把水让给小狗喝,把水让给妈妈喝,把水让给过路人喝。

  师:好。(出示文字课件如下)

  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她把水让给小狗喝,

  她把水让给妈妈喝,

  她把水让给过路人喝。

  师:能不能把这四句话合成一两句话来说?

  生: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把水让给小狗、妈妈和过路人喝。

  师:故事的结果呢?

  生: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师:把起因、经过、结果合起来呢?

  生: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把水让给小狗、妈妈和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师:聪明,学会概括课文内容了。

  七、创编结尾,再续神奇

  师:到这里,课文的情节还没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在小姑娘家门前形成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潭。你想,这时候,谁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的妈妈快要死了,她最需要水。

  生:那些小动物最需要水,那些植物,还有很多人都需要水。

  师:这个时候,小姑娘会怎么办?请你再想象一个情节,作为故事的结尾,拿出笔写下来。这个情节要很神奇,比比谁最有想象力。

  (学生续写结尾,5分钟。)

  生:(读自己写的情节)小姑娘急忙拿着水罐,来到水潭边灌了些水,回到屋里,把水罐递给了母亲。当母亲把水喝完的时候,母亲的病居然好了。小姑娘看到母亲的病好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她走出门,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喊来喝水。

  生:(读自己写的情节)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而那些水呢,流到一起,变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潭。人们和那些小动物都到潭边来饮水。来喝水的人和动物越来越多,而那些水喝完了又冒出来,总也喝不完。喝完了水的人们都变得很精神,而且他们的心地也都变得很善良。这个世界也充满爱心。

  生:(读自己写的情节)那七颗星星,在天上变成了一场雨。雨从天上落下来,动物,植物,人们,都被雨水淋到了,都复活了,万物都复苏了,地球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

  八、拓展言语实践,延伸生活空间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老师留一个作业,回家把你写的结尾修改好,然后由会打字的同学帮忙把他们发到网上,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来欣赏,欣赏你们给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编的41个精美的结尾。这41个精美的结尾就是41颗晶莹的钻石,代表了41颗纯真的爱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8

  《七颗钻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而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旱灾的严重,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课前谈话时,我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丰富多采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性,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紧紧抓住“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情感在课堂上流淌,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新课程也要求我们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二、说教学理念:

  1、重视基础知识

  语文毕竟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字词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同时还能突出重点。比如“唾沫”一词的读音比较难,我就让学生来发现,并及时纠正,达到以点盖面的目的。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概括能力,但我们应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而后来出示的填空是考虑到中下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得益,当然,我也有分层要求,会说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来说,不会说的就可以依托填空来说一说。三是课堂作业的设计,这一题其实是对“干涸、干枯“这一对近义词的辨析,是对本节课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

  2、落实语言文字

  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学习语文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教学,也就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了。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理解语言,经历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感悟。在落实语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1)直观画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这两个词时,我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让他们看着画面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地感悟就比较到位了,明白了旱灾真的很严重,什么地方都没水了,大地都裂开了很大很大的缝。

  (2)引发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实起来,又因为童话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时,我让学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学生真的很会想,从而使得“哪儿”这个词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是一种唤醒”,我们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的知识经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理解“焦渴”一词时,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渴”的感觉,再来想像“焦渴”又是怎样的程度,进一步明白旱灾之大,旱情之严重。

  (4)朗读加深体验

  朗读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明义”的境界。像在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的理解中,我没有让学生去说,就是用读来理解,“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那份惊喜、高兴、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让学生边读边悟,感受小姑娘的爱心和坚强的毅力。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9

  

  钦北区新棠镇中 黄充良

  教学设想: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制定教学目标 ,用自主、合作、平等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话作品的教育意义,体会博大无私的爱,陶冶情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

  重点要求:1、体会文章的主旨。

  2、想象方法的运用。

  难点突破:利用丰富的想象构思课文结尾。

  方法运用:朗读   讨论   想象

  时间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思维导航[听、说训练]。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夜空中的银河、璀璨的星星和皓洁的月亮多美啊!在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谁能说一说?(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等)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你知道吗,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北斗星,也叫大熊星座。同学们,你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

  (简述大熊座和小熊座来历:卡力斯托、狩猎女神、宙斯、阿卡斯、赫拉、狗熊、打猎、相认、升天。)

  可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述了大熊座的来历。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

  二、自读课文[读—探究训练]。

  1.要求放声朗读,读准生字词。

  (干涸、一瞬间、唾沫、清澈、咽)

  2.课文一共分几段?请一俩位同学朗读来表现一下自己才华,怎么样?

  (简评朗读情况)

  3.请你再认真默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它写出来。

  (分组讨论派代表提出来)

  4.预设学生问题:

  a.为什么水罐里装满水?

  b.为什么水没有洒?

  c.为什么水罐变成银?

  d.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e为什么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会变成水流?(主要问题——表扬)

  f.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主旨——引入探讨)

  三、探讨课文[知识—方法训练]。

  1.真奇怪啊!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小姑娘一觉醒来,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这么神奇的变化?

  为母亲找水,对母亲的爱。真是孝顺啊!

  2.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喜出望外”这个词?

  因为有了水,母亲有救了。

  3.小姑娘,你干吗那么匆匆忙忙,以至绊倒啊?[角色转换]

  急着为母亲送水啊!

  4.绊倒了水却没有撒出来,水罐端端正正,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小姑娘找到水后真想喝个够,但她——后来居上没有喝。她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

  5.明明是木头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迷?        自己舍不得喝却给了小狗。小姑娘不但爱母亲,也用诚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爱心如银。

  6.文中有两句对小狗的描写,是否相同?在童话里小狗也能说话,你能模拟一下它当时的语言吗?

  [启发想象和联想]:哀求——感谢

  7.讲述:小姑娘把水送到母亲跟前,病得快要死的母亲却把水让给小姑娘,母亲对女儿的爱心使水罐由银的又变成金的——爱心如金啊!

  8、后来水给了谁?

  过路人。“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请聪明的你发挥奇思妙想,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并讲给大家听。[可在课后完成:迁移训练]

  小姑娘把水送给了一个毫不相干的过路人,爱心如钻石般珍贵!使水罐跳出七颗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可以说爱心——生命之泉,就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齐读最后一段,交流体会这个句子表达美好的愿望。)

  9.小结点题。(播放《爱的奉献》)

  四、探究练习[写—技能训练]。

  1.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发挥联想说说梦中的情景。

  [好梦:找到水----欢乐         噩梦:找不到水-----悲惨]        只要合理均可,有奇思妙想的更应大力表扬。

  2.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在课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拓展训练]

  内容设计:

  神    一、变出了水来——为母亲找水     爱

  奇    二、绊倒水未洒——不喝给母亲     心

  的    三、由木变成银——不喝给小狗     的

  水    四、由银变成金——母亲让女儿     力

  罐    五、钻石  水流——不喝给路人     量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0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作自我介绍。

  一、             引入:

  1、(出示课件)

  师:你看,晴朗的夜空明月高悬,引人遐想,看到月亮你会想到哪些故事?

  生:嫦娥奔(ben)月。

  师:嫦娥奔月,第三个字读ben 。奔,那是月亮,我朝那儿奔,明白了吗?有一个目的地,我过去,这个字就念奔。我光是跑,那就是伏地上直接奔跑,所以你再说是哪个故事?

  生:嫦娥奔月。

  师:大家一起说。

  生齐:嫦娥奔月。

  师:真好,想到嫦娥奔月。你想到了什么?

  生:吴刚砍桂树。

  师:吴刚伐桂,好。

  师: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斗七星)

  生:北斗七星。

  师:北斗七星,斗是什么意思?

  生:勺子。

  师:老师给你们讲,“勺”和“斗”不同,“勺”吃饭用的,“斗”是干什么的,“斗”是过去粮食,谷、米、面有多少,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装着,用它去量一斗两斗,称量粮食用的,明白了吗?所以不是小勺,是大斗,很大的斗。这边还有一个很长的木柄,这就叫斗。(指课件)像吗?这叫什么?

  生齐说:北斗七星。

  师: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阅读方法。

  师: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师:(指名读)

  师:真好,读得不错,预习得很充分。很久很久以前,第一自然段讲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

  生:旱灾。

  师:这个旱灾有多大?请你来说,读完了你就知道了,有多大?

  生:可能会影响到全世界。

  师:影响到全世界。你看课文里提供的信息有什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旱灾有多大?

  生: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灾。

  师:这上面写了是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灾。旱灾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生:让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许多人和动物都怎么样?

  生:焦渴而死、渴死了……

  师:咱们口语说渴死了,书里可没这么说,说了一个很文的词,这个词是什么?(板书:焦渴)

  生: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焦渴?

  生:就是水没有了,他们就很口渴。

  师:你说的还是口渴,现在说焦渴。

  生:焦渴就是因为没有水渴死了。

  师:对,因为没有水焦渴而死。焦渴什么意思? 

  生:焦渴而死就是渴得受不了而死了。

  师:渴得哪里受不了?

  生:渴得嘴巴受不了。

  生:全身都受不了了。

  师:全身都受不了了,首先是嗓子里怎么样?渴得怎么样?

  生:说不出话来了。

  师:渴得都干了,渴得嗓子都冒烟了。对吗?这叫焦渴而死。这个嗓子因为没有水分,让你感觉到火烧火燎,这叫“焦”。明白了吗?再读这个词。

  生:焦渴而死。

  师:所以,“焦”和 “渴”的意思并不一样。这是说旱灾严重的程度,接着说。

  生: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

  师:好,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老师要写一个词,你们猜写哪个词?

  生:干涸。(板书:干涸)

  师:这么聪明。老师又要问什么?

  生:干涸是什么意思?

  师:没错。(众笑)谁来回答?

  生: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

  师:就是没有水了,就是水都干了。我们口语说河里边都干了,这叫——

  生:干涸。

  师:“干”就是“涸”, “涸”就是“干”。这是说河里没有水了,还干旱到什么程度?

  生: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师:好,你说我该写什么词?

  生:干枯。(板书:干枯)

  师:什么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这个东西已经干了。

  师:什么东西干了?

  生:草木和丛林都干了。

  师:花草树木都干了,叫什么?

  生:干枯。

  师:“干”就是“枯”, “枯”就是“干”。(指板书)那么河里、河床、水井没有水了叫“干枯”吗?那叫——

  生:干涸。

  师:丛林、花草没有水分了,蔫了,没了,那叫“干涸”吗?那叫——

  生:干枯。

  师:“干涸”和“干枯”都是干,但是用的时候不能用错地方,它搭配的词语不能搭配错了,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看这个干旱大不大?(在“大”字下加着重符号)请你读——(指大屏幕)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为了说明旱灾之大,后面说了几个意思?

  生:三个。

  师:三个。能不能这样说,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如果水井和草木从林后干枯的话,人们以前就有水喝。但是……

  师:有水喝就不会焦渴而死。对吧,这样说它不符合事理,不符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话可以随意,写成文章不可以随意,谁先谁后,它有事理的逻辑在里面。明白了吗?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运用方法,学习阅读。

  师:第二自然段开始讲写一个小姑娘给她妈妈找水,她妈妈病了需要水喝,拿着一个什么?

  生:水罐。

  师:什么样的水罐?有水吗?(板书:空水罐)

  生:没有。

  师:是一个空空的水罐,但是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展过程中,这个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自由读)

  师:先是从什么,再变成什么,特别神奇,对吧?(板书:神奇)现在我们就来读这段课文,体会水罐变化神奇。第一次变化从第二自然段开始读到哪里为止,谁来?一边读就要一边去思考。

  生读“一天夜里……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空水罐变成了什么?

  生:满水罐。

  师:变成满水罐,神奇在哪儿?原来——

  生:空的。

  师:现在是——

  生:满的。

  师:装满水的水罐。(板书:装满水)装满了什么样的水,读——

  生:清澈新鲜。

  师:对,清澈新鲜。(板书:清澈新鲜)“新鲜”大家都理解,什么是“清澈”?

  生:清澈的意思就是可以看到水罐的底。

  师:说明水很——

  生:透明。

  师:透亮,透明,这叫什么?

  生:清澈。

  师:所以清澈和新鲜的意思又不一样。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再读。

  生再齐读。

  师:原来是空的,现在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感到意外吗?

  生:感到。

  师:一个词点出了意外,只有一个字,哪个词?

  生:“竟”字。

  师:如果“竟”字换成别的词,意思还通,换哪个?

  生:如果。

  师:如果,行吗?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换成什么?

  生:应该是“却”。

  师:“却”是转折,还没有意外的意思。比“却”还好的,你来。

  生:竟然。

  师:行不行?

  生:行。

  师:好了,还有吗?

  生:居然。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 竟、竟然、居然,这三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都表示在自己的——

  生:意外。

  师: 意料之外,现在一位同学读,读出意料之外,读出惊奇、惊喜。

  生读:当她醒来……

  师: 原来罐子里有水吗?

  生:没有。

  师: 空的,现在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师强调“竟”“满”“清澈新鲜”)你读读后面。

  生读,比上次更有感情了。

  师: 真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 这是第一次变化,接着谁来读?

  生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 读得非常好。老师发现这里有一个跟“竟”字意思相近的词,哪一个?一起说。

  生齐说:喜出望外。

  师: 喜出望外。(板书:喜出望外)老师写这个词,你说什么是喜出望外?

  生:就是特别高兴的意思。

  师: 那就是“喜”。

  生:欢喜。

  师: 对了,“出望外”怎么解释?

  生:“喜出望外”整个的意思就是欢喜的都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师: 说明了欢喜的程度,都到极点了。这就高兴极了,或者喜极了。喜出望外不是这个意思。

  师: 然后匆匆忙忙地走,最后因为小狗绊倒,她以为洒了,结果——

  生:没洒。

  师: 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读句子。

  师:你又读了一遍句子,自己的话,神奇在哪儿?

  生:这次变化神奇在水没有洒。

  师: 水没有洒,而且怎么样?

  生:而且罐子还端端正正地放在地上。

  师: 她以为罐子应该倒了,但是没有倒,这里有个词叫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师: 老师写这个词——端端正正,(板书:端端正正)你在底下想什么?

  生:我想到站应该站得很端正,坐应该坐得很端正。

  师: 你想到了你站应该站端正,好。端端正正什么意思?

  师: “端”和“正”是一回事吗?

  生:是。

  师: 不是。(众笑)它有接近的意思,都很正。但“端”还有一个很直。(师示范)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 “端”是又直又正,这样组成一个词,读这个——

  生:端端正正。

  师: 她以为应该倒,但是罐子端端正正的,这是神奇之一,神奇之二是什么?, 

  生:神奇之二在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 神奇在哪儿?听老师读。老师强调的是什么?

  生:满满的,没有倒出一滴水。

  师:你们认为这次神奇在水,水还是满的。这是你们的理解。第一次水可就满了,你说满那是第一次,第二次神奇之处是水满吗?

  生:第二次神奇之处是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出来,而且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还是跟以前一样满。

  师: 跟以前一样满,还是端端正正,水还是那样满。但是你刚才读的时候,表示你理解的意思是什么?我学你来读。(师读句子。)给人感觉,这次神奇之处就是水满,你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强调“端端正正”“还是”)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 老师强调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师: 那是刚才那个词语。

  生:老师强调的词语是“还是”。

  师: 就是装的水原来是满的,现在怎么样?

  生:也是(还是)满的。

  师:依然是满的,一滴水都没有洒。这是第二次的神奇之处,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 所以读课文要仔细理会。大家齐读这句。

  生齐读句子。

  师: 这才读出了味道。第三次神奇,谁来读?

  生读句子。

  师: 神奇在哪儿?

  生:罐子变成银的了。

  师: 这是罐子的——这个词你们还不会说。(板书:银)就像那位同学说的要帮助一下,罐子的质地变了,原来是木质的,现在变成了银质的。所以这次变化的神奇在什么?说吧,别那么拘束。由木头罐子变成了——

  生:银的。

  师:一起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 这次读得好,再往下。

  生读:小姑娘回到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师: 你说这次神在哪儿?

  生:这次神在原来水罐是银的,现在又变成了金的。

  师: 质地的变化,对吗?这是神奇之一,还有。

  生:神奇之二是水罐在一瞬间就变成了金的。

  师: 好,你说什么是“一瞬间”?

  生:就是很快的,当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

  师: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睛,水罐变得很快,由银的变成了金的。(板书:金)一起来读,变得很快。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 真好,再往下。

  生读:这时……

  师(打断):这儿没读好,突然——读。 

  生继续读:突然……

  师(再打断):听老师读,突然从门外……你再读。   

  生接着读。

  师: 你感受到了神奇在哪儿?

  生:它的神奇之一在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师相机画箭头从“金”指向课题。

  生:它的神奇之二是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

  师: 涌出什么?(板书:涌出水流)

  生: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 这是神奇之二,接着说。

  生:它的神奇之三是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 好的,现在大家都能理解这个情节,不过有一个词,大家不一定认识——涌出,你看,这个水从哪里涌出?

  生:水罐。

  师: 现在,这就是这个水罐(拿起茶杯),谁来做演示,这个水怎么出来? 

  生上台演示,手伸进杯子,再拿出来往外往下。

  师(重复演示):从这样就涌出来了,好,你演示的就是涌出。但是你们看课文插图,那上面的水怎么出来的?谁做演示?

  生(上台边演示边解说):是这样直的往上出来。

  师: 直的往上出来,一直到上面,是吗?这叫“涌出”吗?

  生:可以啊。

  师(摇头):比“涌出”更确切点,叫什么? 

  生:冲出。

  师: 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喷出。

  生:冒出。

  师: 冒出不行,冒出没有这么多的力量。就是喷出,就是溅出,就是冲出,对吗?课文里说是“涌出”,第一位同学演示,水从下面冒出来流到两边,这就叫做“涌出”,对吧?要按课文的意思,这个插图这样画对吗?

  生:不对。

  师:不对,水应该从下面冒出流到边上来,只要向上冒流到边上就可以了。知道什么是“涌出”,把它和“喷出”区别开来。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时——

  生齐读句子。

  师: 神奇吗?

  生:神奇。

  四、体会情感,感受爱心。

  师: 这个一共有五六次变化,特别神奇,让你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在人间发生,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编的很神奇,如果你这样想,这个木头水罐它本身会变吗?

  生:不会。

  师: 一定有一个什么人他会什么魔法,在一旁帮助这个小姑娘,他给水罐施了魔法,才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有道理吧?你说,这个施魔法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咱们给这个故事例添加一个人物,还要美一点。

  生:哈利波特。

  师: 哦,小魔法师。

  生:那些专门会变魔术的魔法师。

  师:魔法师,好,非常好。还有什么?

  生:神仙。

  师: 神仙,对吧。

  生:是爱。

  师: 是爱,好。我们现在说一个人物。

  生:是仙女。

  师: 是仙女,这个很美。

  生:是天神。

  生:是上帝。

  师: 不说了,一定有很多答案。我们赞成哪一个比较美的?

  生:神仙、仙女、哈利波特……

  师:好,就哈利波特。现在请你注意,这篇文章如果加上一个人物哈利波特,应该怎么读?

  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时候,哈利波特就在后边悄悄跟着就在旁边看着,他眼前发生的这些事情,把他的心灵深深地震住了,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让水罐发生着变化,帮助着小姑娘。现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读,要读得非常美。现在,除了你,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就当哈利波特。你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然后你们想象你们出于什么样的感受去帮助她,为什么帮助她?一定要仔细看,是她的哪些行为感动了你?

  生读第一个情景。

  师: 好,就读到这儿,下面是你们帮助她。请问你被她什么感动了?

  生:我被她对妈妈的爱而感动。

  师: 详细点,哪儿写对妈妈的爱,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感受到我应该帮助她.

  师: 应该帮助她,她渴吗?但是这个时候她怎么样?

  生:这个时候她还在为母亲找水。

  师: 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她夜里找水被感动了。

  师:你读得就更仔细了,看的更认真了。她不是——

  生:大白天去找。

  师: 而是——

  生:而是又冷又淡淡的月光去找。

  师: 她不会等到天明去找,母亲现在需要水,别看夜里,别看天黑黢黢的,别看她是一个小姑娘走夜路害怕,她也要去——

  生:找水。

  师: 于是你被——

  生:感动了。

  师: 真好。

  生:我从“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感动了。

  师:这个“哪儿”怎么能感受到对母亲的爱?

  生:她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可是都没有找到水。

  师:一看“哪儿”就知道小姑娘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多好啊。于是你被感动了。别看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还得继续找。

  生:我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里“睡着了”体会到她对妈妈有爱。因为她晚上去找,晚上我们都睡着了,而且她一个人又不害怕到外面去找,而且她非常的累,肯定会睡着的。

  师: 因为她找遍了很多个地方,必然很累,对吗?一个小姑娘因为对母亲的爱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 战胜了疲劳,但是累的睡着了。所以你被深深地感动了。就读到这儿,你们被感动了。现在请你们读,你们帮她——

  生齐读第一次变化。

  师: 多么有爱心的哈利波特!那位小姑娘你继续读(刚才台上的学生),你们继续看。

  生读第二个情节。

  师: 请你们发表感受。

  生:我从“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里的“赶紧”感受到她对母亲深深的爱,因为水罐里的水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桶水。 

  师: 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是小姑娘给妈妈的礼物。赶紧去把它捡起来,怕把水洒了。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小姑娘喜出望外……”这里面的“赶紧”体会到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很深。

  师: 她自己渴吗?

  生:渴,但是她要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给妈妈喝,难道她不爱妈妈吗?

  师: 难道她自己不渴吗?但是她要给生病的妈妈喝,她的母亲现在更需要水。多好的孩子!

  生:我从“匆匆忙忙”体会到小姑娘对妈妈有深深的爱,因为“匆匆忙忙”是很快的意思,她怕妈妈渴死了,所以匆匆忙忙地跑回家去,把水当做礼物送给妈妈。

  师: 她抱着水罐匆匆忙忙赶回家,别看她害怕,别看她累,别看她都躺在地上了,但是她还是赶紧往家走,这个词就叫——

  生:匆匆忙忙。

  师: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匆匆忙忙不只是快,什么是“匆匆”?

  生:匆匆就是很急的意思。

  师: 没错,忙忙呢?

  生:就是很忙的意思。

  师: 对,匆匆就是很急,再加上忙,就是急急忙忙。我们口语里说急急忙忙,写到文章里就用哪个词?

  生:匆匆忙忙。

  师: 真好,说的太好了。你们都被感动了,于是一起来帮助她,读——

  生齐读:她以为……

  师: 都是你们给施的魔法,是不是?再往下,还请你来读(台上的女孩)。

  生读情节三。

  师: 她自己舍不得喝,给小狗喝。

  生:我从“倒了一点水”体会到她的心地非常善良,因为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既然是唯一的一罐水,那她就要节约着喝,如果是平常的人,一般的人,没有同情心的人,然后呢,就会踢小狗一脚。

  师: 就不会给小狗喝。

  生:她却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

  师: 真好。给妈妈救命的水,她自己都舍不得喝,她却给小狗一点,多有爱心的小姑娘!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这里的小狗体会到她有爱心,因为如果是你的话,你就会踹小狗一脚,你会说:快走快走,那是我给妈妈救命的水,我才不给你喝呢。但是这个小姑娘却这样做了,所以我觉得她非常有爱心。

  师: 对了,在有的人眼睛里面人比狗宝贵,给人救命的水怎么能给狗喝呢?可是在这个小姑娘的眼睛里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 这个小狗的生命也是非常宝贵的。你体会得真深刻,老师很佩服你。于是你就给她施了魔法。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当小姑娘……

  师: 真好,这个小姑娘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哈利波特。继续读。

  生读情节四:。

  师:这次不是小姑娘感动了你,是谁感动了你? 

  生:是小姑娘的母亲,因为她都要死了,她的女儿很干渴,她都很想喝了,不过她的妈妈都忍受着干渴,她还是给女儿喝。

  师: 在妈妈的眼睛里,自己孩子的健康,自己孩子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自己马上就要死去。

  生:一个人要死了,当然希望自己能活下去。但是她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女儿这么孝顺,她反正要死了,还是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给自己的女儿喝吧。只要女儿能活,她的心也不会死的。(众鼓掌)

  师: 真好。谁不想活呀!但是这个母亲被自己孩子的爱深深的感动了,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她说了什么?反正要死了,什么是“反正”?

  生:我觉得“反正”的意思就是快要。

  师: 不是快要。

  生:我觉得反正的意思就是肯定。

  师: 不是肯定。好了,不说了,听老师说。就是这样想是死,这样做也是死。(师做手势,手掌翻过去反过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反”理解为把水喝了,结果也是死。那么正呢?我不喝,最后也是死。就是喝和不喝,最后都是死,这叫反正都是死,明白了吗?你们也被这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深深地感动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现在你们又给她施了魔法,一起读。

  生齐读:就在这一瞬间……

  师: 真好。继续读下去。

  生读情节四。

  师: 我从这感受到小姑娘很有善心。我从“小姑娘咽了……”里面的“递给”体会到小姑娘很善良。因为“递给”就是我把这个东西给你,现在世界上只有这一桶水了,她自己也没有喝,还要拿给别人喝,难道你不感动吗?

  师: 对了,这里水可不是我端着你喝一口,而是把水罐全都递给你。你从这个“递给”体会到小姑娘的爱心,体会的非常仔细,非常深刻。

  生:我从“过路人”体会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

  师: 怎么从“过路人”就体会到呢?

  生:因为这是她自己讨的水,为什么要给过路人喝呢?

  师: 认识吗?陌生人,一个过路人,不是自己的妈妈,不是小动物,跟自己丝毫没有关系,她把水递给了他。于是你们一起给她施了魔法。

  生:我也从“递给”体会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因为她递给的可以说是命,也可以说是爱。就像一首诗里说;爱就像一只鸽子,如果你握得太紧就会把它闷死,当你握的太松它就会飞走。所以我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众笑)

  师: 听懂了吗?你想强调的是这种爱不要握得太紧,也就是不要光关注自己,还要关心他人。你们从“递给”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我从“咽了一口唾沫”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你们能体会到吗?她自己也渴。于是,读吧——

  生齐读:这时突然……水流。

  师: 你们被彻底感动了,所以不只是给她变一变质地,不单是给她一点水,而是给她怎么样?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课文读到这儿你能理解了吗?什么让在座的哈利波特感动了,老师只写一个字,写哪个字?一起说。(板书:爱)

  生:爱。

  师: 全文只写了一个字,但是这篇文章涉及到不同的爱,你看,她给妈妈找水,这是谁给谁的爱?

  生:女儿对母亲的爱。

  师: 女儿对母亲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那么她给小狗水,这是什么爱?

  生:人对动物的爱。

  师: 人与动物、植物、自然的爱。她给过路人水这是对谁的爱?

  生:这是对他人的爱。

  师: 对他人、对陌生人,意味着对所有人都要关爱。那么母亲给女儿水,这就是最伟大的母爱。虽然爱的不同,但是它的核心就一个字,就是爱。课文读到这就差不多了,课文一次又一次的写水罐的变化,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现在我想看看你们的想象力如何,能不能把这种神奇继续演绎下去,行吗?(出示课件:夜空星斗——湖泊图和相应的句子)

  师: 那七颗钻石变成了星星,那些水流到一个低洼的地方,越聚越多,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有了这么多水,现在你再回顾一下课文,谁需要水?

  生:小姑娘。

  师: 她口渴了,咽唾沫了。

  生:小姑娘的妈妈。

  师: 小姑娘的妈妈生命垂危。

  生:那个过路人。

  生:那只小狗。

  师: 看第一自然段提示一下。

  生:植物也需要水。

  师: 动植物都需要水。

  生:河流那些也需要水。

  师: 河床、水井也需要水。整个世界都需要水,如果这个时候你是这个小姑娘,你该怎么办?

  生:把水舀一勺到井里,井马上就满了。

  生:哈利波特对水罐说一句魔语“水花四散”……就到处布满江河湖海,万物都有了生机。

  师:这个故事还可以有神奇的想象,请你课后再想想作为这故事的结尾。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1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内容的课件。

  2、随文阅读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那你知道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能向同学们讲讲吗?

  (生自由讲)

  今天老师出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待会你们认真听后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出示课件)这故事正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2、揭题,读题。

  (二)授新课

  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两人同读,也可以个人自读等。(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二)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用线画出来。

  2、质疑: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质疑)

  3、出示练习:在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4、这一段通过环境的描写你能体会到当时的情况怎样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给你一罐水,你会怎么样用呢?

  1、让学生自由讲: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2、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又会怎样用这罐水呢?(板书:空罐-有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时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出示学习提示二:

  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想为什么?

  哪个地方让你最感动?先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2、现在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找你感兴趣的问题回答。(待会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回答,好吗?)

  3、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并说说原因,其他小组有不同也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很神奇呢?)

  (要是遇上这样的情况,小姑娘当时的心情会怎样?谁能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突出“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你认为这罐水为什么不倒掉呢?)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也突出孝心感动天)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为什么木罐会变银的呢?板书:变银)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为什么银罐会变成金的呢?)板书:变金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最后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事发生呢?)

  板书: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4、齐读这几句话,把它的神奇之处读出来。

  5、这篇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经小狗喝,经过路人喝,(三个地方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6、在这时,你有什么话要向小姑娘说?

  7、讲到这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课题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吗?

  8、有感情朗读课文(这篇课文这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去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在小组内互读)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9、小结: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景象,到最后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这一切都是爱给带来,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为怎样的世界?

  10、总结: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师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11、体会:通过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作业:(选项题做)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展开想象讲讲这个故事。

  四、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天地)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主题为“可贵的亲情、友情”,本组教材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

  一个小姑娘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童话虽短,含意却深厚。从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体会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精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初步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

  第二课时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回顾全文,复述故事,拓展延伸,了解综合性学习开展情况,做阶段性小结。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等方式,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想象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3、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教法学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本课时教我学以水罐变化为明“线”,以爱的层次为暗“情”,表现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并设计五个板块: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

  2、深入解读,体会神奇变化。

  3、反顾整体,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版块,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

  第一步,屏幕出示旱灾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想一想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我再讲述:《七颗钻石》讲的是,在大旱灾是,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故事。那么在找水的途中,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好奇,这种导入正好是满足了小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把孩子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热情激发出来。

  第二步是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桌,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再指名读课文。

  第三步,以问题:“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通过学生回答,导出课文明线(板书:空木—水木—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第二版块,深入解读,体会神奇变化。

  第二至第五段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在第一版块的基础上,然后抓住“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分四个环节交流:

  第一环节: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第一步,我会创设情境:沉睡中的小姑娘渐渐醒过来了,她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神奇的变化?小姑娘有什么表现?

  第二步,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理解喜出望外。然后知道读出这种喜出望外心情?

  第三步,交流小姑娘哪让你感动?你能带着感情朗读出来吗?

  第四步,创造性想象:水从哪来?为什么得到了水?意图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二环节,木水罐—银水罐。

  第一步,(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这“一点儿水”少吗?

  第二步,想象:小狗之前什么样,后来他又欢喜什么?

  第三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三环节,银水罐——金水罐。

  第一步,(课件出示句子: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二步,联系生活经验和系上下文想象妈妈当时是什么样子,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学生体会出这位母亲病、渴交加,濒临死亡,可她的心还在牵挂女儿,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喝。充分朗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母爱如金,银罐变金。

  第三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四环节,金水罐——钻石、水流、星星。

  这一环节,我用讨论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并思考是什么样的爱使竟然能从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

  如果学生体会不出,就引导学生对比。因为小姑娘的为妈妈四处找水,终于得到一罐水;因为关爱小狗这条生命,给了它一点水,木罐变成银的;因为妈妈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银罐变成金的;每次爱的付出层次都在提升。这个人不是……,这件事不是……,这个人对我……,这件事对我……,可我(小姑娘)却把爱给了送给这个过路人,这种爱广博而无私,层次最高。这种爱堪比钻石,最终化为星星,永照人间。

  第三版块,反顾整体,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步,我会对课文做个小结:正因为爱,让小姑娘不但为母亲找到了水,而且也为全世界找到了水,让我们来看看找水后的情景。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那七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斗七星。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再读感受语言,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返顾整体自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层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通过词语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既是儿童的发现,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七颗钻石

  爱 爱 爱 博爱

  木、空——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

  【学习效果】

  这节课使学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爱的力量,使学生看到了爱能创造奇迹。这种感悟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必将使孩子心中“用爱心对待生活”的花蕾绽放。

  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学生通过水罐由“木、空——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缺一不可、层层递进的关系体会到爱的力量会因爱的层次的提升而不断壮大。

  2、注重学生的想象,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4

  一、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年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得来的水,自己没喝一口却让给了小动物,让给了路人,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的而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故事虽然短小,读后却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憾。它告诉人们:爱心是永恒的,无私广博的爱能战胜一切困难,能创造神奇的人间奇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让孩子们感到可亲可敬,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真挚动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们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道德的升华。

  二、教学设计意图:

  基本课文丰富的情感内涵和鲜明的语言风格,我从水罐的变化和小姑娘的表现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重点,让学生领悟课文内涵,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故事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为日后编写童话故事奠定基础。

  (一)谈话激趣,营造阅读氛围

  我以“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导入语,很自然地引入到这篇童话故事中来。这样,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较好地营造出阅读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对童话的故事情节及童话所要阐述的道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刻理解课文作了一定铺垫。

  (三)精读细品,领悟内涵

  文中第一自然段旁边的泡泡处“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大旱天气的恶劣及人们对水的渴望。水在当时意味着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水救命之水。

  课文的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阅读这一部分时,学生找出 了文中描写的水罐变化和小姑娘表现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内涵并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体会母女俩广博的爱心,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我设计了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由此及彼,让学生以文中的母女为榜样,用爱心对待生活,以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为社会为大众奉献爱心,较好地实现了教学意图,达到了文道有机的统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