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木兰诗》七下

《木兰诗》七下

契合伴侣 点赞 分享
《木兰诗》七下

微信扫码分享

《木兰诗》七下(通用17篇)

《木兰诗》七下 篇1

  《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位桥中学   安老师

  教材分析

  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

  (2)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

  (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教师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之后以提问式展开课堂教学。)

  [提问]: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提问]:文章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

  [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问]: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提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

  [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提问]: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作者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木兰踏上了征途。

  [提问]:文章是如何展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

  [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的哪些特点?同时又展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思?

  [明确]: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很深切的思念亲人。

  师:这里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木兰的征战生活。

  [提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与上文有何联系?

  [明确]:是对上文“旦辞……”八句内容的概括。

  [提问]:诗中是如何展现木兰的军营生活的?

  [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提问]:这两句展现了木兰军营生活的什么特点?

  [明确]:极其艰苦。

  [提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展现了木兰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战争?

  [明确]: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战争。

  [提问]:木兰能够胜利归来,展现了她怎样的英雄形象?

  [明确]:英勇善战。

  [提问]:文中是如何展现木兰立功之大的?

  [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提问]:“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不慕名利。

  [提问]:思乡心切的木兰,急盼与亲人团聚,文中是如何展现木兰与亲人团聚的情景的?

  [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这里通过爷娘姊弟的不同举动,渲染了一种全家团聚的喜庆气氛。

  [提问]:回到家中木兰有何表现?

  [明确]:“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提问]:这反映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回家后的喜悦心情,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

  师:这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提问]:最后作者安排了怎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结束了故事?

  [明确]:“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木兰与亲人团聚的情景,使故事更具有喜剧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扮演文中人物,表演情景剧。教师把握好尺度。)

  [提问]:文章最后用兔子作比喻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明确]:以兔为喻,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几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

  师:从木兰身上我们看到,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三、归纳木兰的形象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

  [归纳]: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她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五、课堂讨论: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从木兰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木兰形象,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选择诗中一段故事情节,改写成现代文,要合理运用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略)

《木兰诗》七下 篇2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

  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  详

  二、(4)十年征战  略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

  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七下 篇3

  《 木 兰 诗 》 教 案  

  微山夏镇一中  七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木兰诗》七下 篇4

  木兰诗

  教学目的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详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诵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杼:zhù,织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 ,专用名词,不能念kě hàn 。

  鞍鞯:jiān ,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jiàn 。

  辔头:pèi ,缰绳。

  燕山:yān ,山名,不能念yàn 。

  胡骑:jì ,战马,不能念qí。

  戎机:róng,军事。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义都不相同。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与“析”的念xi,当劈开讲,形音义都不相同。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与“著作”中的“著”,念zhù,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

  傍地走:bàng ,靠近,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5.教师范读全诗。

  6.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准备出征和奔驰征途。第4段为第三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7.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

  8.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奔驰遥远征途)。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板书:夸张)。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板书: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

  4.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描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木兰

  1.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3.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5.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木兰诗》七下 篇5

  武汉市第25中学 严容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 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 5——6

  辞官还乡 3

  征途想家 4——5

  屡建战功 1——4

  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

  代父从军 5——6

  辞官还乡 3

  征途想家 4——5

  屡建战功 1——4

  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

  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

  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

  生: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

  师: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

  生唱:平了……贼……儿……

  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

  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掌声)

  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

  生:古往今来几英雄,木兰当数排第一,英勇机智杀数敌,是我中华好儿女。(笑,掌声)

  师:啊,是一首打油诗吗,也还不错。

  生:看,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木兰啊,勇敢地代父从军!老母亲,泪眼簌簌,再三嘱咐儿要小心;老爹爹,颤颤巍巍,送娇女踏上征程。木兰,你是咱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掌声)

  师:不错,结尾还可改含蓄一点。

  生:匈奴们去死吧!让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血;让木兰的精神,辉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儿不会辜负您,请您等待儿凯旋归来的那一天。(掌声)

  师:有气势,散发着一股英雄豪放之气。

  生:娘呀!是你把我养大,教给我劳动谋生的本领;爷呀!是你教我武艺,使我成将不死沙场。爷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报答不尽!(掌声)

  生:妈妈!妈妈!儿回来啦!儿不孝!儿不孝!没能留在您的身边。今天,儿回来了,再也不离开您了!您知道吗?儿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贼儿快马加鞭,儿赶回来孝敬您啊!(掌声)

  师:谁言儿不孝,儿还是孝的,那是一种大德大孝。大家的诗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了诗的殿堂,诗的海洋。老师也写了一首,念给你们听:

  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

  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

  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

  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

  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

  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

  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

  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兰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兰(掌声)

  师:同学们的诗写的很好,老师写的也不错,为什么我们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生:因为我们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世界。

  生:因为我们都喜爱木兰。

  师:的确,不是我们的诗写的好,是木兰这个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应该与诗相配。放声朗读,把你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吧!(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

  生读。(掌声)

  师:评一下,还有一点什么不足?

  生评:前面还可以,后面喜悦的感情没读出来。

  生评:“旦辞爷娘去……”一节应读出木兰的想家、孤独、想哭的心情。

  生评:段和段之间没有停顿。

  师:把这些意见揉进朗读中去,效果会更好,还有谁愿为大家朗读?

  生读。(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师:读的真是棒极了。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这么好。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答。

  生:木兰回乡后怎么不去相亲?

  生:她当然要去相亲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就拍了木兰相亲的事。

  生:木兰回来了,家人是笑还是哭?

  生:母亲也许会哭,弟弟肯定会笑。

  生:这眼泪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母亲的哭,是高兴的哭;母亲的泪,是含笑的泪。

  生: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生:因为朝廷要她父亲出征,而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兰又没哥哥,她弟弟还小,所以只有她去。(掌声)

  生: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为她姐没她那么勇敢。

  生: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花木兰。(掌声)

  生: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生:因为木兰的生活理想是守在亲人身边,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农耕生活。

  师: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终生无怨无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 ,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下课!(掌声)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史学研究倾向

  ——《木兰诗》教学侧记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 严容

  “北方鲜卑族与蒙古境内的柔然族之间产生的这场战争,为何而战,该不该战,该不该愚昧地表达对天子的忠诚?”

  “鲜卑拓跋部从来就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

  “北魏统治者既对异族进行无休止的侵犯掳掠,又对本民族人民进行无尽期的征兵,弄得民不聊生。”

  一份份有关《木兰诗》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摆到了桌上,如上所引的另一种声音也訇然响起,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由于花木兰所生活的年代距今久远,担心学生们不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特意布置了这场围绕《木兰诗》展开的研究性学习,短短一星期,几百万字的文字资料查来了不说,从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木兰从军》,到常香玉主演的豫剧《花木兰》,再到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竞相亮相,无一不说明了花木兰这一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欣赏和喜爱。

  而另一种声音的响起使教室里沉默了,花木兰的形象在一部分人心中黯淡了许多,“如果她真的是英雄,她真的爱自己的祖国,她就应该设法去制止这场战争,不让祖国蒙上污点。”“花木兰绝对不会有保家卫国的理想,不能拔高她。”“一个女子身上拥有那么多优点,不可能。”“花木兰不该去为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冲锋陷阵!”

  我立即将同学们的看法归为两类,一类是史学的(科学的)眼光,一类是文学艺术的眼光,并提醒同学们不要以史学的眼光来看待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确,《木兰诗》寄托了无名氏与广大劳动人民对善良、勇敢、淳朴、孝顺的花木兰的热情讴歌,对美好人性的热情讴歌,花木兰以及花木兰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信息已经过了文学艺术的典型化处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得将其与生活原型一一对号入座。明确了这一点,从欣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高度再来看《花木兰》其人其诗,就这样,同学们随着我的设计一步步走进了花木兰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她的精神和人格所达到的空间,也走进了诗的境界与彼此发自内心的一份份感动。

《木兰诗》七下 篇6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

  鞍鞯(an jian),金柝(tuo),辔头(pei tou ),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参考答案:

  1. 木兰叹息

  2. 替父从军

  3. 整装出征

  4. 十年征战

  5. 荣归故里

  6. 还身女儿

  7. 难辨雌雄

  或

  1.叹息

  2.从军

  3.出征

  4.征战

  5.荣归

  6.还身

  8. 难辨

  或

  1. 叹

  2. 替

  3. 征

  4. 战

  5. 赏

  6. 还

  7. 辨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重点战前木兰备战、战后亲人相逢,而战争的过程、场面没有重点描写。万里征程和十年苦战则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表现战争,也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

  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

  字数:100-150字。

  背诵《木兰诗》

  教师小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

  用小标题这种简洁、概括性很强的形式,总结归纳诗歌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尤其是字数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作者邮箱: 

《木兰诗》七下 篇7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

  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就读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后四句写木兰已经到了能听到敌人战马嘶鸣的地方了,因此要读得刚毅,音量适当放大,以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第4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赴”、“度”、“飞”要读得富有动态,语调要昂扬。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语词要相对压抑,节奏放慢,以表现木兰经历了战场艰苦环境的磨炼。读“将军百战死”语词略抑,“壮士十年归”,读时语调要扬起来,以渲染出军队胜利凯旋的气氛。

  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

  读第6段父母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这一句,语气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绪,读时节奏要与老人颤颤悠悠的节奏相符。读阿姊们忙着梳妆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两句,音调要提高些,节奏要加快,以生动表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情景。木兰“开”、“坐”、“脱”、“著”、“理”、“帖”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会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读的时候节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顺的口吻、娇羞的语气来再现一个健康、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语气读“火伴皆惊忙”之后要有一个停顿,以示伙伴们反复打量已换女妆的木兰,然后用惊异的语气读“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读。

  读最后一段,语调要略缓,“雄”、“扑朔”、“雌”、“迷离”点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读,最后一句要慢读,语尾要向上扬,读成反问,给听者以思考与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节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2.填空:情节,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3.复述木兰故事,背诵课文。

  4.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四、布置作业 

  将《木兰诗》改成现代白话文故事。

《木兰诗》七下 篇8

  一、 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 学生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 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背诵古诗。2。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2. 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四、 说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第一环节:导入

  教师给学生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第二环节:作品及背景介绍

  将课前准备的文字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材料,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然后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果有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再将全班分为a、b两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为a组必答题,双号为b组必答题。底分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别纳入小组计分,小组竞赛完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先选几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画出思路图。然后依据;思路图,背诵思路强化背诵。然后再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指导背诵。(如:教师背上半句,学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学竞赛或组与组之间竞赛)。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搜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将《木兰诗》改写成剧本。目的是让学生强化背诵,通过自编自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迎接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合作探究,就最想解决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环节:检查背诵

  通过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集体背诵的方式检查。

  第二环节:研讨赏析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读者的美感,教师归纳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美,总结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壮美的爱国情,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第三环节: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板示,并交给全班讨论解决。学生有可能提到: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到底姓什么呢?”“木兰的姐姐为什么不去从军?”等问题。有些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己查找,有些可当堂解决。

  第四环节: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第五环节:小结

  结合对本诗的理解,在背诵中结束本诗的学习。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兰”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2.画出我心目中的花木兰。

  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我将板书设计成这样,主要是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根据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把课文的故事情节复述下来,强化背诵。

  代父从军

  征战沙场建功受赏辞官还家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所以把文章的美点提练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木兰诗》七下 篇9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三、要讲得精当、简练。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贴政治标签,不用空洞的赞语;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四、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可以搞一点鉴赏。

  教学内容和步骤

  A(适用于一般水平)

  一、解题。 

  [说明]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不交代学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讲,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效果不见得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解题”之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

  教师讲述要点: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⑤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⑥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词。    

  以下的词语(加点字要求正音)可抄出来,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字典,到课上再作检查。下面只注注释中无注音及释义者。

  三、教师及个别学生诵读全诗。

  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如只视为教学程式,则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

  1.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2.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四、诵读练习。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教学步骤 是:(1)齐读课文两遍,第二遍分段朗读并归纳各段大意;(2)提示记诵的方法,然后分段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在此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作简要的解释或提示,促使学生加深领悟。

  段意如下:

  1.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1、2段合并)

  2.自备鞍马,从家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    

  3.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

  4.入朝受赏,辞官回家。

  5.到家后的欢乐情形。

  6.歌者赞辞。

  记诵要领如下:

  1.歌者赞辞一节易成诵,可以略而不计,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诗中叙故事共用13节,课文分为六段,无妨将1、2段及第4、5段分别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叫节。如此,一段一段地练习记诵,就会容易得多。  

  2.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

  “可汗大点兵”一节,反映了当时官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父女对话至“从此替爷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购鞍马一节,东南西北跑遍,每处只购一物,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旦辞”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要着重理解“但闻”所说的内容,想一想黄河声悲壮、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明堂”一节只写天子,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问欲”一节有省略,其实是问“愿为尚书郎否’:,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总之,要想得细致一些,才能体会到全家的喜庆情状。木兰开门坐床一节,表现了她对故居的热爱;恢复女儿妆一节,更显出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赞语要跟上文“朔气”两句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此中的韵味,说明木兰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跟其他战士相比,毫无逊色。

  [说明]以上内容也可以设问让学生回答。    

  3.每段试读两三遍后就应试背,并用铅笔将背不出或背错了的字句画出来,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体成诵,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

  五、总结全课。

  1.讨论木兰的英雄形象,

  拟用问题导入  :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代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2.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按:故事本身的写法,在民歌中称“赋”,三者合起来,正是所谓“赋、比、兴”——这一点暂时不必讲给学生听。

  (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①复沓,如“问女”两句、“女亦”两句以及“旦辞”两节;②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③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关于对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诗文中已经有之,但不像后来那样有严格要求,诗中的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工整,系后来文人所加)、“阿爷”两句、“坐我”两句、“脱我”两句、“当窗”两句、“雄兔”两句(以上均不够工整)。

  讲以上修辞手段的目的是促进记诵,不宜作发挥。

  3.关于“互文”的解释。    

  (1)“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

  (2)“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3)“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

  六、留作业 :背诵这首诗。文章出处:人教网文章作者:未知

《木兰诗》七下 篇10

  一、“男尊女卑”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束缚妇女的沉重枷锁。而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战功显赫、辞官还乡的美德,无情地嘲讽了封建统治阶级轻视妇女的伦理观念。在当今时代,女子有“半边天”的说法,请联系实际,谈谈新时期女子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话题,在班内组织一次讨论会。二、这首诗留下了许多“飞白”,请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想象木兰停机叹息时的心境、奔赴前线途中的心情及还乡后重着女儿装的感情等,对诗歌进行扩写。三、开放探究1.阅读下面两段歌词,然后完成题目。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得翻身,奴隶得翻身。(1)上面的文字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歌词。比较《木兰诗》,两者都写的是女子,但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你能找出它们二者各自的侧重点吗?(2)“战士的责任重”一句,请你结合《木兰诗》,说说这句话在《木兰诗》中是否有体现?而在这首歌中,它的含义具体体现在哪里?(3)歌词中为什么要提到古代的木兰?(4)从歌词来看,今天的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她的目标是什么?请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目标阐述出来。2.请充分发挥想象,将下面这首乐府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要大胆、合理,字数不少于500字。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参考答案:1.(1)《木兰诗》选择写木兰从军这一故事,侧重于木兰爱亲人、爱国家的责任感,而在表现上则侧重于描写她美好的思想情怀。《红色娘子军》连歌侧重于女战士解放奴隶、解放自身的责任感,侧重于论述女战士扛枪求解放的意义。(2)木兰正是出于对亲人、对国家的责任感而“替爷征”的。这首歌,这一句具体体现在“妇女的冤仇深”“扛枪为人民”“奴隶得翻身”几句话上。(3)意在表明:女子本不应该生来就受压迫,女子也有能力,能做大事业。提到古代的木兰,可使这一观点得到更广泛的例证。(4)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受压迫的奴隶和人民,包括妇女自身,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2.提示:此诗选自北朝乐府诗,它描绘了一位射技高超的女英雄形象。她撩起衣裳,跨马如飞,像一阵卷起蓬草的风一样,驰骋在北国原野上。她箭不虚发,无人敢挡。

《木兰诗》七下 篇1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 ―――      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   ―――       结尾附文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品读探究: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     ——详写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   ——详写家人迎接   ——详写木兰改装   ——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四、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1、体验反思: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1、总结存储:《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2、拓展延伸: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七下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阿姊  

  2.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11.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 

  六、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诗》七下 篇13

  教学目的: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5、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6、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由学生介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给生字注音。

  2、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教师有感情示范背诵。

  可汗       鞍      鞯      朔      柝        辔        啾 

  4、分小组讨论: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

  ②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弄清字词句的含义,不清楚的教师点拨。

  (二)讨论问题:(小组讨论,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来解答)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

  ②能使文章简洁。

  2、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②战事紧迫。③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④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4、战场上木兰表现如何?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事频繁,做事机警,智勇双全。

  女扮男装,竟未被识破。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战斗艰苦,思念家人。保家卫国,

  壮志未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争残酷,英雄凯旋。

  (仅仅十五个字就表现了木兰十年的战斗生涯,可见详略得当,字字千金。)

  5、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请你结合自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谈谈看法。

  明确:

  ①不慕荣华富贵,愿与家人团聚。

  ②向往和平劳动生活。

  ③封建礼法,歧视妇女。

  7、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8、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后,可进行合理的想像表演)

  9、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

  五、总结、拓展。

  ①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详写。

  ②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

  六、课后作业 。

  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木兰诗》七下 篇14

  一、选择题。     1、下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懈怠(daì)     饭钵(bō)      畏忌(jì)       b、碣石(jié)     藕花(ǒu)    惭色(cán)       c、红妆(zhuāng)  朔气(sù)    咋咋(zé)       d、竦峙(sǒng)    为学(wéi)   可汗(kè)     2、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杼:织布梭子。 忆:思念。 惟: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b、可汗: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日:早晨。     c、溅溅:马叫的声音。 啾啾:水流声。 戎机:军机,军事。 策勋:记功。     d、胡骑:胡人的战马。 度:过。 郭:外城。 扶将:扶持。     3、下列加黑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旧时裳     显       作       b、山          国        子       c、可          水        流       d、充          心        户织     4、下列各句中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康肃忿然回                               b、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c、陈康肃公擅射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有(     )       a、以我酌油知之                             b、无他,但手熟水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屏弃而不用     6、与“汝亦知射乎”一句含有不同人称的一项是(     )       a、海女知之首                               b、子何恃而往       c、吾射不亦精乎                             d、尔安敢轻吾射     7、下列句子中的语境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园子)                       b、次北固山下(停泊)       c、明月别技惊鹊(另一枝)                   d、齐鲁青未了(明白)     8、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宋代王湾       b、《如梦令》宋代李清照       c、《西江月》宋代辛弃疾       d、观沧海》东汉曹操二、填空题。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拆,_____________ 。     2、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3、潮平两岸阔,           。           ,江春入旧年。  答案一、 1、 c        2、 c        3、 d        4、 c        5、 a        6、 c        7、 b        8、 a二、 (略) 阅读并回答问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抱,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勋(     )             赐(     )             姊(     )             朔(     )      2、形近字辨析组词。(8分)          姊(     )       鬓(     )       帖(     )       朔(     )          涕(     )       髫(     )        贴(     )        溯(     )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的词语。(6分)       ⑴  策勋十二转(    )      ⑵  赏赐百千强(    )       ⑶  出郭相扶将(    )      ⑷  著我旧时裳(    )       ⑸  雄兔脚扑朔(    )      ⑹  雌兔眼迷离(    )      4、指出第2自然段中的通假字。(4分)       ⑴  “      ”同“      ”      ⑵  “      ”同“      ”     5、回答下列问题。(5分)       ⑴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运用的修辞方法除了对偶之外还有什么?这句话应怎样翻译?           答:      ⑵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⑶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答: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之中有一成语,是      ,意为      。(2分)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改为陈述语气。         答:     8、诗中最后一自然段意在                  。(2 分)     9、根据要求填写原文。(3分)      ⑴  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                                      ⑵  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⑶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                               答案  1、 xūn          cì          zǐ          shuò        2、 ⑴  姊妹 涕泪         ⑵  鬓角 垂髫         ⑶  字帖 补贴         ⑷  河朔 追溯       3、 ⑴  次          ⑵  有余         ⑶  外城 扶持         ⑷  穿         ⑸  爬搔         ⑹  眯着眼       4、 ⑴  帖 贴         ⑵  火 伙       5、 ⑴  互文;打开我东、西阁的门,坐在阁内的床上。         ⑵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⑶  对偶      6、 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7、 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8、 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加以讴歌和赞美       9、 ⑴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⑵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⑶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解释下列诗句上加黑的字词。     1、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万里戎机 (      )      3、气传金柝:(      )      4、出相扶将:(   )       5、雄兔脚扑朔:(    )      6、雌兔眼迷离:(      ) 二、试判断下列诗句哪些运用了对偶,并从课文里再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诗句是对偶的。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三、下列诗句哪些是用了排比的?并体会它们的修辞作用。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简答、填写。     1、诗中有三个内容写得详细,即写木兰的(       )、(        )、和(       ),有一个内容写得简略,即写木兰的(          )。     2、诗中(         )两句描写行军疾速情景,(           )两句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     3、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五、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1、双兔傍地走(     )       a、走观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漏消息。     2、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3、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六、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郭茂(    )       机(    )       可(    )       鞍(    )        头(    )        啾(    )        气(    )        金(    )      甲(    )       山(    )        红(    )        穿(    )       云鬓(    )       机(    )       地走(    )       百千(    )七、选择对加黑的词理解正确的项。     1、策勋十二(     )     a、次     b、回     c、转动     2、赏赐百千(     )     a、多     b、大     c、有余     3、愿为鞍马(     )     a、市场   b、买     c、集市     4、驰千里足(     )     a、希望   b、愿意   c、能够八、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a、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见的是骑马的胡人的叫喊声。       b、虽然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但却听见了燕山胡人的战马声。       c、(木兰)听不见爹娘呼喊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嘶鸣的声音。       d、(木兰)听不见爹娘的呼唤声,却听见胡人骑马的喊声。九、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用两次什么作用: (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十、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十一、下面的句子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依次分析正确的项是: (     )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十二、选出对下面诗句理解正确的项。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表现的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的是:(     )       a、概述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b、写战争残酷,将士死伤很多。       c、写兵役之苦,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十三、读下列语句,选出停顿恰当的一项:(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十四、下列句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肠胃,针石之所及也。       d、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十五、默写:     1、问女何所思,          。           ,女亦无所忆。     2、旦辞爷娘去,          ,不闻          ,但闻          。旦辞          ,          ,不闻          ,但闻          。     3、万里赴          ,          。朔气          ,          。4、雄兔          ,          ;双兔          ,          ?  答案一、理解字词含义。 1、 但:只,仅                    2、 赴:奔赴                     3、 朔:北方                     4、 郭:外城。出郭,出城外。                     5、 扑朔:爬 搔                   6、 迷离:眯着眼 二、了解对偶常识。 第1、2、3、4是对偶。其中第3是放宽考虑的,因为“去”对“头”不大理想。课文中还有一些对偶句,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三、 了解排比常识。第 2、3、4是排比。作用:“东”、“西”、“南”、“北”四句排比,写木兰为出征作准备,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爷娘”、“阿姊”、“小弟”六句排比,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描写出了家中喜迎木兰的欢乐气氛。“开”、“坐”、“脱”、“著”四句排经通过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四、 1、 从军动机、怀念亲人、辞官还乡、从军生活。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五、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车刚走”的“走”是“离开。”“走漏”即“透漏”出。“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各题正确的答案:1、a  2、b  3、b六、 倩 qiàn      杼 zhù      可汗 ké hán      鞯 jiān      辔 pèi      啾 jiū      朔 shuò      柝 tuò      铠 kǎi      燕 yān      妆 zhuāng      著 zhuó      鬓 bìn      戎 róng      傍 bàng七、 1、 a        2、 c        3、 b       4、 a 八、 1、 a       2、 c 九、 c 十、 b 十一、 b 十二、 1、 c         2、 a 十三、 a十四、 d 十五、 1、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2、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 戎机,关山度若飞;传金析,寒风照铁衣。        4、 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参考答案

  1.a c b a 2.a 3.c 4.b 5.b 6.c 7.a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ò)            可汗(hán)c.唧唧(jī)      朔气(shuò)      燕山(yān)   策勋(xūn)d.胡骑(qí)                      金柝(tuò)                   赏赐(cì)2.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3.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4.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编的___     _______,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__        _。(2)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9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5.解释加点的字。当户理红妆(    )                                    著我旧时裳(    )6.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7.“火伴皆惊忙”后的冒号有什么作用?8.这节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9.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欢乐的气氛b.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c.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d.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参考答案1.d   2.b   3.a4.(1)郭茂倩   《乐府诗集》   乐府民歌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门   穿6.“帖”通“贴”   “火”通“伙”7.提示下文。8.排比   对偶   9.d

《木兰诗》七下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

  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就读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后四句写木兰已经到了能听到敌人战马嘶鸣的地方了,因此要读得刚毅,音量适当放大,以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第4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赴”、“度”、“飞”要读得富有动态,语调要昂扬。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语词要相对压抑,节奏放慢,以表现木兰经历了战场艰苦环境的磨炼。读“将军百战死”语词略抑,“壮士十年归”,读时语调要扬起来,以渲染出军队胜利凯旋的气氛。

  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

  读第6段父母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这一句,语气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绪,读时节奏要与老人颤颤悠悠的节奏相符。读阿姊们忙着梳妆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两句,音调要提高些,节奏要加快,以生动表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情景。木兰“开”、“坐”、“脱”、“著”、“理”、“帖”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会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读的时候节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顺的口吻、娇羞的语气来再现一个健康、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语气读“火伴皆惊忙”之后要有一个停顿,以示伙伴们反复打量已换女妆的木兰,然后用惊异的语气读“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读。

  读最后一段,语调要略缓,“雄”、“扑朔”、“雌”、“迷离”点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读,最后一句要慢读,语尾要向上扬,读成反问,给听者以思考与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节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2.填空:情节,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3.复述木兰故事,背诵课文。

  4.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四、布置作业

  将《木兰诗》改成现代白话文故事。

《木兰诗》七下 篇16

  武汉市第25中学 严容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 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 5——6

  辞官还乡 3

  征途想家 4——5

  屡建战功 1——4

  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

  代父从军 5——6

  辞官还乡 3

  征途想家 4——5

  屡建战功 1——4

  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

  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

  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

  生: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

  师: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

  生唱:平了……贼……儿……

  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

  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掌声)

  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

  生:古往今来几英雄,木兰当数排第一,英勇机智杀数敌,是我中华好儿女。(笑,掌声)

  师:啊,是一首打油诗吗,也还不错。

  生:看,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木兰啊,勇敢地代父从军!老母亲,泪眼簌簌,再三嘱咐儿要小心;老爹爹,颤颤巍巍,送娇女踏上征程。木兰,你是咱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掌声)

  师:不错,结尾还可改含蓄一点。

  生:匈奴们去死吧!让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血;让木兰的精神,辉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儿不会辜负您,请您等待儿凯旋归来的那一天。(掌声)

  师:有气势,散发着一股英雄豪放之气。

  生:娘呀!是你把我养大,教给我劳动谋生的本领;爷呀!是你教我武艺,使我成将不死沙场。爷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报答不尽!(掌声)

  生:妈妈!妈妈!儿回来啦!儿不孝!儿不孝!没能留在您的身边。今天,儿回来了,再也不离开您了!您知道吗?儿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贼儿快马加鞭,儿赶回来孝敬您啊!(掌声)

  师:谁言儿不孝,儿还是孝的,那是一种大德大孝。大家的诗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了诗的殿堂,诗的海洋。老师也写了一首,念给你们听:

  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

  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

  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

  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

  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

  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

  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

  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兰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兰(掌声)

  师:同学们的诗写的很好,老师写的也不错,为什么我们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生:因为我们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世界。

  生:因为我们都喜爱木兰。

  师:的确,不是我们的诗写的好,是木兰这个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应该与诗相配。放声朗读,把你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吧!(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

  生读。(掌声)

  师:评一下,还有一点什么不足?

  生评:前面还可以,后面喜悦的感情没读出来。

  生评:“旦辞爷娘去……”一节应读出木兰的想家、孤独、想哭的心情。

  生评:段和段之间没有停顿。

  师:把这些意见揉进朗读中去,效果会更好,还有谁愿为大家朗读?

  生读。(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师:读的真是棒极了。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这么好。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答。

  生:木兰回乡后怎么不去相亲?

  生:她当然要去相亲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就拍了木兰相亲的事。

  生:木兰回来了,家人是笑还是哭?

  生:母亲也许会哭,弟弟肯定会笑。

  生:这眼泪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母亲的哭,是高兴的哭;母亲的泪,是含笑的泪。

  生: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生:因为朝廷要她父亲出征,而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兰又没哥哥,她弟弟还小,所以只有她去。(掌声)

  生: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为她姐没她那么勇敢。

  生: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花木兰。(掌声)

  生: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生:因为木兰的生活理想是守在亲人身边,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农耕生活。

  师: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终生无怨无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 ,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下课!(掌声)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史学研究倾向

  ——《木兰诗》教学侧记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 严容

  “北方鲜卑族与蒙古境内的柔然族之间产生的这场战争,为何而战,该不该战,该不该愚昧地表达对天子的忠诚?”

  “鲜卑拓跋部从来就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

  “北魏统治者既对异族进行无休止的侵犯掳掠,又对本民族人民进行无尽期的征兵,弄得民不聊生。”

  一份份有关《木兰诗》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摆到了桌上,如上所引的另一种声音也訇然响起,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由于花木兰所生活的年代距今久远,担心学生们不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特意布置了这场围绕《木兰诗》展开的研究性学习,短短一星期,几百万字的文字资料查来了不说,从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木兰从军》,到常香玉主演的豫剧《花木兰》,再到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竞相亮相,无一不说明了花木兰这一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欣赏和喜爱。

  而另一种声音的响起使教室里沉默了,花木兰的形象在一部分人心中黯淡了许多,“如果她真的是英雄,她真的爱自己的祖国,她就应该设法去制止这场战争,不让祖国蒙上污点。”“花木兰绝对不会有保家卫国的理想,不能拔高她。”“一个女子身上拥有那么多优点,不可能。”“花木兰不该去为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冲锋陷阵!”

  我立即将同学们的看法归为两类,一类是史学的(科学的)眼光,一类是文学艺术的眼光,并提醒同学们不要以史学的眼光来看待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确,《木兰诗》寄托了无名氏与广大劳动人民对善良、勇敢、淳朴、孝顺的花木兰的热情讴歌,对美好人性的热情讴歌,花木兰以及花木兰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信息已经过了文学艺术的典型化处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得将其与生活原型一一对号入座。明确了这一点,从欣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高度再来看《花木兰》其人其诗,就这样,同学们随着我的设计一步步走进了花木兰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她的精神和人格所达到的空间,也走进了诗的境界与彼此发自内心的一份份感动。

《木兰诗》七下 篇17

  学习目标:1、  背诵本文。2、  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3、  学习材料详略的安排。一、积累整合。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机杼军贴燕山朔气金柝红妆胡骑傍地走2.         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1)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_______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_______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思考与探究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        “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5.        解释下列句子。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        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9木兰诗一、略二、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4、略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三、1.         略2.         对偶    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3.         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4.         对偶   当机立断。5.         略6.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7.         不矛盾。二者均非确数,而是表示虚数,指木兰从军时间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木兰诗》七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