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⑵ 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⑶ 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诗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
   ⑴ 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⑵ 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读《断章》、《风雨》两首诗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我们即将学习的《断章》为例,现代文学作家李健吾对《断章》的解读就不同于作者本人,并和原作者有了一番争论:
  李健吾很看重“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卞之琳对此答辩称:自己不看重“装饰”的意思,我的意思还是重于“相对”上。李健吾则回答说:“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诗无达诂,解读诗歌重在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品读,以“美读”即多朗读从而体味诗之艺术美,只要个人的解读源自诗作文本的内涵,读者能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个性化的解读也就是允许的。此外,在拥有一定的作家生平和写作背景材料时则可以“参读”方式解读诗作。
二、小组交流讨论、解读这五首短诗的主旨(十五分钟)
  上一节课老师已布置同学预习,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同学们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让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解读这五首短诗。
  由于这是班上第一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而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以提高讨论的高效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