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阿房宫赋》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 
(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心意,意愿。) 
(2)秦爱纷奢(纷:多,繁。) 
(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农田。) 
(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 
(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如果。爱:爱护。)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 
(11)谁得而族灭(得:能够。) 
(12)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研习文本】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问:用连贯的( 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手法;
    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浪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滥用民力)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注意划线字的意思)
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共同原因:(不爱其民 )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b) ①②④: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唐以后的人。。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
【拓展训练】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说明)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详解:
“却为道旁穷百姓”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首句是说始皇最终拥有了天下。周鼎代表国家政权。他拥有天下后曾巡游各地,于是引起刘项的“引颈”而观。项羽更是明确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吓得项伯赶快捂住的嘴,告诉他这是要灭族的!可项羽后来还是真做了当年想做的事。所以我认为第四句的主语仍然是始皇,他因为道旁引颈而观的刘、项要想夺他的天下,于是不惜使天下百姓穷困,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之类。可是这些做法并未有效果,“黔首不愚尔益愚”,最后自以为“金城汤池”的关中却成了始皇自掘的坟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阿房宫赋》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