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23课艺术

第23课艺术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第23课艺术

微信扫码分享

第23课  艺术


[资料附录]
材料一:有一次,一位欧洲艺术家在非洲的一个乡村画了一些牛的素描,当地居民很难过地说:“如果你把它们随身带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呢?”
19世纪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穴壁和岩石上最初发现它们时,考古学家起初不相信这样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画竟会出自冰河时代的人之手。当地进而发现了简陋的石头工具和骨头工具,人们逐渐肯定洞中的野牛、长毛象和驯鹿图画确是远古人刻画或绘制出来的;它们捕捉的就是那些动物,所以对它们如此熟悉。我们走进这些岩洞,穿过又低又窄的通道,一直深深地进入幽暗的山腹之中,向导的手电筒突然一闪,照亮了画出的一头公牛,这确实是一种奇异的体验。显然,要是仅仅为了装饰这么一个不便出入的地方,谁也不会一直爬进那可怕的地下深处。而且,那些画除了腊斯科洞窟(the cave of lascaux)中的一些以外,很少有清清楚楚地分布在洞顶和洞壁上的。相反,它们有时是一个紧接着一个地绘制或刻画,没有什么明显的顺序。对于这些现象,最近情理的解释仍然是:这就是对图画微粒的普遍信仰所留下的最悠久的古迹;换句话说,原是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图——大概在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
——贡布里希[英]《艺术的故事》,p41—42,三联书店1999年版。
材料二:当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但他们做出上述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以及远古图腾活动。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p11—1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材料三:

青铜辫索冠人头像          击鼓说唱俑                     马踏飞燕
——图片资料取自“海纳百川”网站,
材料五: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         萨莫色雷斯的尼开神像          杀蜥蜴的少年
——图片资料取自“海纳百川”网站,
[板书设计]
 先秦至汉代雕塑艺术 秦俑雕塑艺术 敦煌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 罗丹雕塑艺术
社会、思想背景 注重表现意境(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健陀罗造像艺术也传入中国 关注人体之美 人文主义 照相技术对于雕塑写实风格的冲击
代表作 击鼓说唱俑、马踏飞燕 跪射俑 唐代造像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杀蜥蜴的少年、萨莫色雷斯的尼开神像 哀悼基督、大卫 青铜时代、思想者
艺术风格 注重气韵 写实风格 外来艺术风格不断中国化,隋唐时代造型世俗化、柔美而端庄 勾勒完美的人体造型 人性在艺术造型中觉醒,与古希腊雕塑艺术一脉相承 不拘泥于造型的完美,艺术形象世俗化,突出人性的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23课艺术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