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通用12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1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

  生:论说文。

  师:对。记叙文有六要素,那么论说文有哪些要素呢?

  生答后,教师归纳:论说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作者要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论据就是作者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正确的理论(自己的合乎逻辑的议论或名人名言);论证就是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的方法,有例证法(具体事例),引证法(名言),喻证法(作比喻),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

  师:论说文的基本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后)论说文的结构有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最关键的部分是本论,就是要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提出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什么是或是什么?怎么样?把对这几个问题的的思考和答案,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写出来,一篇论说文就基本形成了。

  师:根据以上的介绍,请你思考一下: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题目应该提出并回答几个什么问题?(生答后)对。这个题目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是敬业?为什么要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下面请你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这么写的,课文中写了几个什么问题。

  (在学生阅读完后,并初步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教师进行解答。下面就不一一列出这个过程了。)

  师:作者写的内容与我们事先的分析是不是基本一致的?好,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本文是怎么开头的?也就是说,如何提出问题的呢?——通过引用《礼记》和《老子》里的话,说明题目的来历。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呢?这是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核心部分。文中分三个层次来进行论述。

  首先论证“有业”——这是前提,这是第一层;再论证“敬业”,——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要详写,这是第二层;然后论证“乐业”,这个道理比较浅显明白,所以可以略写,这是第三层。

  为什么要先论证“有业”的问题?有业是前提,是根基,是中心词,有了业才谈得上“敬”与“乐”。

  文中是如何论证“有业”的呢?首先运用引证法,即引用孔子有关的话来论证,而且是从反面来论证;接着运用例证法,即用百丈禅师的例子来论证,这是从正面来论证;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怎样论证“敬业”的呢?第一,引用朱熹的关于“敬”的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什么是敬。第二,通过设问句提出两个问题: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敬?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又通过设问句提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通过引用《庄子》里故事来论证。然后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又引用庄子和孔子的话再一次论证怎样做到“敬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⑴ 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 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⑴ 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 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⑶ 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 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权威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⑵ 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板书】

  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要敬业

  敬业与乐业有业之必要

  要乐业

  结论:敬乐人类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习和积累文中运用的大量经典语句、格言;初步了解、能够判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体会演讲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逻辑性比较强的议论性文章。在整体感知过程中逐步理清行文思路;联系语境、借助注释理解一些古代名言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对事业的责任心和热爱事业的态度。能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对“敬业与乐业”精神有所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二、通读课文,思考

  作者在文中谈到了哪几个问题?全文从结构上看有何特点?

  三、小组内交流谈论,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归结出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交代题目的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应该“敬业”“乐业”。

  四、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1、主问题:

  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人应该要“敬业”、“乐业”?(归纳论据)

  引用:儒门孔子的话、朱熹名言、《庄子》里的语句等。

  举例:佛门百丈禅师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做工苦的实例。

  2、总结:

  体会举例、引用论证的好处,思考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运用:

  为“投身于学业是有趣味的”的观点找几个有说服力的论据。

  五、探究结构特点

  找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与中间部分有密切关系的关键句子,思考它们的作用。

  1、第一段中有可以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即论点)

  2、末段中有与上文想照应的句子: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与“敬业、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希望能勉励大家。(即结论)

  3、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

  六、体验生活

  作者认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能依据这个标准从身边找出一两个“天地间第一等人”吗?和同学们交流。

  七、总结归纳

  1、中心意思:

  这篇讲演稿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罢工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色:

  论点鲜明,论据生动有力,论证条理清晰。(这里可以穿插议论文的知识──语文书115、122页上也有简单的介绍)

  3、语言特色:

  举例来自生活,语言通俗浅显,但又引用了大量的名言格言,是语言准确周密,生动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八、思维跳台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作者还认为:“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一个价值。”但是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请找出一些事实的依据或说出一些有信服力的道理来说明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策略方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教学目标提示:同学们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1课文是怎样开头的?2课文中说理时,举了哪些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的?关于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佝偻  承蜩   倘若   亵渎  骈进  强聒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3、 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以上提纲挈领性的给学生了提示的问题后板书即可,不必详细。

  作业:

  1、书写字词

  2、完成《目标》第一题

  课后记:掌握字词,梳理结构,是本课的重点。但必须注意板书地清晰。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二、研读与探讨

  1、 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 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  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关于课后练习的讨论:

  “合理的生活”指什么?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课后记:本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议论文,如果更好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给予学生议论文方面充分的指导,这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重点是疏通生字词,了解文言句子大意。。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由看图选择职业导入“敬业与乐业”。

  二、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三、温故知新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四、教师小结各知识点。

  三、拓展延伸:

  知识链接一:

  1 第三四自然段在论证方法和论证角度各有什么不同?

  2 为什么一个有职业显得很有必要?能补充理由吗?

  “有业之必要”理由:

  1)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4)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

  5)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

  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知识链接二:

  梁启超的观点和拿破仑的名言进行比较分析,展开辩论。

  参考意见: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能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知识链接三:给“乐业”部分补充理论论据。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四、小结: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敬学与乐学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讲稿。请注意演讲的特色:

  ① 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②主题鲜明 ③例证动人    ④语言通俗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6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7

  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鹜呢?你能否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呢?这篇文章会带给我们许多领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著名学者。号任公,别号钦冰室主人,其所遗著作名为《钦冰室合集》,集一千余万字。他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他们曾一起发动有名的“公车上书”。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学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当时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作者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诸多弊端,回国后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所以这篇文章就带有作者弘扬传统文化的观点。下面让我们来研究这篇课文。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议论文。那么解密议论文的钥匙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那么,读完这篇讲演辞之后,你认为作者对学生们所讲的论点是什么呢?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敬业与乐业,即既要敬重自己的职业,又要乐于自己的职业。明白了这一点,就把这篇文章的纲提起来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论据来说明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的呢?

  第1自然段,作者先交代了自己提的观点“敬业与乐业”两词的来历,是从《礼记》中的格言中合成而来,随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不管是敬业还是乐业,其前提是“有业”。所以作者在第2—5自然段,用了四个段落来论证了“有业”的重要性。作者是怎样证明的呢?在第3自然段中,引用了孔子的两句话来作论据,在孔子眼里,没有业的人不可教诲,大圣人对这些人也莫之奈何。这是引用儒家的观点来说明有业的重要性。似乎这还不够,为了举证全面,作者又在第4自然段中讲了唐朝的一位百丈禅师的故事,这位禅师一天假如不做事,就绝不会吃饭。这是用佛门的事例来说明“业”的重要性。在第5自然段中,作者对面的论述做了一个小结,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并向学生提出如何对待现有职业的问题。这后面的一点主要目的是引出下文。

  怎样来对待我们现有的职业呢?

  作者认为:第一是敬业。他是怎样论述的呢?在第6自然段中,作者先阐述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然后配上自己的理解: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加以证明。这两件事恰好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作者所列的这两个论据极有代表性,在中国来说这两种职业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就其性质来说,两种职业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

  第7段开头,用一个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得圆满呢”引出下文,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对待事业的第二个观点是:乐业。为什么要乐业呢?作者先从人们做工叫苦声写起,转而论述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淘神费力,都有苦处。怎样摆脱这个苦楚,那就是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为什么会苦?作者举出了两个例子,也就是天下的两等苦人,一是无业游民,二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然后作者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然后作者教给读者从找到趣味的四个方法:第一、对于自己的事业要身入其中;第二,奋斗;第三,要从竞争中得到快乐;第四,专心职业,杜绝游思与妄想。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来证明专心致志的重要性。而乐业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所以,要乐业。

  第9自然段,是这篇议论文的收束。作者最后用自己通俗的说法代替了前面的敬业与乐业,所谓敬业就是“责任心”,所谓乐业就在于寻找“趣味”。合起来看,就是对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钻研,乐于奉献,从中找到趣味,这就做到了敬业乐业,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合理的生活。最后作者向听众发出号召,勉励人们去敬业乐业。

  【总述】

  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有同学会这样问:老师,这篇课文是写给那些即将要开始求职谋职的学生的?而我们现在是初三,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是啊,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现在只是初三学生,与有职业还隔得遥远,谈敬业乐业还早得很呢!而老师认为学这篇文章是很有意义的。一是此篇虽然是演讲辞,但却是一篇很标准的议论文,他向我们打开了学习议论文的门径,让我们知道议论文怎样围绕论点去论述,怎样层层递进的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这是写作上的启示。第二,说得远一点,现在积累一下此方面的知识,以备将来工作了去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或者将来要面临就业时,想起初中时学过的这篇文章,再拿出来读读,以获得一些职前教育的基本认识。第三,任何知识理论都是触类旁通的,作者讲的是“敬业乐业”,我们可以联想到“敬学乐学”。作者所讲的方法与观点拿到学习上来说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我们作为学生的职业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学习。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我们的职业我们该有怎样的态度呢?当然是“敬”,按作者的观点,“敬”就是做好这件事,忠于这件事,把全副精力放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集中精力于你的学习,专心地学习,这就是你对学习的敬,你就是天下的第一等人。怎样把学习做得圆满呢?就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也许有同学认为学习是十分苦恼的事,我也曾听过不少同学对学习整天叹累叫苦,这不跟作者所认为叫职业的苦一样吗?学习也是有趣味的啊,你去问那些体验到成功感觉的同学,他们没有一个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只会认为学习是一种非常快乐充实的生活,因为每天都在增长才干与能力。怎样做到乐学呢?我认为完全可以照搬作者的观点:第一,置身于学习之中;第二,要为之奋斗,从刻苦中将快乐的份量增加;第三,要与同学竞争,在竞争中获得快乐;第四,专心致志,杜绝一切私心杂念。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针对学习的。

  从以上老师所谈的来看,你看天下的理不是不一样的,都可以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也是如此,首先要树立你的责任心。面临中考,责任感应该更强一些,这是人生的里程碑,谁也不能开玩笑的。其次是要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寻找到成功,用成功来激励自己走向更大的成功。但愿同学们把本文多多参透,从中寻找到有助于学习的感悟。敬与乐,这走向美好生活的途径,只有这样,你的生活才能闪光!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8

  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三台中学  秦晓艳         指导老师   赵林

  一、学习目标:

  1、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     据。

  3、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4、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重点:

  朗读课文,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难点: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四、预习提纲:

  1、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由一幅漫画导入(老师先板画,后结合着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中的一位是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教我们“敬业”与“乐业”的文章。

  二、学习目标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

  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试着学着有感情地朗读(诵读)。

  (师范读课文后,生自读,然后师指名学生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点拨:教师要做朗读指导。如:语调、语势、语速,语气的把握等。

  ③     想一想: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①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

  (师引导每个学生动起来,去找去圈点勾画,师抽查几名同学看一看能不能找到。)

  ②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同学独立解决,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③     请学生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说说这样分的依据?

  (生独立思考4分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试着把结果展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点拨: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二)领悟“敬业与乐业”到主旨

  自学指导(二)

  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问题如下:

  1、  文章开始,作者就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  课文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让一二组的同学带着第一个问题;三四组的同学带着第二个问题,去自由读文,独立思考5分钟后,各组长就本组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四、当堂训练

  1、  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2、  你如何看待“跳槽”现象?请把你的感受和观点写一写。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还感知了先哲的思想风采,关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今天让我们再来提炼本文,再学一些知识好吗?

  二、学习目标

  1、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2、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3、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自学指导(一)

  1、  生分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试找出并积累几条自己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读一读,体会一下。(引导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  同桌合作,边读边找边想:

  ①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②     课文为了说“敬业与乐业”的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的?你能不能找得到?

  (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各组长就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二)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美,体现在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发言,要求:有自己的看法)

  (点拨: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三)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自学指导(三)                                                                    

  1、              生仔细研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带着一、二、三、三、四个问题,每组完成一题,在完成本组的问题后可继续完成剩下的问题:

  问题:①如果有人问你:“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你怎么回答?

  ②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③你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④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⑤不愿做逃得了吗?

  ⑥“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同学们独立思考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引导学生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当堂训练

  如果你的好朋友学习不专心,有较强的厌学情绪,你怎样用梁启超文中的观点来劝导朋友?请写下你想说的话。50字左右。

  五、小结

  通过本文,作者告诫人们: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附板书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9

  本课教学流程设计为第一次早读让学生划出好句,10分钟后全班交流说说好在哪里?第一课时从抓关键句角度来把握,先明确文章提出了什么观点?然后教学生学习方法:抓关键句、搜索法、串联上下文句、归纳概括法等。最后让学生把本课的写作思路写下来。接着老师板书文章的有业敬业块写作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最后就文章演讲辞的特色品演讲语言,让学生寻找适合演讲的话,四人小组派代表说明。

  第二次早读让学生自己寻找适合演讲的话,自己讲给自己听,讲一遍(演讲),老师示范第四段建议大家用自己最适合或擅长的语言方式,(时代变迁适合语言形式也在变)演讲给同桌听。准备课上交流。早读结束前老师先听一两个同学演讲,同时强调注意事项:

  1、大声、自信;

  2、严肃不可笑;

  3、听众是来听你的演讲,不是来看你笑话的;

  4、以气势以声音压倒全场;

  5、有强调重音;

  6、少用文白相间。

  第二课时学生演讲何琪遥很有学者风范、夏亚青用贵州话的演讲相当出色。演讲结束后老师强调演讲者要达到演讲的目的,最关键还是演讲的内容,所谓以理服人才是最大的秘诀。接下来在回顾上课的基础上讲“道德类文章”人应……”的文章仿写“敬业”。接着就乐业开展分析,分析后同样就其写作思路让学生仿说。第三课时分析课后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无论是学习或道德上的天地间第一等人,最后让学生讨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理解。从授课看,演讲块的教学极为精彩,但是在说理块的分析老师讲得过多,如何能做到引导学生分析出来是老师今后教学上要思考的重点。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他幼年聪慧过人。6岁随父亲读《五经》,8岁学作文,能写1000字以上的文章。他博学多才,一生著作颇多。他说:“ 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死时,犹抱《辛稼轩集》,勤奋著作,虽死不踔。学习此文,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知识要点,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怀有责任心,“以苦为乐”“苦中寻乐”才会学有所成。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年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把目光投注到了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主板上,让我学生的自省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眼前的学生到将来的职业,因此,这不仅是一堂语言训练课,更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的启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用足用活”。本课教学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并且是由浅至深地写,完全以文本为依托,循序渐进。读、思、写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促进语文能力的迁移。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10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1)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3)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总结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谈谈本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价值观。

  教学指南

  敬业与乐业•重点分析

  一、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关于语言

  本文语言表达具有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色。如第四段中,作者在举例比较英、法两国的国民性质,在对比英、法两国人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路时的注意力之后说:“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句中“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这些语句则必不可少,体现了语言的周密和准确。因为如果直接说“这些话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国学者书中的话,语言表达显得欠周密。加上这么十来个字,讲演的逻辑性就更强了。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旁骛(wù) 亵渎(xièdú) 衔着(xián) 层累(lěi)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qiángguō)

  二、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年),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早年所作议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课文简析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11

  课  题 敬业与乐业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  新课: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

  课  题 敬业与乐业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蚬叵担党鱿忍浮坝幸怠钡脑颉5?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见板书)(表中序号为课文段序号)四、总结归纳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五、布置作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理解“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稿的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再比如,诺贝尔,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还高兴的喊“我成功了……”

  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宣传“穷而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主张摧毁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科举制度,大力培养人才,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影响了许多爱国者。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特别是梁启超)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自变”而自强,印度以“不变”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所遗留《饮冰室和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学生通读课文

  完成:

  1、借助工具书,给文章的生字生词注音并且解释。

  2、思考问题:

  ⑴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⑵ 找出文章中表明作者的观点的语句。

  ⑶ 划出文章中作者引用的古今名人的语句,并读懂它们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自学结果展示:

  什么叫“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敬业?

  1、一点也不旁骛就是敬。

  2、为什么要敬业?

  a、人生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b、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就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

  3、怎样做才算敬业?

  ──唯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视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换。

  4、要乐业──作者写“要乐业”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是有的。”

  第一:

  ⑴ 变化进展千姿百态。

  ⑵ 奋斗中快乐的分量加增。

  ⑶ 因为竞胜而得快乐。

  ⑷ 省得无限闲烦恼。

  第二:孔子的语言行为,堪称“乐业”的楷模。

  思路:提出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观点──讲道理做引用进行论证。

  第三:拓展。

  你能举出“乐业”的例子吗?试讲出故事:

  学生自己根据积累讲出故事互相交流。

  第四: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有业。

  人为什么应该有业?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试模仿“乐业”这一段,列举几条理由证明“有业之必要”

  小结:文章的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如此?”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文章的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要对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要皱着眉头,满腹牢骚的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理解文章的语句。

  2、关于文章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找出文章中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二、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者找出相应得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

  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3、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的蛀虫,简直就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4、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5、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6、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三、从这些观点中,找出能够统领全文的中心论点,说出理由

  1、题目的要求。

  2、内容围绕的重点。

  四、关于文章的名言警句,理解意思

  学生自己划线、理解、并且归类、熟记、积累。

  五、总结写作特色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3、情景协调。

  六、谈看法

  1、目前有许多下岗工人,无所事事,靠打麻将度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社会上有一种人叫“息爷“,专靠一时暴富以后,把钱借贷出去或存入银行,靠吃利息过日子,其他什么有意义的事也不做,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讲点理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