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劝学》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劝学》教学设计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与方法1.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绝、强、假、望等多义词,积累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

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

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检查背诵学生齐背一遍,再抽查两名学生独立背诵。二、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1.学生齐读第4段。                      2.请学生列出本段的词语提纲,并用图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过程。[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背诵第4段;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探究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小结全文。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3.借助词语提纲、思路推理图示,学生按图索骥,尝试背诵。

4.学生齐背第4段。

三、分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生从文中选择相关句子作答。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反复体会。四、探究性阅读训练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跬②镂③一④焉⑤至。对“至”作重点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区别?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①句强调指出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②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①比喻说理,形象透彻;

②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③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1.提问: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教师否定,点拨并引申: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劝学》中未选入本文的语句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些语句也可以证明荀子劝勉人们学习就是让人们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时至今日,先贤的宏声巨音仍回响在现代都市和乡村的上空,引领着人们求美、求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刘海洋伤熊事件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现代教育的些许缺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劝学》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