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1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四十分钟刚开始,就让我陷入了困境。因为我问孩子们“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原意是让孩子回答“人”,没有想到孩子们的答案竟是“孙悟空”“哪吒”等之类的神话人物,使我无法引入到我需要的地方上来。一个见一个,一个受一个的启发,都说是动物,神话人物。最后无法我只好说出“是人的本领最大”。对次,我不得不认真反思,我并没有真正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学会用他们的眼光看事物,看世界,成为一名真正的孩子王。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要求我们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让孩子感到学习语文有兴趣。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会读、课文大概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修订版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汉字,且汉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注意分析字形,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帮助识字。

  最初的字形分析,是分析笔画,分析笔画的先后和位置,如“人”的笔顺是“撇、捺”,当学生认识“人”后,就适当地指导学生,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如教 “个”时,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不必再一笔一画地分析了。汉字中还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

  (2)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看清字的笔顺,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笔画,适时鼓励认真写字的学生。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人有两个宝》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在《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到底有哪两个宝呢?”、“为什么说它们是个宝?”、“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我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我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然而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在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中体验的。手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学生可以说出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学生不能想象自己如果没有了双手会是什么样?课堂上我让学生尝试把双手背在后面,直接用嘴吃已经剥好的桔子,学生在大家的注视下根本无法吃到。随后问该同学有何感觉:“难!”。这样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手”的确是人的“宝”。再如:一年级学生对“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中的“创造”一词难以理解,有的老师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搭积木,学生们有的在搭小汽车、有的搭房子,有的在搭红绿灯,运用自己的智慧搭出了一个个闪现着创造火花的东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了创造的含义。我认为这也不视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2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这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主要讲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脑相长,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针对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是索然无味地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大人的双手会做什么?”、“小朋友的双手会做什么?”、“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谁用双手和大脑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自己用双手和大脑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刚接触汉字,而且识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这一课中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这节课也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特别是朗读课文不够到位。虽然在课上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而且在老师范读后,学生也能仿读,但后鼻音的字仍有很多学生读不到位。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韵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已会读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课文能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内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虽然有些小组由于合作意识不强,而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想这也很正常,以后只要合作得多了,他们也就会越来越默契,这样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是我们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儿歌,主要讲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脑相长,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课文语言通俗,寓意丰富。第一句先讲了人有哪两个宝;第二句讲了这两个宝的作用;第三句说明只有把这两个宝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课文配有插图,帮助儿童理解儿歌内容,形象易懂。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在揭示课题后,我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人到底有哪两宝呢?”,让学生进入文本寻找答案,学生读了第一句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双手和大脑,一下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很是兴奋,学习热情高涨。于是我趁胜追击,层层推进“为什么说它们是宝?”、“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认真地自读课文。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过自由朗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本节课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本课的生字也比较多。在教学生字时,我先进行字形分析,分析笔画的先后和位置,如“人”的笔顺是“撇、捺”,当学生认识“人”后,就适当地指导学生,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汉字中还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而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汉字,且汉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教学中主要不足之处:

  1、课堂纪律不够好,小学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到课文,学生的那种表达欲望很强,所以上课回答问题没有养成发言要举手的好习惯,这和平时要求不严也有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

  2、在讲课时,有些环节不够到位,而且在导入和字词这一块花费的时间过长,浪费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导致后来课没有上完。

  3、对学生朗读训练的还不够,有些同学上课读的还是不够顺利,特别是一些字词。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比较简单,适合让孩子们多读,不需要有过多的解释。

  4、课堂组织衔接不够自然,感觉课堂不够紧密。

  5、多媒体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以后要多运用多媒体,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只有多反思,才能有进步,希望老师和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心态决定成败

  “人定胜天”是文革时的一句名言,此后被一直反对,“人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总归一切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否则不要谈成败,可是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如果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不可以,总会以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这次讲课就是这样。

  也许是去年的打击让我心有余悸,不管我过去怎么样,有多优秀,有多成功,可是当我踏进聚源路小学的第一天,这里就告诉我,你不行的,你算什么啊,从此,我被贴上了标签,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典型,我,就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做教师,你还不够格。我想做好,可是又怕讲不好,其实归结到底,还是心态没有放正,总在担心,努力少了。

  整个教案设计时,老感觉自己心不在焉,害怕讲不好,总想着多用点功夫,应该没问题,可是,还是没自信,怕讲不好,一年的失败,挫伤了我的自信,连讲课都不敢讲了,一讲定等级把我吓到了。整个教案设计也是照搬别人的材料整合加工的,灵肉两张皮,准备根本就没把灵魂加进去,怎么可能讲好呢。

  整个设计是: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课

  1、讲解“两个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宝”

  2、分别讲解“手”和“脑”能够干什么,

  3、知道要手脑并用才能有创造,

  三、书写生字

  讲授课的过程中,穿插生字

  1、问“人的两个宝是哪两个宝”讲解中,板书“手”字,并用彩色粉笔作出区分,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出来,写完一个字,再进行书空,和组词。

  2、学习“大脑”的“大”字时采用“加一加”的方法,以便让孩子更好的掌握生字。

  四、讲授课文

  1、小手会干什么,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来展示,

  a、出示课本里的图片,问:他们在干什么?理解手、脑的功能,并知道“思考”的意思。

  2、“手”和“脑”单独用行不行?为什么?让孩子来更好的理解:“手脑并用,才能有创造。”也就是课本里的“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五、拓展练习

  1、展示上周五的美术作品,提问“你的小手还会干什么?”

  2、出示和孩子们密切相关的鸟巢、二七塔、东区的音乐厅、和我们学校的图片,激起孩子们的热爱之情,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叔叔阿姨们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激起孩子们发言的欲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六、课文诵读:

  我采用,加上动作进行表演的方式,和同桌互读的方式,争取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七、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儿来说,识字写字仍然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所以我在课堂上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写字训练,孩子们描红的同时,我进行写字指导。

  整个课程设计,比较流畅,但是由于我自己的原因,没有把课很好的付诸实践,我会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争取把课上好,让领导放心,家长满意,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请相信我。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3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是我们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儿歌,主要讲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脑相长,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课文语言通俗,寓意丰富.第一句先讲了人有哪两个宝;第二句讲了这两个宝的作用;第三句说明只有把这两个宝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帮助儿童理解儿歌内容,形象易懂.第一幅图是几个小朋友高举双手,一位小朋友十分珍爱地注视着自己的双手,另一个小朋友托着大脑袋正在思考问题.它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第一句的内容.另一幅图画的是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情景,具体展示了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的含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在揭示课题后,我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人到底有哪两宝呢 ",吸引学生进入文本寻找答案,学生读了第一句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双手和大脑,一下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很是兴奋,学习热情高涨. 于是我趁热打铁,层层推进"为什么说它们是宝 ","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 ",学生有了前一问的经验,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认真地自读课文.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

  一年级学生尚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将课文与直观形象的插图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也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双手会做工"中的"做工"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会(在)用双手做什么" 从而理解"做工"是用手做事的意思.进而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说说"我的双手会……"除了为自己做事,你的双手还能为别人做什么事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德.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 ","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 "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一年级学生从学课文伊始就感觉到语文课文易学,有趣,从而产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我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没有注意到充分挖掘生字的内涵来帮助识字.例如,学生学习"人"这个字时,我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演变图,让学生认识它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识字,不仅会认识这个字,而且还会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知识和造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这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主要讲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脑相长,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课文语言通俗,寓意丰富。选择上这篇课文是因为他是第一篇课文,给大家提供一个研究的课例,也是抛砖引玉。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一.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本课时教学是识字写字、朗读理解有机结合、相互统一的过程,其中以识字教学为主线。

  1.让学生整体感知,寓识于读。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全文,并提出明确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个大概全面的了解。

  2.不断地复现,让学生与生字娃娃交上朋友。巩固识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教学生字时,我首先出示的是带拼音的生字,然后过渡到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后再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句子中,让学生找出来。这样不仅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层次性,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与生字碰了几回面,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这些字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讲解,我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研读课文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读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想问我们有那两个宝”“为什么是我们的宝贝呢”“这两个宝有什么用呢”。他们真有一双慧眼,马上就发现了关键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同座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对方的不足并提醒对方;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的要点。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学得更有劲。

  例:

  出示“人、个、大”让学生讨论三个字的结构。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他们都由一个人字。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人在三个字中不通过得位置。

  生:我看到,人在个中变小了,而且还跑到田字格的上面去了。

  生:我发现,大中的人变瘦了,人的头上面变长了。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金呀!

  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自己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融入集体,悦纳别人,悦纳自己,学生在学习一些生字时,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展示了集体的思维和智慧,他们可以把生字编成儿歌小故事,用加几加减减等多种方法来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死记硬背和老师“独角戏”式的讲解,让枯燥的学习变的有趣。

  三、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告戒教育者:“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成败。”对于低年级来说,这种养成教育就更为重要。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都不容忽视。

  例一:

  “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读好课文的小秘密,请注意听哦!我们读书时,可以用笔划出难读或者不会字,把他们多读几遍,这样我们就能把书读通顺了。我的话音未落,有些孩子就迫不及待的翻书,于是我停下来,“在老师的要求没有说完的时候不要翻书,这样你会听不明白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慢慢把书合上,我开心的说 “对,很好,我就喜欢这样!”孩子们听了老师的话,都把小手放在腿上,希望作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

  例二:

  “要想背好书也是有诀窍的。我们可以边读边背,遇到不会的可以看一眼;可以看着图背;还可以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一遍想一遍背。这样我们就能把课文又快又好的背下来了。”低年级孩子很多学习方法的掌握,就是在平时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的,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四、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

  当我问“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可以作什么呢?”我希望通过这个题,把课文和孩子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孩子们把小手举得高高,“我的手会写字,会画画”“我的手会打球”“我的手会作手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得难度,出示句型,让学生口头说一说。

  教学的美在与他是有缺憾的,因为有了不足,我才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进步,感谢各位来听课的老师,因为有你们我才能进步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词语、准备书上的插图和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2、里面有两个生字,会读吗?(出示卡片)指名读

  3、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出示词:两个宝)这里的“个”和刚才读的“个”读音有何不同?“个”单独一个字读第四声,但在这个词中读轻声,要读得短而轻(领读——指名读)

  4、词读好了,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齐读)

  5、读了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6、小朋友们,你们真爱思考,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注意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

  2、刚才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这些字宝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跳出来考考大家了,你们能接受考验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正音——齐读

  3、大家读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大苹果,你看,这些苹果又大又红,想要吗?但这些大苹果都有一个词,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大苹果就归谁。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在小组里互相练习一下。(小组练习——谁来摘一摘这些大苹果?)

  4、字词都读好了,相信我们再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

  再读课文 

  5、(出示课文)每行后面都有一个标点符号,像个小蝌蚪的叫逗号,像个小圆圈的是句号。看到句号就是一句话,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指名分句读(正音,指导)——指名读全文——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出示第一句: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称为宝?

  是啊,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宝。人有哪两个宝呢?

  2、双手和大脑,这两个都是我们的宝啊!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3、瞧,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宝贝——手(师伸出手,)我们来认识一下手,这里是手心,手背,手掌。

  4、手会干什么呢?(出示:   双手会做工)谁来读?

  5、手的作用可大了。老师的手可以改作业,写字,把教师布置的很漂亮,你的手会赶什么呢?

  6、(看图)瞧,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7、   

  人还有一个宝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图)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这些事情的时候,回想些什么呢?(练习说完整的话:做模型的同学会想……,弹琴的小朋友会想……)

  8、脑指挥手做工,手实现脑的想法,这两个宝的用处可真大呀!谁来把这句话读读?

  9、这两个宝这么好,我们该怎么用呢?(出示最后一句话)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吗?

  让学生拼图来理解用手,用脑和创造。

  1老师给大家三个图形,请大家只用手,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在纸上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下面请同学只用大脑思考,想好自己要拼什么图案,但不许动手。 停,大家发现了什么?

  3、好,我们现在既用手又用脑,在纸上拼一拼(欣赏学生的作品)小朋友,你们通过用手又用脑,拼出了与别人不同的图案,这就叫做——生答

  对,陶行知爷爷说得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饭也吃不饱,用手不用脑,快要被打倒,手脑全都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刚才,我们用手又用脑终于解决了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现在的心情吗?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吧!

  四、学习生字  人    个

  (1)读一读     (2)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比较异同点  (3)说笔顺,书空(4)范写,生描红、练习写

  反思与建构: 

  一、发挥小班特色,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这是学生上完拼音,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针对学生拼音能力不够均衡这一特点,我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己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然后请小组长把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拿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卡片,注意纠正组员的错音。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组长和组员的错误。提醒学生读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的组。然后老师检查小组读词情况,集体纠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读词儿,指导学生把词儿连读,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连贯,读通顺,最后指名读课文,正音。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会养成,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提高。

  二、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用这两个宝能做什么呢?”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并让学生动手去拼一拼,去想一想,来体会:“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并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5

  1、人有两个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写好“人、个大”三个字。

  2、认识逗号、句号,会数句子。

  3、理解“做工”、“思考”“创造”等词的意思。

  4、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理解“创造’‘做工”“思考”等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那你们可要仔细听了: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

  2、谁猜出来了?(指名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啊?

  3、还有谁和他猜得一样?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

  4、来看老师写这个字。先写撇,再写捺,注意哦,捺的起笔要低一些。它的声母是r,韵母是前鼻音en,谁来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5、谜语说“一撇一捺,支撑天下”,为什么人能支撑天下呢?告诉你们,因为人有宝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有两个宝)

  6、谁来读课题?(正音:相机写出两个的轻声和宝的第三声)齐读课题

  7、人究竟有哪两个宝贝呢?想知道吗?请你认真看,注意听老师读

  8、范读

  9、你现在知道“人“的宝贝是什么吗?(相机认读:双手  大脑 强调:双 手翘舌音  脑  鼻音)

  10、小朋友们你自己想读课文吗?请你打开书68页,捧好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1、自读课文。

  二、初读

  (一)认识标点符号

  出示课文:小朋友,仔细瞧这几个彩色的符号。蓝颜色的叫“逗号”,用在句子中间,表示我们在朗读时看到它,要注意停顿;红色圆圈的叫“句号“,(跟读: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一个这样的句号就表示有一句话。一起来数数看,这篇课文有几个句号?(三个)那课文就有几句话呢?(三句)

  (二)读准课文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第一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一带而过,生字词前面已有铺垫)

  谁来读?指名两人读后齐读

  2、出示第二句: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谁愿意试试看?指名读3人  (有问题时可相机出示“做工  会  思考”的小黑板进行正音),分男女生读

  3、出示最后一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1)要读好这一句,我们先来读好这个词语:

  出示:“创造”认读  平翘舌音要注意

  2)现在把它们放回句中,谁想来读?指名读

  4、 三句连起来谁能读好?自己看着屏幕先练一练。齐读

  三  细读

  1、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贝。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读读课文的第二句,想想看!(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他们是人的两个宝)

  2、理解“做工”

  ①出示书上69页的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

  ③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这样做事、工作就叫“做工”。  

  3、启发想象,理解“思考”。

  大脑会干什么?“思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看图想象:他们在做这些事时会想些什么?

  他们做这些事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齐读第二句。我们要用好这两个宝贝,就必须——(引读第三句)

  4、1)师:什么是“创造”?

  2)指名说后总结:( 想出新办法,做出以前从没有的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你们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发明过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电灯,只能用昏暗的油灯。但他通过实验做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电灯。这就叫“创造”。

  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

  6、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奖励你们欣赏一首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四、指导写字

  1、我们有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小朋友一定能认识和写好这几个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开火车认读

  3、这三个字我们先来写:出示:人  个  大

  1)认读

  2)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们就先来写好“人”,注意要找准位置:竖中线起笔写撇,写出撇尖,捺笔穿过中心点,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撇捺要舒展一些4)“个”怎么记住他?(人字多一竖)

  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个“人”要写扁,在横中线的上方。你看:起笔在竖中线,写到横中线不远的地方提笔,捺笔也是。竖在竖中线上,起笔不要顶着上面,要留一点空。

  5)“大”   仔细看,大的一横在哪里?(离横中线不远的地方)范写:起笔顿一顿,往右上斜一点,收笔。接着再写人,注意捺的起笔在中心点。描红临写

  教后思考:

  这节课是参加学校青春杯赛课的,和二年级的李老师同上一节课。两相比较,

  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记下自己由比较后而得到一些想法:一个感觉我的课堂扎实有余,灵活不足。先看我的教案设计

  总体来说,比较细致扎实,从字、词到句一步一步,从读准读通再到理解一层一层,关注到轻声、标点符号等各方面,中规中矩。这样的课堂也是规规矩矩,平平淡淡,没什么亮点。同时,由于考虑得比较细致,课上就显得老师一直在牵着孩子走,孩子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思维也没有打开。而李老师虽说设计不细,但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实在智慧十足。

  来看几个环节的比较:

  1、理解“做工”

  我的教学:①出示书上69页的图:仔细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

  ③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这就是“做工”。

  李老师这样教:

  1)我们人的两个宝贝是什么?(双手 大脑)

  2)我们灵巧的双手会干什么呢?(孩子自由说后总结“做工”)

  我先让孩子看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在想。而李老师则是孩子自由地说后再进行引导。

  2、理解“创造”

  我的教学:

  1)什么是“创造”?

  2)指名说后总结:( 想出新办法,做出以前从没有的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你们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发明过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电灯,只能用昏暗的油灯。但他通过实验做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电灯。这就叫“创造”。

  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啊!

  李老师这样教:

  1)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创造出来的?(飞机轮船……)

  2)总结:这些以前没有东西后来才有的就是“创造”

  3)出示小朋友创作的种子画:看,这就是二年级的小朋友用手又用脑自己创造出的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其实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创造。

  真好!坐在下面听课的我实在佩服得不得了,尤其是最后出示的种子画再加上一句“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下子就把“创造”放到了小朋友的眼前,是他们自己可以做的,而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我的处理并没有把“创造”一词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果在说完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创造”之后,再加上“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人创造出来的?小朋友,你创造过什么东西呢?这两个问题或许会好一些,能够让孩子离”创造“不再遥远。现在又想到,陶行知先生写这首儿歌的本意也是让孩子自己勇于创造,动手动脑。李老师的处理实在是非常好!

  3、教学生字

  我的教学:

  1、我们有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小朋友一定能认识和写好这几个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开火车认读

  3、这三个字我们先来写:出示:人  个  大

  1)认读

  2)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们就先来写好“人”,注意要找准位置:竖中线起笔写撇,写出撇尖,捺笔穿过中心点,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撇捺要舒展一些   生描红  临写

  4)“个”怎么记住他?(人字多一竖,利用熟字记生字)

  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个“人”要写扁,在横中线的上方。你看:起笔在竖中线,写到横中线不远的地方提笔,捺笔也是。竖在竖中线上,起笔不要顶着上面,要留一点空。描红  临写

  5)“大”   仔细看,大的一横在哪里?(离横中线不远的地方)范写:起笔顿一顿,往右上斜一点,收笔。接着再写人,注意捺的起笔在中心点。描红临写

  李老师这样教: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打开书69页,仔细观察一下,有三个字都有撇捺,是哪三个?(生自己找后交流:个大  人)

  3、看笔顺图,自学这三个字的笔顺

  4、交流:“人”怎样写?与“八”进行比较。范写“人”,生描红

  “大”联系学过的“太”记忆   范写,生描红

  “个”的笔顺在桌上写给同桌看。 范写 ,生描红

  感觉起来,李老师更多让孩子自学,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而我却是一步一步带着孩子。虽然,我本意是想在初学写字时带着孩子,教给他们方法。但李老师的教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今年是我第三次教一年级,发现自己是越教越小心,越来越细心,几乎想到方方面面。有道是“勤快妈妈懒孩子”,也许有的时候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二来就是课上的我临场应变能力不够,捕捉学生发言的敏感性不足。比如说课堂导入的时候: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那你听好了: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

  生1:八

  师:还不准确。想想看,支撑天下,是哪个字啊?

  生2:人

  ……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告诉我:为什么不抓住“八”呢?和人进行比较,是多么好的处理啊!自己也是恍然大悟,是啊,是多么好的处理啊,孩子一下子就把机会“送”到了我面前,当时怎么没想到呢?其实当时的我心里更多地想着教案,想着孩子猜到“人”之后自己怎样往下教,所以并没真正去关注孩子的发言。很多时候,课堂的生成是需要老师敏感的捕捉能力。如果一心系着教案,系着自己所谓的预设,会错过很多精彩。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6

  这是我上的第一节上的阅读课文,在导入的时候我用的是谜语导入,低年级的儿童玩心比较的大,用猜谜语游戏的方法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是第一次用谜语导入,我在引导学生猜谜语的时候不够到位。当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用手可以做什么事情时?学生的回答很完整而简练。当出示课题时,学生是情不自禁的齐读了课题:《人有两个宝》,但当学生读“两”和“宝”时,学生读的第三声不到位。当让对学生对课题质疑提问的时候,学生不明白我的提问?就直接回答了这个答案。看图说话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

  梁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很简单,她借助本班学生画得一幅图片,巧妙地利用这幅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来强调手脑的重要性,学生的积极积极性很高,更容易清楚的明白与本课相连的意思。

  同样的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思想的牵引下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却拥有着同样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知识的精华。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配有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后田字格中有8个要求学会的生字。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带有部分生字的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拿出学生的手工作品)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漂亮吗?猜猜是谁画(做)的?

  师小结:他们做得这么好,看来他们不仅有一双灵巧的手,还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了脑和手,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就出来了。可见手和脑多重要,是我们的两个宝。

  2、揭示课题:

  rényǒuliǎnɡ ɡe bǎo

  1 人有 两 个 宝

  指名看拼音读课题。

  师指导:注意“个”本来是第四声(出示“个”),谁来读一读?在这儿变成轻声,要读得轻一点,谁来读一读?

  你知道人的两个宝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呢?我们来听一听课文。

  (播放动画课文录音)

  2、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读或问问小组的同学。

  学生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

  3、学生在小组内汇报朗读。小组成员互相评议、正音。

  4、(出示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读准字音。

  指名读一读课文,相机出示学生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及时正音。

  5、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你都会读了,相信课文你也会读了。请你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男生和女生比赛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刚才课文中的字音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把几个生字单个抽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正音。开火车领读。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想一想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哪个字?(如:“双汇火腿肠”的“双”、“宝宝霜”的“宝”等)

  3、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说个谜语给你猜,请你从这些字中找出答案:

  (出示: 双个大宝会)

  两个“又”在一起。(双)

  生说谜面给其余学生猜。

  4、做小练习:

  tiān yì bǐ chénɡ lìnɡ yí ɡè zì

  添一 笔 成 另一 个 字:

  人( ) ( )

  大( )

  5、课文中还有几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

  (出示生字:)rén ɡè dà

  人个 大

  (1)组词。

  (2)自主合作识字:

  这三个字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这些“人”在写时有没有变化?小组讨论。

  (3) 指导说笔顺:

  人:第一笔是什么?(撇)第二笔是什么?(捺)

  学生书空笔顺。

  师范写,并指导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撇”,从竖中线上部起笔,收笔时轻一点,让撇带有小尖刀。“捺”,从撇的起笔往下一点处起笔。起笔要轻,捺要有脚,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起写脚尖。)

  看一看“人”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比较“人一八”。

  个: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学生书空笔顺。

  师范写,指导:“人字头”要往上写一点,基本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

  大:说笔画名称。书空。

  师范写,指导:“横”写在横中线上方,“撇”是竖撇。

  比较:“大一太”。

  6、学生在书上按笔顺描红。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四、总结

  我们班小朋友真能干,不但用大脑认识了好多的生字,还用双手学会了写几个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课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两个宝去学会更多的字,好吗?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让孩子感到学习语文有兴趣。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充分发挥小班的优势

  小班由于人数少,因此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会读、课文大概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修订版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小学阶段要求低年级认识1800个,会写1200个。而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汉字,且汉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注意分析字形,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帮助识字。

  最初的字形分析,是分析笔画,分析笔画的先后和位置,如“人”的笔顺是“撇、捺”,当学生认识“人”后,就适当地指导学生,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如教 “个”时,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不必再一笔一画地分析了。汉字中还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 “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

  (2)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修订版大纲”提出了多认少写的要求,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看清字的笔顺,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笔画,适时鼓励认真写字的学生。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去拼音读字词、让学生猜字谜、看带有生字的实物、游戏“摘苹果”、添一笔成另一个字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今天的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根据造字原理可以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注意到充分挖掘生字的内涵来帮助识字。例如,学生学习“人”这个字时,我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演变图,让学生认识它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识字,不仅会认识这个字,而且还会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知识和造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8

  1、人有两个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写好“人、个大”三个字。

  2、认识逗号、句号,会数句子。

  3、理解“做工”、“思考”“创造”等词的意思。

  4、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理解“创造’‘做工”“思考”等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那你们可要仔细听了: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

  2、谁猜出来了?(指名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啊?

  3、还有谁和他猜得一样?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

  4、来看老师写这个字。先写撇,再写捺,注意哦,捺的起笔要低一些。它的声母是r,韵母是前鼻音en,谁来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5、谜语说“一撇一捺,支撑天下”,为什么人能支撑天下呢?告诉你们,因为人有宝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有两个宝)

  6、谁来读课题?(正音:相机写出两个的轻声和宝的第三声)齐读课题

  7、人究竟有哪两个宝贝呢?想知道吗?请你认真看,注意听老师读

  8、范读

  9、你现在知道“人“的宝贝是什么吗?(相机认读:双手  大脑 强调:双 手翘舌音  脑  鼻音)

  10、小朋友们你自己想读课文吗?请你打开书68页,捧好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1、自读课文。

  二、初读

  (一)认识标点符号

  出示课文:小朋友,仔细瞧这几个彩色的符号。蓝颜色的叫“逗号”,用在句子中间,表示我们在朗读时看到它,要注意停顿;红色圆圈的叫“句号“,(跟读: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一个这样的句号就表示有一句话。一起来数数看,这篇课文有几个句号?(三个)那课文就有几句话呢?(三句)

  (二)读准课文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第一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一带而过,生字词前面已有铺垫)

  谁来读?指名两人读后齐读

  2、出示第二句: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谁愿意试试看?指名读3人  (有问题时可相机出示“做工  会  思考”的小黑板进行正音),分男女生读

  3、出示最后一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1)要读好这一句,我们先来读好这个词语:

  出示:“创造”认读  平翘舌音要注意

  2)现在把它们放回句中,谁想来读?指名读

  4、 三句连起来谁能读好?自己看着屏幕先练一练。齐读

  三  细读

  1、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贝。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读读课文的第二句,想想看!(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他们是人的两个宝)

  2、理解“做工”

  ①出示书上69页的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双手会……”)

  ③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这样做事、工作就叫“做工”。  

  3、启发想象,理解“思考”。

  大脑会干什么?“思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看图想象:他们在做这些事时会想些什么?

  他们做这些事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齐读第二句。我们要用好这两个宝贝,就必须——(引读第三句)

  4、1)师:什么是“创造”?

  2)指名说后总结:( 想出新办法,做出以前从没有的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你们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发明过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电灯,只能用昏暗的油灯。但他通过实验做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电灯。这就叫“创造”。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

  6、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奖励你们欣赏一首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四、指导写字

  1、我们有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小朋友一定能认识和写好这几个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开火车认读

  3、这三个字我们先来写:出示:人  个  大

  1)认读

  2)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们就先来写好“人”,注意要找准位置:竖中线起笔写撇,写出撇尖,捺笔穿过中心点,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撇捺要舒展一些

  4)“个”怎么记住他?(人字多一竖)

  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个“人”要写扁,在横中线的上方。你看:起笔在竖中线,写到横中线不远的地方提笔,捺笔也是。竖在竖中线上,起笔不要顶着上面,要留一点空。

  5)“大”   仔细看,大的一横在哪里?(离横中线不远的地方)范写:起笔顿一顿,往右上斜一点,收笔。接着再写人,注意捺的起笔在中心点。描红临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参加学校青春杯赛课的,和二年级的李老师同上一节课。两相比较,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记下自己由比较后而得到一些想法:

  一个感觉我的课堂扎实有余,灵活不足。先看我的教学设计

  总体来说,比较细致扎实,从字、词到句一步一步,从读准读通再到理解一层一层,关注到轻声、标点符号等各方面,中规中矩。这样的课堂也是规规矩矩,平平淡淡,没什么亮点。同时,由于考虑得比较细致,课上就显得老师一直在牵着孩子走,孩子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思维也没有打开。而李老师虽说设计不细,但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实在智慧十足。

  来看几个环节的比较:

  1、理解“做工”

  我的教学:①出示书上69页的图:仔细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双手会……”)

  ③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这就是“做工”。

  李老师这样教:

  1)我们人的两个宝贝是什么?(双手 大脑)

  2)我们灵巧的双手会干什么呢?(孩子自由说后总结“做工”)

  我先让孩子看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在想。而李老师则是孩子自由地说后再进行引导。

  2、理解“创造”

  我的教学:

  1)什么是“创造”?

  2)指名说后总结:( 想出新办法,做出以前从没有的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你们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发明过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电灯,只能用昏暗的油灯。但他通过实验做出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电灯。这就叫“创造”。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啊!

  李老师这样教:

  1)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创造出来的?(飞机轮船……)

  2)总结:这些以前没有东西后来才有的就是“创造”

  3)出示小朋友创作的种子画:看,这就是二年级的小朋友用手又用脑自己创造出的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其实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创造。

  真好!坐在下面听课的我实在佩服得不得了,尤其是最后出示的种子画再加上一句“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下子就把“创造”放到了小朋友的眼前,是他们自己可以做的,而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我的处理并没有把“创造”一词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果在说完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创造”之后,再加上“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人创造出来的?小朋友,你创造过什么东西呢?这两个问题或许会好一些,能够让孩子离”创造“不再遥远。现在又想到,陶行知先生写这首儿歌的本意也是让孩子自己勇于创造,动手动脑。李老师的处理实在是非常好!

  3、教学生字

  我的教学:

  1、我们有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小朋友一定能认识和写好这几个生字。

  2、出示所有生字,开火车认读

  3、这三个字我们先来写:出示:人  个  大

  1)认读

  2)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3)那我们就先来写好“人”,注意要找准位置:竖中线起笔写撇,写出撇尖,捺笔穿过中心点,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撇捺要舒展一些   生描红  临写

  4)“个”怎么记住他?(人字多一竖,利用熟字记生字)

  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个“人”要写扁,在横中线的上方。你看:起笔在竖中线,写到横中线不远的地方提笔,捺笔也是。竖在竖中线上,起笔不要顶着上面,要留一点空。描红  临写

  5)“大”   仔细看,大的一横在哪里?(离横中线不远的地方)范写:起笔顿一顿,往右上斜一点,收笔。接着再写人,注意捺的起笔在中心点。描红临写

  李老师这样教: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打开书69页,仔细观察一下,有三个字都有撇捺,是哪三个?(生自己找后交流:个大  人)

  3、看笔顺图,自学这三个字的笔顺

  4、交流:“人”怎样写?与“八”进行比较。范写“人”,生描红

  “大”联系学过的“太”记忆   范写,生描红

  “个”的笔顺在桌上写给同桌看。 范写 ,生描红

  感觉起来,李老师更多让孩子自学,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而我却是一步一步带着孩子。虽然,我本意是想在初学写字时带着孩子,教给他们方法。但李老师的教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今年是我第三次教一年级,发现自己是越教越小心,越来越细心,几乎想到方方面面。有道是“勤快妈妈懒孩子”,也许有的时候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二来就是课上的我临场应变能力不够,捕捉学生发言的敏感性不足。比如说课堂导入的时候: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那你听好了: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

  生1:八

  师:还不准确。想想看,支撑天下,是哪个字啊?

  生2:人

  ……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告诉我:为什么不抓住“八”呢?和人进行比较,是多么好的处理啊!自己也是恍然大悟,是啊,是多么好的处理啊,孩子一下子就把机会“送” 到了我面前,当时怎么没想到呢?其实当时的我心里更多地想着教案,想着孩子猜到“人”之后自己怎样往下教,所以并没真正去关注孩子的发言。很多时候,课堂的生成是需要老师敏感的捕捉能力。如果一心系着教案,系着自己所谓的预设,会错过很多精彩。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9

  课题

  1 人有两个宝

  教时

  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  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

  2、  出示课题,认读生字,读题;说说“宝”是什么意思。

  二、       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

  1、  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同句子。

  3、  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4、  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       精读训练

  1、  学习第一句。

  (1)     指名读第一句。

  (2)     人有哪两个宝》

  (3)     出示:双手   大脑

  认读。举起双手,拍拍脑袋。

  (4)     指导朗读第一句。重读“双手”和“大脑”。

  (5)     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2、  学习生字。

  (1)出示:人   个   大   手

  (2)自学生字。

  看笔顺,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  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出示:双手  大脑  两个宝  人

  2、  给“人、大、手”找朋友。

  3、  人有哪两个宝?

  二、       继续精读训练

  1、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     指名读第二句。

  (2)     出示“会”,认读。

  (3)     双手会干什么?出示“做工”,认读,理解词义。

  观察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双手会做哪些事呢?出示:双手会(     )。你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双手会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     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图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些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5)     指导朗读第二句。

  2、  学习第三句。

  (1)     指名读第三句。

  (2)     出示:才能  创造。理解“创造”的意思。

  (3)     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   又”,认读。

  (4)     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     指导朗读第三句。

  重读“又”、“创造”。

  三、       总结全文

  四、       朗读背诵全文

  五、       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工、用、又、才。

  2、  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 ,并分别给它们找朋友。再交流。

  3、  指导写字。

  (1)     讲清要点,教师范写。(2)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板

  书

  1 人有两个宝                     人  又  工  才  大

  个  手  用  会(拼音略)

  作业

  描红、仿影、朗读。背诵课文

  教

  学

  后

  记

  借助投影片这一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具,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初步感知。

  教学时,我们以读为主,以读中感悟,而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而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积淀语感经验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上了《人有两个宝》第一课时,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一、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我设计了两个猜谜语的游戏环节,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课堂上,我注意抓住时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激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足之处: 1.课文中的插图,没有利用上,看来编者的意图我还是没吃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2、朗读课文不够到位。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虽然教学按预先设计的那样完成了,可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如时间上前松后紧,教学机智还需不断加强。今后我将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