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精选16篇)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教学资源网    点击数:125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者: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中心学校 李志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乌鸦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别看它长得黑乎乎的,很不好看,可是它很聪明。你们想跟它交朋友吗?(想)那好,我们来看一段关于乌鸦的动画片。师:动画片看完了,你喜欢这只聪明的乌鸦吗?它已经把这个精彩的故事和漂亮的相片留在我们的课本里了,等着我们去看、去读呢!(板书:23、乌鸦喝水)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生:23、乌鸦喝水师:请小朋友们迅速翻到23课,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刚才的动画片,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生1:乌鸦口渴了,它想喝水。生2:乌鸦拼命想办法喝水,头顶都冒汗了。生3:乌鸦叼起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生4: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生5:乌鸦后来就喝着水了。师:对,这是一个乌鸦口渴,找水,找到水,想办法喝水,最后想出办法终于喝到水的故事。板书:“口渴——喝水”,这有两个字宝宝,长得非常像,板书:k

  h

  ,请小朋友们用以前学过的偏旁识字的方法,看偏旁,想字意,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区别它们?生1:口渴的“渴”字是三点水旁,因为口渴就想要水。生2: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因为水是要从嘴巴喝下去的,嘴巴是口,所以“喝”是用口字旁。师:说得真好!我们可以用顺口溜记:渴了需要水,(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口字旁)。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了。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划出来,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感觉读得有困难的地方想办法解决它,可以请教老师和小伙伴。(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师:(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都请了出来,同学们先自己练读,再把读得好的字读给同桌听。(学生同桌合作读生字,教师巡视辅导)师: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我们请八位小老师上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小老师上来以后,从小黑板上摘下你觉得你读得好的生字,领着大家拼读,读好以后再把它贴到大黑板上,老师给表现出色的小老师奖励。(指名小老师,小老师教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师:看着拼音已经会拼读生字,真了不起。要是能不用拼读拼音,一看就能直接读出来就更了不起了。来,男女同学比一比,看哪方能读得又快又准。(男女生去拼音查读生字。)师:男女同学都很棒,一起来读吧。(生齐读生字)师:小火车,往哪开?生:小火车,往这开。师:一开开到这里来。请这列小火车读。(生开火车读生字)师:还有三个绿色通道的生字要认识大家,看谁最快认识它们。字卡出示“鸦”“叼”“瓶”。生1:我认识了“鸦”。读音是“y

  ”,有点象“牙”,乌鸦是鸟,所以有鸟字旁。生2:我认识了“叼”。叼要用口,右边象刀字。生3:我看见“瓶”字的左边是个“并”字。师:对,瓶字是并加瓦,可以这样记:瓦片层层并。齐读这三个字吧!(学生齐读“鸦”“叼”“瓶”)三:自主识记字形。师: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现在,我们要把生字的字形记住。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新偏旁,板书:

  、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熟字比较象,你一定能猜出它们的名称来。(学生思考一下)生1:我猜右边的那个叫“走字旁”,因为它就是个“走”字,就是把最后的捺加长一点。生2:前面那个我觉得它是“手字旁”,因为它长得很象“手”字,就是最后的竖钩变成了撇。师:小朋友的眼力好,脑瓜子也特别聪明,不但猜对了,而且还把老师要教的都说清楚了。对!这两个偏旁,一个叫“手字旁”,一个叫“走字旁”。“手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撇,“走字旁”的最后一捺要加长,这就是它们与“手”字和“走”字不同的地方,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看谁的方法又巧又好。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法”字,三点水加去。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终”字,绞丝旁加冬。师:对,“冬”下面的两点原指衣服做完了打两个结的意思,后被借去表示最末的季节——冬季。冬天寒冷,人们不再外出劳作,而在家纺丝线,这就是年终季节,因此,“终”也就表示最后的意思。(课件辅助解释字理)生3:我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渐”字,三点水加车加斤。师:三点水,加车加斤,老师帮你编句顺口溜吧,“水车千斤重”。这样也有慢的意思了,你看行吗?生3:行。生4:“办”字是力字加两点。师:对,“用力想办法,两边都出汗”,那两点,就是乌鸦头上的那两点汗了,对吧?生5:“起”字是“走”字加自己的“已”字。师:你能告诉我“已”字写在哪吗?生5:写在走字旁的捺上面。师:对。“走字翘翘腿,自己跳上来”,记住,捺要把“已”字托住。生6:我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于”字,用“于”和“干”比一比。“干”字没有钩,有个钩是“于”字。生7:我用做动作的方法记住“看”字。(把手放在眼睛上)师:这个办法真是又巧又好:目是眼睛,太阳刺眼的时候,把手放在眼睛上就看得更远更清楚了。生8:“渴”字有三点水,像“河”字。师:不错,你是用归类记偏旁的方法记的。再观察仔细些。生8:还有个日,有个人,有……

  师:对呀!想想,太阳把这个被围在框框里的人晒得……

  生8:晒得很“渴”!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我们可以用一个儿歌记住它:“人困高墙内,太阳当头晒,渴了需要水,无奈水在外。”真渴啊!四、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活用生字。师:刚才我们读准了字音,记住了字形,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读课文。多读有生字的词句,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再想想你能用生字组成别的词吗?要是能用生字说出一个句子就更棒了。(学生练读课文及带生字的句子)师:“天上鸟儿结伴飞,水里鱼儿成群游。”谁能读一句有生字的句子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有生字的句子)师:刚才你们读的,都是课文中的有生字的词句。生字宝宝最爱结交新的朋友了,你能帮它们组出与课文中不同的词,或说出新的句子吗?和同桌交流一下,再告诉大家。(学生讨论一下)生1:起,起立、起床、升起、早上,太阳升起来了。师:用“起立、起床”能说句子吗?生1:班长叫起立,大家就站起来。我六点钟起床。师:不错,你的词汇真丰富。生2:办法,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生3:法,加法、减法、法国、法官、法师。这道题应该用加法。我想去法国。师:你能组的词真多呀!生4:我渐渐长高了。小树渐渐长大了。汽车渐渐开远了。生5:看书、看电视。我最喜欢看动画片。师:喜欢看动画片不是坏事,但一定要先把作业完成了再看,知道吗?在组词说句子中,我们已经理解了生字的字义,现在我们带着对生字音或义的理解,再来读课文,先听老师读,然后你选择喜欢的一段练读。(师范读课文)(生练读课文)师:谁来给大家展示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读通、读顺。)(齐读课文)五、指导书写生字师:能把课文读好了,真了不起。要是能把生字写好,就更棒了。老师给大家提醒两个笔顺容易写错的生字。“渐”字中间是“车”字,“车”字在单独写的时候,笔顺是“

  ”但放在“渐”字里,要把横变为提,笔顺是“ ”。注意:一定要先竖再提。 “渴”字,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

  现在大家自己读笔顺图,自己在描红栏里描红。(学生自己读笔顺图,并描红。)师:刚才在读写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字难写,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的吗?或者有你要给同学提个醒的字吗?快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把字写好吧。生1:我觉得“起”字的捺要写长一点。生2:我觉得“渴”字难写。师:好,老师来范写这两个字,同学们注意听,认真看。(边说边范写)“起”字,先写“

  ”,捺要长一些,把“已”字托起来。“渴”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写得窄,右边分上下,上边的日要写得扁小一些,注意下部分的笔顺和间架:

  ,要写得宽松些。师:还有哪个字需要帮助?生:“渐”字和“于”字。师:好,老师帮助你。看老师写,“渐”字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都要写得窄,车头高,右竖低,“渐”字就美了。“于”字,一横短

  在上两格中间,二横长在横中线,竖钩竖在竖中线,“于”字就写得端端正正的了。师:下面该是你们自己练写的时候了。拿出习字本,把你喜欢的生字写在本子上,你想写几个就写几写个。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写。(学生练写,抽学生板写,播放轻音乐)师:我们来看小朋友写的字。评一评。(师生评议学生板写的字)六: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还读通《乌鸦喝水》这一课的课文。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字,把字写好,写美,争当“小小书法家”。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2

  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课时要求:

  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

  五、教学过程 :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3

  [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实验s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乌鸦动脑喝着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认读7个汉字。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认读汉字。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汉字,流利朗读课文。

  一、激qing导入

  师:(拿着乌鸦的图片问)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伙伴,它是谁?(乌鸦)最近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事,你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甲:乌鸦在哪儿喝水?

  生乙:乌鸦喝到水了吗?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自学部分

  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棒,下面请你们先自学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自学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2)乌鸦找到水为什么喝不着?

  (3)乌鸦想出什么办法?

  (4)结果乌鸦喝着水了吗?

  教师点评:学生借助问题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课文是由这4个问题贯穿起来。

  3.小组内互相交流,加强生生合作。

  4.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理解。

  (1)生甲: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乙:我不明白到处是指哪儿?

  师:哪个同学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师:哪个同学能用动作表演表演,让我们大家看一看?

  教师点评:通过动态演示,学生们体会到了乌鸦喝水的急切心情。

  (2)师:乌鸦喝水时遇到哪些困难?

  生甲:水不多。

  生乙:瓶口又小。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回答乌鸦喝不到水的问题?

  生: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乌鸦喝不着水。

  教师点评:学生既掌握了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又练习用关联词说话。

  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由着急到高兴的心情变化)

  (3)小组内合作做实验,演示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小组a:把许多石子一起放进瓶子。

  (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再请小组演示。)

  小组b:把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看到水渐渐上升。

  教师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师问:通过小乌鸦喝水,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

  三、探究部分

  师:乌鸦通过自己动脑筋,把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水渐渐

  升高了,最后喝到了水。你认为这只乌鸦的办法好吗?

  生齐说:好!

  生1(小声说):我还有更好的方法。

  师:是吗?你能大胆地告诉大家吗?

  生1衔石子太慢了,它可以把瓶子推倒喝。

  生2:那不行,水瓶一推倒就泼了一大半,那乌鸦只能喝到一点儿水,还是很渴。

  生3::老师,如果我是那只乌鸦,我就去向别人借一根渴汽水的吸管来喝水。

  (学生大多赞同)

  师:你真会开动脑筋。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4:乌鸦还可以请附近的小动物帮忙,找有手的小动物把瓶子拿起来倒进它的口里,那就又简单又方便了。

  (沉默了很久)生5:老师,我认为乌鸦开始的方法不好。现在正在流行甲型h1n1,石子那么脏,会把水弄脏的,喝了会生病.可以用刚才他们说的方法。

  师: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孩子.同学们.同学们刚才都动了脑筋,想出的办法也很好,我想乌鸦听了们的建议,一定会说:“谢谢你们,帮我想出这么多好办法”。

  教学反思: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个性。教师应做到指导、包容和鼓励:即当学生个性化表达出现原则性错误时,教师要适时指导;当学生个性化理解有见地但有小错时,教师应该包容;当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富有创造性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懂得了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了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4

  教学设计之一

  南京 徐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前准备: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最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最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的故事讲一讲。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5

  教材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但一旦遇到困难会失去动脑的方向,产生对父母的依赖。这篇富有童趣的故事《乌鸦喝水》体现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为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我引领学生经历了: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从对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这个故事有三段,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资源,借助教学重难点,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乌,鸦”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激趣揭题

  1、小朋友,有过口渴的经历吗?现在我们谈谈口渴的感受,谁来说说口渴是怎样的?生:口渴了,很想喝水。口渴了,喉咙里很干。口渴了,难受。口渴了,嘴唇很干,很难受。

  这只乌鸦(教师板书乌鸦图)也很口渴?那它是怎样喝到水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评析: “口渴”来至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教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让学生畅谈心中的感受,很好地使谈话激题变生创激题,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深化知识,激发情感,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

  2、在游戏中复习生字。

  想看这个动画故事吗?瞧,动画城门上贴了一张“芝麻开门”题,上面写有生字,哪位小朋友为大家读对了题,那门自然会打开,你们就可以听到故事了。[评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于做游戏,把“芝麻开门”游戏寓于复习生字这一枯燥的环节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3、边看动画故事边思考: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

  二、走入情境,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师:现在请你们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们读懂了乌鸦口很渴。

  师:你从哪里知道请你把课文中的内容读读?(生朗读同时,课件出示第1句)。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乌鸦特别想喝水。生:到处。

  师:现在,我们学学乌鸦的样子做“到处找水喝”的动作。(生试着做)

  师: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觉得很累;我想喝水;我很想喝水。(教师及时指导朗读课文中的第一句)。[评析:学生生活阅历浅,认识理解能力欠缺。通过做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乌鸦找到水来之不易,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至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过渡:你看乌鸦它找到了水,可是却没喝着水。(教师点击课件图)它为什么会喝不着水呢?它遇到什么困难呢?(板书)小朋友再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句子,动笔画一画。

  师:把你划出的句子读读,并且感受一下,当时乌鸦的心情;谁愿意来读这句,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特别好,听出来了,好像真在想办法呢!

  师:你为什么加上这样的手势?生:乌鸦喝不着水,很着急。

  师:对呀,你看这只乌鸦确实很着急。可是光着急有什么用,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呀?乌鸦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现在请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二、三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同桌说说?[评析: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并倾吐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现富有个性化的朗读。]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同桌练读二,三自然段,并交流乌鸦想的办法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指生回答,教师点拨课件播放内容):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着水了。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乌鸦怎么想到用石头呢?生: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生: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

  师:对了,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研究一下。(教师出示瓶子与石头,教师演示放进一个石子)

  师: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吗? 生:不是。生:一个一个连续放。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现在小组合作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小组合作研究)

  师:刚才你们发现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水升高了。生2:我发现水是慢慢升高。生3:是一点一点地升高。生4: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生(齐):渐渐。(课件出示句式)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生:太阳渐渐升起。生:小鸟渐渐长大。生:树叶渐渐变黄。[评析: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实验活动,学生兴趣高涨,探索欲望强烈,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师:你看,乌鸦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困难(板书)它喝到了水了?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也来分享乌鸦的快乐,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师: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多有意思啊?我们能看着动画背下来吗?

  1、先听故事跟背。2、看动画练背3、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评析:表演这一形式活化了课堂的气氛,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地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四、拓展思维,启发想象(课件出示)

  师: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弄到水喝,看谁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小组合作交流)

  生:我用树叶当勺子弄水喝。生:我用石头砸破瓶子一个洞,水流出来了,就可以喝到水。生:我请小动物来帮忙,把瓶子弄倾斜,水就可以喝着了。

  师:真是一只只聪明的乌鸦,以后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板书)。[评析:设计这个问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思维,不仅在知识上实现跳跃,在思维上也要实现跳跃。问题的设计趋于发散性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小   徐彦红

  教材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但一旦遇到困难会失去动脑的方向,产生对父母的依赖。这篇富有童趣的故事《乌鸦喝水》体现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为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我引领学生经历了: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从对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这个故事有三段,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资源,借助教学重难点,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乌,鸦”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激趣揭题

  1、小朋友,有过口渴的经历吗?现在我们谈谈口渴的感受,谁来说说口渴是怎样的?生:口渴了,很想喝水。口渴了,喉咙里很干。口渴了,难受。口渴了,嘴唇很干,很难受。

  这只乌鸦(教师板书乌鸦图)也很口渴?那它是怎样喝到水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评析: “口渴”来至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教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让学生畅谈心中的感受,很好地使谈话激题变生创激题,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深化知识,激发情感,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

  2、在游戏中复习生字。

  想看这个动画故事吗?瞧,动画城门上贴了一张“芝麻开门”题,上面写有生字,哪位小朋友为大家读对了题,那门自然会打开,你们就可以听到故事了。[评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于做游戏,把“芝麻开门”游戏寓于复习生字这一枯燥的环节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3、边看动画故事边思考: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

  二、走入情境,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师:现在请你们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们读懂了乌鸦口很渴。

  师:你从哪里知道请你把课文中的内容读读?(生朗读同时,课件出示第1句)。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乌鸦特别想喝水。生:到处。

  师:现在,我们学学乌鸦的样子做“到处找水喝”的动作。(生试着做)

  师: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觉得很累;我想喝水;我很想喝水。(教师及时指导朗读课文中的第一句)。[评析:学生生活阅历浅,认识理解能力欠缺。通过做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乌鸦找到水来之不易,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至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过渡:你看乌鸦它找到了水,可是却没喝着水。(教师点击课件图)它为什么会喝不着水呢?它遇到什么困难呢?(板书)小朋友再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句子,动笔画一画。

  师:把你划出的句子读读,并且感受一下,当时乌鸦的心情;谁愿意来读这句,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特别好,听出来了,好像真在想办法呢!

  师:你为什么加上这样的手势?生:乌鸦喝不着水,很着急。

  师:对呀,你看这只乌鸦确实很着急。可是光着急有什么用,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呀?乌鸦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现在请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二、三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同桌说说?[评析: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并倾吐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现富有个性化的朗读。]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同桌练读二,三自然段,并交流乌鸦想的办法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指生回答,教师点拨课件播放内容):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着水了。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乌鸦怎么想到用石头呢?生: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生: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

  师:对了,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研究一下。(教师出示瓶子与石头,教师演示放进一个石子)

  师: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吗? 生:不是。生:一个一个连续放。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现在小组合作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小组合作研究)

  师:刚才你们发现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水升高了。生2:我发现水是慢慢升高。生3:是一点一点地升高。生4: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生(齐):渐渐。(课件出示句式)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生:太阳渐渐升起。生:小鸟渐渐长大。生:树叶渐渐变黄。[评析: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实验活动,学生兴趣高涨,探索欲望强烈,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师:你看,乌鸦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困难(板书)它喝到了水了?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也来分享乌鸦的快乐,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师: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多有意思啊?我们能看着动画背下来吗?

  1、先听故事跟背。2、看动画练背3、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评析:表演这一形式活化了课堂的气氛,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地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四、拓展思维,启发想象(课件出示)

  师: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弄到水喝,看谁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小组合作交流)

  生:我用树叶当勺子弄水喝。生:我用石头砸破瓶子一个洞,水流出来了,就可以喝到水。生:我请小动物来帮忙,把瓶子弄倾斜,水就可以喝着了。

  师:真是一只只聪明的乌鸦,以后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板书)。[评析:设计这个问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思维,不仅在知识上实现跳跃,在思维上也要实现跳跃。问题的设计趋于发散性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6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语文(主题)第一册19课的说法: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理想的说法:如果石子与瓶壁之间、石子与石子之间、石子内部不存在空隙,无论瓶内的水有多少,只要有足够的石子,乌鸦都能喝到。但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

  3.现实的说法:石子与瓶壁之间、石子与石子之间、石子内部都存在空隙,石子放入瓶内,一小部分水被石子吸收了,另一部分水进入石子与瓶壁之间、石子与石子之间的空隙。当空隙总和大于瓶内水量时,水全部进入空隙,石子就露出水面,乌鸦就喝不着水了。当空隙总和小于瓶内水量时,水的一部分进入空隙,水面就高于石子在瓶中的高度,乌鸦就能喝着水了。

  4.四年级的学生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问:用这种方法乌鸦喝得着水吗?答:喝得着。问:为什么?答:乌鸦把石子放入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答:一年级的课本里是这么说的;幼儿园的故事里是这么说的。

  第二种说法:问:用这种方法乌鸦喝得着水吗?答:不一定喝得着。问:为什么?答:瓶子的水太少,乌鸦就喝不着水;水比较多,乌鸦就喝着水了;乌鸦能否喝着水与水的多少有关。

  第三种说法:问:用这种方法乌鸦喝得着水吗?答:喝不着。问:为什么?答:瓶子里的水很少,石子放入水中水面逐渐升高,当水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升高了,石子露出了水面,这样乌鸦就喝不着水了。学生为什么会这么说?

  学生对教科书上所说的深信不疑,从来不怀疑教科书上写的、老师所讲的、社会上流行的、祖辈流传的。

  教师只顾教书,没有考虑教材的局限性、合理性,甚至正确性,忽视了现在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重视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培养。《乌鸦喝水》由此而来。

  二、设计意图

  1.通过师生谈话,引起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思考,暴露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对“乌鸦喝水”产生怀疑。

  2.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对“乌鸦喝水”的怀疑,并让学生探究“瓶子里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着”的问题。

  3.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上所说的、社会上所流传的、祖辈流传下来的以及别人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实验给予证实或证伪。

  三、材料设计

  1.验证乌鸦是否能喝到水材料:每组小口瓶1个(瓶内有水)、玻璃弹,共16组(每组瓶内水量不同)。材料说明:各组小口瓶内水量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内水量有关。

  2.探究瓶内至少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得到材料:每组小口瓶1个、玻璃弹若干,共16组。材料说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瓶内至少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得到。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7

  教学设计之六

  作者:顾明

  教学设想:

  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则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第二自然段讲乌鸦想出了办法,第三自然段讲乌鸦利用小石子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内容,有助于学生读书领悟。

  高万同老师在《谈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应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当一个有口无心的假读书郎。为此,我首先以第1自然段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然后就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的最后结果,从而找出矛盾焦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朗读、背诵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一个巧妙的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再创造”。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化静为动,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奥妙,避免了抽象繁琐的讲解。

  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在阅读教学中应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去自读自悟,而为师的,只在一边旁敲侧击,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导入  (创造性地指图(1)讲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只乌鸦很口渴,到处找水喝。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的故事。

  2、出示课题并齐读

  3、出示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刚才老师的介绍,看看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3)大堂交流

  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抓住“到处”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睁大你的千里眼,竖起你顺风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句]

  【通过学生的“听”、“说”和“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并为指导课本剧表演埋下伏笔。】

  ②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抓住“可是”引导学生了解乌鸦发现水的惊喜和喝不到水的无奈,并指导朗读第2、3两句)。

  ③乌鸦开始想办法了。(指点:怎么办呢?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并指导读好这一句。)

  4、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举行朗读背诵擂台赛)

  【直接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导入  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在听--读--说--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课文学会阅读,完成内化,积累语言。这是国标本编者意图的体现。】

  二、大胆猜想,动手实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过渡

  (1)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着水。

  (2)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结果?——必定是乌鸦喝到了水。

  (3)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乌鸦是怎样克服难题喝到水的?或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大胆猜测找到矛盾焦点,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2、指名读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办法(用一句话说清两者关系即乌鸦怎样利用小石子喝到了水。)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3自然段

  (2)讨论:乌鸦是怎样利用这许多小石子喝到水的呢?

  (3)交流

  4、实物演示,突破难点

  (1)指名表演演示,其余学生观察:乌鸦怎能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一个一个;渐渐)

  (2)交流,并指导用“渐渐”说话(出示“读读说说”中的例句并完成填空。)

  (3)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根据一定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实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另外,一个巧妙的追问,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理念。】

  9、指导表情朗读,背诵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表现乌鸦想出办法后的兴奋,第三自然段前文表现乌鸦的艰辛后文则要读出乌鸦如愿以偿的欢欣。)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指导课本剧表演

  1、齐声朗读全文

  2、回忆第一自然段第1句话我们是如何来再现当时场面的?(为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神情等,尤其是语言,可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第二自然段用上“这么多小石子……有办法了!”第3自然段用上“一个、两个、三个……”“多甜的水啊!”等)

  3、两人合作,一个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一个给予指导而后交换。

  【高万同老师说: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楚,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

  四、推翻条件,引出问题小论坛中比创新

  小论坛: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分小组讨论

  大堂交流(比谁的点子更多谁的方法更合理。)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看笔顺图并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师生共议书写要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六、作业 :

  1、背诵课文

  2、继续准备课本剧表演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8

  教材简析: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课标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这是一篇老课文,今天,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再次看这篇课文时,我觉着这个故事包含着更丰富的教育内涵,特别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纬度看,课文蕴涵着"遇到问题不要轻易放弃,要想办法解决的思想教育;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 ----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大胆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理念:

  练习朗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动画情景,吸引孩子注意力,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体验.通过动手实验等知道"遇到问题不要轻易放弃,----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大胆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目标:

  认识"乌,鸟,喝,渴"等生字.

  通过多种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

  1. 瓶子一个,小石子数个

  2. 课件(乌鸦喝水的动画)

  3.小乌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 谁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2,适时指导"乌","鸟","喝","渴"这些生字.

  你是怎样区分"乌","鸟","喝","渴".

  [设计意图:通过可爱的小乌鸦图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动画演示,了解内容.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说说动画里的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兴致勃勃的观看动画,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望,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大致内容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小声的读一遍,读的时候请思考乌鸦为什么要喝水.

  2,师:课文中哪个词说明它很口渴 (到处)

  请同学观察看图片

  师: 乌鸦找到水了吗 喝了没有

  (乌鸦看见一个小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板书 喝不到水

  师: 那就是说乌鸦遇到了困难罗!板书 遇到困难

  师:那它害怕困难吗 你从课文哪句话知道的 原来它在干什么啊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师:想到没有 怎么想出来的

  指导朗读

  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

  动手实践,感悟真理

  ①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是怎样放小石子的

  理解"一个一个"

  ②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

  做实验

  ③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④ 理解"渐渐"

  练习用"渐渐"说一句话 .

  渐渐

  ⑥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师: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板书:喝到水)

  师:乌鸦喝到水以后心情如何,谁能用高兴地感觉读读这一段

  四,全文感知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师: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我针对一年纪的小朋友好动的特性,通过各种有趣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参与的意识,并通过各种适当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动脑,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的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五,扩展活动

  1,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2,你平时遇到过困难吗 解决了没有 (可以让同学讨论在说)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扩展延伸,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本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不怕困难

  喝不到水——————————————————喝到水

  动脑筋 想办法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9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2、自己运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认读生字。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奥妙,避免了抽象烦琐的讲解。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这两个字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借助拼音进行生字学习,并在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画上圈。课中生字教学我设计如下:

  1、师问:课文中哪些生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师相机点击课件,相应的生字变为红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调皮地从儿歌中的字跳下排成两列。

  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互相纠音、互助学习。

  3、老师请一名小老师指着字娃娃带领全班再读生字,小老师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学生也学得认真。

  4、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又好又快,检查字音并纠正。如生字“渴、喝”给学生编成顺口溜:“一个人被困在屋子里,一天(日)连三滴水都喝不到。(这是渴),后来,一个人送了一杯水(这就是喝)”

  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枯燥的生字变为学生游戏的伙伴。学生在积极、快乐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个要求,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高万同老师在《谈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应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当一个有口无心的假读书郎。多媒体在自主探究中发挥着优势。我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课件。我首先以第1 自然段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的着急心情,然后就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的最后结果,从而找出矛盾焦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一个巧妙的追问:“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

  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再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谜语导课:

  我认为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⑴ 《乌鸦喝水》的这一课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⑵ 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⑶ 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分层识字:

  ⑴ 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还有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来解决生字。

  ⑵ 反馈巩固:

  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3、初读课文

  ⑴ 读课文时,抽四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⑵ 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读文感悟

  ⑴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再让学生互相交流。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⑵ 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想一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焦急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句。

  通过学生的听说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并为指导课本剧表演埋下伏笔。

  ⑶ 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

  ⑷ 实物演示,突破难点

  通过实验,演示乌鸦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让学生观察(一个一个,渐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实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另外,一个巧妙的追问,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理念。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5、指导朗读: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来加上动作来演一演等巩固朗读。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0

  教学设计之五

  何凤兰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乌鸦是怎样喝水的。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动脑筋克服困难。

  3.学会生字词,能区别“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办法”和“用法”的不同意思。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导言

  谁见过乌鸦,说说它是什么样子?

  乌鸦虽然样子不美,歌声不悦耳,可它很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指导看图。

  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细看,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乌鸦看见瓶子有水,可是喝不着,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着水了。)

  三、读课文

  图的内容是这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1.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四、逐段对照图,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图。

  1.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写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上词

  kě hē zhǎo

  渴了喝水找水

  让学生注意“找”是卷舌音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喝:用嘴喝,所以是口字旁。

  2.看第一幅图,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书其中生字,并读一读。怎么办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结合课文内容说词义。没有办法时自己问自己,也是自己在想办法。

  3.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认读生字词。

  Páng xǔ bàn fǎ

  旁边许多办法

  结合生活实际或课文理解词义。旁边:石子在瓶子的旁边。

  许多:很多。

  办法:乌鸦看见石子,就想出怎么做能喝到水。

  4.看第二、三幅图,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把石子一个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认读生字。

  gāo

  升高

  看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升高:瓶子里的水原来在瓶中间,放了石子后,水就到瓶口水位升高了。

  五、看图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言:

  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

  三、图文对照,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讲读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看写了什么?

  (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2.理解词语“到处找水喝”写出了什么?

  (口渴得很,急着找水喝,可水不容易找,去了好多地方去找水。)

  3.指导学生读第一段,要读出乌鸦找水的急切心情,把“到处”突出来。

  讲读第二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谈第二段写了什么?

  (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可喝不着水。)

  2.结合图,说说为什么喝不到瓶里的水?

  (瓶里的水只有半瓶,瓶子是细脖的,口很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所以喝不着水。)

  3.结合上文,理解“怎么办呢?”

  (乌鸦找到水很不容易,找到了又喝不着,它在问自己,说明它在动脑想办法)

  4.指导学生朗读。

  (要读出乌鸦先是看见水很高兴,可喝不着又很着急,最后一句要轻而慢,表示思考)

  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后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

  2.回答问题:乌鸦是怎样想出办法来的?

  (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3.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想,乌鸦想出办法时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应怎样读?(速度稍快)学生读后给予指导,然后再读。

  讲读第四自然段。

  1.看二、三幅图,读第四段,想想这一段说的什么。(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就喝着水了)

  2.理解“把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看图说出意思。(说明乌鸦放了一个又放一个,放了许多个小石子。)

  3.“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石子占了水的地方,一个一个石子往瓶里放,水是一点点升上来的,水升到瓶口时,乌鸦就喝着水了。)

  4.指导学生朗读。

  “水渐渐升高了”应怎样读?(读得要慢)

  “乌鸦就喝着水”,要读出轻松的语气来。

  四、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乌鸦喝着水的主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讲故事,讲清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

  3.指导生字书字,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

  一、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组织朗读后的评议。重点句子教师适当范读。

  二、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讲时可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如:乌鸦口渴得怎样?都到哪里去找水?乌鸦看见小石子时怎么想的?喝着水后高兴得怎样?)

  三、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每个生字词抄写两遍。

  四、完成课后第二题,先让学生选词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然后比较“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用法”和“办法”的区别。

  作业 :1.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准备默写生字词。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1

  黄永祥

  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移。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一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这个教例对我的触动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上例中的老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师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若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殊不知,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非对即错,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小马尚能一试,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这时如果学生犯了错,那是很正常的。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谬,但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创新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上例中的教师原本在他的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标准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师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而这位学生恰恰选择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师的否定,仍然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是啊!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美丽”。“错误”也因此而“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的错误”吧!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2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

  教学重点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设计理念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1)乌鸦口渴要喝水。

  (2)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3)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句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kě bàn fǎ zhǎo

  板书设计 

  19 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

  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3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乌鸦是怎样喝水的。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动脑筋克服困难。

  3、学会生字词,能区别“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办法”和“用法”的不同意思。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谁见过乌鸦,说说它是什么样子?

  乌鸦虽然样子不美,歌声不悦耳,可它很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指导看图:

  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细看,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乌鸦看见瓶子有水,可是喝不着,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着水了。)

  三、读课文:

  图的内容是这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1、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四、逐段对照图,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图:

  1、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写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上词

  kě   hē   zhǎo

  渴 了 喝 水  找 水

  让学生注意“找”是卷舌音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喝:用嘴喝,所以是口字旁。

  2、看第一幅图,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书其中生字,并读一读。怎么办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结合课文内容说词义。没有办法时自己问自己,也是自己在想办法。

  3、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认读生字词。

  páng  xǔ    bàn fǎ

  旁 边 许 多 办 法

  结合生活实际或课文理解词义。旁边:石子在瓶子的旁边。

  许多:很多。

  办法:乌鸦看见石子,就想出怎么做能喝到水。

  4、看第二、三幅图,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把石子一个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认读生字。

  gāo

  升 高

  看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升高:瓶子里的水原来在瓶中间,放了石子后,水就到瓶口水位升高了。

  五、看图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

  三、图文对照,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讲读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看写了什么?

  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2、理解词语“到处找水喝”写出了什么?

  口渴得很,急着找水喝,可水不容易找,去了好多地方去找水。

  3、指导学生读第一段,要读出乌鸦找水的急切心情,把“到处”突出来。

  讲读第二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谈第二段写了什么?

  (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可喝不着水。)

  2、结合图,说说为什么喝不到瓶里的水?

  瓶里的水只有半瓶,瓶子是细脖的,口很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所以喝不着水。

  3、结合上文,理解“怎么办呢?”

  乌鸦找到水很不容易,找到了又喝不着,它在问自己,说明它在动脑想办法。

  4、指导学生朗读。

  要读出乌鸦先是看见水很高兴,可喝不着又很着急,最后一句要轻而慢,表示思考。

  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后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

  2、回答问题:乌鸦是怎样想出办法来的?

  (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3、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想,乌鸦想出办法时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应怎样读?(速度稍快)学生读后给予指导,然后再读。

  讲读第四自然段。

  1、看二、三幅图,读第四段,想想这一段说的什么。(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就喝着水了)

  2、理解“把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看图说出意思。(说明乌鸦放了一个又放一个,放了许多个小石子。)

  3、“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石子占了水的地方,一个一个石子往瓶里放,水是一点点升上来的,水升到瓶口时,乌鸦就喝着水了。)

  4、指导学生朗读。

  “水渐渐升高了”应怎样读?(读得要慢)

  “乌鸦就喝着水”,要读出轻松的语气来。

  四、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乌鸦喝着水的主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讲故事,讲清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

  3、指导生字书字,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1、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组织朗读后的评议。

  重点句子教师适当范读。

  2、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讲时可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如:乌鸦口渴得怎样?都到哪里去找水?  乌鸦看见小石子时怎么想的?喝着水后高兴得怎样?)

  3、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每个生字词抄写两遍。

  4、完成课后第二题,先让学生选词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然后比较“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用法”和“办法”的区别。

  5、作业:

  ⑴ 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⑵ 准备默写生字词。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4

  (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第三幅插图)

  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

  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生: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

  师:再简短一点。

  生: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

  师:再简短。

  生:乌鸦喝水。

  〔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

  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生:(集体)想!

  〔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

  师:说说“喝”的字形。

  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

  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

  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生:“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

  师: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

  生: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

  师: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

  (学生按顺序朗读)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生:“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

  生:“到处”就是四面八方。

  师: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乌鸦找到水了吗?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

  kě hěn zháo bàn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很着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

  师: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

  生:很大。

  生:很小。

  生:很高。

  生:很低。

  生:很香。

  生:很臭。

  ……

  〔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

  师: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中插图)

  生:天气很热……

  师: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

  师:好!往下说。

  生: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生: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

  师:为什么要用“可是”呢?

  生: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

  师:好!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páng biān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旁边”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听课教师议论:问得好!〕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

  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听课教师啧啧称赞〕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

  〔学生看第二幅插图〕

  师: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

  (学生读)

  师: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

  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点评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王汝珉老师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王老师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王老师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棗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二、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其中“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这两个问题很关键。王老师抓住不放,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讨论解决这一个问题。后一问质疑的儿童自己动手,为大家作水位升高的实验,来巧妙地解答。这时,儿童的求知欲似乎得到了满足,其实不然。王老师为进一步激励儿童质疑问难作示范,又主动提出了“石子放到瓶里,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你遇到这种现象吗”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开了,很快得出了结论。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王老师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为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王老师在教学中及早地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

  阅读教学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王老师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在培养认识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5

  教学设想:

  《乌鸦喝水》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则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第二自然段讲乌鸦想出了办法,第三自然段讲乌鸦利用小石子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内容,有助于学生读书领悟。

  高万同老师在《谈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应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当一个有口无心的假读书郎。为此,我首先以第1自然段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然后就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的最后结果,从而找出矛盾焦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朗读、背诵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一个巧妙的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再创造”。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化静为动,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奥妙,避免了抽象繁琐的讲解。

  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在阅读教学中应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去自读自悟,而为师的,只在一边旁敲侧击,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导入  (创造性地指图(1)讲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只乌鸦很口渴,到处找水喝。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2、出示课题并齐读

  3、出示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刚才老师的介绍,看看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3)大堂交流

  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抓住“到处”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睁大你的千里眼,竖起你顺风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句]

  【通过学生的“听”、“说”和“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并为指导课本剧表演埋下伏笔。】

  ②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抓住“可是”引导学生了解乌鸦发现水的惊喜和喝不到水的无奈,并指导朗读第2、3两句)。

  ③乌鸦开始想办法了。(指点:怎么办呢?这是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并指导读好这一句。)

  4、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举行朗读背诵擂台赛)

  【直接引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导入  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在听--读--说--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课文学会阅读,完成内化,积累语言。这是国标本编者意图的体现。】

  二、大胆猜想,动手实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过渡

  (1)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着水。

  (2)再读课题,猜想课文既然以“乌鸦喝水”为题,那事情结果?——必定是乌鸦喝到了水。

  (3)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乌鸦是怎样克服难题喝到水的?或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大胆猜测找到矛盾焦点,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2、指名读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办法(用一句话说清两者关系即乌鸦怎样利用小石子喝到了水。)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3自然段

  (2)讨论:乌鸦是怎样利用这许多小石子喝到水的呢?

  (3)交流

  4、实物演示,突破难点

  (1)指名表演演示,其余学生观察:乌鸦怎能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一个一个;渐渐)

  (2)交流,并指导用“渐渐”说话(出示“读读说说”中的例句并完成填空。)

  (3)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根据一定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实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另外,一个巧妙的追问,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理念。】

  9、指导表情朗读,背诵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表现乌鸦想出办法后的兴奋,第三自然段前文表现乌鸦的艰辛后文则要读出乌鸦如愿以偿的欢欣。)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指导课本剧表演

  1、齐声朗读全文

  2、回忆第一自然段第1句话我们是如何来再现当时场面的?(为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神情等,尤其是语言,可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第二自然段用上“这么多小石子……有办法了!”第3自然段用上“一个、两个、三个……”“多甜的水啊!”等)

  3、两人合作,一个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一个给予指导而后交换。

  【高万同老师说: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楚,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

  四、推翻条件,引出问题小论坛中比创新

  小论坛: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分小组讨论

  大堂交流(比谁的点子更多谁的方法更合理。)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看笔顺图并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师生共议书写要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六、作业 :

  1、背诵课文

  2、继续准备课本剧表演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16

  黄永祥

  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移。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一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这个教例对我的触动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上例中的老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师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若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殊不知,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非对即错,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小马尚能一试,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这时如果学生犯了错,那是很正常的。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谬,但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创新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上例中的教师原本在他的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标准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师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而这位学生恰恰选择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师的否定,仍然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是啊!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美丽”。“错误”也因此而“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的错误”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