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语文》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23篇)

《语文》教学设计 篇1

  陈会设

  教学目标:

  以赤壁赋为范本与突破口,理解苏轼的成熟与伟大,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坎坷与挫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作家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这样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下面我先朗诵一遍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2、把握文中作者情感的转换及朗诵时应注意的问题;

  3、在课本空白处记下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及理解。

  二、教师配乐朗诵课文

  三、内容赏析

  [提问]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投影):

  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 [明]茅坤《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卷二十八

  东坡,世号曰:“坡仙”;此二赋,指前后赤壁赋。何谓“遗世”?同学们看课文注释(12)――脱离人世。

  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赤壁之景到底怎样,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景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此时的江面呢――万顷之茫然――江水茫茫无边。)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你能不能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细细的波纹,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意境很美。白色的雾气弥漫在月光里,很朦胧,像做梦一样。水光接天,让我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

  真是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几个动词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先析后诵)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什么是“一苇”――“纵”、“凌”: 这里的“纵”――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真的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得意极了,于是乎飘飘欲仙,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真是“除却诗酒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 (“廉”即不苟取、不贪,本是褒意,讲对山水不能“廉”而应“贪”,尽情享用。意思是应当享用眼前清风明月的美景,显示旷达超脱的情怀。)如此之美景作者人心旷神怡,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

  下面我们一起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面对美景,每个人都想让它与世永存,羽化而登仙更是每个人的愿望,正如课文第3段所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什么意思?然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知不可乎骤得,于是悲从中来。

  请同学们放声朗诵第3段,看看主人公为何而悲?悲的内容是什么?

  来到赤壁,自然会联想到赤壁的历史人物,作者想到了曹操――曹操在赤壁有怎样的功业――“方其破荆州,下江流,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浩荡的军队中凸显出曹操文能赋诗,武能横槊的形象)固一世之雄也。”(这一段应该读到什么地方?如何读?)

  作者在这里连用4个4字句,增强语气,写出了气势,语调应该上扬。接着笔锋却陡然一转,情感跌入谷底。而今安在哉(什么意思?宾语前置。如何读?)

  固一世——之雄也,(蓄势待发,气势如虹——字字千钧,千古定评)而今安——在——哉?(激流跌宕——沉重惆怅)

  就是这么个一世之雄,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是何等的黯然。

  只此一句写尽了英雄的古今对比,那么苏轼呢?“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渔樵,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为意动词,以鱼虾为侣,以麇鹿为友),我们知道,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步古今的才华,但现在只能“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苏轼又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才干,却报国无门,又怎能不悲,怎能不哀,怎能不怨。

  还有何悲?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叹的原因。――人生短促,而天地永存,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又是多么的渺小,跟长流不尽的江水和永存不灭的明月比较起来,人生实在是令人悲叹啊!

  [正因为古人长逝,宇宙无穷,作者不得不从幻想中寻求寄托和飞升的仙人同游太空,跟天上的明月永久存在。然而这是无法实现的――知不可乎骤得――清醒地看到现实和愿望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只有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

  把上一段换成:

  问: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

  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

  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 。在《念奴娇》词里不也说“人生如梦”吗?

  面对人生短促而功业难就的悲哀,作者是否一味的沉缅其中呢?他是如何来排遣这种悲苦郁闷之情的呢?

  学生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作者的观点。

  水逝去而常流

  月盈亏而永生

  盈虚有数 物我无尽

  清风明月 与子共适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既然人与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那么“长江无穷”也就不值得羡慕了,当然也谈不上悲哀了。那又该怎样度过和消受这人生呢?

  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尽管可以去听去看去享用,而且无人阻止,无穷无尽。这是“共适论”。

  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遇而安的慰藉,又是一种苦难后深悟的旷达。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因此,客喜而笑,感情也一扫悲伤而变得开朗乐观----主客畅饮,酣睡达旦。

  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

  景(乐—山水之乐) 理(乐—达观之乐)

  最后还有问题,苏轼因何来到黄州,――1079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且不得离开黄州,不得签署公事,而苏轼在黄州期间却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真正的成熟起来。

  提问:怎样理解作者在官场失意之时的“乐”情?

  明确:作者积极入仕,抱负远大,但却人生失意,在激烈竞争中屡遭贬谪,又因“乌台诗案”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后谪居黄州,倍感苦闷,但对生活却从未失去信心,常借游赏山水之机,力求排遣郁闷心情。在本文中,作者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自己的游赏之乐,后又借主客问答方式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的苦闷之悲,再通过哲理的审视一切后辩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表明豁达乐观的态度。

  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水调歌头》里,苏子已经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要学会面对浮沉不定的人生,少一份哀伤,多一份豁达。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是苏轼对客做出的回答,也是对自己做出的回答,从容而大气。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忧乐甚至生死,已然置之于身外,回到大自然去吧,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可以寻得精神上的超脱。

  课堂小结: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黄州,是他人生征途上所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处于逆境之中的苏轼之所以能够及时调适心境,完成艰苦而难能的超越,以一种旷达的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处境,以积极的人世的态度继续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知疲惫地跋涉前进,始终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正是天地之浩然正气,山水之勃勃生气,培育了他开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操,给了他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使他在此后人生路上,虽多次升沉、迭遭坎坷而仍能不改其志,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业:1、多数人认为,作者感情脉络由喜转悲,是从箫声出现开始的。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你认为文中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的箫声,还是苏轼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悲意。

  2、有人说苏轼《赤壁赋》之赤壁并非赤壁大战之地,苏轼写错了地方,而清代诗人朱日浚却这样说:“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对这问题你是怎样看的?

  3、以《我所知道的苏轼》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深刻的理解。

  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文,体物写志”,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抒写情志。

《语文》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范文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以下是有关演讲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题类型】《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整合教学设计简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

  2.学习这两篇演讲词或具体有力或激情诗化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这两篇演讲词或条理清晰或激情诗化的语言特点。

  【课内探究】

  一、理清脉络

  1.读《敬业与乐业》,想一想文章先后谈了几个问题,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想一想作者赞美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哪两部分?

  二、品读语言

  1.《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为了让论证具体有力,使用了很多论证方法,结合P122《论文阅读》的知识,找一找这些论证方法,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如:课文3、4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

  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雨果则用激情诗化的语言盛赞了伏尔泰,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光辉,请找出这些语言,品读一下其蕴含的深刻含义。

  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三、积累语言

  两文中都有一些优美的语句,请读一读背一背,做好笔记。

  【拓展延伸】

  请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九年级上-2-《阳光的声音》P63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边读边悟,完成下面的内容。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4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6.读完全文后,结合《敬业与乐业》谈一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原则是指南,行动才是力量。相信,只要我们准确把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六项基本原则”,灵活应用,学以致用,初中议论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困境突围也就指日可待。

《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会读、写七个一类字,会认九个二类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傣族人民的楼房与我们所住楼房的区别,简单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七个一类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了解傣族人民的楼房与我们所住楼房的区别,简单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幻灯片、绘画纸、铅笔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利用对比的方法初步了解傣族人楼房的特点。

  边读边想,让孩子们多动脑,学会提问,灵活地学习知识。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说说咱们所住的楼房是什么样子的?

  2、看图:说说你在图上所看到的傣族人的楼房是什么样子的?

  二、揭示课题,授新。

  1、今天我们就要具体去看看傣族人的楼房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板书课题。

  2、自由读全文,标记出一、二类字。

  3、认读一、二类字词

  4、再读全文,标记出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

  三、师范读,学生跟读。

  四、同桌互相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归纳提问。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读——画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画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二类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齐读全文。

  二、授新。

  1、自由读1自然段后质疑。

  为什么把这房子叫竹楼?傣族的竹楼与我们所住的楼房有什么区别?

  重点了解:“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地方,那里以拥有一片原始森林而闻名,有不少游客到那儿观光。

  2、指名读2——3自然段,自由读。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简单画出傣族竹楼的样子,从而理解“悬空”一词的含义。

  3、找出傣族竹楼的作用:a 防潮b 养牛羊c 住人

  课外知识介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

  4、范读第4自然段,生齐读,简单了解傣族人的饮食习惯。

  5、自由读第5自然段,谈谈感受。

  从“满眼”可以体会到什么?齐读。

  6、小结

  7、齐读全文。

  三、练习。

  凉丝丝 又高又绿

  绿( )( )又( )又( )

  ( )( )( )( )( )( )( )

  四、布置作业。

  回家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从音、形、义上学习一类字,尤其强调易出错的部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一、二类字词。

  2、齐读全文。

  二、授新。

  学习一类字。

  1、板贴七个一类字

  晨 汉 穿 言 音 停 孔

  2、同桌互相认读一类字。

  强调

  读

  边音:姥、凉

  后鼻音:双、凉

  前鼻音:饭、建

  写

  “饭”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钩

  “建”的笔顺为:

  “鞋”的笔顺为:

  “姥”字第三笔一提右半部分不要出头。

  3、口头组词

  姥 姥姥

  脱 脱鞋子 脱衣 脱掉

  饭 吃饭 做饭 饭菜 白饭

  建 建筑 建议 建设 建房

  鞋 鞋子 跑鞋 凉鞋 买鞋

  凉 凉快 凉爽 清凉 凉鞋

  4、描红、临写。

  5、课堂练习

  三、拓展练习: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介绍你的家乡?

  四、总结。

《语文》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物和古迹。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长城,激发自豪感

  师: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展示一下,介绍一下我们的中华民族的象征。(展示长城图片)

  生:用长城说一句话。(生生互评)

  (二)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读一读出示的相关报道内容:

  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人,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xié)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2、看了报道, 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三)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3-4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要有主持、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向当地政府建议,向当地村民建议,向游人建议------)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4、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四)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师:创设以下情景,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

  A、劝说游人不要乱丢垃圾,不乱图乱画

  B、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的有关规定

  C、向有关领导汇报少先队员的建议

  D、设计警示标语标语如: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

  E、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要求:在模拟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五)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4、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学校公物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六)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七)课外作业

  写“保护学校花草树木,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短文。

  四、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向当地政府建议

  向当地村民建议

  向游人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课后札记: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练习写作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 习作练习。

  三、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语文》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范文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以下是有关“漫谈立论文”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题类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整合探究案

  【学习目标】

  1.读课文,能准确找出或总结出文章的论点。

  2.领会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立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

  【学习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论述的问题,把握文章中心论点。

  2.把握论据,分析论证方法。

  【课内探究】

  1.找论题论点

  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论点?

  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请试着寻找,你认为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③《谈读书》作为一篇随笔,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找一下作者的观点都有哪些。

  2.理论证思路

  ①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为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如何围绕文章的论题进行论述?

  3.明论证方法

  ①课文选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两个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③说出下面两句话所论述的观点以及证明观点的方法。

  A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B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4.问题再探究

  ①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②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

  请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九年级上-4-《最是读书滋味长》中的《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边读边悟,完成下面的内容。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什么主张?

  2.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对哪些人进行了批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用谴责的态度分析了借书不还的原因,说说主要有哪四点?

  4.作者分析了借书人之所以得逞的原因,说说主要有哪两点?

  5.作者主要分析了书主不愿外借的哪三点愿因,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儿童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儿童的生活是多彩的。在孩子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充满灵性的。课文是一首浅显的儿歌,也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童诗,以儿童和天上的白云对话的口吻,写出了童真的有趣,童心的可爱。

  教学设计思路

  在开放的课堂中,合作探究,识记、书写生字;讨论交流,畅谈所知;感情诵读,品味其情;大胆想象,综合实践,仿照文章说一说,人人当“小诗人”,感受表达的快乐。

  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指导识记、书写生字;鼓励畅谈所知,进而感悟内容;鼓励大胆想象与创新,在综合实践中品味表达的快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正确认读十四个生字。

  3、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新笔画“竖钩”。

  4、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5、展开想象,感悟文章内容。

  6、亲历文章学习的全过程,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分体悟大自然之美丽,从而生发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之情。

  (二)能力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展开想象,感悟文章内容

  (三)情感目标

  亲历文章学习的全过程,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分体悟大自然之美丽,从而生发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分体悟大自然之美丽,从而生发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天上的云朵吗?生答。

  师:你看到过的云朵是什么样子的?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例如:在傍晚的时候,我看到过红色的云朵,它像……等等)

  师:有一位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天上的云朵,那么,她看到了什么呢?学习了《天上的小白羊》这篇课文,大家就清楚了。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指字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师大声范读,生指字小声跟读。

  4、指名读。小组读。

  三、小组合作,认读字词。

  1、师出示写有“一群羊、有的、站着、躺下、下来、别在天上着了凉、肥大、美丽”等词句的小黑板。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四、再读课文。

  弄清文章写了什么?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学写“上、下、天”。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上、下、天”三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2.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3.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4.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课,齐读课题《天上的小白羊》。

  1、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自由叫叫他们的名字。

  出示三个苹果,猜猜每个苹果后面藏着哪个字。

  2、复习词语:羊群、站着、躺下、着凉、草儿肥、水儿美、家乡

  指名读、带读──齐读。

  二、畅谈所知,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向全班同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天上有一群小白羊;小白羊的姿势不同,有的站着,有的躺着;小朋友在跟小白羊说话,她说地上草肥水美,让小白羊到地上来等等)

  3、看课件:天上一群小白羊,他们在干什么?

  (1)学生说说(有的躺,有的玩,有的吃草)

  (2)再读文

  (3)指名读

  (4)指名读第一句

  (5)你们喜欢这群小白羊吗?那把它们叫下来吧。

  (6)指名读后面的句子。

  (7)伴着音乐再读儿歌。

  三、感情诵读,表述真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感情诵读,也可以边读边加动作。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在个性化的感悟中,孩子们一定会身临其境,把儿童的天真可爱、天空云朵的美丽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

  四、大胆想象,实践运用。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听得老师呀也忍不住想去看看天上的云了,你们想去吗?生答。

  出示课件: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天上的云吧!

  1、看完后向大家介绍一下天上的云。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得可真棒!祝贺大家,你们都成为小诗人了!小诗人们,赶快拿起笔来,把你们的杰作写下来吧!

  五、教学生字。

  合作探究,学写“小”。

  1、教师板书竖钩,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生书写。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小”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小”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合作探究,学写“羊”

  1、“羊”字的演变及由来。

  2、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跟着书写

  3、学生在书中田字格描红并且书写。

  4、指名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示范。

  5、由学生评价好与坏。

  六、作业。

  天上的小白羊

  站着

  躺着  美丽

  着凉

《语文》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回顾拓展八

  二、教学目标:

  1、完成日积月累。

  2、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3、完成练习。

  三、教学重点:完成日积月累、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阅读、总结归纳。

  六、教学准备:课件PPT

  七、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师谈话导入:

  1、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在近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它犹如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传播;其中一些成语的背后还有生动的故事和传说,用起来极为生动、形象。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展台。

  二、成语大闯关

  (一)第一关:我会读

  1、学生自读成语后

  2、指名读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二)第二关:我会猜

  1、师出示图画

  2、生根据图画说成语,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

  (三)第三关:我会说

  请生说说有关的成语故事或前面没有说过的成语的意思,还可以用成语说话。(根据故事内容了解成语意思,加深理解,并活学活用。)

  (四)第四关:我会用

  请生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

  1、小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构思,内容。

  2、音乐会上,既有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五)第五关:我拓展

  请生说说同类的成语。

  (六)学《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七)师总结

  (八)作业

  1、背背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继续搜集同类成语

  2、继续搜集成语典故

《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展示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认并组词

  (2)教师教读一遍

  2、课件出示词语

  (1)开火车读

  (2)自己读词语

  二、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

  3、齐读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读中正音

  (2)你知道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两幅图

  (1)两幅图中同学们的表现各是怎样?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两幅图的内容,请快速的找出来

  (3)在文中画出描写图1、图2的词句,读一读,看谁读得认真读得好

  3、出示图1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跟这幅图有关的句子

  (2)课件展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a:指名读

  b:自由读

  c:指名读(读出快乐的语气,感受到父母的爱)

  小结: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他们都感受到了

  板书:感受,父母的爱

  (2)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有够,老师还要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你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请读一读。

  4、出示图2,画出表现同学们沉默时的词语和句子

  (1)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

  (3)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

  板书:回报  父母的爱

  5、对了,孩子们过去从来没想到关心父母,但在沉默中,他们已经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

  6、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道错了,他们在思考,在想办法弥补。请读一读(第14自然段)

  7、老师建议: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谁来接着读(指名读15自然段)

  8、孩子们是怎样做的?读16自然段。

  9、现在你们体会到了沉默为什么可贵吗(再次理解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

  10、齐读17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文中的“我”指谁,谁快乐?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懂得了不但要回报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指板书讲解)

  五、课后拓展

  想一想,你的亲人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想对他们说什么。

  请写下来

  六、课件展示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准备:

  1、设计生动的动画形象,特别是哪吒的动画形象,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为更好地学习本课作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最喜欢哪个人物呢?

  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用动画片的片头。)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嗷嗷直叫、扔。)

  3、学生交流。

  4、小朋友,你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你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吗?

  5、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出示句型:因为--所以--

  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出示动画片片断,东海龙王父子作了哪些坏事?

  (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不仅这样,他们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一边说一边出示动画片)

  4、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5、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

  6、齐读课文第一节。

  四、总结课文

  1、哪吒是怎样制伏东海龙王父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说到哪吒来到大海边,他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的呢?

  2、说得真好,看,哪吒来了。

  (电脑出示巨幅哪吒画像,下面有各种兵器:金箍棒、九齿钉耙、乾坤圈、禅杖、大刀、板斧、长枪、锤子、混天绫。)

  3、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哪吒就这样来的吗?

  (由学生上来点击加上混天绫和乾坤圈。)

  4、谢谢这位小朋友,你很细心,看出了老师的疏忽,并能勇敢地指出来,老师要向你学习。

  5、原来哪吒有两件宝贝,(字幕出示:混天绫、乾坤圈)你们知道什么是混天绫、乾坤圈吗?

  6、哪吒带着乾坤圈、混天绫是怎样大闹东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哪吒闹海,"闹"字加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哪吒第一次是怎么闹的?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跳进大海,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3、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摆"和"掀"上加上红色。)(板书:摆、掀)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喜欢他么?请看--

  5、(出示动画加上声音:混天绫一摆,巨浪滔天,水晶宫摇晃的情景。)

  教师范读:哪吒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6、哪吒不仅本领高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充满正义,要为百姓出口气,我们一起来把哪吒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板书:正义)(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哪吒的混天绫只是一摆,就把龙王给吓了一跳(板书:吓)连忙派巡海夜*上去查看,于是小哪吒就二闹东海斗夜*。

  2、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小哪吒面对可怕的夜*,表现如何呢?(指名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机灵)你从哪里看出来?

  4、(出示句子: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扔去。)

  (1)哪几个字最能表现哪吒的机灵?(板书:闪、扔)

  ("一闪"闪耀几次;"躲过"闪耀几次;"随即"闪耀几次,"扔"闪耀几次。)

  (2)理解"随即":表示随手马上,说明哪吒动作很快,多机灵啊!

  (3)谁能把小哪吒的机灵读出来?

  (4)为什么哪吒能一下就把夜*给打死呢?有没有更重要的原因在支持哪吒呢?

  5、夜*钻出水面,蛮不讲理地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十分机灵,一点也不怕,

  用乾坤圈一下就把夜*打死了,为老百姓出了第二口气。(板书:打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哪吒二闹东海,打死了夜*,龙王气得嗷嗷直叫,这一次派谁来了?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龙王三太子当时的心情如何?

  2、(出示动画:龙王三太子气势汹汹,带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面上。)

  3、这次哪吒是如何三闹东海战太子的?你觉得那几句话写得最精彩?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1)(同时出示前面两句话。)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吒这第三次闹东海和前两次由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乾坤圈",第三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乾坤圈"。)为什么哪吒将两件法宝都用上了呢?

  (3)龙王三太子本领也很大,这时哪吒表现的怎样?(板书:勇敢)

  (4)哪几个词语看出来?(板书:扔、喷、裹)

  5、虽然龙王三太子来势汹汹,本领也大,但哪吒勇敢、机灵、充满正义,凭着混天绫和乾坤圈这两件法宝打死了他,老师很敬佩哪吒,你们呢?

  6、让我们怀着对小哪吒的敬佩读好这几句话。

  四、朗读提升:

  1、哪吒三闹东海:搅乱龙宫,打死夜*和龙王三太子,他的正直、机灵和勇敢使得人们过上了太平生活。我们完整地把这个故事来看一遍。

  2、出示动画片

  3、你们喜欢哪吒吗?喜欢这个故事么?

  五、作业:

  1、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画一画。

  3、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闹海后的故事写一写。

  板书设计:

  23 哪吒闹海

  正直 摆、掀 吓

  机灵 闪、扔 打死

  勇敢 扔、喷、裹 打死

  (正义战胜邪恶)

  多媒体设计:

  1、(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2、(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3、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嗷嗷直叫、扔。)

  4、(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5、开机后出现巨幅哪吒画像,屏幕下方有各种兵器的图案:金箍棒、九齿钉耙、乾坤圈、禅杖、大刀、板斧、长枪、锤子、混天绫。)

  7、击能将乾坤圈和混天绫加上去。

  8、加上混天绫和乾坤圈后在画像上实物相应处出现两条指示线,分别点击,即可出现乾坤圈和混天绫字样,字体较清楚。为隶书。

  9、出示文字:他跳进大海,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10、"摆"和"掀"两字上面加上红色。

  11、出示图像:哪吒将混天绫一摆,水晶宫摇晃的镜头。

  12、图象下方出示第五条的文字。

  13、出示文字: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扔去。

  10、"闪、躲、随即、扔"几个词语原地闪烁几次,并出现红色。

  14、出示句子:小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15、上面三句话同时出示,然后逐句点击,每句话后面分别出示文字"1、混天绫、2、乾坤圈、3、混天绫和乾坤圈,字体为隶书,颜色醒目。

  16、出示三幅动画:搅海;斗夜*;斗三太子,每幅画都先占大半屏,然后画面隐去,从屏幕下方涌出一朵浪花,三朵浪花一朵比一朵高,第一朵浪花上面出现(一闹:摆、掀)第二朵浪花上出现(二闹:闪、扔,),第三朵浪花上出现(三闹:扔、喷、打)

  17、三朵浪花越涌越高,最后归于平静的海面。

  14、出示作业: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画一画。

  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闹海后的故事写一写。

  [1] [2] [3] [4]  下一页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制服了龙王三太子。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会复述这个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词卡、教学挂图、录象片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掌握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你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 拿 掀起 随即 机灵 称霸 兴风作浪 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混:右下部比的笔顺。即:左部末点应紧贴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复述故事

  一、复习

  交流: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

  (3)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

  (4)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经过)

  △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有哪位同学看过动画片,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

  △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给这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吗?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3)过渡:龙王怎么样了?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是怎么对付的呢?请看3、4、5三句话。

  (3)第三、四、五句说了什么?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4)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3、齐读

  4、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习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3、比一比,再组词。

  *即扔

  又却仍

  附板书:

  10、哪吒闹海

  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为百姓出口气    决心治一治

  人们过上太平日子

  【课后小记】

  《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从动画片到连续剧,看过不下几遍。哪吒和夜*、三太子的交战,是本课最为精彩的部分。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特别注意二人交战时的不同动作,试着同桌演一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到前面表演:王启华演的夜*、三太子凶神恶煞(王启华说自己就喜欢演反面角色),马文嘉、许起鹏演的哪吒灵活机敏,虽说道具比较简单:一根竹竿当斧头,几块红领巾做混天绫,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表演兴致,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轻松的气氛中,男女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孩子们都很投入,继续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观赏着精彩的打斗场面。这也为讲故事做了良好的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是就认识他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22 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22 哪吒闹海

  ⒊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掀起随即机灵洗澡父子摇晃扔去

  ⑵指名读,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

  ⑶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词语:

  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装做坏事。

  ⑷朗读生字词。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

  即:左边的点紧*提画。

  五、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请学生上黑板写课题

  师: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一个闹字特别大。

  师:这是老师写的。批评老师,我接受。

  读课题,读第三遍的时候你能不能告诉我在想什么?

  生:读书。

  师:你们在欣赏课文的时候,老师在欣赏着你们,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给我这样的机会?

  生:能。

  师:你们读书有没有目标?

  生:声音响亮。

  师:这是我们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要求。

  生:动听

  生:要尽力而为

  生:要有诗意感。

  师: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师:好,捧起你的书,让老师再好好地享受一次。

  学生自读。

  师:让我们认识几个新朋友和老朋友。先读给自己听,在读给同桌听,再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告诉大家,我很自信。

  生:胡作非为。称霸一方兴风作浪嗷嗷直叫随即滔天巨浪

  师: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不太好

  生:我觉得她已经读得进步多了。

  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鼓励鼓励她呢?给他掌声,欣赏别人,才能让别人欣赏。

  生:读。

  师:有没有读音不准确的地方?

  生:随即一直要读错。兴风作浪。“兴”要读第一声。

  师:你们都能吧把字词读得很准,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你们读词都读得那么有感情。

  师:你读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从书里读出动画片来?读出故事来?有没有信心?

  生自由读书。

  师:头脑里有没有动画片?有没有特别精彩的想推荐给大家?别急,好像没有准备好,先在同桌间说说。

  师:来吧。

  生:我最喜欢动画片的滔天巨浪。

  师:一个词?跟大家描绘一下。

  生……

  生:很高的浪。

  生:哪吒把……打死了。

  师:你还沉浸在你自己的场景中。

  师:有没有谁想得更丰富?(滔天巨浪)

  生:齐读第二自然断。

  师:龙王下了一跳,感激到什么啦?

  生:全都晃起来了。

  生:身体在摇晃。

  生:龙王的那里的柱子都要倒塌了。

  生:吃的东西都倒出来了。

  师:一片狼藉。

  生:让人头昏眼花。抱着柱子。

  师:这些都是看到的,龙王听到了什么?

  生:海的声音轰隆轰隆。

  生:那些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师:此时的龙王又是什么样子?

  生:着急。

  生:龙王的心跳出来了。

  生:海底的金箍棒都要……

  师:好多好多。我们再来读读龙王的表现。

  生读。

  师:你听的时候,肯定有话要说。

  把句子再读读。

  生读。

  师:我觉得龙王还不害怕。

  生读。

  师:好多了。很好,掌声。

  生齐读第一段。

  师:是啊,是有备而来。

  师:自读第三段,说说哪一幅画面你想得最精彩。

  生自由读第三段。

  师:说说你的精彩镜头。

  生:哪吒拿出浑天绫;乾坤圈,

  师:要认真听别人说,然后再发表意见。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读。

  生读。

  画出可以看出打死夜*不费力气。

  生:一下子。

  师:读完整,一句话。

  生:……一下子就把夜*打死了。

  师:我听出了乾坤圈的威力。谁再读?

  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还可以从那里看出来?

  生:随即取下,向夜*……

  师:夜*这么不经打。

  生读。

  师:我听出来你看不起他。

  师:还有吗?谁来读一读?

  我发现读书的不多。想读就举手。要有信心。

  请各小组读。没听出来。

  师:我觉得“娃娃”没有出来。

  老师来读一读。听出来吗?超越我。举手的起立。

  生齐读。

  师:结果一下就把夜*给打死了。事情越闹越大啦,还得读书,

  打开第四段。

  根据老师的提示,词串提供。

  小小组先练习,然后交流。

  小组交流。

  师:最好把“嗷嗷直叫”给表现出来。

  生:

  师:我发现,她比我们书上写得还生动呢!

  所以龙王派谁来了?

  生:三太子。

  师:读读句子。

  师:哪吒有什么话要说?

  生:嘿,你这个坏蛋,我终于把你逮住了。

  师:快速看看第一段。想想看。哪吒还会想什么?

  生:你欺负我们,我也要欺负你。(笑)

  师:一闹,两闹,三闹,终于把龙王给制服了。让我们把这个结果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地读出来。

  师:读了一个故事,想说什么?

  生:

  课后可以和其它同学说一说。把对哪吒所有的感情都化作读课题,想一想……再读一读,为哪吒的正义和勇敢再读一读。

  上一页  [1] [2] [3] [4] 

《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6分钟后看谁学得!

  三、检测学情

  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指名认读。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六、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ān kē wén lǐ guàn tōng gǔ lì lü lín hǎo hàn céng 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绿林好汉(lǜ lù) 《水浒传》(chuán zhuàn) 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éng shàng) 散文集(sǎn sàn) 宝藏(cáng zàng)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您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还能将 水浒传 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2).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3).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

  4、阅读冲浪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1).这句话中“闲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正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

  5、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9《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习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

  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习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习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鲸齿鲸

  吃食

  生活 呼吸 肺

  习性 睡觉 哺乳动物

  生长 胎生 哺乳

  10《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指导本课的字:

  捷 遮 蔽

  四、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五、开卷有益:《带刺的朋友》

  11   新型玻璃

  一、 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玻璃制作的工艺品。

  2、你们看,玻璃制品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科学家还发明了很多新型玻璃,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3、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型玻璃》。

  二、 初读课文。

  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 学习课文。

  a、学习第一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介绍哪一种新型玻璃。

  3、划一划:这种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处。

  4、写一写:概括出玻璃的特点和用处。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交流反馈。出示表格,填入表格第一行。

  4、小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b、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四种新型玻璃。

  1、 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2、 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一边交流一边填入表格。

  四、 复述课文。

  现在,我是新建成的钱江大厦的总经理,在大厦装修的时候需要一大批玻璃。如果你是新型玻璃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我推销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 展开想象。

  你们还想设计什么

  12 假如没有灰尘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1)小.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

  b.灰尘的作用: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列数字、做假设.)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语文》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一是交流学生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二是交流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三是交流本学期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本学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3.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德。

  4.进行交流评价。

  5.各小组进行补充。

  6.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名人名言。

  2.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这几个名人。

  3.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强调奉献的精神;雪莱的名言激励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遇事不悲观失望;泰戈尔的名言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们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心平气和地坦然面对一切。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这几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读给大家听。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想想讲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理解(有趣之处在哪里)。

  《手表广告》言外之意是说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说》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交通告示》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机注意交通安全──市区内限速30英里;超过60英里,要接受处罚;超过80英里,就会有安全隐患与生命危险。

  3.朗读比赛。

  4.最后交流一下各自了解或搜集的趣味语文材料。

  教师也可相机补充一些

  如:劳特公司在其生产的劳特牌胶水广告上写道:谁能用手把劳特牌胶水粘到墙上的金币掰下来,这块金币就归他所有。

  再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语文》教学设计 篇14

  第一范文网:语文教学设计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了让每个学生充分地享受课堂教学,我们要认真思考、不断打磨我们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有关“多样的阅读整合课型”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阅读展示课

  【课题类型】

  阅读展示课

  【教学主题】

  解读自然,崇尚科学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自然密码》的相关文章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能用简练的语言快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锻炼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意,感悟书中渗透的人文情怀。

  3.从阅读中感受科学精神,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册第4册《自然密码》,做好圈点批注。

  【课内探究】

  激情导入:有人说 “大自然就像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万花筒中的科学之美,寻找自然的密码吧!

  活动一:洞悉自然“万花筒”

  精读《蝜蝂传》《为动物“守寡”的植物》《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说说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例如:“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冬虫夏草。蝙蝠蛾的昆虫,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幼虫极喜低温,生活在地表之下,……有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其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黏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到了夏季,真菌丝就会穿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素有‘药中黄金’ ……”(《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

  仿句:读《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我了解到这种神奇草药的前生今世,真是“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我还了解到了草药还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活动二:走进“科学前沿”

  多彩的自然界,科学无处不在,神奇的网络、神秘的宇宙、神圣的基因工程……科学的魅力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读过主题丛书,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领域?把你读后的所得和受到的启示说给同学听听。(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三:论自然,评科学

  1.有人说大自然是老师,也有人说大自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读了主题阅读,说说在你的眼里,大自然是什么?把你的理由写下来。

  2.精读“诗意地栖居”中《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那只天真的豹子》在广阔的自然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3.我们的前辈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证明科技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制造一些麻烦,读过主题阅读丛书,你对科学有了哪些认识?请把你的独到见解写下来。

  【拓展延伸】

  继续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自然密码》的其他文章,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感受科学的无尽魅力。

  (二)主题活动课

  【课题类型】

  主题活动课

  【教学主题】

  学会辩论

  【教学内容】

  自由选题

  【活动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

  2.培养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1.辩论主题(任选一个)A上网利弊谈 B关于克隆的争议。

  温馨提示:三个活动主题,A是“上网利弊谈”,要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内容的诱惑。B是“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它也越来越变得让人类难于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类。科学的发展的发展的怎样才能符合人性的,如何为未来营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道的社会,这是人类,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都必须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

  2.针对自己选定的论题,定向查阅和搜集资料,并整理所搜集的资料,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好形成书面材料。

  3.要求:讨论、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礼。

  【课内活动】

  一、学习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⑴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

  ⑵用有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⑶用心听并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找出其薄弱环节,以便反驳。

  ⑷当答必答,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

  ⑸注意变换角度反击对方。

  二、活动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第一轮辩论:上网利弊谈,辩论评分表。

  2.总结辩论中出现的问题,提交给全班。

  3.第二轮辩论:“关于克隆的争议” 。

  4.总结自己在辩论中的得失。

  三、写作练习

  围绕辩论,写一篇议论性的小文章,将组内辩论观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正确,材料充分。

  以上这几种课型在整合的过程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根据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的阅读体验各有侧重。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几种不同课型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于模式,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使得模式有助于教师讲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种模式去进一步探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 、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一.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居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像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

  陶渊明是我国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归去来兮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辞”即“赋”,要求铺张扬厉、用韵并讲求辞藻色彩和骈偶。在这样多种形式的要求下,陶渊明运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形式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本文旨在说明“今是而昨非”,而对“昨非”一笔带过,而竭尽全力突出“今是”,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三、四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而且行文注意对仗骈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保持了辞赋的用韵并讲求辞采华美的特点,又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增强了赋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辞赋具有了抒情诗的部分功能。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作者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动人的例证。全辞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可称是一首散文诗,或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锤炼推敲,精心选择一些自《诗经》以来诗人惯用的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结构严谨而周密。辞赋向来讲究章法结构,汉赋甚至形成了公式俗套。本文虽属抒情小赋,但也很注意结构安排。本文的写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待,但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费力不讨好。因之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使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处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末尾一段带有总结性质,准备乐天安命了此一生,抒发的是一种知足保和的消极情绪。全文首尾贯通,中心突出,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现。(选自李景华《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

  四.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五.疑难文句,本文涉及到的几个典故:

  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

  眷然有归与之情:“归与”,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

  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

  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处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六.课文译文

  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归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让自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么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弥补。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己的简陋家门,就高兴地奔去。家中的僮仆前来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只有松树和菊花却还依旧存在。搀起孩子们的手进入屋里,酒已摆好。端起酒壶来自斟自酌,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简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自有乐趣,屋子虽然有门却经常关着。拄着手杖到处游息,有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从山峰边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摩着独立的松树徘徊着不愿离开。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世俗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游追求些什么呢!跟亲戚们谈谈知心话使我感到愉快,弹琴读书能够使我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耕种。有时乘了有篷帘的小车,有时划了一条小船。有时经过曲折幽深的山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间又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富贵荣华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遇到好天气就一个人独自出去游览,或者把手杖放在一边做些除草培苗的工作。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在清澈的水边吟咏赋诗。姑且随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七.整体把握

  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

  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

  “乃瞻衡宇”至“感吾气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

  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3.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4.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 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5.深化理解

  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在这个基础上,第四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6.分析评价

  对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就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些,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应该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这种思想感情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 。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直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

《语文》教学设计 篇16

  1、认识“浮、雹、稼”等11个生字.会写“灾、害”等六个生字.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关于水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一、谈话导入,引生入文.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重新认识一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朋友.你们看他还不好意思直接告诉我们他是谁?我们一起读一下题目:

  今天就让我陪你们呢一起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吧!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我会认.多种方式读,生领读---同桌读---师跟生读.

  (出示幻灯片)2、我会读.老师一年级的时候给同学们带来了生字卡片,如今我们是二年级了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了,先认识一下吧.

  板书:水--汽--云.

  学习生字“黑”重点演示笔顺.4、哇这么神奇啊?那么

  生随机说,从中选一句说的好的在笔记本上写下来.练习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小组讨论)四、学习水的脾气,延伸水的作用.

  1、课件出示,找出其中两对反义词

  (比如水可以洗手洗脸,打扫教室,冬天热水暖和,夏天凉水解暑等等,有水还可以

  讲卫生,还可以浇花,还可以喝,人生存离不开水,变成冰会冻坏东西,还能冻着我们的小手小脚……)五、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过,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多又流利.

  2、替水说两句悄悄话写在日记本上,越真诚越好.

  这是一篇科学性短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充满童趣盎然的语言呈现给学生一篇活泼生动的课文.

  教学中我首先还是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放在了前边,从我会认开始,到词组,并且在将识字教学溶于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学习:我有时候穿白衣服,有时候穿黑衣服,有时候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在学习这部分课文中,首先找出里边表示颜色的词,其中“红”和“白”早已学过,这一课我们一起把“黑”这个字也学会吧.通过这样的设计达到随文识字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在识字教学的时间占用时间多了,加上我备课的时候是按照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安排的,而实际课堂时间是三十五分钟,所以在最后的课堂延伸这一块就没有完成.

  最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完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乐学,爱学中快乐的接收知识.让枯燥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这次业务连片学习,我更是受益匪浅,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能再来跟大家交流学习,希望听到大家更多的建议和意见,这对我一个成长中的语文老师来说非常重要.让我们伴着这一级的学生共同成长吧

《语文》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的:

  (1)体会小说当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小说独特的表达主题的方法。

  (3)了解十年“*”给人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冲击,形成对十年“*”的正确认识。

  (4)体会小说当中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小说所描写的优美的生活场景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2)小说在轻松的氛围中所反映出来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本大意,解决生字、生词。

  迤(yǐ)逦(lǐ)歇憩(qì)眼瞳(tóng)葳(wēi)蕤(ruí)歪歪趔(liē)趔

  踅(xué)马齿苋(xiàn)匆遽(jù)倏(shū)忽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

  1、读过这篇小说后,它给你的第一感觉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情分析:因为本篇小说的绝大部分内容写的是一黑、一白两个少年在河边玩耍,而且对于正确理解主题有帮助的内容又非常隐晦,所以可能绝大部分同学会说,它反映的是童年生活,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天真烂漫,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可能还会有同学会从文中“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一句和文中对优美、恬静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得出,小说反映的是农村环境的优美,反映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

  2、小说当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儿的人?它从小跟着谁长大的?它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总结:白皙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喜欢他。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极喜欢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却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的原因。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至于说是什么因素,咱们还不得而知,需要从文中其它内容去理解。

  4、仔细阅读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举动有何反常,这种反常预示着什么,在此处你能感觉到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平时,“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但是今天,有一个好大的声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来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随便”地玩,“‘没断黑不要回来’”……这种反常,预示着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发生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外婆还不愿意让白皙的少年知道。

  另外,这里叫外婆的声音是“好大”,我们可以理解为声音宏亮,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粗暴。究竟该如何理解才准确呢?在这时好像还无法准确把握,我们且往下看。

  5、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忽然传来了锣声……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几段。把这一部分与前面的分析联系起来,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会得出结论,而且前面的疑问也迎刃而解。

  教师归纳:今天下午的斗争会的斗争对象,就是外婆。外婆不愿让自己心爱外孙看到这种难堪的场面,不愿让自己心爱的外孙的生活受到冲击,所以专门叫来了黝黑了少年陪外孙“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没断黑不要回来’”。

  “开斗争会”又是十年“*”这一特定年代的产物,因此,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我们就清楚了。外婆之所以从城里到乡下来住,也就可以理解为是在躲避这场政治风暴的袭击。可是宁静的乡村也没能使她逃过这场荒谬的政治狂热给她带来的灾难。

  6、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表达主题的独特方式。

  这篇小说通过两少年在河边尽情的嬉戏,对美丽的大自然、天真纯朴的少年、自由快乐的小鸟等如诗如画的描写,反映了十年“*”给人的正常生活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它的荒谬。

  三、体会文中对纯美自然的描写及由此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氛围

  1、小说中乡村的自然风光,干净、朴实。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大自然风光的描写,体会环境的美。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如,“河堤上或红或黄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河水“粼粼闪闪”,“小鱼小虾蹦蹦跳跳”,“卵石好洁净”;蝉声“抑扬”,野蜂“嗡嗡营营”;“绿色的岸”,“远远淡青的山”;岸边水草“葳蕤”,芦苇“汪汪的绿着”;水鸟“雪白雪白的”,甲虫在软泥上爬。一幅多么美丽的乡间田野图!在这样的大自然中,一切多么纯洁、透彻,与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辉映,让人感到一种净化的美,质朴的真。

  2、这篇小说营造出一种诗一般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齐读、朗读、默读下列内容,细心体会从中所流露出来的诗情画意。

  (1)“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2)“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谬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浸浸的舔着天空舔着岸”。

  (3)、文中对芦苇的描写、对水鸟的描写、对少年的描写。

  讨论、归纳:这些优美的画面,营构了全文的诗情画意,表达了少年天真烂漫的纯真和如梦如幼的感觉。

《语文》教学设计 篇18

  教材分析:

  《日月潭》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快乐读书屋中课文。课文运用了逻辑顺序,分别从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得名原因美丽景色及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全面概括地介绍了日月潭。用优美的语言形式描绘了生动的美景,营造了迷人的意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受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像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想像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吗?知道给大陆赠送给中国台湾的两只可爱的熊猫征名的事吗?那最后确定为什么名呢?(团团、圆圆)那么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个名字表达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中国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的一些原因,它暂时还不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之中,但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也一定能够顺利回归。

  2、聊了这么多,看得出大家对祖国宝岛台湾很感兴趣,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到中国台湾岛上的一处旅游胜地——日月潭去欣赏一下那里的迷人景色。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即拉进了学生与新课的距离,又结合当前行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熟读课文内容,为识字做好铺垫。)

  2、同桌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棒。(鼓励学生朗读兴趣。)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情境表演、内化语言

  设置导情境:老师想在咱们班挑先几名同学,作为日月潭旅游风景区的导游,通过读课文大家对日月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像刚才那样东一句、西一句地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介绍给游客,人家能满意吗?那我们应该怎样介绍呢?(引导学生注意说话有条理、有顺序,通过设置情境引出对课文的理解过程。)

  1、目标引路

  提示:游客们第一次来到中国台湾有很多关于日月潭的疑问,谁愿意当游客,对导游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读书重点。)

  2、归纳问题,理解课文。

  日月潭的位置?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日月潭美在哪里?

  3、播放课件,日月潭那里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请导游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4、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明确岛和潭的概念。

  5、你认为日月潭美在哪?理解词语晨星、隐隐约约、朦胧。

  6、日月潭那么美,你能读出来吗?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2、通过学习,你想给自己留个什么样的作业呢?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领略了日月潭迷人的风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眼感受一下日月潭美丽的风光,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色。

《语文》教学设计 篇19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文章从建筑结构上的创新和建筑工艺的精美两方面具体介绍了在中外桥梁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文章结构严谨,全文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展开。为了说明桥的坚固,作者先从桥的建筑结构方面写了桥长和桥宽,再具体描写了桥的建筑设计是建桥的一大创举。为了反映桥的建筑工艺水平之高,作者用生动的排比句详细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着的精美图案,栩栩如生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前面的学习有所设计,但不深入,这里需要重点教学。阅读前可抓住“要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必须要介绍的?”这个思考题让学生先来谈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进行梳理并板书。另外让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国家,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发明创造,所以本课也是很好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课例。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坚固、美观、雕刻、缠绕、智慧、遗产”等。

  2、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3、继续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含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重大建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交流:黄浦江上共横跨几座大桥?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2、理解“石拱桥”的含义。

  3、出示课题。

  4、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记录自学的生字新词)。

  5、说说读了课文后,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完成练习:( )的赵州桥。

  (设计说明,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初识赵州桥。)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①这节向我们介绍哪些内容?

  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建筑结构、建筑工艺、历史地位等。

  ②学着第一节简单介绍赵州桥。

  2、学习有重点地介绍赵州桥。

  ①讨论:重点介绍什么内容?(提示:雄伟坚固、美观)

  ②学习第二节:

  a、默读圈划表现赵州雄伟坚固的句子。

  b、交流品析句子,朗读感悟其“雄伟”。(完成造句:既……又……)

  c、理解“创举”的词义和文中意义。

  提示:赵州桥与普通石板桥比较。

  ③学习第三节

  a、默读圈划表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b、交流品析句子,朗读感悟其“美观”。

  提示:理解“相互缠绕、互相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之意;

  造句:不但……而且……

  c、背诵第三节

  (提示: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练习背诵。)

  ④设计一段解说词

  要求:围绕主题如古老的赵州桥、迷人的赵州桥、雄伟的赵州桥等归纳相关内容。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把文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延伸

  选择黄浦江上喜欢的一座桥,搜集有关资料作介绍。

  (设计说明:拓展延伸,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得到了一次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文》教学设计 篇2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板书设计:

  太阳

  23、假如 画 谷粒

  一双好腿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开师生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

  (板书课题:10、假如)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初读课文,用言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4.指导识字。

  (1)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

  寒袭击觅饿泣

  (2)出示课件1,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

  (3)同桌之间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识字效果。

  5.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寒冷袭击觅食哭泣快乐叹息

  三、再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2.出示课件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想给画,让它们;

  我想给画,让它们;

  我想给画,让他。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

  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小树在冬天面临的寒冷,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这样小树就不怕寒冷的袭击,能安然地渡过冬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绿化我们的地球,说明作者爱护树木。

  第二节,小鸟是地球上可爱的精灵,找不到食物时会饿死的,作者要给小鸟画上一些米粒,这样小鸟就能快乐地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第三节,西西是残疾人,没有腿他内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给他画上一双腿,这样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奔跑了,表现了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4.在学生谈阅读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后再读或配乐朗读,以求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5.小结,激发情感。

  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目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

  五、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1.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和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学生思考,放柔和的轻音乐)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4.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两节诗句,写后让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欣赏自己的作品。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课件3,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

  例:“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

  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评析。

  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让学生说说上课地点的异同。

  上课。

  师:你们知道吗,从前,有个孩子,他有一支神奇的笔,大家想看吗?你要仔细看哦。

  (媒体播放视频)

  师:马良用神笔画了牛,牛可以耕地了……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请大家带着深情的祝愿,再读一读。

  生再读课题。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中的生字。

  投影出示生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练读。

  师:好,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两个学生依次朗读生字。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全部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声音洪亮地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下面,老师提高要求,老师指到那个字,大家就能读出来吗?

  师:谁能把自己学校的广播操做给大家看看?

  一生做操。

  师:非常棒。你怎么记住其它的生字?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想问问大家喜欢踢足球的游戏吗?下面,咱们就来玩玩这个游戏。选择一个足球,足球上就会出现一个生字,读准了生字,并组成词,足球就会飞进球门。

  学生选读生字,并组词。教师随机纠正。

  师:老师想请大家读一读课文,请大家分节朗读课文。

  生分节朗读。学生读得较好的,教师请其再读一遍。

  师: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学生读错小节。教师纠正,学生又有读错。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窗前的小树和飞燕……你想帮助谁?

  生:我最喜欢帮助小鸟。

  生:我喜欢

  师:下面,你最喜欢谁,就选择那个小节,读一读。

  生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假如……草地上嬉戏。”

  师:还有谁想帮助西西的?

  一生再读这一小节。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怎么好?

  生:洪亮。

  师:还有吗?

  生:很有感情。

  师: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那样读一读?请自己练习。

  生练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美好的祝愿带给西西吧。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咱们这美好的祝愿西西知道了,他可以和我们一起游戏了。(媒体演示西西游戏的情景)

  你还想帮助谁?

  生:“假如……红红的太阳……”。

  师:你读的“红红的太阳”很好,再读一读。

  请一生再读。

  师:小树听到大家的祝福,他快活地笑了。(媒体演示小树快活的情景)让我们把祝福送给小树吧。

  生齐读。

  师:那么有谁愿意把祝福送给小鸟呢?

  生:“假如……画许多好吃的谷粒……饿得哭泣。”

  师:谁还想读?

  一生再读。

  师:你看,小鸟听到了你们的祝福,快活的笑了;小树听到……(总结并媒体演示)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全文。

  师:(媒体演示)假如你有一支美丽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

  生:假如我……描绘得更加美丽。

  生:假如……翅膀,让我飞起来。

  生:……给妈妈画一身漂亮的衣裳。

  生:……画小虫给小鸟吃。

  生:……给缺水的地方画很多的水,那里就不缺水了。

  生:……

  师:请大家再说一遍,老师把学生的话语输入电脑。

  生说,老师输入。

  师:大家都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相信有一天这些美好的愿望都会变成现实。假如……(音乐响起,《爱的奉献》)让我们欣赏这首歌曲。

  下课。

《语文》教学设计 篇22

  交流平台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身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身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⑴《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时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示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

  并让同学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身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身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空虚,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⑵《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同学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空虚,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同学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同学谈谈自身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设计意图:抓住本单元训练要点:恰当的联想与想象和写实相结合的写法,让同学回顾的同时理解更深刻,更利于在实际中运用。)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同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同学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身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同学的发言总结同学的胜利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同学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同学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同学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同学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同学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教学建议:交流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时,要多请学习语文有方法的同学交流,让他们把自身的采蜜本、日记本等拿出来展示,或者介绍自身如何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教师要适当梳理。)

  日积月累

  一、同学自身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二、自身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三、让同学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同学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教学建议:教学时要让同学读准这些成语,对于不理解的成语,让同学自身查字典,还可以让同学说说在哪里读到或听到这些成语,说说成语出处,再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通过读、议、说、背,使同学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加深对本组单元主题思想的感悟。)

  成语故事

  一、同学自身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二、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三、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身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教学建议:教学时应以同学独立阅读为主,自身读懂故事,并进行简单复述。教师可引导同学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同学多读书,多积累。)

《语文》教学设计 篇23

  教学后记: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小鸟的动作“跌”,体会当时情况危急,速度快。“血从树隙落到地上”的“落”字,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我又让学生抓住老鸟的动作“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我让学生反复读,从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想呢?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认识8个生字,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初步体会“觅、倾、弹、跌”四个生字的写法。

  (3)体会动词的作用,并初步学习在场面描写中使用动词。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懂得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词语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学会读课文抓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动词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悟。

  (1)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新课《一只小鸟》(板书课题)

  看老师手里的这幅图,你想说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 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其实鸟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经历,它也需要爱,需要亲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冰心奶奶就为我们写出了一只经历不寻常的小鸟。

  (听课文录音)

  (3) 提问:你听了录音,知道了什么?(谈收获)

  想深入研究课文吗?请在小组里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学习字词,了解动词用法。

  (1) 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这些字词你是否认识了?

  (丰满、啁啾、翎毛、倾听、弹子)

  (树隙、仰望、景致、柔美、鸟巢)

  (2) 这些词中你理解了哪个?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3) 老师在黑板上抄了两个句子,请你按要求读一读:

  (出示小黑板)

  要求:认真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你能换个说法吗?

  (1) 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2) 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3)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讲解:动词在我们的作文中的作用也很大,它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看下面一段话,是什么场面的描写?能用上什么动词?

  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只见她(  )紧拳头,(  )紧牙关,猛(  )一脚:“进球了!”大家欢呼起来。

  三、同学们对动词的理解很到位,我们来研究下面几个字的写法   (觅、倾、跌、弹)要点:重点笔画在哪?什么结构?注意什么?跟写一个,自己再写一个,同桌评价。

  四、扫清了字词障碍,再读课文,你会有更新的发现。

  (1) 课文写了发生在一只小鸟身上的一件事,这件事除了鸟还和谁有关?(一群孩子)孩子们一开始对小鸟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试读:一、二自然段   (个别读、自读)

  (2)由于喜欢爱它们产生了什么想法?你怎样评价这些孩子的作法? (齐读三、四自然段,感悟)

  (3)两只老鸟会是谁?它会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怎样的语气?

  (个别读、同桌读五、六自然段)

  (4)这件事最后有了怎样的结果?(齐读七、八自然段)

  五、谈话拓展:课文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你怎样看鸟和人类之间   的这种关系?怎样评价这群孩子?

  六、总结归纳:请大家概括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文讲了一只——的小鸟,每天——孩子们因为喜欢用弹子——,两只老鸟——。批评了——赞扬了——。

  板书设计:

  一 只 小 鸟

  喜爱   射伤

  孩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