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画》教案

《画》教案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画》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画》教案(通用15篇)

《画》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手搓、揉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各种不同的纸搓成条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范例一幅(相框)

  学具:贴有“照片”的白纸每人一份;皱纹纸、棉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好不好啊?

  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展开部分

  1、做相框

  (1)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然后刘老师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你们看相框漂亮嘛?他是什么样子的啊?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相框啊?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双手用力前后的搓,将纸搓成长条状,搓至4—5条,然后将纸上的双面胶撕开,把纸条粘上。也可以将各种形状的小纸片粘在四周。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帮助幼儿撕去双面胶。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2、尝试制作底片人物画,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及体验人体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的观察,尝试画出动态各异的人物,学习制作底片人物画。

  教学难点:

  在制作“底片人物画”中,注意画中左右两边的人是对称的。

  教学准备:

  1、人手两张彩色纸,其中一张比另一张小一半,颜色可以是对比色,如黄和紫,橙和蓝,红和绿

  2、画笔、剪刀、胶水各一份。

  3、范例(如图),左边为蓝底橙色人,右边为黄底橙色人;另一张是黑白底片人。

  教学过程:

  一、拼摆和画出各种姿势的人

  1、出示“百变小人”,能根据幼儿的动作,摆出不同造型的人。

  2、根据某一幼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3、欣赏幼儿作品,师幼共同点评。

  师: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幼:根据某一幼儿的动作在“百变小人”身上拼摆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师:根据幼儿的作画,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画人要画的'大些,且先画头、身体,再画四肢。根据幼儿动作不同,四肢方向不同。

  二、探究底片画

  1、出示范例,请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幼:大胆地把看到的和认为特别的地方说出来。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帮助幼儿梳理。

  2、教师介绍“底片人物画”

  师: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不同色彩底片画带来的不同感受及底片画的特别之处。

  3、师幼探索制作底片人物画。

  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底片画制作的几个步骤及关键环节。

  幼:通过分步骤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人物画的制作过程。

  三、创作对称的人物画

  1、交代作画要求:

  (1)在一张小纸上,画上动态的人物画;

  (2)引导幼儿剪下人物轮廓,提醒幼儿尽可能一刀剪到底,把剪下来的人物翻转过来粘贴到大纸的另一半纸上。把剩下的纸粘贴在大纸的另一边,边角对齐,使之成为左右对称的人物画。

  (3)鼓励幼儿流畅画线,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师:提醒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选择两张对比明显的纸及画出不同动态的人物。

  幼:结合经验及自己喜欢的人物动作进行创作。

  2、幼儿自由选择制作黑白底片画还是彩色底片画。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底片人物画的聚会

  1、展示幼儿作品,感受色彩的强烈对比及底片画有趣的效果。

  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底片画。

  师:鼓励幼儿根据幼儿画出的人物做出不同的动态。

  2、讨论底片画除了可以制作人物画,还可以制作图形、动物、花、草等。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底片画,继续体验创作底片画的乐趣。

  活动建议:

  教师在班级里布置“我的底片画”专区,让幼儿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贴到墙面中去。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及体验人体的对称美及底片画带来的美感。

《画》教案 篇3

  学生情况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致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又极其强调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敢于挑战,喜欢创新,又有很强的表现欲,而且他们对写意中国画也不陌生,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 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二、说教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即写意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 难点: 写意花鸟画对居室装饰得影响。

  三、学情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情景导入法、多媒体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讲解法、分析法、讨论法、观察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知花鸟写意画(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心灵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花鸟写意画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题材,所以在第一阶段:我使用的是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欣赏教学进行情感导入,首先把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和写意花鸟画的作品对比,大量绘画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意识到花鸟小品的美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两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的特点,在找出两组图片的不同和相同,这样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写意花鸟的特点。欣赏两组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展示两组现实的花鸟和写意花鸟)

  1、

  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2、 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我通过展示上面这两张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些同学能回答上面这写图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作简要小结:左边的是写实,另一组画写意

  根据这一理论,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有同学知道这左边的画在中国画技法中叫什么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边总结边展示课件,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那就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二)、自主探索·欣赏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方法:(课件展示)

  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设置不同的问题,学生使用讨论法讨论回答。用这样的方式导入,使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对花鸟写意画的构图,用笔用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一、看构图 二、看用笔

  三、看用色四、品意境

  三)、综合练习·欣赏传统花鸟画的特点(课件展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写意花鸟画对居室装饰得影响。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2个不同的时间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欣赏导入之中完成的,教师选择的大量的有写意花鸟小品装饰居室此处的目的是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其创作欲望。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行讨论探究,形成一个初步的观点,为下面作品的创作埋下伏笔。突破教学难点的第二阶段在作品形成以后,在作业讲评中完成。放在此处的目的是突出难点,强化教学效果。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欣赏古代著名作品适时地加入音乐,调整课堂气氛)。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智慧,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巩固教学重难点,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以上的说课是我的认知,如能在教学中加以很好的实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3).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画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4.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画

  1、出示“人、火、文、六”齐读

  2、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学生认真看

  4、学生描红,练写

《画》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熟悉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有表情地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3、联系生活经验,继续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字卡、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老师问:

  1、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2、用颜色你能出什么画呢?

  二、要求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的画》

  三、进一步学习诗歌及理解诗歌的内容

  1、老师问:你想到到了什么?(猜测性提问,这样能拓展幼儿的思维)出示图片及诗歌。

  请有能力的幼儿有感情的示范朗诵诗歌,全班幼儿欣赏。

  2、继续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含义:问:儿歌里讲我画了什么?它是怎样描述的?谁能来说一说呢?(这是追问式的提问,这样的问题把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引向了深层,使所传授的知识环环相扣,巧妙穿插,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系统地呈现出来)。

  评析:幼儿能积极讲出图中画的各种东西,有些幼儿还能用上形容词来描述,但是还有些幼儿会重复别人所说的词汇。我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充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提高幼儿运用词汇能力。比第一课时幼儿的思维再次拓展。

  3、再次完整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美

  提问:1、假如你也有很多颜色,你最想用这些颜色画些什么呢?(这是拓展性提问,这种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沿着诗歌提供的思路进行扩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你能用一些好听的形容词来说说吗?(比如:我画一座美丽的小房子、画一群黑色小蝌蚪、画一片蓝蓝的大海、画一只可爱的小猫、画一片绿油油的森林……)

  评析:第二课时的磨课更能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他们所想说的事物的外形、颜色、特性也基本了解,小朋友在这种开发性提问,猜测性的提问的启发下,回答的比第一课时好,这说明他们基本上已经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意境,并能运用学过的一些词汇话说出对作品的理解。

  四、全班幼儿练习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几遍。

  五、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小朋友你平时最爱画什么?(回顾性提问)它是什么样的?(启思性提问)

  1、幼儿讨论。

  2、幼儿边创编边用图示记录。

  3、请个别幼儿到集体前创编讲述。

  评析:

  幼儿回答积极、想象丰富,能选择自己喜欢事物来对自己所想画的东西来进行创编,比第一课时回答的更加拓展,他们自然地运用了形容词,编出了较好的诗句。

  教学反思:

  在第二课时的活动中,仍然根据诗歌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教学,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应答快速,我所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提问,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能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培养的因素,及时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在原有文学作品原有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并进行仿编,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流畅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但是由于幼儿接受能力的差异,能力较强的幼儿有苔慢的情绪,所以第二课时更加要有新颖吸引的活动。

《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直到台山市山东著名的景点,了解泰山主要风景及景点标志。

  2.喜欢登山活动。

  活动准备:

  1. 泰山的风景图片、录像等资料。

  2. 请去过泰山的家长来班级参与活动。

  3. 幼儿用书第4册第一页。

  活动建议:

  1. 请幼儿谈谈自己都等国什么山及登山的感受。

  2. 请登泰山的幼儿介绍泰山的风景。

  3. 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1页,初步认识泰山。

  观察十八盘、南天门、天街、迎客松等景点的图片,让幼儿知道这些地方石台上有名的地方。

  4. 组织幼儿观看泰山的录像资料,了解泰山文化,感受泰山的雄伟

  壮丽。引导幼儿说说泰山上都有那些风景?

  5. 请家长讲述登泰山时的感受、趣事和注意的事项、告诉幼儿,登

  山虽然很累,但能锻炼身体,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

  6. 建议幼儿利用周末与爸爸妈妈去爬山。

  教学活动二 游孔庙、孔府、孔林

  活动目标:1.知道孔庙、孔府、孔林是是山东著名的风景区。

  2.能运用图形进行粘帖,初步感知古代建筑的特点。

  活动准备:1.孔庙、孔府、孔林的建筑图片或录像资料和孔子的资料。

  2.胶水、彩笔等绘画工具;蜡光纸剪的'红色的房檐、长方形若干;黄色、红色蜡光纸。

  3.幼儿用书第4册都4~5页。

  活动建议:1.有关孔子的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孔子。

  (1) 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4页,观察孔子画像,向幼儿介绍孔

  子,讲孔子的故事。

  (2) 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4页,或观看其他相关录像,了解孔

  庙、孔府、孔林的建筑特点,知道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孔林都是纪念孔子的地方,也是山东著名的旅游景点。

  2.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出示大成殿的图片,知道他是孔庙的核心建筑。

  (2)引导幼儿讨论,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建筑?和现在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重点甬道幼儿说出屋檐上翘、如同飞鸟展翅的特点。

  (3)观察大成殿并了解其重檐结构,观察正面有十根石柱上面雕刻有祥云和龙的图案。

  3.幼儿黏贴活动,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材料,请幼儿尝试用红色梯形纸及长方形摆、粘、贴、出大成殿的基础形状。

  (2)尝试用彩笔添画十根石柱和雕刻的花纹。可启发幼儿自己剪出房檐进行黏贴。

  4.作品欣赏、展览,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5页,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黏贴的方法制作古代建筑,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学活动三房子变了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自己家及周围环境中建筑物的特点。

  2.知道城市建设在不断变化,房子越建越好。

  活动准备:1.家长提前利用双休日带幼儿进行城市一日游,观察城市的变化。

  2.新旧城区的照片,草房、砖房、楼房及别墅的图片。

  活动建议:1.介绍自己居住的小区。

  你们的家是楼房还是平房?住在什么小区? 周围有什么设施?引导幼儿说出现在的房子很美丽,生活环境很清洁、舒适、方便。

  2.了解房子的变化。

  (1)观看草房、砖房、楼房及别墅的图片,引导幼儿区别它们的不同,知道有些房子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以前住的地方。

  (2) 观看旧城区照片,与新城做一比较,知道我们现在住的房子都比以前住的漂亮、舒适,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怎么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4.

  教学活动四 分一分,数一数

  活动目标: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能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异同。

  活动准备:1:由红、绿、黄颜色的三角形、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组成的图形拼图2幅,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人手一份,《找朋友》音乐磁带。

  2.标记卡每人一张。

  活动建议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图片。

  (1) 看看图片中都有哪些图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等)?

  (2) 仔细看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颜色、形状、大

  小不同),它们各有几个?

  2、尝试用标记记录各类图片。

  (1)红色的三角形有几个?请在标记卡上红色的三角形空格里面上几个红色的三角形。

  (2)用同样的方法记录其他图形。

  3.游戏“找朋友”。

  每人一个图形娃娃再找朋友的音乐中拍手游戏,音乐结束后教师发出口号:颜色找颜色(找大小颜色形状),同种特征的图形是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可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好朋友。

  教学活动五家乡游

  活动目标:练习跨、跳、钻、爬、平衡的动作技能。

  活动准备:布置好梅花桩、爬行垫、拱形门、50厘米地垫、若干面小红旗。

  活动过程:1.随口令做热身操活动。

  2.教师以游戏“家乡游”的形式组织活动。引导幼儿观看、熟悉场地,并让幼儿探讨、尝试玩法。

  3.教师介绍并示范玩法。

  (1)青青绿草地(爬过爬行垫)。动作要求:手脚着地。

  (2)用过隧道(2个拱形门一组纵向,中间间距1~1.5米,上面用布罩上,做城隧道状)。提醒幼儿钻的过程中尽量弯腰,不要碰坏了“隧道”。

  (3)喷涌的泉水(走梅花桩)。提醒幼儿可以张开双臂,以便保持平衡,尽量不要掉进“泉水”里。

  (4)跨过小河(跨过50厘米的地垫)。依据幼儿的能力,可允许鼓励幼儿尝试进行立定跳跃、助跑跨跃等动作。

  联系以上动作是组织幼儿一个跟一个进行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组织幼儿逐项进行,分组练习。

  5.游戏开始,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一个跟一个按着一个按一个的路线进行游戏,逐一经过各个障碍,到达终点后举起小红旗表示胜利。

  6.放松整理活动,利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情景,组织幼儿之间互动捶捶腿、敲敲背,放松肌肉,自然结束。

  特产多又多

  活动目标:1.了解集中家乡的特产,尝试给特产分类。

《画》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你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词语:

  端详楼梯参加客厅弄脏卧下但是评比懂事

  变成全班满意比赛道理坏事

  (自由读、齐读、抽读)

  5、学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

  (2)指导学习一:析字组词

  洋 弟 叁 丁 庄 但 苹 董

  详 梯 参 厅 脏 担 评 懂

  (3)指导学习二:连一连

  艹 立 王 臣 讠 忄

  卜 廾 办 董 平 端

  ( )( )( )( )( )( )

  (4)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1、抽生分角色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文中苏雅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例子吗?

  四、练习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爸爸的主意很妙

  2、爸爸 你的主意真妙

  3、苏雅 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五、作业 :

  1、熟读课文,有情入味;

  2、会写字描红,注意想哪些字特别需要注意,为什么?

《画》教案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了解诗中怎样讲山、水、花、鸟的,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2.学会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土字头、竖心旁。”知道远近、有无、来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会背诵,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训练读、说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诗句和画的关系。

  解决办法:使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和画的关系。借助幻灯片演示,帮助学生解疑。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借助幻灯图了解诗的内容,认识生字词。

  2.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意思。

  3.借助图,多种形式朗读、背诗及课堂内讨论、交流,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背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让大家听听?(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6 画

  (二)指导看图,了解古诗内容:

  1.这是一幅画,看看图上有什么?

  (图上有高山、流水,盛开的花和鸟。)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呢?

  3.老师范读。

  (三)自选课文,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1.自读。划出生字词,想想字形,读准字音,想想字意。

  2.指名读。找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

  3.齐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诗句意思。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诗中讲了哪些景物?

  (山、水、画、鸟。)

  2.作者是怎样写山的?读读这句。

  (从远看,山上有颜色。)山上有颜色吗?理解“色”。

  3.出示图,学生观察:(远处的山,一片翠绿,春意盎然,多么美丽呀!诗中的色指绿颜色。)

  4.作者又是怎样写水的?指名读读。设疑:我们知道高山上的流水声应该是什么样的?而课文中怎么写没有声音呢?而且是近听呢?

  同桌、小组讨论、交流。

  (生活中的流水是有哗哗的响声,而作者描写的是画中的景色,所以近听都没有声音。)

  作者是怎样看山和听水声的呢?(学生读后在书上划出,板书:远一近,有一无是二组反义词。)

  5.指导朗读这两行。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6.作者是怎样描写花和鸟的呢?

  (1)自读诗,用笔划出。找出另一组反义词。

  (2)指名读读。

  (3)春天过去了,花会凋谢,而诗中的花总是那么鲜艳。为什么?(因为是画上的花。)板书:来——去。鸟为什么不惊呢?(这是只停留画上枝头上的小鸟,是不会受惊,也不会飞走的。)理解“惊”一词(害怕)。

  (4)指导朗读: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朗读全诗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诗句:

  (二)图文结合,说说诗句意思:

  1.同桌讨论,小组交流。

  2.交流后说。

  (远看山有颜色,近听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在开着,鸟停在枝头上,人来也不害怕,也不飞走,原来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三)指导朗读,背诵诗句,说说句意。说出三组反义词: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1.分析字形。找出 字旁的生字说说结构。

  2.重点指导:声和惊

  声:是上下结构的字,认识“士”字旁,下面是 。写士字旁,第一横长,第二横短。

  惊: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 ”竖心旁,右边是北京的“京”。

  (五)总结进行思想教育:

  1.看图背课文。

  2.作者把这幅春天的画写得有声有色,像真的一样,太美了。像这样美丽的景色,在我们祖国数都数不清,看都看不够。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了,用自己的知识写出祖国更美丽的景色。

  六、布置作业

  1.课后1题第1课时完成。

  2.课后2、3题在第2课时完成。

  七、板书设计

  6  画   

  山  水  花  鸟

《画》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平常我们在美术活动的绘画工具都是以油画棒来作画的,今天利用废旧牙刷也能作画,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进行制作,体验创造的乐趣。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 能力。新的绘画工具能提高小朋友对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牙刷蘸了颜料互相摩擦,喷洒成画的方法。

  2、通过树叶不同的组合方式,制作出图案不同的牙刷喷画。

  3、通过牙刷喷画,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颜料,牙刷,树叶,抹布等。

  重难点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和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牙刷的另一个作用。

  教师出示牙刷:“牙刷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它还可以作画呢”

  2、教师出示PPT作好的牙刷喷画,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你在画上看见了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画的吗?”

  3、幼儿观察喷画方法,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教师在投影仪上示范:今天我们的画笔是牙刷,我先拿一支牙刷,蘸点颜料,然后摩擦另一支牙刷,在纸上喷洒。然后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尝试操作,提醒幼儿蘸颜料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教师用树叶在纸上拼画,然后进行牙刷喷画。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请幼儿用树叶在纸上摆出喜欢的图形,然后在空白的地方都进行喷画。提醒幼儿将树叶全部拼好后就不能再碰树叶了,用过的牙刷放在颜料盘里,颜色太多了就用抹布擦一擦。

  6、展览幼儿作品,简单评价

  7.总结,布置作业。

  活动反思

  因为初次尝试用牙刷刷色喷画的作画形式。小朋友都很有兴趣。这种喷画活动比较适合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此活动操作性强又极富乐趣,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对这种作画形式非常感兴趣,忙的不亦乐乎!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作画形式,孩子们的作画技巧掌握的不太好,画面效果一般,相信孩子们多次尝试以后,一定会喷画出美丽的画面。

《画》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张冬梅已阅

  课后反思:

  《画》:

  这节课的教学值得称道之处是对文中反义词的处理。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画》教案 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语音沟通能力,为了全面有效的实施本堂活动,必须结合实际运用充分的教具及教学工具来组织教学,因此我制定了此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和了解印画,欣赏和体会不同的物体所拓印出的不同画面。

  2、探索物体的形状,进行印画,能辨别不同的颜色。

  3、欣赏印画作品,能够用语言描述,或拓展想象空间。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自主动手操作完成画。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用简单的言语介绍自己画的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瓶水,一个毛笔,一份水粉颜料,一份空白的图纸。

  2.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出示范画,让幼儿感受画面。

  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啊今天给你们带来一幅奇妙的画(出示图片)看漂亮吧!我们来看看这幅画象什么?你们在图画里发现了什么?谁来告诉大家?(金鱼,菠萝,羽毛)其实老师要告诉你们这些可爱的画不是用手画出来的是用东西印出来了,神奇吧!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印画。那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怎样印画吧!

  二、基本环节

  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1、出示实物,了解物体的形状和作画的用处。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出示叶子)它是什么颜色啊!那你们想不想也有一片叶子啊!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把你们收集的树叶从板凳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发现它的特点吧!我们先摸一摸我们的小叶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啊?(一面滑滑的,一面有高有低,摸着不舒服)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面吧!你们见过鱼骨头吗?这个叶子上面也有鱼骨头,就是这个粗粗的长线旁边有许短线的象鱼骨头的一面,我们啊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叶脉!想知道这美丽的图画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就是用这个叶脉变出来的,你们想看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哦!大家都想!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轻轻的把叶子放到凳子下,小眼睛朝老师这边看吧!

  2、进行范画。

  老师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在调色盘里调好颜色,用毛笔轻轻的在自己喜欢的叶子上有叶脉的一面来回涂,小朋友要记住颜色要每个地方都要涂到,否则就很难看,涂好了你们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把叶子变到纸上的,要轻轻的把有颜色的一面放在纸上,然后用手拍拍,这样啊!我们的图画就牢牢的印在了纸上,看到了吗?象什么啊?(羽毛)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奇妙的画真神奇,你们也想把叶子变到纸上印出不同美丽的画吗?那我们也象刚才一样,自己动手试一试吧!看你们变出了什么奇妙的画。但要记住不要把我们的小手衣服都弄脏了哦!

  三、结束环节

  欣赏作品。

  画完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奇妙的画”它象什么?小朋友们看它的画漂亮吗?为什么?(颜色很多,图案也很漂亮)哦!真棒!我看到还有好多小朋友的画很棒也想来介绍,那请你们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听吧!

  四、延伸环节

  1、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共同协作,互帮互助完成各自的画,然后展示给其他小朋友。

  2、可以让玩的好的小伙伴互相展示对方的画并简单介绍对方的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画》教案 篇12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结合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引导尝试书写,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相关链接: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奥弗洛伊德)

  阅读在线: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

  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你怎么能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老者一笑:那么,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一个叫情绪困扰的理论。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结果的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的信念。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遭遇挫折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倒霉,想不通,这些其实都是本人的片面认识和解释,正是这种认识才产生了情绪的困扰。实际情况是,人们的烦恼和不快,常常与自己的情绪有关,同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有关。能否战胜挫折,关键在于任何情况下都不被一时的失意和不快左右,永远怀着希望和信心,就能从逆境和灾难中解脱出来。

  概而言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宽。

《画》教案 篇13

  画

  教学目标:

  一、 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 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 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 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 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 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 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 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 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 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 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画》教案 篇14

  海里的动物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生物的照片,曲别针,吸铁石,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边看海洋生物的照片一边讨论。

  ①准备海洋生物的'照片。

  -老师拿来了在海里生存的动物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呢?

  ②看看照片,摸一摸,研究一下。

  ③研究一下活动的道具,吸铁石和曲别针。

  ④把曲别针别在动物的照片上,用吸铁石玩钓鱼的游戏并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老师用吸铁石找找大海里的动物,都能找到哪些动物呢?

  ⑤说说粘在吸铁石上的这些动物。

  -背上可以喷水的动物叫鲸鱼。

  -大海里有和我们手的样子差不多的动物,找找看是什么?

  -和我们手长得差不多的动物叫做海星。我们一起来说一遍海星。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海洋生物?

  2、用手在活动纸上印出海洋生物。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老师告诉孩子们印手印的方法。(做示范。)老师印出鱼的身体。

  -大家想印出什么动物呢?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动物。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对于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⑤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动物。

《画》教案 篇15

  《 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了解诗意。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老师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1 画)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随机板书:山 水 花 鸟)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景色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二)识字

  1、 你们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来练习读。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3、(课件) 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4、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2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 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春”是前鼻音。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随机认识2个偏旁。(齐读,开火车读)

  7、 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读诗想象,体会感情

  (一)朗读

  1、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你们顺利过关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二)感悟

  1、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 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哪一句。)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的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四)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

  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

  先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巩固字词,课外延伸 (课件)

  1、找朋友游戏: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词说一两句话。(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2、读句子,找生字。

  3、猜谜语。(月亮、熊猫、日、鹅、雨、风。)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朗读并背诵了课文,有些小朋友还进行了表演,还有些小朋友没有展示自己读书呢,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2)请教家长,或者看书、上网等方法查找谜语,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七、板书设计:

  画

  山、水、花、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