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15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具准备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略)

  一、看图导入,揭题释题。

  1.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3.读题。

  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4.讲释窝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1)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2)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习最后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松树,山下,回答。

  2.重点指导松、答。

  松: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答: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课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让学生明理,培养良好素养为目的进行选材,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课文《蘑菇该奖给谁》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骑牛比赛》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本领是千百次艰难训练练就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练习3》读读背背中四个成语都是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三字经》中的名句告诉孩子们,人一定要学习,否则就不懂得道理。所有内容都向着一个目标——明理,为完善学生的人格打基础。 二、本课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到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能改、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逐步学会了一些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量的词汇,本单元中有些词汇比较书面化,可让学生通过看录像、表演,向他人请教或听老师的讲解来达到理解的目的。有些词语还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从而更多地积累词汇。 3、学生对“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可在老师指导下认清文章的段,学会在段前标序号。 4、运用故事对学生进行启智、明理,学生喜闻乐见,这一方法常用且卓有成效。学生学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讲故事或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体会人物感情及故事主旨。南美洲的骑牛比赛学生可能较陌生,要适当运用影视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本课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来对话,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味美、人物的精神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位,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松树会对大松树和风伯伯说些什么?他们各自听了对方的话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小松树会对大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的运用语言文字。我认为灵活的处理教材能较好的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四会生字,6个二会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小松树“惭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文中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故事延伸下去,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情绪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大和看不起别人。 六、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字 七、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的话 写字 八、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九、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评价和指导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使学生能运用自学(不同的角度学习生字)生字的过程方法认识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造句。 3、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呢、回”两个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检查朗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写字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谁来和他俩打个招呼?(手拿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纠正读音。) 2师:小松树的“松”这个字你是怎么自学的呢?(教学生字“松”:记住形、组词、造句。) 3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松”这个字。(出示课题,在田字格中书写“松”字) 4师:我来看看谁最想听故事呢?听完后来讲讲你听到了什么。 5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6.过渡:有的小朋友对这个故事还不太熟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学习其他生字的。(幻灯片:读学习要求)。   (一)检查字词句朗读情况 1、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能读准确吗? 2、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的?一起来分享一下。(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生字,教师相机指导,认识3个新偏旁)   1、过渡:刚才生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能读得更流利。 2、指名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读: ①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师:你们看,哇,呢都在句子的最后,读得时候可要注意它们的轻声读音。) ②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 3师:读起课文来一定更有信心!一起读一读第8课。   师:看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小松树和大松树想邀请大家去他们家做客,谁能送他们回家呢? 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1、            过渡:“回”和“呢”怎么写呢? 2、            师范写,巡视、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下节课我们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 1、练写教过的生字。 2、四人小组,练习表演故事。           学生和小松树和大松树打招呼。读准词语“小松树”、“大松树”           学习生字“松”。       书空“松”这个字       齐读课题(读出“小”、“大”的区别)     看动画听朗读       交流听到的故事内容。   按照学习要求学课文和生字。                       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交流识字方法和过程   再读生字,记住它。       再练读课文           指名读4个段落 评价 教师指导后学生练读 指名读,生生互评                     学生练读 指名读,生生互评 齐读                 齐读全文   上台贴图         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   观察、分析要点。 看老师写 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同桌评价、修改 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松树是什么。对“松树”这个词语正音。 强调和别人打招呼时要使用礼貌用语,读准词语的音,为课文的学习“喂”打下伏笔。 巩固学习生字的过程和方法。           借助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 同桌交流学习生字的办法,提高学习生字的效率。           生生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学字方法。                                                           齐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8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城南小学 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 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

  盛丽华

  师:请小朋友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么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又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松”第4笔是点,不是捺,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而且还和很多新的字词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3、大家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

  根据生回答,画“山”简笔画,贴大小松树。

  二、精讲课文

  1、师: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1:小松树取笑大松树。

  师:能说的完整些吗?

  生2: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树。

  师:这次回答的即完整又有条理性,真不错!

  3、师:刚才前面小朋友说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二小节;小松树说的话。

  师:你愿意来读一下吗?

  生读。

  师:从刚才小朋友的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生:自大、骄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

  师:你现在就是这棵自大的小松树,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1:可舒服啦!

  生2:好美啊!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读一读?(指读)

  生读。

  5、师: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没有回答。

  师:它为什么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给他说点难听的!

  生:因为……

  师:你觉得大松树生气了吗?

  生:…

  师: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6、师小结

  小松树长在山上,它自以为长得很高,便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真是太骄傲、太得意了。面对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有说,他没有与小松树斤斤计较,他的心胸真是宽广。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第三小节。

  7、师:风伯伯听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之后,批评他了吗?

  生:没有。

  师:那风伯伯是怎样做的呢?

  生:……

  师:“摸着”是什么意思,你用右手摸一下左手,什么感觉?

  生:舒服……

  师:那风伯伯为什么不使劲地拍他,不使劲地吹他呢,而是很舒服的摸着他呢?

  生:关爱

  师:好,那你用关爱的语气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你来)

  师:刚才,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到底高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说说到底高多少呢?

  生:高可多。

  师:你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吗?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能用“比”来造个句子?

  生:…..

  师: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小松树不高呀,他为什么会看得远呢?

  生:(齐)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

  6、师: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

  师:他为什么低下了头?

  生:他知道错了。

  师:这时小松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后悔、不好意思...

  师:于是,小松树??地低下了头。

  7、师:小松树这时感到很惭愧,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即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

  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现在来当一当小演员,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礼貌的孩子!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什么面目呈现给孩子们,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又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朋友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案例

  师:请小朋友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么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又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

  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一个“喂”字,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这些孩子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

  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近孩子们的内心。“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亲切温和。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方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孩子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孩子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在一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改进

  通过课下的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更加的的重视,做到真正的扎实牢固。课上一些重点的生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一年级以说一到几句通顺完成话为主,多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说话练习的同时,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的引申升华部分,出示的图片不具鲜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理解,以后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加的留心图片的应用。课尾的练习背诵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梯度稍高,应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孩子们想要去展示,多给予一些自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的把握,我抓住了课文中关键的三句话来进行教学:(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通过对这三句话的朗读体验,架起走进课文的桥梁,以达到理解的课文的目的。

  处理句子(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然后我问:说这话的时候,小松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学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说觉得自己很高兴,显然,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第二种则有点偏离了问题本身。于是,我利用朗读这一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了不起也好,骄傲也好,高兴也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朗读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练开了,此时,我观察学生的朗读表情,尤其是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学生。接下来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然后请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同学说一说,在他的朗读和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很清楚地分辨出,只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才会有那种骄傲的眼神和表情。通过表演朗读的形式,体验小松树的心理想法,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使得教学轻松又简单。

  处理句子(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在刚才成功体验了小松树的内心世界是那么骄傲的基础上,乘胜追击, 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处理句子(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句话是本课的重点句子,要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关键就在是否能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而又为什么会惭愧?它到底惭愧什么?我通过寻找近意词来理解“惭愧”一词,因为课文6《蘑菇该奖给谁》中,小黑兔因为没有和高手比赛而得第一名感到难为情,学生在这里很快就联系上了小黑兔,就是小松树难为情了,那它为什么会难为情呢?教师相机点拨课文一开始小松树的话语和心理,学生就知道了是小松树知道自己原来一点也不高,他在为自己刚刚的骄傲自大感到难为情呢,所以此时的小松树正低着头。

  虽然对这三个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充分朗读,不断体验,但对于学生的说话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没有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在导入阶段,我先让他们玩摘苹果的游戏,这个游戏既能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各个情绪高涨。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回忆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儿,再指名读、齐读,并且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送回家,让他们形象地记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小松树的话,充分理解它的骄傲自大,才能为下文揭示道理打开缺口。在教学时,我通过抓重点词语和特殊标点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小松树的话,模仿小松树说话的口吻,还让学生配上动作来演一演,充分体会小松树的骄傲,理解“多高哇!”一词,我让学生读好感叹号,想象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指导朗读“很远很远”一词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式加以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表达得更好,使他们加深体会从而读好句子。但是在指导这一环节时也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大松树不回答小松树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想象有些天马行空,脱离主题,而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好。

  第三段中让学生理解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通过同桌互相演一演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段,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意思。让他们明白风伯伯说这一段话,他想告诉小松树什么?在这段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一下托起来的这个动作,

  最后一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惭愧”一词,让学生理解小松树为什么要惭愧,它是怎样想的?使学生在揣摩小松树想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做人要谦虚这样一个道理,可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了解了寓言中的道理后再来用: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又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问题提得不够精炼准确,同样的答案不同的问法,学生往往不会给你相同的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提法,不能随心所欲。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学  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2、反复朗读,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风伯伯的话。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习进程:

  一、自学质疑:

  1、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呀?长在山的什么地方,你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吗?

  2、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有              ,山下有               。

  3、指名学生贴图

  4、指名交流

  5、教师介绍有关松树的一些知识。

  6、练习说话: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7、教师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二、交流展示: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2、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一个人能取得成功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的。

  教学难点: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听力、朗读等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朋友,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2、教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指名读)。

  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怎么知道的的?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

  (2)女生读这句话。

  (3)这里的“你”指谁?(大松树)

  交流展示: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心里会怎么想呢?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2、虽然大松树没有回答,但你能感觉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呀?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互动探究:

  出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2、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2、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呢? 

  3、小朋友,当你犯了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4、小松树的心情和你一样,这种感觉叫“惭愧” 。

  交流展示:

  1、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2、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巩固案

  迁移应用:

  1、根据课文填空:

  (1)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2)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有礼的成语: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3、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的句子:

  (1)真正的谦虚,为一切美德之母.

  (2)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

  (3)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4、练习写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大山爷爷说什么呢?请大家看黑板,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句话。

  出示句式: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它想:                 。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难为情地对大松树说:“                                    。”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很不好意思地对风伯伯说:“                                    。”

  (4)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地对大山爷爷说:“                                    。”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他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同学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同学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同学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羞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身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羞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小朋友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羞愧)指名拼读后,问:“羞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羞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同学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身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假如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身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同学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羞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

  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

  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小松树和大松树》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句式练习: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