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20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出示大松树和小松树图,在这座大山里呀,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回读。(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领读,识记字形。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对读,猜字游戏,上下楼梯读。)

  松 呢 孩 棵  喂可以采用组合法。摸 孩 喂 可以读半边

  答 伯 爷 托 低可以替换偏旁识记。摸 托 低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读准吗?指名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读音是否准确,是否用心去读,思考:大松树和小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能帮它们找找家?教师相机贴图。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读出小松树的小和大松树的大。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是啊,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说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指名带上头饰说话。

  对于学生的话,老师要做相应的评价和回应。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五 写生字

  1.写字操

  2.一看字的结构和大小比例,二说字的笔顺,三仿写书写(回 爷  孩)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骄傲                  惭愧

  要谦虚

  有礼貌

  课后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经过风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惭愧,转变了态度。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学习三个生字。

  我试图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动作,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开头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指一指哪里是山上,哪里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树,哪一棵是小松树。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铺垫。在朗读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话时,通过重点词语“多高、很远很远”等词语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小松树的骄傲。在理解风伯伯说的话,让学生看图体会风伯伯的表情和动作,并试着演演,然后带着表情读,在孩子读了“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后,让学生想象“惭愧”会是怎样的表情,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表情读。一年级孩子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带着表情表演读,使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有助于帮助孩子进行感情朗读。

  我感觉总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如果加一些让学生想一想:松树自己觉得那么高,他的心里很高心,很得意,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在读了小松树的话后,想象小松树说话时会是怎样的神情,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表情读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所以虽然自己心中有了重点,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突显出来。而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匮乏,不丰富,没有达到激励的的作用。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语速过快,这对于一个低年纪的孩子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发展。虽然这节课还留有遗憾,但通过这个过程,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以后要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2

  ˎ̥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生字卡片等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要考考你哟!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生把图片贴好)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生看图回答)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生回答)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指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 教学生字:松 左右结构木字旁(一个老公公靠在大树旁)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5.读题。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6.讲释寓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4.分小节读文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a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b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c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d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背诵。

  学习最后一句:

  (1)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2)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三、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

  2.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5

  一、揭题,贴图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这两位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谁来读读课题?(从语气上区别小和大)(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小松树   回答    惭愧(难为情)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结:大家读词语很动脑筋。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读词、读句,用心思考,你一定能读出很多收获。能做到吗?跟着这些词语宝宝走进这个寓言故事。

  过渡: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一)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学生回答在山上和山下,教师简笔画高山)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学生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6、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二)第二自然段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我现在就是小松树啦!(教师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呢?(学生自由表达,突出:骄傲而且没有礼貌)

  3、你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小松树说的话了吗?(自由练读,指生读,)

  4、面对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大松树(引读)。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居然没有反应,很奇怪,它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5、大松树心里什么都明白,那他为什么没和小松树一般见识呢?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大松树?

  6、分角色表演大松树和小松树。

  (三)第三自然段

  1、大松树虽然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刚路过的风伯伯听到了。(演示动画)

  风伯伯轻轻地,笑眯眯地来到了小松树的身边,听!他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段,特别是风伯伯的话要反复读读。     

  2、谁能把风伯伯送到图上?(学生贴图)为什么这样贴?(指导体会“摸着”)看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亲切、和蔼可亲)

  3、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谁摸过你的头?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可见风伯伯像妈妈一样温柔,一样和蔼可亲。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什么呀?(孩子)轻读“孩子”。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4、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自由读)

  (1)风伯伯说了几句话?(两句话)第一句话告诉小松树什么?(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很多。)第二句话呢?(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2)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谁再来读读这一段有道理的话。(出示风伯伯的话,指名学生读)

  (3)小朋友们,你们听明白风伯伯的话了吗?

  出示填空:

  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是因为               。

  5、小结:是啊,小松树其实长得并不高。(将小松树的图贴到大松树的旁边)山下的这棵大松树比它高多了,它之所以能看得这么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啊!

  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一下风伯伯的温柔和亲切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第四自然段。

  1、小朋友们都明白风伯伯的话了,小松树明白了风伯伯的话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自由轻读第四自然段)(低下了头)

  2、为什么小松树低下了头?(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感到难为情。)这就是“惭愧”!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师:这时,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它想,原来是我错了。

  生:它明白了,自己并不比大松树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生:它想,我以后再也不能骄傲了。

  4、现在请男生演一下风伯伯,女生演一下那棵知错就改的小松树。

  5、在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后,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小黑板出示: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对风伯伯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山爷爷说:“______________。”

  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很谦虚的孩子。你现在喜欢这棵知错就改的小松树了吗?(喜欢)

  (五)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

  三、总结课文,学写生字。

  1、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要有真才实学。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出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带生读一读)

  2、小松树经过了这件事情,决定更努力生长,我们要努力哦。接下来我们就努力学好本课的生字。老师范写“孩”,提示注意点。孩是子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点不要漏写,中间是两个撇画不要写成两个撇折。生字描红,仿写,临摹。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6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 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 精读第二自然段(约 10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

  很 很 ,“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

  “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

  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

  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 让学生先自学后

  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 精读第三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 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 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 讲读第四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 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 本课总结(约 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 随堂练习设计(约 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比: 。

  ㈧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六、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贴图片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学生将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在说的训练中,我安排了以下两方面训练:一、句式说话。利用“很 很 ,比,托”几个词培养学生说词说句的能力。二、想象性说话。本课我设计了以下说话:1、“你呢?”是什么意思?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3、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各说什么?4、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4、你最喜欢故事中谁?通过这些有坡度的说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扩散性思维,而且学生轻松地认识到做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看不起人。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

  敢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7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松树图片,问:小朋友们认识它吗?(松树)板书:松树

  教“松”(sōng)领读。

  2.出示两幅松树图: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一棵大,一棵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谁来当今天的小悟空,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课题中的生字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

  4.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录音。

  二、初读指导

  1.你们觉得这位阿姨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学着读一读?自由朗读

  要求:(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老师现在是唐僧,要来考一考你们这些小悟空了。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下面将生字宝宝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出示课文段落,指导学生朗读。逐段指名朗读,齐读。

  4.我们一起来送大松树和小松树回家吧!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学生将松树图贴在相应的位置。这是课文第几节说的?齐读,找出两对反义词。

  三、指导生字

  1、我们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了家,现在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学习生字:多(两个夕加起来就是多),松(木加公),回(大口包小口),师在黑板上范写。

  3、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强调位置,明确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长在_______,大松树长在_______。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以后再看一看、想一想出示的问题。

  (2)指名回答。

  小松树住在哪儿?大松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填补文本,唤醒记忆(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长在山上,有句古话说,“站得高就看得远”。你们猜猜看,小松树可能会看见些什么?

  (学生自由叙述)

  2.让学生说一说,假如自己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自己的心情会怎么样。假如仅仅是自己能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3.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___地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教师用“~~~”画出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把这两句话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一想在横线上填一个什么词合适。

  (2)指名回答。

  刚才读了小松树说的话,你觉得小松树是怎样对大松树说话的?

  (学生自由表达)

  (3)学生觉得小松树是怎样对大松树说话的,教师就让学生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并试着演一演,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4.指名回答。

  (1)大松树见小松树这样对他说话,他生气了吗?你从哪知道的?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特别是大松树的表情,然后再回答老师。

  (2)老师感到奇怪了,为什么大松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呢?

  多媒体出示:

  大松树没有生气,反而笑了,是因为他知道____。

  (3)让学生说一句赞扬大松树的话。

  5.其实,不仅大松树知道,风伯伯也知道。风伯伯是位慈祥的老人,他对小松树是这样说的:

  多媒体出示: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得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

  (2)(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在什么时候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他们为什么要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是呀,从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对他说话,我们可以知道风伯伯教育小松树时不是严厉地斥责,而是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予以开导,体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爱护。

  6.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8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

  小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

  ,个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

  风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

  小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词。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并纠正

  (3)让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品议)

  (5)齐读两遍词语

  3、再读课文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并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 。

  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5、听录音范读,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生字,看谁学得最棒?

  三、学习生字

  松  朋  呢   回   答   伯

  1、认读并口头组词。

  2、选择想学的汉字,说说结构。

  3、师范写并讲解结构。

  4、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大”字偏大,“小”字偏小,用绿色粉笔写。)

  2、谁来读读课题?

  (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4、过渡: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生打招呼。

  5、小松树带来了好多词语,你们会读吗?(多媒体出示)

  朋友         地方         孩子 (注意轻声)

  松树         回答         惭愧 (读准生字)

  喂           哇            呢

  喂,朋友    长得多高哇    你呢  (了解语气词的读法)

  风伯伯       大山爷爷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段

  你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自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师这儿有一棵大松树,谁来贴一贴啊?(学生贴图)

  2、出示句式一: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

  3、出示句式二:小松树长在山上,个儿长得矮。

  大松树长在山下,个儿长得高。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学生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 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2、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它对山下的大松树说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小松树说的话。(出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把“喂”变色)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注意看好老师的表情和动作。看看“喂”应该怎样读?(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没有称呼,瞧不起人)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指读这句话。体会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多高哇”注意表情和动作)板书:高  远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得意、高兴,生说,引导学生学着样子上台表演。)

  (5)、(出示句式)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6)、小松树说了这番话,此时,大松树是什么反应?(答)没有说话,你猜一猜它会怎样想?(生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1

  道理: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鼠:盲目自大。他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功劳在于大山,在于别人的奉献。

  风伯伯:和蔼可亲

  首先,了解下每段写了点什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四个)

  其次,大小松树、风伯伯和大山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段:一大一小两棵松树长在哪里呢?填空:

  1.山下住着(    ),山上住着(    )。

  2.小松树住在(    ),大松树住在(    )。

  不同的句子,表示的意思却是相同的(填空)

  3.我的朋友是小红。    

  小红是(      )。

  4.这本就是我的书。

  (          )。

  (还是有孩子不太明白,颠倒位置的时候 不要多字少字)

  第二段:这段话有什么给你留下特别印象的?

  1.喂:对长辈很不礼貌的称呼

  2.朋友:看不起的味道

  3.很远很远:远处有山有水有云,风景秀美,让人心旷神怡

  4.你呢:小松树明明知道大松树看不见美景,还要这么问,很得意洋洋。(孩子自己能想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填空:(    )的小松树

  5.(看插图)大松树生气了吗?为什么不生气?他在想什么?为什么什么话也不说?

  大松树觉得自己作为长辈,没必要和小辈计较,看着得意洋洋的小松树,大松树觉得他还没长大,还不懂道理。真是一棵慈祥的大松树。

  第三段:风伯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觉得风伯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1.功劳是谁?你觉得大山爷爷怎么样?

  2.托是什么意思?做做动作

  3.比比两棵树到底相差多少,理解”高多了“

  4.用”比“说一句话

  5.摸着头,孩子:说明风伯伯十分和蔼可亲,虽然小松树很没礼貌,盲目自大,但是他还是耐心讲道理

  第四段:小松树听了,会怎么做呢?

  1.惭愧”说说意思。你什么时候感到惭愧?说一句话(有孩子不太会说)

  2.小松树还说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呢?

  可以对大松树说。可以对风伯伯说。也可以对大山爷爷说。注意礼貌用语。

  (简单说说 孩子的用词还是不精准 准备明天再去给他们一点词语)

  总结:要读好文章就要边读边想象,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把人物特点读出来。

  其次,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因为“言为心声”

  最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感受他们的动作、神态去进一步熟悉他们。

  识字:孩 难写

  作业:背诵默写第八课词语 背诵第八课 交饭钱137.5元 捐款(尽量准备零钱)

  课上:完成习字册第八课 小练习册第八课 大练习册第八课的一——三大题

  托:花托,托儿所

  回:回头、回话、回答、来回

  爷:爷爷、爷们、大爷

  多:多么、多少、多心、多云

  伯:伯伯、伯父、伯母、大伯

  松:松动、松子、松树、松土、松果、松散、松手

  泥:呢绒(ni第二声)

  孩:孩子、小孩、孩儿

  答:答话、答非所问、答应(答第一声)

  一、读拼音,写词语。

  sōnɡ shù    hάi  zi     huí  dá     yé  ye

  tuō  zhù     bó  fù      xŭ  duō    diǎn  tóu

  二、比一比,再组词。

  答         回        送        

  笔         会        松        

  三、照样子,填句子。

  山上

  有

  一棵小松树。

  水里

  天上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下的松树你。你能看得远,那是把你起来的呀!

  五、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再组词。

  囗               父     

  辶               彳     

  六、选择正确的答案,在(   )里打“√  ”。

  1、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

  ① 小松树长得特别高。            (     )

  ② 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 的 。  (     )

  2、大松树看不远,是因为:

  ① 大松树在山下,处在低处。       (     )

  ② 大松树长得不高。               (     )

  七、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作业。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用“  ”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2、数一数,风伯伯共说了          句话。

  3、完成填空。

  第一句是说              比             高,第二句告诉小松树长得高,看得远是           的功劳。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qing;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qing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贴图了解它们的位置。

  2、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3、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小松树得意的语气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4、引读: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

  5、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看不起自己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6、放刮风的录音,创情境:听谁来了?生答:风伯伯。风伯伯正好经过这里,他听见了小松树的话,觉得小松树太看不起别人了,这很不对。于是,他摸着小松树的头亲切地说:(放风伯伯语言录音)

  7、听了风伯伯的话,你听懂了什么?从哪里听懂的?学习“比”。用“比”说句。动作理解“托”。 练习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8、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风伯伯的话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9、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10、四人合作讨论: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小松树,让你再对大松树说,你会说些什么?

  1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演一演。

  1、 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最好设计动作,把刚才你们合作讨论的内容添加进去。

  2、 生上台表演。生评演。师颁“表演小明星”奖。。

  四、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五、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4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2、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打开课文46面,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四、演练结合,体验生成。

  (一)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师:生字新词,长句子都会读了。读起课文来一定更有信心!自己再读读,看能不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通顺。

  师:孩子们都会读了吗?会读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它们找到家。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师: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尊重朗读体验,注重生成,学习第二段。

  过渡: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想参加可要听好了,要演好电影先要读好剧本,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先报名演小松树,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那些话?拿出笔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下来。

  【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低年级孩子明显的爱表现自己,当明星这么好的机会相信谁也不愿意错过。自然对于学习课文更感兴趣了。这时候老师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找出小松树说的话。】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你们和他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在第二自然段中。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谁来当小松树,来演一演。要演好它可要读好小松树的话,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样?自己先试一试吧!

  【设计朗读指导方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a、方案:请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朗读。

  1.师:你觉得这个小演员把台词说的怎样?

  2.师:我也觉得她读的特别好,再听听她那些地方读的特别好?

  3.师:老师也听出来了,“多高呀!”读得可真好!现在老师来当小记者来采访你,你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小松树你感觉自己怎样?

  4.师:“现在你就是小松树,站在这高高的山上感觉怎么样?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可以加上什么动作,来再演一演。”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发感受。】

  (孩子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好得意,站这么高。”有的说:“我觉得自己特别舒服站得高看的远。”还有的孩子说:“自己觉得很骄傲,原来我这么高!”)

  5.师: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小松树的话,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尊重朗读中,孩子的个人体验不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孩子心灵】

  b、方案:请朗读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朗读。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师:指名读。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的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朗读指导。

  2.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你觉得自己高吗?恩,你长得真高啊!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来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再读一读这句话。

  3.师:有进步,高多了。站得那么高,所以你能看到(学生回答“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公路上汽车和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的很小了……)

  【登高远望,借助生活体验,由生活中体验,触动对课文的理解与品悟。使语文生活化】

  4.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师: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感觉怎样?(指导方法同方案a)

  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低年级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的地位。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孩子听说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6.师: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来当回小松树。注意看这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我们知道朗读要读好还要请谁来帮忙?(表情和动作来帮忙)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小松树演得这么好,大家都有资格当小松树。大松树该怎样表演呢?大松树(学生回答“没有回答”)它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孩子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课件出示小松树得意洋洋的表情。)

  师:大松树不和小松树计较,我们来看看小松树的表情变化。(表情由得意到惭愧的低下头)出示词语“惭愧”,理解“惭愧”。可以换词理解,联系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中词语“难为情”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时候你觉得惭愧?

  师:小松树刚才还很得意,可现在惭愧的低下了头,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风伯伯教育了它)

  师:自己读读风伯伯的话,看看读懂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尊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自己先读品悟,再同桌互谈感受,交流阅读感受】

  师:孩子你们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理解“托”的意思,加动作理解。

  师:哦,老师也明白了,原来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你还想对小松树说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延伸:风伯伯的话说得这么有道理,难怪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第一范文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习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使学习所得进行延伸,这时候的学习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习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甚至品德。】

  师:来演一演风伯伯。风伯伯说这些话是教育小松树,注意加上动作“摸”(联系生活实际,长辈们对你们说话时候很亲切,和蔼可亲,边说边抚摸着你们的头,找感觉,边读边演。)

  五、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出示flash动画)孩子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男生当风伯伯,女生当小松树。

  师:真棒!你们都是小小配音师。

  延伸:小松树惭愧的低下头,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咱们下节课还得接着往下编故事,演课本剧呢!

  六、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松、托、孩、呢”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松”字可以编故事: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呢”换偏旁识记。

  3,师范写,生输空,再描红。

  七、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

  【教学反思】:

  一、注重“以学生为本”。针对低年级孩子好表演,对直观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巧妙的设计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松树大山贴图等,调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化难为易。

  二、注重“尊重个性化朗读体验”。针对不同朗读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朗读指导方案(ab)方案。体现朗读指导的差异性,层次性。因材施教,把握住不同孩子的阅读感受进行朗读的指导。将阅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注重“老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励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的所思所想。让思维在老师激励下插上飞翔的翅膀。

  四、注重“语文与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语文与品德之间的联系。寓教于学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方式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生活化。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5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

  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

  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7

  一、说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包括《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三篇课文都是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两篇是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比起简单的说教,这种形式更易为学生接受,感触更深。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这三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内容。特别是《蘑菇该奖给谁》和《小松树和大松树》,充满童真童趣,要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感悟课文所含寓意,每篇课文的重点句恰恰是蕴涵道理的中心句,又是理解的难点。

  如《蘑菇该奖给谁》可以从题目入手,和课文结合起来,提炼出文章脉络,可让学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谁得奖了,他为什么能得奖,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难点,也就是理解兔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它敢和高手比呀,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必须反复朗读课文,结合人物对话时的神态、语气,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如:得意、难为情等。并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小兔、兔妈妈、乌龟的头饰,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语言说话,变成自己的语言,在生动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课文,相信这一系列的活灵活现的角色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四、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是啊,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说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指名带上头饰说话。

  对于学生的话,老师要做相应的评价和回应。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中的这个故事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松树          风伯伯

  高  远           大山托

  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8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9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什么面目呈现给孩子们,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又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朋友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案例

  师:请小朋友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么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又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20

  课题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要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大松树谦虚,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转变,风伯伯的语重心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小朋友,通过上世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第8课的生字宝宝,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1)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几个偏旁?(口、子、父)

  (4)书空易写错笔顺的字:孩   呢。

  (在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复习了生字和易写错笔顺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比高比看得远的事)。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请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指导看课文的插图,进一步了解它们生长的位置。(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设计,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2)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是邻居了,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们聊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画出小松树说的话。

  3、指名说说你画了哪句?

  教学过程

  4、从小松树的话你学得小松树怎么样?(板书:得意)

  5、你能读出它的得意吗?

  6、从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小松树很得意?

  7、除了骄傲和得意还看出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礼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8、指导读小松树的话。a、个别读。b、小组读。c、齐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运用了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小松树的得意。)

  9、大松树听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没有回答)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大松树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树高,但它没有回答,说明大松树怎么样?(板书:谦虚)。

  过渡,可小松树的话被谁听到了?(风伯伯)

  (三)学习第三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风伯伯听了,是怎么做的?(摸着小松树的头)在生活中有谁摸过你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这就是长辈对小辈的爱。

  (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然后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3、风伯伯那么的爱小松树,它对小松树说了些什么?用横线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4、从风伯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惭愧)解释惭愧这个词,本课是指小松树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课本的插图,看看小松树的样子。

  3、这时,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

  (从中进行思想教育)

  4、指导朗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没有回答    谦虚

  风伯伯    摸          疼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