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画》说课稿

《画》说课稿

甜尕妞 点赞 分享
《画》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画》说课稿(精选12篇)

《画》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 “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四、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胶片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四、说教后反思

  认真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 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6 .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7 .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8.业余时间多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著,用新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形式和目前的工作。

  总之,自己教龄短,缺乏经验,还请各位老师在评课时,给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今后努力改进,更好、更快地成长。

《画》说课稿 篇2

  学前班绘画说课 ---《我喜欢的春天》

  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     肖航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此次绘画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学前班用书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我的春天》。因为春天来到了处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春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春天内容在下册教材中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春天的特征;音乐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歌曲表演《春天在哪里》的基础上展开的绘画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我喜欢的春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感。

  2、          幼儿情况分析

  我们班是学前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但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发现和观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以及集体创作等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班开展这次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春天》,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

  3、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春天的特征,抓住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们友好合作、互动交流、积极配合等多种品质和能力。

  4、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绘画、剪贴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美的表现力。

  5、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份,(内容为春天里的各种景色)。MP3动画歌曲一盘《春天在哪里》

  学具:白纸六张、蜡笔、铅笔、记号笔、皱纹纸、旅游帽、奖品若干。

  活动: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观察春天和找春天的活动。

  二、     说设计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评优法、总结法、动静结合法。通过提问让小朋友们说出在课前他们是怎样进行观察春天的活动的,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本组要进行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内容。通过评优法,鼓励优胜合作的小组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说出孩子们的成绩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后动静结合法,不但轻松了孩子们的身体,振奋了孩子们的精神,还使本次活动得到了提升。

  (二)、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春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命题的讨论和还要进行分工的讨论。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分成六个组进行集体绘画,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最后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边唱边跳《春天在哪里》,人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三)、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1)、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悄悄的飞来了,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了吗?   (出示春姑娘教具)

  (2)师: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门上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3) 幼儿回答各种各样的所见所闻。

  2、观看动画,加深丰富幼儿对春天特征的认识和印象。

  (1)、春姑娘飞来了,洒落大地一些五颜六色的鲜花。

  (2)、春雨下了,种子发芽了。

  (3)、小燕子飞来了,唧唧喳喳的叫着,柳树在随风轻摆。

  (4)、鲜花开了,引来了一些蜜蜂和蝴蝶嬉戏玩耍。

  (5)、小朋友们跑来了,他们正在放风筝。

  (6)、拖拉机响了“嘟嘟嘟”,农民伯伯忙着耕田了。

  3、 激发起幼儿兴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确定绘画创作和手工创作命题。

  (1) 师:春天太美了,我们怎样才能把春天留下来呢?除了绘画,还可以怎样做呢?

  (2) 幼儿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怎样表现,老师及时肯定并进行简单示范。

  4、 幼儿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表现《我喜欢的春天》。由组长带领进行如何布局?画什么?做什么?明确分工,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幼儿分成六组,可进行绘画《春姑娘》; 手工《迎春花》; 绘画《春雨和种子》;绘画《蜜蜂和鲜花》;手工《柳树叶儿》;绘画《小燕子》等的创作。

  (2)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

  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手工创作过程中准确和熟练的表达出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象的春天景色。学会合作绘画并有统一的构思和意见。

  5、 进行作品展评,请完成绘画和手工创作的小朋友代表讲述作品的内容和想法。选出最美的春天景色图,并进行发奖。

  6、教师简短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次《我喜欢的春天》绘画创作中学会了许多本领,如:学会了观察、构思、布局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因为小朋友们想自己小组取得胜利就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集体合作速度才能加快、力量才能更大、智慧才能更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7、动静结合,增强气氛。

  (1)、播放动画歌曲《春天在那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歌表演,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8、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高高兴兴走出教室,上大自然中去游戏、去观察春天了! 

《画》说课稿 篇3

  学校 太行小学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 教材版本 苏教版 课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教者   年龄   学历   职称   骨干级别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组教材围绕“爱国与立志”主题选取四篇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刻苦学习,为祖国争光。 主要内容: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文本结构: 全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更加发奋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成自然。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主旨,分成三段。第一段(1-3)写出徐悲鸿是个有心人,即他励志学画的起因。第二段(4-6)写出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即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第三段(7-8)写出”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徐悲鸿这位有心人,即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成自然。另一个特点是前后照应。前文写一个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外国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这样前后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虽然初步掌握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但不扎实。 2、能力水平:如何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读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能力有待提高。 3、情感态度:第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徐悲鸿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以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段来感知课文大意,但学生深切体会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方面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在阅读中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人物语言,练习做批注笔记,体会人物内心,理解外国人对徐悲鸿前后认识上的天壤之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和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理解徐悲鸿勤学苦练,立志为国争光的品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思路 一、回顾课文,引出学习目标。    (预计3分钟) 二、品味语言,领悟“功夫不负有心人”。(预计29分钟) 三、升华主题,检测导结。(预计8分钟)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 3、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略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向    勤奋刻苦 有骨气    为国争光 真正的中国人! 内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主旨。 训练型:充分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 人文性:有志向,勤奋刻苦,有骨气,为国争光。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    ),(   ),(    )。“从此”是指(    )“更加奋发努力”说明徐悲鸿以前学画(    ),现在更加(      )。 2、徐悲鸿知道,靠(     ),必须用(      )。“事实”是指(     )。 3、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  ),励志(  ),以优异成绩(  )的事,赞扬了他为祖国(  )的可贵精神。 第六环节(检测导结)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三个题,主要测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获得情况。     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1、扎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一步步走向深入,扎实有效。 2、朴实:阅读是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这节课抓中心句理解全文的方法;抓过渡段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充实: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式阅读,训练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结合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对比感情读,特别是那几段根据不同内容补充的有关徐悲鸿的资料,恰如其分,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画》说课稿 篇4

  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     肖航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此次绘画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学前班用书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我的春天》。因为春天来到了处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春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春天内容在下册教材中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春天的特征;音乐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歌曲表演《春天在哪里》的基础上展开的绘画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我喜欢的春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感。

  2、          幼儿情况分析

  我们班是学前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但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发现和观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以及集体创作等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班开展这次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春天》,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

  3、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春天的特征,抓住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们友好合作、互动交流、积极配合等多种品质和能力。

  4、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绘画、剪贴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美的表现力。

  5、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份,(内容为春天里的各种景色)。MP3动画歌曲一盘《春天在哪里》

  学具:白纸六张、蜡笔、铅笔、记号笔、皱纹纸、旅游帽、奖品若干。

  活动: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观察春天和找春天的活动。

  二、     说设计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评优法、总结法、动静结合法。通过提问让小朋友们说出在课前他们是怎样进行观察春天的活动的,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本组要进行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内容。通过评优法,鼓励优胜合作的小组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说出孩子们的成绩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后动静结合法,不但轻松了孩子们的身体,振奋了孩子们的精神,还使本次活动得到了提升。

  (二)、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春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命题的讨论和还要进行分工的讨论。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分成六个组进行集体绘画,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最后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边唱边跳《春天在哪里》,人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三)、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1)、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悄悄的飞来了,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了吗?   (出示春姑娘教具)

  (2)师: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门上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3) 幼儿回答各种各样的所见所闻。

  2、观看动画,加深丰富幼儿对春天特征的认识和印象。

  (1)、春姑娘飞来了,洒落大地一些五颜六色的鲜花。

  (2)、春雨下了,种子发芽了。

  (3)、小燕子飞来了,唧唧喳喳的叫着,柳树在随风轻摆。

  (4)、鲜花开了,引来了一些蜜蜂和蝴蝶嬉戏玩耍。

  (5)、小朋友们跑来了,他们正在放风筝。

  (6)、拖拉机响了“嘟嘟嘟”,农民伯伯忙着耕田了。

  3、 激发起幼儿兴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确定绘画创作和手工创作命题。

  (1) 师:春天太美了,我们怎样才能把春天留下来呢?除了绘画,还可以怎样做呢?

  (2) 幼儿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怎样表现,老师及时肯定并进行简单示范。

  4、 幼儿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表现《我喜欢的春天》。由组长带领进行如何布局?画什么?做什么?明确分工,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幼儿分成六组,可进行绘画《春姑娘》; 手工《迎春花》; 绘画《春雨和种子》;绘画《蜜蜂和鲜花》;手工《柳树叶儿》;绘画《小燕子》等的创作。

  (2)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

  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手工创作过程中准确和熟练的表达出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象的春天景色。学会合作绘画并有统一的构思和意见。

  5、 进行作品展评,请完成绘画和手工创作的小朋友代表讲述作品的内容和想法。选出最美的春天景色图,并进行发奖。

  6、教师简短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次《我喜欢的春天》绘画创作中学会了许多本领,如:学会了观察、构思、布局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因为小朋友们想自己小组取得胜利就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集体合作速度才能加快、力量才能更大、智慧才能更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7、动静结合,增强气氛。

  (1)、播放动画歌曲《春天在那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歌表演,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8、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高高兴兴走出教室,上大自然中去游戏、去观察春天了!

《画》说课稿 篇5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六年制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这个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共包括四篇课文,分别从古代的思想家、古代神话故事、古代建筑和绘画几个角度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个学段的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生活情景不熟悉,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对照画面学课文”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新接触的,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画面中的场景距离现实很远,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还不强,因此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的资料。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由于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我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三、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让学生对照多媒体上的图片还有课本上的局部图,凭借联想,借助生活体验,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读出感情,并采用小导游解说,老师范读桥北头的情景等多种方式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联系本单元主题谈到: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悄悄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认识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领略了古代建筑赵州桥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板书课题,让学生用这个单元里学的一个词语解释“名扬中外”,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既然是名扬中外,那你觉得应该用怎么样的感情去读这个标题。学生读好后问:看到标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积极提问“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叫什么?”“为什么这幅画能够名扬中外?”等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

  在肯定学生的积极动脑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纠正三个多音字“作”“溜”“乘”,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资料。

  (三)剖析课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和交流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清明上河图》的大致情况,包括年代,作者,尺寸,画面内容,保存位置。紧接着利用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收获,用多媒体展示相对应的画面,让学生体验画面中的情境,并重点指导课文中间几个段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有所把握后,回归课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之后给出答案。结局之后,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另外的局部内容。这幅画内容很丰富,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总结

  《清明上河图》让大家赞叹不已,它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课后大家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来拓展相关的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脉络,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本课特点,我将板书设计成资料卡的形式,设计如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名:————————

  年代:————————

  作者:————————

  尺寸:长:———— 高:————

  保存价值:————————————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六、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800多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将课文内容制作成资料卡,总体课堂效果可以。但是在课文剖析部分的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标提倡的发挥学生自主性。语言表达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画》说课稿 篇6

  文章来源:新丰中心小学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树叶粘贴画》------动物

  教材简析:

  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就是这样来的。树叶粘贴画说课稿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

  (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胶水、浆糊、剪刀、树叶、范画、投影片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好,今天我带来许多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

  教师在学生看完录象后,学生可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能小动物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呢?学生不难回答:长腿的驼鸟、长脖子的长颈鹿,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等。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表现动物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我们这里有小动物,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2)、分部讲授新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树叶粘贴画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将范图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新授,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a、 看------树叶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如:熊猫的头、公鸡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头、长颈鹿的脖子等,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

  b、想------动物

  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只孔雀,教师引导:刚才的树叶可以拼做羽毛,尖叶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细长的叶子做脖子。

  教师提示,当我们决定拼孔雀后,还想一想,拼一只怎样的姿态,在干什么呢?导入下一步:

  c、 摆------姿态

  根据尾巴的样子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图。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树叶不仅可以拼孔雀、金鱼,还可以拼其它小动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的动物,(树叶粘贴画),使学生拼、看、想,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d、贴------平整

  指导学生贴画,这是粘贴画的最后一步。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金叶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画》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想象构思,随意画出线条,添画几笔形象地表现画面,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这之中说到的想象构思,就要说到这个词,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

  二、说准备、

  1、人手一张彩色纸

  2、一只黑色记号笔

  3、音乐

  三、说教法

  在本节活动中我运用到了指导方法不多,但是很实用,首先是想象指导,就是通过教师的刻意引导,让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顺着老师的方向,不受限制的进行想象作画,处在在幼儿期孩子,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往往不现实,幼稚可笑,不能被家长认可,他们认为孩子画得越像越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很片面的,许多绘画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儿童画,就在于从画面上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稚拙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配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对本身的创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幼教更应该爱护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自由驰骋。

  其次是作品添加法,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通过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边看边想象,刺激孩子的视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不同视觉效果,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

  四、说学法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并没有直接的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而是侧面的引导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随意的画出各种线条,就像在活动中得教师说的:“这么多好看的纸就好象五彩的天空,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把画笔当成小飞机,你们看我的小飞机起飞啦,从起点出发一会高一会低,飞机不能在空中停下,它在天空中飞的路线留下了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痕迹。 你们想开着飞机到天空中自由飞翔吗?好让你的小飞机起飞吧!”教师这样做是为了用自己的方法,尝试提出一个兴趣,让幼儿改变思路不受限制的进行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当老师在活动中不加以限制的时候,孩子也会通过教师引导,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线条。教师的做法等于是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在活动中我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基础,在幼儿自己画下的线条上进行添画,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让孩子们仔细看,刺激他们的视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看到------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五、说过程:

  一、 出示各色卡纸,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面前的画纸和平时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运用开飞机的形式,引导幼儿随意画出线条。

  1、师:这么多好看的纸就好象五彩的天空,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把画笔当成小飞机,你们看我的小飞机起飞啦,从起点出发一会高一会低,飞机不能在空中停下,它在天空中飞的路线留下了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痕迹。

  你们想开着飞机到天空中自由飞翔吗?好让你的小飞机起飞吧!

  2、幼儿自由想象画线条,教师巡回指导。

  三、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引导幼儿想象。

  (1) 师:飞机在天空飞过的路线把天空变成了不同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好象藏着什么呢?添上什么就更像什么? 

  (2) 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

  师:那么我们转动画纸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根据画面图形进行自由想象,请个别幼儿添画。)

  四、幼儿想象添画,老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添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

  3、太小的地方,想不出画什么,就涂成黑色。

  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创编故事。

  师:五彩的天空里藏着这么多的东西,你们能不能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六、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画面交流故事。

  七、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

  反思体会: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美术课中单纯画画、呆板的教学形式,而是采用了有绘画、游戏、音乐、动手操作有机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活动中教师先是出示各色卡纸,引起幼儿兴趣。在这之后,教师运用开飞机的形式,引导幼儿随意画出线条开始了想象创作的过程;接着教师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观察发现自己画得线条,像什么,怎么样才能更像,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添画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最后是让那个幼儿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画面交流故事。

  教师在这节活动中各个环节设计的条理较为清晰,而且 各个环节都以幼儿想象设计为主,是以幼儿的角度进行,充分让幼儿有了一个想象、表达的发挥的地方。

《画》说课稿 篇8

  幼儿园大班合作画说课稿:希望幼儿园

  一、设计意图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

  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

  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

  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画。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

  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

  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nextpage]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画》说课稿 篇9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应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在最近开展的海洋美术活动中,我们在学习了涂色、画圆的基础上,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鱼儿穿花衣。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二、说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意愿画。我班一部分幼儿的美术能力处于象征期也叫学前初期(3岁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儿处于形象期的学前初期后段(小班下期)。在绘画活动中表现为: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义;易受他人影响。所以,我选择了“鱼儿穿花衣”这一活动内容,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手指点画、画圆、点等,来装饰鱼,让鱼儿都穿上好看的花衣,启发幼儿想象,大胆创作,表现。

  (二)目标分析1.知识性目标:

  初步学习在图形内简单添画,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2.社会性目标:1)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绘画活动的兴趣。2)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胆地在图形内进行手指点画、蜡笔画圆、画点等,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难点: 能自主地进行添画。三、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绘画兴趣浓厚,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特别是评价幼儿作品时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幼儿处于绘画活动的起步阶段,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也有待于继续培养和养成。

  四、说教学方法设计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及范画,丰富幼儿经验。3.示范讲解法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低段幼儿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4.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五、教学经验准备   前阶段已经有过用蜡笔画圆、画点,以及手指点画的经验。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包括

  一导入:出示没有漂亮衣服穿的鱼儿;

  二联想游戏:我的鱼儿穿花衣,你想给鱼儿穿上什么漂亮的衣服;

  三添画游戏:幼儿操作;

  四评价结束环节: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然后,在联想游戏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让幼儿先猜谜,后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在图形内添画。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象。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就是添画游戏。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创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最后就是结束环节。

  本环节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自由的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画》说课稿 篇10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合作画说课稿:希望幼儿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设计意图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划。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画》说课稿 篇11

  《我设计的车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车子也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幼儿视野的开阔,幼儿所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幼儿所接触到的或所了解到的车子也越来越多。幼儿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车子也很感兴趣。平时,班上总有小朋友今天带一种车子来,明天又带另外一种车子来,往往这时就会有好多同学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起来。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有许多小朋友都被这车子所吸引,并在点点说说的过程中流露出的神色。为了满足幼儿对车子的好奇,加强幼儿对车子更深入的了解,我特制定了此课题。另外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和生活体验,因此这个活动比较适合于大班幼儿。

  二、 说目标

  1、 引导幼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了解车子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车子,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一目标的制定是根据《纲要》中所要求的从知识、技能、情感这三方面来定的,通过让幼儿自己去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来逐步达到目标,这体现了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更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

  重点:如何引导幼儿想象设计新颖的车子。

  难点:如何利用材料来制作自己设计的车子。

  三、 说教法和学法

  本活动我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谈话法、游戏操作法。因为通过感知欣赏法可以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幼儿对车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再运用谈话法,那么幼儿就有话可说,同时也为幼儿的想象做了铺垫;再让幼儿通过操作,让幼儿在此基础上去创造美。

  四、 说活动准备

  1、 环境的布置

  收集各种有关车子的图片、玩具、书籍等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

  2、 材料的准备

  幼儿用的绘画材料若干;橡皮泥、硬纸板或盒子、积木插塑等材料若干。

  3、 音响设备

  录像、录音机、磁带

  这些准备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去想象、设计出自己的车子,放点音乐是为了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行操作活动。

  五、 说教学程序设计

  1、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车子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好多车子,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子?为什么?幼儿可以相互议议说说。

  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对车子的兴趣,并获得了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为下一步活动打下了基础。

  2、 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车子,并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的车子,说出自己的设想。

  教师可以启发性提问:你想发明一辆什么样的车子?你设计的车子有哪些优点?

  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启迪了幼儿的智慧,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交待要求,分组操作,完成设计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a、绘画组                     b、泥工组

  c、纸工组                    d、积木插塑组

  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加入到其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的需要,适时适当的给予建议或指导,使他们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欣赏幼儿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1、 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设计的车子

  2、 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哪辆车子?为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先相互说一说,议一议,这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能力,更让幼儿体验到了自己创作的乐趣,然后再采用幼儿与教师相互评价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同伴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通过教师好屏的反馈,孩子们会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

  活动延伸:

  1、 把幼儿的操作材料放在区角里,让幼儿继续进行车子的设计。

  2、 组织幼儿进行《我设计的车子》的演讲活动。

  六、 说评价

  这节说课活动,我充分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说说、议议、想想、做做,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他们的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这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更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

《画》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四、教师教法

  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学生学法

  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八、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九、板书及习题设计

  板书: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