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走向生活》教案

《走向生活》教案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走向生活》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走向生活》教案(通用12篇)

《走向生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指导或帮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一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

  1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3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

  他作了哪些准备?

  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同时,教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交流更简洁、通俗。

  3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1出示课题。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二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交流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1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采访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根据临场需要)

  4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显得充实生动,避免说大话、空话。投影罗斯福夫人的那段话,突出两个“强迫”。

  三揭示主题。

  1体会科宁斯最大的收获。

  2富有激情地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1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投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四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教学后记

  1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

  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

  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

  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

  《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

  《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

  《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走向生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以记者身份,采访两会热点话题。如:物价、医疗、住房、教育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学生交流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①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②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三、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

  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

  (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采访时,及时点拨学生注意采访记者和罗斯福说出不同的口吻、语气。

  4、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四、揭示主题。

  1、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科宁斯的收获。

  2、指导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五、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走向生活》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前几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如何热爱生活。不管生活对我们如何,我们将永远笑着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2、仔细的品味始终的每一句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懂得对待生活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的生活怎样呀?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要求: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崎岖需指导理解

  2、检查:指名朗读词语、生字。

  三、理解课文:

  1、思考:结合前几篇课文的学习,试着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2、学生小组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3、全班交流。

  四、拓展:

  学生搜集赞美美好生活的诗歌短文。

  学生搜集的.诗歌生动多彩,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学生更是自编

  五、小结:

  这首诗歌内容不多但短短的几句话却告诉我们生活的艺术:笑着走向生活,不管生活对我如何。

  六、作业:

  完成同步。

  教学反思:

  生活中酸甜苦辣什么都有,谁都会有,就看你怎样面对。课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反映积极,有的还联系上了自己的经历。从学生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能够有正确的态度。

《走向生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启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给足10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可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

  二、自学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写感想。完成了上述任务还可以自己提出疑问,默读思考,勾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三、精读课文

  1、师生共同确定精读部分:“我”采访罗斯福夫人时的谈话。

  2、用“~~”画出罗斯福夫人说的话。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再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熟悉对话内容。

  四、创设情境,模拟采访。

  2、假如现在是在电视台,正在进行“走近名人”栏目的现场采访与拍摄,谁来扮演作者戴维科宁斯”淮来扮演罗斯福夫人?那么老师是什么身份?(主持人,用书卷作话筒)同学们呢?(现场观众)

  2、请两位“嘉宾”——“戴维科宁斯”、“罗斯福人”上台就座(可拿书,能不拿书更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六语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3》。)

  3、教师主持。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前总统夫人、举世闻名的罗期福夫人(欢迎)和(西部报)记者戴维.科宁斯先生(欢迎),还请来了现场观众××小学××班的同学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戴维先生将现场采访罗斯福夫人。(两学生即兴表演采访的对话,用自己话说,谈话主要内容要以书上为主。即兴表演课前不排练,一次不行可指导,再来一次。)

  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听了两位嘉宾的谈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对两侠嘉宾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走入学生中,随机“采访”,并将话简交给想发言的学生。)

  生:戴维先生,祝贺您,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我也想现场采访您:罗斯福夫人的话对您有什么启发呢?(可联系到最后两段)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可联系到他做的准备工作。)

  生:尊敬的罗斯福夫人,您的话真是太精彩了。请问:您为什么那样回答呢?(可联系第13自然段。)

  掌声欢迎两位“嘉宾”回答到座位上。

  4、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练习模拟采访。

  五、课后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采访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材料,做好准备,采访后,把采访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六语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1。

  2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戴维.科宁斯是如何进行“采访”的,学习采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综合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理解罗斯福夫人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提问

  2.学生朗读课文,自主讨论交流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并查出文中所用到的成语的意思。

  (附:供教师参考)

  初出茅庐:比喻刚踏进某一领域,还缺乏经验。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气非常大。

  成竹在胸: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

  接二连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玩儿一笑:微笑。

  始料未及:没有预料到。

  无拘无束:一点儿也不受拘束。

  座右铭:写在座位右边,做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

  赋予:交给,给予。

  2.搜集并积累有关采访的资料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如图)

  广阔的社会生活

  个人的小圈子

  ㈡再读课文,让学生们想一想,以戴维的采访为线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自然段)采访前心情紧张,认真准备

  第二阶段:(9~14自然段)采访时轻松愉快,自如交谈

  第三阶段:(15~16自然段)采访后受益匪浅

  (总结原因:走向生活即走向社会)

  ㈢难点分析

  罗斯福夫人的话“……强迫自己欢迎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告诉我们要敞开心扉,突破心灵的封闭固守,要走向生活,即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才能接触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㈠从查出的成语或词语中,任选五个词,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

  ㈡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教师或他人,通过课文启发学生体会采访前如何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在采访中如何大胆与陌生人

  交谈,并做好采访记录,采访后如何整理材料,并将过程写下来。把这次活动作为“走向生活”的尝试。

  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采访前:紧张准备

  采访时:轻松自如,原因:走向生活

  采访后:受益匪浅

《走向生活》教案 篇6

  学生视角:

  罗斯福夫人的话有什么深刻的道理?科宁斯的采访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呢?课文富于挑战性的生动情节,吸引着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思考:

  课文记叙了一名校报记者——科宁斯,采访著名的罗斯福夫人的不寻常经历,激发人们热爱生活,走进生活,同时也渗透着对罗斯福夫人平易近人优秀品质的赞颂。课文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语言生动活泼,层次清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行文线索,结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积极生活态度和正确人生观的启迪。

  难点:理解走向生活的深刻含义。

  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自读自悟,讨论学习。

  信息资料:

  1、收集文中有关人物的信息资料。

  2、收集有关人生的格言警句。

  教学要求:

  1、懂得“走向生活”的深刻含义,结合收集的格言警句,使学生受到热爱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影响。

  2、抓住课文主线,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合作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预习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自学的字、词、句。

  “初出茅庐、会晤、莞尔一笑、赋予”等词语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

  3、报收集到的与文中人物有关的资料。

  4、通过预习,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5、质疑。

  (以预习汇报的形式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便于教师组织,调整教学活动。通过预习也使学生初步地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读研讨,重点突破。

  1、自读全文,体会“科宁斯”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

  2、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

  “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效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主线和重点词句,通过自读合作,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了积极生活态度和正确人生观的影响,这样摒弃了传统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把语言积累与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畅谈收获,深入体会“走向生活”的含义。

  1、你如何理解“走向生活”?

  2、把收集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警句讲给同学听。

  (拓展学生认知,积累学生语言,给学生展示的空间。)

  3、课文总结。

  四、实践活动

  收集格言警句或名人故事,办一期关于“人生进取”方面的手抄报。

《走向生活》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从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启迪——主动走向生活。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一采访为拓展点,进一步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一条自己的座右铭

  2、搜集有关罗斯福夫人的资料

  3、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记得去年学校庆典时,我班的蒋君锴同学超过采访了市长(出示当时的照片),请蒋君锴同学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访好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交流

  1、采访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准备的?

  2、采访过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问题?夫人是怎样回答的?

  3、作者采访夫人有什么收获?

  (获奖懂得“走向生活”这个人生哲学)

  五、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六、总结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是呀,其实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会影响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吗?请写下来,贴在桌子的右上角,让这些格言时刻激励我们。

  七、延伸

  是的,只要我们摆脱了束缚,屏弃了羞涩,走向生活,广交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阳光灿烂。著名诗人汪国真送给我们一首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样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反思

  1、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走向生活》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走向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三、分小组学习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组内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总结

  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9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增添快乐

  教案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通过读、想、画、写、议,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探究活动:

  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社会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把自己采访的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教案 篇9

  作者:陈妍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从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启迪——主动走向生活。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一采访为拓展点,进一步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一条自己的座右铭

  2、搜集有关罗斯福夫人的资料

  3、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记得去年学校庆典时,我班的蒋君锴同学超过采访了市长(出示当时的照片),请蒋君锴同学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访好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2 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交流

  1、采访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准备的?

  2、采访过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问题?夫人是怎样回答的?

  3、作者采访夫人有什么收获?

  (获奖懂得“走向生活”这个人生哲学)

  五、总结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是呀,其实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会影响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吗?请写下来,贴在桌子的右上角,让这些格言时刻激励我们。

  六、延伸

  是的,只要我们摆脱了束缚,屏弃了羞涩,走向生活,广交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阳光灿烂。著名诗人汪国真送给我们一首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样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只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松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走向生活》教案 篇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词语:功成名就,迫不及待,始料未及,不假思索,座右铭,完尔。

  2.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解决办法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写、议,理解课文内容,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 

  (-)设疑激趣

  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我”提出的问题是:“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

  总统夫人的回答是:“戴维•科宁斯”,“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三)自主探究

  可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四)合作交流

  可先组内交流,然后集体研讨。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总结

  1.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2.参加实践活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 广交朋友 → 增添快乐

《走向生活》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 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指导或帮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一 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  1 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 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3 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1 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 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同时,教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交流更简洁、通俗。  

  3 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1 出示课题。  

  2 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二 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 交流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1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 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 采访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根据临场需要)  

  4 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显得充实生动,避免说大话、空话。   投影罗斯福夫人的那段话,突出两个“强迫”。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三 揭示主题。  1 体会科宁斯最大的收获。  

  2 富有激情地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1 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投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四 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   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1 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兼谈《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走向生活》教案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学谈到,她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第一次执行采访任务时,由于紧张、胆怯忘了词儿,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她没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强迫自己稳定情绪,理清思路,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她体会到克服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是可以获得成功和无穷的快乐的。我大加赞赏了她的勇气,并鼓励其他的同学也敞开心扉,大胆地交流。课堂中诸如此类精彩的发言举不胜举,从中不难发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顾忌、揣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从而能畅所欲言,在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

  再如,再现采访之前,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提出自己的建议;小组为单位采访实践后,我建议学生自由地谈谈观后感,善意地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走向生活》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如本课的结尾环节,我提出:刚才,我们都做了一回小记者,采访了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如果让你代科宁斯写这篇采访报道,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因而采取的写作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如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从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那段话的理解开始谈;从介绍罗斯福夫人的生平开始谈;从科宁斯的采访收获来谈等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走向生活》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