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契合伴侣 点赞 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例文,单元主要训练点是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作者按“爱故乡的杨梅-爱杨梅树-爱杨梅果”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及里地叙述了故乡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九个生字,理解贪婪、吮吸等新词。

  2、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3、通过感情朗读,感悟故乡杨梅的可爱,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4、拓展阅读,体会作者热爱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前准备:

  教者:搜集作者生平简介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

  学者:

  1、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生字新词,自己不能理解的作好记号。

  2、把每个生字工整地抄写2遍,并扩词。

  3、用“∥“试着把课文分成三段。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课题,话聊杨梅

  1、“江南奇珍、百果之王”,你们知道是指哪种水果?

  2、师生同板书“杨梅”,问:看到“杨梅”两字,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杨梅的生长地及它的树、果方面去聊)

  2、补充板书“我爱故乡”,问:我指谁?把题目“故乡”二字去了,前后对比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随机介绍作者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作者王鲁彦,浙江省宁波市人。由于抗战爆发,他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去生活。他先后到过长沙、武汉、桂林等地。写这篇文章时,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想到了家乡杨梅,这杨梅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借物抒情,凭借着这小小的杨梅抒发出心中对故乡的深沉的爱。}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王鲁彦一起,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感悟他对故乡深重的热爱之情。

  二、检查预习效果,正音解疑

  1、开火车读自然段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能否读通读顺?(学生课堂练习)

  告诉学生:老师看着你们读,看你们读得怎样。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同学商量,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块讨论。

  (2)分自然段读,重点正音析形,析词意,师随机板书生字,指导学生书写

  2、检查学生分段情况

  (1)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分段的方法

  (2)这篇课文你是怎样分段的?

  三、理清课文条理,学习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为一大段?

  2、分组朗读三大段

  全班齐读第一大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第一组读第二大段,第二三四组读第三大段。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第一大段是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略),第二大段是分写我爱故乡的杨梅树(较详),第三大段是分写我爱故乡的杨梅果(详)}

  (3)小结:按事物几个方面顺序写的文章,我们可以按事物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重点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大段。

  附板书设计:

  杨梅树(较详)

  13、我爱(故乡)的杨梅(总写)

  杨梅果(详写)

  第二课时

  一、逐段学习,品词嚼句,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爱

  1、学习第一大段

  (1) 指名感情朗读,评价。

  (2)第一大段只用了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开门见山)看到这句话,你就会想到作者下面肯定要写什么?

  过渡:作者用自己的笔如何写出自己对故乡杨梅树、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2、学习第二大段

  (1)课文第2自然段用了几句话写杨梅树的,你觉最得哪句话写得最美,练一练,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

  (2)指名感情朗读第一句、第二句,其他同学眯缝着眼睛,边听,边想像,你似乎看到了什么,随机讲解“贪婪、吮吸、甘露、四季常绿、狭长”等词的意思,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乡杨梅树的喜爱之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这是一种在写作方法。

  (3)表演读: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全班读第三句。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样读吗?(先分后总)师: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树,这就是我故乡雨中的杨梅树!

  课堂作业一:① 扩句: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树。

  ② 缩句: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

  (4)想像画面,练习背诵第二大段。

  3、学习第三大段

  (1)第三大段共有4个自然段,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叫同学们怎么读?(先总后分)

  (2)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惹人喜爱”是什么意思?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是怎样惹人喜爱的呢?

  (3)默读4-6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杨梅果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用点标出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词语。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

  (4) 小组交流。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评评读得如何。

  4、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的句子:(相机板书:圆圆的  和桂圆一样大小 小刺)

  学生汇报自己对描写杨梅形状句子的理解,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再读一读。

  (2)颜色的句子:(板书:淡红  深红  几乎黑 果肉红嫩 果汁鲜红)

  (用彩笔描画) 作者如果将这些颜色连贯地描写出来然后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其它水果或蔬菜颜色的变化。(比如草莓、桔子、)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滋味的句子:(板书:又酸又甜  甜津津)

  ①课堂作业二:照样子积累词语

  又酸又甜

  甜津津

  ②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好吃-爱吃-贪吃-发生了一件趣事(谁愿意把这件童年趣事读给大家分享?)

  ③你品尝了杨梅之后,发现哪些地方和作者有同感?

  说给大家听听,分享你的快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二、齐读全文 拓展阅读 感悟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情

  1、再读课题,你是否有新的体会。

  2、课题如此,其实全方的字里行间也一样都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爱之深,情之切,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齐读整篇课文。

  3、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很长,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老师给你们找来原文,和课文对照着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吧!

  第三课时(机动)

  一、看板书  理文脉  指导写作

  1、指名看着板书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全班看板书复述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先概括地写了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具体地写杨梅树和杨梅果。写杨梅树时采用先分后总,写杨梅果采用先总后分的时的顺序写,作者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作者的故乡是江南(浙江宁波北仑),那里盛产杨梅。我们的家乡也是江南(江西资溪),我们资溪有什么特产呢?学生边说边展示图片。

  3、说了这么多的特产,你能按照课题的形式说一说吗?(我爱家乡的______)

  4、如果让我们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按什么顺序写,为了表达你对家乡的特产的喜爱,你可对这种特产进行仔细地观察,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尝,你还可以像作者那样,把你喜爱的特产当人来写。要不试吧!

  二、选特产 定顺序 练习说话

  重温板书

  杨梅树树

  吮吸甘露

  舒展枝叶

  叶子欢笑

  13、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果

  形状

  颜色

  滋味

  三、课后作业超市

  喜欢写作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写一写你最爱的水果。

  喜欢积累的你,摘抄本文的好词好句。

  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课文。

  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更多杨梅的资料。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这一组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及细致的描写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现在,我们也来交流观察,学习描写观察。

  二、交流平台

  1、留心观察(课件出示2)

  (1)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到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翠鸟。

  (2)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却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3)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观察(课件出示4)

  (3)翠鸟的美在于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4)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5)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6)

  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板书:留心观察)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方法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学会跟踪观察、学会定向观察、学会随机观察。

  (课件出示7)

  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板书: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8)

  三、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板书: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如: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三、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9)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4、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展示例句。

  (课件出示10)

  夏天到了,爬墙虎“噌噌噌”地使劲往上爬,长得可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给墙披上一身绿装。它为什么能趴在墙上呢?原来它的藤茎上生满了无数只小脚,脚上长有六个大头针针头般大小的吸盘,这些吸盘集零为整,支撑着爬墙虎,使它紧紧粘附在墙上。

  (课件出示11)

  这条路,是一条车辆的河流。每天一辆辆汽车“嘀嘀嘀”,满载着各种货物,从城市奔向乡村;一辆辆拖拉机“突突突”,满载着瓜果和蔬菜,从乡下驶进城市;一辆辆自行车“丁零零”,多少人从这条路上下班。清晨,爷爷和奶奶们在这条路上跑步,打太极拳;晚上,大姐姐,大哥哥们常到这条路上散步、谈心……这条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它像一支神奇的长笛,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差异,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做出精细分工,组长组织自学,成员朗读汇报,各有所长,各尽其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句子体会文中“贪婪”、“吮吸”、“甘露”等词语,体会拟人句的妙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体会文中词语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杨梅(或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杨梅)能说说你对杨梅的印象吗?

  2、生自由说(杨梅的颜色、形状、味道)

  3、师: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学都喜欢杨梅。有一位作家和我们一样,他不仅喜欢杨梅,而且还特意为杨梅写了一篇文章呢!

  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4、生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2)、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

  三、交流、讨论、合作

  1、交流自读收获

  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面向全班读

  师:文中这么多好句子都是围绕哪几方面写的?

  生:杨梅树与杨梅果两方面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

  (1)、小组内学习,解决不懂的词语

  (2)、出示问题,讨论解答:

  a、“贪婪地吮吸”表示:▁▁▁▁▁▁▁▁▁

  b、“春天的甘露”指▁▁▁▁▁▁▁▁▁▁

  c、杨梅树的叶子会欢笑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什么?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有相同的效果,把杨梅树赋予人的思想动作?

  (3)、小组汇报

  (4)、指导朗读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之情

  b、配动作读

  3、合作学习“杨梅果”

  (1)、默读杨梅果部分(4—6自然段),想:作者围绕杨梅果哪几方面进行描写?

  (形状、颜色、味道)

  (2)、自主选段,合作学习

  a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特点(形状、颜色或味道)讨论:

  作者是如何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b小组汇报

  师抓关键词:作者在写杨梅的形状时,先写圆,再写大小,最后写刺,写大小时与桂圆作比较,又写刺的生长变化,最后写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写颜色时先写颜色的变化,再写变化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和汁水的确颜色。味道方面先写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2、齐读课文,体会情感

  3、小结:

  课文通过对杨梅树及杨梅果的描写,说明了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感情。

  五、综合拓展

  1、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2、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板书:

  枝

  树图片

  叶

  我爱故乡的杨梅形状

  果图片颜色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促悟,科学的将事物、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断的感知中积累知识。提高素养。

  设计意图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课文写了动物、植物和人物,《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其中一篇。学过后,学生会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口头表达和朗读等多方面的能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吃过杨梅吗?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言]

  杨梅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江南去看看故乡的杨梅。

  [幻灯出示课文背景图,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故乡的杨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后请你告诉大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让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学生轻声读课文]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可爱]

  3、作者“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你默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杨梅的?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杨梅树杨梅果]

  2、让我们先来看看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让学生轻声读这段话,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谈谈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贪婪”“吮吸”“伸展”“欢笑”等词语,体会雨中杨梅树生长旺盛和可爱的样子)

  (3)小组交流、汇报

  3、杨梅果哪些地方特别惹人喜爱呢?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杨梅果可爱的语句。

  (1)学生读句子,体会

  (2)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发言顺序继续学习,体会到一点说一点]

  (3)作者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杨梅果,你最喜欢哪一方面就读哪一方面

  [学生自由朗读]

  四、看录像,激发情感

  看录像片,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让杨梅的香甜渗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桑果……)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板书)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北仑籍的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北仑的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41页。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指正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a、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

  b、指导朗读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a、请说说你的`理解。

  b、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一句?也来谈谈你的体会。

  c、读中感悟,重点体会:细雨如丝、贪婪、吮吸。

  d、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a、说说你的理解,你来读读好吗?

  b、来听听其他同学的体会。

  c、自己再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会。引导理解“欢笑”。

  d、邀请朗读能手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

  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e、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挂满”的丰收喜人景象)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a、谈谈你的体会。

  哪个词最让你体会到杨梅的可爱?

  b、自己再读读,对于杨梅的外形你还有别的体会吗?

  c、引导发现:杨梅刺生长变化的可爱;口感细腻、柔软。

  d、指导感情读。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a、你发现得很好,能把它读一读吗?

  b、观看图片引导发现杨梅的颜色随着慢慢成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c、引导发现:这是杨梅的外部颜色。

  d、多形式美读这一句。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a、说说你的体会。你从哪些词语中特别有体会?

  b、引导发现:这是杨梅的内部颜色。

  c、多形式美读这一句。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a、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说说你的体会。

  b、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有这个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越吃越爱吃)

  c、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d、好吃-爱吃-贪吃-发生了一件趣事(谁愿意把这件童年趣事读给大家分享?)

  e、你品尝了杨梅之后,发现哪些地方和作者有同感?

  f、想想发生在你身上的关于杨梅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分享你的快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4、重回课题:学完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写的是杨梅,那么课题该叫《我爱杨梅》而课文却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题,再读读课题你有新的体会吗?(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四、三读课文: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6

  《我爱故乡的杨梅》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

  怎样使老课文讲得有新意,是我开始设计教案时努力想达到的目的。此外,本课也适合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也是我重点考虑的一格方面。

  课堂实录:

  学习4——6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爱乡情感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朱老师仿佛已来到了杨梅树下,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端午节,就可以吃到杨梅了,你喜欢杨梅吗?(媒体出示:杨梅图)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找出4—6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你们都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板书引出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杨梅的方法,并指导朗读(多媒体出示板书)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杨梅先是淡红的……”

  生(3)“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 是我最喜欢的句子。

  ……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都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句子,那么你们读的那些句子都是从哪方面介绍杨梅的?

  生(1)我读的句子介绍了杨梅的形状,它的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师:作者笔下的杨梅多么惹人喜爱,谁能带着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读读这一节吗?(老师也想读读这一节,你们想听吗?如果觉得老师读得好,请大家给老师一点掌声,好吗?)

  生(2)我读的句子介绍了杨梅的颜色,它先是淡红,然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师:看到如此新鲜红嫩的杨梅果,你的眼睛是不是立刻被它吸引了?老师请女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读读第5节。

  生(3)我读的句子介绍了杨梅的味道,它的味道又酸又甜,熟了就甜津津的

  师:杨梅的味道真是好极了,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听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接下去请大家分小组来合作朗读这一节……杨梅不仅味道好而且还有保健功能呢,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回家搜集有关资料,你们都找到了吗?

  师:杨梅是作者家乡的特产,他之所以写杨梅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你们都爱自己家乡吗?那么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那里有什么特产,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民族精神教育教育)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有两点做得较好。首先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采取按文章写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这样往往容易牵着学生鼻子走,并非学生所愿,于是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明显增加。

  2、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

  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还要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一环节是小组合作朗读,我让每组自由选择朗读方式,学生们有的轮流读,有的男女生合作读,形式多样,在读中加深感悟。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二、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音。

  2、通过指名读,检查读音的正误。

  三、自由读,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为什么要这样分?[可分三段,一(1);二(2);三(3—6)]

  四、讲读第一段。

  1、集体读第一段。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讨论: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结合理解“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等词语的意思。)

  2、“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指导朗读。

  六、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2、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端午节”指什么时间,是什么节日?

  3、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4、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5、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

  七、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声读课文,要读出喜爱杨梅的感情。

  二、同学们读了课文,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故乡杨梅的可爱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三、小结:

  我们写作文也应该像课文的作者一样,先考虑好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并想好记叙的顺序,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识记本课的生字。

  1、由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2、指导书写。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五、完成“练笔”。

  1、指名读内容,明确要求。

  2、同桌互相说一说。

  (1)准备写哪种水果;

  (2)这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3)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3—5名同学说一说。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六、教师巡视,解答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七、请同学读读自己写的片断,师生适当评议。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3。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2.重点读音指导:吮汁津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

  第二课时

  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

  (一)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二)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投影课后作业3,请学生读。这实际就是课文的第2段。

  (二)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三)通过删读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画出的词不读。体会写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四)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一)读第3段,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板书:形色味)

  (二)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1)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杨梅先是_______,随后变成_______,最后几乎变成________。

  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三.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四.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9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故乡杨梅的可爱,杨梅树的美丽。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在情境中读书,在阅读中感悟的过程。在现代信息手段的辅助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和品读,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杨梅色、形、味,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以情引读,以读悟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铺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中央大街、索非亚教堂、太阳岛、冰雪大世界、丁香花园、松花江畔等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上的景物是哪吗?

  生:情不自禁的回答。

  师小结:人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每当提起故乡,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作者的故乡在江南,他爱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爱着故乡的杨梅。我们继续学习《20我爱故乡的杨梅》。

  (故乡的景物,语言的渲染,营造出一种“眷恋家乡、热爱家乡”的氛围。激起学生自豪、思念之情。)

  二、感悟课文,体会情感。

  (一)情景交融,美在其中。

  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贪婪的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风中的杨梅树,配着轻音乐。“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自屏幕上变化着出现。

  (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

  1、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么感受?

  生:这些画面,太美了。

  教师追问:美在哪里呢?

  生:蒙蒙细雨,翠绿的杨梅树。

  (营造一种美德境界,使学生陶醉其中。)

  2、配着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屏幕上出现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作者写得太好了,是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生2:听了这段话,我真想在雨中散步。

  生3:我正想伸伸懒腰,大声地笑一笑,来释放我心中的愉悦。

  师:你能结合课文说说,好在哪里吗?

  生1:“贪婪”、“吮吸”用得太准确了,把植物吸收水分的过程写得很形象。

  生2:“伸展”、“欢笑”原本是人的动作,作者却用来描写植物,让人觉得亲切、细腻。

  3、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形象的文字,对杨梅的热爱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呢?尽情地读吧,读出你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4、知道朗读,请学生为干菜的画面配音。

  (二)赏析句子,垂涎三尺。

  过渡:风雨中的杨梅树多么可爱啊,它们正在孕育着美味的杨梅果。端午节过后,串串杨梅挂满了枝头,那就更惹人喜爱啦!

  (随着过渡语,多媒体显示杨梅园的全景,最后定位在一串杨梅的特写。)

  1、教师范读:描写杨梅果的这部分课文。

  师:听了这部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杨梅很好看,也很好吃。

  生2:我现在嘴里酸酸的,特别想吃杨梅。

  师:为什么觉得杨梅好吃好看?抓住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1:杨梅形状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颜色随着成熟而变化。所以,我认为杨梅很好看。

  生2: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甜津津的。所以,我很爱吃。

  2、通过作者对杨梅的描述,使我们对杨梅有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作者这样写有哪些好处呢?

  生:作者抓住了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特点进行描写,使杨梅的样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师: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再写状物文章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嘴里酸酸的,特别想吃杨梅的感觉呢?请你画出:描写作者想吃杨梅的句子。(学生动手画句子。)

  生:纷纷汇报,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朗读、回味。

  师: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生:由于作者具体、细致的描述,使我产生了嘴里酸酸的,特别想吃的感觉。

  师: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再写状物的文章时,一定要具体细致来写。这样,才能使读者有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4、在细致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1: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生2:爱杨梅也就是爱作者的故乡。

  (多媒体出示江南风光。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展示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使学生理解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视频最后出现“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

  齐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三、课外延伸,情景迁移。

  师:作者爱自己的故乡,你们爱自己的故乡吗?

  师:你们爱故乡的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要想写好故乡的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小结:作为哈尔滨人,我们都有着那份浓浓的乡情,深深地a眷恋着故乡。爱美丽的太阳岛,爱晶莹的冰雪大世界,爱那一串串酸酸的、甜甜的冰糖葫芦。而作者的故乡在江南,他爱故乡的杨梅,但他更爱杨梅的故乡——江南。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0

  《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传统课文。其中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语段是语言学习的典型范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三年级大纲学写状物文章的要求,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写水果的作文课。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丰富敏捷,富于想象。那么,怎样从作文起步阶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文,进而喜欢作文,对写作感兴趣呢?为此,我创设了让学生看看、尝尝的情境;提供了想象、说说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落实到动笔写写的目标中。

  课的开始,老师提了一篮水果,对同学说:“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品尝水果,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喜欢的水果。老师借机会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把喜欢吃同一种水果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分完水果,老师又说道:“同学们愿不愿意把你拿到的水果介绍给同学。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提示补充。”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使学生养成观察得习惯,提高感知的.灵敏度,大大丰富了语言材料。例如:学生说出:“荔枝圆圆的、红红的。”我就提示他用手摸一摸,他马上补充道:“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而且上面布满了小疙瘩,非常粗糙。当有的学生说:“苹果皮十分光滑,像涂了一层蜡。”老师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评价。“这个同学说的好吗?好在哪里?”学生马上评出,好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师继续点拨,不仅好在语言的表达,而且他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就这样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于是,学生边观察苹果,边说:“苹果圆圆的,像一个小皮球;苹果红红的,像小姑娘红红的脸蛋。”边观察香蕉,边说:“香蕉弯弯的,像一座小桥;像雨后天上的彩虹;香蕉黄黄的,像天上的月牙。”学生说的多了,便千篇一律起来。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在《杨梅》一文中,作者写杨梅的形状时用了比较的方法。学生自然想到:“荔枝圆圆的,如乒乓球一样大小。”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种方法。

  老师再次提示在杨梅一文中,作者不仅写了亲眼看到的,还写了亲口尝到的滋味。请同学们尝尝水果的味道,细嚼慢咽,然后说说吃在嘴里的感觉。如:“剥掉荔枝的果皮,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透明的汁水顿时从舌尖一直甜到嗓子里。”学生感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着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的生动性会激励他们的兴趣,推动和启发孩子们去积极寻找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达形象。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的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2.揣摩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加以具体描述的。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水果或蔬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具体的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方法:

  1.激励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以段为训练重点,架起认识、思维的框架。

  3.把读、品、议、谈贯穿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之中,步步渗透读书方法。

  4.再次点明文章的中心。

  5.读写结合,一文一写。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杨梅的产地很多,作者为什么在文题中强调“我爱故乡的杨梅”呢?听老师朗读全文。

  (渗透题目与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我爱故乡的杨梅”,此题目及课文中的第1句话都强调了“故乡”二字,其实就是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出产杨梅的故乡。)

  二、初知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

  1.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的?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轻声自由读课文。

  (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

  2.课文的3至6自然段写得是什么呢?轻声读。(因为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结构段,所以把写杨梅果特点的4个自然段合并起来设问,意在渗透分段方法。)(通过反复地读引导学生理解到:这四个自然段写得都是杨梅果的特点。)

  3.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分段时应该怎样处理呢?(这一自然段既不是写杨梅树,也不是写杨梅果,而是概括地讲了作者的故乡在哪里,爱出产杨梅的故乡,分段时应该做为一个结构段。)

  4.这篇课文正如你们理解的那样,从结构上先概括地叙述,然后再分别叙述,这样的文章结构叫什么式?(总分式)

  三、细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考虑到,扎实地落实年级的训练重点)。

  1.默读全文,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总地写了什么,又分别描述了什么。(这篇课文先总地概括讲了“我”爱出产杨梅的故乡;然后以两个结构段分别描述了杨梅树的美丽;杨梅果的可爱。)

  2.体会分段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要求学生能体会到,是按着把总说的内容划为一段,把分别叙述的内容——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特点各划分为一段即可。)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指名读下列字词(边板书边读,让学生注意书写笔顺及字的结构)。

  细雨如丝(sì)      贪婪(tánlàn)         吮(shǔn)吸

  甘(gān)露         狭(xiá)长            触(chù)到

  嘴唇(chǔn)        染(rǎn)              汁(zhǐ)水

  甜津(jǐn)津       腐(fū)               豆腐(fu)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谈是如何理解下列词语的。

  贪婪吮吸伸展欢笑平滑的刺细腻甜津津

  3.指出自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纠正错误。

  4.小竞赛。看看谁在课内能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了本课的新词。(教师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两分钟的抽查小竞赛,激励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5.小结自学、竞赛情况。

  五、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感情)。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课后第一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是从概括地写“我”爱出产杨梅的故乡和分别描述杨梅树的美丽,杨梅果的可爱三方面来写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杨梅树的美丽的。

  1.读一读,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这不到三行的文字,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杨梅树是怎样的?(这一段有两句话,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杨梅树是那么美丽,生长旺盛。)

  2.议一议,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到美丽和旺盛的?杨梅树为什么能生长的这样美丽、旺盛呢?(两人一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揣摩“贪婪”“伸展”“一片片”“常绿”“欢笑”等词语;明白环境条件与杨梅树生长的美丽、旺盛的关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对上列重点词语的理解,品味作者如何遣词造句,抒发对杨梅树美丽而旺盛的感叹。

  教师:作者仅仅用了两句话便描述出了杨梅树的美丽,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作者笔下的杨梅果又是怎样的。

  (二)揣摩作者是怎样描述杨梅果的可爱的。

  1.轻声读第3段,想一想、画一画作者抓住了杨梅果哪些方面的特点来描述其可爱的?(作者抓住了杨梅果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的特点描述了它的可爱。)

  2.在这一大段中哪里概括地说了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与这一段中的后3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快速读)(这一大段的开始一个自然段概括地讲了杨梅果的可爱,与下面的三个自然段是总分的关系。)

  3.品味杨梅果形状的可爱,渗透学法。

  (1)看一看这一段写了几句话?(三句话)

  (2)从哪里最能体会到杨梅果形状的可爱?(引导学生从“圆圆的”“小刺”“渐渐”“平滑的刺”“细腻而且柔软”等词语中品味出杨梅果形状的可爱,体会描述的具体。)

  (3)读一读,再品可爱。(通过导读使学生再感形状的可爱,描述的具体,同时抒发自己对杨梅果可爱的理解。)

  4.明确阅读方法,品味杨梅果颜色的可爱。

  (1)我们学习上一自然段时是按着什么方法阅读的?(是按照先看一看有几句话;再说一说从每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中最能感到杨梅果的可爱,并划出来;最后读一读,再品味杨梅果的可爱以及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写具体的。)

  (2)下面四人一组,按照以上阅读方法,体会杨梅果颜色的可爱。(在鼓励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即时据情的设问及反复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从“先…… 随后……最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中理解颜色的变化及作者长期、细致观察的方法;从“咬开”“新鲜红嫩的果肉”体会作者从果的表层写到果肉,都扣住 “红”,抓住“它不是真的变黑”来理解“红”,使学生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体会杨梅果颜色的可爱。)

  (3)导读,以写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读这一段,再品味描述得具体,杨梅果颜色的可爱,同时表达对杨梅果可爱的感觉。

  5.运用阅读方法,品味杨梅果滋味的可爱。

  杨梅的颜色是如此地红,它的滋味是怎样的呢?下面按着分组学习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来独立阅读,重点是揣摩哪些词语准确体现滋味的特点和可爱。

  (1)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读后,启发学生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阅读怎样理解的。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重点敲击“甜津津”。(启发学生能联系“酸味还是有的”理解到:甜津津也不是没有酸味,是甜中带酸,甜多于酸,而自然地理解“牙齿被酸倒。”渗透句与句之间的紧密联系。)

  (3)引读,再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杨梅果的可爱。(教师: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味道是怎样的?学生: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又酸又甜。教师: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果又是怎样的滋味呢?学生: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三、扣主题,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

  作者把对家乡的深爱之情,寄托于对杨梅树的美丽,杨梅果的可爱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带着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一齐朗读全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四、作业:思考作者把故乡的杨梅描述的这样生动,在写作方法上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课时

  一、明确写作特点及单元训练重点。

  通过对《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使我们感到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真实生动,仿佛那美丽的杨梅树,那可爱的杨梅果,就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认真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你感到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轻声朗读全文。(学生可能说得很多,教师扣住单元训练项目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出:长期细致的观察;描述有条理;内容具体,值得我们学习。)

  二、结合实例一一感知课文的写作特点。

  1.举出两例说一说课文作者是怎样对杨梅进行细致观察的。(引导学生理解:在描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时,是从没有成熟写到成熟的,这说明作者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是做了长期的观察;还有,在描述果的特点时,写到放到嘴里的情况,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时不只是看,还要亲口尝一尝。)

  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描述得很有条理呢?(诱导学生明白:从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总一分的写法;从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果的特点来看,作者仍是先总后分;在写果的三个特点时作者都是按照由生到熟的顺序来写,所以使人读起来感到顺序很清楚。)

  3.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到内容具体呢?(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来说:在写果的特点时都是从变化中描述的,写形状特点抓住了“小刺”的变化;写颜色特点时围绕红的变化;写滋味的特点中紧扣酸甜的变化,使读者感到好像也经历了变化的观察过程;还有在描述果的三个特点时,都写到放进嘴里的情况,使读者感到也是在尝,这些效果都是因为作者描述得非常具体。)

  三、读写结合,一课一写。

  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都能做到具体地理解,下面我们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述的写法,做一个小练笔。

  1.指名读“练笔”要求,引导学生审清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先说后写。(重点放在单元训练项目上引导)

  3.结合训练项目评析两至三名学生的“练笔”初稿。

  四、总结:我们在描述自己熟悉的事物时,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语言文字要具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产生《我爱故乡的杨梅》那样生动、感人的效果。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2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 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三、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海底有很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三~六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三~六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二~六自然段连起来读

  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

  二、练习朗读(以训练中差生为主)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学习写字

  1.重点指导的字:

  却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异的上半部是巳,不是已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却

  否

  普

  类

  兔

  些

  3.先说说下面每组字的不同,再组成词语。

  胞

  私

  类

  异

  抱

  积

  粪

  导

  五、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是这样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杨梅树和杨梅果特点的语句.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杨梅,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幅幅色泽鲜艳的杨梅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通过观看图片,对于杨梅的形状,身上的小刺,都有了感官上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故乡杨梅的可爱,杨梅树的美丽.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在情境中读书,在阅读中感悟的过程.在现代信息手段的辅助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和品读,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杨梅色,形,味,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以情引读,以读悟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铺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西施殿,西施故里,城市广场,五泄等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上的景物是哪儿吗

  师小结:人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每当提起故乡,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章,作者的故乡在江南,他爱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爱着故乡的杨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故乡的杨梅

  1,读题,想: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

  2,讨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介绍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学生汇报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

  三,精读课文

  a: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故乡的杨梅 板书:我爱.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爱故乡的杨梅

  正是因为作者爱杨梅,所以把它写得如此生动,如此可爱.

  把你喜欢的段落来说一说.(随机出示课件)

  (一),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

  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贪婪的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美在哪里呢 蒙蒙细雨,翠绿的杨梅树.

  作者写得太好了,使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指名读.

  你还能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吗 找一找描写杨梅树动作的词.

  "贪婪","吮吸"用得太准确了,把植物吸收水分的过程写得很形象.

  "伸展","欢笑"原本是人的动作,作者却用来描写植物,让人觉得亲切,细腻.

  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果能适当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但能使语言变得生动,具体,还能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再请学生读.

  2,配着音乐,教师范读.

  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形象的文字,对杨梅的热爱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呢 尽情地读吧,读出你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过渡:风雨中的杨梅树多么可爱啊,它们正在孕育着美味的杨梅果.端午节过后,串串杨梅挂满了枝头,那就更惹人喜爱啦!

  (二),杨梅果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 (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比较: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2)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三),杨梅果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话.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四),杨梅果味道:

  1,比较:

  (1)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2)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丝丝的.

  甜津津:"津"有指人的口水的意思 ;两个"津"连用写出了杨梅果的水很多的特点.

  甜丝丝:只是表示甜而不能说明水多.

  2,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b: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四,课外延伸,情景迁移.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能在脑海里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有形,有色,有味的新鲜的杨梅果的形象.你能说出原因吗 (善于观察,抓住特点,真情实感……)

  齐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通过作者对杨梅的描述,使我们对杨梅有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师:作者爱自己的故乡,你们爱自己的故乡吗

  师:你们爱故乡的什么特产呢

  你能抓住特点来写一些家乡的特产吗 出示草莓.(形状,颜色,味道三者取一)

  交流.

  师小结:作为诸暨人,我们都有着那份浓浓的乡情,深深地眷恋着故乡.爱一颗颗酸酸的,甜甜的草莓,爱一粒粒香香脆脆的香榧.也让我们像作者一样用心去描绘可爱的家园,好吗

  板书设计:

  杨梅树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杨梅果 颜色

  味道

  教学反思:

  课上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上课语速得放慢!让自己在课堂上更有气势.

  新修订的语文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安排了大量的朗读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而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参加的教学活动,他们总是很感兴趣.实践也证明,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最直接的途径是直观和亲身体验.伴随着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有选择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头脑里,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将不断地再现此经历,并逐步得到强化.同时,这种生活体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将其组合,排练,以表演和场景再现的方式,创设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这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学完课文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杨梅,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们,让他们真正品尝这来自于美丽南国的水果.在学生们大尝特尝了杨梅之后,让学生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们经过亲自品尝,切身体验,真切感受到了杨梅那甜美的味道.学生们纷纷谈出了吃杨梅的感觉.什么"味道好极了真是酸甜可口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甜津津的"......这些话语均出自学生之口,那种品味甜蜜的感觉和意犹未尽的表情真实地体现了生活,再现了生活.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感悟,受到了熏陶,得到了美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真正以读代讲,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去设计很多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课文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特别要注意同一问题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更易于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必要时可适当地运用一些电教手段,使课堂取得最佳的效果.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进入文章做创设的情境,才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5

  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这一组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及细致的描写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现在,我们也来交流观察,学习描写观察。

  二、交流平台

  1.留心观察(课件出示2)

  (1)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到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翠鸟。

  (2)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却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3)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观察(课件出示4)

  (3)翠鸟的美在于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4)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5)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6)

  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板书:留心观察)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方法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学会跟踪观察、学会定向观察、学会随机观察。

  (课件出示7)

  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板书: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8)

  三、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板书: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如: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三、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9)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4.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展示例句。

  (课件出示10)

  夏天到了,爬墙虎“噌噌噌”地使劲往上爬,长得可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给墙披上一身绿装。它为什么能趴在墙上呢?原来它的藤茎上生满了无数只小脚,脚上长有六个大头针针头般大小的吸盘,这些吸盘集零为整,支撑着爬墙虎,使它紧紧粘附在墙上。

  (课件出示11)

  这条路,是一条车辆的河流。每天一辆辆汽车“嘀嘀嘀”,满载着各种货物,从城市奔向乡村;一辆辆拖拉机“突突突”,满载着瓜果和蔬菜,从乡下驶进城市;一辆辆自行车“丁零零”,多少人从这条路上下班。清晨,爷爷和奶奶们在这条路上跑步,打太极拳;晚上,大姐姐,大哥哥们常到这条路上散步、谈心……这条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它像一支神奇的长笛,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课件出示12)

  每年夏天,是荷花塘景色最美的季节。且不必说那堤岸上的杨柳成行,绿树成荫;也不必说那河边的青草野花,红绿相映;单这河里的景色,就会使你流连忘返。你看那大片大片的荷叶,绿油油的。有的亭亭玉立,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有的飘浮在水面上,像一块块绿绸子。如果你用手往叶上浇一些水,便立刻形成很多水珠,很快地,又纷纷滚落下去了,有的大水珠还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舍不得离开,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粉红色的荷花,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的开放着。朵朵荷花也特别大,那大劲儿,是花池子里的任何花也比不了的。有的是荷苞初绽,大花瓣刚刚裂开,好像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大胆开放似的。还有的花骨朵含苞未放,像粉红色的大桃子。这样的叶,这样的花,又是这样的一大片,会使你目不暇接,不知看哪儿的好了。一阵风轻轻吹来,水面微波粼粼,花叶轻轻摆动,真是婀娜多姿,好看极了。从花叶之间还可以看见一群一群的小鱼游来游去,互相追逐,像是在捉迷藏。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本次交流平台,向我们展示了观察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翠鸟的美在于和。

  3.草地的色彩会产生变化,是因为蒲公英的花

  答案:

  1.留心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多层次深入观察

  2.艳丽的色彩敏捷的身手

  3.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二)细读例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出示14)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头,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写了两句话。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

  1.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

  (课件出示15)

  (1)杨梅的外形: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2)杨梅的颜色:(课件出示16)

  ①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到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水。(课件出示17)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3)杨梅的味道:(课件出示18: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2至第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三、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了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还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东西时,我们也应该用上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东西写得生动具体了。(板书: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四、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来的水果,用上观察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这样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五、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地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描写杨梅的方法,为练笔做好充分准备。】

  例文

  例一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小女孩,今年12岁了。记得在我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我从家乡带到了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让我着迷,横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说到横河,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杨梅,横河的杨梅是享誉海内外的。我有幸来到横河,来到这杨梅之乡,作为新家乡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杨梅。

  杨梅刚刚长出来时,身上长满了浅浅的小刺,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刺猬。快成熟的杨梅,里面装满了许多的汁水,身子圆滚滚的,就像一个大胖子。只要轻轻咬一口,鲜红的汁水就会从里面*出来。每年到端午节前后,杨梅就成熟了。

  因为杨梅的形状像杨子,味道则像梅子,所以人们称之为“杨梅”。每年横河都要举行杨梅节。每到这时,海内外的朋友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宴会,人们相聚在一起品尝这美味的果实。果农们聚在一起,讨论杨梅的种植技术,希望来年把杨梅种得更好。

  作为一名新慈溪人,我爱我的家乡。家乡的杨梅,爱你那香甜诱人的汁,爱你那黑里透红的颜色,爱你那可爱圆滚的样子。我爱家乡的杨梅,爱我美丽而富饶的家乡——横河!

  例二

  我的家乡在上虞,二都是盛产杨梅的地方。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杨梅丰收的季节。成熟的杨梅,红得鲜艳欲滴,紫得黑红发亮,大得如乒乓球,见了真让人垂涎三尺。我轻轻咬一口,顿时,果汁溢了满嘴,甜滋滋的,夹着一丝酸味,味道好极了。二都杨梅吸引了叔叔、阿姨们纷纷来这里买杨梅,摘杨梅。热情好客的果农们准会摘下最甜的杨梅,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杨梅,有的运倒全国各地,有的留在家里,用白酒制成杨梅烧。据说,这种杨梅烧还可以治腹泻、防中暑呢。

  朋友,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和我一起去品尝这美味、酸甜爽口的杨梅吧!

  例三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江南余姚,这里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和特产,有葡萄、樱桃、杨梅、茭白。可是我对杨梅情有独钟。

  春天细雨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吸收着春天的甘露。他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在雨雾中摇摆着,欢笑着。

  一般端午节过后杨梅就熟了,一颗颗杨梅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大小差不多,浑身长满了小刺。等杨梅熟长了、小刺也渐渐平了,软了。

  杨梅显示淡红的,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几乎变成黑杨梅了,只要你轻轻咬开它,里面鲜红的果肉就出来啦,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那鲜红的汁水。

  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的杨梅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喜爱。

  我爱故乡的特产和山山水水,更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