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歌。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是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课文配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帮助他们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读这首诗歌。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3—4)

  1、出示课文录像: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

  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

  3、是呀,我们乡下农村的景色是那么美,小动物是那么可爱,乡下的孩子们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贴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4)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

  1、学习第一节:(10)

  (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

  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3)小朋友,闭上眼睛(音乐起)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

  (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4)(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学生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节(15)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一对小伙伴读(评价)——生回答,师相机画出。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贴)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3)

  (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4)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六、作业 :

  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在谁来说说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呢?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逐段背诵。

  2、情景引背——动作表演背诵。

  3、同桌互背——齐背——指名背诵。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打乱顺序读词。

  2、自学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3、怎样才能把字写美观,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指导。

  野:里字旁,跟读两遍。“里”作偏旁时,最后一横变为提。

  嘴: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怀:左窄右宽,下部齐平。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临写。

  5、反馈检查。

  四、作业 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的蓝天上飘着白云。

  (2)的黄叶地落下来。

  2、照样子,填词

  一(只)蝴蝶(动听)的歌曲挖(野菜)

  一小鱼的阳光编

  一草叶的野菊吹

  一大马的笑容洗

  五、补充读物

  太阳花

  有泥土,

  就把根扎。

  小小嫩芽儿,

  经得起风吹雨打。

  从来不娇生惯养,

  太阳越晒棵越壮。

  天天醒得早,

  迎着太阳的笑脸儿开花。

  1、谁已经和红色的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能从儿歌中找一个字,想出它的双胞胎吗?

  3、给方框中的字宝宝开花。

  4、读了这首儿歌,你还能想到哪儿有关花的儿歌、谜语、成语呢?

  花言巧语花团锦簇百花齐放花好月圆花容月貌

  5、作业 :观察太阳花的样子,写一段话。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分行成节的基本格式。

  2、能理解“黄鹂”、“野菊”的指代意思,从而体会乡下孩子的快乐与美丽。

  3、通过了解乡下孩子的一系列生活,理解乡下孩子的快乐与能干,并能通过仿写想象乡下孩子丰富的生活。

  4、通过对乡下孩子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的理解,体会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对“黄鹂”、“野菊”指代意思的理解。

  2、 通过对乡下孩子一系列生活乐趣的理解,体会乡下孩子的快乐。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乡下孩子的智慧与能干。

  2、能仿写乡下孩子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第4课,出示课题:乡下孩子

  2、  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1)、妈妈 怀里 乐坏了   2)、 编织 馋嘴 一串

  3)、欢唱 撑圆 旷野4)、野菊 野菜 歌曲 肚皮(开火车读、齐读)

  二、品读课文

  第一小节

  1、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小节,你眼前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指名读)

  2、你看见了什么?(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指名读“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你感受到了什么?(黄鹂唱的快乐,野菊完全盛开了:借助图片)再读读,读出你的感受。

  3、同学们,再读读第一小节,这“黄鹂”和“野菊”指的是谁呢?(乡下孩子),为什么把乡下孩子说成是黄鹂和野菊呢?读读一、三两行,乡下孩子生活的怎么样呢?(幸福,在妈妈怀里,在爸爸背上。快乐,欢乐的歌唱)。

  4、所以“乡下孩子曾是(    ),曾是(    )。”出示图片,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孩子睡着了,他睡的很香很甜,爸爸累了一天了,可仍然背起了孩子陪他玩耍,是爸爸的那双大手将它抛向天空,孩子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多么幸福快乐的孩子啊!你能读出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吗?

  第二、三小节

  1、读得真好,渐渐的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中长大了,这时的他们都有哪些有趣的生活呢?自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假如你是乡下孩子,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指名说,适时板书)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①、你觉得他编些什么故事呢?编得怎么样?从哪看出好听?(美丽)请你读出这个美丽的故事。

  ②他吹的歌怎么样?(动听)你能读出他动听的歌曲吗?

  同学们,乡下孩子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书,但是一只蝴蝶就能编出美丽的故事,乡下孩子也没有各种各样的乐器,但是一片薄薄的叶片在他嘴里就成了动听的歌曲,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③“撑圆了小猪的肚皮”你读懂了什么?(小猪吃的太饱了)

  你们瞧,胖乎乎的小猪,挺着圆圆的肚皮,走都走不了了,乡下孩子看了会怎样?

  ④你知道乡下孩子怎样逮小鱼吗?他光着小脚丫站在小河里,一群小鱼儿游了过来,他伸出两只小手,猛地一下,小鱼跑了,再来一次,终于抓到小鱼了。

  这么多的小鱼,猫咪看到小鱼会怎样呢?你觉得乡下孩子生活怎样?(有趣、快乐)能读出来吗?

  3、孩子们,乡下孩子的生活是丰富的,除了课文中的事,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5、乡下孩子真是又能干又快乐啊,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四小节

  1、出示字卡“旷野”。同学们旷野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2、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自由呀。

  3、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感受乡下孩子的自由和快乐。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啊,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孩子在田野里飞跑,咱们一起读读。

  4、现在你知道乡下孩子为什么这么自由快乐了吗?

  二、再读、试背课文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3、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板书: 4、乡下孩子

  能干,聪明

  捉蝴蝶  编故事

  含草叶  吹歌曲

  快乐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乐猫咪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欣赏诗歌特点,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板书课题:4 乡下孩子)

  2.读课并解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乡下”的意思吗?“乡下孩子”是指哪的孩子?

  (“乡下”是指农村,“乡下孩子”就是指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乡下孩子的快乐

  1.出示自读要求:

  请小朋友们大声读诗歌,把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⑴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时的拦路虎,只有扫除了它们,我们才能把书读好。出示生字。(课后生字加拼音,第一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整体结构的放在第三行,只识不写的放在第四行)如下:

  妈 怀 唱 坏 嘴 野

  菊 菜

  皮 曲

  编 含 撑 猪 串 旷

  ②生自读。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这些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③生看拼音读

  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相机提醒注意“怀”和“坏”的读音;“串”和“旷”是三拼音节,但前一个是前鼻音,后一个是后鼻音;“嘴”和“菜”都是平舌音。)

  ④去拼音读。

  如果把拼音去掉,你还会读吗?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

  ⑵检查词语的学习

  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会读吗?

  ①出示词语:

  妈妈 怀里 欢唱 盛开 野菊

  编织 美丽 故事 野菜旷野

  ②生读(自由读---请生读----齐读)

  ③理解词语、区别生字

  坏、怀:“怀”与心有关,所以是竖心字旁;和“坏”区分开。给“怀”换个偏旁,你会换吗?

  嘴:左右结构,书空好笔顺。

  旷野:空旷的原野。

  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啊!就这一会功夫,生字词就学会了,可真会学习,那么文章你能读通吗?

  (3)检查课文的学习情况

  ①分节读

  ②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③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边读边想,边读边画都是很好的预习方法。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写了乡下孩子生活中的哪些事例?

  2.交流:文章共四小节,写了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出示生字。观察后你发现什么?(第一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

  2.观察笔顺、书空。(重点书空“嘴、野”)

  3.提醒:

  “妈、怀、唱、坏、嘴”是左窄右宽的字。“嘴”的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野”是左右结构,左右宽度差不多。左边的“里”最后一笔变成提,不要写成横。

  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范写“妈、怀、唱、坏、嘴、野”(边写边分析左窄右宽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讲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生描红写字,师巡视。师巡视,提醒坐姿、执笔姿势。

  7.反馈。将写完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放到展示台上师生互相评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硬笔习字册》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4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特有的一种欢乐。诗歌语言简略、生动、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课文中的`插图更是把人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带孩子们去乡下游玩一番的情境,那么,乡下孩子有怎么样的生活呢?带着好奇,进入了本课的学习。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抓住“欢唱”、“盛开”这两个词让孩子们体验感受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妈怀抱里的幸福。第二小节,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想,田野上飞舞着什么样的蝴蝶?乡下孩子捧着这美丽的蝴蝶,编织了什么美丽的故事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有的说为花儿增添色彩,有的说让蝴蝶带他去玩……学习第二句时,我让学生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好像听到了树林里小鸟的美妙叫声,乡下孩子吹出的童年歌曲,乡间歌曲……有了这样的体验,我让学生自己边想边读,学生读起来,有情有趣,能读出那种轻松愉悦。在第三节中,我让学生自己看图带着想象去读,同时,进行了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与劳动的乐趣。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第四小节,通过看图,并联系上文,理解“旷野”这个词,让学生体会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和幸福快乐。

  在教学中我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语,显得有些单一,对于胆小紧张的学生,没能很好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今后教学中需多注意的地方。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以后需多学习、多积累。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6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六

  一、复习导入

  1、 齐读生字词

  2、 过渡: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我们都是乡下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这一篇描写我们乡下孩子的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轻轻地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并指名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1)有谁知道黄鹂是种什么样的鸟呢?(出示图片)

  (2)欢唱是什么意思?

  (3)谁能来读好“欢唱的黄鹂”

  (4)这里的“黄鹂”指的是什么呢?

  (5)乡下孩子和黄鹂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可爱、欢乐、声音动听

  (6)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被妈妈抱在怀里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黄鹂,成天乐呵呵地笑着

  (7)现在,哪只小黄鹂能来试试看,读好这一句

  评价:你能读得再高兴点吗?

  你的声音就像黄鹂一样动听

  我感受到了你像黄鹂一样的可爱

  3、出示并齐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1) 野菊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形容一下吗?(出示图片)

  (2) 谁能来做一朵盛开的野菊,请你读出来

  (3) 句中的盛开的野菊指的是什么呢?

  (4) 乡下孩子和野菊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命力强 像花一样的渐渐地长大

  (5) 让爸爸背着的感觉是这样的呢?

  小结:乡下的孩子真幸福啊,是爬在爸爸背上渐渐长大的

  (6)谁能来做一朵幸福的野菊花呢?请你来读一读

  评价:能让野菊开得更旺一点吗?

  读得真好,真是朵美丽的野菊

  4、齐读第一段

  5、学习第二、三段

  (1)美丽的春天来了,她来到了田野里,(出示春景图)你会干些什么呢?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朗读二、三两段

  (3)课文里的乡下孩子都干了哪些事啊?

  学生点说边板书: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

  (5) a大家喜欢蝴蝶吗?(出示蝴蝶图)你捉过蝴蝶吗?

  b捉蝴蝶确实是一见快乐的事,可是老师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啊?(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把小动物放在故事里,就能讲很长很长的故事

  c如果是你,你会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d齐读这句话

  评价:能读得再美丽一点吗

  老师听出美丽来了

  (6) 过渡:乡下孩子不仅会捉蝴蝶编故事,他们还有一项本领呢,是什么啊?

  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如果是你,你会吹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谁能再动听一点

  真是动听啊【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小结: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捉只蝴蝶就能编一个故事,一片小小的草叶在他们的嘴里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来

  齐读第二段

  (7)(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齐读并说说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由此,你觉得乡下怎么样

  小结:这些孩子真勤劳真能干啊请男生来读读这一句

  评价:哎,小猪没吃饱啊

  恩,大家真勤劳,把小猪喂得饱饱的

  (8)(出示:逮一串小鱼,乐坏了搀嘴的猫咪)

  a乐坏了搀嘴的猫咪,你看出了什么 <有很多小鱼>

  b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c读完了,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呢

  真是一幅有趣的画面!下面就请女生来读读这句话

  下面请全班同学一齐来读读第三段

  (9)现在我们看着课本上的图画来做一个练习

  ① 拾一把麦穗,馋坏了(骄傲的公鸡)

  ② 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

  ③ 唱一支山歌,逗一逗(爱叫的花狗)

  (10)学习了下两段请大家思考:我们从这两个小节中,可以看出乡下孩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聪明能干、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

  板书:乐

  6、教学第四段

  ⑴导读:哦,乡下孩子,生在----

  长在----

  小结:乡下孩子的聪明能干和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都是因为他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从小就得到了爸爸妈妈的疼爱,经受了大自然的锻炼,他们茁壮成长

  学生齐读全篇课文

  三、指导背诵

  1、 下面请每组的同学齐读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大家齐读

  2、 指着板书试背课文

  3、 各人轻声试背

  4、 指名背

  5、 齐背

  四、作业

  1、 完成天天练、补充练习

  2 、比一比。

  怀 (  ) 野 (  ) 曲 (  ) 皮 (  )

  坏 (  ) 也 (  ) 由 (  ) 波 (  )

  填一填。

  一  草叶 一  小鱼 一  歌曲 一  菊花

  蝴蝶     古诗    故事    野菜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6

  《乡下孩子》是苏教版国标本二上的一篇课文,全文用儿童诗的形式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读来清新舒畅,是一篇孩子乐学的诗文。

  第一课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堂看似平常普通的侧重认识生字的课,上来却饶有趣味,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归纳了几点成功的经验。

  备课时,我分析这课的生字,感觉二会字、四会字特别多,一堂课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每个生字并不现实,所以我选择四会字与二会字的分开教学。含有四会字的词语我侧重字型、词意的分析;含二会字的词语我重视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把词语分成两批来出现并各有侧重点的方式我以前教学中并没采用过,因此学生也觉得兴趣很浓,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其次,在四会字词语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认字方法,比如“怀里”和“乐坏了”两个词中的“怀、坏”的比较是这课要突破的重点,我让一个小女孩扑到我怀里来,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我告诉学生“怀里”是靠近心脏的地方,所以是竖心旁,因为这个场景,相信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不会遗忘。

  在分析词义的环节中,孩子们的回答也很精彩有趣。如“馋嘴”一词,有个孩子说,“老师,《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就最喜欢吃东西,他就是馋嘴”,典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这个词语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在孩子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还指导学生朗读好一些特别的词语,如“欢唱”、“乐坏了”,我要求他们欢乐高兴的读出来,为朗读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8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乡下孩子特有的快乐生活。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境;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境;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快乐;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情。诗歌文字简略,极具跳跃性,如果能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发挥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创新思维,对于突破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也有极大帮助。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通过情景导入、自读体会、语言发展、诗歌创作这四部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情景导入,激趣学习

  课堂一开始,我就以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几乎说了半节课,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这样让学生联想到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很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自主选择,细读体会。

  诗歌的二、三小节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要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要求。首先课文二、三小节的写法基本相同,我就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几件有趣的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把它多读读,读有趣一点,如果你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又一次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变传统的教师“讲”为学生自己“读”。

  3、语言发展,提高思维。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第二、三小节后,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仿照诗句改一改,编一编,续一续等,并且经诗歌创作写在黑板上,最后再读一读,这又是一个积累和巩固、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诗歌创作“扶”的一个阶段,改变诗中的几个字,就变成了自己的小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4、诗歌创作,延伸教学。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文只有四个小节,老师建议你们能将刚才说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创编成两句(也就是一小节),让这首诗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教师让学生在开启了思维之窗后,发挥各自想象,仿照例句,创作自己的小诗。

  整篇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激情,以读促悟,以悟促情,以情促说。创设具体、生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等手段,使学生在想象、创作等方面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愉悦和谐,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作用,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儿童诗。诗歌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意境清新、活泼,但文字简略,语意上极具跳跃性。因此,我把训练朗读、积累语言、发展想象力、感悟诗歌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后者又是本课教学上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一个“乐”字,以读、演、想、说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这次的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品读感悟  

  在学习第一节时: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幼小时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时的感觉,再抓住“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在父母关爱下的乡下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从而把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启发想象 抓住诗歌的“空白”点

  在理解第二节时,我抓住两个想象点:想想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捉到了蝴蝶,会编织什么美丽的故事呢?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进行想象说话,学生思如泉涌。在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朗读。之后,我对诗歌内容进行了拓展:

  学完第二小节后,出示句子:捉几只萤火虫,能                 。

  几朵鲜花,能                  。

  学完第三小节后,出示句子:割一篮青草,撑圆了               。

  撒一把米粒,                     。

  这样的训练,意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了句式,丰富了语言。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使学生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活学活用。同时,在训练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诗歌意境,体验诗歌的灵动。

  三、读演结合,体会诗歌的意境

  低年级的孩子,最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最喜欢表现自己。于是,表演成了他们最受欢迎的课堂表现形式。我在教学第3节时让学生做做“挖野菜”的动作、演演小猪撑得圆圆的肚皮,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介绍乡下孩子是如何“逮鱼”的以及利用动作和语言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一串”这个词的意思。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老师的及时评价,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体会出作者的思想,又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之顺利地实现语言的内化。

  四、尊重学生感悟 教师正确引领

  在前三个小节的结尾,我分别出示句子:(1)这是一个     的乡下孩子。(2)这是一群    的乡下孩子。(3)这又是一群    的乡下孩子。从个体到群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来填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快乐的孩子……;这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快乐的孩子、能干的孩子、了不起的孩子……”老师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并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最后一段总结性的话语:乡下孩子,在这片大自然中,用自己的聪明和勤劳创造了童年快乐、幸福的生活。希望我们城里小朋友也能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我们的幸福童年。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定位。

  五、重视写字教学  确保写字时间

  低年级语文课堂,除了活泼开放、重视语言的发展、朗读的训练之外,识字、写字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前我查阅资料,发现除了“怀”的竖心旁与“心”有关以外“坏”其实在古代还有“土丘”的意思。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知识点告诉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生字字形的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我留足时间(约10分钟),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除此之外,这节课也有值得我深思的一些地方。

  1、在整堂课上,虽然我使用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及自己表现出的快乐神情、并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读,一起演,试图去感染每个学生,但收效甚微,可见我在课堂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方面还有所欠缺,没能很好地做到文本、学生、教师这三者共振。

  2、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方面也不够。在说话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语显得有些单一。对于一些说话紧张的学生,没有能很好的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待以后多学习,多积累。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9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字词

  2、过渡: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我们都是乡下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这一篇描写我们乡下孩子的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轻轻地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并指名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1)有谁知道黄鹂是种什么样的鸟呢?(出示图片)

  (2)欢唱是什么意思?

  (3)谁能来读好“欢唱的黄鹂”

  (4)这里的“黄鹂”指的是什么呢?

  (5)乡下孩子和黄鹂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可爱、欢乐、声音动听

  (6)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被妈妈抱在怀里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黄鹂,成天乐呵呵地笑着。

  (7)现在,哪只小黄鹂能来试试看,读好这一句。

  评价:你能读得再高兴点吗?

  你的声音就像黄鹂一样动听。

  我感受到了你像黄鹂一样的可爱。

  3、出示并齐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1)野菊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形容一下吗?(出示图片)

  (2)谁能来做一朵盛开的野菊,请你读出来。

  (3)句中的盛开的野菊指的是什么呢?

  (4)乡下孩子和野菊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命力强像花一样的渐渐地长大

  (5)让爸爸背着的感觉是这样的呢?

  小结:乡下的孩子真幸福啊,是爬在爸爸背上渐渐长大的。

  (6)谁能来做一朵幸福的野菊花呢?请你来读一读。

  评价:能让野菊开得更旺一点吗?

  读得真好,真是朵美丽的野菊。

  4、齐读第一段

  5、学习第二、三段

  (1)美丽的春天来了,她来到了田野里,(出示春景图)你会干些什么呢?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朗读二、三两段。

  (3)课文里的乡下孩子都干了哪些事啊?

  学生点说边板书: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

  (5)a、大家喜欢蝴蝶吗?(出示蝴蝶图)你捉过蝴蝶吗?

  b、捉蝴蝶确实是一见快乐的事,可是老师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啊?(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把小动物放在故事里,就能讲很长很长的故事。

  c、如果是你,你会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d、齐读这句话

  评价:能读得再美丽一点吗?

  老师听出美丽来了。

  (6)过渡:乡下孩子不仅会捉蝴蝶编故事,他们还有一项本领呢,是什么啊?

  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如果是你,你会吹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谁能再动听一点。

  真是动听啊。

  小结: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捉只蝴蝶就能编一个故事,一片小小的草叶在他们的嘴里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来。

  齐读第二段

  (7)(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齐读并说说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由此,你觉得乡下怎么样?

  小结:这些孩子真勤劳真能干啊请男生来读读这一句。

  评价:哎,小猪没吃饱啊。

  恩,大家真勤劳,把小猪喂得饱饱的。

  (8)(出示:逮一串小鱼,乐坏了搀嘴的猫咪)

  a、乐坏了搀嘴的猫咪,你看出了什么《有很多小鱼》

  b、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c、读完了,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呢?

  真是一幅有趣的画面!下面就请女生来读读这句话。

  下面请全班同学一齐来读读第三段。

  (9)现在我们看着课本上的图画来做一个练习。

  ①拾一把麦穗,馋坏了(骄傲的公鸡)

  ②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

  ③唱一支山歌,逗一逗(爱叫的花狗)

  (10)学习了下两段请大家思考:我们从这两个小节中,可以看出乡下孩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聪明能干、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

  板书:乐

  6、教学第四段

  ⑴导读:哦,乡下孩子,生在……

  长在……

  小结:乡下孩子的聪明能干和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都是因为他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从小就得到了爸爸妈妈的疼爱,经受了大自然的锻炼,他们茁壮成长

  学生齐读全篇课文。

  三、指导背诵

  1、下面请每组的同学齐读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大家齐读

  2、指着板书试背课文。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

  5、齐背。

  四、作业

  1、完成天天练、补充

  2、比一比。

  怀野曲皮

  坏也由波

  填一填。

  一草叶一小鱼一歌曲一菊花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情意沟通,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课文语言文字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我教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片段为例反思如下:  

  [教例]

  过渡:是的,乡下孩子的生活可真丰富多彩呀,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想读吗?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

  互动评读: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你从他的读书中听出乡下孩子的生活快乐在哪儿呀?

  引导体验:

  1、“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1)想象体验:乡下孩子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位乡下孩子,在草地上跑着、玩着,捉住一只蝴蝶,你会编织什么故事啊?

  (2)尝试体验:乡下孩子含一片草叶,还能吹出动听的歌曲。你们想试一试吗?(动手表演)

  (3)欣赏体验:你们想听一听那动听的歌曲吗?(放音乐)

  (4)诵读体验:谁能像乡下孩子一样把这一自然段也读得非常动听,让大家都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真快乐、幸福!(个别读、赛读、齐读)

  2、“割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搀嘴的猫咪。”

  看图理解:撑圆

  表演朗读:读出小猪的快乐

  换词理解:逮(捉)

  乐坏了(快乐极了、高兴极了)

  演示理解:一串小鱼

  (4)感情朗读:指导读出小鱼的多、,猫咪的快乐,体现乡下生活的丰富多彩!(个别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齐读)

  过渡:如果你是乡下孩子,在生活中你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大家来当小诗人:谁能照着书上的样子来说一说:

  拾一把稻穗,。割一篮青草,。采一束鲜花,。……

  感情朗读或表演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反思]

  一、以人为本  

  本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运用,一直到最后鼓励学生朗读背诵,整个教学环节都突出“以人为本”,学生个个要读、愿读、抢说、乐背。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各自构建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体验与理解。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开放学生,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二、以读为主  

  以读生趣,以读生情,是本课教学特色。这首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低年级的诗歌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在教学中,我不但在诵读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而且在浓烈的朗读氛围(自由选读、品读、评议读、表演读、男女赛读)和多种方式的情感体验(如编故事、吹草叶、听音乐、表演等)中让学生充分去思、去想、去创造,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乐趣,领略到了诗文独有的意境美。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  

  过去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教师牵着走,现在我们提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在教学中,我在学生领悟诗文的基础上,积极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换位体验,创造想象,也来当小诗人。此时,“情动而辞发”,学生个个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于是,智慧的火花不断在课堂上迸发,“捉几只蚂蚱,乐坏了可爱的公鸡。挖一篮萝卜,撑圆了小兔的肚皮。采一束鲜花,喜坏了年迈的奶奶。……”此时,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显现,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一个个稚嫩而富有灵气的小诗人诞生了。他们拥有了欢乐、兴趣,也拥有了自信、动力和成功。课堂真正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总之,以读书为主线,以感悟的培养为重点,给孩子留下机会,真正赏识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孩子,语文,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1

  一、理念。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根本性的资源。学生因为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教材、本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心理和感情上差异,如果总以“学生角色”这一固定模式参与思维,就会“立与文外”而无动于衷,这就必须指导他们在课堂中进行角色转换,缩小人与人、与课堂的诸多差异,消除认识心理障碍。

  二、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只要内容。

  3、  通过转换学生课堂角色,培养学生角色体验能力和思维水平。

  4、  初步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流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对话导入课堂。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的有趣的家庭作业完成了吗?

  生:完成啦!

  师:老师要求你们回去听一听爸爸妈妈有趣的童年故事,同时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它记下来。谁来说说?

  生:我用画画的方式来介绍爸爸妈妈的童年故事。

  生:我是用录音的方法来记下爸爸妈妈的童年故事的。

  生;我想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介绍爸爸有趣的童年故事。

  (二)转换课堂角色,体验童年生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介绍爸爸妈妈的童年,谁先上来?  

  甲生:拿这磁带上来,兴奋地说:“我把爸爸的童年故事用磁带录了下来,你们听。”(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录音机里传来他爸爸的童年回忆: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的田野留下了我很多很多有趣而又难忘的故事。就拿放学回家到野外去割猪草的是来说吧……(同学们听到有趣的地方都不约而同地放声大笑起来。)

  乙生:拿着一张照片(春天在油菜田里几个小朋友的合影),放在投影下介绍起来;你们知道这位七八岁的小姑娘是谁吗?她就是我的妈妈。(学生哈哈大笑,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蒋成,我想纠正你刚才的讲话。你应该说:这位小姑娘是我妈妈小时候。”)他停了一下,说:“对,旁边一些孩子都是我妈妈童年时的伙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村子里来了个拍照片的,这天刚好是妈妈的生日,于是妈妈就用自己仅有的一元钱邀请伙伴们合影。你们看,我妈妈是不是笑的最甜?(又是一阵笑,有的学生说,你妈妈真幸福,有的学生说,你的妈妈真自由……)

  师:不错,刚才你们听得很认真,特别徐丹小朋友还及时跟介绍的小朋友纠正错误。下面我们继续开始。 

  丙生:拿着一张画上来放在投影下,自豪地说:“听完爸爸妈妈的童年,我通过想象,把爸爸妈妈的小时候的生活画面用图画表现出来了,你们看,这是我爸爸妈妈小时候游泳的池塘……(其他同学边看边问,七嘴八舌。有的问你爸爸妈妈小时候就生活在一起吗?有的问:那池塘大吗?现在还在吗?有的问:那池塘里的水是不是很清澈?……)

  (三)配乐朗读课文,理解诗中角色。  

  师:同学们的介绍使我们仿佛回到了爸爸妈妈的童年,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童年,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老师的童年,你们想听吗?(同学鼓掌欢迎)我的介绍方式跟你们不一样,我用诗歌的形式(板书:乡下孩子)

  师:配乐朗读结束后,说:“这就是老师的童年,我们乡下孩子的生活。你们觉得老师讲的美吗?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呢。现在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吧!

  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边读边思考(1)课文中的野菊和黄鹂是指什么?(2)乡下孩子在田野里会做什么?

  生:读后交流,各抒己见。

  (四)想象编写诗歌,比较两种角色。

  师:是呀,乡下孩子的生活在田野里,在阳光下,是多么的自由,多么的开心。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也有我们生活的乐趣。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平时都做了哪些有趣的生活。

  生:……

  师:讲得真好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编成一个有趣的诗歌。老师说上句,你们动脑说下句。

  师:曾是爸爸怀里?

  生:好问的皮猴。

  生:听话的绵羊。

  生:美丽的杜鹃鸟。

  师:曾是妈妈背上?

  生:……

  师:拿出一张纸头,可以?

  生:……

  师:去一回公园,就有?

  生:……

  师:玩一次橡皮泥,能够?

  生……

  师:喔,城里孩子?

  生:生活在校园里。

  生:生活在公园里。

  生:生活在闹市里。

  生:生活在商场里。

  ……

  师:拿出你们的笔,模仿《乡下孩子》的格式把刚才的对口练习写下来,就是一篇好的诗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好吗?

  生:《城里孩子》

  三、教后反思。

  (一)角色转换和语言训练相结合。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积累、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着眼点“。课前准备和课堂上不同形式介绍父母的童年故事使学生由父母的童年转换为自己的童年。将他们走向于生活角色,有话可说,有理可悟、有情可发。

  (二)角色转换和文本内容相结合。

  因为孩子身份的转变,实现了学生思维角度的变更    

  爸爸妈妈的回忆就是我今天的生活,便轻而易举地将学生从文外拉进文中。学生在与教材零距离的接触中放飞想象,更深、更透地理解文中内容,仿佛自己就是父母背上的野菊、黄鹂,仿佛自己就是在田野里、小河边抓鱼、摸虾的乡下孩子。

  (三)角色转换和思维培养相结合。  

  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发散思维、联想和想象。在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时,我利用教材蕴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体会自我角色 城里孩子。说说自己的城市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积极动脑,师生进行对口练习,最后编写诗歌《城里孩子》。使孩子的创新思维得以放飞。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4

  《乡下孩子》教学回眸

  《乡下孩子》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4篇课文,是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儿童诗。全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洗练而富有童趣,创设的意境清新活泼,极富想象的空间。但本文与城市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学生对于一些乡村生活可能难以理解。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开拓视野,发展想象,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激起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习部分生字。

  《教育学》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其语文素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呢?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体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把他们的情感、动机、巧妙地牵引出来,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使他们主动的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上课伊始,我利用一段欢快、富有乡土气息的歌曲《农家小女孩》导入:小朋友们,有个熟悉的小伙伴唱着歌儿向我们走来了,是谁呀?孩子们被欢快的音乐感染,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拍起手。当听到“戴斗笠、光脚丫,小河边尽情来玩耍。搓泥巴、捉鱼虾,农家的生活乐无涯”时,他们不由地叫起来:“是乡下孩子,乡下孩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尊重学生主体阅读权利

  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阅读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配合中,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培养主体阅读能力。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你对课文哪些地方最感兴趣,你就把它好好地读一读吧!”“把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让他也感受感受。”“谁愿意把你觉得最有趣的部分读给我们大家听听”为契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阅读的权利。不一节一节的机械教授,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感悟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充分为学服务。甚至在总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结学习内容时,我一反过去教师总结板书的形式,而是用“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怎样?能否用一个词概括?想一想,我走到谁旁边谁就悄悄地告诉我。”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我用说悄悄话的形式听了一组,请4—5个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板书,其他同学则悄悄告诉小伙伴。对于这种新颖的形式,学生是很乐于参与的,人人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更何况还能像老师一样板书!课堂上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低年级的孩子们也潜移默化地了进行了概括课文内容的尝试。这种种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主体阅读的愿望得到满足,主体阅读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人的创造力的基础。诗歌文字简略,极具跳跃性,如果能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无疑也有极大帮助。

  在理解第二节时,我抓住两个想象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针对第一句,我激发学生想象:看看图,想想,田野上都飞舞着什么样的蝴蝶?乡下孩子捧着这美丽的蝴蝶,会想到些什么呢?学生思如泉涌。有的说,他也想变成那美丽的蝴蝶,为花儿传播花粉,让花儿开得更鲜艳;有的说,他希望蝴蝶能带上他飞到城市里去,看看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针对第二句,我播放了一首优美的草叶曲,和着乐曲,我轻声问: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边闭着眼欣赏,边带着陶醉的语气告诉我:看到了树林,听见了小鸟唱歌,还看见了一个乡下孩子骑在牛背上快活的吹着草叶。这时,教师再煽动学生的情绪:这么美、这么动听,相信一定能读好!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读起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四、开展讨论交流式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开展讨论交流式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活动,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而通过这种交流讨论,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交融,必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本文第一节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以“这一节我读了几遍都没读懂”来寻求学生的帮助。果然,在帮老师的动机下,孩子们主动开始探究。自己读、自己想、小组交流讨论。当我以朗读的方式感谢他们帮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享受到了极大的成功的喜悦。而在交流乡下孩子生活的趣事时,我让他们“知道的同学可以告诉小伙伴,不知道的同学可以问问小伙伴或者请教请教老师”,人人都处在交际的范畴,课堂氛围被激活,学生也在合作中得到了乐趣。

  在这节课上,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我欣喜的看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孩子们在情感体验、想象创新、语言积累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教师如果诚心实意地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看作是自身发展的体现,以此激起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3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

  捉一只蝴蝶,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师: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

  师:指名朗读

  师:他们都做了什么?                                                           

  生:捉蝴蝶

  生:用草叶吹口哨

  生:挖野菜

  生:逮小鱼

  师:我们也都是乡下孩子,你平时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去抓鱼

  生:我会去钓鱼

  生:我会去捉螃蟹

  生:我家养了羊,我会去割草。

  生:我会去采野花

  ……

  师:那在这么多有趣的游戏中,你最喜欢做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想象)

  生:我最喜欢捉蝴蝶。

  师:那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是怎么捉的?

  生:我在草地上玩耍时,看到那边话丛中,有几只美丽的蝴蝶在飞来飞去(插话:可以换一个美一点的词语)。有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师点头)。还有一只听在花瓣上,我就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一捏,捏住了蝴蝶的两个翅膀。这只蝴蝶很美,翅膀上有很多种颜色。看了一会,我就把它放了。

  师:你说得很好,用了一个很美的词语,使你说的话,更加形象,也更加惹人听。并且还说出了捉蝴蝶的动作,非常的好。还有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做什么?

  生:我最喜欢在水沟里捉鱼了。我家后面有一条水沟一直通到河里,有一次,水沟里有很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我看见了,就脱下鞋子和袜子,把裤管和袖子卷起来,然后轻轻地走到水沟里,站了一会,小鱼在我的脚边游了,我用手一扑,鱼全都跑光了,一条也没有抓住。我只好继续站在那里等,把手也放在水里,过了一会,鱼游到我两个手的中间,我飞快地一合,抓住了一条小鱼,带回家给小猫吃了。

  师:你说得太有趣了,老师也想跟着你去捉鱼了。还有谁来说?

  生:我也喜欢抓鱼,我是用网兜来抓的。先把网兜放在水里,等鱼游到网兜里(师插话:那叫自投罗网,学生都笑了)我就用力一提,鱼就在我的网兜里跳了。

  师:那你为什么不看见鱼再用力一抄?

  生:不行,那鱼很狡猾的,一下子就会全跑了。

  生:不好,那样的话,一条鱼也网不到。

  师:看来你们的经验还很丰富啊!我得多想你们学习啊!还有谁想说?

  生:我想编一个花环,送给老师。采许多野花,编成一个圆形,可以让老师戴在头上,很漂亮的。

  师:谢谢你!

  生:我也想说,我想捉小虫,喂小鸟。

  生:我想去采竹子的叶子,也可以吃口哨,可好听了,我爸爸就会吹的。

  生:我想去拔萝卜,给小兔子吃。

  ……

  生:你们说得这些事都太好玩了!那你拔萝卜是为了喂小图,捉小虫是为了喂小鸟,那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把它说得美一点,就想儿歌一样呢?

  出示句子训练:

  拾一把稻穗,————————————————————————

  割一篮青草,————————————————————————

  采一束野花,————————————————————————

  —————,————————————————————————

  反思:

  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训练片段,就是让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以及对生活经验的唤醒,进一步感悟和体验乡下孩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乐趣。在学生进行语言组合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感觉一幅幅画面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个学生那生动而活泼的脸庞,有趣而谨慎的动作,一下子全都鲜活地展示出来。而我们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成为不断地激活学生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里,只有在不断地对话和刺激中,学生沉睡的经验才有可能被唤醒而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同化、调整或重构。当然只有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突破知识体系的“茧缚”,从而激起了学生多思、创新的火花,唤醒其个体生命特有的灵气和才情,使学生的真情得到自然宣泄。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1

  读《乡下孩子》

  《乡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课文以儿童的笔触描绘了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语言生动而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赏心悦目。那么,教学时我们如何把握好诗歌的特点来实现智慧与心灵的碰撞,思想与情感的沟通呢?

  我想,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对乡村孩子的生活并不十分熟悉,这种“陌生感”会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产生一点小小的距离。他们对课文内容或许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已。因此,我们首先要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丰富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诗文要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想,诗歌犹如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是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吸引学生入境,激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文本形式。《乡下孩子》这篇课文图文并茂,便于我们创设情境。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美丽的图画,加上自己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再现乡村美好的生活情景,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来到了美丽的乡下,和乡下的小伙伴一起在阳光下捉蝴蝶、采草叶、吹歌曲、逮小鱼、挖野菜……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使他们轻松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要很好地体验诗歌的情感,那就需要借助已经创设的情境,反复咀嚼诗句,让学生品尝出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生动。理解诗歌的语言,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把诗歌的语言再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学生把胸中的诗境与课文情境所展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诗的韵律、节奏中进一步体验激荡在文字间的情感,从而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然而,语文的学习最终是要将别人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语言。这首诗歌语言优美,在朗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读中体会诗歌留有的“空白”。而这些“空白正是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比如:第二自然段是非常便于学生展开想象诗歌语言,可设计这样的练习:1、田野中飞舞着怎样的蝴蝶?2、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3、他们会编织出什么样的故事?4、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第三自然段可设计这样的练习:1、撑圆了肚皮的小猪是怎样的?乐坏了的猫咪又是怎样的?孩子们又会怎样呢?2、让城里孩子想象一下乡下孩子还做了些什么事?仿照课文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3、我们也是乡下孩子,你曾经做了些什么?仿照课文试着写下来。这样的训练,不仅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了句式,丰富了语言。

  我想,我们只有尽力引导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才能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让他们用心灵与诗歌语言对话,同时,在训练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诗歌意境,体验诗歌灵动。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