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仰面清风 点赞 分享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了。瞧,小树吐出了嫩芽,花儿露出了笑脸。听,春雨淅淅沥沥,鸟儿叫声清脆。多美好的春天啊!你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2、你们喜欢春天吗?有两位大诗人把对春天的喜爱写成了古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古诗两首》。(板书课题,齐读)

  二、教学《春雨》。

  1、了解诗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大诗人杜甫吗?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2、指导初读。

  (1)小朋友,这些天一直在下雨。可你注意过没有,这雨和夏天的雷阵雨有什么不一样呢?

  (2)提到春雨,人们还常说:春雨贵如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春雨为何这样“贵”呢?

  (3)介绍写作背景,播放录音朗读。

  (4)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3、检查初读。

  (1)出示杜甫图片:看谁来了?他今天来的目的是要考考大家,回答得好的小朋友还会得到“大拇指”,愿意接受挑战吗?

  (2)出示: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nǎi      suí       qián      rùn        xì

  乃       随风      潜入      润物      细无声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④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一写这五个生字呢?

  指名说识记生字的方法、书写时的注意点,师相机范写“乃、随、润”,学生描红。

  (3)出示古诗,指导把古诗读准字音。(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

  4、精读古诗。

  (1)学生自主学习:读一读这首诗,然后标出不理解的词,可以先请字典朋友帮助,还可以和四人小组内的同学共同讨论一下。

  (2)交流不理解的词。

  理解“时节、乃、随、润、潜入”等字词。

  (3)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

  (4)为什么说是“好雨”?好在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5)汇报交流。

  ①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板书:知时节

  指导读这两句诗。

  ②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板书:细无声

  指导读这两句诗。

  ③出示全诗的意思,齐读。

  (6)指导朗读全诗。

  5、指导背诵。

  看,诗人又出题了,(出示:“你能背这首古诗吗?赶快试试吧!”)

  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集体齐背。

  6、了解原诗。

  这首诗原本叫《春夜喜雨》,原诗共有八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城西小学继教网    点击数:61

  《春雨》片断赏析【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师:(示投影:春雨飘飘在果林————,——桃花;洒在树梢,——柳芽;落在田野,——庄稼;降在池塘,——青蛙。)

  生:(自由练习读第2句,朗读填充评议)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师请生戴上头饰,加进联想,把春雨和桃花、青蛙等的对话表演出来。)

  师: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

  点评:本片断做了这方面的探索:

  1、借助想象,创造形象。在教学中,请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象出春雨的声音和形象,深切感受春雨的美和语言的美,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2、引导模仿,创造情境。在教学中,抓住春雨给景物带来的变化,出示句式,让学生模仿说句,想象情景,这既引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又进行了句子的练习,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内容

  城西小学继教网【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3

  二年级下册文章第一课为《古诗两首》,内含《春雨》与《春晓》两首诗。以这两首描写春天的诗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进春天的门,顿觉春意萌生,万姿百态。

  《春雨》为杜甫名作,原诗名为《春夜喜雨》,四联。教材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前两联,并更名为《春雨》。诗眼为“好”,好在知时——好雨知时节;好在适时——当春乃发生;好在内敛——随风潜入夜;好在润泽——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好雨,又怎能不令作者满心欢喜呢!虽然原题中的“喜”字在诗里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所以,我以为,诗眼为“好”,诗心为“喜”。

  《春晓》为孟浩然名作。在笔者的心目中,此诗可与李白的《静夜思》媲美。两首的共通之处在于初读平淡如话,再读品味,却觉意境深远,意蕴深邃,均有悠远深厚,独臻妙境之感。虽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然而更多的是,作者偏向了“惜春”。细细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复吟咏,一腔惋惜油然而生。

  充分理解了两首诗所要传达的情感之后,又怎样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在教完《春晓》一诗后,我让学生把《古诗两首》再好好连起来读一读,发现一下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细心的同学很快发现:《春雨》是写的是晚上,《春晓》描述的是白天。这时间的不同也正是这两首诗不同之处。然而仅仅如此,孩子们挖掘到的只是表象。如何让他们透过表象悟出两首诗本质的不同呢?我采用的方法是:

  一、朗读。用声音里带有欣喜的语气来示范朗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声音里带有遗憾的语气来示范朗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对比一读,孩子们若有所悟,感觉出写这两首诗的作者心情有所不同。

  二、看图。让学生细细观察《春晓》一图中桃花的花瓣,那飘零的花瓣一片又一片。再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株桃花如此,多少株桃花又如何?桃花花瓣如此,其它花又如何?略带苍凉的描述再加上图画空白处引发的想象,让学生一时间沉静下来,若有所思。

  三、对话。通过朗读感受与看图思考,学生的对话也有了可构建的基础。在充分朗读与思考后,学生逐渐开始表达:

  ——作者看到落下的花瓣,心里十分难过。

  ——我知道了,作者不仅热爱春天,还对春天的离去感到可惜。

  ——我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格言。

  在几个逐渐形成思考能力孩子的带动下,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虽然有的还辞不达意,有的还只能说出几个词,甚至有的连词都还不会说。但我想,这份情感每个学生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于是我建议:

  ——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表现一下你对这两首诗不同的感受。读好了,老师就知道你读懂了。

  一时间,教室里的同学开始摇头晃脑,煞有介事的朗读起来。观其颜,闻其声,皆现诗情。喜哉!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5

  《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突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春雨》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学上从歌曲导入,活泼自然,体现了诗歌轻松优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通过自读、议读、有感情地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想,逐步理解诗意,欣赏诗歌的韵律美。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6

  么呢?先看看书,想一想。

  生:(学生打开书,同桌间小声交流)

  生:我想学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我想巩固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

  生:我想知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想知道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生:我想背诵这篇课文。

  师: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想知道课文的哪些句子是写春雨的?

  师:问的好。

  生:我想知道哪些句子写雨中的物?与春雨有关吗?

  生:我想知道哪些句子写雨中的人?与春雨有关吗?

  师:好。同学提的问题真全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二、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教学,改变了由教师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主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由教师构建转变为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参与指导的过程。教师要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以相信和尊重学生为前提。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构建的能力的,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语文是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感悟、体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教学片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那么多问题,看来学生是有自我挖潜能力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正是教师想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吗?过去教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的做法要彻底的改变了。

  三、问题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自我构建学习过程?

  四、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研究的主题。有人说:“现在是变地球中心说向太阳中心说的彻底改变,是语文教学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我觉得说的非常形象,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应该彻底的抛弃了。学生是学习的人,他们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为什么做事都有教师支配呢?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了,我们却对孩子越来越不放心了,越来越认为孩子教师“不教”就什么也学不会,这种认识一直是我们教育发展的霹雷。我认为教师的教是必要的,但代替不了学生发展的全部。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变“教学”为“学教”。也就是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指导、传授在后,这才符合现代教学需要。

  学生自我构建学习过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浅显易懂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以后,大部分自己能读懂,所以,教师不必要把课文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无数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教学还要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我选定学习内容,因为自我选定是学生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它避免了教师重复性的劳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人会问:“孩子那么小,会知道学什么?”我也感觉到起初孩子是不知道的,但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训练意识的加强,孩子是完全可做到的。如果教师总不这样做,那孩子永远也不会自我学习。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有没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是有的,例如,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就有好多种,有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7

  一、案例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习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very    good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二、评析

  本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活用了教材,注重了在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学会了表达。首先让学生从仿句入手,感悟语言形式,再变换对象,想象春雨、柳树、麦苗、青蛙的对话以及快乐的心情和表现。这样就给予了自然的生命意义,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话般的意境,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假象角色(桃花、柳树、青蛙)的方式,与春雨对话,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注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再想象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得到飞跃。随着教学情节的展开,教师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戴头饰演一演春雨、桃花、青蛙、麦苗,自主的创造童话剧,这不仅活化了自然中的事物,而且体验到了大自然的乐趣。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自然的结合,人性的真诚表达,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吗?

  三、思考

  阅读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教育?

  四、对策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

  1、充分利用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研究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所反映的文化是多元的,教师注意把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先进的科学理念、关注社会、自然、生命等有价值的问题挖掘出来,但不意味着强加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2、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无论编写的多么好,内容多么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这些规定都说明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建立起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与文化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间,选准联系点,切入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网络知识,吸纳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感。

  3、鼓励学生多种方式感受教材

  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个性气质不一样,所以,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划整为一,学生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如对某一内容的体验,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等,甚至可以是“突发奇想“的建议,这样阅读教学才具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才是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教学。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8

  一、案例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全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练习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生:(学生练习读,读后讨论,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我们小组认为这篇课文有五句话。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继续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课文第一句是写春雨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读第一句)

  师:你的勇气可佳,但感情欠缺了点,谁能更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把春雨的美读出来了。

  生:她读出了春雨的细小和轻柔。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都感受过春雨,那么下春雨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

  生:下雨的时候会有沙沙的声音。

  师:你愿意模仿一下吗?

  生:(学生轻声模仿春雨沙沙声,其余学生静静地听)

  师:不错,真像!你观察得很细。如果我们大家都来模仿一下沙沙的雨声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学生们都轻声模仿甚至甚至的雨声)

  师:美不美呀?

  生:美!

  师:谁愿意把它美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师为其配乐)

  师:好,读了第一句,你好象听到了什么?好听吗?

  生:我好象听到了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一样,真好听?

  生:我好象听到了琴声,真有趣儿。

  生:我好象看到雨丝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想蚕丝,软软的。

  师:他说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说的太好了,我们夸夸他!

  生:very   good!

  师:既然我们从这句话中听到了这么美的声音,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读一读?

  生:是。

  师:看谁把它的美读出来。小声地练一练。

  生:(小声有感情地练读第一句)

  生:我想和我的同桌一起读。

  师:好。

  生:(同桌读)

  师:(简要鼓励性评论)

  生:老师,我想和我的小组一起读。

  师:好。

  生:(小组读)

  师:(简单评价)

  生:老师,我想和北行的同学一起读。

  师:好。

  生:(北行同学齐读)

  师:真不错!好,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二句是写雨中的物。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读第二句)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真有感情,好象桃花都开了,柳树发芽了,小青蛙也出来了!

  师:你说得也好。

  生:我们小组认为写雨中的物与春雨有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没有春雨,桃花能开吗?(不能)

  如果没有春雨,柳树能发芽吗?(不能)

  如果没有春雨,庄稼能长成吗?(不能)

  如果没有春雨,青蛙能醒吗?(不能)

  师:她真的把我们说服了,她说的好不好啊?

  生:好。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3、4句是写人的(读3、4句)。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把“沾湿他的花褂”的“花褂”读得声音太低了,如果这里再读得重一点就更好了。

  生:他把“绿化”的“绿”读得太重了,应该把“化”字读得重一些。

  生:如果,他的声音再大一些,感情再丰富一点就更好了。

  师:好。希望你能吸取同学们的意见,把课文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下?

  生:(读3、4句)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真有感情,好象我也参加到这个植树活动去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写雨中人与春雨有关。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春雨过后,土壤里更有营养了,这时候把小树种下去,小树会长得更好!

  师:你说的真好!

  生:老师,我们小组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好。

  生:(小组读,师为其配乐)

  师:哪个小组还想来试试?

  生:老师,我想代表我们小组读。

  师:好,她边读我们边想,这篇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

  二、评析

  阅读教学首先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教学片断,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主要特点如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首先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课文的择读,一是来自求知的需要,二是来自情感的需要,教师要满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就必须放下权威,少指定多启发,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本教学片断,教师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想读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案例中,教师的引导“读了第一句,你好象听到了什么?好听吗?”学生说:“我们小组认为写雨中的物与春雨有关“师反问:“为什么?”“你概括的真简炼,那么课文是如何描写春雨的?”“好,她边读我们边想,这篇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还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既然我们从这句话中听到了这么美的声音,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读一读?”“你说的真好,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把“沾湿他的花褂”的“花褂”读得声音太低了,如果这里在读得重点就更好了。

  生:她把“绿化”的“绿”读得太重了,应该把“化”字读得重一些。

  生:如果她声音再大一些,感情再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师:好,希望你能吸取同学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把课文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下。

  以上说明读的训练要注重过程的指导,要经过反复的揣摩才能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思考

  如何在品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对策

  1、在讨论探究中读

  让学生针对某个句段,展开讨论,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读出什么样的语调、语气等。通过发表各自的见解,相互启迪,使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2、在品词析句中读

  让学生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理解和体会句子的内容和外延,一般可采取换词增减法、变序法,比较出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然后再引导学生朗读。

  3、在合作互动中读

  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如学习活动中,学生提出建议:“老师,我想和我的小组一起读。”“我想和我们北行的同学一起读。”“我想和同桌读。”这些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4、在情境体验中读

  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激励作用,情感的感染作用,问题的启迪作用,课件的演示作用,音乐的渲染作用,合作的愉快作用,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的读。

  5、在想象思辨中读

  发挥学生的想象,辨证的思考问题,再现课文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想就是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联想的方式,再现出具体的形象,使情境、文字、语言融为一体。

  6、在角色表演中读

  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充分反映出内心的世界。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模拟场景,创设氛围,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以扮演角色的方式,有声有色有动的朗读出来。

  此外,在读的训练的形式上也应体现多样性:如,引读、齐读、互读、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等。

  读的训练的程序一般有:试读——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

  范读——练读——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

  讨论读——练读——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9

  作者:蒋丽敏    转贴自: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三小学    点击数:82

  润物细无声——《春雨》教学谈

  蒋丽敏

  《春雨》是一首令人赏心说目的诗歌。这首诗文质兼美,全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们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学中通过多读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走进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在课前口语交际时,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好春光的意境之中。我满怀激情地引导学生:“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且还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妹妹,你们知道她的小妹妹是谁吗?”提出问题后,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儿童歌曲《春雨濛濛地下》,优美的歌声,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抢着回答:“春天的小妹妹是春雨。”我接着说:“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有大诗人杜甫的诗为证——《春夜喜雨》,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一位现代诗人笔下的春雨,现代诗人是怎样描写春雨的呢?”导入新课,在感官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的氛围。逐渐融入诗的意境之中。

  (二)感悟语言,启发想像

  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多读多思的基础上,向大家汇报读书成果。学生汇报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了这样几句诗:

  飘在果园点红桃花

  酒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野滋润庄稼

  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我特意把“飘、洒、落、降”四个字写成红色,把“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写成蓝色,在学生反复诵读后,体会到“飘、洒、落、降”都是“落下来”的意思,作者运用这几个词,一方面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汉语言的丰富性,而“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则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在春雨中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飘飘洒洒的春雨中,小朋友们在雨中植树,给这幅优美的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学生在品味语言的魅力之后,我启发学生:“作者把春雨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春雨像什么人?”学生思索后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春雨像勤快的小姑娘,把春天装扮得非常美丽;有的说,春雨像一位画家,给田野山川画了好多新衣服;还有的说,春雨是神奇的魔术师,她走过的地方就改变了模样……

  (三)表情朗读,开拓空间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学生在感悟、想像的基础上通过有表情地朗读来体验感情,领悟诗情画意。怎样读才能体会出“润物细无声”的感受呢?我为学生范读了“春雨沙沙,春雨沙沙”两句,读“沙沙”一词的时候,声音轻而快,学生通过仿读揣摩后,终于感受到了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的确是“润物细无声”啊!我又适时地播放了《春雨濛濛地下》画面,桃花盛开,柳枝飘拂,濛濛的春雨,如烟似雾,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诗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拓的空间,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春雨贵如油,春雨无论飘落在哪里,都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经过认真的讨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春雨飘落在花园,鲜花绽开了笑脸。”“春雨飘落在校园,操场上长出了绿绿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玩耍、做游戏,多么开心!”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我们的家乡属于半干旱地区,已经有好几年没下过一场透雨了,让我们带着对春雨的渴望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叶圣陶先生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春雨》这首诗的教学,增强了形象的感受,减少了理性的分析,达到了阅读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三小学)

  转载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10

  《春雨》教学反思

  学生自我构建学习过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浅显易懂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以后,大部分自己能读懂,所以,教师不必要把课文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无数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教学还要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我选定学习内容,因为自我选定是学生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它避免了教师重复性的劳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人会问:“孩子那么小,会知道学什么?”我也感觉到起初孩子是不知道的,但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训练意识的加强,孩子是完全可做到的。如果教师总不这样做,那孩子永远也不会自我学习。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提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有没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是有的,例如,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就有好多种,有的学生喜欢朗读,也有喜欢默读的,快速浏览的。学习方式的选择不一定是实效的,或许走了弯路,但毕竟是学生自我选择的,应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去比较、分析、完善、总结、优化,逐步的积累学习策略。当然,不能否定教师教策略、教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策略方法之后,教师必须放手,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3)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就是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外国专家评价中国的课堂教学,说教师讲的透彻,学生听的明白,可就是学生没有问题。中国的家长常这样问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老师的问题你回答出来了吗?”美国的家长常这样问孩子:“你几天的课有兴趣吗?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两种教育的观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反应出的能力也不同吧!孩子在学习中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要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呢?为什么不能以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呢?课改后,教师注重了学生的问,但有几位教师真正的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还是要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另外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估计不够,一但学生发问,弄得教师不知所措,课堂教学无法按计划进行。可见,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4)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体验人类社会是一个交往的社会,有交往就得有合作。一个国家不会合作是孤立的、落后的;一个企业不会合作是不会有发展的;一个人不会合作是不完整的,是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的人。我们的教学必须由单一的传授走向合作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合作学习也是学习活动的最佳方式。合作学习还要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和他人交流对话。(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国的班级特点是大班型,人多,学习空间差,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还处于理想阶段,但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意识,能做到的尽量要做到。)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自主体验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不经过自身的体验很难形成。如不吃葡萄的人是不知葡萄酸的。学习也是这样,如读课文,教师怎么讲读的技巧,学生不亲自读,永远也读不好;又如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不联系生活实际,不去联想或角色的表演怎么也体会不深。体验是重要的,是不能忽视的教学情节。让学生自主体验应是多种形式的,珍惜学生独自感受、理解、表达。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1

  《春雨》奏鸣曲

  湖北大学附属小学 干菊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

  案例描述

  引子

  星期一,春雨绵绵。下了好多天的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几丝不快,但我今天特别高兴,早早来到教室,带着那些早到的学生在春雨中玩耍,我们时而打着花伞,时而光着头,在雨中跑、在雨中笑。

  呈示主题音乐,自然展现课文内容

  丁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响了,我和学生们一起跑进教室,开始了我们今天的第一节语文课《雨点》的教学。看到我写在黑板上的“雨点”两字,聪明的学生们似乎明白了早晨雨中玩耍的目的,他们像往常一样,在那借助拼音读课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读书声此起彼伏,时不时夹杂些小声的议论。

  通过讨论展开,渲染气氛,形成高潮

  课文读完后,我问学生们,想当诗人吗?他们有的说“想”,有的说“不可能”。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从现在开始,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早晨在雨中玩耍时看到了什么?或平时下雨时看到了哪些景象?像这位诗人一样,选择四个点,先说一说,再来写一写。由于玩耍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们的观察处在无意注意中,所以说得不是很好,但兴致很高。

  下课铃响了,怎么办?我又带他们到校园中观察。这次目的很明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找四个点。我和数学老师换了一节课,第二节继续我们的《雨点》教学。

  这回,学生们可来劲了,爱插嘴的杨应晖,不举手就说开了:“雨点落在水泥地上,地面立刻给打湿了。”张佳奇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全班同学跟着都笑了起来。笑得杨应晖脸都红了。张佳奇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感情丰富地说道:“雨点落进泥土里,小草变绿了;雨点落进花坛里,花儿开了。”我让学生们来点掌声,张佳奇更神气了。爱表现的杜雅歆,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让她发言,她放开嗓门响亮地说:“雨点落在沙湖上,(教学楼前就是沙湖)湖面上有很多小泡泡;雨点落在屋檐上,嘀嘀嗒嗒在唱歌。”我说:“杜雅歆,你真行,不仅会用眼睛去观察,还会用耳朵去听。”学生们听了,都竖起大拇指。一向秀气的郭晨韵站起来说道:“春雨沙沙,春雨沙沙,点绿柳树,染红桃花……”还没等她说完,学生们就嚷开了:“这是歌词。”看着这精彩的场面,我真想和学生们一起,低吟一首小诗。这节课学生们沉浸在诗人的兴奋中,都想当诗人,跃跃欲试。最后的结果让我惊喜万分,每个学生都有一首小诗,或许根本不能称做诗,但他们的语言是那么纯真,充满童趣。

  同样的春雨主题,多姿多彩的再现形式

  调皮的李代宇是这样写的:“雨点落在地上,越积越多,淹了我们的校门口(因为那儿较低)。雨点落在柯灏的头上,把他的头发湿透了,他今天可能要挨训……”有位叫黄李源的小女孩最让我感动。请看她的《雨点》:

  雨 点

  雨点落在屋檐上,嘀嘀嗒嗒在唱歌。

  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叶上,在给树叶洗澡。

  雨点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玩滑滑梯。

  我看完,有一种冲动,想马上帮他们寄出去,发表出来,还有比这更好的课堂巩固和练习的形式吗?

  课后反思

  大家常常看到,学生们盼呀盼,终于盼到入学了。起初他们很爱学习,可是很快就冷淡下来。完成学校的作业时“没胃口”了。这时候,促使他们学习的已经不再是内心的意愿,而是学校和家长的要求。

  其实,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原因是教学的安排、设计不合理,如:历来的做法,都是在一年级只让学生认字、写字或写些简单的句子,而且通常是五遍、十遍地写,本来学生学会了,老师还是不放心,在家让家长报听写,到学校老师又要报一遍,学生对这工作越来越厌烦。课堂上无精打采,没有兴趣,哪来的主动参与?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来的创新?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哪来的作文素材,又怎能不怕作文呢?

  我是一个刚教过毕业班的教师,了解高年级的状况,又赶上了课程改革。我想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读写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如这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基本上都是描写春天的文章,学完后,我带学生到校园寻找春天,到公园、植物园寻找春天,然后布置学生们仿照课文说一说,写一写。学生们兴致勃勃,教材中的《春到梅花山》变成了学生们的《春到武汉植物园》、《春到校园》。第四单元基本都是写人的,学完后,作业是写一写自己最想写的人,写谁就念给谁听。这下更精彩了,好爸爸、妈妈,坏爸爸、妈妈都出来了,家长们听后,有的高兴,有的沮丧,学生们的话对家长的触动不小,我想我的教学有了收获。

  我们总在提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我认为教法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它与学生联系更紧密。学生们并非白纸一张,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第一学期开始,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漂亮的本子,封面要经过精心设计,题名为《我的第一本书》,“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都很乐意写,文章有好、有差。尽管有很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但大家都去做了,而且很主动,很乐意,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情感特点。正因为如此,《雨点》的教学才会有喜人的收获。

  摘自《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平台》网站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篇12

  一、案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雨》。(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师:春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春雨很有趣儿,那细细的雨丝,一根一根的,有趣极了。

  生:我也觉得春雨挺有趣儿,春雨过后,大地像洒了一层油一样,空气新鲜了,树也绿了。

  生:春雨过后,万物复苏了,大地的一切更精神了,而且农民伯伯也下地干活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会什么呢?先看看书,想一想。

  生:(学生打开书,同桌间小声交流)

  生:我想学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我想巩固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

  生:我想知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想知道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生:我想背诵这篇课文。

  师: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想知道课文的哪些句子是写春雨的?

  师:问的好。

  生:我想知道哪些句子写雨中的物?与春雨有关吗?

  生:我想知道哪些句子写雨中的人?与春雨有关吗?

  师:好。同学提的问题真全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二、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教学,改变了由教师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主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由教师构建转变为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参与指导的过程。教师要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以相信和尊重学生为前提。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构建的能力的,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语文是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感悟、体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教学片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那么多问题,看来学生是有自我挖潜能力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正是教师想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吗?过去教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的做法要彻底的改变了。

  三、问题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自我构建学习过程?

  四、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研究的主题。有人说:“现在是变地球中心说向太阳中心说的彻底改变,是语文教学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我觉得说的非常形象,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应该彻底的抛弃了。学生是学习的人,他们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为什么做事都有教师支配呢?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了,我们却对孩子越来越不放心了,越来越认为孩子教师“不教”就什么也学不会,这种认识一直是我们教育发展的霹雷。我认为教师的教是必要的,但代替不了学生发展的全部。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变“教学”为“学教”。也就是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指导、传授在后,这才符合现代教学需要。

  学生自我构建学习过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浅显易懂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以后,大部分自己能读懂,所以,教师不必要把课文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无数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教学还要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我选定学习内容,因为自我选定是学生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它避免了教师重复性的劳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人会问:“孩子那么小,会知道学什么?”我也感觉到起初孩子是不知道的,但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训练意识的加强,孩子是完全可做到的。如果教师总不这样做,那孩子永远也不会自我学习。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有没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是有的,例如,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就有好多种,有的学生喜欢朗读,也有喜欢默读的,快速浏览的。学习方式的选择不一定是实效的,或许走了弯路,但毕竟是学生自我选择的,应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去比较、分析、完善、总结、优化,逐步的积累学习策略。当然,不能否定教师教策略、教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策略方法之后,教师必须放手,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3)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就是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外国专家评价中国的课堂教学,说教师讲的透彻,学生听的明白,可就是学生没有问题。中国的家长常这样问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老师的问题你回答出来了吗?”美国的家长常这样问孩子:“你几天的课有兴趣吗?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两种教育的观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反应出的能力也不同吧!孩子在学习中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要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呢?为什么不能以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呢?课改后,教师注重了学生的问,但有几位教师真正的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还是要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另外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估计不够,一但学生发问,弄得教师不知所措,课堂教学无法按计划进行。可见,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4)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人类社会是一个交往的社会,有交往就得有合作。一个国家不会合作是孤立的、落后的;一个企业不会合作是不会有发展的;一个人不会合作是不完整的,是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的人。我们的教学必须由单一的传授走向合作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合作学习也是学习活动的最佳方式。合作学习还要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和他人交流对话。(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国的班级特点是大班型,人多,学习空间差,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还处于理想阶段,但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意识,能做到的尽量要做到。)

  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

  自主体验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不经过自身的体验很难形成。如不吃葡萄的人是不知葡萄酸的。学习也是这样,如读课文,教师怎么讲读的技巧,学生不亲自读,永远也读不好;又如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不联系生活实际,不去联想或角色的表演怎么也体会不深。体验是重要的,是不能忽视的教学情节。让学生自主体验应是多种形式的,珍惜学生独自感受、理解、表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春雨》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