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对与错的争辩——《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案例分析

对与错的争辩——《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案例分析

温柔眷恋 点赞 分享
对与错的争辩——《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案例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

对与错的争辩——《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案例分析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小朋友的勇敢与快乐。可就在我认为可以为这节课圆满画上个句号时,我的结束语把我推向另一个世界。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觉得书上写雨点不会把我淋坏,是不对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都怪我只注意让学生空谈勇敢,而忘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平时,我们不淋雨都经常感冒,要是下雨时,我们还淋雨,肯定会感冒,可能还会发烧,怎么说不会淋坏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话甲子一下子打开了。
  生1:对呀!平时父母和老师也不让我们淋雨呀!
  生2:头顶着书包来跑,一点都不方便,哪还机灵呀!
  生3:淋雨发烧后,不能上学,父母更操心,一点都不爱父母。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顿时哑口无言。可教学不能就此打住呀!生灌硬套,不是办法。我机灵一动,为何要在对错上打转呢?因此,我没有做任何自行评价,但我首先表扬了他们的积极主动,大胆质疑。
  再引问:你能想出不让父母操心,又不会让自己生病的法子吗?
  生:我自己准备雨具,放在书包里。
  生:我跟顺路的同学合用一把伞回家。
  生:大雨的时候,我先不回家,等雨停了再走。
  ……

  课堂上,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也正因为这样,学生在争论中体会到与现实中的矛盾,在对与错的问题上,学会一分为二来分析,从而能灵活地变换角度地去思考。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少些理论,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而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对与错的争辩——《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案例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